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服饰—50-90年代特点

流行服饰—50-90年代特点

50年代服装: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干部服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的服饰路开始形成,从前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的的西装革履西装(①50年代西装尚在少数人中穿着,②“文革”中成为“封资修”的服饰)和刺绣旗袍(①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②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旗袍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③文革前基本绝迹。④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被深深埋藏了,长衫,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长衫被贴上“旧社会”的标签,穿着的人越来越少,终于绝灭。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当时的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具有极为强烈的俄罗斯色彩和革命性。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毛泽东穿中山装入选世界十大名人套装中山装

(1)中山装,①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着装形象,成为国内男子的主流服饰。②其裁剪和设计吸收了现代服装的特点,造型突出了人体的线条,穿上后使人显得威武挺拔、端庄严峻,同时又实用方便、结构简单。可以平时穿也可作礼服。③建国初期色彩单一、做工粗糙。50年代开始普及,以后领口开大,翻领变大。

④毛泽东起到了倡导作用,因此,国际上又称中山装为“毛装”。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消退。

列宁装

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列宁装的主要特

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

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

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

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解放初

期,苏式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做套列

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

法。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

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

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装饰性元

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

的腰带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

的凸现。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布拉吉

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

吉”最受欢迎: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

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

布带。“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

装。当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穿着飘逸的“布

拉吉”就义时,“布拉吉”成为一种革命和

进步的象征,也因此成为50年代最流行

的女性服饰之一。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

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改为“连衣裙”。

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

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

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老百姓的衣食住

行,朴素简单如当时一首民谣所说:“四

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

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工装裤

工装裤为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

(3)干部服(人民装),所谓干部服也

就是中山装。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

列宁装的特点,综合设计出“人民装”(不

用贴袋,只有三只口袋),后来出现的“青

年装”、“军便装”都有中山装的影子。蓝、

黑、灰取代了五彩缤纷,列宁装、干部服“惟吾独尊”。

60年代无色彩服装之军服

60年代是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

60年代,中苏关系的全面交恶,使曾经风行

一时的俄罗斯色彩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夜

之间销声匿迹。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

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

随着60年代后期“文革”的兴起,中国服装被淹没

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

最高时尚。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

时代。

有人说: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

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

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

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了

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

装盛行!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

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

绿色军帽,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

尚。

文革”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

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谁都想搞到一套,

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不错。

男生穿,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

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看当年的结婚礼服都是绿军装,可见当时的痴迷程度。

典型的红卫兵装扮是这样的: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即此也。当然,搞到一套完整的红卫兵装也不简单,有的青年红卫兵,就把中山装染成绿色的穿出来。

解放鞋绒衣

解放鞋: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40多年。40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绒衣: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击队”那就更威风了。

海魂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走

到中国大街上放眼一望,一

水的蓝白相间海魂衫。曾有

童谣唱到:海魂衫子大翻领,

毛蓝裤子宽裤腿,小白鞋,

大背头,军帽一戴就是牛。

“新三年,旧三年,缝

缝补补又三年”:南京路上

好八连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

在全国推广继而被机械化简单化地理解和执行。穿新衣服、花衣服成为可耻的事。那个年代不少人恐怕都亲身经历过故意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上一两个补丁的傻事。

70年代服装走出灰暗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草绿色军装 70年代的制服装扮

70年代空姐的制服 70年代的知青单调的服装打扮

四个兜

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上海曾破获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专抢路人的四个兜军装和军帽。小白鞋

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估计不少30 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更年轻一些的朋友

可以向父母一辈打听一下,没准他们的同学里就有叫"

小白鞋"或"白鞋粉"外号的人。

的确良

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

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

写作"的确凉"。

假领子

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

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为的就是

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别误会,这不

是谁家的巧手媳妇自己动手裁减出来的,当时

的服装店货架上随处可见,比今天的领带还要

普遍。假领子的诞生年代是在建国后相当困难

的一段历史时期,一向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

为了发扬节俭精神,从牙齿缝里固然可以挤出一些钱,可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比如买服装要凭布票。但任何困难似乎都挡不住人们的爱美之心。看中零碎的布头不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假领子),也就是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和胸部以下部分。这一项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衣服行头顿时可以翻出更多花色,后来假领子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很流行,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标致物。

喇叭裤,①改革开放初期闯进国门,成为那个

年代开放的标志,男女均着。②结构特征是:

腰、臀、大腿部位包紧,从膝盖处放开,显现

处喇叭的形状,以后裤脚越放越大。③穿紧包

臀部的喇叭裤、戴有外国商标的蛤蟆镜、留长

发、大鬓角、手提录音机,成为开放初期时的

时髦形象。

70年代的流行造型元素

1 . 70年代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厚底高跟鞋与喇叭

裤是直接展现魅力成熟女性的时尚指标。2 . 直

筒宽大一路到底的阔脚宽版长裤,或者是裤脚

束口的多口袋工装裤,是休闲帅气的最IN打扮。

3 . 迪斯科感觉,篷蓬的爆炸头,蛤蟆镜,格子

衣,喇叭裤,厚底鞋,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怀旧

的年代。4 . 衣服上修饰有标语与漫画,格仔等

摇滚庞克元素。

80年代:红裙子,牛仔裤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

1986年,一篇《北京流行黄裙子》

的文章,当时反应灵敏的个体摊贩迅速推

出一批黄裙子。在西单夜市上,放眼望去,

一排排黄裙子有如一丛丛盛开的黄玫瑰,

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

求时尚的标志。

牛仔裤

伴随着打工潮,牛仔裤在年轻人中

迅速流行。那时候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着

一句调皮的口头禅——“牛仔裤,省钱又

省布!

踏脚裤,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种名为“健美裤”的黑色弹力针织裤迅速遍

及全国城乡,其裤脚下有一条踩在脚下的蹬索。在惊人的高度流行后迅速走向了

流行的反面。健美裤开启了中国女性的性感意识。

90年代: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

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八九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

掀起一阵热浪。随着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

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裤,再后来,集贸市场卖菜的大妈、嫂子与小姑娘也都“踩脚而裤”。

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面积流行裤装。50年代的裤装象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而90年代的健美裤,裹棕子似的包着屁股,女性下半身的曲线暴露无疑,大胆而又彻底地打破中国人的审美禁忌。健美裤流行时间很长。

文化衫

九十年代初,王朔的痞子气开始流行,连带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T恤衫也被炒热,人们开始喜欢在衣服上书写自己的情绪。

迷你

1995年,喜爱日本卡通的年青一代开始喜欢充分展示紧身T恤,也开始把裙子改短。

吊裆裤与板鞋

HOT组合席卷全亚洲,5个涂口红、染发的男人迅速占据了小女生的心。这股韩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吊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

松糕鞋

90年代初期,少男少女沦为了日本潮流的粉丝。他们穿短流苏裙子,顶着一头纤维烫发看《HOW》杂志。拥有一双松糕鞋成为很多小女孩的梦想,而大人们觉得穿松糕鞋就是不好好学习。

大耳环、大项链

九十年代初,大耳环、大项链都分外流行,因为那时候香港女演员都戴这些

夸张的首饰出现在银屏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