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

古代文学复习

古代文学复习
古代文学复习

A.古文运动: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

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内容: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形式:由骈体而散体。理论:文以明道,学古创新、个人修养、不平则鸣。代表人物有韩、柳、张籍等。

B.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在唐贞元、元和年间所倡导的一

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较于汉魏旧题乐府而言的。其含义就是根据诗歌表达社会内容的需要“即事名篇”。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家除元、白以外还有张籍、王建等。

C.长吉体: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凄

幽冷艳、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新奇瑰丽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李长吉体"。

D. 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其名来自晚唐的裴铏的《传奇》一书,

它们摆脱了志怪笔记小说的格局,作者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唐传奇此名在唐代并不存在,南宋时期出现,专指情节完整,篇幅漫长,描写细腻富于文采,而表现丰富社会生活的作品,最优秀的为爱情小说。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

E. 词:起于唐五代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和乐而歌的新诗体。特点:

有词牌名,多片分,长短句相间;与乐关系密切,多为燕乐;唐五代时通常称为“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F.诚斋体:指杨万里的诗风,因号诚斋,故名。其诗善于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

活为对象,多为七绝。其特点是内师心源,外师造化,要求师法自然,想象新颖清新,语言活泼,富有情趣;风格诙谐幽默。

G.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

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命名为“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其诗歌理论即黄庭坚的诗论,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要批判现实。强调“点

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诗词高处要从学问中来”,追求“无一字无出处”,在创作实践中提倡“以故为新”。4.诗风:“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2.文化常识

A.花间词派及《花间集》: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

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体裁:在歌筵酒席上供歌女们演唱的“绮艳”之词。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花间集》: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B.夺胎换骨的含义深入研究古人原意,而进一步加以刻画修饰形容即“夺胎”;借用古人

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叫作“换骨”

C.宋初三体:

1.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2.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3.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名号见于叶适《水心文集》,身份为布衣寒士及下层官僚,以晚唐体、贾岛、姚合为宗。多为咏物写景诗,生活面小,诗歌内容有局限性。艺术:精雕细琢。

D. 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诗风:1. 、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没有李白高昂的自信和磅礴的气象;

2、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没有杜甫对现

实深广的关怀与忧愤之情;

3.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淡雅高逸的情调,因而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

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4.由雄浑的风骨转向淡雅的情致,用细致省净的意象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体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寂寞情怀和羁旅愁思,有时表现一些隐逸情怀。

E. 白石词的“自度曲”:先填词后谱曲。如:《双双燕》《绮罗香》《暗香》《疏

影》等。

F.定格连章:1.定格:有一定的音乐格式;2.连章:连续不断的很多章(同一词

牌连续不断的填写若干首词)如:《渔家傲》十二首。

*.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为:酒一壶、琴一张、棋一局、书一万卷、金石逸文一千卷、一个老翁。

3.简答、问答题

(1)新乐府运动的目的:弘扬儒家文化,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原因:1.政治原因:“中兴思潮”(社会弊病--诗歌革新即新乐府运动);

2.统治者的支持;

3.诗歌自身发展规律(远承《诗经》“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和汉魏乐

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近承曹操、杜甫、陈子昂的现实主义精神);

4.参与者众多:元、白、张籍、王建、等。

理论:1.诗歌的现实功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社会现实);

2.强调诗歌的美刺功能:“补阙时政”“泄导人性”强调用诗歌来规讽时政;

3.对诗歌自身而言: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诗风;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

代表人物: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

(2).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风:1.韩愈诗/文风:诗:a..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

b.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

c.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

d.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文: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练,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2.柳宗元诗/文风:a.不少优秀作品:批判时政,笔锋极为锐利;山水游记,

刻画入微,寄托深远;b.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苏轼称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3).六一词的特色:1.“深”(情深、景深、意境深);

2.扩大了抒情功能,词成了作者抒发个人的抱负,体现个人修养、学识和书

写个人经历等的载体(词作:婉约有《蝶恋花》,豪放有《朝中措》)

3.审美趣味,使词朝着通俗化方向发展,和柳永相通;

4.学习“定格连章”体、民歌等。

(4).白居易诗歌特色: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一.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5).唐传奇的历史发展阶段:

可分三个阶段。

1.是初、盛唐时期(发轫期)。志怪小说---传奇过渡,与志怪小说无质的区

别,艺术上不成熟。如: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记》和张的《游仙窟》。

2.是中唐时期。此时为唐传奇发展的高峰时期,作品数量多,质量高、艺术

完善、题材广。如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和元稹的《莺莺传》等。

3.是晚唐时期。此时涌现了大批的传奇集,如裴铏的《传奇》,牛僧儒的《玄

怪录》,薛用弱的《集异记》等。

(6).杜牧诗歌特色:

1.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

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2.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3.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7). 刘禹锡咏诗怀古诗的特色: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精湛:

1.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

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2.简洁明快,风情峻爽,历史家的批评的睿智,诗人的真挚情感,大时空、

大跨度的视野展示了历史、人生、生活经历的沧桑感,有警示意义。如:《石头城》《乌衣巷》《金陵怀古》

(8). 李商隐诗朦胧多意出现的原因:1.感情的隐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作品

带有很浓的伤感悲剧色彩;

2.爱情受挫时,往往有意识地把仕途失意、理想落空的痛苦怨恨交织其中;

3.善于把心中朦胧的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

义,但究竟是什么,难以猜测;

4.意象的运用以典故为主,但诗人经常不用典故的原意,而是把典故进行升

华,用它的示意、喻义、所透露出的韵味;

5.把整个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是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并且诗人的心境也非常复杂。

(9) . 词的起源、过程:

1.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

2.初、盛唐时期,民间部分文人开始创作,代表词有李白的《菩萨蛮》《忆

秦娥》;

3.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

文体引入了文坛。代表作有白居易的《忆江南》;

4.晚唐---五代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的西蜀、南唐词人创作了大量的“艳

词”词在艺术上开始成熟。词至此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5.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并出现了各种

风格、流派。

(10). 温、韦、冯延巳诗的特色: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拭严妆”殆近之欤?----王国维《人间词话》

1.温词特色:“画屏金鹧鸪”其一,景物描写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

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听/嗅觉的美感。其二,善于在客观景物组成的绵密秾丽的意象中烘托情思。其三,景语多、情语少,很少直接抒情。最后,语言多双声叠韵、讲求平仄,构成一种音乐美。

2.韦词特色:“弦上黄莺语”主观抒发成分加重,疏朗清丽,语言以白描为主,

语淡情深。

3.冯词特色:“和泪试严妆”语言清丽淡雅,秾丽意象较少,较多伤世/时之情。

(11). 宋文学的思想、文化:

1.思想:a.新儒学的兴起和繁荣,尤以“理学”为最(由章句---引生义的解释,

议论怀疑,从义理来理解)影响: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加重文章议论之风。

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

b.禅宗思想流行:“悟”此岸—彼岸,对当时文人的文风/士风;出世/入世的

影响为,看透、看淡,荣辱的豁达。

c.道家思想流行:三教合一(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2.文化:a.学术的全面发展: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欧阳修的《新唐

书》《新五代书》);文艺学(严羽的《沧浪诗话》、李清照的《词论》、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笔记著作(洪迈的《容斋随笔》、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

b.艺术:书画、音乐……

c.文化交流异常多:文人之间相互学习、提拔。(苏门四学士、作家知识结构

多元)

#.宋词的背景、分期:

1.背景:a.社会全面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喜好词曲;

b.新创词调出现:有引/序/令,又出现新的长调、慢曲;

3.词的题材有了根本性突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4.流派众多: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柳体、等。”

2.分期:a.北宋初期:晏殊、柳永、张先。特征:形式上以除柳永慢词外的小

令为主,词仍然是诗余小道;

b.北宋中期:苏轼。特征:词的地位提高“长短句诗”题材“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

c.北宋末期:周邦彦、秦观。特征:精致、对仗、音律、婉约;

d.南宋初期:李清照的《词论》“词别是一家”。社会特征:士人从北---南

历经亡国之痛,尝尽乡关之苦。词的社会功能扩大,词人开始广泛关注社会现实;

e.南宋中期:辛弃疾、爱国词、豪放词达到顶峰;

f.南宋末期:骚雅词派,姜夔、吴文英、张炎。特色:凄婉、空灵;爱国词,

刘克庄、文天祥。

(12).晏殊词的特色:俊洒、疏朗、调平缓、感情平淡

1.上承冯延巳下启欧阳修、柳永,脱离《花间集》的特色,虽然也写男女爱情

离愁,但对人物形象(女性容貌、服饰)描写减少,抒情增多,对纯净的情感抒发较多。

2.善于对自然景物做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借以抒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如:《浣

溪沙》。

3.音律和谐、语言精工。

(13).淮海词(秦观)的特色及评价:

特色:1.语言上,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精雕细琢的典雅,李清照得其“清”,本色自然。

2.题材上,不出男女离情的范围,大多描写“将身世之感,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3.艺术上,情韵兼胜。用小令的深婉补充慢词铺叙的不足,把词又引上了婉约道路。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和谐。

评价:“古之伤心人/词”;王国维说其词“最为凄婉”;冯煦《蒿庵词论》“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14).东山词(贺铸)特色:

1.既有典雅精炼、深婉艳丽、缠绵悱恻之作,又有骨气方刚、悲壮奇崛之作,婉约与豪放兼擅。

2.上承苏东坡抒情化的道路,词中体现了英雄豪侠的气概,具有一定的豪放的风格,对南宋辛弃疾的词风产生一定影响。又有雍容妙丽及幽闲思怨之情。

(15).清真词(周邦彦)特色及技巧贡献:

特色:“富艳精工”(《艺概.词概》)继承冯延巳的“缠绵”,李煜的“深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丽”

技巧:1.铺叙描写:善于铺叙而又结构严谨,不是柳永的平铺直叙,而是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在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多变。

2.极尽人力,刻意描摹擅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同己出,既显博学又见工巧。

3.调美律雅,自创新曲五十多调,声腔圆美、用字高雅,符合南宋文人的审美情绪,对姜夔、吴文英等产生重大影响。

贡献:1.周邦彦的词被奉为北宋婉约词的正宗,是从五代到北宋的集大成者。2.促进了词的发展流传,使词成为区别于诗的一种独立文体。

(16).白石词(姜夔)的特色:“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又“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张炎《词源》

1.“清空”,空灵不粘滞,摄取事物的神里而遗其外貌,不粘滞于所写之物,而是跳出来有所寄托。

2.“骚雅”,思力安排、炼字、文雅,使人神观飞越,用江西诗派写诗的技巧写词。

3.自度曲,先词后曲。如:《双双燕》《绮罗香》《暗香》《疏影》。

4.序的内容扩大:不仅写背景,还有序本身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词的内容珠联璧合。

4 .重点掌握

(1)杜甫(诗圣)

a.杜甫叙事诗的特点:1.盛唐诗歌多创造玲珑形象来抒情(浪漫、浑然天成),

杜甫用叙事的手法来写时事(冷静、理智)。

2.杜诗叙事,既叙述事情的经过,又用于细处描写(人/物/心情),从细微处见

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3.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感情,多数叙事诗,实则为抒情诗(客观抒情与主观强

烈的感情融合一体)

4.手法:议论、抒情、叙事合为一体;既有赋的铺排、散文的结构,也有抒情

意境的创造。效果:反映了历史的真实画面,这在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杜诗异于盛唐诗歌的特点。

b.诗史:1.杜甫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

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2.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c.艺术特色:“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

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1.内容:博大、深沉、厚重;2.艺术:凝练、浑厚、老成。

d. 沉郁顿挫的原因:1.时代原因:万方多难,内容不免充满沉重、悲壮色彩;

2.忧时伤世的感情(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

e.为什么说杜诗集大成?在诗歌艺术上,1.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

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元稹评其诗云:“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诗圣:1.人格魅力: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

2.诗歌博采众长,集大成。就诗歌传统而言,悲歌慷慨的调子与《离骚》相近,

缘事而发则来自汉乐府,还有那浓烈的情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表现手法:夹叙夹议,有《小雅》因素,有赋的铺叙,有史笔的痕迹(司马迁);3.律诗:扩大了律诗表现的范围(时事)、炼字。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被称为“诗圣”。

*.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

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叙事诗的发展历程:《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曹操(用古体写时事)---杜甫(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白居易(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李商隐

a.诗歌及特色:诗歌:1.抒情言志。关心国家命运、现实、和百姓生活.如:《曲江》《晚晴》《贾生》;2.咏史、咏物、讽刺诗。如:《马嵬》《蝉》《隋宫》;

3.爱情诗。对象:怀恋女子,时间、地点均难以考证多以“无题”名篇

特色:1.擅长用典故,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如七律《锦瑟》

2.李商隐的诗在结构上比起盛、中唐诗人来要收敛细密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如《无题》。

3.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

4.诗境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

b.影响:1.他的朦胧多意之笔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有的深入开拓和表现;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的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意虚化。

3.这种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3).李煜:

a.词的特色(结合作品):1.“真”,抒情真挚,大胆无顾忌有“赤子之心”

多“天真语”语言以白描为主。

2.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

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3.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

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b.词风的转变:1.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

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2、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

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C.影响:1.李煜的词既是唐五代词的收笔之作,又是宋词的开山之词因为李煜的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的内容由花前月下,转到江山人生,从狎妓宴乐到亡国之痛,开拓了词的境界。

2、完成了词的功能的转变。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完成了词从借酒助兴的工具到士大夫寓意抒情的的转变,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温庭筠、韦庄、李煜词风比较

1.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

神秀也。

2.”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

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然“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其词生机勃发,浑然天成。

(4).柳永:《乐章集》

a.对词的贡献:1.自创新调133首,发展了慢词;

2.语言上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3.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b.词的内容、特色:“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内容: 1.表现歌妓对爱情大胆泼辣的追求。如:《满江红》《定风波》。

2.表现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如:《少年游》《迷仙引》。

3.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迎新春》。

c.艺术特色:1.语言: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我、伊、伊

家、谁、抵死、阿谁。

2.手法:用白描和赋的铺叙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融合在一起,

进行铺排描写使词有画面感。

3.结构上:多层次、多角度和白描手法的运用,通俗易懂、感情真挚、直指心底。

(5).苏轼

a.思想:佛(体恤民情、报国事君、爱民)、释、道融会贯通。苏东坡把儒

家固守坚毅的精神老庄轻世、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于无物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能在逆境中照样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能力,这是一种生命的完成,而这种完成是从黄州开始的。

b.词:1.抒情词:爱国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怀古词《念奴娇.赤壁》、人

伦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咏物词《水龙吟.是花还是非花》;

3.农村词《浣溪沙》六首;

4.怀人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特色:1.以诗为词:在词的前边加了题目、序增强了词的叙事性。结构上更

加完整。用典,扩大了词的内容和容量。

2.突破了音乐对词的制约和束缚,让词从音乐的附属品成为抒情言志的诗(他

的词有两种:看似不合乐、完全不合乐)

d贡献:1.提高了词的地位,认为词是“词,古人长短句诗也”;从审美上看认为“词自是一家”。苏轼认为词要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一致,词应该像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真实情感。

2.扩大了词的功能,开阔了词的意境,使柔情之词变成豪情之词,将传统上

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能像诗一样表现作者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东坡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词与诗一样具有表现社会生活与现实人生的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

(6).李清照

a.词论:《词论》中有三个要点,既: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

是一家”的解说(从本体论出发提高了词独立的文学地位)。

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雅;不满柳永“辞语尘下”。

2、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3、浑成;不满张先、宋祁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4、协乐;要分别五音六律及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只是

句读不葺(qi去声)之诗”。

5、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6、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b.作品风格的转变: 1.早年生活安逸词风多清新妍媚、澄净纯真,体现生活乐

的情趣。如:《如梦令》《点绛唇》《减字木兰花》。

2.晚年经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词多凄清淡静、悲凉凄切,融入了家

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

c.特色:艺术特色:1.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

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个性化的抒情与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

语言特色:李清照的词用典不多,不追求辞藻华丽,而实用朴素清新的语言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细腻的心情:

1.语言清新素雅,很易形成淡雅清疏的境界。

2.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成、音律和

谐,既有一种精美的享受,又不见人工雕琢的痕迹。

3.善于用平常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刘熙载说其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

(7).辛弃疾

a.作品及特色:1.现存六百多首词。体裁广泛其中量多质高的是抒发爱国豪情

的词。如:《破阵子》《鹧鸪天》《水龙吟》《永遇乐》《摸鱼儿》;

2.农村词,题材意境、风格自然清新。如:《西江月》《清平乐.村居》;

3.抒情词,特色:情意幽婉、真挚动人,语言通俗平易。风格:清新婉丽、真

挚质朴,富于民歌意味。如:《青玉案.元夕》《清平乐》;

4.闲适词,通过闲适的内心表现壮志难酬。如:《鹧鸪天》。

b.风格:1.风格多样,豪放、沉郁、雄浑、声调高昂、意境恢宏。

2.驰骋百家,故议论纵横,善于用典,取诸子百家成句入词,其语言风格可用“深雄雅

健”来概括。

3.以文为词:以散文句式入词多议论、多用典。比兴、对比,有所寄托

c.辛弃疾词与其他词人的区别:“1.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

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多豪雄,而意极悲郁。”---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2.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3.王士禛:“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4.“辛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

于剪翠刻红之外,另立一宗,迄今不废。”---《四库全书.稼轩词提要》。

5.赏析

A.韦应物《滁州西涧》

B.晏殊《浣溪沙》

C.李贺《梦天》

D.李商隐《无题》或《锦瑟》

E.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