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陆王心学

人教版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1.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2.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禀赋之自然”

3.在今天的台北有一座风景山——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4.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5.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言论( )

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

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

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

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

6.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8.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

A.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9.“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 )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知行合一”

1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1.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表明王阳明()

A.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B.认识到深刻探究万物不能得到其中之“理”

C.认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后物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主张知行合一

12.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 )

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3.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他”指的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4.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

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15.“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16.下列主张,出自王阳明的是( )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

17.“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18.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19.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1.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2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2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

24.陆九渊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够体会,认为“求理”应该是() A.格物致知

B.研究圣人之道

C.进行内心反省

D.致良知

25.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

26.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

A.陆九渊

B.程颐

C.朱熹

D.程颢

2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8.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