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概述》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D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 )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5.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语言活动中枢在(C)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6.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A )

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C )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

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学基本原理

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8.清代名医(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

9.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索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1.嗅觉中枢位于皮层的( A )

A.感觉区

B.运动区

C.语言区

D.联合区

12.“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 B )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13.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学者是(B )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14.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5.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6.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C )

A.能力

B.性格

C.动机

D.气质

17.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C )学派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18.下列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奈赛尔

(奈瑟尔1967年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19.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 )

A.兴奋与抑制

B.化学传导

C.神经回路

D.电传导

20.一般而言,女性在( B )优于男性

A.数学能力

B.言语能力

C.空间能力

D.推理能力

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科学心理之父”。

5.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8.人的认识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

9.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触突;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触突传递来实现的。

10.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11.反射有两种形式,即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装置。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2.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答:(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生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活动。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削弱相联系的神经活动。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造就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一定限度以后,它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大或过小时,易于扩散;当它们

的强度适中时,就易于集中。

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任何一种神经过程都会引起或加强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如,人睡眠后感到头脑清醒,小孩临睡之前的哭闹,这都是正诱导现象。专心致志地干某件事,则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负诱导现象。

《认知过程》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C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C )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A.活动的物体

B.新型的刺激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

D.刺激强度更大的物体

4.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 B )

A.识记能力

B.再认能力

C.复述能力

D.回忆能力

5.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A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6.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D )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是典型地表现了( B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B )

A.5±2组块

B.7±2组块

C.6±2组块

D.9±2组块

9.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C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10.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B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2.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B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D )

A.适应

B.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联觉

14.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 D )

A.记忆恢复现象

B.前摄抑制

C.后摄抑制

D.遗忘规律

1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16.有些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主观自负,自以为是,得出结论随心所欲,缺乏自我批判性,这种人缺乏思维的( B )

A.深刻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8.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 A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9.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B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0.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C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1.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 D )

A.适应

B.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联觉

22.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

23.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 D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4.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种关于遗忘的学说被称为( D )

A.记忆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同化说

25.人脑通过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充分体现了思维的( A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

D.系统化

26.在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 B )

A.分析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27.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而在头脑中产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C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8.教师讲解时,声音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

29.“一目十行”所反映的注意的品质是( A )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30.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反映的注意特性是( C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31.电影、电视是按( A )原理制成的(即似动知觉)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3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A )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联觉

33.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是感觉的(D )现象。

A.适应

B.后像

C.对比

D.联觉

34.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一项是( B )

A.运动觉

B.触压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35.“潜移默化”是( D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36.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内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一周

37.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 D )的障碍

A.生理性

B.心理性

C.存储性

D.提取性

3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识

D.回忆

39.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则就难成诵,体现了记忆的(A )的差异。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40.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C )

A.综合

B.分析

C.概括

D.抽象

41.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D )

A.语音理解

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

42.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 C )

A.书面语言

B.独白语言

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

二、多选题

1.注意的功能有(ABCD )

A.选择

B.保持

C.监督

D.调节

E.导向

2.知觉的特性主要有(ABCD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根据现代信息论,将记忆的阶段分为(ABD )

A.编码

B.储存

C.回忆

D.提取

4.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有(CDE )

A.图像记忆

B.声像记忆

C.按语义类别

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

E.主观组块

5.阅读完一篇文章,中间部分遗忘最多,这是因为(BD )

A.超限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前摄抑制

6.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包括(ABCDE )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分析思维

E.理论思维

7.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ABD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动作思维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B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E.概括

9.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ABCE )

A.动景运动

B.自主运动

C.诱发运动

D.网像后效

E.运动后效

10.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

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DE )

A.语义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

三、填空题

1.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种。

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

3.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5.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和。对物的知觉主要有、、。

6.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是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7.按照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一般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8.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迁移、原型启发、定势、功能固着、动机状态、个性特征等。

11.据观察,不同年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维持高度集中注意的时间是不同的,小学生可维持15-20 分钟,中学生可维持30 分钟。

12.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3.实验表明:低度学习和100%的学习最容易发生遗忘,而过度学习有利于保持。但过度学习如果过量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通常过度学习的量应当适宜,一般以150% 为宜。

14.思维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与独立性、思维的逻辑性。

15.遗忘曲线,也称为“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16.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分析器和适宜刺激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7.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二者统称为“感知”。

1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礼节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19.教学中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0.注意的主要功能有、和。

21.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22.根据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3.根据目的性能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后者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24.在拨打电话时,记忆电话号码属于短时记忆。

25.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

答:(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①要控制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

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③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感到有兴趣。

(2)努力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3)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答:(1)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教师的音量、板书、图文等应适量、适度、清晰。(2)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在直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3)根据知觉的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教师的讲课、朗读抑扬顿挫应适当。(4)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如,眼看、口说、脑思、手动并举。

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为什么要复习?如何复习?)

答: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的要领。

(1)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A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如对有关材料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写提纲、列表格和图示来识记。B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组织复习要注意:第一,要及时复习;第二,复习要注意科学性,在复习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第三,尝试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第四,复习方法要多样化,避免枯燥、单调。

(2)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

(3)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4)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5)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通过视、听、写、说、读、想、嗅、触等多种感官,牢固地记住所要记住的材料。)

(6)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4.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

(4)培养良好的个性

5.简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

答: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倒“U”字曲线。

就动机强度而言,它对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机强度太弱,人的兴奋性低,引不起相应的激动,注意力涣散,思维不能集中于问题上,人的心理潜力很难发挥出来,易产生畏难、退缩行为;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强,心理激活水平提高,思维迅速活跃起来,活动效

率会逐渐提高;动机超过适宜强度,易出现情绪紧张,思维紊乱,注意范围狭窄,往往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妨碍冷静判断和合理决策,问题就很难解决。可见,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呈倒“U”字曲线,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适宜的动机强度,才能保持振奋而又镇静从容的状态,使问题顺利解决。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1)迁移的作用;(2)原型启发;(3)定势的作用;(4)功能固着;(5)情绪与动机;(6)个性特征。

《情绪、情感和意志》考点强化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此时全场都非常兴奋,大家都鼓掌以示高兴,这种情绪属于( D )

A.应激

B.心境

C.热情

D.激情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时( A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4.“进退维谷”是一种( C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5.“前怕狼,后怕虎”是一种( C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 B )的表现。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7.对着沙袋拳打脚踢来发泄自己心中对一些人的不满,这是情绪和情感调节中的(A )

A.释放法

B.注意转移法

C.行动转移法

D.凝聚法

8.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 B )为中介的

A.动机

B.需要

C.体验

D.刺激

9.情感是在人的( A )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10.伴随着情绪,情感发生的身体动作、姿态的变化,叫(C )

A.情绪

B.情感

C.表情

D.感情

1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 B )为中介的。

A.动机

B.需要

C.体验

D.刺激

12.缺乏( C )的人表现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A.自制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觉性

13.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A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4.下列不属于意志的特征的是( C )

A.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B.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C.随意性

D.有自觉的目的

15.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的社会化是( C )

A.预期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6.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的是(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7.学生由于觉得某个老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C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18.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 )

A.暗示

B.服从

C.从众

D.模仿

19.下列哪项不属于态度构成的心理成分?( B )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感情成分

D.意向成分

20.小王数学得了9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这次考试题目过于简单,这种归因是( B )

A.内部的稳定的

B.外部的稳定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

21.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的活动以及展开的教育,这是( B )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2.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具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B)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二、填空题

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主观原因。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认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情感则是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4.情感按社会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5.人的意志是人能动性的表现,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克服困难。

6.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7.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8.影响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社会知觉和自我认知。

9.在学校中人际关系的类型主要有学校领导者与教职工的关系,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关系。

10.一个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探索期、同化期、形核期、发展期四个时期。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答: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该定律表明:操作与情绪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与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学习内容越困难,越容易受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学习内容越容易,激动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2.怎样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答: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韧性。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做到:(1)加强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活动;(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5)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3.学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式有哪些?

答:学校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互惠互利原则;真诚与信任原则;教育育人原则。

学校人际交往的方式:个人间的交往与群体性的交往;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单向交往和双向交往;积极的交往和消极的交往;一般交往和深入交往。

四、案例分析

小王,一个初三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做客。文艺委员还唱了一首小王最爱听的歌来助兴。小王望着文艺委员,听着他委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员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员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员也处处留心自己。小王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如果你是小王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做?(请就此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

显然,这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感问题——早恋,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作为班主任,我要引导该生走出早恋的误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情感发生迁移。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个性心理》考点强化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3.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4.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B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是( A )

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6.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明具备较高的( A )

A.视觉——空间智力

B.人际智力

C.语言智力

D.音乐智力

7.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 )

A.80

B.90

C.100

D.125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9.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0.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下列人格测验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D )

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B.艾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D.主题统觉测验

12.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C )

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13.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应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14.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 D )

A.归属和爱的需要

B.审美的需要

C.自尊的需要

D.安全需要

15.小强今年12岁整,用某智力测验测得智商为109,在小强13岁时,同样用该智力测验得到小强的智商还为109,这说明该智力测验具有较好的(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下列选项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D )

A.逻辑——数学智力

B.视觉——空间智力

C.人际智力

D.情绪智力

17.“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8.同一文化中人们可以相互比较的人格特质是(A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19.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D )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20.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什么动机?(B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辅助性动机

21.“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是反映哪类智力的任务?( C )

A.语言智力

B.社交智力

C.自我认知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

2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分得80分,则该生的智商是( C )

A.80

B.110

C.115

D.120

23.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C )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

24.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5.下列不属于生理需要的是( C )

A.饮食

B.睡眠

C.交往

D.排泄

26.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 B )

A.生理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27.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 )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息

28.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指的是(C )

A.兴趣

B.成就动机

C.权力动机

D.交往动机

29.下列不属于动机的功能的是( B )

A.激活功能

B.适应功能

C.指向功能

D.维持和调节功能

30.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D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31.在一般能力中,属于核心能力的是( C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想象力

32.下列不属于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到的智力是( E )

A.语言智力

B.数理逻辑智力

C.社交智力

D.自知智力

E.美术智力

33.人格的( C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34.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C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35.对于遗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没有关系

36.在智力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C )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37.下列不属于智力测验的标准的是( D )

A.效度

B.标准化

C.信度

D.难度

38.一名5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应该是( C )

A.83

B.100

C.120

D.110

39.下面(B )测验采用了离差智商

A.斯比测验60年修订版

B.韦氏测验

C.中国比纳测验

D.陆军甲乙测验

40.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指标是( A )

A.离差智商

B.百分等级

C.智力年龄

D.比率智商

41.下面( D )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42.句子完成测验主要用于( D )

A.选拔人才

B.预测学业

C.测量智力

D.测验人格

43.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个人的禀赋的能力的是(B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一般智力

D.特殊智力

44.最早科学编制的智力量表是( D )

A.瑞文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斯坦福量表

D.比纳—西蒙量表

4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46.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 )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好名次

47.某一学生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乏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的满足?( C )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8.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49.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D )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50.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 )

A.较高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的结构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3.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修订为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后,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智力年龄改用智力商数来表示。

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多血质,安静型与黏液质气质类型相对应。

5.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的顺序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

7.人的个性具有稳定性、独特性、社会制约性等特征。

8.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体系,它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9.一般能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也叫做智力。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成分。

10.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般表现在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水平、能力表现

早晚三个方面。

11.从气质和性格来说,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三、简答题

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中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存在的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首先,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智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只有不同学生间的差别;它同时为现代教育的多元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智力”的认识。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语数等学科文化知识方面的才能;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是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能成功,教育要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个别化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2.简述青少年的人格特点及其培养。

答:青少年的人格特点:(1)自我意识得到快速的发展;(2)对行为支配和调节的独立性日益增强;(3)初步理想的形成。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1)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3)家长和教师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个别指导;(5)人格的自我培养。如树立远大志向,注意自我形象塑造等。

一、案例分析题

简析:在教育孩子时,适当的鼓励是必要的,但切勿过了头。一味赏识就会模糊孩子的认识,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的认识。因为孩子缺乏真正的判断力,往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进行赏识时,不要一味赏识孩子的天赋,而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的劳动和努力,这种肯定才能激励孩子进一步的努力,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

夸奖如一把双刃剑,适当地运用会使孩子如沐春雨,而一味的赏识则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柔杀手。

《课堂管理》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2.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D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3.课堂里学生间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B )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

B.导致紧张和不团结

C.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

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4.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C )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纪律

5.一般来说,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A )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6.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压力

D.课堂气氛

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D )

A.集体观念

B.集体凝聚力

C.服从大局

D.从众

8.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B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规范

D.群体凝聚力

9.班级中能力强的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同学则组成另一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C )

A.补偿性

B.接近性

C.相似性

D.吸引性

10.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 )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11.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D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12.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 B )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1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D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满足需要的程度

1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D )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15.群体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 B )

A.教育条件

B.社会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质条件

16.个体与别人在一起工作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利他行为

17.( B )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A.学习成绩

B.凝聚力

C.体育成绩

D.班干部体制

18.下列不属于社会态度的成分的是( 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动成分

D.意志成分

19.当知识分子看到商人赚很多钱,为避免被损伤自尊,他常会显示出鄙视“为富不仁”者的态度,体现了社会态度( B )的功能。

A.适应

B.自我防御

C.价值表现

D.认识或理解

2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表面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

这种现象被称为( C )

A.扩大效应

B.中心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21.下列不属于从众的原因的是( D )

A.行为参照

B.偏离的恐惧

C.群体凝聚力

D.追求时尚

22.下列不属于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的是( D )

A.发展功能

B.协调功能

C.保健功能

D.保持功能

23.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24.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对立的

B.统一的

C.无关的

D.对立统一的

25.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具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B)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6.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 )

A.社会助长和阻抑作用

B.从众和服从作用

C.竞争和合作功能

D.生成性和维持性功能

27.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 B )

A.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毕业年级和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8.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时间的质量的是(D )

A.分配时间

B.教学时间

C.投入时间

D.学业学习时间

29.集体绩效系统最适合于哪类不良行为的学生?( B )

A.获得教师注意的学生

B.获得同伴注意的学生

C.逃避不愉快刺激的学生

D.以上三种学生

30.能够最小限度地打断课堂的不良行为处理方式是( A )

A.非言语线索

B.反复提示

C.应用后果

D.表扬

31.最容易实施的实用行为分析程序是(D )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B.个人日志卡

C.整班代币强化

D.集体绩效系统

32.某一班级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B)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BC )

A.小集团

B.班级

C.小组

D.团员

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AC )

A.自发性

B.群体性

C.有不成文的规定

D.成员的数量固定

3.群体对群体成员产生助长或阻抑作用的影响因素有(ABCD )

A.活动的性质与难以程度

B.个体技能的熟练程度

C.具有恰当的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竞赛动机的激发

4.课堂管理的目标包括(ABC )

A.争取更多的时间

B.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C.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D.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

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ABD )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6.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ABCD )

A.距离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7.可以借助哪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BCD )

A.应用

B.转换

C.解释

D.推断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2.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

3.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系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5.群体对群体成员有助长和阻抑作用。

6.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

7.课堂气氛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

8.课堂中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吸引与排斥和合作与竞争。

9.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标准,对学生有约束和指导作用。

10.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1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四、简答题

1.简述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答:非正式群体是由于兴趣相投、观点相似、居住临近、遭遇相似或有某种共同利益等原因而自发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群体,由自然形成的规范来调节群体成员的行为。

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亲班级型、中间型、反班级型),加以区别对待;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加强班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交流;争取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制造正确的舆论和导向;在正式群体内创造和培养团结友爱的气氛,防止不正常的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2.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答:维持课堂学习正常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加以控制:(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课堂常规;(3)运用非言语线索;(4)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

3.如何加强群体的凝聚力?

答: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主要有:(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4)改进教师的领导方式;(5)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五、论述题

分析如何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答题要点: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校联系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六、案例分析题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我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面前,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也没有丝毫的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老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老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老师继续观察课堂并对我给予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的规则要求。那天,我的指导老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严格控制。对于两次犯错误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上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我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很多……

请结合课堂管理的有关理论,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它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作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的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口舌之功。再有,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是很不客观的行为。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糟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乱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而行。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孩子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直督促,而不是观察学生是依然流连在实验中不忍停止还是故意与教师作对?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进而做到说服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学习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习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B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 加涅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C )。 A. 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 学习习惯的养成 C.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 知觉的重新组织 4.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B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5.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安德森 B. 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 桑代克 6.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的知识,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属于教学中的( A )。 A. 逐级分化策略 B. 整合协调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多表征策略 7.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E )。 A. 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 学习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C. 个体由于成熟等因素发生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D. 物种越低级,学习在其生命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E.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 学习理论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A、B、C )。 A. 布鲁纳 B. 托尔曼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E. 斯金纳 3.根据麦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包括( B、D、E )。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心理学题库之选择题及答案

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认知过程和注意) 1、心理学是一门 D 的科学。 A、古老 B、年轻 C、新兴 D、既古老又年轻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B)。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D)。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A)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A)。 A、越强 B、越弱 C、一样 D、呈正比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B 现象。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 D、中间稍慢 7、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 B 。 A、储存 B、编码 C、保持 D、提取 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B)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和b 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D)。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 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B)。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C)。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 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C)。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心理与行为。 答:心理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两者关系:(一)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二)心理对行为的调节是很复杂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动作表现,而心理是潜伏在行为内部,支配行为的内部精神活动。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杜威和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赛尔)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20: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除了以上基本方法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产品分析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1)从特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a、无生命物质、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没有心理现象。b、大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脊椎动物发展出了知觉,哺乳动物的灵长类开始具有思维的萌芽。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2)从个体发展史看,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整紧密相联.(3 )生理解剖学的实验证明,切除和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丧失以致严重破坏.(4)日常经验(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左右脑的分工,更证明了这一点。另一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正常心理。再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性:(1)个体由于教育、遗传、需要等面的个体差异,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打上了主观的烙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人类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3)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5、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 方式:“反射”、过程:兴奋和抑制、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6、个体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年龄、母亲服药(反应停、防流产的激素会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疾病??)辐射、环境污染、母体疾病(病毒性如水痘、风疹,细菌性、寄生性)、母亲情绪。(3)家庭因素:

心理学题库之填空题及答案

心理学题库之填空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___和 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和__ 。 6、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和_______。 8、心理的实质是: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____、、___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 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反映。 9、知觉有、、、四种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