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专题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专题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专题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专题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一

1、什么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行为包括哪三个部分?

答: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创立时的宗旨,自行产生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和效果的统一。(P2)

组织行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管理行为,群体行为,个体行为。(P4)

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的研究内容分哪几个部分?(P4—P5)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极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3)对组织行为的研究;(4)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分为哪三种?(10)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描述性研究;(2)预测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

4、试述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五个特点。(P11)

答: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五个特点如下:

(1)收集资料的客观性;(2)观察或实验条件的可控性;(3)分析方法的系统性;(4)所得结论的再现性;(5)对未来的预见性。

5、组织行为学的三个主要学派和泰罗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三个主要学派是(1)古典学派;(2)人际关系学派;(3)系统学派(P20)

泰罗科学管理的五大原理是:(1)定额和分工;(2)工作标准化;(3)科学选择工人并激励;(4)培训工人;(5)鼓励合作并进行物质刺激。(P24)

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有哪八个方面?(P24—26)

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2)必须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4)采用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双赢,改分大饼为共同把大饼做大的精神革命;(6)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同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7)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8)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7、吉尔布雷思夫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P27)

答:丈夫重视工作效率,妻子重视劳动者的心理作用,两人从事动作分析研究发明和应用许多新技术:首先运用拍摄电影的方法,分析改进动作,把工人操作动作分解成17个基本动作,形成新的动作规范;其次,重视工作中人的因素,对行为科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的主要著作有《动作研究》(1911年),《应用动作研究》(1917年),二人合著《疲劳研究》(1919年)和《时间研究》(1920年)8、甘特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哪些?(P28)

答:甘特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四点:(1)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甘特图;(2)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3)主张管理者和工人的勤奋合作和相互了解;(4)企业应以服务为最终目标,而不要专图赢利。主要著作有:《劳动、工资与利润》(1910年),《工业领导》(1916年),《工作的组织》(1919年)

9、什么是福特主义?(P30)

答:指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福特1913年发明流水线。他的主要著作的《我的生活和工作》(1925年),《今天和明天》(1926年),《前进》(1931年)

10、试述企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说明组织理论和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答:企业组织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32)

(1)古典组织理论:韦伯、法约尔为代表,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

(2)近代组织理论:行为科学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

(3)现代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依据,对上述两者的结合。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而组织设计理

论被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

(2)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11、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结构分哪三层?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结构分(1)高级管理阶层;(2)中级管理阶层;(3)低级管理阶层。(P33)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1)明确分工,规定权力;(2)等级链作用;(3)慎重用人;(4)委任管理者;(5)两权分离,管理者只是经营者;(6)理性人情;(7)专职管理人员;(8)严格纪律,明确职责。(P34—35)

12、试述法约尔的主要贡献。(P36—37)

答:法约尔的主要贡献概括为经营六职能、管理五要素和十四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整个工业经营活动由六种职能组成:(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他认为管理包括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法约尔为完成他的经营管理理论体系,总结了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挥的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职工的报酬;(8)集权;(9)管理层次;(10)秩序;(11)公正;(12)保持人员的稳定;(13)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14)集体精神。

13、林德尔·厄威克的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P39)

答: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提出了组织设计的8条指导原则:

(1)目标原则;(2)相符原则;(3)职责原则;(4)组织阶层原则;(5)管理副度原则;(6)专业化原则;(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

14、孔茨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39)

答: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耻,提出了组织设计的15条基本原则:(1)目标一致的原则;(2)效率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分级原则;(5)授权原则;(6)职责的绝对性原则;(7)职权和职现对等的原则;(8)统一指挥的原则;(9)职权等级的原则;(10)分工原则;(11)职能明确性原则;(12)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的原则;(13)平衡的原则;(14)灵活性原则;(15)便于领导的原则。

15、斯隆对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42)

答:斯隆是事业部制的首创人之一,是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曾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

16、明兹伯格的主要贡献。(P44)

答:明兹伯格的主要著作有《经理工作的实质》(1973年)和《组织的结构:研究的综合》(1979年)。提出了经理角色理论,他认为经理工作有六个特点:(1)工作量大,步调紧张;(2)活动短暂、多样而琐碎;(3)喜爱现场的、具体的、非常规的活动;(4)喜欢用口头联系方式;(5)重视同外部和下属的联系;(6)义务和权利相混合。

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力和地位,经理一般都担任10种角色,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角色: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1)挂名首脑的角色;(2)领导者的角色;(3)联络者角色。

第二类角色:信息方面的角色:(4)监督人角色;(5)信息传播人角色;(6)发言人角色。

第三类角色:决策方面的角色:(7)企业家角色;(8)故障故障者角色;(9)资源分配者角色;(10)谈判者角色。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专题二

1.试述组织机构的类型。

答: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basic units of organization)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组织行为的载体。

根据各组织机构所从事的活动以及其间的关系不同,从行政业务角度可以将企业的组织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业务经营机构。业务经营机构是指直接从事实体业务活动的机构,又可以称为直线机构。工厂的原料供应科、产品销售科和生产车间均为业务经营机构;商场的采购科、销售门市部、储运科和仓库等也属于业务经营机构。与业务经营机构相对应,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人员被称为直线型人员。

(2)职能管理机构。职能管理机构是指直接从事指导和监督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机构,又被称为参谋机构或者职能机构。如财会科、统计科、物价科、质量检验科、技术管理科、市场调查科、人事劳动科等都是职能管理机构。与职能管理机构相对应,直接从事指导和监督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人员被称为参谋人员。

(3)行政事务机构。行政事务机构是指从事行政事务活动、以提供服务为宗旨的机构,又被称为服务机构。这类机构既不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又不直接指导和监督业务经营活动,仅仅是为业务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间接的服务,如企业的安全保卫科和生活管理科等。与行政事务机构相对应,从事行政事务活动的人员被称为服务人员。

(4)领导决策机构。领导决策机构是指决定企业政策方针的机构,又被称为企业的指挥中心,由企业一级的领导组成。

2.简述工作专门化的优缺点。

答:(1)所谓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就其实质来看,工作专门化就是指每个人专门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2)工作专门化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资助配置具有必要性,缺点是过分强调分工的作用,必须物极必反、分工过细,员工感到单调乏味,进而情绪低落,缺勤率增加,生产效率下降。

3.主要影响管理跨度的6个因素。

答:管理跨度(span of control)又称为管理幅度或者控制跨度,是指一个上级直接监管的下级人员的数量。由于管理者受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能有效管理的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

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跨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能力强,管理跨度大;反之,可能要小一些。

(2)被管理者的水平。被管理者能力强,素质高,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反之,要小一些。

(3)工作性质。工作复杂多变,需要的监管工作量大,管理跨度要小一些;反之要大一些。

(4)沟通的有效性。沟通渠道畅通、准确,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反之,要小一些。

(5)监管手段。监管手段先进,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装置,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反之要小一些。

(6)管理层次的高低。有效管理跨度的大小随着组织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主要承担重大的、复杂的策略性问题的决策,管理跨度应小一些;反之,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应大一些。

4.什么是集权组织?什么是分权组织?影响集权组织与分权组织的因素是什么?

答: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该类组织的主要特点是,权力和责任高度集中,各种决策均由最高层做出,各下属部门没有处理权,必须逐级请示。比如,连锁商店就是一个集权组织,因为各连锁店的进货、价格、核算、用人、广告、铺面、工作规范等均由总部做出安排,各连锁分店只有执行权力。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力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其主要特点是,权力和责任分散,各部门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做出决策。分权制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事业部制。在事业部制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或者产品的事业部只需要完成总部规定的任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等,将由各个事业部自主决策。简述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当企业的规模较小时,所有活动的责任和权力都落在首席执行官(或者经理,无论采取怎样的称谓)身上,这种组织就是集权组织;当组织的规模扩大以后,就有必要将原有的单位拆分成若干部分,并使每一个部分享有相应的自主权,这就形成了分权组织。影响集权和分权的主要因素包括:

(1)环境的稳定程度。环境剧烈变化时,应当采取分权制,以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环境长期稳定时,

应当采取集权制。

(2)企业的组织规模。企业规模较小时,可以采取集权制,以便于统一指挥,迅速决策;企业规模庞大

时,管理工作繁重,应当采取分权制提高效率。

(3)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强调规模、实施一体化战略时,倾向于集权制;企业强调协作,分散经营,

实施多角化战略时,倾向于分权制。

(4)技术业务的特点。企业技术简单稳定、业务单一,可以采取集权制;企业技术复杂多变,业务繁多,

应当采取分权制。

5.简述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答:直线型结构(line structure)又称为直线制组织结构或者简单组织结构(simple structure),是指一种结构形式简单、上下垂直领导、不设专门参谋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该类组织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优点是指挥统一,缺点是不适合大型企业采用。

6.简述参谋型组织结构形式。

答:参谋型组织结构(staff structure)是指设立专门的参谋人员或者专门的参谋机构作为直线型管理者参谋和助手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一个公司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渠道来形成参谋机构:一是通过给现存的直线管理者委派“助理经理”的办法来建立参谋结构;二是建立为直线管理者提供服务的专门的参谋机构。

7.试区分助理或参谋结构和直线参课型结构。

答:(1)从定义看,助理或参谋结构是指通过给现存的直线管理者委派“助理经理”的办法建立的参谋课结构。直线参谋型结构是指通过建立独立的参谋型部门来对直线型管理者提供,支持此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对直线型结构的修订形成。(2)助理或参谋型结构的特点是:直线型经理在“助理经理”的专业范围内委派其任务或者项目,助理自身没有独立的职权,不能直接向下发号施令,但可以在直线型经理授权的情况下依照直线型经理的名义开展工作,“助理经理”在等级结构中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层次。

直线型参谋制结构的特点是首席执行官对业务经营部门和参谋部门均实行直线领导;参谋部门和业务部门仅仅是指导和监督关系(首席执行官授权除外);参谋部门是业务行政领导人员的助手和参谋,此拟订的计划指令等经业务行政领导者批准后下达。该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保持直线制统一指挥的优点,吸取了专业化管理的特长。但下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阻限制,信息传递线路长,容易出现官僚现象和组织的僵化,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

8.什么是职能型结构?什么是事业部型结构?

答:职能型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是指当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也被称为职能制结构。参谋部门能够对直线型经理下达指令这样一种关系被称为职能关系(functional relationship)。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进一步分工,以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于是产生了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形式。但由于职能制存在多头领导的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事业部型(divisional organization)又称为事业部制,是指在总部下面设立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一种分权制的组织,为规模巨大的企业所采用。该类组织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按照产品、地区或者市场(顾客)划分事业部;事业部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总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有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和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9.什么是矩陈型结构(纵横交错型结构)?

答:矩阵型结构(matrix structure)又称为矩阵制组织,是指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工程项目、服务项目等)划分的小组结合成矩阵的一种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矩阵结构中的职员接受双重领导,形成了双道命令系统;项目小组根据任务的需要而随时成立或者解散,适应性较强。

10.什么是多维立体结构?

答:多维立体组织结构(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是直线型、参谋型、矩阵型、事业部型与不同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组织结构形式,又称为多维型组织。该类组织主要包括三类管理机构: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利润中心。通过多维立体结构,可以使这三个方面的机构协调一致,紧密配合,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服务。

11.什么是网络结构?

答:网络结构(network structure)是指由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又称为网络型组织或者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这种组织的主要特征是,组织自身的规模较小,但掌握着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核心优势,

通过合同转包等形式把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业务转移给合作伙伴,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网络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借力、双赢和共生”。有两句格言,一是“可以租赁,何必拥有”,二是“不在所有,重在所用”。这样两句话揭示出了网络组织的基本思路。一个组织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建成一个大而全、包袱重的组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化分工协作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并取得快速发展。

12.试述组织的两种分类方法。

答:(1)按照组织建立的正规化程度不同,方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类型。(2)按照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程度不同,分为机械式(官僚式)组织和有机式(灵活性)组织两种类型。

13.试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主要区别及优缺点。

答: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是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的优点是,等级结构明确,决策程序化;可预期性强;缺点是,筹建成本往往较高,适应变化能力较差。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该类组织往往没有明确的等级结构,也没有明确的职权划分。优点是,成员自主意识强,沟通良好,员工在非正式组织中容易得到满足感。缺点是,可能传播流言蜚语,鼓励消极态度和形成角色冲突等。

14.试述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概念、优缺点,这两种组织有无优劣之分?

答:机械式组织(mechanistic organization)是指设有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程序化、权力高度集中化和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这样一种组织,又被称为官僚行政组织(bux2aucmcy)。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标准化运作往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主要缺点是,可能由于过于非人格化而出现组织僵化。有机式组织(organic organiztion)是指一种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这种组织又被称为灵活性组织或者适应性组织。有机式组织的优点是,以人为本,灵活应变。缺点是,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较差。

15.什么是操作小组结构?

答:(1)操作小组结构是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在英国通常同准时化库存控制相联系,每一个小组的工人不但负责产量的控制,而且负责修理和维护机器设备并对作业在小组之间的传递速度进行调整。(2)形成操作小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小组成员要制定出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②小组成员之间在各个方面要相互影响;③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在各种事情上有相同的观点;④在小组内部进行公平的工作分配和责任分担,尤其是对于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例外事务的承担上;⑤对该小组的负责人进行良好的监管方面的训练。

16.什么是流动劳动力?影响流动劳动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1)流动劳动力是指组织日益增加雇佣兼职的临时的特设的或者不签订合同的劳动力。(2)影响流动劳动力发展的因素是:①雇佣短期工人来完成特定任务的做法比雇佣长期工人在成本上要便宜得多。②雇工的规模可以随时进行调整。③由于大量的失业人员的存在,导致大量的求职者愿意从事临时性的工作。使用流动动力的优点是:①不用关注养老金的发放,职位的晋升,年薪的提高和医药费方面的支付(不低于法定的最低标准)。②不适用的非固定工容易被解雇。使用流动劳动力的缺点是:①临时雇佣的职员往往缺少对工作的责任心,所受的培训少,也常常因解雇兼职者和短期合同工而产生怨恨。②固定工和临时工同时雇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摩擦。做同样的工作的临时工和固定工相比,往往薪酬低,工作条件也差,由此会带来不满。③固定工可能将临时工看作劣等雇员,并看成是影响自己就业的威胁因素。

17.网络结构的优点有哪些?

答:(1)因为不需要往返上下班而节约了时间。(2)轻松舒适的环境能够带来更大的创造力、出产更多的成果,并能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3)可以在空闲时间从事家务劳动,出产更多的成果,并能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4)可以减少因在总部工作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5)节省受雇公司的租房成本。

18.日本企业发展的3个阶段是什么?

答:(1)传统管理阶段(1868年—20世纪初)。(2)泰罗制的引进和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中期)。(3)美欧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和现代管理阶段(1946—现在)。

19.日本现代管理的特点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答:(1)日本现代管理的特点①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的晋升,年功序列工资制。②由经营管理专

家全权经营企业。③企业以质量管理为中心。④重视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2)日本现代管理的优点:①由于日本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实行轮岗制度,所以管理者能够在多方面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②由于终身雇佣制,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利于形成团队精神。③为了保证本公司的雇员不被解雇,公司将竭尽全力开拓市场和发展生产,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④由于注重团体激励而不是个体激励,有利于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协作关系。(3)日本现代管理的缺点:①日期在雇佣女职员上有歧视性。②虽然大多数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的政策,但只有四分之一的公司真正实行了终身雇佣制。即便是终身雇佣制,也必须签订到55岁退休的合同。③过分强调一致和顺从,可能缺少创新,进而弱化了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0.什么是蜂窝状结构和母性结构?

答:蜂窝状结构由各类小组形成的混合体组成,这些小组分别负责特殊的职能领域。组织将招募在相关专业领域业已受过训练和有能力的职员组成具有不同职能的小组,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对小组进行增减。蜂窝状体制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增加或者缩减业务量,该组织体制的缺点是受雇于这样一种方式的雇员可能对企业的责任心不强,同时还将出现劳动力的频繁更替现象(有能力的职员很容易由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与此相反,母性结构是以通才经理(经理是多面手)为中心形成的结构,并将招收年轻的和没有经验的职员,而随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培训和发展。有一种连续的管理计划确保公司内部业务操作的连贯性。但雇员的专业知识可能不及外部的专家。由于需要对员工进行长期的培训,母性结构体制不可能像蜂窝状体制一样迅速地扩张与收缩。

21.什么是“三叶草”组织?

答:这里的“三叶草”有一语双关的含义,首先是指一种长有三片相连叶子的植物,同时是指一种组织类型。三叶草组织(the shamrock organization)是指由三类经纬分明的雇员群体所组成的组织,每类群体有各自不同的雇用期限和雇用条件。

22.什么是“联合”组织?什么是“三I”组织?

答:“联合”组织(the federal organization)是指三叶草组织内部各小组实现联合而建立的组织。“三I”公司(firms based on ideas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该组织由拥有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分析能力、信息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核心职员所组成。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专题三

1.试述个体、群体、组织的概念。

答:个体(individual)是指企业组织中的单个成员。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的组合。组织(organization)一般是指为完成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性结构的群体。

2.疲劳研究的含义。

答:疲劳研究(fatigue study)是指为达到合理地使用和保护人的劳动能力的目的,以劳动生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对产业劳动者作业疲劳的产生、防止和消除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3.对疲劳研究的本质的四种解释是什么?

答:(1)疲劳物质积累论,认为疲劳是由于劳动中机体内废弃物质积累过多的缘故。(2)能量消耗论,认为疲劳是由于人体内产生能源的物质如糖、激素、维生素等消耗过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3)物理化学变化协调论,认为疲劳是人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不协调所致。(4)中枢神经论,认为人在劳动过程中生理机制的不平衡。

4.如何消除疲劳和疲劳的防止。

答:(1)休息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的主要方式,休息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业过程中自发的休息;另一种是工作制度中规定的休息。(2)疲劳的防止措施①建立健全保护劳动能力的规章制度。保证劳动者合理的作业负荷,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②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使劳动者避免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③合理组织工作地、减少并尽可能消除多余重复劳动,使操作活动安全方便。④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选择作业速度和作业姿势,尽可能做到省时、省力。⑤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使工作保持良好的节

奏。⑥在紧张活动之后,人体各运动部位注意及时放松。⑦团结互助、心情舒畅的气氛,能够转移和减轻身体的疲劳。

5.试论述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

答:利克特在1950年到1970年期间曾长期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中心主任,对企业的组织理论等进行过较多的研究。这种研究被人称为“密歇根研究“。利克特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四种制度的组织理论(也称为四种领导方式类型,参照专题4中的有关内容)。这四种制度是:专权的命令式、温和的命令式、协商式、参与式。

6.正式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答: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根据目标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织决定成立的群体。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等,都是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交叉功能型群体、自我管理型群体。

7.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答: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指自然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立的群体。包括: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传统关系型群体、压力组合型群体。

8.试论述乔治、霍曼斯的三维环境及外在系统与内在系统,必须行为与自发行为的内容。

答:(1)乔治·霍曼斯在1951年发表的《人类群体)一书中指出,包括群体在内的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中。三维环境是指物质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和各种实体的布局等)、文化环境(包括规范、价值和目标等)和技术环境(包括文化水平和技术结构等)。这些环境影响着某些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而这些活动和作用又对人们的情绪、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态度等产生影响。

因环境作用而发生的各种活动、产生的交互作用和形成的情感被乔治·霍曼斯称为“外在系统”(external system)。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些因素是从外部强加给人们的,并不是人们自愿的选择。随着人们相互作用程度的日益增加,人们产生的超越外部环境的新的情感和行为被称为“内在系统”(internal system)。这里的“内在系统”同其他理论家所称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相近的含义,而“外在系统”同“正式组织”有相近的含义。

乔治·霍曼斯还指出,这两种系统和环境相互独立和相互作用。环境的变化将会影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变化,内在系统的活动和行为规范的变化又最终要影响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工人解决问题的非正式方法,可能带来技术革新,也可能带来对现有工作方式的抵触,也可能在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形成新的关系规范。

(2)必须行为与自发行为的内容:要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必须从事某项活动、进行某些交互和表达某种情感。这里所讲的活动、交互和情感都是因完成某项工作的“必须行为”。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还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行为,这些其他的行为被称为“自发行为”。

9.试述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的概念及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答:个体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群体动力可以理解为群体的所有成员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的总和。群体动力受到了个体力量的影响,但并不一定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它通常都要大于或小于个体力量的简单总和。其原因就在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作用。群体动力论按照场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用B=f(p、E)的函数式来表示。式中B是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是个人的内部动力、内部特征;E是个体所处的环境。此式说明,群体中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决定于个人现在需要的迫切程度与环境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说,研究群体动力就等于研究群体中各种支配行为的力量对个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0.试述群体发展阶段的两种理论(五阶段模型和间断一平衡模型)。

答:(1)五个阶段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2)研究群体发展阶段的另一个理论是间断一平衡模型,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②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③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④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于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⑤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⑥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较高的效率。

11.群体结构的含义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区别维度分析。

答:(1)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群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从理解角度看,群体结构是指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关联方式。(2)群体成员之间的区别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具体是:地位(status)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据的等级层次。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地位能够激励人们前进,并能影响人的行为。

权力(power)是指组织中的成员控制其他成员的资格与能力,是组织所确立的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种控制关系,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权力也称为社会权力或社会影响力。

爱好(liking)是指个体对群体中的成员或者事件的喜爱程度。比如,一个人对群体的领导者可能有好感,也可能没有好感;两位同事之间可能感情较好,也可能存在冲突。再比如,张三愿意干会计工作,而李四厌恶会计工作等。这些例子就表明了爱好的意义。

角色(role)是指个体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角色又称社会角色。某人在公司是经理,在篮球场上是后卫,在宣讲团中是主讲,在技术委员会中是权威等,这些都体现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

领导(1eadership)是指指挥、激励等促使群体达到目标的各种行为的总称。领导的实质是一种影响力,是指挥和控制下属的能力。领导者可以因正式组织赋予某人法定权力而产生,也可以因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拥戴而存在。

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以相互理解的方式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沟通分为多种情况,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通过组织的等级层次进行的沟通和通过小道消息进行的沟通等。

12.简述正式地位与非正式地位。

答:正式地位(formal status)是指组织正式给予个体的头衔或者某类令人愉快的东西。非正式地位(informal status)又称为社会地位,是指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地(非官方授予)获得的一种地位,是其他组织的成员给予某个体的地位。

13.试述权力、权力结构和权力类型。

答:权力(power)是指组织中的成员控制其他成员的资格和能力,也称为社会权力或者社会影响力。权力结构(power structure)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控制关系的总称。通过明确一个组织的权力结构,可以消除因为无谓的争权而带来的消耗,可以在一个“秩序”的环境中实现组织目标。

权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大致有两种类型的权力来源。权力可能来自因所在的正式职位所具有的法定的权威(authority),或者说来自法定的职权,这种权力是正式组织通过法定的程序赋予某个人的,或者说赋予某个职位拥有者的;权力也可能来自非正式组织或者其他任何社会成员的拥戴,这种权力是社会自发地给予的,是因为某个人所具有的个性魅力而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力。

14.什么是爱好结构(感情结构)?什么是社会关系测量法?

答:(1)爱好结构是指群体成员将其自身同其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区分开来的各种方式的总称。(2)社会关系测量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英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衡量和分析团体关系的学说,又称为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15.什么是角色,角色结构及角色知觉?

答:(1)角色(role)又称为社会角色(socialrole),是指个体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2)角色结构(rolestructure)是群体成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总和。(3)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

社会科学家对角色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前面对社会角色的定义强调了别人期望,但这个概念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可以将社会角色理解为职位占有者本人认为应当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即认为应当干哪些事情,被称为感知角色);二是可以将社会角色理解为人们实际所从事的角色(即实际千了哪些事情,被称为实际角色)。对这些角色进行区分是十分重要的,在讨论组织结构的时候应当意识到这些角色的存在。

16.什么是角色的同一性,角色期待和角色冲突?

答:(1)角色同一性是指人们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2)角色期待是指另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比如雇主期待雇员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员工,而雇员则期待雇主是一个善意的老板。(3)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如果当个体因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而不能服从另一种角色要求,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17.领导及领导结构的概念。

答:(1)领导者是指一个组织或者群体中具有指挥权或影响力的个体,领导者有时又称作领导。(2)领导结构:领导结构(1eadelship stmcture)是指一个组织中领导与下属的构成状况及其他们之间的交换关系的总称。

18.群体规范,群体构成与群体过程的概念。

答:群体规范(group norms)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期望。群体规范被群体成员认可并接受之后,它们就成为以最少的外部控制来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不同的群体、社区,群体规范也不同,但不管怎样,所有的群体都有自己的规范。群体构成是群体中不同素质成员的组成状况。大多数群体活动需要具备多种技术和知识,才能顺利进行。群体过程是指群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活动,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模式的顺序。群体过程理论是重点研究和分析群体成员之间在语言和非言语方面的交互关系的一种理论。

19.什么是团体角色与功能角色。

答:团体角色指一个团队内部,在行为、贡献和成员关系方面的个人倾向。功能角色是指符合工作职位要求的角色。

20.试述沟通网络与结构的概念。

答:沟通网络与结构(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tructure)是指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的构成状况。在群体交互过程中,必然涉及信息的传递活动,而沟通网络的结构状况将对信息的交流带来重要影响。

群体结构被定义为群体中不同职位之间的关系,而沟通结构是群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体中的成员依赖其他成员提供信息,不论是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还是达成协议都依赖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换(可参照专题5沟通部分的有关内容)。

21.试述正式信息沟通网络与非正式沟通网络的概念。

答:正式信息沟通网络(formal 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指基于组织中的正式沟通渠道所形成的沟通网络。

5种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的特点是。①链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像链条似地顺序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②轮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的中心人物居中,其他成员通过这个中心人物进行信息沟通。信息传递速度快,正确性高,领导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其他成员的士气却很低。在这种网络中,能迅速地形成稳定的组织。③Y式信息沟通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也有一个中心人物,但其集中程度不如轮式信息沟通网络。它兼有链式和轮式两种网络的优点和缺点,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但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低。④圆圈式信息沟通网络。信息在团体成员之间依次传递,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准确性低,没有什么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易形成稳定的组织。⑤全渠道式信息沟通网络。每个成员都可以同其他成员直接进行信息沟通,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都较高,没有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易形成稳定的组织。

非正式信息沟通网络(informal 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指非正式组织或个别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的总称。如小道消息、私下交谈等形成的沟通渠道,就是非正式信息沟通网络。

非正式信息沟通往往能表露出职工的真实思想动机,有时可用来传递一些不便于通过正式信息沟通网络传递的信息。但如果运用不当,会传播流言蜚语,影响工作和团结。非正式信息沟通网络有以下4种类型: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

22.试述群体约束与正约束、负约束、群体压力以及公务行为的概念。

答:群体约束是指在执行群体规范过程中,群体中的一些成员对另一些成员的奖赏或者处罚。奖赏被称为正约束,处罚被称为负约束。群休压力是指群体成员基于遵守群体规范以及同其他成员在观点或者行为上保持一致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23.试述群体效能、群体满意、成员满意度的概念。

答:(1)群体效能是指群体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的适当性,是指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效果状况好坏。(2)群体满意是指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与群体作为一个工作单元所达到的成功程度。(3)成员满意度是指群体成员需要被满足的程度。

24.什么是协同作用?

答:协同作用是指群体胜过个体的能力,是说有凝聚力的群体的效能胜过单个个体的简单之和。

25.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头脑风暴法的三条规则?

答:(1)头脑风暴法是能够有效克服从众压力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要点是,鼓励提出任何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进行任何批评。(2)头脑风暴的三条规则:①畅所欲言;②不相互批判;

③善于结合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地发挥。

26.应用题:将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巴拉奇的影响生产率和满意度的分析模型应用到不同情景中去。(详见教材书P167)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四

1.管理及其领导的概念。(教材书P173)

答:管理是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项职能,是指引导和影响团体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相关活动的过程。

2.领导者的两项主要职能和管理者的四项职能是什么?

答:两项主要职能是:完成任务职能和维持群体职能;管理者的四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3.领导理论的三个发展阶级是什么?

答:(1)领导特质理论阶段;(2)领导行为理论阶段;(3)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4.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确定挑战性目标。

5.将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应用到实际中去。

答:该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是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度这3个因素决定的,并且要求把握授权型、参与型、说服型、命令型四种领导模型的适应范围。

6.试述领导风格的概念及类型。

答:领导风格是指在指导和影响下属的过程中,领导者所欣赏的各种行为模式。领导风格的基本类型有二种:一种是任务导向型的领导风格;另一种是员工导向型的领导风格。

7.熟悉管理方格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它提出了在对生产的关心。

8.试述企业文化的概念。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宗旨,精神和信仰等的总称,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现实反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美国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特色转浓,日本则侧重于“忠”“和”教育。

9.将伦西斯·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并理解利克特使用联系栓概念的含义。

答:(1)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最为重要。要使每个人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且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看成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支持。(2)领导方式对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利克特根据从生产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把其划分为四种领导方式类型:①专权的命令式;②温和的命令式;③协商式;④参与式。(3)专权命令式生产效率最低,参与式生产效率最高,但采用参与式必须应用支持关系原则。当领导者应用支持关系原则使下属比较成熟后,领导者的角色就要改变,成为监督者和群体代表双重身份的“联系栓”。

10.妇女领导者面临的6个问题是什么?(教材书P229)

答:(1)处理好从业与养育孩子之间的关系;(2)性别歧视的传统就业观念;(3)认为妇女应当在家庭上多花时间的习惯偏见;(4)男士关系网带来的压力;(5)缺少女领导楷模;(6)职业妇女与抚养孩子的矛盾。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五

1.试述沟通、口头沟通、非口头沟通的概念和特点。(教材P232—236)

答:(1)沟通是指以相互理解的方式从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特点是相互理解;(2)口头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谈,包括演说、会议、讨论、电话联系等;优点是快速传递与反馈,缺点是容易使信息失真;(3)非口头沟通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和电子媒体沟通等。书面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显得更为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缺点是花费时间较长,缺少反馈。

2.试述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概念及应用。(教材P236—242)

3.沟通的四种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控制。上级主管通过下达指令或者任务要求,可以控制员工的行为;(2)激励。通过与员工沟通,可以激励员工的行为;(3)情绪表达。对多数员工来说,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可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4)获取信息。通过必要的沟通,可以为个体或者群体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理解香农——韦沃模型及施拉姆对香农——韦活模型的修正模型。

答:(1)香农——韦沃模型认为,沟通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总称。该模型描述了从信息源—发送者—接收者—行动者的过程。该模型还涉及几个重要的因素:比如①编码;②解码;③噪音。香农—韦沃模型也受到了批评,主要是该模型仅仅反映了单向的交流过程,而在现实生活中应当涉及信息信息接收者的反馈过程。

5.解释噪音、编码、登记处、信息失真、渠道、解码、反馈的概念。

答:噪音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编码是将要传递的信息编成一定代码。信息是所要传递的思想观点;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同最初的信息含义相偏离的现象;渠道是传递信息的通道;解码是将符号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形式。

6.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三项?

答:(1)沟通焦虑。是指因需要沟通而产生的紧张感。(2)沟通方法传递信息的丰富性,每一种沟通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面对面交谈的得分较高,它传递的信息量最大,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线索。(3)信息内容是常规还是非常规的,常规信息通常是直来直去,其模棱两可的程度最低;非常规信息较为复杂,有潜在的误解可能性。

7.沟通方法的类型有哪些?(教材书251—255)

答:(1)会议沟通;(2)面谈沟通;(3)讲演沟通。

8.举例说明沟通障碍及其克服方法。(详见教材书258—268)

答:沟通障碍是指阻碍信息在组织中良好传递的各因素的总称。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1)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存在障碍。(2)沟通链条存在障碍。

9.选择沟通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符合礼节要求;(2)提高沟通速度;(3)简化沟通程序;(4)利用组织渠道;(5)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10.发送者方面存在的三个障碍和接受者方面存在的四个障碍是什么?

答:发送者存在的三个障碍(1)信息过滤;(2)管理风格;(3)信息适应性;

11.沟通双方存在的十二个障碍是什么?

答:(1)“归因”带来的盲目推断;(2)投射带来的沟通困难;(3)沟通焦虑;(4)缺乏了解;(5)个性差异;(6)群体成员资格差异;(7)语言理解不同;(8)忽略非言语提示;(9)语法不够准确;(10)缺少沟通的机会;(11)认知差异;(12)认识上的偏见。

12.克服沟通障碍的六种方法是什么?

答:(1)运用反馈;(2)简化语言;(3)积极倾听;(4)抑制情绪;(5)注意非言语提示;(6)排除物理障碍;

13.试述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的概念?

答:(1)沟通网络是信息沟通渠道的总称。它又分为正式沟通网络和非正式沟通网络(2)正式沟通网

络一般是垂直的,遵循权力系统,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3)非正式沟通网络可自由向任何运动,并跳过权力等级,非正式沟通满足了群体成员的社会需要。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六

1.试述激励及激励理念论的概念。

答:(1)激励有两种含义①从静态来说,是指激发行为的力量;②从动态来说,是维持某种行为的心理过程;(2)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2.将激励—绩效模型(一)和模型(二)运用到不同情景中去。(教材书P276—277)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教材书P281—288)

4.试述奥尔德弗ERG理论及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之间的关系。(教材书P289—290)

答:ERG理论的第一种生存需要涉及满足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包括马斯洛所讲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满足社会的和地位的需要就要和共他人交往,这类需要和马斯洛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中的外在部分相对应。最后,奥尔德弗提出了成长需要,即个人发展的内部需要,包括了马斯洛的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些特征。

5.认知评价理论的含义及评价。(教材书P292)

答: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当组织中出现了“外部报酬”对良好的个人绩效进行奖励时,该个体从事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的内部奖励就会减少。换言之,如果我们给予一个从事自己感举工作的人“外部奖励”时,会导致他对任务本身的举趣降低,并有可能对得到外部奖励的任务感兴趣。评价:从历史上来看,激励理论学家普遍的假设是:内部激励因素独立于外部激励因素。也就是就,二者互不影响。

6.期望理论模式及应用?(教材书293—296)

答:(1)期望理论模式也就是反映期望理论基本原理的公式。(2)应用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被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②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③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常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④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7.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条件公平与程序公平的概念。

答:(1)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2)条件公平是说,员工不但从分配上寻求公平,同时从组织的其他报酬分配中寻求公平。(3)程序公平是指用来确定报酬分配的程序的公平性。

8.试述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归因理论是对某种行为结果找出原因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后来美国学者维纳进行了发展。这一理论表明,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造成这种行为结果的原因。造成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努力程序、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通常把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看作内因,而把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看作外因。

9.试述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强化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答:(1)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认为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行为结束之后如果能马上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2)强化行为方法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10.试述工作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答:(1)工作设计就是决定什么样的任务和责任应当由何种特定的雇员来承担的一种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将能提高对员工的激励水平。(2)方法①机械式工作设计;②激励式工作设计。

11.试述工作满意的含义及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

答:(1)工作满意是指员工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序。(2)因素:①绩效高低;②员工的年龄;③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④管理风格;⑤工作内容;⑥薪酬和工作条件;⑦工作地位。⑧组织内部沟通的便利性。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七

1.试述决策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答:(1)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目前在理论界对决策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决策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某种行动方案;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决策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拟定、选择满意行动方案的过程。综合起来看,决策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决策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遵循决策的原理和原则,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于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它既包括制定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又包括实施满意方案的全过程。(2)决策的特征包括: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和动态性。(3)按照决策的作用范围不同,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定和业务决策。按照决策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中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按照拟定决策的层次不同,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按照决策所面临环境的可靠程度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决策。

2.复习教材P350—35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一)悲观法;(二)乐观法;(三)最小后悔值法。

3.试述群体决策、群体思维、群体转移的概念。

答:(1)群体决策是指由群体的多数成员而不是个人实行的决策行为,又称集体决策。组织中的许多决策,尤其是对组织的活动和人事有极大影响的重要决策,多是由群体来完成的。这些群体包括委员会、工作队、审查组、研究小组等。(2)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些情况,由于从众压力的存在,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到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3)群体转移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4.选择决策方式的四项标准是什么?群体决策方法哪几种?

答:(1)①“质量”标准;②“信息”标准;③“可信度”标准;④“能力”标准;(2)当群体成员面对面交流或相互作用时,他们就在形成潜在的群体思维,他们会自我检讨并对其他成员造成压力。

为了避免群体决策的缺陷,有四种具创造性的群体决策方法可供采用: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质量圈方法及电子会议方法。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八

1.试述压力的概念及压力的两重性。

答:(1)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况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景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2)压力具有两重性,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一般讨论的是其负面影响。

2.有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A型人,一种是B型人,试述A、B型人的性格特征。

答:(1)A型人总是不断的驱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情,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人或其他事情进行攻击,他们处于高度的焦虑状态中,总为自己制定最后期限,并且投入到长期的不停的争斗中(2)B型人从来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和其他的不适感,充分放松休闲。

3.什么叫“压力缓和剂”?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哪四项?

答:(1)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即受到压力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叫做压力缓和剂。(2)因素①顽强的性格;②对压力的知觉判断;③生理条件;④过去的经验与学习。

4.结合教材P389图8-2,将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倒U关系模型应用到不同情景中去。

答:倒U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首先,压力太小和压力太大都不利于绩效的提高,只有当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个人的绩效最高。个体更具工作热情,增强肌体的反应能力;其次,持续性的压力强度会拖垮个人并将其能量资源消耗殆尽。以上理论提示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压力不足时要增压,压力太大时要降压,把压力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5.试述冲突的含义及冲突观念的变迁以及冲突的类型。

答:(1)冲突有多种含义,从静态上看,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性(差异);从动态上看,冲突是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起源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2)冲突观念的变迁类型:长期以来,对于组织中的冲突有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避免冲突,冲突本身表明了组织内部的机能失调,

我们称之为冲突的传统观点由于这种观点认为冲突只能有害处,而没有好处,所以又称为“单一”观点。第二种观点为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即认为冲突是任何组织不可避免的必然产物,但它并不一定会导致不幸,而是可能成为有利于组织工作的积极动力。由于这种观点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又被称为兼职者观点。第三种观点也是最为新型的观点,认为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组织中的积极动力,而且其中一些冲突对于组织或组织单元的有效运作是绝对必要的。我们称之为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传统观点。(3)冲突类型: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的冲突。

6.结合教材P405图8-4,解释冲突处理的行为意向示意图。

答:可能有五种行为意向,他们是:①竞争。是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有:试图以牺牲他人的目标为代价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试图向别人证实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他的则是错误的;出现问题时试图让别人承担责任。②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这方面的例子有:试图忽略冲突;回避其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等。③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在协作中,双方的意图是坦率澄清差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迁就不同的观点。④迁就是指一方为了抚慰对方,则可能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位置之上。换句话说,迁就指的是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⑤折中也称为妥协,当冲突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利益时,则会带来折中的结果。在折中中没有明显的赢者或输者。他们愿意共同承担冲突问题,并接受一种双方都达不到彻底满足的解决办法。

7.什么是谈判?试述两种基本的谈判类型,并举例说明分配性谈判和综合性谈判。

答:(1)谈判是指双方或多方互换商品或服务并试图对他们的对换比率达成协议的过程,是解决意见分歧和处理冲突的重要措施。(2)类型为分配性谈判和综合性谈判:①分配性谈判是对于一份固定利益谁应分得多少进行的协商,在其中双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希望对方损失最大,又被称为赢输情境或零和情境。之所以叫“零和”情境,亦即一方的所得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在这样一种谈判中,我所获得的任何收益恰恰是你所付出的代价;反之亦然。②综合性谈判是一种旨在激励谈判双方获得双赢前景的谈判过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双赢情境。与分配性谈判相比,综合性谈判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至少有一种处理办法能得到双赢的结果。(举例详见P421-422,引例8-5、8-6)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九

1.试述组织变革的概念及变革的原因。

答:(1)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和改革。(2)原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将带来组织的变革。这些变化的环境可以概括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方面。

2.组织变革的类型和方式有哪些?

答:(1)类型:按照变革的内容不同,变革分为结构变革、技术变革、工作环境变革和人员变革四种类型。结构变革涉及权力关系、协调机制、工作的再设计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量的改变;技术变革包括对工作过程、方法以及所用设备的调整;工作环境变革包括对工作场所的位置和布局安排的改变;人员变革涉及对员工态度、技能、期望、观念和行为的改变(2)按照变革的力度和时限不同,变革分为三种方式:①改良式变革;②激进式变革;③计划式变革。

3.组织变革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非正式群体关系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注意问题:①态度积极。对组织变革,要持积极态度,防止产生观望等待和消极畏难情绪。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在变革前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②充分酝酿。改革方案的出台,一定要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避免“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发生;③逐步推广。组织改革必然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将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因此改革方案的推行应当尽可能地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盲目方式;④配套改革。组织结构变动同时,应调整有关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并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改进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做到各方面的变革能够同步进行。(2)主要内容:①组织发展。组织发展这一词汇,虽然有时也用以泛指各类变革,但通常是指改变人员及人际间工作关系的本质和性质的各种方法或方案。②调查反馈。调查反馈是对组织成员的态度进行评价,确定其态度和认识中存在的差距,并使用反馈小组中得到的调查信息帮助消除其差距的一种方法。③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使工作团队的成员在互动中了解其他人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通过高强度的互动,团队成员学会形成相互的信任和开诚布公。

④敏感性训练。敏感性训练是通过非结构化的群体互动来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方法。⑤过程咨询。过程咨询

是依靠外部咨询者帮助管理者对其必须处理的过程事件提高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活动的总称。

⑥组际发展。组际发展试图改变不同工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看法、认知和成见的活动。

4.试述力场分析和库尔特〃卢因的著作。

答:(1)库尔特·卢因提出了力场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变革需要推动力,同时也遇到阻力。在实践中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并不是各自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力场,并不断保持动态平衡该理论同时认为,每一种行为都是一种驱动力和维持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驱动力和维持力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产生相应的结果。增强驱动力可以提高效益,但同时也可能增强了相应的维持力。一种阻力经常会抵消变革的动力。为了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力量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必须了解当前变革所面临的环境,必须明确动力和阻力的来源及其强弱;同时还应当知道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根据以上情况,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克服阻力,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5.何谓“瞪羚式”组织管理?

答:所谓“瞪羚式”组织管理,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形象喻称。美国工业界,常把老牌大公司称作为“大象”,而把一些新兴中小企业称为“瞪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瞪羚式”企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6.何谓企业再造?其要点有哪些?

答:(1)企业再造是彻底摒弃多年来形成的企业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针对信息社会的特征、顾客的需要、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运营方式。(2)要点:①整合作业流程;②由职能分工到流程导向;总之,通过企业再造,使组织趋于扁平化,管理者的工作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以团队的方式工作,以成果为导向。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具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主讲教师配置要求: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受聘计算机相关学科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 1. 建议教材 2.参考书 五、教学组织 1.教学构思、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结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模式。 2.课程服务 授课教师除了组织课堂研讨外,周末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按照教学进度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批改量达到1/3,并及时对作业进行讲评。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按比例合成,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主要包含课堂考勤,线上章节测试,课堂测试等,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学习。 2.本课程参考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法理学课后习题

法理学课后习题 一、绪论 1.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 概念: 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理学: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性质: 法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政治性、阶级性的科学,它总是体现着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以及不同社会集团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它们经济的、政治的实际利益需要。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它的产生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 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权利与法律要

求的体现,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法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要求科学性,而科学性又是实现党性的保证; 法的概念和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也不可能是超阶级性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的、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决定法的根本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统治阶级一致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 法的历史发展规律:法与国家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法与国家权力有着内在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阶级的消灭,国家与法都将消亡。 3.如何看待中国当代的法学、法理学? 4.学习、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什么样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基本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法学。 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和基础。) 2.一般的科学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分析比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 培养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二0一五年十月吕国庆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真正的从学科价值、学科思维方式的角度去规划设计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的。 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摒弃目前的以每个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的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目前盛行的段落式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归纳、分析和查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不太乐观,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地位低下。由于高考、中考这种应试型教育制度的执行,从学校到家长、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考高分,并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由此,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其并不被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表现出对这门学科态度的散漫和积极性的降低。近几年全国大国省市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高考、中考中,有很多成绩优异的高分学生,这些学生不可谓不品学兼优,但是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却很少看见这些学生的名字。这就说明,能考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不一定具有更好的操作技能。因此,无论是要培养计算思维还是信息素养,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多的一个章节的内容了。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策略与技巧不熟练,那么就不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基本能力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加工,更没有必要表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最基本的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讲课教案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SiBr4 SiI4 熔点/℃-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法理学思考题

1、张某与李某是某大学同班同学且为好友。一日李某主动请张某星期天到电影院看电影。到了星期天,张某首先乘车至电影院门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变主意,直到电影散场也没有来电影院。张某为此愤愤不平,提出与李某“断交”。问: xx的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吗? 2、张某在开车上班途中,发现赵某被汽车撞伤,倒在地上。张某将张某扶进自己的汽车,闯过六个红灯,将赵某送到医院。后张某由于违反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被交通警察罚款200元。 问题分析: (1)交通警察对张某罚款200元,体现了自然法理论的基本立场,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 (2)假如你为张某的行为辩护,那么应当站在什么样的法学立场上? 3、"请运用法的形式特征分析如下案件: 一对夫妻在自家的房子中观看黄碟,是否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提示: 这里关键要分析“在自家的房子中观看黄碟”是关系行为,还是个体行为) 4、在有关法系的问题上,学生甲与学生乙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甲认为: (1)法系就是指法律体 系; (2)法系的划分标准是单一的、绝对不变的; (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不是法的正式渊源。 乙认为:

(1)法系是比较法学的概念,它与法律体系不同; (2)法系的划分标准具有相对性,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一样,都是法的正式渊源;但是,在大陆法系,判例则不是法的正式渊源,判例也没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上述哪一种或哪些观点有道理?为什么? 5、某地来一外商投资,在宾馆住的时候,碰到小偷偷了钱包,外商报了案, 1党委和政府知道了以后责令公安机关要限期抓到小偷,公安机关抓住小偷以后,党委和政府责令要严肃处理,严惩不贷,然后把钱包还给为外商,结果外商带着外资走了,没有在这投资,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外商为什么走了? 6、以下关于权利义务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诉讼当事人要求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权利是对世权。” (2)“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这一义务属于对人义务和消极义务。” (3)“在许多情况下,权利可以转让或放弃,义务不能随意转让或者放弃。” 7、"根据我国 1997年10月1日起生效实施的《刑法》(又被称为新刑法)第270条的规定,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可以处以一定的刑罚。但是,在 1997年10月1日之前,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刑事法律是 1979年7月1日通过的《刑法》(又被称为旧刑法)。旧刑法并未设置侵占罪。某甲于

信息素养测试试题

第一小学信息素养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首次实现了“存储程序”方案 B.按照计算机的规模,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代 C.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三代计算机中 D.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2.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B )。 A.扫描仪 B.显示器 C.触摸屏 D.光笔 3.所谓的“第五代计算机”是指( C )。 A.多媒体计算机 B.神经网络计算机 C.人工智能计算机 D.生物细胞计算机 4.网格技术目的是把互联网中闲置的计算资源整合为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构筑( C )计算机环境,执行大规模平行数据处理。 A.实际 B.并行 C.虚拟 D.分布 5.下列不属于可执行文件的是( A )。 A.Game.txt https://www.doczj.com/doc/0f17765333.html, C.WT.exe D.Auto.bat 6.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 )。 A.ROM B.RAM C.Cache D.CD-ROM 7.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B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8.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C )。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D.复杂方程的求解 9.新一代数据库不包括( C )。

A.实时数据库 B.面向对象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多媒体数据库 10.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 )。 A.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B.运算器管理、控制器管理、打印机管理、磁盘管理 C.硬盘管理、软盘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 D.程序管理、文件管理、编译管理、设备管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填“T”, 错误填“F”) 1.标准MPEG-7是我国提供的用来描述多媒体的内容的一套标准化的工具。 ( F ) 2.软件(英文:Software)被广泛认可的比较规范的定义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 F ) 3.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均已发现有安全漏洞,并且越流行的操作系统发现的问题越多。 ( T ) 4.电子商务系统的网络基础环境包括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三个部分。 ( T ) 5.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将组织内的知识从不同的来源中萃取主要的资料加以储存、记忆,使 其可以被组织中的成员所使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 T ) 三、操作题: PPT操作题(15分) 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乡,育才小学的刘雷制作了一个名为《美丽的家乡》的幻灯片,请按以下要求进行操作: 1.在第一张幻灯片插入文本框“美丽的家乡”,字体为蓝色、宋体、小二号字。(5分)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

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

法理学复习题集(2019年)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A.柏拉图 B.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A.对原有全部规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性文件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A.担保法

信息素养能力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你想了解自己的信息能力水平吗?你可以通过下面的简短测试进行自我评估,文档最后附有测试题的参考答案。——工科人才卓越支持平台 信息素养能力测试题 1 如果要对某些问题获得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或对不熟悉的领域有个初步、基 本的了解,阅读下列哪类文献是个较好的办法? A期刊论文B图书C专利说明书D会议论文 2 进行数据库检索时,一旦发现检索结果命中记录过多,此时就应该考虑缩检。 缩检的方法其中有___ A增加限制条件B提高检索词专指度 C减少限制条件D增加同义词 E增加上位词和相关词 3 你想要的文献在数据库和图书馆各阅览室和书库中都没有收藏,网上书店也没 有,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也没找到,那你或许可以通过哪种途径获取该文献___ A.到图书馆联系原文传递工作的馆员获取B通过外校同学获取 4 下列哪个数据库可检索国外学位论文? A. EBSCO B. Science Direct C. PQDD(或称PQDT) D. SCI 5 CNKI数据库的全文和SCI数据库在()范围内可以使用。 A互联网B只有在校园网IP地址范围内才行 6 具有文献传递功能的数据库是 A CNKI中国知网B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C读秀D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E ZADL统一检索平台 7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字段中查找压力机方面的综述性论文但 要排除多工位压力机方面的,检全率最高的是() A"TI=压力机*(综述+述评+评述+概况+概述+评论)-多工位 B"TI=压力机*(综述+述评+评述+概况+概述+评论+现状+趋势+发展)-多工位 C"TI=压力机*(综述+述评+评述)-多工位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在()范围就内可以使用。 A互联网B只有在校园网IP地址范围内才行 9 题录“HOLLAND J H. Adap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 [M]. Michigan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1975.”反映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献? A期刊论文B图书C专利文献D会议论文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质量标准PDF版进店另有word版或PPT版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32学时 2学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5 第5章 大数据与云计 算 1)理解大数据的特点。 2)了解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理解大数据应用案例。 4)理解云计算的概念。 5)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6)理解云计算的应用。 2 6 第6章计算机 求解问题基础 —算法 1)理解算法的概念。 2)了解如何设计算法。 3)掌握算法的主要描述工具。 4)掌握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 5)掌握递推算法的基本原理。 6)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 7)熟练运用枚举算法和递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8)理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算法。 6 7 第7章 人工智能概述1)了解智能、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3)理解图灵测试的基本原理; 4)了解人工智能当前主要的应用领域; 5)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4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刚体力学 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 [解 答] 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 [解 答] (1)22(30001200)1/60 1.57(rad /s )t 12ωπβ?-?= ==V V (2) 2222 20 ( )(30001200)302639(rad) 2215.7 π ωω θβ --= ==? 所以 转数=2639 420() 2π=转 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 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 答] 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 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o 时,(3)转过90o 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解 答] (1) A ??t 0,1.2,R j 0.12j(m/s). 0,0.12(m/s) x y ωνωνν====∴==v (2)45θ=o 时,

由 2 A 1.2t t,t0.47(s) 4 2.14(rad/s) v R π θ ω ω =+== ∴= =? v v v 得 (3)当90 θ=o时,由 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的平行臂AB和CD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o时门中心G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的速度、加速度与B或D点相同。所以: 7.1.6 收割机拔禾轮上面通常装4到6个压板.拔禾轮一边旋转,一边随收割机前进.压板转到下方才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农作物压向切割器,另一方面把切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在收割台上,因此要求压板运动到下方时相对于作物的速度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反. 已知收割机前进速率为1.2m/s,拔禾轮直径1.5m,转速22rev/min,求压板运动到最低点挤压作物的速度. [解答] 取地面为基本参考系,收割机为运动参考系。 取收割机前进的方向为坐标系正方向 7.1.7 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螺旋桨尖端所在半径为150cm,发动机转速2000rev/min.(1)桨尖相对于飞机的线速率等于多少?(2)若飞机以250km/h的速率飞行,计算桨尖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并定性说明桨尖的轨迹. [解答] 取地球为基本参考系,飞机为运动参考系。 (1)研究桨头相对于运动参考系的运动: (2)研究桨头相对于基本参考系的运动: 由于桨头同时参与两个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医学信息素养试题 求解答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若要使检索结果中的最新理念或研究方法的文献优先显示,可使用结果排序中的哪一个选项按钮 选项: a、A相关度 b、B发表时间 c、C被引频次 d、D学科分类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临床诊断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全文数据库的功能,对全文中病症进行搜索,获得有关病症可能的疾病,中文数据库支持全文检索的数据库有。 选项: a、A中国知网 b、B维普资讯 c、CCBM d、D万方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按信息的出版类型划分,CNKI中心网站收录的出版类型有。 选项: a、A期刊、专利 b、B学位论文、会议 c、C工具书、年鉴 d、D以上都是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查找CN201010155770.5的专利,选择下列哪个字段 选项: a、A全部 b、B专利-主权项 c、C专利-申请号 d、D专利-公告号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下数据库中,哪些是属于题录数据库,哪些属于全文数据库 选项: a、A 题录数据库:Sinomed、VIP、万方、CNKI b、全文数据库:Pubmed、WOS c、B题录数据库:Sinome d、Pubmed、WOS d、全文数据库:万方、CNKI、VIP e、C题录数据库:VIP、万方、Pubmed f、全文数据库:Sinomed、CNKI、WOS g、D题录数据库:CNKI、万方、WOS、VIP h、全文数据库:Sinomed、Pubmed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按信息的产生次序和加工整理的程度不同可以将信息划分为四个层次结构,以下属于零次信息的是() 选项: a、A期刊论文 b、B专利说明书 c、C产品样本 d、D实验记录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累积性决定了科研工作者需要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去系统掌握有关研究课题的完整信息,因而对信息服务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要求较高。在我们课程学习中效率较高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获取信息的方法是。 选项: a、A开架阅览 b、B文献检索和管理 c、C会议交流 d、D专题讲座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维普科技期刊服务平台中逻辑算符OR可以用下面哪一种符号代替: 选项: a、A+ b、B* c、C - d、D/

传热学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 思考题 1.什么叫膜状凝结,什么叫珠状凝结 ? 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答:凝结液体在壁面上铺展成膜的凝结叫膜状凝结, 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在液膜层, 凝结液 体在壁面上形成液珠的凝结叫珠状凝结。 2.在努塞尔关于膜状凝结理论分析的 8 条假定中,最主要的简化假定是哪两条 ? 答:第 3条,忽略液膜惯性力,使动量方程得以简化;第 5 条,膜内温度是线性的,即 膜内只有导热而无对流,简化了能量方程。 3.有人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一定比竖直管强烈,这一说法 一定成立? 答;这一说法不一定成立,要看管的长径比。 4.为什么水平管外凝结换热只介绍层流的准则式?常压下的水蒸气在 t t s t w 10 ℃ 的水平管外凝结,如果要使液膜中出现湍流,试近似地估计一下水平管的直径要多大 ? 答:因为换热管径通常较小,水平管外凝结换热一般在层流范围。 9.161d 34 t s t w 34 g 2 3 14 53 4 r 4 由 t s 100 ℃ , 查表: r 2257 kJ /kg 由 t p 95 ℃,查表: 961.85kg / m 3 0.6815W / m K 298.7 10 6 kg/ m s 3 r d 976.3 1 2.07m t s t w g 2 3 3 即水平管管径达到 2.07m 时,流动状态才过渡到湍流。 5.试说明大 容器沸腾的 q~ t 曲线中各部分的换热机理 。 6.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 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答: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 如电加热器, 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 设备被烧毁,对于壁温可控的设备, 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 备换热量下降。 7.试对比水平管外膜状凝结及水平管外膜态沸腾换热过程的异同。 答:稳定膜态沸腾与膜状凝 结在物理上同属相变换热,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汽 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液膜,前者热量由里向外,后者热量由外向里。 8 .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 什么? 答: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 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液膜的 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9.在你学习过的对流换热中.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哪几种换热方式? 其他换热方式中不显含温差是否意味着与温差没有任何关系 ? 答: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 不显含温差并不意味着 与温差无关,温差的影响隐含在公式适用范围和物件计算中。 对于水平横圆管: R e 4 dh t s t w r h 0.729 临界雷诺数 gr d t s t w Re c 1600 23

法理学 张文显 北大版 课后思考题1

什么样的法律现象才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学科分化之法理学研究意义,并反思其不足。 法学教育是什么类型的教育 法学是不是一门社会科学 法学方法论基本原则是什么 怎样以科学态度准确理解运用理解阶级分析方法 思考价值分析方法与予以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分对法理学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法学士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思考马克思法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如何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什么基本特征 与以往的法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认识有何进步意义法的规范作用是什么 运用语意分析方法对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进行概念上的界分 当代中国主要法德主要渊源是什么 法德效力范围是什么 在法学研究中有哪几种关于法的要素的分类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有哪些功能 法律体系的特点与划分标准是什么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主要法律部门有哪些 如何保障法律体系的统一性 为什么说权利与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说现代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哪些 如何理解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责任与法律任务的关系是什么 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有什么不同之处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哪些 思考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等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理解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程序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 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思考法与原始社会习惯之间的关系 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

中国大学MOOC《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概述题答案

概述题 第一单元 什么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素养就是指人们利用网络与各种软件工具通过确定、查找、评估、组织与有效地生产、使用、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就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什么就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信息社会就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信息社会就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的社会。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2)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信息社会就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就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就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4)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5)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3)人类生活不断趋向与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哲学与逻辑学上,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主要的思维形态,对于计算思维,您如何理解? 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思维,以设计与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它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与理解人类行为。其本质就是抽象与自动化,通过约简、嵌入、转化与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瞧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如同“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大体来说计算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计算思维就是一种递归思维。它就是并行处理。它就是把代码译成数据又把数据译成代码。对于别名或赋予人与物多个名字的做法,它既知道其益处又了解其害处。对于间接寻址与程序调用的方法,它既知道其威力又了解其代价。它评价一个程序时,不仅仅根据其准确性

第7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七章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 7-1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答:(1)继电保护的任务: ①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将故障设备从供电系统中切除,使其他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供电。 ②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预告信号,以便操作人员采取措施,恢复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与供配电系统的自动装置(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等)配合,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根据继电保护的任务,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和灵敏性的要求。 7-2电流保护的常用接线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1、三相三继电器接线方式。 它能反映各种短路故障,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电流相等,其接线系数在任何短路情况下均等于1。这种接线方式主要用于高压大接地电流系统,保护相间短路和单相短路。 2、两相两继电器接线方式。 它不能反映单相短路,只能反映相间短路,其接线系数在各种相间短路时均为1。此接线方式主要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相间短路保护。 3、两相一继电器接线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可反映各种不同的相间短路,但是其接线系数随短路种类不同而不不同,保护灵敏度也不同,主要用与高压电动机的保护。 7-3 什么叫过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答:(1)使过电流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2)使继电器返回到启始位置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3)继电器的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7-4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和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如何调节其动作电流?答:(1)工作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利用电磁原理,当通过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利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其常开触头即闭合。而感应式电流继电器利用感应原理, 当通过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利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感应式电流继电器开始动作,但其常开触头经延时闭合,延时时间与电流大小有关,呈有限反时限特性。 (2)调节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方法有两种:①改变调整杆的位置来改变弹簧的反作用力进行平滑调节;②改变继电器线圈的连接。 调节感应式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方法可用插销改变线圈的抽头进行级进调节;也可以用调节弹簧的拉力进行平滑调节。 7-5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电磁式时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中,使继电保护获得需要延时,以满足选择性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