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师范专业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

周学时数:3

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系)院:教育学院

执笔人:马晓春李爱娟张文娟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教育研究方法》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研究能力的需要。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以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研究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测量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掌握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了解教育研究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难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步骤的典型的划分通常都是4—6个步骤。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2)查阅文献,(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推导结论。

二、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 查阅文献

(三)收集资料

(四)分析资料

(五)得出结论

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

(一)哲学方法论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三)科学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二、讲究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的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和定量研究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但在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它们的连续性多于他们的两分性。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李秉德,《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郑金洲,《教育研究专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业思考题]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试析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的区别。

3、试析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4、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说明二者的关系?思考“艾小雪为什么辍学了”适合于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

5、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任务什么)?

6、每位学生复印《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中学术论文一篇,该论文必须包含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了解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掌握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掌握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掌握课题论证的方法;了解课题论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难点: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出发点

(二)选择和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一)意义性(需要性、价值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创造性原则

(四)可实现性原则

三、研究问题的来源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四、选择研究问题的几个注意事项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研究问题的陈述

二、变量与常量

三、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第三节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实践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选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写一份研究方案。

2.讨论下列课题表述是否恰当?为什么?如不恰当,如何修改?

(1)小学生智能培养的研究

(2)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

(3)初中数学工程类应用题的解法的研究

(4)试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5)小学常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3.在教育研究类杂志上找一篇文章,先不看原文的摘要,仔细阅读正文,然后根

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份摘要与原文的摘要进行比较。

4.选一份有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报告,读到结果部分为止,不要读结论。你自己写

一个结论,然后与报告中的结论进行比较。

5.选一个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写一份文献综述。(要求对所引用的文

献的出处进行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20篇。)

6.自拟课题,对其进行课题论证。(800-1500字,要求对所引用的文献的出处

进行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

第三章查阅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查阅文献的意义和过程;掌握集中和总结信息的方法;掌握解释和利用信息的方法。[重点与难点]

重点: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难点: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查阅文献过程

第二节集中和总结信息

一、书目登记

二、摘要或总结

第三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列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郑金州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实践题]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并列出与此主题相关的可能参考资料的目录。

2.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列出你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与范围,并制作卡片。

3.四人小组共同协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在组内首先进行分工,分别去检索图书文献以及利用网络进程查询,并相互交流所得信息,写出文献综述。

4.利用互联网检索:“教师角色的研究”相关的资料。

5.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献综述。

第四章研究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理解研究变量的选择;理解变量的测量水平;理解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掌握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理解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掌握定性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理解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了解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掌握定性研究的设计;理解定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问题、立意抽样、试验性研究等概念。

难点:抽样的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定性基本特征;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问题、立意抽样、试验性研究等概念。

[教学时数]

9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定量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四、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五、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研究对象的确定与选择

一、抽样的意义与原则

(一)抽样的意义

(二)抽样的原则

二、抽样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取样的一般程序

(二)取样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研究变量的确定

一、变量的基本类型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三、变量的测量水平

第四节操作定义的设计

一、操作定义及其特征

二、操作定义的作用

三、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四、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

第五节研究设计的标准

一、研究的信度

二、研究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第六节定性研究设计

一、定性研究设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研究问题

(二)立意抽样

(三)试验性研究

二、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的重心或计划

(三)分析的单位

(四)实施现场研究,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

(五)分析资料。即研究资料和研究目的之间的逻辑联结

(六)解释研究的发现,撰写研究报告

三、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二)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三)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四)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人们(五)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完成什么义务

[参考书目]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王枬,《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张希希,《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

阎光才,《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教育研究,2006,(2)陈波,《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胡中锋黎雪琼,质的研究之反思,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王京生等,对定性研究的重新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张梦中 Marc Hozer,定性研究方法总论,中国行政管理, 2001年第11期

张善鑫,试评教育质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5期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说出下列情形是缺乏内在效度还是外在效度:

1.实验发现对于结果有4种同样有道理的解释;

2.不能区别是教材的影响还是使用教材的教师的影响;

3.一位6年级的教师发现—个学习实验的结论不适用子6年级;

4.同做一项人种学研究,但不能就结论取得一致意见。

分析并界定下列研究中的各个变量。

1.七巧板训练与小学低年级学生操作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

2.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解决简单加减法的认知特点的实验研究

3.个体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

4.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5.10~17岁儿童情绪词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业思考题]

1、随机抽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自的特点。

2、什么是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下定义?二者的关系?

3、为什么说一项研究缺乏内在效度也必然缺乏外在效度?

4、思考定性研究在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中的意义是什么?

[实践题]

1.尝试给出“学困生“、“师生关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学习氛围”等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2.有一个关于三套教学教材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在同一所学校里,随机抽取3组4年级男生作为样本。3组分别由3名不同教师来教,每一组选用—套材料。通过10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间读成绩测试。请确认常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确认在此情境中可能的中间变量。

3.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1000,800和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你认为:

(1)应当怎样抽取样本较为合理?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3)能否在2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为什么?

(4)能否在三个年级中平均抽取?

(5)三个年级中个体有较大差别,应如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6)如何确定各年级所要抽取的人数?

第五章实验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掌握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了解教育实验的类型;掌握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掌握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教育实验设计;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研究的含义

二、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

(一)操纵自变量

(二)控制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

(三)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三、实验研究的特点

(一)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二)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五)具有可重复性

四、实验研究的类型

(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三)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第二节教育实验的效度

一、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

坎贝尔和斯坦尼(1963)总结了对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共有12个,影响内在效度的有8个,影响外在效度的有4个。

(一)偶然事件

(二)成熟程度

(三)测验

(四)测量手段

(五)统计回归

(六)被试的选择差异

(七)被试的流失

(八)取样一成熟程度交互作用

二、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

坎贝尔和斯坦尼(1963)总结了对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共有12个,影响内在效度的有8个,影响外在效度的有4个。

(一)测验的交互作用

(二)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三)实验安排的副效应

(四)多重处理干扰

第三节真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其本质特征是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实验设计中综合采用了随机取样、随机安排、前测、控制组等手段。

(一)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二)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四)因素设计

(五)重复测量设计

(六)时间延长设计

第四节准实验设计

一、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二、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三、时间系列设计

(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

(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形

四、单个被试设计

(一)A--B设计

(二)A—B—A设计

(三)A—B—A—B设计

(四)多重基线设计

[参考书目]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喻本伐,《走出迷宫: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3).

[实践题]

1.有一个关于三套教学教材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在同一所学校里,随机抽取3组4年级男生作为样本。3组分别由3名不同教师来教,每一组选用一套材料。通过10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成绩测试。请确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2.结合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选择一个教育问题作一份实验设计。

3.在教育杂志上找几篇教育实验报告,认真分析其结构。

4.假定还是练习第一题描述的研究,从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在6个班级使用上题中的材料。男生和女生都包括在内。这个研究在两所学校进行,在每一所学校选取同一年级3个班,每一个班采用一套不同的材料。请确认需控制的无关变量。

5.自拟课题,根据实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拟定一个等组实验设计。

6.用两种教学材料即书面教材和视听材料来教初中一年级学生,看两种材料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不同影响。(1)写出陈述,假设,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控制变量以及有机变量;(2)应该采用那种设计模式,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7、一项实验获得组别的最理想的方法是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被试。然而,采用原始的小组进行准实验设计有时也是必需的。当我们采用原始被试组时,可能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8.一位生物学教师现在有3套可利用的实验教材.他打算在3个班级分别使用一套教材.为期一学期。他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是不同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实验概念的获得是否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来测量。这一测验分数是因变量。尽管学生不是被随机地安排到各斑,而各班在能力方面是不同的。这位教师决定采用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请将设计用图表示出来。如果这位教师使用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和仅施后测设计相比会有哪些优点?威胁这项研究的内在效度的可能性有哪些?这项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如何?

第六章观察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观察研究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理解观察研究对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用性;了解观察研究的类型;掌握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掌握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掌握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研究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观察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研究

二、科学观察的要求

(一)安排观察预备期

(二)不干预活动

(三)讲究记录方法

(四)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

(五)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六)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

三、观察研究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观察研究不需要幼儿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

(二)观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排除因儿童很难按要求有意识的认真做出反应而造成的反应的不稳定或不可靠

(三)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也就越真实

四、观察研究类型

(一)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二)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

(三)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

(四)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五)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六)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第二节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一、日记描述法

(一)什么是日记描述法

(二)对日记描述法的评价与应用

二、轶事记录法

(一)什么是轶事记录法

(二)轶事记录法的应用

三、连续记录法

(一)什么是连续记录法

(二)连续记录法的应用

四、实例描述法

(一)什么是实例描述法

(二)实例描述法的应用

五、叙述性观察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一、时间取样观察研究

(一)什么是时间取样观察研究

(二)适用条件

(三)实施步骤

(四)评价

二、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一)什么是事件取样观察研究

(二)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的特点

(三) 使用准则

(四) 评价

第四节观察评定法

一、核对表法

(一)什么是核对表法

(二)运用核对表法的步骤

(三)对核对表法的评价

二、等级评定量表法

(一)什么是等级评定量表法

(二)等级评定量表法的几种类型

[参考书目]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实践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设计一份教育观察计划。

2.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3.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事件取样观察记录表。

4.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来进行观察,在对观察材料进行整理基础上,写

出一份观察报告。

第七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调查研究的含义;掌握调查研究的形式;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了解调查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理解调查研究优势与局限。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查研究的含义;调查研究的形式;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的步骤;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排列;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优势与局限。

难点:问卷设计技术。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二、调查研究的形式

(一)开放式

(二)封闭式

第二节问卷设计一、问卷的基本结构

(一) 前言

(二) 主体

(三)结语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计划性原则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一)准备

(二)初步设计

(三)试用和修改

四、问题的产生

五、问题的提出

六、问题的排列

七、回答方式的设计

第三节问卷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被试的选取

(二)分发问卷

(三)回收问卷

(四)结果处理分析

二、影响问卷回收率的因素

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有:

(一)设计的问卷是否科学合理

(二)选取的被试是否合作、胜任

(三)问卷的分发方式是否合理

(四)问卷研究是否得到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

三、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

(一)问卷设计

(二)被试

第四节访谈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访谈调查研究概述

(一)访谈调查研究含义

(二)访谈调查研究类型

(三)访谈调查研究优缺点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访谈调查研究的技巧

四、访谈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五节调查研究的评价

一、调查研究的优点

二、调查研究的缺点

[参考书目]

陶保平、黄河清,《教育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时间访谈研究》,教育研究,2006,(1).

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浙江台州市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2006,(3).

[实践题]

1.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设计一份教育访谈计划。

3.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访谈提纲。

4.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来进行访谈,在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基础上,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第八章教育个案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个案研究的含义;掌握个案研究的形式;掌握个案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难点:个案研究数据的纪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个案研究概述

一、教育个案研究含义

二、教育个案研究类型

(一)个人的个案研究

(二)机构的个案研究

(三)社会团体的个案研究

三、教育个案研究特点

四、教育个案研究优缺点

第二节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确立个案

二、搜集数据

三、分析整理数据

四、追踪个案

五、撰写报告

第三节个案研究数据的纪录

一、直接描述法

二、图表描述法

三、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一)分离事实资料与意见资料

(二)判定事实与意见的方法

1.简单判定法

2.逻辑推理法

3.提问澄清法

4.多重证据法

(三)问题树分析

(四)个案研究报告

第四节教育个案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个案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教育个案研究的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对教育研究有何价值?

2、析评本章提供个案研究实例。

[实践题]

1. 假设你要对某个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进行个案研究,请设计出研究步骤和使用的方法。

2.阅读一些究刊物,搜集若干关于个案研究的文章,并尝试进行评价。

第九章教育测量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教育测量研究的含义;掌握教育测量研究的类型;学会教育测量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教育测量的编制撰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具体的研究编制教育测量各类指标。

难点:结合某一具体的研究,学会教育测量的实施。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2014.12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格1分) 1.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被称为自变量。 2.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3.教育调查法按途径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4.按照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将教育实验分为、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5. 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论文集”对应的标识为[C]。 6.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 7.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D]代表学位论文。 8. 教育文献的属性包括信息性、存储性、教育性和载体性。 9. 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抽样观察法、隐蔽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四类。 10.根据其结构化程度,教育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11. 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纸、期刊和教育档案。(非文字教育资料) 12. 根据研究问题和回答内容的标准化程度,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结构性调查和非结构性调查。 13. 按照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区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14.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教育科研从研究范围上看,属于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15. 问卷调查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与稳定性称之为问卷的信度。 17. 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18.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0. 教育调查法按搜集资料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 基础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3. 总体愈大,样本容量也愈大。 (×)4.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越多越有利于分析最后的结果。。 (×)5.信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的反映,它是指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 (×)6. 问卷调查法中涉及到的人口学变量越多越有利于调查的全面性。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研究人员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以教育现象、教育存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寻求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为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正确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研究是一种自觉的科学认识活动。教育研究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中的认识。2.教育科学研究既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创造。) 2、基础研究:也称为理论研究,是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新的科学认识,以发展、丰富或修正、完善教育理论为主旨的教育科学探究活动。 3、应用研究:是指以为着改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而寻求教育对策、制定教育方案、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等为主旨的教育研究活动。 4、定量研究:指对教育教学现象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获取量化资料,并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的准确性或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数量描述的一类研究。 5、定性研究:也称为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类研究活动。 6、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或者说是研究结果能被证明的充分性程度。在实验研究中即指对实验结果进行归因分析的明确性程度,亦即能否肯定实验效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 7、外在效度: 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大小。一项研究结果其所推广的总体范围愈大,外在效度愈高。 8、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操纵某个或某些教育变量,观察其引起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9、内容分析法: 是对教育文献所承载的内容、信息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方法。内容分析是把文献作为直接的分析对象的,是对文献的定量研究。 10、思辨性研究:主要是指依靠研究者的“哲学沉思”而寻求教育问题答案的研究。它不需要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系统的经验事实。 11、观察研究法: 就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程序,在自然情景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对有关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考察,从而获得系统的关于教育教学现象的资料,进而进行分析整理,深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203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外部信度:主要指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对同一课题能否进行重复研究,结果是否能保持前后一致。(侧重分析结果的可检测性和可重复性) 2、信度:是指研究资料、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稳定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3、效度:是指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 4、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被推而广之的范围。即指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5、中文报刊资料索引 6、比较性原则 7、可行性原则 8、全面性原则 9、创新性原则 10、摘要:即内容提要,用精炼的语言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11、原始文献:指未经证实正式发表或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 12、直接文献:以作者本人的时间为依据创作而成的原始材料,或直接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的主产分散不够系统。 13、写作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1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 15、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16、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横向研究时使用;资料具有时效性、提出观点具有新意。 17、引文索引法:也称为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特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18、滚雪球法:是找一篇要查找的相关文献,然后根据这篇文献莫为提供的参考文献目录,还可以找到几篇有关的文献,再从这几篇文献的末尾查找新的文献,又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献,如此线索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滚雪球法的先決条件是事先掌握一篇或数篇相关文章,利用这些相关文章寻找更多相关的文章,因此相关文章就像珍珠或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多)。 19、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0、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是对那些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描述与揭示。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的体验,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1、腐损测量:腐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有选择的使用某类物体所造成的腐蚀和磨损。 22、累积物测量:对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进行的观察,以推测人们的行为和特征。 23、行为标志观察:通过一些表面的或无意识的现象来推测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它的理论假设是:这些现象是人们行为和态度的间接反映。 24、问卷法:问卷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利用这份问题表格,以测量教育领域中人们的行为、特征和态度等的研究方法。 25、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咨询的形式,根据被访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性资料,以准确说明样本所代表总体情况的方式。26、稳定系数: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结果的符合度; 27、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8、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即变化的措施、条件。29、逆时性原则 30、明确性原则 31、无关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如果对无关变量变化的影响不加以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曾继云)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应考版) 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及结构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分四个层次: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学科群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定量范式、归纳式)、自然主义范式(定性范式、演绎式)。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哲学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问卷与访谈)、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四)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注:此章考两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主要考人物、事件。 1、 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观察——归纳(演绎)——科学性原理亚里斯多德三种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 法。 2、 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提出观察——实验方法的体系:观察——归纳(实验)——解释性原理 唯理论代表人物: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 “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开展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学《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学《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我们这个学期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是由钱老师给我们讲课的。一开始的时候,以为这门课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内容有比较枯燥,就想着后面可能要经常逃课了。可是听了一会钱老师的讲课,发现这教育研究方法也是很有趣的一门课。老师讲的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是我对这门课一下理解与心得。 首先,老师跟我们分享了研究课题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应该遵循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需要性原则;是指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在我们对教育的研究是,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根据此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注意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创造性原则;做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创新是做研究的灵魂,我们做研究必须要在本质上创新,做到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样做出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结论不能违背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有关科学理论。 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

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为研究课题所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客观条件是指完成某项课题所必须具备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等。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对象p4 (1)有学者认为是人; (2)有学者认为是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3)也有学者认为是研究现象及其规律;(4)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研究”,有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或者虚拟问题的研究都不是真正的研究。(教育问题是实际教育结果与期望教育结果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教育研究的特征p5 (1)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 (2)自身的特征: ①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本身常常是复杂的与整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这使得教育研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②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教育研究面向的是教育实际问题,是关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③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教育研究的结果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和检验的过程,研究具有后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涉猎面复杂,不可能按照研究者主观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孤立、封闭或纯化,需要整合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 3、教育研究的分类p7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1)区别: ①方法: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量化、演绎的方法,以验证假说为目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注重实验—设计—控制,强调预先设计和标准化研究程序;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研究方法 2基础性课题 3文献综述 4常量 5日记描述法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研究三要素:一是目的,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二是____,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三是____,研究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____、价值性、____、新颖性。 3确认文献的____即对文献进行鉴别,一般由两种方法____ 和内审两种方法。 4教育观察研究包括三个要素_____、_____和观察对象状态。 5时间取样法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以____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____的一种观察方法。 6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_____访谈、非结构式访谈、___访谈。 7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___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___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8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外部效度的四个要素有:___、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_____、多重处理干扰。 9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____、______。 1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___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____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2选定教育研究课题要遵循哪些基本原理?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简述教育研究的实施程序和实施要求。 5教育调查研究的步骤一般是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试述观察法的主要用途和主要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认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试图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研究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3研究者对某个时期或某个专题的若干文献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概括和评论。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 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 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 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 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 学时。

二、教材 1. 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音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 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 录音带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4.伦理原则: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②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③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 (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2.研究设计3.搜集资料4.整理与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阶段; (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1.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2.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很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④研究参与主体广泛;3.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提高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能力;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