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一)

梭伦改革

1.(2015·山东烟台一模·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材料一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4分)

【考点】(1)梭伦改革

【解析】(1)?以史实说明?即要答出梭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要分析说明这一措施怎样使社会力量达到平衡。梭伦改革的核心是财产等级制,按财产来划分等级,改变了原来

按血缘划分等级,新兴工商业者可凭借财产跻身进入前三等级,获得参政机会,而贵族也可以凭借财产继续享受参政机会,由此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答案】(1)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4分)

2.(2015·山东滨州二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

——孙林《浅谈梭伦改革及其影响》(1)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指出其改革存在着不平等的表现。(4分)

【考点】(1)梭伦改革

【解析】(1)结合梭伦改革内容和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总结改革措施中没有完全维护公民权利的表现即可。

【答案】(1)表现: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资格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由四个血缘部落选举产生四百人议事会,有利于氏族贵族对部分政权的控制。(4分,任答一点即可)

3.(2015·山东菏泽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6分)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考点】梭伦改革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梭伦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采取的措施包括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2)第一小问是否达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达成,也可以回答未达成,关键是要史论结合地说明;第二小问说明,若回答?是?,可从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赋予平民以参政机会,缓和社会矛盾,促成社会平衡的角度分析;若回答?否?,可从改革的制度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的角度说明。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6分)

(2)达成:是。

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4分)

达成:否。

说明: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4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商鞅变法

1.(2015·山东滨州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

——孙林《浅谈梭伦改革及其影响》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

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2)材料一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梭伦改革的?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材料二的结论。(6分)

【考点】(2)商鞅变法

【解析】(2)第一小问方法,从材料一中?梭伦改革并不彻底…不过梭伦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缓和?,可知评价方法是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的方法);

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二内容总结评价商鞅变法方法的局限性,然后运用辩证观点全面分析商鞅变法。

【答案】(2)方法: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的方法)。(1分)

评价:材料二只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观点片面。(1分)商鞅变法一方面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转型。另一方面推行严刑峻法、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等措施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分)

2.(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诏日:?臵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3)两次改革共同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转型?(2分)

【考点】(1)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1)根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受爵?、?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等字眼可推断出实行军功爵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

(3)从性质上来看,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因此,两次改革都体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趋

势。

【答案】(1)措施:实行军功爵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4分)

(3)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2分)

3.(2015·山东德州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6分)

【考点】(1)商鞅变法

【解析】(1)第一小问体现,注意审题时抓住?材料一中的思想?究竟是什么,然后据此结合教材所学来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破旧立新的思路出发,辩证分析积极作用和旧体制的弊端。

【答案】(1)体现:重视农耕经济,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4分)

影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2分)

4.(2015·山东青岛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4分)

【考点】(1)商鞅变法

【解析】(1)本小问社会转型,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和?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1)转型: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4分)

5.(2015·山东临沂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60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宣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孝公《求贤令》和商鞅入秦的影响。(4分)

【考点】(1

【解析】(1)依据材料一文字以及图片信息从人才汇聚、秦国富强以及国家统一的角度回答作用。

【答案】(1)影响:《求贤令》发布后,商鞅等各类人才人秦;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4分)

6.(2015·山东济宁二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

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材料二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4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的信息可知其理念为农战兴国和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效果,结合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

(2)根据材料二中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法无等级,根据材料二中?南门徙木?,重金买?信?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取信于民。

【答案】(1)理念: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4分)

效果: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2)原因: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4分)

7.(2015·山东威海二模·4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评价历史上的改革?(6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得出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第二小问目的,从奖励军功得出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从废除世卿世禄制得出有利于打击奴隶主

(2)第一小问标准,据材料二中?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得出以商鞅个人的品行及司马迁对商鞅的态度为标准;第二小问评价,应立足改革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而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

目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限制旧贵族的特权,打击旧贵族;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统治基础。(2分,回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标准:把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2分)

评价: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为标准。(4分,回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8.(2015·山东淄博三模·4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4分,各举一例即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6分)

【考点】

【解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惩奸宄,即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即奖励耕织;尚军功,即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即重农抑

(2)依据材料?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等。

【答案】(1)——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

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4分)

(2)评述: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1分)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3分)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

1.(2015·山东聊城一模·46)(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礼仪富盛”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6分)

【考点】

【解析】(1)材料一洛阳?礼仪富盛?的变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结合教材内容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汉化、北方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合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回答改革对于后来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的影响。

【答案】(1)原因:孝文帝改革中: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仅答“孝文帝改革”得2分。)(2)作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或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6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2.(2015·山东菏泽一模·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诏日:?臵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请回答: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3)两次改革共同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转型?(2分)

【考点】(2

(3)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2)根据材料二?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实

(3)从性质上来看,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因此,两次改革都体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2)措施: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4分)

(3)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2分)

3.(2015·山东泰安一模·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则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3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使用,材料一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国势之衰兆已见?,可见持反对意见;材料二认为孝文帝改革带来?尚文明,魏国以治?,持赞成意见。第二小问举措,

(2)论证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即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从推动本民族的汉化、经济发展、以及北方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

【答案】(1)赞成派:材料二;反对派:材料一。(2分)

举措:推行均田制;改行三长制;整顿吏制,实行俸禄制;废鲜卑旧制,实施汉制;移风易俗;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5分)

(2)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融合。(3分)

4.(2015·山东德州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4分)

【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2)据材料二中?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意思,结合教材所学,从官员俸禄来源、整顿吏治等角度概括。

【答案】(2)特点:国家统一征收赋税作为官吏的俸禄来源;把俸禄制度和严惩贪污结合起来。(4分)

5.(2015·山东青岛二模·46)(10分)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

(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6分)

【考点】(2)

【解析】(2)本小问观点评价,抓住评价标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答案】(2)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6分)

6.(2015·山东潍坊三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以青春焕发的面貌和绚丽多彩的文明行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打下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概括指出这一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分)

(2)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说明材料二的论断。(6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现象,从材料一中?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汉族士大夫?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使汉化成为改革的重要内

容和价值追求。

(2)依据所学从孝文帝改革内容?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制?以及影响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促进了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的角度说明。

【答案】(1)现象:北魏最高统治集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影响:使汉化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4分)

(2)说明:改革推行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6分)

王安石变法

1.(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4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美梦,根据材料中?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这句话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条件,结合选修一《王安石变法》中

(2)根据材料中?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从其个人性格特点分析,结合选修一《王安石变法》中变法失败的原因作答即可。

【答案】(1)美梦:富国强兵。(2分)

条件:宋神宗的支持;个人勇于变法,一心为公(或:“三不足”)精神。(4分)

(2)分析: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或: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利益,遭其反对。(4分)

2.(2015·山东烟台一模·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不可也”的原因。(6分)

【考点】(2

【解析】(2)第一小问表现,?专以此为事?是指王安石致力于?劫富济贫?,损害富人利益,照顾贫苦人民利益。将王安石变法中符合这一条件的措施答出即可。比如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豪绅大地主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操控和垄断市场;募役法使农民所受的赋役剥削有所减轻。第二小问原因,当然是改革触犯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因此?不可也?。

【答案】(2)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任答两点得2分)原因: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这些措施危及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利益,遭

(4分)

3.(2015·山东德州一模·45)(10分)

王安石变法时,以募役法取代此前的差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著于籍,上四等量轻重给差,余五等免

之。……命官、形势(权贵)占田无限,皆得复(免除)役。……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募法……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宋史·食货》(1)相对于差役法,募役法有哪些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向者役人皆上等户为之,其下户、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更使一概榆钱,则是赋敛愈重,非所以宽之也。

——《司马光奏议》卷32《乞罢免役状》(2)司马光对募役法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改革,根据材料一?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募法……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得出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根据?命官、形势(权贵)占田无限,皆得复(免除)役?和?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得出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改革是扩大了担任差役的范围扩大;第二小问积极作用,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2)第一小问,不恰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募役法废除了原来?命官、形势(权贵)?和?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的免役特权,是增加了原来?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的负担,但是品官、权贵之家富有家资,理应去除免役特权,分担役钱。

【答案】(1)改革:政府出钱雇人服役,当役人户出钱代役(或答“由当役人户轮流服役改为输钱雇役”);扩大了承担差役的人户范围。(4分)

作用:不误农时,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均平赋役,减轻原有应役人户的赋役负担。(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评价:不恰当。

理由:募役法相对增加了原来无役的下户、单丁、女户等的负担。但是品官、权贵之家富有家资,理应去除免役特权,分担役钱。(4分)

4.(2015·山东日照一模·44)(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4分)

材料二

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

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

——《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考点】

【解析】(1)?损下益上?即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王安石变法中的青

(2)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往往要辩证看待,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我们也应看到其深层原因,也就是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使变法失去民心,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答案】(1)说明: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者收入;免役法,民户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4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2)看法:变法损害了地主、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

进行打击;在变法实施中,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6分)

5.(2015·山东枣庄一模·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日:?夸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夸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4分)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6分)

【考点】

【解析】(1)第一小问矛盾,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涉及到的主要阶层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措

(2)第一小问长处,根据材料二中?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因素,结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1)矛盾:调节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2分)

措施:免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2分,任答一点即可)(或答矛盾:调节政府、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市易法。)

(2)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2分)

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4分,任答2点)

6.(2015·山东临沂二模·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宋人《元城语录》记载了王安石和司马光就用人问题的一段对话:公(司马光)常谓安石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副真小人或在清要,或在监司,何也??

安石曰:?方法行之初,旧时人不肯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已成即逐之,却用老成者守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

公曰:?介甫误也。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当路,岂可去也,必成仇敌,他日将净之。?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之初的用人原则并进行简要评价。(6分)

【考点】(2)王安石变法

【解析】(2)第一小问原则,从材料二中?因用一切有才力者?的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材料二中?小人反是。若小人当路,岂可去也,必成仇敌?的信息从变法

【答案】(2)原则:支持变法,“有才力者”。(2分)

评价:唯“才力”用人,能够保证变法之初新法的顺利实施;忽视品德,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4分)

欧洲的宗教改革

1.(2015·山东潍坊一模文综·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分)

【考点】欧洲的宗教改革——

【解析】(1)材料一维新人士?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旨在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维新变法营造舆论条件;?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

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过分夸大马丁〃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天主教会世俗垄断权,启迪民智,解放思想。

【答案】(1)看待: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扩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4分)(2)说明: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6分)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44)(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材料二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4分)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

【考点】(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3)

【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中?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可知;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不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可知,结合所学的改革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中?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及?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 3.下列关于赢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化皇权 B.效法古代明君 C.君主集权 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削弱贵族势力 C.加强专制皇权 D.完善中央机构 7.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9.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11.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也是专制君主制度的顶峰时期,其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包括( ) ①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②清代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行省制度④清代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015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最新整理)

2015 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 (文综历史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计 48 分) 1.(原创)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几种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A.①②③ B.③①② C. ①③② D.③②① 2.(改编自福建省泉州五校2015 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第9 题)“史实”“史论”“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 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3 题)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 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②可有效制约君权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6 题)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 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5.(改编自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 9 题)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4.表1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3.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3-4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015高三全国名校历史模拟试题专题考点分类汇编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届浙江桐乡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5届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4.(2015届甘肃天水市秦安二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1卷

试卷类型:B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强化宗法制度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加强文化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B项排除;CD项是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2.《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 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 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 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已使用牛耕,但无法体现出春秋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和秦国农业技术先进,故BD项排除。 【点睛】“《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是关键信息。 3.下图为西汉长安城郭区布局图。图中“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 A. 行政办公 B. 商业贸易 C. 皇室居住 D. 市民娱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市”“东市”的主要功能是专

2015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015年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两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8) 一、选择题 1.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民间信俗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乡土历史 2.“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3.《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4.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 A.采用焦炭冶铁 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 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5.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 A.战国 B.西汉 C.宋代 D.元代 6.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西游记》 8.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9.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山东卷)解析版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 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答案】A 考点:结算方式、货币的职能 25 .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这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适合题意,排除B;A中的优化消费结构不适合题意;这样做并不是增加货币供应量,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人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答案】B 考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7.2014 年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 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积权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顶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 28.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4. A.基于不同史料可准确认知历史 B.现实需要推动了新的人才观的出现 C.记述者立场不同导致结论差异 D.职官制取代世官制成人才选用主流 25.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B.“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26.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27.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请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 A.继承华夏正统 B.巩固政权统治 C.维持儒学地位 D.弘扬传统文化 28.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29.“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30.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据此可知 A.美国冷战政策影响波及中国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国共内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32.苏格拉底说自已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 A.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 B.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 C.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D.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 33.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威廉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人士入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这些变化 A.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 B.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 D.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34.“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山东卷)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 3、A 4、D 3、【小题3】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的时间,B对。其他时间段12:00或14:00车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B、C错。18: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D错。 4、【小题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迁出城市中心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 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25.汉代xx在《论贵xx疏》中说: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26.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商业经济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7.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 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见解 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 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 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

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 28.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 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29.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从1937年的3万多发展到121万。 这一变化 A.决定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30.读表: 《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31.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2015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 表2 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

201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下列制度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 3.下列反抗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5.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民众法庭 B.五百人议事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8.“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9.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纸张 10.右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此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4.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丰富采取的对策 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计划经济 C.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 15.体现现实主义倾向,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5至6页,第II卷6至8页。考试做答时,须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I卷共12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全球通史》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时节重要的民俗节目(春牛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到周代,迎春鞭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鞭打春牛”的习俗,能反映出 A、我国古代高度重视动物养殖业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15、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寂寞从人漫,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 B、李贽认识到了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C、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 D、表达了诗人敢于蔑视世俗的“异端”思想 16、马克思在1857年的《波斯与中国》中写道:“简单地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在这段话里,马克思 A、赞扬了中国人民反抗外任略的斗争精神 B、斥责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C、肯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的斥责 D、认为英国侵略军具有骑士风度 17、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是对该表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 2、A 【解析】试题分析: 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

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 4、D 3、【小题3】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的时间,B对。其他时间段12:00或14:00车车流集中程度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