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直接设计法

§3—1直接设计法

§3—1直接设计法
§3—1直接设计法

河北省技工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复习提问:

基本指令的应用

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讲过三菱PLC的基本指令的应用,我们今天来学习梯形图程序设计中的直接设计法。

根据控制要求,利用各种继电接触控制的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控制电路,依靠经验直接设计满足电气控制要求的PLC控制程序,称为直接设计法(或称经验设计法)

新课内容:

一、设计步骤

基本思路:在已有的些典型梯形图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的要求,通过多次反复地调试和修改梯形图,增加中间编程元件和触点,以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程序。

基本特点: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设计的质量与编程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适用场合:可用于逻辑关系较简单的梯形图程序设计。

基本步骤:分析控制要求、选择控制原则;

设计主令和检测元件,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设计执行元件的控制程序;

检查修改和完善程序。

控制要求:

说明:X4处装料,20s后装料结束,开始右行,碰到X3后停下卸料,25s后左行,碰到X4后又停下装料,这样不停地循环工作。按钮X0和X1分别用来起动小车右行和左行。

设计思路:

以众所周知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梯形图为基础,设计出的小车控制梯形图。为使小车自动停止,将X3和X4的常闭触点分别与Y0和Y1的线圈串联。为使小车自动起动,将控制装、卸料延时的定时器T0和T1的常开触点,分别与手动起动右行和左行的X0、X1的常开触点并联,并用两个限位开关对应的X4和X3的常开触点分别接通装料、卸料电磁

阀和相应的定时器。

二、程序说明

控制要求

说明:小车仍然在限位开关X4处装料,但在X5和X3两处轮流卸料。

三、程序设计

注:经验设计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程序设计是比较奏效的,可以收到快速、简单的效果。经验设计法没有

规律可遵循,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往往需经

多次反复修改和完善才能符合设计要求,设计的结果

往往不很规范,因人而异。

特点:考虑不周、设计麻烦、设计周期长;梯形图的可读性差、系统维护困难。

小结:1、直接设计法的步骤

2、直接设计法的基本思路

3、直接设计法的利弊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 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任露泉,丛茜,杨印生,李建桥,佟金成果完成单位:吉林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

1.立项背景 在现代社会实现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已成为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试验优化技术因其具有设计灵活、计算简便、试验次数少、优化成果多、可靠性高、适用面广等特点,已成为现代设计方法中一个先进的设计方法,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界人士、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必备技术,它对于创造利润和提高生产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促进科研、生产和管理事业的发展,编著相关教材,大力推广与应用试验优化技术,不仅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20世纪80年代初,鉴于国民经济建设实践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对试验优化技术的广泛需求,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任露泉教授对试验优化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为本科生开设了“试验设计”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试验优化技术”课程,并于1987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材《试验优化技术》,产生了很高的学术与技术影响。 2001年任露泉教授在《试验优化技术》一书的基础上编著了《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是对1987年出版的《试验优化技术》的修改、补充和发展。作者根据对试验优化的教学和科研应用的多年实践与体会,为适应读者学习与使用的实际需要,调整修改了原书中的部分内容和一些方法的设计程式;补充了一些试验优化设计的新方法、新技术;增添了试验优化的一些最新应用实例;并增加了试验优化分析一篇。 本教材2001年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2002年被遴选为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再次出版发行,2004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材内容 本教材万字,共分三篇二十一章。第一篇试验设计,除正交设计、干扰控制设计与数据处理等常用技术外,还介绍SN比设计、均匀设计、广义设计、调优运算及稳健设计等正交试验设计技术的拓广应用和现代发展的最新方法;第二篇回归设计,除各种回归的正交设计、旋转设计、饱和设计、多项式设计、还介绍多次变换设计、交互作用搜索设计、混料设计以及D-最优设计等回归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最新应用技术;在第三篇试验优化技术分析中,介绍了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办法,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实例。例如:有偏估计、PPR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试验优化的常用统计软件。 3.教材特点

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 试验因素:在试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某一项目称为因素 单因素试验:探索某一个因素对试验指标作用的试验 多因素试验:探索多个因素对试验指标作用的试验 (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元上的具体项目,即试验中具体比较的项目称为实验处理 处理组合: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 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 因素水平:实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称为因素水平 显著水平:用来判断是否属于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称为显著水平,及拒绝零假设的概率,通常取0.05或0.01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的特征值称为参数 随机化:试验处理的分配和各个试验进行的次序都是随机确定的,这个原理称为随机化 试验单元:在试验中能够施以不同处理的最小的材料单元 接受域:一个假设总体的概率分布中,可能接受假设时所能取的一切可能值所在的范围,即接受H0的区间试验效应: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简单效应: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 平均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也称主要效应,简称主效。 交互作用效应: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简称互作。 对照:试验方案中包括有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试验当中所设计的比较标准的处理) 唯一差异原则:指在试验中进行比较的各个处理,其间的差别仅在于不同的试验因素或不同的水平,其余所有的条件都应完全一致。 (试验)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试验误差。 随机误差:由随机或偶然因素造成的试验结果与处理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偶然性误差或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一起的试验结果与处理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系统误差。 错失误差:实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称为错失误差 精确度: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即试验误差的大小) 准确度: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理论值真值的接近程度。 固定模型:仅考察参试处理均值差异或主效应差异的单因素等重复试验的模型 试验控制: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必须使所有试验单元或区组内的试验单元的试验条件一致,叫试验控制 局部控制:将整个试验空间分为若干个各自相对均与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一个区组,所有局部构成区组因素,在每一个区组内随机排列一套试验的所有处理,它等价于一个重复 边际效应: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较大空间而表现的差异。 生长竞争:相邻小区种植不同品种或施用不同肥料时,由于株高、分蘖力或生长期的不同,通常有一行或更多行受到影响。 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个体进行观察得到的总体变量称为样本 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性原理: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或可认为不可能发生。 接受区域:指一个假设总体的概率分布中,可能接受假设时所能取的一切可能值所在的范围,即接受H0的区间 一尾测验:备择假设只有一种可能性,假设检验只有一个否定区域,这类测验叫一尾测验。 两尾测验:指概率分布下,显著水平按左边和右边两尾的概率的和进行检验假设检验有两个否定区 第一类错误:指不同总体的参数间本来没有差异,而测验结果认为有差异,这种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否定本来正确的无效假设) 第二类错误:指参数间本来有差异,而测验结果认为参数间无差异,这种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接受了本来错误的无效假设) 置信度:保证区间能覆盖参数的概率。 置信区间:在一定概率保证下,能够覆盖参数的一个估计范围。 1.Fisher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理:设置突变,随机化,局部控制 2.数据资料变异度的表示方法:变异系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3.统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为:提出统计假设,确定显著水平的统计区间,计算μ值或t值,统计推断 4.在直线回归分析中,检验回归关系是否显著的方法有: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直线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 5.常用的随机排列试验设计有:完全随机,随机区组试验,拉丁方试验,裂区和条区试验 6.实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作用称为试验效应 7.进行田间试验时设置重复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误差

盘式制动器课程设计方案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夏利汽车盘式制动器方案设计 综合成绩: 职称: 年月日

目录 一、夏利汽车主要性能参数---------------------4 二、制动器的形式-----------------------------5 三、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7 四、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设计计算-------------9 五、盘式制动器制器的校核计算----------------10 1.前轮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校核计算 2.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六、经过计算最终确定后轮制动器的参数--------13 七、设计小结--------------------------------13 八、设计参考资料----------------------------13

轿车前轮制动器设计说明书前言汽车制动系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得日益重要。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本次课程设计根据任务要求只对夏利汽车盘式制动器方案设计。

一、汽车主要性能参数 主要尺寸和参数: (1)、轴距:L=2405mm (2)、总质量:M=900kg (3)、质心高度:0.65m (4)、车轮半径:165mm (5)、轮辋内径:120mm (6)、附着系数:0.8 (7)、制动力分配比:后制动力/总制动力=0.19 (8)、前轴负荷率:60%;即质心到前后轴距离分别为 L1=L?(1?60%)=962mm L2=L?60%=1443mm (9)、轮胎参数:165/70R13; 轮胎有效半径r e为: 轮胎有效半径=轮辋半径+(名义断面宽度×高宽比) 所以轮胎有效半径r e=(240 2 +165×70%)=235.5mm (10)、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时,制动距离为15m。则 满足制动性能要求的制动减速度由:S=1 3.6(τ2‘+τ2“ 2 )μ0+μ02 25.92 a bmax 计算最大减速度 a bmax,其中μ0=U =50Km/h;S=15m;τ2‘= 0.05s;τ2“=0.2s。经计算得 最大减速度 a bmax≈7.47m s2 ?

制动器设计说明书

制动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 制动器可以分两大类,工业制动器和汽车制动器,汽车制动器又分为行车制动器(脚刹)和驻车制动器。在行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便于在前进的过程中减速停车,不单是使汽车保持不动。若行车制动失灵时才采用驻车制动。当车停稳后,就要使用驻车制动(手刹),防止车辆前滑和后溜。停车后一般除使用驻车制动外,上坡要将档位挂在一档(防止后溜),下坡要将档位挂在倒档(防止前滑)。 使机械运转部件停止或减速所必须施加的阻力矩称为制动力矩。制动力矩是设计、选用制动器的依据,其大小由机械的型式和工作要求决定。制动器上所用摩擦材料(制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制动过程,而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工作温度和温升速度。摩擦材料应具备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磨性。摩擦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常用的有铸铁、钢、青铜和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等,后者有皮革、橡胶、木材和石棉等。 臂架式盘式制动器是一种新型的主要适用于起重运输机械的制动装置。本论文着重介绍了其特点、关键零部件的选择或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性能参数及一些台架试验结果。除此之外还着重介绍了制动臂、松闸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参数及注意事项,同时细节方面对于制动器的静力矩也做了详细的计算设计。 Abstract Brak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dustrial brakes and automotive bra kes, automotive brake is divided into brake (foot brake) and the parking brake. In the driving process, generally used brake (foot brake), to facilitate the p rocess of deceleration in the forward stop, not just the car to remain intact. If the traffic Zhidongshiling when using the parking brake. When the car comple tely stopped, it has to use the parking brake (hand brake), to prevent the vehi cle front and rear slip slide. After stopping the general addition to the parki ng brake, the uphill hanging in a stall to stall (after the slide to prevent), downhill to hang in the reverse gear (to prevent forward slip.) Mechanical moving parts to stop or slow down the resistance of the moment must be applied as the brake torque. Braking torque is the design, selection based o n the brake, the size of the pattern and work by the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cision. Friction material used on brake (brake parts) directly affects t he performance of the braking proces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 rmance of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speed. Friction mate rial should have high and stabl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good wear resistance.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friction materials sub-categories. The former are com monly used cast iron, steel, bronze, and powder metallurgy friction materials, which have leather, rubber, wood and asbestos. Disc brake arm frame is a new major for the braking device handling equi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its characteristics, key components of the selection or d esign methods, th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some bench test results. Hig hlights in addition to the brake arm, loose brake components, etc. The key desi gn parameters and considerations, while the details of the static torque for th e brake has also done a detailed calculation of design.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高中物理选修3的内容,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静电感应是电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如何移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正、负电荷如何分布。这些都是学生所难以掌握的。对于静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带电导体上的静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通过采取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设计方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平衡产生原理。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3、知道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4、知道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 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过程。 二、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教具】 演示:塑料板、装有小鸟的铁鸟笼、电子感应圈、法拉第笼 分组:起电机、金属笼、导线、验电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1)静电吸附 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多,比如(静电吸附演示)老师用毛巾擦塑料板,请看,刚才老师用静电吸附展示了我们的课题,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个小实验。 (演示2)电击铁笼中的小鸟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笼,笼中有一只小鸟,小鸟落脚的地方都是用金属丝和金属盘制成,是不是都应该是导电的?(是)下面我用高压电去电击小鸟,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小鸟会怎么样?(死掉)是不是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这是一个电子感应圈,它可以产生上万伏的高压,接通电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这是高压电,小鸟为什么还能安然无恙?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 《板书》一、静电平衡

食品试验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食品试验优化设计》课程 教学基本方案 1. 课程性质与目的 试验优化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按照试验设计原理,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优化设计是试验优化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 2. 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面向21世纪的统编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参考书:1.李志西,杜双奎. 试验优化设计与统计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2.王钦德,杨坚.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3.杜双奎,于修烛,李志西.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陕西: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校内自编教材,2005 ? 4.茆诗松,周纪芗,陈颖. 试验设计.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 5.刘魁英. 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 第二版.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 6. Douglas C. Montgomer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第六版.人们 邮电出版社,2007 ?7.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4.考核方式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最新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3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3.1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制动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及所产生的摩擦力对制动器因数有很大影响。掌握制动蹄摩擦面上的压力分布规律,有助于正确分析制动器因数。在理论上对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作研究时,通常作如下一些假定: (1)制动鼓、蹄为绝对刚性; (2)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仅发生在摩擦衬片上; (3)压力与变形符合虎克定律。 1.对于绕支承销转动的制动蹄 如图29所示,制动蹄在张开力P 作用下绕 支承销θ?点转动张开,设其转角为θ?,则蹄 片上某任意点A 的位移AB 为 AB =A O '·θ? 由于制动鼓刚性对制动蹄运动的限制,则其径 向位移分量将受压缩,径向压缩为AC AC =AB COS β 即 AC =A O 'θ?COS β 从图29中的几何关系可看到 A O 'COS β=D O '=O O 'Sin ? AC =O O 'Sin ?θ?? 因为θ??'O O 为常量,单位压力和变形成正比,所以蹄片上任意一点压力可写成 q=q 0Sin ? (36) 亦即,制动器蹄片上压力呈正弦分布,其最大压力作 用在与O O '连线呈90°的径向线上。 2.浮式蹄 在一般情况下,若浮式蹄的端部支承在斜支座面 上,如图30所示,则由于蹄片端部将沿支承面作滚 动或滑动,它具有两个自由度运动,而绕支承销转动 的蹄片只有一个自由度的运动,因此,其压力分布状 况和绕支承销转动的情况有所区别。 现分析浮式蹄上任意一点A 的运动情况。今设定蹄

片和支座面之间摩擦足够大,制动蹄在张开力作用下,蹄片将沿斜支座面上作滚动,设Q 为其蹄片端部圆弧面之圆心,则蹄片上任意一点A 的运动可以看成绕Q 作相对转动和跟随Q 作移动。这样A 点位移由两部分合成:相对运动位移AB 和牵连运动位移BC ,它们各自径向位移分量之和为AD (见图30)。 AD =AB COS β+BC COS(?-α)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出 AD =(θ?·OQ +BC Sin α) Sin ?+BC COS αCOS ? 式中θ?为蹄片端部圆弧面绕其圆心的相对转角。 令 θ?·OQ +BC Sin ?=C 1 BC COS α=C 2 在一定转角θ?时,1C 和2C 都是常量。同样,认为A 点的径向变形量AD 和压力成正比。这样,蹄片上任意点A 处的压力可写成 q=q 1Sin ?+q 2COS ? 或 q=q 0Sin(?+?0) 也就是说,浮式蹄支承在任意斜支座面上时,其理论压力分布规律仍为正弦分布,但其最大压力点在何处,难以判断。 上述分析对于新的摩擦衬片是合理的,但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摩擦衬片有磨 损,摩擦衬片在磨损的状况下,压力分布又应如何呢?按照理论分析,如果知道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也可确定摩擦衬片磨损后的压力分布规律。根据国外资料,对于摩擦片磨损具有如下关系式 fqv K W 11= 式中 W 1——磨损量; K 1——磨损常数; f ——摩擦系数; q ——单位压力; v ——磨擦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相对滑 动速度。 通过分析计算所得压力分布规律如图31所 示。图中表明在第11次制动后形成的单位 面积压力仍为正弦分布αsin 132=q 。如果摩 擦衬片磨损有如下关系: 2222v fq K W = 式中 2K ——磨损常数。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第一题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 1.SSE的公式 2.SSA的公式 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 P=,远小于,所以是显着的 4.打开Minitab,复制表格,“统计”“方差分析”“选单因素未重叠”“响应C1C2C3C4”点击“比较”勾选第一个,确定 结果: 工作表 3 单因子方差分析: 60度, 65度, 70度, 75度 来源自由度 SS MS F P 因子 3 误差 16 合计 19 S = R-Sq = % R-Sq(调整) = %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 水平 N 平均值标准差 ------+---------+---------+---------+--- 60度 5 (------*------) 65度 5 (------*------) 70度 5 (------*------) 75度 5 (------*------) ------+---------+---------+---------+--- 合并标准差 = Tukey 95% 同时置信区间 所有配对比较 单组置信水平 = % 6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65度 (------*------) 70度 (------*-----) 75度 (------*------) ------+---------+---------+---------+--- 65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70度 (------*-----) 75度 (------*------) ------+---------+---------+---------+--- 7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盘式制动器设计

目录 绪论 (3) 一、设计任务书 (3) 二、盘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该车制动器结构的最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制动器的参数和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制动盘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制动盘厚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摩擦衬块的内半径和外半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摩擦衬块面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制动轮缸压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摩擦力的计算和摩擦系数的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制动力矩的计算和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驻车制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制动器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制动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制动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制动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摩擦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盘式制动器设计说明书

汽车盘式制动器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盘式制动器的分类以及各种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对所选车型制动器的选用方案进行了选择,针对盘式制动器做了主要的设计计算,同时分析了汽车在各种附着系数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对前后制动力分配系数和同步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制动效率等做了计算。在满足制动法规要求及设计原则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性能。 关键词:盘式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制动效率

Automobile disc brake design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the disc brake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various kinds of disc brak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introduced, the selection scheme of the chosen vehicle brake was selected and for disc brake do the main desig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r in a variety of attachment coefficient road on the braking process of, of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synchronous adhesion coefficien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adhesion, braking efficiency calculated.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raking regulation requirement and design principle and improv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Key words: Disc brake,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coefficient,Synchronization coefficient,Synchronous adhesion coefficient,The use of adhesion coefficient,Braking efficiency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曹云云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简单静电现象的解释等摩擦起电现象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学习过,应该说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则需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应该说,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材把本节内容安排在这一章,主要还是为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利用和避免静电现象的事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学习难点】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尺、小纸屑、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教学过程】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精编版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第一题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 1.SSE的公式 2.SSA的公式 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 P=,远小于,所以是显着的 4.打开Minitab,复制表格,“统计”“方差分析”“选单因素未重叠”“响应 C1C2C3C4” 点击“比较”勾选第一个,确定 结果:工作表3 单因子方差分析:60度,65度,70度,75度 来源自由度SSMSFP 因子误差合计 S==%R-Sq(调整)=%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95%置信区间 水平N平均值标准差------+---------+---------+---------+--- 60度度度度合并标准差= Tukey95%同时置信区间 所有配对比较 单组置信水平=% 6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65度度度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70度度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75度获得结果,区间相交包含的不明显,反之明显 第二题 为研究线路板焊点拉拔力与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焊剂量之间关系。从生产过程中收集20批数据,见下表: 1.将表格粘贴进Minitab,然后“统计”“回归”“回归”“响应,变量”“图 形,四合一” 2.P小于,显着 4.残差分析 第三题 钢片在镀锌前需要用酸洗方法除锈, 为提高除锈效率,缩短酸洗时间,需 要寻找好的工艺参数。现在试验中考 察如下因子与水平: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精选文档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一题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 1.SSE的公式 2.SSA的公式 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 P=,远小于,所以是显着 的 4.打开Minitab,复制表 格,“统计”“方差分 析”“选单因素未重 叠”“响应 C1C2C3C4” 点击“比较”勾选第一 个,确定 结果: 工作表 3 单因子方差分析: 60度, 65度, 70度, 75度 来源自由度 SS MS F P 因子 3

误差 16 合计 19 S = R-Sq = % R-Sq(调整) = %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水平 N 平均值标准差 ------+---------+---------+---------+--- 60度 5 (------*------) 65度 5 (------*------) 70度 5 (------*------) 75度 5 (------*------) ------+---------+---------+---------+--- 合并标准差 = Tukey 95% 同时置信区间 所有配对比较 单组置信水平 = % 6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65度 (------*------) 70度 (------*-----) 75度 (------*------) ------+---------+---------+---------+--- 65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70度 (------*-----) 75度 (------*------) ------+---------+---------+---------+--- 70度减自: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3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3.1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制动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及所产生的摩擦力对制动器因数有很大影响。掌握制动蹄摩擦面上的压力分布规律,有助于正确分析制动器因数。在理论上对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作研究时,通常作如下一些假定: (1)制动鼓、蹄为绝对刚性; (2)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仅发生在摩擦衬片上; (3)压力与变形符合虎克定律。 1.对于绕支承销转动的制动蹄 如图29所示,制动蹄在张开力P 作用下绕 支承销O ′点转动张开,设其转角为θΔ,则蹄片 上某任意点A 的位移AB 为 AB =A O ′·θΔ 由于制动鼓刚性对制动蹄运动的限制,则其径向位移分量将受压缩,径向压缩为AC AC =AB COS β 即 AC =A O ′θΔCOS β 从图29中的几何关系可看到 A O ′COS β=D O ′=O O ′Sin ? AC =O O ′Sin ?θΔ? 因为θΔ?′O O 为常量,单位压力和变形成正比,所以蹄片上任意一点压力可写成 q=q 0Sin ? (36) 亦即,制动器蹄片上压力呈正弦分布,其最大压力作用在与O O ′连线呈90°的径向线上。 2.浮式蹄 在一般情况下,若浮式蹄的端部支承在斜支座面 上,如图30所示,则由于蹄片端部将沿支承面作滚动 或滑动,它具有两个自由度运动,而绕支承销转动的 蹄片只有一个自由度的运动,因此,其压力分布状况 和绕支承销转动的情况有所区别。 现分析浮式蹄上任意一点A 的运动情况。今设定蹄片和支座面之间摩擦足够大,制动蹄在张开力作用

下,蹄片将沿斜支座面上作滚动,设Q 为其蹄片端部圆弧面之圆心,则蹄片上任意一点A 的运动可以看成绕Q 作相对转动和跟随Q 作移动。这样A 点位移由两部分合成:相对运动位移和牵连运动位移BC ,它们各自径向位移分量之和为 (见图 30)。 AD =AB COS β+BC COS(?-α)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出 AD =(θΔ·OQ +BC Sin α) Sin ?+BC COS αCOS ? 式中θΔ为蹄片端部圆弧面绕其圆心的相对转角。 令 θΔ·OQ +BC Sin ?=C 1 BC COS α=C 2 在一定转角θΔ时,1C 和2C 都是常量。同样,认为A 点的径向变形量AD 和压力成正比。这样,蹄片上任意点A 处的压力可写成 q=q 1Sin ?+q 2COS ? 或 q=q 0Sin(?+?0) 也就是说,浮式蹄支承在任意斜支座面上时,其理论压力分布规律仍为正弦分布,但其最大压力点在何处,难以判断。 上述分析对于新的摩擦衬片是合理的,但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摩擦衬片有磨损,摩擦衬片在磨损的状况下,压力分布又应如何呢?按照理论分析,如果知道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也可确定摩擦衬片磨损后的压力分布规律。根据国外资料,对于摩擦片 磨损具有如下关系式 fqv K W 11= 式中 W 1——磨损量; K 1——磨损常数; f ——摩擦系数; q——单位压力; v ——磨擦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相对滑 动速度。 通过分析计算所得压力分布规律如图31所 示。图中表明在第11次制动后形成的单位 面积压力仍为正弦分布αsin 132=q 。如果摩 擦衬片磨损有如下关系: 2222v fq K W = 式中 2K ——磨损常数。 则其磨损后的压力分布规律为αsin C q =(C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Science teaching plan of small class in kindergarten: electrostat ic phenomenon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有趣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纸娃娃、气球、塑料笔杆、尺子、绸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并说说这些操作 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静电现象。 1、出示纸娃娃,让幼儿看一看

提问:纸娃娃会站起来吗?能跳舞吗?。 2、请你们用老师供给的材料,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让幼儿自由讨论并进行操作, 老师巡回可启发幼儿更换试验材料。 3、请幼儿看看老师的纸娃娃能跳起舞来吗? 只让幼儿看结果。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可反复让幼儿看几次。 4、幼儿再次进行操作,教师用语言启发。 5、请操作成功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并讲讲是如何让娃娃跳起舞来的。 6、幼儿操作,增加兴趣。 三、小结。 纸娃娃为什么会跳起舞来了呢?因为吸管、尺子等经过磨擦它们产生了静电,用它们去接近纸娃娃, 纸娃娃就会跳起舞来。我们平时也能看到许多的静电现象,如夏天的闪电,晚上脱毛衣时盾到的亮光等, 这都是静电现象。

四、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吸管可以使娃娃跳舞外,气球行不行? 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进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儿俩人或三人合作进行操作,通过手里的工具怎样使乒乓球动起来? 1、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2、让实验成功的幼儿表演给幼儿看。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趣的静电现象,它不但可以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还能让我们的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