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三、自身的体质辩证

根据辨证论证的基本理论,结合自身的体质,初步辩证自己的体质为阴虚型。经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视力减退,尿黄便干,体质虚衰,心悸气短。

阴虚型以头晕、目涩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四、食疗的优点

为了改善自身阴虚的体质,采用中医食疗调理是最实际也很有效果的办法。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首先,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其次,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五、自身的饮食调理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再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火锅最好少吃,鸡肉也不要多吃,煎、炸、爆、烤的食物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也不能过。

调理阴虚食物疗法有很多种,针对自己的症状并且结合自身的饮食爱好,我最喜欢的食疗方法有药粥、药汤、药膳等。平常的食物中,鸭肉、鸡蛋、牛奶、梨、枸杞等都是很有利

于调理阴虚的。此外,我还比较喜欢甲鱼和银耳等。

甲鱼的功效:

《名医别录》中称甲鱼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甲鱼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闭经、难产等症。甲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并含有一般食物中很少有的蛋氨酸。甲鱼含有易于人体吸引的血铁,还含有天然形态的对铁的吸引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6等;含有许多对人的生长和激素代谢有重要作用的锌;含有大量对骨、齿生长有重要作用的钙。此外,甲鱼还含有许多磷、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甲鱼是我国传统的上等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滋阴补肾的佳品,有滋阴壮阳、软坚散结、化瘀和延年益寿的功能。经常食用甲鱼,体内的阴精就能不断得到加强,并起到滋阴潜阳的作用,使人体阴阳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甲鱼汤的制作:

主料:甲鱼750克

辅料:火腿100克,淀粉(蚕豆)13克,香菇(鲜)25克,

调料:黄酒15克,小葱60克,味精1克,大蒜(白皮)100克,盐3克,猪油(炼制)100克,醋25克,胡椒粉1克

步骤:

1、甲鱼经宰杀处理洗净,

甲鱼肉剁成3 厘米见方的块,

再用清水漂净血后,捞出沥水,

甲鱼蛋留用;

2、然后以精盐少许,湿

淀粉拌匀上浆;

3、熟火腿切片;

4、葱姜洗净,葱10克切

葱花,50克打成结,姜切片;

5、香菇去蒂,洗净,入

沸水焯熟;

6、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待油烧至七、八成热,放入浆好的甲鱼,炸至两面硬结时捞出;

7、将蒜瓣、生姜片放入汤碗中,再将炸过的甲鱼装入,加鸡清汤500毫升、精盐、醋、黄酒,周围摆好火腿、香菇、并分别码上裙边、甲鱼蛋、脚爪;

8、将葱结盖在上面,上笼屉蒸烂取出,加味精,撒上胡椒粉即成。

银耳和枸杞的功效

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妇女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它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它不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它也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枸杞是名贵的药材和滋补品,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目昏不明等。所以银耳枸杞汤对于阴虚有重要的调理作用。

银耳枸杞汤的制作:

主料:银耳(干)15克,枸杞子5克

辅料:茉莉花10克

调料:盐2克,味精1克,料酒3克,姜汁5克,淀粉(豌豆)5克

步骤:

1、水发银耳择洗干净,撕成小片,

用清水浸泡;茉莉花摘去花蒂,洗净,放

入盘中;枸杞子洗净备用;淀粉加水适量

调匀成水淀粉备用。

2、锅放在火上,放入清汤,加入料

酒、姜汁、精盐、味精,下入银耳、枸杞

烧沸,撇去浮沫,勾薄芡,盛入汤碗内,

撒上茉莉花即成。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同化。(√) 3 【单选题】(1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4 【单选题】(1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分)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分)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分)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分)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分)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分)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据时节。(√) 8 【单选题】(1分)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分)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分)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分)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分)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中医食疗选修心得

一、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提出你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爷爷也从小就告诉我越是不好吃的东西越是健康,而我从小就挑食,家里做的菜只拣自己爱吃的。越是长大,就懂得长辈的话有道理。每天吃了什么,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我们生病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而且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所谓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而体形偏胖的我就更迫切希望能通过健康的方法来减肥。中医食疗学也能够帮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安排每天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更深刻地明白了中医食疗的优点,知道了如何通过个人体质的表现来判断体质类型。也记下了很多老师PPT上的食疗方子。不仅可以自己做了吃出健康,还能帮家里人改善身体条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我有很迫切的愿望,去更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学,可是懂一点食疗后,也会多注意在饮食方面调理调理。 (3)可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需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可惜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健康的食疗方案,讲解后,老师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或是错误。这能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老师改正过的方案更加深刻。 二、根据自己的体质,制定一个适宜的食疗方案。 A.个人体质表现:我体形偏胖,脸上皮肤比较油腻,毛孔粗大,有时候会长痘痘。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运动一下就容易出汗,平常穿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流鼻涕,一旦感冒就拖拖拉拉难以痊愈。平常吃东西偏好辣的,控制不住,容易口腔溃疡。喜欢暴饮暴食,肚子会特别胀,早晨起床经常会拉肚子。 B.体质类型:胃热湿阻型 C.食疗原则:清热祛湿 D.食疗方案: 1.茯苓饼:茯苓200克,面粉100克。将茯苓研成粉末,与面粉和水混合后做成饼,烙熟即成。经常食用,具有健脾化湿,养胃、适宜长期服用。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将赤小豆、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湿,健脾、减重。 3.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4.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oc知识讲解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 o c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 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 同化。(√) 3 【单选题】(1 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 4 【单选题】(1 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 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 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 分 )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 分 )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 分 )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 分 )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 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 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 分 )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 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 分 )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 据时节。(√) 8 【单选题】(1 分 )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 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 分 )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 分 )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 分 )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 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 分 )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中医食疗学期末

中医食疗学 所有甜味的糖类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白糖由于糖分的含量非常高,效果比较快。答:对 关于鲤鱼煮枣汤不正确的是答:降压消脂 中医食疗可以:答:以上均是 食疗面点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别。答:对 调气血是中医食疗唯一的实现途径,气血是中医上讲的人生命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来源主要就是饮食。答:错 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机。答:正确 黑木耳味甘,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答:错 中医食疗的实现无关的是答:治疾病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具有保健作用,可过量使用。答:错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说明病从口入不是空穴来分。答:对 中医的饮食病主要有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五味偏嗜。答:正确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答:《五十二病方》 对人体能起到抑制、减弱作用,如酸味的收敛,苦味的泄火,以及咸味的泻下软坚,性属寒凉的一类阴性食物,如梅子、石榴、苦瓜、茶叶、海带、海蜇等,这类食物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沉降。答:阴性食物沉降 关于五红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原料有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红糖和枸杞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答:基本 下列不属于食疗药膳制作的原则的是答:种类相近 脾胃为饮食之本。答:对 中国冷饮的起源答:商代 食物的升浮沉降性能概念与食物的气味有密切关系。答:正确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答:错误 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导致肿瘤,因肿瘤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答:内虚 医生又称医工,将其分为3种,即食医、疾医、疡医。答:错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在人体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答:错 正气是泛指人体一切:答:正确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狭义面点不包括答:小吃 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不少醒酒、解酒方。答:对 不属于阴的范畴答:功能的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答:错误 中医说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答:正确 性味平和的饮料在引用时没有太多的禁忌。答:正确 药膳的最早记载是在答《后汉书列女传》 下列不是糖尿病忌口食物的是答:油腻食物 五畜就是常见的家畜类,也就是肉类食用食材,现在结合营养学观点,还包括海产品。答:对 关于赤小豆粥说法不正确的是答:食用加大量红糖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多用于表证、气滞血瘀、食欲不振、痰湿内停。答:正确 滋补类药物及质地坚硬厚实的药物,前煮时间不宜过长。答:错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体现了孔子的食疗养生思想。答:对 中医食疗学包含:答:食物营养、食疗和药膳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讲解学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至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

2020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第一次见面课:中医食疗食材的选择与判断 1、问题:在中医食疗学中,食养、食疗、药膳可以完全等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2、问题:五谷主要是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按照古代的说法五果指枣、李、杏、栗、桃五种果品,现在也包含多种鲜果、干果和坚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问题:夏季饮食原则主要有少吃热、要吃苦、多喝水、吃清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5、问题:秋季食疗原则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适时进补。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第二次见面课:中医食疗处方的设计 1、问题: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气郁的人舌苔表现:肝气郁结又化火的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发红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阴虚的人舌苔表现:舌红苔少(当舌头由红变白,提示

由阴虚转为血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第四次见面课:中医食疗剂型制作之药膳 1、问题:膳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辨证施膳是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气: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观舌把脉,辩证施膳

1、问题: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气郁的人舌苔表现:肝气郁结又化火的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发红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阴虚的人舌苔表现:舌红苔少(当舌头由红变白,提示由阴虚转为血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食忌--饮食禁忌背后的真伪反思 1、问题: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选项:

中医食疗学详解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从其学术思想之萌芽、发展到学科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主要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可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其次则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在古代,能体现中医食疗学这一概念的术语是“食疗”或“食治”。虽然有“疗”、“治”之称,但其内容并不主要利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主要是指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并辅助药物防治疾病。之所以有“疗”、“治”之称,可能由于《本草求真》所说的“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原因,故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 “食疗”离不开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疗本草学则主要是研究各种食物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并涉及有关食疗学知识。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一卷既分类介绍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应用,又在卷首序论中论述了食疗的意义、原则和饮食宜忌。而它的主要内容属于食疗本草学范围。其后有关食疗本草学书籍所论述的范围基本与此相似。唯有食疗本草学在它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涉及中医食疗学知识较多而比较集中。所以说它是中医食疗学形成的基础。而象《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等书籍,中医食疗学内容,只是全书所涉及的一部分。无论怎样,这都说明中医食疗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天,食物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和营养学界也正在逐步开始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可以说,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崭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也可称为食疗),它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之类),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后者主要是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后者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前者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后者则不是这样。应用食物疗法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易为人们接受。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第二节中医疗食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从这一点说,自从有了人类,“食疗”就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之中了。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含有这一内容。 自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发明了发酵酿酒后,殷商时代酒的酿造与应用已较普遍。酒除供饮用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医用汤液在当时也从烹调中产生出来。可见,此时中医食疗已经萌芽。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年)宫庭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战国时期(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中,对此就有不少正确的论述。如《问素·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中医食疗学的配伍理论

中医食疗学的配伍理论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饮食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所学知识涵盖面比较广,主要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国烹饪理论以及疾病治疗与预防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国烹饪理论是两个独立的学科理论,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或者说两者之间的关系纽带是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在学完中医食疗学的课程后,会明白这其中的奥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国烹饪理论之间的第一个关系纽带——配伍理论。 说到配伍,同学们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想到中药的应用(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使用。)殊不知,配伍理论在中国烹饪中也同样实践了几千年。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两个问题深入剖析食疗的配伍理论。 一、中药配伍与烹饪配伍的联系 1、七情和合与食材搭配 中医学理论非常注重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情和合之说。 单行:单方不用辅也。单味药物就能发挥治疗作用,不需要其他药物辅助。 相须:“同类不可离也”。性能和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以明显地增强疗效。 相使:“我之佐使也”。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合用,

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相畏:“受彼之制也”。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制彼之毒也”。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夺我之能也”。两种药物合用,互相牵制,使其中一种药物原有疗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不相合也”。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药物的七情和合理论在中药组方应用中,主要目的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那么药物之间有性味合化,食材之间亦有相宜相克。《周礼·天官》即有肉类与谷物的搭配:“凡会膳食之宜,牛宜徐,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苽”。不同肉类食物与不同谷物相配伍,可以增强食物疗效。《吕氏春秋·本味》从五味的角度提出食材搭配是调和诸味的重要环节之一:“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强调调和味道离不开这五味,用多少、用什么,全凭自己的口味调配。 2、组方配伍与选材配料 方剂配伍遵循“君、臣、佐、使”的基本原则,菜肴也有主料、辅料、佐料的区分;“七方”理论中有“君一臣二”“君二臣四”的制方形制,凡君药不过一两种,烹饪一道菜所用的主料亦不过一两种;《晏子春秋集释》说:“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