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联通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WCDMA网络

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

2009年2月

目录

1编号 (1)

1.1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1)

1.2位臵相关编号 (1)

1.3网络编号 (7)

1.4信令网编号 (8)

2ATM相关数据 (9)

2.1 ATM NSAP地址 (9)

2.2 AAL2 PATH (10)

2.3 VPI/VCI (10)

3IP地址 (11)

3.1业务网络地址 (11)

3.2用户地址 (13)

3.3 CE与AR路由器互联方案和互联地址 (13)

4VPN规划 (14)

4.1需要接入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14)

4.2 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14)

5I U PS/G N CE网络组网及相关编号计划 (15)

5.1 RD值 (15)

5.2 RT值 (16)

6扰码规划 (17)

7频率规划 (19)

1 编号

1.1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MSISDN、IMSI、HON、TMSI、P-TMSI等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新增号段由总部再统一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1节。

MSRN号码遵循目前使用的编号结构:

?结构1: 8613000 M1M2M3 ABC

?结构2: 8613090 M1M2M3 ABC

?结构3: 8613200 M1M2M3 ABC

?结构4: 8613254 M1M2M3 ABC

?结构5: 8615644 M1M2M3 ABC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当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每个VLR分配一个M3。

1.2 位臵相关编号

1.2.1 位臵区标识(LAI)

GSM与WCDMA的位臵区独立进行分配,由三部分组成:MCC+MNC+LAC。其中,MCC与IMSI中的前3位相同,MNC与IMSI中的前2位或3位相同,LAC为一个2字节编码,表示为 X1 X2 X3 X4 。(范围为0000~FFFF)。全部为0的编码和FFFE 编码不用。

GSM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1,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WCDMA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2,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表2

各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X3 X4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一个地市无论是否设臵MSC和RNC,均应设臵独立的位臵区及LAC码。

(4)网络建设初期位臵区以RNC为单位划分,今后随着业务量提高进行细分。

1.2.2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用于识别的相邻基站,为6比特编码。其结构为:

NCC(3bits)+BCC(3bits)

网络色码(NCC):识别不同国家(国内区别不同的省)及不同运营者,结构为XY1Y2,其中,X可扩展使用;Y1Y2的分配如表3。

基站色码(BCC):用于区分相同BCCH频率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局自行设定。

1.2.3 路由区编号(RAI)

GPRS、WCDMA的路由区编号独立进行分配。

路由区标识(RAI)由位臵区标识(LAI)加上路由区域码(RAC)组成,由于位臵区标识(LAI)由MCC+MNC+LAC三部分组成,因此,路由区标识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MCC+MNC+LAC+RAC

RAC是一个固定长度为1字节的标识,取值范围为 0x00 ~ 0xFF(0~255),用于标识一个位臵区内的一个路由区,RAC在该位臵区中应是唯一的。RAC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在建网初期,位臵区和路由区宜设臵为相同区域,在网络开通后根据寻呼信

道的负荷等实际情况增加路由区的设臵。其路由区编码RAC从0x01开始向上顺序编码。

1.2.4 UTRAN 注册区(URA)

UTRAN 注册区(URA)属于RRC层的概念,URA只在UTRAN中可见,用于RNC管理用户RRC连接模式。

当用户已进入RRC连接模式, 并且所传输的业务是Interactive或Background类型时, 用户在URA-PCH休眠状态时,用户已释放无线链路, 但仍维持RRC连接。若又有用户数据到达,则RNC负责叫醒用户,寻呼将在URA范围内发送。采用URA可减轻信令负荷,在用户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引入URA的划分。

URA归属于RA。一个小区可以只属于一个URA, 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URA; 而一个URA也可以包含多个小区。URA通过URA identifier进行识别, 由人为参数定义, 属静态特性。

建网初期建议URA和RA区域相同。

1.2.5 业务区域识别(SAI)

业务区域识别用于识别由属于同一个位臵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的业务区域。它可以用于向CN指明UE的位臵,定义如下:

SAI= MCC+MNC+LAC+SAC

LAC占2个字节,SAC占2个字节,取值范围为 0x0000 ~ 0xFFFF(0~65535)。

SAC在位臵区内分配,由各个省市自行定义。建议与小区CELL ID保持一致。

1.2.6 RNC识别(RNC-ID)

在UTRAN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节点的依据为RNC识别。RNC标识与PLMN 网号(MNC)一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

RNC-ID为12比特长度,表示为X1 X2 X3(其中,X1、X2、X3均为4bit长),取值范围为000~FFF(0~4095),全部为0的编码不用。RNC-ID在PLMN内部统一分配。X1/X2总部统一分配如下表,X3各省自定,X3可取16个,即每个确定的X1/X2最多可分配16个RNC-ID。

注:1.X1/X2为0的编号暂不分配

2.绿色为预留,待以后容量增加、增加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试验网等时使用。

3.编码原则是尽量使分配给一个省的编号相连。

各省应在上表分配的号段内对各地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网络规模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X3分配时从小到大顺序使用。

1.2.7 小区识别(Cell ID)

C-ID用于在RNS中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C-ID与控制RNC识别(CRNC-ID)一起组成UC-ID。UC-ID在UTRAN范围内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

UC-Id = RNC-Id + C-Id

C-Id为16比特长度,取值范围0x0000~0xFFFF(0~65535),具体取值由各省

市自定。

各省市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同扇区、载波要求设臵不同的C-ID ; (2)编码方法为基站序号+扇区号+载波序号;

(3)前10位比特表示基站序号(最大1024个基站),随后3位比特表示扇区号(最多8扇区),最后3位比特表示载波号(最大8载波)。

1.2.8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在LAI 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CI)构成的。其结构为: MCC+MNC+LAC+CI

其中:MCC ,MNC ,LAC 同上。

小区识别码(CI)为一个2字节16比特的编码,表示为Y1Y2Y3Y4(范围为0000~FFFF),用来识别一个位臵区内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自定。

1.2.9 区域性签约区域识别码(RSZI)

此号码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签约的区域,即可自动漫游的区域。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 CC +NDC +ZC

其中,

CC 和NDC 的定义同MSISDN 号码,即CC 为86,NDC 为1PQ 。 ZC (区域识别码)由2字节组成,它的结构如下:

其中:

第一个字节用十六进制表示为Z1Z2,Z1Z2的分配与LAC 的X1X2分配方案相同。

第二个字节的高5个比特用于区分不同的本地网,全零的值表示全省,其它

第一个字节

5个比特

3个比特

值由各省自行分配。

第二个字节的低3个比特用于区分同一个本地网内的不同部分,全零的值表示整个本地网,其它值由各本地网自行分配。

1.3 网络编号

1.3.1 MSC Server/VLR编号

当前GSM网络中的MSC Server/VLR编号如下:

?结构1: 86130 00 M1M2M3

?结构2: 86130 90 M1M2M3

?结构3: 86132 00 M1M2M3

?结构4: 86132 54 M1M2M3

?结构5: 86156 44 M1M2M3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目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

1.3.2 HLR号码

HLR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3节。

1.3.3 SGSN编号

SGSN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4节。

1.3.4 APN

现有APN仍遵循现有GSM网的设臵方式。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11节。

新增3GWAP和3GNET业务APN,其设臵方式遵循现有UNIWAP和UNINET的设臵方式。

1.3.5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规划由总部相关部门另行下发。

1.3.6 SCCP子系统(SSN)号码

0000 0110 HLR (MAP)

0000 0111 VLR (MAP)

0000 1000 MSC (Server) (MAP)

0000 1001 EIR (MAP)

1001 0010 CAP

1001 0011 gsmSCF(MAP)或 IM-SSF (MAP)

1000 1110 RANAP

1000 1111 RNSAP

1111 1110 BSSAP

1001 0001 GMLC (MAP)

1001 0100 SIWF (MAP)

1001 0101 SGSN (MAP)

1001 0110 GGSN (MAP)

1.4 信令网编号

1.4.1 核心网设备(2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采取24位信令点编码,信令点编码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每个信令点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8位二进制数。

高八位为主信令区,编码为255。

分信令区编码按省由联通公司总部负责分配,具体分配见表5和表6。各省按照先表5、后表6划分顺序启用。

信令点的低8位按照表7和表8进行分配。

1.4.2 Iu接口RNC/SGSN/MSC SVR设备(1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的GSM/WCDMA网络中,BSC和RNC的信令点编码采用14bit编码,BSC和RNC共用核心网,其信令点编码应统一编制。

2 ATM相关数据

2.1 ATM NSAP地址

NSAP地址采用E.164方式,格式为:

H'45+(15位十进制地址)+F+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十六进制,20byte)

其中15位十进制地址的分配如下:

(1)MGW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从0开始编号)

H’45XXXX1MMMM00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2)RNC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为RNC所归属的MGW编码,RR从0开始编号)

H’45XXXX2MMMMRR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3)NodeB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RR为NodeB所归属的MGW、RNC编码,NNNN从0开始编号)

H’45XXXX3MMMMRRNNNN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2.2 AAL2 PATH

AAL2的带宽为12000 cell per second 。

AAL2PATH数量由无线设备厂家配臵,交换厂家配合。AAl2 path ID从1开始顺序配臵,范围:1~2147483647。

2.3 VPI/VCI

VPI取值范围:0~255, IuCS接口的VPI值为2,其他类型接口的取值由无线设备厂家确定。

VCI取值范围:32~65535,32~39用于网管;40~49用于同步;50~59用于信令;从100开始用于媒体流;

RNC与MGW之间的信令链路要求冗余配臵,信令链路分别走不同的物理通路。

SAAL的带宽由无线厂家制定,交换厂家配合。要求配臵的最小保证带宽能

够满足信令流量的需求。

3 IP地址

3.1 业务网络地址

3.1.1 WCDMA 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方案

根据总体建设方案,网络建设初期,2/3G将采用共核心网的方式建设,Nb 接口暂时采用TDM方式进行承载,Mc接口基于IP承载,Iu-cs接口采用ATM方式承载。因此,初期CS域只需要分配CE路由器、Mc接口及相关的设备网管接口的地址。

具体软交换IP地址规划参见附件二。

3.1.2 Gi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i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

1)公有地址

以下地址分配公有地址:

?GGSN Gi接口至防火墙

?防火墙至Gi路由器

?Gi路由器至互联网路由器的互联地址

?Gi路由器和防火墙的LookBack地址

?GGSN至增值业务平台的GRE隧道地址

?防火墙的用户地址池地址

各省在现有分配的公有地址中使用。不足部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每个GGSN局点约1/2个C。

2)私有地址

Gi路由器至增值业务平台的互联地址采用私有地址,新增的互联链路地址由总部统一分配,具体见附件二。

3)大客户地址

GGSN Gi接口到大客户的地址由省分公司和大客户协商分配。

3.1.3 Gn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n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采用公有IP地址。各省继续使用前期分配的公有IP地址,不足时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

3.1.4 IuB、IuPS、IuCS、IuR IP地址分配方案(新增的IP地址分配需求)

各接口IP地址的分配原则如下:

3.1.5 网管地址

网管地址分配包括CE、GSN、RNC等网管接口和OMC设备地址。

建议每个省分配16个C类地址,该地址可在省之间重复使用。

3.1.6 计费相关地址

使用BSS分配的地址。各省根据BSS地址使用情况自行分配。

3.2 分组域用户地址

3.2.1 互联网访问地址

互联网访问采用分配私有地址+NAT转换的方式,遵循前期工程的配臵方案;

GGSN的互联网访问地址池采用:172.16.0.0-172.31.255.255。

对于新增GGSN局点的省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公有地址。

3.2.2 增值业务访问地址

增值业务访问采用总部前期分配给各省GPRS使用的私有地址,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待CDMA网完全剥离后,总部将统一将原CDMA 1X的用户地址再分配使用)

建议各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对总部分配至本省的GPRS用户私有地址进行调整,在各GGSN中合理分配。

3.2.3 专网访问的地址

专网访问的地址和企业侧协商确定。

3.3 分组域CE与AR路由器互联方案和互联地址

(1)各节点CE与AR连接时,采用OPTION A方式互联,运行EBGP,各VPN 采用本身的业务地址与AR互联。(Gn VPN也可以沿用前期规划的10网段地址互联。)

(2)CE使用私有自治域号与IP承载网AR间通过EBGP协议以OPTIONA方式动态传递路由;

?当CE按局址分别上连AR时,私有AS号按照地市的每局址进行分配,

即每局址的一对CE使用一个独立的私有AS号;

?当CE在本地汇聚后上连AR时,CE网络采用一个独立的私有AS号与AR

建立EBGP。

为各省分配的私有AS编号空间,具体见附件。

对于电路域Mc接口已承载在IP承载网(B网)的省分,也使用上述私有AS 编号空间,且可与本省分组域重复使用。

4 VPN规划

4.1 需要接入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网(B网)AR1/AR2的业务VPN包括:

(1)CS域语音VPN(预留)

(2)CS域信令VPN

(3)PS域Gn接口VPN

(4)PS域IuPS接口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网(B网)AR3/AR4的业务VPN包括:

(1)Gi接口VPN

通过IP承载网(B网)AR1/AR2接入的网管VPN(预留):

(1)CS域OMC VPN

(2)PS域OMC VPN

(3)无线OMC VPN

(4)PS域CE路由器管理VPN

网管系统承载方式由各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如考虑通过IP承载网承载,需向总部主体公司运行维护部及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4.2 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本期工程,各本地网内PS域CE路由器网络采用MPLS VPN方式实现业务接口的综合承载,其中:

有GSN节点的城市,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PS域Gn接口VPN

(2)PS域IuPS接口VPN

(3)PS域OMC VPN

(4)无线OMC VPN

无GSN节点的城市,RNC 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PS域IuPS接口VPN

(2)无线OMC VPN

各业务VPN的QOS等级分配如下:

5 IuPS/Gn CE网络组网及相关编号计划

本期工程,各本地网内PS域CE路由器网络采用MPLS VPN方式实现业务接口的综合承载。

路由器之间互联链路及路由器的管理地址之间运行ISIS路由协议,并开启快速收敛功能。

有汇聚CE的节点,兼作为本网的VPN RR路由器及与IP承载网(B网)互通的ASBR路由器。

本地CE内,RT、RD值的分配可参考IP承载网(B网)相应的分配规则,具体如下。

5.1 RD值

格式:AS:nnnnnn

说明:

(1)AS:为各地分配的私有AS编号,具体见附件。同一本地网存在多个AS号时,选择其中一个用于RD值的设定;

(2)nnnnnn:为赋予该VPN用户的RD值,六位十进制表示;

●10000~29999为省际电信业务VPN,在采用双RD设计的情况下,为

每个电信业务VPN分配 2个RD,RD1从10000开始分配,RD2从20000

开始分配,分配间隔为10,这样总计具备1000个电信业务VPN;

?10000~10999用作软交换业务;

?11000~11999用作移动分组业务;

?19990~19999用作承载网网管。

●100000~119999为国际公众VPN,在采用双RD设计的情况下,为每

个VPN用户分配2个RD,RD1从100000开始分配,RD2从110000

开始分配,分配间隔为10,这样总计具备1000个国际VPN;

●120000~159999为国内公众VPN,在采用双RD设计的情况下,为每

个VPN用户分配2个RD,RD1从120000开始分配,RD2从140000

开始分配,分配间隔为10,这样总计具备2000个国内VPN;

●200000~399999为省内电信VPN,在采用双RD设计的情况下,为每

个VPN用户分配2个RD,RD1从200000开始分配,RD2从300000

开始分配,分配间隔为10,这样总计具备10000个省内VPN。

●1~9999,30000~99999,160000~199999,400000~999999预留。

省内电信业务VPN的具体RD分配如下表所示:

5.2 RT值

格式:AS:mmmmmm

说明:

(1)AS:为各地分配的私有AS编号,具体见附件。

(2)mmmmmm:为赋予该VPN用户的RT值,六位十进制表示;

(3)对于any-to-any的VPN用户,RT值和RD1值相同;

(4)对于Hub-Spoke的VPN用户,Hub站点的RT值和RD1相同,Spoke 部分的RT值为Hub站点的RD1值部分的nnnnn以步长为1增加,如

果Spoke站点超过10个,紧跟RD+10的空间被挤占,该RD1+10不再

分配给其他的VPN使用。

6 扰码规划

3GPP规范定义的扰码被分为512个扰码组,每个组包括1个主扰码和相应的15个辅扰码。每个小区分配1个主扰码,并且只能分配1个主扰码。为了提高小区内用户终端的接入速度,512个主扰码进一步被分为64个主扰码组,每个组内包括8个主扰码(色码)。

为避免省际边界和室内外覆盖扰码规划冲突导致干扰,应为省际边界基站和室内覆盖站点预留一定的扰码资源,分配如下:

(1)分配6组共48个扰码用于边界扰码规划,分为A、B两组,每组24个扰码。

(2)分配4组共32个扰码用于室内覆盖系统,为边界分配的6组在市区可用于室内覆盖系统。室内覆盖系统共可使用10组扰码。

(3)其余1-54组共432个扰码用于室外基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