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采油厂土地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第二采油厂土地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第二采油厂土地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第二采油厂土地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土地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第二采油厂

为了全面掌握采油二厂土地管理情况,摸清土地使用状况,应集团公司要求根据《大庆油田土地普查技术规程》对采油二厂的土地进行了细致的土地普查,建立了相对完善电子档案,加强了今后对土地管理的力度。本次普查的标准时间为4月15日。普查对象为各个采油作业区及厂内其它四级单位。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宗地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及地面资产等基本信息;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包括土地使用权取得、变化以及土地他项权利、租赁外部土地、土地争议等情况信息;土地管理情况,包括土地管理现状、土地价值、土地保有税费等基本情况。

经过各四级单位及全体普查人员近两个月的共同努力,土地普查汇总工作基本完成,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检查汇总结果,数据填报综合错差率相对较低,数据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大庆油田土地普查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采油二厂土地普查小组土地管理问题分析如下:

土地使用基本状况

我厂总计土地数量1005宗,总计65101784.18平方米,其中上市部分224宗土地,2096060.47平方米,划拨59宗、授权经营105宗、出让43宗、分宗地17宗。未上市部分768

宗土地,61804924.71平方米,,划拨477宗、授权经营270宗、出让21宗。现场照片上市部分732张,未上市部分2304张。

一、土地管理问题分析:

1.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变更。经过油田的发展变迁,部分产能井站已经报废或改造,建(构)筑物变为空地或其他新增建筑,这些情况经过现场核实拍照将信息上传至信息表中并以注明变更。

2.实际现场拍照过程中发现部分水井标识牌丢失,油井井号不清晰导致难以对井进行快速定位。

3.业务能力需要加强,细化土地台帐,及时更新补充基础资料。

二、针对土地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土地信息管理力度,针对个别土地实际用途

变更的及时补充信息,做到信息与现场保持实时一致性。

2.合理组织土地利用,针对报废井或拆除厂房、房

屋争取做到二次利用,在原有基础上酌情考虑使用。

3.监督土地利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条例对土地

进行统一管理及使用,严禁私搭乱接,违禁用地等现象的发生,如有发现及时上报整改。

4.建立健全的土地统计制度,以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基层统计单位,按土地利用类别进行统计,逐级汇总,每年上报一次。

5.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并给以综合的科学评价。

土地普查是个技术问题,是针对土地使用情况的多方面的调查,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土地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科学依据。借由这次全面细致的土地普查工作来细化采油二厂的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档案,对于今后的土地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采油厂 2011年9月25日

土地法学案例分析

耕地占用案例分析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中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保护自己的耕地应采取什么措施?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耕地严重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我国政府提出了耕地保护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生活实例一】 1995年2月,某省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征收,新力村集体耕地48亩,用于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益民商城项目,由跃进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跃进公司在办理完用地审批手续之后于1998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7月跃进公司由于资金紧缺停工,一直闲置到了2006年9月造成土地荒芜长达11年之久。新力村农民联名提出恢复耕种申请,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收回该宗闲置土地,并交由新力村原耕种的农户恢复耕种。 【关键词解析】耕地保护 我国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本案中,跃进公司造成土地闲置长达11年,并非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错误行为导致,而是由于自身资金短缺造成。因此,原批准机关依法批准收回闲置48亩土地,并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恢复耕种的做法是正确的。 【法眼点睛】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对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进行严格的限制,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这就要求用地单位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要对每一分土地进行充分利用,最迟在2年内正常使用土地。严禁闲置不用、圈占、浪费耕地。 另一起耕地破坏案例是发生在2007年12月的新丰县。 【生活案例二】

土地权属的基本概念与土地经营模式

土地权属的基本概念与土地经营模式 1 基本概念 1.1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公民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权利内容由合同约定。分为主体和客体两种。 该项权利的权利主体为公民或集体;权利客体为集体所有土地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 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 2017 年10 月18 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1.2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Land Use Rights )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体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 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划拨、出让、出租、入股等。而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农民 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农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乡(镇)企业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用地使用权通过发包方与承包方订立承包合同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土地使用者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1.3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由于土地使用税只在县城以上城市征收,因此也称城镇土地使用税。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 通知 [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1989]国土[籍]字第73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五年多来,对于贯彻《土地管理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促进土地登记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需要对《意见》加以充实和完善。为此,我局在研究、总结了各地确权实践及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将《意见》修订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意见》同时废止。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一日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具体承办。 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或报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下 达处理决定。 第二章?国家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条?依据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有关规定,凡当时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施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未划入农民集体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条?国家建设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 有。 第六条?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开发利用者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属国家。 第七条?国有铁路线路、车站、货场用地以及依法留用的其他铁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土改时已分配给农民所有的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增强应用土地以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土地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独立阐明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规律。培养学生从土地现象和实际生活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包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其内容是后续的土地以及房地产相关专业课程的良好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相应的习题和课堂讨论。 五、考核方式 本课为考试课,其中考试(笔试闭卷)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1-2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4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要求: 1.掌握:土地和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双重属性、功能和基本特性以及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4学时) §2-1 人本管理原理 §2-2 系统管理原理 §2-3 动态管理原理 §2-4 管理效益原理

要求: 1.理解:土地管理四大原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1学时) §3-1 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 §3-2 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3-3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 要求: 1.了解:土地管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地籍管理(6学时) §4-1 地籍管理概述 §4-2 土地调查 §4-3 土地分等定级 §4-4 土地登记 §4-5 土地统计 §4-6 地籍档案管理 要求: 1.掌握: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分类、土地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和方法体系、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方法和体系、城镇土地定级程序、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2.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类型和原则、内容、程序,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以及国外及地区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统计的概念。 3.了解:地籍的作用、内容、原则、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的一般流程。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6学时) §5-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2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3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5-4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6 土地征用 §5-7 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要求: 1.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概念、特征、原则、出让年限、方式和程序;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及作用、法律规定、抵押合同的相关事项;土地征用的概念、特征、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置标准、征用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 2.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其管理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处的原则和依据以及程序。 3.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产权的涵义和基本特性;我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涵义、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国有土地权属管理规定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有土地权属管理规定

国有土地权属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土地权属管理,保障国有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经依法征用、划拨、出让和解放初期接收、没收、沿用或通过继承、接受、转让地上附着物等方式合法使用的国有土地。 第三条国有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市、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市、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核查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批准,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跨县(市)的国有土地,由市土地管理局组织有关县(市)进行确权发证 第四条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源证件为: (一)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划拨和出让土地的文件或建国以来颁发的房(地)产权证、年以来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二)人民法院对有关土地使用权所作出的终审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三)年5月20b《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细则》施行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报勘和选址定点有关文件; (四)单位合并、分立、终止,经县以上有权部门批准的文件和移交清册; 第 2 页共 8 页

(五)其它能充分证明土地权属来源的材料、图件。 第五条年5月20日《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细则》施行前,持有土地来源的协议,签约面积与实际占地面积基本相符,界址无争议的,予以确认土地使用权;无土地权属证件,但用地界址无争议的,对个人的土地使用权,可由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单位土地使用权应由其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经土地管理部门核准后,予以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年5月20日《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细则》施行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施行前使用的土地,无土地权属证件和规划报勘等文件,但土地利用合理、界址无争议、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补办手续后,予以确认土地使用权,无土地权属证件,但有合法报勘或选址定点文件,用地界址无争议的,经提供用地过程书面材料,由土地管理部门补办用地手续后,予以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施行后,凡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及补办手续后,再予确定土地使用权。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被确认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可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具备法人资格的该单位的上级单位。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单位或个人购买房屋的,凭房屋所有权证,申请国有土地使 第 3 页共 8 页

案例分析

1、王某系某大型企业的职工,进厂工作近十年,1988年厂里分房时,经厂行政会议研究,未将其列入分房名单,几经交涉未果,王某以该厂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料,该起诉被人民法院驳了回来。 问:1、法院驳回王某的起诉对否?为什么?2、王某到底能否起诉该企业?为什么? 答:1、张某不能起诉该厂。2、因为被告不合格。 我们知道,案情中所讲到的企业给职工分房的行政,属于“私人行政”的范畴,属一般行政,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因此,张某对该企业分房时未将其列入分房名单的做法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田永,男,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068号通知”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一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但毕业时学校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书。田永认为学校该行为违法,遂向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法院能否受理田永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答:(这里仅限于分析学校是否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问题)我们知道,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担任。但认定某个组织是否是行政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被法律赋予某种行政职权。学校是事业法人单位,一般不可能是行政主体。但如果学校被法律直接授予行政职权的话,它在行使该行政职权时,也是当然的行政主体。这时,若行政相对人针对此向人民法院起诉,则必然构成行政诉讼而非民事诉讼。在本案中,相对人田永控告的是学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在这一法律关系中是否属于行政主体,关键取决于学校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为是否属于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行为。《教育法》规定,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这说明: 1.学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制度属于国家制度,而非学校的单位制度; 2.学校行使颁发学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的行为属于法律授权(教育行政权)的行政行为;北京科技大学行使该职权,此时,其法律身份是行政主体而不是民事主体。 所以,法院应当受理。 3、某公安局民警李某,开车执行公务。在返回单位途中,路过其小孩正在读书的学校,临时决定先接其小孩回家,然后再回单位。就在其接小孩回家的路上,李某违章驾驶,撞伤一老太太。该老太欲提起损害赔偿之诉,但她应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呢,还是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之诉?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应当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理由是:1.李某是民警,属于国家公务员;2.李某发生撞车时使用的车是公务车,而不是私家车;3.虽然接送自己的小孩不属公务,但它发生在整个公务的时间段之内(即回到单位之前而不是之后)。另一种意见主张应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理由是:接送小孩是私人行为而不是公务行为,因而与所属公安机关没有关系。 请问: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 答:这里仅限于评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的身份,即此时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的问题。

土地权属证明(完整版)

土地权属证明 土地权属证明 第一篇: 土地权属证明 土地所有权属证明 坐落于宝鸡市金台区长寿镇长青村的土地,土名纸坊头150号,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该土地所有权归属宝鸡市金台区长寿镇长青村村民委员会,其土地使用权归属宝鸡市金台区长寿镇长青村大众浴池。特此证明。 村民委员会(xx): 主任签名: 二o一四年八月十六日 第二篇: 土地权属证明 土地权属证明坐落于的土地(土地证编号: ),用地面积平方米,用途为住宅用地。该土地上号地块及其附属房屋(房屋门牌号: )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所有。现由特此证明。 村民委员会(xx): 签名: ____年__月__日 第三篇: 土地权属证明

土地权属证明 那个不是个人有权利写的,需要土地管理部门登记。自己写的无效。单位的话参考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的内容写就行了,把使用权人、土地位置、土地面积、土地四至、使用权取得方式和使用年限写明白盖上土地局的章就行了。 根据土地性质的划分,可分为国家享有所有权土地和集体享有所有权土地。 所以,对应的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所持有的权属证书为别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与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当然了区别是在证书内容记载里有所区别的。 还有就是对应上述两种权属证书依法抵押后,所取得的他项权利证书。其也应划作权属证书范畴,区别其使用者为抵押权人而已。 办理土地登记的原因: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要进行登记、发证,“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以下情况须办理土地登记、出让、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要办理初始登记;购商品房、房改房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及转让、继承等要办理变更登记;抵押、出租要办理他项权利登记。 土地证书的作用: 土地证书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必要证件。 申办要件: 土地登记申请书、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等有关证明文件。 办理程序: 申请—受理—地籍调查—审核与公告—注册登记—核发土地证书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

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答: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分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计划包括:计划的预测,计划的决策,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其中,预测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制定计划提供依据。(1)土地预测是根据土地利用发展变化规律性,预测未来土地的供需数量和供需结构。(2)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它是从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对某个问题做出最后的处理决定。决策的前提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3)计划的编制:计划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并按综合协调的原则,分解到下属各部门、单位,既考虑下属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使下达的任务有所区别,又要统合各单位的力量,使总目标得以实现。计划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地域范围和指标任务,并切实可行。(4)计划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的执行,使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组织包括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它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协调一群人活动的一切工作的总称。故组织职能一般包括建立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领导、监督、激励、协调部属行动,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控制包括将现实工作成果与计划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土地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有三个步骤组成,即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偏差分析与纠正。土地管理的控制通常采用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果控制三种控制类型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地籍管理

城乡规划法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公司于2004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法在城区开发一处住宅楼,某局于2010年以在城区进行建设未经批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对该房地产公司处以罚款处罚。 对该行政处罚有两种意见: 一、不同意处罚。理由:一是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案件发生在2004年,按照《中华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违法行为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二是《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中所讲的“违法建设”是指正在建设的工程,不包括已经完工的工程。本案属于已经完工的工程,不能再实施处罚。 二、应当处罚。理由:一是城乡规划法中所指的建设

应该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行为。其中建筑物行为包括正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行为。二是当事人的建设行为在当初未经批准情况下进行的,至今该行为仍未经批准,所以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处于一种继续状态,所以它属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执法部门应该追究其违法行为的责任。 法理评析: 一、如何理解《城乡规划法》中关于“违法建设”的含义“违法建设”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但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违法建设”的专属概念和相关定义。在法律上,“违法建设”这一常用概念对应违反规划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且对应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规定的竞合性违法行为。《城乡规划法》明确“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规划法律,“违法建设”一般界定为“在规划区内违反规划法律的建设活动”。第一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建设活动”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在国家立法层面,建筑法确立了“建筑”的法律定义,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它与违法建设的“建设”所指向的意义并不同一。前者包含建造和安装两类行为,后

土地管理学 第五章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课后思考题作业 1、简述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的涵义。 答: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表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谁应当享有土地所有权及其责、权、利。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制基本上属于两大类型: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即土地所有者对其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所有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表现,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拥有的、收到国家法律保护和限制的排他性的专有权利。土地所有权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简述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的区别和管理。 答:一、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权分两种:一是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将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有偿让与用地单位使用。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以协议方式出让、以招标方式出让、以拍卖方式出让。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基本形式有出售、交换与赠与。 土地使用权的特征:1)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民事活动。2)土地使用权转让只是转让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国家。3)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原受让人同时转让了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新的受让人成为出让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新的承受者。4)土地使用权与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在转让时不可分离。 三、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它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使用,承租人为此而支付租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租的特征:1)土地使用权出租与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土地使用权出租是出租人在保留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把部分土地使用权能租赁给他人使用,并收取租金,不发生作为物权的整个的转移。3)出租地块必须是合法取得且法律允许出租的地块。4)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仍需要继续履行出让合同规定的任务。5)土地使用权出租主体是通过出让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012年度鹿邑县观堂镇前杨楼等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方案试点项目,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由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项目涉及居民委员会按有关规定共同编制,协商通过,并张榜公告后确定。 一、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包括观堂镇巴里、杜楼、木庙、前杨楼、闫关、杨塘坊六个行政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权属界定清晰,权属界线明确,无权属争议。 二、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 1、依法原则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和颁发土地证书等程序予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核实、调整和确定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自愿原则 政府鼓励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主要依靠农民集体经济的力量,经营规模和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自己作决定,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土地权属的调整,调整承包地或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过居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居民代表同意,并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3、安定性原则 项目区对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土地行政界域和权属界线尽量保持一致。不作大的调整改变,以保持乡、镇、村行政区域的相对安定,把项目安排在一个行政区域内进行,避免产生新的土地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的安定。

4、土地置换原则 项目区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作等价交换、等质量替代的原则,通过协商,进行土地调整置换,使相同权属的土地合适集中,形成规模,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5、合同约定原则 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凡涉及调整的土地权属主体都要以书面形式签订权属认可或协议等合同书,明确各土地权属主体及其相邻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三、土地权属调整的内容 对项目区内涉及到的农村宅基地用地使用权进行调整,公路、沟渠占用土地权属进行调整,原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调整。 四、土地权属调整方法 1、宅基地权属调整 搬迁后的宅基地权属,统一收归原集体经济组织,由该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使用,不得荒疏。搬迁房屋后,周边的自留荒草地,自留残次林地和承包经营残次林由各搬迁户自己经营,该集体经济组织不再划自留地、自留林,承包经营时间按相关政策执行。 2、公路、沟渠占用土地权属调整 结合周边各项基础设施情况,对复垦的耕地进行路、渠、沟的配套,以保证其有用的耕种。对道路、沟渠综合整治,达到沟端路直效果,便当生产和排灌。项目区原有的鱼塘等归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原承包经营权调整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尊崇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引导,对整理后的土地采用反租倒包方式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项目竣工后,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

土地管理学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土地管理原理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土地管理原理可以归结为四大类,即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与效益原理。 1)人本原理: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遵循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 行为原理: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就是管理的行为管理。掌控人的行为就要了解人的需要,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 动力原理:管理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2)系统原理:系统管理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目的性出发,注重对管理系统过去行为特征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的管理。包括整合分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 整合分原理:整合分原理指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作。 相对封闭原理: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动态管理原理: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管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动态管理指管理决策要适应管理系统不断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 动态相关原理:动态相关指事物通过运动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管理,协调好系统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这就是动态管理原理。 弹性原理:所谓弹性原则是指管理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变化的伸缩度。4)管理效益原理:效益管理是指在理解系统各部分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发挥各部分的积极作用,使整体效益大于各部分之和。管理效益原理包括整体效益原理和规律效益原理。 整体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 规律效益原理:规律效应就是按客观规律管理所取得的效应。 2、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 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 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 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

-历年真题-土地案例分析总结

土地估价报告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封面 1 、封面缺少关键词;2、封面中罗列的项目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要求不一致; 3、报告编号明显有问题,例如2007年出具的报告编号为[2005]*****; 第一部分总述 4、第一部分中罗列的项目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要求不一致; 一、估价项目名称: 【要点】全称,一般形式为某某单位位于某某地方的土地使用权评估,包括评估目的 5、估价项目名称不正确,没有明确估价目的和土地价格类型; 二、委托估价方: 【要点】说明委托方的名称 三、受托估价方:(注意!!国土资发[2002]237号文的新规定,现已讲评级制度改为注册制度) 【要点】(1)评估机构的全称;(2)机构地址;(3)机构注册证书;4)法定代表人。 6、不完整或者错为国土资源部或某省厅颁发的某级资质证书; 四、估价目的: 【要点】(1)为什么评估;(2)谁委托估价的;(3)应用方向。 7、评估目的只能是一个,不能不同的评估目的共用一份报告; 五、估价依据: 【要点】(1)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2)技术规程及当地的有关地价评估的文件及规定;(3)委托方提供资料;(4)评估人员调查收集的资料。 8、缺少《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9、估价依据中错误之一——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11月12日发布; 10、估价依据中错误之二——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及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国土(籍)字第180号《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已更新为2002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附录的《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 11、估价依据中错误之三——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条例、文件、通知,应该写明; 12、评估中采用了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依据中缺少当地的《基准地价评估报告》或政府公布的基准地价文件。 13、估价依据中错误之五——不应该是基准地价评估报告,而是当地政府颁布基准地价文件; 六、估价基准日:【要点】估价期日是估价基准面日,是一个时点。 14、写成一个时间段;15、缺少日、月; 七、估价日期:【要点】估价日期是评估报告的起止时间,是一个时段。 16、写为一个时间点,只有起点,无截止点或相反; 八、地价定义: 【要点】(1)估价期日;(2)土地用途;(3)开发程度;(4)土地使用年期;5、土地价格类型(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抵押权价格)。 【要点详解】(1)叙述开发程度时要说明:a、实际开发程度和设定开发程度;b、红线内开发程度和红线外开发程度。红线内开发程度为红线内“几通”和宗地内场地平整,红线外开发程度为宗地红线外“几通”。(2)叙述土地用途时要说明:实际土地用途和设定土地用途。(3)叙述土地使用年期时要说明:已使用土地使用年期和剩余土地使用年期及设定土

土地权属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 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2003〕2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权属管理,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现就做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本着“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权利,避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稳定”的宗旨,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产权保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中权属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界定各项土地权利,合理分配土地权益,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准确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位置、界线、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确保地类认定上的真实性。 二、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基本要求和程序 (三)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应当遵守依法、公开、公平等原则。 (四)准确摸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土地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等资料为依据,切实查清项目区的确切界线和项目区内每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等现状,标绘到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形成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报告。地籍资料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要及时

土地管理概念复习题

1、土地的含义 从我国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般将土地界定为地球的陆地表层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对土地含义,在横向跨幅、纵向跨幅、物质构成等方面,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学科门类、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有不同的理解。 2、土地与国土的区别 国土是政治意义上的土地,指一国国界范围内的土地,包括一国国界范围内的领空、领土和领海。国土的水平幅度,仅指地球陆地表层中的一国管辖范围。国土的垂直幅度,上可达大气层的外沿,下至少可达地壳的底沿。国土的物质构成与土地没有区别。就国土资源而言,它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等。土地资源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国土资源的全部。 3、土地的类型(第10页) 4、怎样对土地进行调查,包括条件调查、现状调查、权属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为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及利用状况,并逐级汇总为全国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准备工作、外业调绘与补测、内业工作、成果验 收归档 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的调查。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其他自然资源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技术发达程度 土地权属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的目的是查清每一宗地的 位置、权属、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其内容包 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权属调查;二是地籍测绘。土地权属调查按其调查范围 不同可以分为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按其调查对象不同可以 分为建设用地权属调查和农用土地权属调查;按其调查的时点、区域等不同可 以分为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和变更土地权属调查。 5、什么叫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 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土地分等定级包括“分等”和“定级”两个层次。“分等”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定级”通常以市、县为单位进行 6、农用地和城镇用地分等定级应考虑哪些因素? 综合分析原则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应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 行综合分析,按照综合差异划分土地的等和级 城镇土地分等的因素:城镇区位、城镇集聚规模、、城镇基础设施、城镇 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区域土地供应潜 力 城镇土地定级受多种因素影响,归纳起来有土地区位、城市设施和环境优 劣三个基本因素,每个基本因素又可分为若干派生因素,形成一个多层次、相 互联系的因素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