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棵橡树教案

一棵橡树教案

一棵橡树教案
一棵橡树教案

27、一棵橡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复习本课生字词:“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

2、学习学、探、练、展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这棵橡树的骄傲情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没有朋友的帮助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将自己的感受、体会、感悟等批注在课文旁边。

2、从橡树成长、骄傲、无助、失败的过程,明白“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没有朋友的帮助必然失败”的道理。

3、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教学模式】引学、引探、引练、引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引学)

二、

(一)复习词语,引出新课(引学)

1.出示生字新词,全班一起读一读。(引导同学大胆的到讲台领读)

2.回顾橡树的骄傲。(指名反馈:为什么骄傲,从哪里得到的答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它一年比一年粗壮高大,一年比一年挺拔威武。他那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挡住了它周围所有树木的阳光。随着身材的长高和枝叶的繁茂,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粗壮高大、挺拔威武的橡树产生了骄傲情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橡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学习课文2—6自然段,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

(1)橡树是如何对待榛子树、无花果树以及其他果树的?

(2)橡树最后的结局如何?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重点研读,感悟道理(引探)

(一)、这是怎样的一棵橡树呢?(骄傲)

它几次砍掉周围的树木?如何对待榛子树、无花果树以及其他果树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有一天,它居高临下,用轻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树木大声喊:“快把这棵丑陋的榛子树给我收拾掉!”(骄傲)

——“我再也不愿意与这课讨厌的无花果树为邻!看见它那副蠢笨的样子我就恶心!”脾气越来越大的橡树又命令说。(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的橡树并没有就此罢休,它不可一世地摇晃着漂亮的枝叶,傲慢地

说:“把这些枯枝败叶的果树也统统从我身边清除掉。”(不可一世)

(让学生体会橡树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引导部分学生模仿橡树的口吻朗读这些句子)

(二)橡树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可悲的下场?

A.画出狂风肆虐和橡树被狂风折磨的句子。

B.小组交流后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没有朋友的帮助必然失败。)

三、拓展延伸(引练引展)

1、这棵高大的橡树本来可以不被狂风吹断的。同学们,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橡树说吧。

2、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类似的人和事吗?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大家任选一个话题写下来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由于橡树的粗壮高大、挺拔威武,比其他树长得茂盛,所以它开始骄傲,而且骄傲的情绪与日俱增,目空一切,最后导致自取灭亡。

2.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寻找关于骄傲的名言警句。

4

讲课稿

开场白: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棵橡树》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上节课的生字生词掌握好了吗?……那咱们就请一个同学来领读一下好不好!……好,谁来?……好,看小明同学这么勇敢,就让小明来!

领读完:好,同学们,小明领读的声音洪亮吗……那同学们给他鼓励鼓励。(掌声)

导入新课:好,同学们,词语我们复习完了,那么咱们再回顾一下课文:在上节课中我们讲到————这是一篇关于……..(一棵橡树)骄傲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橡树为什么骄傲呢——谁来说一说————

进入新课:好,很好,同学们找的都很正确。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橡树骄傲以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下面.自由学习课文2—6自然段,小组讨论,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

(1)橡树是如何对待榛子树、无花果树以及其他果树的?

(2)橡树最后的结局如何?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

课文讲解:好,同学们交流好了吗?那一小组先回答一下?好,很好…….(出示句子)

还有那位同学需要补充的吗?嗯,你们小组考虑的真仔细,同学们说他补充的全面吗,来,同学们给他们小组鼓励鼓励!好,同学们咱们看看这三个句子。——————……..

通过上面的句子,同学们感受到了橡树的骄傲情绪是与日俱增,那么因为它的骄傲,砍伐掉了自己身边所有的树木,那它自己又是一个什么结果呢?请哪个同学回答一下………(狂风肆虐和橡树被狂风折磨,最后倒在了地上。)

好,同学们,咱们再回顾下一下课文:

好,课文复述完了,咱们来做个小练习,看看谁排序最快!————

那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或道理呢?(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没有朋友的帮助必然失败。)

作业:好,同学们,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老师留下点作业,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

1.这棵高大的橡树本来可以不被狂风吹断的。同学们,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橡树说吧。

2.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类似的人和事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作者相关常识及文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 3、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 2、鉴赏诗歌意象,学习诗歌运用典型意象表达思想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法、问题引导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利用教参或网络,查阅作者相关知识,并掌握。 3、利用网络,了解朦胧诗及其特点。 4、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诗中提到的“橡树”、“木棉”等意象特点。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利用PPT课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妙音乐伴奏中,教师激情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致橡树》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 爱情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了爱,有人可以割舍富贵;为了爱,有人可以抛却亲情;为了爱,有人可以放下事业;为了爱,有人可以舍弃生命…… 爱情,赋予人们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由此又涌现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诞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从古到今,关于爱情,可谓是众说纷纭。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众所周知的典型形象。对此,你能列举出哪些呢?他们的爱情是你理想的爱情吗?在你的心目中,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爱情的双方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关于爱情的讨论。 可引导学生从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角着眼,讨论各种各样的爱情。 3、爱情双方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舒婷这位女性诗人的回答。 板书:致橡树舒婷

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歌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高一的学生,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极为薄弱,学业负担轻。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引导学生思考爱情、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2)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分组的讨论体会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爱情观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知道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小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 任务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并将个人所读上传到为你读诗APP。 任务二、借助网络等资料,搜集作者信息、写作背景概况;查阅橡树和木棉的图片 课堂教学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美(创设情感情境:运用音乐、图画、语言渲染情境)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吧,一场爱情被全世界人们争相传送。 那么究竟什么是爱情,我们期待的真正额爱情是什么 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舒婷《致橡树》 (播放多媒体课件,以《梁祝》主题曲为前景音乐,投影图片)2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啊,我亲

(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教案 授课人授课日期2017.9.8 教学对象课题致橡树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过程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多媒体;朗读讨论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 题,那就是爱情。不同的 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思考心中的爱情观 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 学来交流一下。 二、作者及朦胧诗介绍 1.作者介绍齐读 了解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 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 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心烟》等。 了解朦胧诗派 2. 朦胧诗介绍齐读 见多媒体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 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 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 明确:“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我 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教学过程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传 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作 者的爱情观。分界线是“不, 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 顾;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明确诗题 思考回答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齐读第一部分迅速提取信息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 点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 舒婷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

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致橡树》 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分析: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教材分析: 《致橡树》编排在语文版九年级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歌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朦胧诗”派掌门人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设计意图】(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

《致橡树》教案备课讲稿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陕州区中专张冬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和品味,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掌握诗歌象征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乐、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爱情升华为思考爱情,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作者的爱情观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用舒缓优美的视频音乐《梁祝-化蝶》导入新课的,深情的语言,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入境。 引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解题 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题目中的“致”是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橡树在这里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气,代指诗人叙述的主题应是木棉。 (三)、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给标题补充主语) 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è) 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 2.自由读。(教师作诵读指导,注意体会语气、语调) 木棉到底对橡树说了些什么,全诗最能表达爱情观的诗句是什么。 3.齐读。(全诗可分几层) (诗歌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陕州区中专张冬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和品味,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掌握诗歌象征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乐、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爱情升华为思考爱情,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作者的爱情观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用舒缓优美的视频音乐《梁祝-化蝶》导入新课的,深情的语言,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入境。 引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解题 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题目中的“致”是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橡树在这里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气,代指诗人叙述的主题应是木棉。 (三)、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给标题补充主语) 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a) 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 2.自由读。(教师作诵读指导,注意体会语气、语调) 木棉到底对橡树说了些什么,全诗最能表达爱情观的诗句是什么。 3.齐读。(全诗可分几层) (诗歌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1)你们能否找出其中的片断并把它一起读出来? (2)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3)师分析、明确: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以及舒婷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现当代诗的鉴赏,掌握舒婷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⑴导入课文 贝尔娃?普莱恩在《爱情真义》中这样评价爱情:“爱是对别人的生命比自己更加关心。”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爱情是两颗心交织的火花。所以,为了追寻自己美丽的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一代才女张爱玲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这位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怎样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最真实表白:木棉的自白。 ⑵介绍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到福建省文联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__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与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不是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溶解的秘密。对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 ⑶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人概念,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致橡树经典教案

致橡树》教案1 、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O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优秀教案

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什么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人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2、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这两个中心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手法。 3、初步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这两个中心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课题的三个字中读到了什么? 2、课题中的“致”能否改成“给”?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补全课题 致橡树 2、自由散读要求: (1)读准字音,初步体会情感 (2)思考:木棉对橡树倾诉了什么? 三、深入研读,理解诗歌 1、齐读诗歌,思考:木棉是如何向橡树表白自己的爱的? 2、仿写诗歌 ①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②甚至(补充一个意象),。 3、木棉和橡树之间的爱情是怎样的呢?找出诗中体现橡树、木棉关系的诗句,并分析体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4、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受诗歌之美 1、比较阅读《简·爱》片段,思考:这段话与课文有何共同点?不同点? 2、小结朦胧诗特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布置作业: 1、为诗歌配上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诗歌 2、完成学案“内容理解”部分 3、选做:木棉向橡树表达了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致橡树(舒婷) 否定肯定 凌霄花攀附型独立平等 鸟儿痴恋型爱情观心心相印木棉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型风雨同舟 相知相依 追求独力人格尊严 教案说明: 诗歌教学,还是要回归诗歌的本真,通过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本次教学,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1.理解诗人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2. 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这两个中心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手法。所以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而读出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抓住字词来揣摩情感,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这两个中心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手法。最后通过与小说的比较阅读,感受表达同样内容的情况下,朦胧诗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一篇的学习把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致橡树的教案

致橡树的教案 教案 2009-06-04 10:21 致橡树 教学目的 1、分析、讨论、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2、"诗意发现"的语言分析。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朦胧诗简介: 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例:《老马》与《致橡树》对比印证“朦胧诗”的两大特点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直往心里去,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析: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几近分行的散文化格式,单一的老马意象表达出各阶层的人包括作者自己所承受的各种物质重负和心理重负。而《致橡树》则不一样。 二、思路分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热的诗句表达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悲苦与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一番理性的考问与判断.----“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应该怎样“爱?诗人循着这样的思路,以“不,这些都不够?/ 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前面讲过,朦胧诗的特点是不是单一意象,而是多个意象的迭加,使读者有广阔的想象有空间。这首诗舒婷在表达对爱情本质的思考和理解时,不是以单一层次的形象来示人,而是巧妙地以橡树象征女性所爱恋的男性形象,通过作为女性形象象征物----“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不同的对应、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十七、《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 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

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扩展:作者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致橡树》教案 2

教学过程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 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 体指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 “我”,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 树”,“我”指“木 棉”。我们”指木棉和 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 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 发作者的爱情观。分界线 是“不,这些都还不 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 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 不顾;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 思考回答 齐读第一部分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题 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迅速提取信息 把握意象特点 3

教学过程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 重复单调的歌曲,是极力 攀附和只知依附的单方痴 恋。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险峰:增加你的高 度,衬托你的威仪。是不 计代价的给予的,还有日 光和春雨也是只知道贡献 的,牺牲自我的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爱 情观后,提出了什么样的 观点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 平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读课文,分析形象 1.橡树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坚毅、刚强、敏 锐、有力。“你有你 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男性的阳刚 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美丽、温暖、热 烈、真挚、柔韧、感情丰 富。 “我有我的……火炬” 4. 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齐读第二部分 根据诗句交流回答 根据诗句分析橡树 和木棉的形象 把握意象特点 把握内容 把握诗人爱情观 分析意象 把握橡树和木棉的象 征意义 4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

致橡树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对诗歌情感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难点:感悟诗人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板书课题,作者)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及其朦胧诗派做了介绍,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 二、诗歌朗读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注意重音,停顿) 1、让一至两名学生示范朗读;(总结其朗读的优缺点) 2、播放视频朗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 3、学生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优美的词句与独特的意境。 三、赏读、研习诗歌 (师:读完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诗歌从第一行到13行为第一个部分,剩下的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中诗人写了哪 些意象(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和学生一起完成,借助文中的诗句讲解) (ppt演示) 明确:凌霄花——攀附、炫耀鸟儿———痴情、单调歌唱泉源———常年送来慰藉 险峰——增加高度,衬托威仪日光——照亮前程、给予温暖春雨——播撒甘霖、滋润心田 依附式爱 情痴恋式爱 情 奉献式爱 情 否 定 和 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 ..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致橡树教案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 观的诗观的诗歌。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 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明确:“致”是给的意思。主语是木棉。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然后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 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 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 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 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 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 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

舒婷《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2、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讨论、明确: 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学生对这种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洞评价) 3、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 结构上先破后立。 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4、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这首诗有一种优美典雅的冷静美,可以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 5、背诵诗歌 四、拓展链接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诗易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对爱情的评说 讨论、明确: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忠贞不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