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设计

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设计

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设计
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设计

第1章绪论

1.1 设计研究的意义

移动模架国外称之为移动支撑系统 (Movabl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因为MSS具有周转次数多、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辅助设备少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多跨现浇箱梁施工,所以在现代化桥梁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移动模架法是使用移动式的脚手架和装配式的模板,在桥位上逐孔现浇的施工方法。它像一座活动的桥梁预制厂,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移动,连续现浇施工。这种方法自从1959年在联邦德国的克钦卡汉桥 (该桥总长511.5m,为13孔跨径39.2m)使用以后,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对中等跨径的多跨连续梁,采用移动模架法可以做到简便、迅速。对于多孔的高架桥,如采用满堂支架的方法会影响桥下交通;对于跨越河流的多跨连续梁,无法搭设支架时,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十分方便,并且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减轻劳动强度,少占施工场地,不影响桥下建筑。移动模架法施工同时也适用于斜、弯、坡桥。

1.2 移动模架施工简介

1.2.1 移动模架施工的特点及优势

适用于深水或高墩身使用支架或其它施工方法不经济的情况下建造桥梁上部结构,周转次数多,周转时间短,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物资的浪费,特别适用于多跨现浇梁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移动模架逐孔造桥设备是利用钢桁梁或钢箱梁作为临时支撑梁,提供一个可以在桥位上逐跨现浇梁体混凝土后能顺桥轴线纵向移动的制梁平台设备,使用一套设备从桥梁一端逐孔施工,施工快捷简便,桥愈长,施工设备周转次数愈多,经济效益愈显著。在深沟峡谷,场地狭窄等恶劣的施工工况处采用移动模架进行施工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在陆地或浅水中建造多跨梁同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施工。该技术于50年代起源于西欧,70年代传入日本、美国,现已推广于全世界,成为最主要的建桥方法之一,其主要优越性如下:(1)节省了制梁设备及大型场地的投资及转场费用;(2)因为没有架梁工作,所以省掉了运梁设备,起重提升机械和架桥机;(3)在建桥过程中对路基和桥梁上部结构无任何影响;(4)适用于多跨长桥、高墩、窄墩施工,特别是连续预

应力混凝土施工;(5)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且不需地基处理,不受地质影响,基本上不受桥下地形限制。

1.2.2 移动模架工作原理

移动模架施工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支撑拖架为支撑点,模板及施工荷载都由主梁承担,主梁加上导梁其总长大于两倍跨径便于主梁在支架各墩之间移动,先进的液压设备使得移动更加轻松方便,模板系统于主梁连为一体,并于桥轴线分开,使得支架顺利通过墩身,装拆方便。当浇注第一跨梁时,其主梁支撑于两支撑拖架上,各个支点均有大吨位千斤顶,脱模极其方便。

1.2.3 移动模架的主要构造

移动模架适宜进行等高度连续或简支混凝土梁的原位现浇施工,其结构主要由支腿机构、支承桁梁、内外模板、主梁提升机构等组成。根据其承载结构系统的不同可分为上行式、下行式和复合式。

(1)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承重主梁、走行系统位于现浇箱梁上方。外模系统支撑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于墩顶或梁顶上。

(2)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承重主梁、走行系统位于现浇箱梁下方。外模系统支撑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在承台或桥墩上。

(3)复合式。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综合设置移动模架的结构形式。移动模架的承重梁为异形钢箱梁,布置在混凝土箱梁的上方或下方,可兼作模板或其它用途。主梁系统通过支腿可支撑在墩顶或桥墩上。

移动模架设备主要构造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墩旁拖架﹑支撑台车﹑主梁﹑内外模板系统﹑辅助门吊﹑液压系统等:(1).墩旁支架起着将整机荷载和施工荷载传到桥墩的作用,拖架采用牛腿支撑结构,分左右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采用精致螺纹钢筋连接。拖架上面设有导向滑轨,便于模架的横向移动;(2).支撑台车包括滑轮组﹑支撑架﹑模架前移机构﹑模架顶升机构﹑横移机构。车轮组采用两平衡梁安装,便于各车轮受力均匀;支撑架采用框架式金属结构,其下部设有钢滑板,使支撑台车可以在墩旁拖架上沿桥横向滑动。模架可在横向﹑竖向﹑纵向以及适量的水平转动等四个方向运动,均可以依靠几种不同的油缸来实现。模架前移油缸安装在台车架上,活塞杆与顶推滑板相连,顶推滑板可在主梁底部的纵移孔板上滑动,安装上销轴就可以利用油缸来完成模架的纵向移动。模架横向移动油缸同样安装在台车架上,活塞杆与活动安装座相连,活动安装座可在墩旁拖架上滑动,安装销轴就可利用油缸来完成支撑台车在墩旁拖架上的横向移动。内侧车轮的轮缘推动主梁底部车轮轨道就实现了模架沿横向

的运动。模架顶升油缸安装在墩旁拖架上,施工时顶升油缸将整个模架顶起,使车轮离开轨面;移动时顶升油缸回缩脱模,使主梁坐落在车轮上以便完成横向﹑纵向的移动。顶升油缸设置液压锁和机械锁以确保浇筑混凝土时的安全;(3).主梁结构由承重钢箱梁和两端钢桁梁组成,全长88m。箱梁内部设置纵向﹑横向加劲肋及刚性横隔,以保证主梁腹板﹑盖板的局部稳定性。钢箱梁分段制造,各单元之间采用精制螺栓连接。箱梁上部安装模架横移支撑调节系统,下部设置纵移轨道等机构。导梁根据使用方法的要求采用贝雷结构形式,主梁前后各两节。导梁底部配有走道方钢,标准跨施工时设置有桥面锁定横梁机构系统;(4).内外模板系统,根据梁型特点底模及外侧模采用钢板面模板,各模板之间通过连接角钢用螺栓连接。内模系统采用标准模板,由内模标准段﹑内模非标准段﹑内模小车轨道﹑模板密封条﹑螺旋撑杆及垫块等组成。其中内模小车由车架﹑撑杆﹑车轮液压站﹑油缸﹑走行液压马达﹑电缆卷筒等组成;

(5).辅助门吊是为配合施工在外侧模配置1台10t的龙门吊机,可将分段制造的钢筋笼吊装。

1.2.4 移动模架的施工步骤

施工工艺流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安装墩旁拖架及支撑台车→主梁安装就位→外模系统安装→门吊安装→扎钢筋,布管→内模系统安装→检测,调整模板,补缝→扎顶板钢筋→全面快速浇注混凝土→检测浇注情况→养生,安装前方墩旁拖架→脱外侧模异形板,脱内模标准段一至两节→预加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2)正常循环在已制梁段或分片扎制钢筋→门吊落位于已浇梁面→检测,调整前方已装好的墩旁拖架→清理移动模架上杂物→除内模系统外将移动模架整体下放100mm左右→松开底模支架中部连接螺栓→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外侧横移→检测纵移是否有障碍→两组模架基本同部向前移动→调整墩旁拖架横向顶块→整机纵移到位→两侧模架基本同步向内侧横移到位→连接底模支架螺栓→调整外侧模,底模→检测→门吊落位→吊装或扎制钢筋骨架→安装内模轨道支点→内模小车将内模板从已完成梁腔逐一拖出安装就位→检测→绑扎或吊装顶板钢筋→全面快速浇注混凝土→→检测,养生→拆除后方墩旁拖架安装于前方桥墩→脱外侧模,脱开内模标准段一至于两节→张拉,压浆→检测→进入下一循环。表示如图1-1。

1.3 国外移动模架施工的发展情况

移动模架设备具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标准化作业,自动化程度高,防护措施完善等特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小跨度长联连续梁的施工应当首先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法。

联邦德国的克钦卡汉大桥于1959年采用移动模架法修建而成,该桥全长511.5 m 为13跨L=39.2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日本四叶町562~563工区的一座高架桥,全长93m,

基本体系是三跨连续空心板

→施工方向

图1-1 简要施工步骤图(m )

梁,跨径24.15~29m,梁高1.1m,桥宽18~19m,桥墩为双柱式,仍用移动模架施工。该桥的特点在于桥梁为平面曲线桥,R=240m,施工是通过调整悬吊模架的位置和高度来实现的。日本东北新干线第一上北川双线铁路桥采用移动模架施工,该桥共33孔,由32孔跨径为31~32m的连续梁和一孔49m的简支梁组成,其中32跨均采用移动模架施工。该桥横截面是单箱双室,桥宽13m,两根承重梁设置在桥墩两侧,支撑在桥墩外伸的拖架上,承重梁长37.75m,导梁长选用74m,均为钢箱截面,全部移动模架的质量300t。

英国的奥维尔桥(Orwell)桥的引桥和瑞士的列嫩(Lehnen)高架桥均用移动模架施工。奥维尔桥的引桥共15孔,除两岸第一孔跨径46m和正桥连接孔跨径为72m外,其余各孔跨径为59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该桥采用等截面梁,梁高为4m,箱梁顶板厚度不变,腹板和底板厚度在桥跨内变化。桥宽23.98m,采用分离式单箱单室截面,平面上为曲线桥。该桥承重梁长127m,每根采用双片钢桁架梁。整套设备包括承重梁、内外钢模及附属设备重约500t。为了能支承1350t湿混凝土的重力和为了增加承重梁的刚度,设计者在每个承重梁下采用纵向缆索加固。

伊拉克摩苏尔4号桥由我国公路桥梁公司承包,采用移动模架施工。该桥全长648m,为12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分跨为44m+10×56m+44m,桥宽31.3m,采用分离式单箱单室等截面梁,支承活动模架总长132.5m。

第2章工程概况

2.1 某连续梁桥简介

2.1.1 设计范围

某连续梁桥桥位于轮船港汽渡码头下游约480m处,距上游约37km,是连接北岸和南岸的重要通道,是拆渡建桥后218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包括桥梁和两岸接线引道工程。设计范围全长1765m,北岸设计界点里程为K2+672.0m,南岸设计分界点里程为K4+437.0m。

2.1.2 桥位选择

桥位处河段基本顺直,深泓线靠近南岸且基本稳定,两岸岸线亦较稳定,滩岸基本对称,冲淤变化交替且幅度较小。桥位处两岸江堤之间间距约980m,其中水面宽800m,滩岸约200m。堤外地势平坦,多为菜地及农用,施工场地布置条件良好。

2.1.3 地形地貌

该桥地处长江下游江心地带,四面环水,地势低平,河渠纵横,地貌上属长江三角洲冲积低漫滩平原。地面高程埂田一般为 2.1~2.6m(黄海高程,下同),最低1.7m,最高3.1m;沿江一带地势较高,腹部地区地势较低,全境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该连续梁桥距入海口约4.2km,出口约2.8km。桥位处河道顺直,水面宽约800m。河漕呈舒缓“U”型,河床高程一般为-0.52~-18.62m,靠南侧发育有一宽约100m的深漕,漕底最低高程-18.62m。南北两岸均发育有低漫滩,宽度依次约为140~240m、30~85m,高程在2.04~3.08m,两岸防洪大堤相距约987m,堤顶高为7.09~7.87m。两岸引桥处所处地段大部分为麦田,地面高程一般为

2.13~4.06m。

2.1.4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地区位于断块区淮阳山字构造东翼反射弧(即宁镇弧)之弧顶部位,北临

苏北坳陷区,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中、新生时代坳陷区,地质构造复杂。

该区发育的主要断裂有NN、NE及近EW向三组。综合物探及钻探结果可知:第一,该地区70m以上地层连续性好,层位基本稳定;第二,断裂深埋在100m以下;第三,此断裂为非活动性断裂;第四,桥梁墩台钻孔桩最大设计深度一般不会超过110m。故认为此断裂对桥址无直接影响。

桥址地区表面水主要为江水,两岸沟渠,潭中分布有少量的河水和潭水。

桥址地区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式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以透水性好的沙土为主。地下水可分上下两层,上部分以孔隙式潜水为主,含水层主要为①3淤泥质亚黏土、①4粉沙和①5细沙;下部分为孔隙式承压水,含水层为②、③两大层的沙土层。

地下水主要受大江(长江主流)及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大江、夹江同步变化。

2.1.5 河道概况

河段位于长江下游,长江在流经扬中市时,河段全长45km,水流方向为西北流向东南,一百多年来其进出口位置、河道平面摆动及河道尺寸等变化较小,分流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是长江下游较为稳定的支汊河道。

该段河道基本顺直,自六圩港至太平洲,长约11km。桥位于轮船港汽渡与西来镇汽渡码头之间,距轮船港码头下游约480m。仅炮子洲头一带略微向右微弯,河床较宽浅,平均河宽600~800m,河床最深点高程为-12.0m。炮子洲小夹江口以下河床变为:“V”型,深泓线靠近右岸,最深点高程为-18.0m左右。桥位上段六圩港口上下深泓贴左岸,江岸略有冲刷,然后主流过渡到右岸下行,并冲刷炮子洲头。该段总体上河势较为稳定,近几年变化不大,仅炮子洲头一带深漕贴岸,江岸略有冲刷,虽建有零星护岸工程但标准较低,现崩岸仍时有发生。鉴于炮子洲头左缘顶冲刷部位的不稳定性和桥址处河床深泓、主流靠右的影响等,需加强桥址上下游两岸的护岸工作,确保大桥安全。

2.2 主要技术标准及桥型选择

2.2.1 技术标准

kN/m;

设计行车速度:80km/h;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2行车道数:近期满足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远期满足四车道;桥面宽度:17m;地震烈度:设防烈度为7级;纵坡:桥上≤3%;停车视距:150km;航道

等级:Ⅱ级;通航水位:最高通航水位采用20年一遇的最高潮水位5.57m,最低通航水位采用保证率为98%的最低潮水位-0.24m;通航净空:主航道通航净空110m,净高18m,辅通航孔通航净空90m,设置一个主通航孔,一个以上边通航孔。

2.2.2 桥型方案

全桥布置为2?36m+2?36m+5?36m+5?36m。全桥共六道,桥面全桥等宽17m。

2.3 引桥部分14?36m连续箱梁简介

2.3.1 引桥结构形式

上部结构采用等高连续箱梁,梁高2.5m,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板宽17m,顶板厚25cm,底板宽8m,底板厚24cm,在支点两侧附近局部加厚,箱梁采用斜腹板,腹板厚45cm,腹板斜率与两侧翼缘板悬臂长度同主桥保持一致。

主梁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腹板束和顶、底板束;腹板

R=1860MPa;顶、底束采用12-Φj15.24钢绞线,束采用15-Φj15.24钢绞线,b

y

波纹管制孔,采用OVM锚固体系。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4-Φj15.24钢绞线,扁波纹管制孔,OVM锚固体系锚固,顺桥向间距0.5m布置。

桥墩采用花瓶型板式桥墩,板厚1.5m,为减少下部结构工程数量,改善墩身造型,桥墩顶宽6.5m,小于箱梁底宽8m。桥墩底宽4m,横向宽度通过曲线变化,给人以流线型美感。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承台尺寸6.8?6.8m,厚3.0m,每墩配置4根直径1.6m钻孔桩。

2.3.2 引桥箱梁施工情况

引桥36m连续箱梁因为有部分桥墩位于水中,且水深较深,若采用常用满铺膺架法施工,需要在水中插打临时钢管桩,施工费用较高,工期较长,因而在施工工程中采用移动模架法进行施工,节段现浇梁体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张拉梁体预应力钢筋,然后拆除模架移至下一节段浇筑箱梁梁体,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整联浇筑。这种施工方法的特点为:利用墩旁拖架为支点,无需在水中设置临时支撑,支架通过千斤顶牵引,利用滑道系统前移。具体操作流程为:安装墩旁拖架→安装移动模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节段混凝土→拆除模板→移动模架至下一节段。

具体材料用量见表2-1。

表2-1 9?40m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表

位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上部结构

50#混凝土m3 3808

Φj15.24钢绞线, t 175 b

y

R=1860MPa 普通钢筋t 609

钢料t 12

OVM15-15 套16

OVM15-12 套192

M15-15L 套64

OVM15-12L 套68

BM15-4 套1442

内径90m m波纹管m 7800

内径70?90扁波纹管m 12260

4000kN

GPZ套 4

9000kN

GPZ套16

下部结构

30#墩身混凝土m31130

25#承台混凝土m31156

25#钻孔桩混凝土m36312

钢筋t 402

钢料t 223 吊箱围堰及钢护筒

第3章 下托梁设计

3.1 概述

移动模架的下托梁由纵梁、横梁和联系杆件组成。下托梁纵梁可为钢桁梁或钢箱梁,其截面特点及桁高应满足梁跨和荷载要求。模架纵梁的长度由模架移动过程中平衡条件来决定,一般为桥跨的两倍。为了使主梁在纵向移动时不受桥墩的阻碍,横梁采用左右对称居中做成断开式接头,在施工期间用螺栓连接起来,在模架移动过程中拆除螺栓使横梁随主梁在横向移开一定的距离。根据某桥的施工情况,为保证模架纵梁可以在纵向移动,纵梁结构选用钢箱梁,钢箱梁每单元6m ,各单元之间均由高强螺栓连接;纵梁的前端是平衡钢导梁并装有鼻梁;纵梁的中段支撑着外模框架,为整套模架设备的工作部分;纵梁的后端是平衡钢梁,供模架纵向保持平衡。

3.2 纵梁的设计计算

3.2.1 36米桥跨所受荷载情况

根据工程数量表2-1,14?36m 引桥使用材料情况:50#混凝土3808m 3;Φj15.24钢绞线175t ;普通钢筋609t ;钢料12t 。

每跨用料情况:50#混凝土=3808/9≈425 m 3;Φj15.24钢绞线=175/9≈19.5t ;普通钢筋=609/9≈68t ;钢料=12/9≈1.5t 。

一次现浇梁片重量=425?26/9.8+19.5+68+1.5≈1217t ,考虑到还有其他附属施工设备取为1300t/跨。

换算成均布荷载=1300?10/36=361kN/m 每片主梁所受荷载=361/2=180.5kN/m

3.2.2 主梁截面尺寸选择及验算

3.2.2.1 截面选择

(1)计算主梁承受的弯矩和梁端剪力:

1

2V ql =

(3-1) 21

8M ql = (3-2)

式中,q --均布荷载(kN/m );

l --计算跨度(m )。

由式(3-1)得 ,12V ql == 1

2?180.5?36=3249kN

由式(3-2)得 ,21

M ql == 21

180.53629241??=kN ?m

(2)腹板高度和厚度的选择: ①腹板高度:

容许最大高度max h :净空无条件限制;

容许最小高度min h : []2

m i n 531.2fl h E v ≥ (3-3)

式中, f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v --容许挠度。

经济梁高e h :

e 300(mm)h = (3-4)

x

x x M w r f

=

(3-5) 式中, x M --主梁所受弯矩;

29241kN ?m

图3-1 剪力和弯矩

x w --截面抵抗矩;

x x 1.05r r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根据容许最大梁高,最小梁高和经济梁高,同时考虑材料和加工情况实际所选用梁高一般应满足:

min max h h h ≤≤ (3-6a)

e h h ≈ (3-6b)

由式(3-3)求得容许最小梁高:

[]22min

955215360002658.0mm 31.231.22101080

fl h E v ??≥==??? 由式(3-5)求得x w :

6

3x x x 2924110129528239.2mm 1.05215

M w r f ?===?

由式(3-4)求得经济梁高:

e 300(mm)73003242mm h ===

参照以上数据考虑到有利于梁的刚度提高,初选w 3200mm h =。

②腹板厚度的选择: 抗剪要求的最小厚度

max

w w v

1.5v t h f ≥

(3-7) 式中,w h --腹板高度;

v f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由式(3-7)得,

3

max w w v 1.5 1.532491012.2mm 3200125

v t h f ??≥==?

考虑腹板局部稳定和构造需要的经验厚度:

w 70.003(mm)t h ≈+ (3-8)

由式(3-8)得,

w 70.00370.003320016.6mm t h ≈+=+?=

由于考虑到按抗剪强度要求的腹板厚度不应太大,而且腹板高度w h 取值较大,选w 16mm t =。

(3)翼缘板宽度和厚度的选择:

w w

x y w 6

t h M A h f =

-

(3-9) 由式(3-9)得,

62w w x y w 2924110163200

33968mm 632002156

t h M A h f ??=-=-=?

试选翼缘板宽度为2500mm b =,则所需要厚度为:

3396813.59mm 2500t ==

取为20m m 。

翼缘外伸宽度: 12500

2000

32

234m m

2b --==

123411.71320b t ==≤= 所以翼缘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且截面弹塑性工作也符合要求。 3.2.2.2 截面特性验算

(1)截面实际几何特性的验算:

2250 2.02320 1.6A =??+??=3x 41

2 1.63202250 2.012

34659133.33cm I =?

??+???=3

x x '34659133.33215274.1cm 161

I w y =

==(2)梁的每米长度自重为:

320241007.85109.8 1.218.684kN/m -?????=

式中,7.85为混凝土的质量密度;1.2为考虑腹板加劲肋等附属构造使自重增大的系数。

自重产生的跨中弯矩为:

22g 11

1.2 1.218.68436363

2.17kN m 88M q l =???=???=?

自重产生的梁端剪力为:

g 11

1.2 1.218.68436403.6kN 22

V ql =?=???=

(3)正应力验算:

(3-10)

式中, max M --包括钢料实际自重产生的弯矩;

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r x 截面对轴的静截面抵抗矩。

--w x 由式(3-10)得,

max x g 292413632.1732873.17kN m M M M =+=+=?

622

max 3

x x 32873.1710145.4N /mm 215N /mm ()1.05215274.110M r w σ?===

max x g 3249403.63652.6kN V V V =+=+=

322max w w 1.5 1.53652.610107N/mm 125N/mm ()320016V h t τ??===

(5)局部稳定性验算:

翼缘的局部稳定性在翼缘尺寸选择时已经保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在加劲肋设计一节中加以详细叙述。

(6)刚度验算: 梁跨中的最大挠度为:

464

94

55199.181********.9mm 3843842101034659133.3310ql v EI ???===???? []36000

59.9mm 72mm()500

v v =<=

=梁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3.2.3 梁的局部稳定和加劲肋的设计计算

max x x

σ=M r w

3.2.3.1 抗扭及刚性横隔的设置

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箱梁的端部应设置支撑以防止梁截面的扭转,而沿梁的长度方向则应设置若干刚性横隔来保证梁的抗扭刚度,其间距为L/10,并与腹板横向加劲肋的间距相协调。在本设计中刚性横隔采用中间孔洞镶边的钢板,刚性横隔与上翼缘和腹板可以焊接,与下翼缘板为避免疲劳敏感应宜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刚性横隔按每3.6m 布置一个,钢板厚度为20mm , 具体尺寸见图3-3。

刚性横隔板截面惯性矩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20d 01000(1)96≥+pb h I E b

式中,p --最大荷载标准值; h --梁的净高度;

0b --梁两腹板之间的宽度;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由式(3-11)得, 324d 1

250320270100125491816666.7cm 12

I =???+???= 2324

03

010*********.510200320(1)(1)931150.8cm 969621010200pb h E b ???+=+=?? 20d 01000(1)()96pb h I E b >+抗扭满足设计要求

3.2.3.2 上翼缘纵向加劲肋的设计计算

按局部稳定性要求,箱形梁的受压上翼缘下表面应沿着板全长设置一道或多道纵向加劲肋,以使其所等分划出的盖板区格宽度01b 不大于40t 01b 取为腹板与纵向加劲肋或两平行纵向加劲肋的距离。每一道纵向加劲肋对自身与上翼缘板连线为轴的惯性矩z I 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置一道纵向加劲肋时:3z 1010.12γ≥I b t (3-12a) 设置两道纵向加劲肋时:3z 2010.12γ≥I b t (3-12b) 设置三道纵向加劲肋时:3z 3010.12γ≥I b t (3-12c) 式中,0b --梁两腹板之间的宽度;

1t --上翼缘板的厚度;

图3-3 刚性横隔(mm )

123123γγγγγγ--,,计算,,(见表3-1)时需要先假定一道加劲肋的面积,一般

情况下z 01=0.1A b t 。

初选纵向加劲肋截面面积2z 0.1200 2.040cm 01=0.1=??=A b t ; 初选纵向加劲肋的厚度' 2.0cm t =,则宽度为20cm 。

初步设置两道纵向加劲肋,4040280cm t =?=,则区格间距

01b =66.6cm ,所以01b

<40t 满足)。 计算纵向加劲肋的惯性矩34z 1

2201333.3cm 12

=??=I , 由式(3-12b)得,

434z 2011333.3cm 0.121123.2cm ()I b t γ=>=满足设计要求

表3-1系数12γγγ3,,

z 01

β=A

b t γ

0a b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0.05

1γ 2.72

5.14 8.13

11.61 15.48 19.60 23.83 28.02 30.20

30.20 2γ 5.10

9.27

14.55 20.89 28.22 36.45 45.48 55.21 64.86

—— γ3 7.49 13.48 21.10 30.34 41.13 53.42 67.12 82.17 —— —— 0.10

1γ 3.05

5.73

9.05

12.94 17.28 21.96 26.82 31.71 36.44

36.69 2γ 5.85 10.60 16.62 23.88 32.28 41.75 52.20 63.50 74.89 —— γ3 8.82 15.83 24.79 35.65 48.35 62.85 79.06 96.90 —— —— 0.15

1γ 3.38

6.32

9.97

14.26 19.09 24.32 29.80 35.39 40.89

43.83 2γ 6.60 11.92 18.70 26.84 36.34 47.06 58.91 71.79 84.92 —— γ3 10.15 18.19 28.47 40.95 55.57 72.28 90.94 111.64 ——

——

3.2.3.2 腹板加劲肋的设置

在焊接组合梁设计中,翼缘板的局部稳定性常用限制宽厚比的办法来解决,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则常采用配置加劲肋的办法来解决。横向加劲肋对提高剪力较大板段的

稳定性是有效的,而纵向加劲肋对提高弯矩较大板段的稳定性有利。因此应根据腹板高厚比的不同情况配置加劲肋。

1.

当0w /h t ≤时,腹板在各种应力单独作用下,局部稳定性均可得到保证。规范规定,对无局部压应力作用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对有局部压应力作用的梁,宜按构造要求配置横向加劲肋,其间距应满足:

2.

当0w /h t ≤,腹板虽不能在弯曲应力作用下失稳,但

可能在剪应力作用下失稳,应按计算配置横向加劲肋。

3.

当0w /h t >时,腹板既可能在剪应力,也可能在弯曲正应力作用下丧

失局部稳定性。为此,除应按计算配置横向加劲肋外,尚应在受压区配置纵向加劲肋。

因为0w /3200/16200170h t ==>==,所以除了在内侧设置横向加劲肋外还要在外侧设置纵向加劲肋。

(1)横向加劲肋的构造及布置设计:

为了保证梁的腹板局部稳定性,加劲肋应当有一定的刚度,为此《钢规》规定了如下要求:

①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经验公式的要求: 外伸宽度 s 0/3040(mm)≥+b h (3-13a) 厚度 s s /15(mm)≥t b (3-13b) ②仅在腹板一侧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

倍,厚度不应小于其外伸宽度的1/15。 由式(3-13a)得,

s 0/30403200/3040146.7mm b h ≥+=+=

's s 1.2 1.2146.7176.04mm b b ==?=取为由式(3-13b)得,

s s /15250/1516.7mm 18mm 取为≥==t b

③横向加劲肋的截面尺寸除满足以上要求外,其截面绕Z 轴的惯性矩应当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3z 0w 3≥I h t (3-14) 由式(3-14)得,

24z 1.82512.57031.25cm =??=I 3340w 33320163932cm h t =??=

34z 0w 7031.2533932cm ()I h t =>=满足规范要求

横向加劲肋的布置按《钢规》规定最小间距为0.50h ,最大间 距为20h ,由此可知0.50h

160640a <<即,初步选取横向加劲肋的间距为200cm ,这样可以与刚性横隔相协调

布置。

(2)纵向加劲肋的构造及布置设计: 由式(3-13a)得,

s 0/30403200/3040146.7mm b h ≥+=+=取为180mm

由式(3-13b)得,

s s /15180/1512mm 18mm 取为≥==t b

纵向加劲肋截面绕y 轴的惯性矩y I 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a /0h ≤0.85 3y 0w 1.5≥I h t (3-15a) 当a /0h >0.85 23y 000w (2.50.45/)(/)≥-I a h a h h t (3-15b) 因为a =2000,0h =3200, 0/2000/32000.620.85a h ==< 由式(3-15a)得,

24y 1.81892624.4cm =??=I

3340w 1.5 1.5320 1.61966cm h t =??=(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在施工中有龙门吊车的移动,要承受一定的动荷载,其横向加劲肋的上端刨平与上翼缘顶紧并且可以焊接,中间横向加劲肋的下端一般在距离受拉翼缘50~100mm 处断开(图3-5a,b)不应与受拉翼缘焊接,以改善梁的抗疲劳性能。具体构造如图3-5所示:

3.2.4 焊接梁翼缘焊缝设计计算

焊接梁通过连接焊缝保证截面的整体工作,梁受弯时由于相临截面中作用翼缘上的弯曲应力有差异,在翼缘与腹板之间将产生剪力,剪力的值为:

图3-5加劲肋构造示意图(mm )

b s /2(<60)

a

b

1x w τ=VS I t (3-16)

在沿梁轴方向的单位长度的水平剪力h T 则为:

h 1x w w 1x ()1=??=T VS I t t VS I (3-17)

式中,V --所计算截面处剪力;

x 梁截面对轴的惯性矩;

--I X 1S --一个翼缘对梁截面中性轴的面积矩。

由式(3-17)得,

31250 2.016180500cm S =??=

h 1x 32498050034659133.33754.6N/mm T VS I ==?=

为了保证翼缘和腹板的整体工作,应使角焊缝的剪应力f τ不超过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w f f 即:w f 1x f f )τ=≤VS I h f

w f 1f x (1.4)h VS f I ≥ (3-18)

由式(3-18)得,

33

w

f 1f x 4

3249108050010(1.4) 4.9mm 1.411034659133.3310h VS f I ???≥==???

初步选取角焊缝为8m m 。

为了施工的方便在梁上设置了简易门吊,梁的翼缘承受固定集中荷载,连接焊缝不仅承受由于梁弯曲而产生的水平剪力h T 的作用,同时还承受由于集中力F 所产生的垂直剪力v T 的作用,单位长度上的垂直剪力可依下列公式计算:

v c w w w z

z

11ψψσ=??=

??=

F

F

T t t t l l (3-19)

式中,F --集中荷载;

1.35 1.0ψψψ--==集中荷载增大系数;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其他;

z 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假定分布长度,按下式计算--l

z R 2=++l a h h ;

a --集中荷载沿梁跨度方向的支承长度;

y 梁顶面至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距离;

--h R R 0h h --=轨道高度,通常无轨道时。

取110kN F =, 1.0ψ=,z 100cm =l 。 在v T 作用下应力为:

f f z

1.4ψσ=

F

h l (3-20)

因此在h T 和v T 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w f ≤f (3-21)

由式(3-18)和(3-20)得,

f ≥

h (3-22)

由式(3-22)得,

f 7.63mm h ≥=

经验算知角焊缝取为8m m 满足要求。

3.3 纵梁各节段连接计算

纵梁作为移动模架的主要承重结构,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因此,纵梁之间的连接必须考虑安装的方便和拆卸的便利。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施工时拆装方便,各个梁段之间采用角钢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连接角钢初步选择为125×125×20,以便布置螺栓孔。在具体的设计计算中,根据剪力的大小来布置螺栓。由于各梁段之间所受剪力不同,所需螺栓数不同,为此按剪力大小进行分节段计算,根据强度要求,螺栓选用10.9级的M22高强螺栓。梁的各节段剪力和弯矩值如图3-6所示: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样本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 3.3.2.5.1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介绍 ( 1) 主要构成: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是自带模板用于原位整孔制造双线铁路箱梁或连续梁的桥梁施工大型工装设备。 主要构成由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千斤顶、主梁、连接在主梁上的底、外模( 二者统称为移动模架) 、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组成。另在机顶配备有二台吊重为10t的移动门吊。造桥机整体结构示意图见图3.3.2.5 -1。 ①.墩旁托架: 配置三组, 每组连接支承在一个桥墩上。它支承造桥机和箱梁的全部重量并传递给桥墩。每墩最大反力为710t。 ②.支承台车: 共四台, 设置在墩旁托架上, 是移动模架不灌注箱梁混凝土时的支承结构, 台车上的液压系统可实现移动模架的纵移和横移。 ③.主千斤顶: 共四台520t千斤顶, 安装在墩旁托架上。它是移动模架处于制梁工作状态时的支点, 它将移动模架及箱梁重量传递给墩旁托架。利用千斤顶升降, 以实现移动模架下落拆除底外模和将移动模架顶升至箱梁设计制造标高。 ④.主梁: 共二组, 在制造跨度32m箱梁时, 每组长75m, 由中间40m长钢箱梁及两端各17.5m长钢桁梁组成, 在制造32m以下跨度箱梁时, 可调整其长度。两主梁间由若干片横向桁架连接, 接头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将连接解开, 两组主梁可向两侧分开。主梁为简支支承, 灌注箱梁时它支承在主千斤顶上, 移动模架纵横移时它支承在支承台车

上。它承受模板及箱梁重量, 横跨比小于1/520。 ⑤.底模及外模( 移动模架) : 底模由若干螺旋千斤顶连接支承在主梁的横向桁架顶部, 由左右两块组成, 连接缝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 可随主梁向两侧分开。利用螺旋千斤顶可调整底模拱度。外模按箱梁设计尺寸配置, 由若干带螺旋千斤顶的支撑及铰分段与主梁连接, 经过支撑上的螺旋千斤顶可准确调整外模位置。 ⑥.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 内模分段装拆, 由内模运输小车上的液压系统将每段内模各块件收缩紧贴小车, 沿箱梁底板上的轨道从已制箱梁内经过端隔板孔运出至下一孔梁安装。 ( 2) 主要技术性能 ①.整机性能参数 适用范围: 20m~32m简支( 或连续) 箱梁; 施工方法: 整跨段逐孔向前现场浇注; 支承型式: 桥墩承台处支承; 现浇箱梁重量: ≤1000t; 现浇箱梁最小曲线半径: 1000m; 主梁长度: 全长75m, 其中钢箱梁40m; 机顶辅助门吊( 二台) : 起重量10t, 起升高度4.5m; 运输条件: 满足公铁车辆限界, 单件重≤15.2t; 动力条件: 380V、 50Hz、~4Ac、 60Kw; 驱动方式: 模板微调, 手动螺杆, 其余液压油缸; 设计施工周期: 10~12d/跨段; 配重: 48t; 整机重量: 658t。 浇筑箱梁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1.0KN/㎡; 主梁最大挠跨比: 小于1/550; 前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00t/每墩; 后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10t/每墩; 移动造桥机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0.25 KN/㎡ ; 墩旁托架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城通公司 1.前言 在深基坑侧墙施工时,侧墙多采用定型竹胶板、木模板+钢管支撑组合体系,使用过程中存在耗费工时长,材料利用率低,表观质量差、渗漏水现象较严重等缺点。 在施工武汉市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第十八标18A 分标段工程【洪山广场站】时,根据施工工艺、基坑深度、支护要求和土质情况,选择了移动模板台车,代替传统的组合式模板,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法特点 2.1成本低廉; 2.2 安全可靠; 2.3 操作方便; 2.4工作效率高; 2.5节能环保;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车站等单侧墙体系工程。 4.工艺原理 4.1工艺原理 1、加固原理:借助预埋的地脚螺栓+台车自重+台车斜向可调节钢锭进行加固; 2、行走原理:在台车底部设置万向轮行走装置,利用人工推动行走; 3、工作原理:模板制安、脚手架搭设一次成型,侧墙墙体分段整体浇筑,侧墙刹尖部分预留契口,后期通过注浆的方式,保证该部位砼密实度。 4.2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 /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移动模架法施工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1、前言 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比选,本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

高速铁路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施工工序过程记录表

移动模架法简支箱梁施工工序过程记录表 一、填写说明 1.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关表格进行过程工序记录,有的要作为质量验收或隐蔽工程检查的支持性记录附在其后,并纳入竣工文件,有的要作为追溯性资料待时查询,需要自行妥善保存。 2. 施工日志采用A4纸大小,自行印刷(采用纸张材质不低于70gA4纸),其封面、填写要求和内页按本册样式执行。 3. 关键工序记录表应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施工负责人和监 理工程师四方签字,签字要由本人手签,不得他人代签或打印。其中:“技术负责人”是指负责本工点技术指导和管理的技术员或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是指取得局级及以上部门质量检查证的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或质检员; “施工负责人”是指具体负责本工点施工组织的行政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是指取得铁道部或国家监理资格证书的现场监理人员。凡其它记录表中涉及上述人员时,含义均同(除有专门说明外)。记 录表中涉及其它人员签字的,按相应岗位职责人员签字。 “记录人”应优先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当委托其它人员进行记录时,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对记录人进行专门交底或培训相关知识。 1 4.施工工序记录表由工班、工程部技术分管,试验室,机务部,测量

班以及质检部负责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1)通知单类: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发出人,接收人各留存一份,并统一归档; (2)测量数据类表格由测量班负责,抄送工程部及质检部,并归档;(3)混凝土温控表以及养护记录表由试验室负责,工程部和质检部检查分析,并试验室归档; (4)钢筋工序自检表、模板工序自检表、工序交接记录表、梁体保护层厚度自检记录表由工班负责填写,凭填写好的自检表报工程技术部检查,工程部及工班各保存一份; (5)检查记录表类以及张拉压浆类记录表由工程部负责填写并整理 归档; (6)混凝土拌和站生产质量控制记录表由机务部负责。试验室,工程部,质检部等检查,机务部统一归档; (7)所有表格必须及时,准确填写,并及时归档,保证每片梁具有完整的施工记录过程。 (8)各部门负责填写表格完成后,各方签字完整,监理签认后,统一报质检部归档(试验室可以用复印件报质检部归档)。 二、表格式样(附后) 应结合移动模架型号及操作手册进行修改!! !!工序通知单经监理审核签认2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模板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经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经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

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 RJGF(闽)—2—2009 完成单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 要紧完成人:洪德松钱寅星黄丹峰 1 前言 1.0.1福州湾边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纳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 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为了配合福州湾边大特桥南引桥的建设,提高整体施工水平,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在福建省内领先采纳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纳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该移动模架造桥机工法为福建省首次用于公路桥梁建设,积存了成功体会。 1.0.2该工艺的科技成果差不多通过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验收鉴定,达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先进水平。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 ,缩短工期。 2.0.2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截了当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阻碍桥下交通,对地势要求不高。 3 适用范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运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要紧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要紧性能参数表 4 工艺原理 4.0.1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移动模架现浇法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移动模架现浇法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25T15:46:57.45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作者:陈胜旺[导读]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伴随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移动模架现浇法应用于桥梁工程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伴随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移动模架现浇法应用于桥梁工程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移动模架现浇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移动模架现浇法的优点为出发点,介绍了移动模架现浇法的主要安装步骤,最后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应解决办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移动模架;桥梁施工;现浇;应用1.工程概况 新坝特大桥中心里程D4K245+527,起讫里程D4K244+180.048~D4K245+956.38,总长1776.332米。桥梁下部结构为桩基+承台基础,圆端型实体墩,最大墩高20米,桥台为矩形空心桥台,上部结构形式为38×32m简支箱梁+1×24m简支箱梁+(40+64+40)m连续梁+7×32m简支箱梁+(32+56+32)m连续梁。桥区位于兴文县麒麟乡境内,桥梁主体三次跨越古宋河,4号~6号墩处采用32m简支梁跨越、38号~42号墩处采用(40+64+40)m连续梁跨越、49号~52号台之间为(32+56+32)m的连续梁跨越。本桥为客运专线双线桥铁路,且行车设计速度为250km/h,4.6米的线间距, 46孔的简支箱梁施工方法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法,其中45孔箱梁的为跨度31.1米,1孔箱梁的跨度为23.1米。 2.选择移动模架现浇法的原则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移动模架现浇法的优势,经过比较选择移动模架现浇法进行施工。详细的选择原则如下:(1)移动模架现浇法具有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针对工期紧张项目,可以采用防寒、防雨等措施,尽量降低气候的影响,对项目的工期有整体的掌握,保证项目顺利按照工期完成。 (2)该桥梁工程属于高架桥梁,地面土层相对较软,移动模架现浇法不需要对桥下地基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成本,也提高了施工速度。移动模架现浇法的主要特点是标准化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桥梁的整体性,有利于对项目的安全质量进行控制。 (3)施工设备具有可重复利用性,降低工程成本,适用范围广泛[3]。 (4)由受力角度看,施工与运营具有相同的受力,因此施工时不必设置受力钢筋,由此可降低对钢材的消耗。 (5)此方法施工时可以避免环境等外部的影响,因此安全性较高。 (6)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及污染少,施工用地少,有利于开展文明施工[4]。 (7)移动模架的主梁箱的承载力及抗弯刚度都较大。3.移动模架拼装 根据铁路32m双线整孔箱梁的设计以及施工特点,本项目工程选用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它还具有转换至24m整孔箱梁施工的功能,如图1所示,图2为模架预压。该机械采用上行式结构,支腿过孔移位可以自动完成,通过设置在主梁上的防雨、防晒顶棚,能够适应不同天气下施工要求。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5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赵红来刘涛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6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与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原理基本相同,本工法主要内容为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结构系统主要有:钢箱主梁、桁式鼻梁、横梁、模板系统、平台支架系统、支承移动模架主梁的支承系统、移动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开合调整的液压控制系统。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或支承于桥梁承台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或承台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形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及竖向移动装置,完成横移、纵移及高度调整。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收折均可采用同步液压系统,操作简便、连续,工效高。 2.4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的施工需要。 2.5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3.1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3.2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造桥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技术标准一、施工工法 DZ32/900造桥机是在预先安装于桥墩两侧的钢托架上~拼装带有模板的钢主梁,移动模架,~利用钢主梁承重~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位臵上整孔现浇箱梁混凝土~经养护待初张预应力钢束箱梁能安全承受自重后~移动模架整体下降~脱去底模和外模。然后模架在墩旁托架上向前方移动一孔~再制造下一孔箱梁。预应力钢束终张可按施工组织的合理安排适时进行。而内模是在下一孔待制箱梁底腹板钢筋就位后~再从已制箱梁内用专用小车分段运出安装。二、施工工艺,一,、移动模架制梁工艺流程 造桥机拼装 底、侧模板调整 底、侧模板调整 支座安装底、腹板钢筋、波纹管安装 内模预拼内模安装调整 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砼浇注、养护 初张拉终张拉、压浆、封端 造桥机落架、脱模 内模小车拆移内模造桥机移位 造桥机顶升就位 工艺流程图 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臵及预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

预应力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根据自行式移动模架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形式~系统自行时要求桥墩高度不宜小于7m~结合设计资料对于桥墩高度大于7m的桥梁采 用支撑托架自行的方案进行现浇梁施工,对于桥墩高度小于7m的桥梁~可在其墩旁用贝雷片搭设临时支架来支承移动模架主梁~在移动模架过孔时~同样利用移动模架前、中、后悬挂完成主梁的支撑。 ? 移动模架组拼 移动模架拼装顺序:牛腿支架、主梁组装的有关施工设备、机具就位?支墩搭设?牛腿支架组装?牛腿支架安装?主梁组装?主梁吊装就位?横梁安装?铺设底模?安装外侧模。 移动模架系统拼装时要求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拼装完后要通过认真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试压后方可用作上部施工使用。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见图1。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见图2。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见图3。 图1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2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 后推进系统 外模 主梁横梁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

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水上多跨现浇梁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 5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移动模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利用桥墩为支点临时支承梁体自重,在移动模架上完成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索筋等,

新移动模架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新移动模架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新移动模架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DXZ32m/900t移动模架是一种现场现浇施工的专 用设备,现场拼装、使用过程中各种作业必须分工明确, 统一指挥,配备专职指挥员、专职操作员、专职电工、专 职技术员和专职安全检查员,要严格按照预定的的施工组 织及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具 要求如下: 指挥员:1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工作业的基本 原理和要求,并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熟悉指挥信号,安 全意识强,责任心强。 技术员和安全检查员:2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 工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对移动模架施工作业前进行技

术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电工:1名,熟悉移动模架电路图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业务熟练且反应敏捷者可担任和负责移动模架的操作。 起重工:2名,具备多年从事起重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熟悉起重工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液压工:2名,熟悉移动模架液压系统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业务熟练且反应敏捷者也可担任和负责移动模架的操作。 辅助工:15名,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熟悉移动模架和桥梁施工。 2、移动模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要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1)各部件是否安装正确,各处连接是否紧固。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一、移动模架的组成 MSS移动支撑模架由主梁、鼻梁、横梁、推进台车、支撑托架、外模、内模、挂梁、平台爬梯等主要构件组成。 1、主梁:一套移动模架系统由两组主梁组成,分设在混凝土箱梁两翼板的下方,是支架系统的主要承载结构。单组主梁各由6节钢箱梁组成,节与节之间以高强螺栓及钢板相连,梁高3.5m,宽1.8m,总长为60m。 2、鼻梁:位于主梁的前后两端,共有四组。单组长30.5m,由2节钢桁架构成。其节块之间及其与主梁之间均为铰接,可以保证竖向和水平转动。鼻梁和主梁拼接好后整个支架总长为121m。 3、横梁:在主梁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一道横梁,共有横梁20片,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其端部与主梁以悬臂桁架形式结合,横梁中间以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每道横梁上有四个支承点,支撑底模,使用千斤顶可调整梁体的预拱度。 4、挂梁:包括一个门型工作架及一组Φ36精轧螺纹钢、油压千斤顶。在浇筑砼时,主梁的后端部分以挂梁悬挂于已浇注砼箱梁上。挂梁以油压千斤顶直接支撑在已浇砼梁的腹板位置上。Φ36精轧螺纹钢贯穿桥梁翼板的预留孔,固定并连接挂梁和主梁。 5、推进台车:是移动模架系统的滑移的关键部分,安装在支撑托架上,并且能依靠四氟板实现横桥向位移。同时依靠自身滚动轮支撑主梁滑移。当浇注完一跨梁后,支架须向下一跨移动时,先打开横梁连接,将移动模架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主梁落在台车上,实现横向水平滑动,直至横梁和底模能通过墩身。利用主梁移动牵引装置,使主梁在推进台车上向前缓慢前进。

6、支撑托架:安设在墩身两侧,共3套;是整个移动支撑的支撑,每一个托架主要包括两个悬臂板梁、斜撑及支撑于承台上的钢立柱,通过φ36预应力精扎螺纹钢筋对拉,并与墩身固定。 7、外模:分为底模、腹板模、翼板模。整跨外模依中心线纵向分割,并通过千斤顶和横梁相连;墩顶处底模需临时加工。 8、内模:由五块模板组成,两块腹板和三块顶板,每一单元长度为3.3~5.5m,每块模板由10根不同方向的可调撑杆支撑,使得内模施工空间宽敞。内模的拆、装都是通过内模小车进行,小车在轨道上行进。 9、平台及爬梯:移动模架设有工作平台及爬梯,可到达支架任何地方;施工人员操作方便、安全。 10、主梁配重砼块:为了保证主梁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在主梁外侧顶部配挂预制砼块以平衡内侧的横梁和模板对主梁产生的向内侧倾覆力距。 二、MSS移动模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1、结构参数:适用桥梁跨径30~60m;桥面板最大宽度16.9m;上部结构质量25t/m;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最大挠度L/400;钢材质量:Q345c/Q235;移动模架系统总质量约为733t。 2、风力参数:浇注砼时风速限制在22m/s(10级);纵移时风速限制在12m/s(6级)。 三、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 1、利用承台作为支撑托架支撑点, 模板及施工荷载由主梁承担,主梁加上 鼻梁其总长大于两倍跨径便于支架在各 墩之间移动,先进的液压设备使得移动 更加轻松、方便,模板系统与主梁联为 一体,并向桥轴线外分开,使得支架顺 利通过墩身,拆装方便。 2、当第一跨箱梁施工时,其主梁支 承于两支撑托架上,该支架后支点用两个600t千斤顶支于后面墩支撑托架上,而前支点则用两个800t千斤顶支于前墩支撑托架上。当施工中跨及未跨时,则将800t顶支点置于前一墩牛腿上,而后支点则变为在已浇注砼梁悬臂端用挂梁通过精轧螺纹钢吊起支架主梁,挂梁支于已浇砼梁腹板上。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详解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 1、正常作业施工工艺流程 移动模架正常作业施工工艺见“移动模架施工第一孔桥施工工艺流程图”和“移动模架正常施工作业流程图”。 移动模架施工第一孔桥施工工艺流程图 安装墩旁托架及支承台车 主梁安装就位 外模系统安装 门吊安装 扎底腹板钢筋、波纹管安装 内模系统安装调整 脱开外侧模异型板 脱开内模标准段一到两节 移动模架移位 移动模架移开就位 底侧模板调整 内模小车拆移内模 终张拉、压装、封端 安装前方墩旁托架 扎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砼灌注、养护 初张拉 内模试拼 支座安装

在已制梁面上分段或分片扎制钢筋 门吊落位于已浇注梁面 检查、调整已安装好的墩旁托架 清理移动模架上的杂物 除内模外将移动模架整体下放100mm 松开底模桁架中部连接螺栓 两组模架同步向两外侧横移 检查纵移是否有障碍 两组模架同步向前移动 调整墩旁托架横向顶块 整机纵移就位 两组模架同步向内侧横移就位 连接底模桁架 外侧模、底模调整、检查 门吊落位、吊装或扎制钢筋骨架 安装内模轨道支点 内模小车将内模从已完成梁腔逐一拖出就位检查、绑扎或吊装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灌注混凝土、检查、养护 拆除后方墩旁墩架安装于前方桥墩 在已制梁面上扎制下一孔梁钢筋 脱外模异型板 松开内模标准段一到两段 移动模架落架、脱模 移动模架移位 移动模架调整就位 初张拉 终张拉 压浆封端 移动模架正常施工作业流程图

2、移动模架移动模架主要工作原理 移动模架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筑的设备。移动模架工作时,整个模架在墩旁托架上的支承台车的作用下,可实现纵移、横移、竖移。底模在横移油缸的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螺杆调整高程。内模在内模小车的作用下实现走行、开、合等动作。而模板成形面则靠螺杆来支撑并调节,支撑螺杆将力传给主梁。 见“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后导梁 主梁 前导梁 模板及模架 施工方向 若桥墩高于7.4m 时,加此支护。 若桥墩矮于7.4m 时,不用斜撑和立柱,设此短柱。 并在旁位加此支撑,支点 反力大于190。 高桥墩1/2 矮桥墩1/2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1.前言: 移动模架法制梁最早于1955年在德国使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开始采用移动模架制梁。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位,逐孔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制梁设备,制梁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适应深谷、软基、水中等各种工况的要求,避免大吨位提、运、架设备和预制场的一次性投入;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建设中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工法是在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沈丹铁路客运专线TJ-3标简支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经总结和完善而形成。通过应用本工法,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1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 2.2能保证安全质量,施工速度快。 2.3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施工人员掌握。 2.4功能完备,机械化程度高。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客运专线32m及24m现浇梁施工。 4.工艺原理: 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及预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

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预应力孔道塑料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图5.1-1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框图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枫亭特大桥移动模架 制梁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福厦铁路Ⅱ标段二工区 中铁九局集团福厦铁路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2008年05月25日 一、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

重要标志。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从技术上入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工程施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保证措施 (1)移动模架操作安全保证措施 A、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B、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夹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 C、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D、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生根处应做到高挂低用及安全可靠。 E、高空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在高空不得开玩笑。 F、高空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G、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H、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大雾天气,应暂停露天起重和高空作业。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检查要点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检查要 点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5450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检查要点Points for safety inspection of mobile formwork construc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移动模架横移、纵移过程中,设专人监视系统的平衡状态,千斤顶工作要平衡,系统打开后左、右要对称,行走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对前支腿墩柱产生过大力矩。 2、张拉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时预应力张拉区有明显标志,构件两端严禁站人。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压浆设备不良可能造成喷浆伤人。 3、对液压系统运行情况,要设专人看护,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机检查。 4、移动模架,要按高空作业要求,设置高度不低于1.0米永久性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5、特殊工种经过安全培训,做到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 6、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

7、夜间作业要设置充足的照明。 8、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自动报答、信号装置做到完好齐全。安全防护装置完整不失效。 9、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要安排电工,施工临时用电现场做到“一机一闸一漏”和三级保护。 10、当风力达到6级时,要停止露天起吊、装卸、高处作业、泵送混凝土等作业。 11、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防护栏杆绑扎牢固;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高空作业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连续箱梁移动模架现浇施工方案

30m连续箱梁现浇移动模架 施工方案 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 铜汤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项目部

30m连续箱梁现浇移动模架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1、概述 1.1、方案选定。本标段11座大桥、特大桥。其中有6座桥梁为30m 连续箱梁,总孔跨数为110跨。根据本公司现有设备和现场实际情况——地形和资金等条件以及施工经验,公司派员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研究选定,对毛塔2号、苏坑1号两座30m连续箱梁桥(总孔跨数为50跨),制定移动模架现浇施工方案。其余30m连续箱梁桥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方法施工(施工方案本文未及)。 1.2、桥型。下部为圆断面双柱和独柱式墩两种形式,双柱式墩直径1.6m,独柱墩直径2m,双柱式墩墩中心横向距离3.8m。桥台为重力式桥台。下部构造基础分别为扩大基础和桩基础两种形式。上部为30m连续箱梁,毛塔2号桥靠两岸为7跨一联,其余为6跨一联,苏坑1号桥为6跨一联。梁高1.75m,顶宽1 2.2m,底宽5.4m,为单箱双室断面。顶底板厚一般为0.2m,肋墙厚0.45m。 1.3、线型。毛塔2号桥及苏坑1号桥皆处于缓和曲线中,超高不断变化,最大横坡-6%,对支架顶面和底板横向调坡,增加了复杂性。 1.4、地形。桥梁沿山区麻川河河谷上行,多次跨越麻川河。大桥纵向和横向均为起伏不平的地貌。 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已作上报,本方案仅为技术性方案,对于施工机构、人员安排、工期计划、质保安全体系等方面,本方案未及。 2、支架墩、桁梁方案布置

2.1、总体构思。紧贴墩柱前后立框架支墩,跨中增设一框架支墩,支墩柱纵向位置对应桁梁节点,按两跨半长度设置一个周期的六组框架支墩。配合长度为1跨半的桁梁移动,桁梁移动到位后,后部立柱拆移至下一施工孔跨。支架上组拼杆件桁梁,在下一跨墩帽处设倒拐滑车,由牵引索纵向移动桁梁。逐 “1孔+邻孔6m”为一施工段安模现浇,逐段拆移支架和牵引桁梁,至全桥完成,桁梁、支架全部拆除。 2.2、方案验算。按施工静、动荷载,布设在上述桁梁上,对支架强度、稳定、地基沉降和桁梁的强度、挠度等进行必要的验算,以决定设备、材料的规格和结构布置尺寸,确保可靠的安全度。 2.3、支架墩。所有支架墩均采用φ299×10钢管搭设,桥墩、桥台和跨间支架墩均为同样结构。 2.3.1、支架墩结构。每侧支架墩由四根立柱钢管组成4m(纵)×1.7m(横)框架柱,框架中心横向距箱梁半幅中线3.76m。横向2根架设一根横向分配梁(2[36b)槽钢,并满足上部钢桁梁排列宽度。四根立柱纵横向以φ50脚手架钢管联接组成框架。支架墩基础为C20砼(预埋地脚螺栓)。6m以上的支架墩在墩顶设φ19.5四角风缆,确保水平受力稳定。 2.3.2、支架立柱地基和基础。若为土质地基,进行开挖至板结地层,夯实达96%,其上铺设20cm厚碎砾石土,再夯实紧密,在此地基上浇筑100cm厚C20砼基础;若为岩层地基,开挖整平后即浇筑100cm 厚C20基础砼。基础均预埋M32地脚螺栓。 2.3.3、支架横杆和斜杆。用脚手架管按方案图竖向每4米设置一道2米高的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使支架形成稳定结构。 2.4、支架桁梁体系结构。在桥墩两外侧支架墩上组拼架设各一组(3

(完整word版)移动模架工法

一、前言 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由于具有整体刚度大、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高架桥和大型桥梁的引桥建设中。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方法,在国内却基本局限于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相比之下,移动模架法施工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是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同时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第二是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第三是移动模架对于高墩桥梁,尤其是城市高架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同时可不影响桥下的通车要求。 针对润扬长江大桥北引桥的现场环境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结构特点,路桥集团公路二局研制开发了YZ40/1500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该造桥机适用于混凝土箱梁的逐孔现浇施工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拼装施工。 二、工法特点 1、本工法使用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简单,部件尽量选用常用周转材料,加工量相对较小,节省成本。 2、一孔梁段施工完成后移动模架整体行走至下一孔,无需多次拼装模板及预压,施工周期短且所需人员少。 3、调整主梁之间的距离和模板顶托高度即可适应不同几何尺寸梁段的浇注,设备通用性好。 4、结构受力明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极为吻合,结构安全可靠,而且有利于箱梁的施工控制,保证良好的线形。 5、本工法跨中无任何支撑,因此跨间地基不需处理,同时在施工时不影响通车通航,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45米左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逐孔现浇,也可用于混凝土箱梁节段拼装法施工。特别是墩身超过一定高度搭设支架有困难时,施工现场地基软弱或桥下有通车通航要求时,以本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工法主要以陆上施工为主,水中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变动。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模架拼装 1.1搭设拼装平台必严格控制平台标高,确保模架的拼装精度。 1.2拼装前目测检查所有待拼零件是否异常,润滑脂是否加注,毛刺等异物是否清除,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1.3内模拼装前必须进行试拼,检验液压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 1.4拼装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并检验移动模架的机械性能。 2、混凝土搅拌控制 2.1采用强制性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耐久性混凝土搅拌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规》的规定。 2.2炎热夏季搅拌混凝土时,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对拌和物坍落度、扩展度、泌水率、含气量等进行测定,保证良好的工作度和可泵性。 3、混凝土运输条件 3.1运输道路平顺畅通,选用与生产、浇筑能力相匹配的专用混凝土运输车。夏季对运输车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3.2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用湿帘覆盖。 4、混凝土浇筑 4.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编写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4.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4.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4.4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6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