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语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五章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D”。?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二、考查类型
1、辨析语病
例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7年北京卷)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 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答案:A

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8年北京卷)


* 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 答案D


2、修改病句


例: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完后完成(1)(2)两题。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三、?知识点概要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


* (一)语序不当
*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例2:这是(我国)(目前)(一所)(设备最完善)的(著名)的(农业)大学。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④这次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进取)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应移到“把”前面)

(2)介宾短语位置不当。
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

5、分句位置不当?


*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 ?1、主谓搭配不当
* 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 例:(1)(2004年高考?湖南卷)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 (生产量不能供应,供应的应是无公害蔬菜,另外,首句说了前提,后面没有与之相应的结果句,是个残句)



* (2)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 (人不能“驰骋”,改为“跑”)
* (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 例:(1)(2004年高考?辽宁卷)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 (“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搭配不当)



* (2).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 (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
* (“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



3、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 例:(1)(2004高考?天津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 (“它”与“奏效的”不搭配)
* (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 (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

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 (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包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 ("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 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



5、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 例(1)(2004年高考?福建卷)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 (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



*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 (句中“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 1、成分残缺
*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句子成分不符合省略条件而省掉,或缺少必要的成分,以致结构不完整叫成分残缺。
* 成分残缺主要有三种类型: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主语。只有主语,没有谓语,话仍不完整。有的句子谓语是及物动词,后面还必须有宾语。句子成分残缺会导致句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


?
(1)主语残缺


* 例1:看了“崇尚科学,批判邪教”的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 辨析:前一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后一个分句由于用了“使”,“我”变成了“使”的宾语,导致前后两个分句都没有了主语。
* 例2:当国民党连战主席一行走下飞机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在场群众的热烈欢迎。
* 辨析:介宾短语淹没了主语,把“当”和“时”曲调,让“国民党连战主席一行”作主语。


* 例3: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承认自己老了。”
* 解析:定语过长,造成主语缺失。在“热血”后加“的人”。
* 例4: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

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 (项缺主语,应为“有些伤员”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2)谓语残缺


* 例1: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 解析:“责任”一次缺少相应的宾语,应在“参与”前加“承担起”。
* 例2: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与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 辨析:“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建立与加强”都讲不通,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3)宾语残缺


* 例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 辨析:句中“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其中主语是“人类”,谓语是“进入”,“进入”的宾语没有。



* 例2: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 解析:由于定语过长,把定语当成了宾语。在“美好世界”后,补上“表达”的宾语“愿望”。





2、成分赘余


* 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造成成分赘余的毛病。成分赘余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



(1)堆砌词语


* 例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 (“最后一天”跟“截止日期”重复,应删除其一)
* 例2: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
* (“掌握管理”与前面的“负责”内容重叠,有堆砌词语的毛病,宜将其删去)



* 例3: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 (“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
* 例4: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 (应去掉“至少”或“以上”)


(2)语义重复


* 例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 (句的“分外”、 “多了”修饰成份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另外,“活跃”也是多余的,“活跃”与“沉静”相对,而整个句子是写他言谈方面的情况。)

* 例2:在甲A联赛期间,非常酷爱足球的老爸常常对着电视看到深夜,

惹得老妈唠唠叨叨。
* (“非常”与“酷”语意重复)
* 例3: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 (成分赘余,“防止”与“不要”明显重复,去掉“不要”)






* 1、结构混乱的类型
* (1)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 例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 例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 例3.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 【修改意见】或说“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 例4.一个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生活小窍门?
* 【修改意见】或说“之所以变坏”,或说“变坏的原因”。
*
例5、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例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例7、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 例8.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 【修改意见】或说“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 例9.其实,胡适先生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礼,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阅读之便。
* 【修改意见】或说“供中外阅读之用”,或说“以便中外阅读”。






* 例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 例11.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 【修改意见】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 例12、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 例1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 【修改意见】或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说

“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 例16.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 例17、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 例18.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 例19.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限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例20.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 例21、开调查会的人不在多,以三五人为宜最好
* 例22.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 例23.我国大约3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 例24.别小看这只太空马桶,它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2)举棋不定?: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3)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4)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 ?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



(5

)反客为主:?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 1、指代不明
*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 (“他”是指“刘度”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 (4)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 (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 (5)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 (“其”指代不明。“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2、句子歧义:

* (1)词义两可
* ?例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 例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2)修饰两可


*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 (“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 ?例3:著名航天专家梁

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
* (“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 例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 (“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停顿歧义
* ?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 例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例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 (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 例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 (“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4)模棱两可


* 例1:现在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 (如果全渠共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说完毕,应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 例2:于是,陶行知就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 (“并担任学校工作”的主语可是“陶行知”,也可能是“几个共产党”)





* 例3: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 (?“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的“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




3、语义费解?


* (1)?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通车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 (2)高楼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大楼的设计要从大楼的距离、四周有方便的交通、人员撤离要有良好的通道、内部要有自救设施诸方面因素考虑。
* (由于句子太长、内容结构不合理,造成令人费解的错误。可改为:“设计要从多方面考虑:大楼间的距离、自救设施”。)

?
(?六)不合逻辑
* ?1.概念关系不清
* 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

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 例2:目前,武汉消协举办的“3?15”绿色消费论坛隆重召开,这是首次将商家、学者、消费者和大众齐聚一堂谈“绿色”。
* 例3: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概念分类不统一“图片”应包括“宣传画”)



?
2、判断不合理


* (1)自相矛盾
在同一条件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作出判断,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允许前后自相矛盾。
* 例1: 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 (“少数”与“较为普遍”相矛盾)



* 例2: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一面意思与两面意思不协调
* 例1: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颜面,而且决定着祖国的荣誉。
* (“输赢”是两方面,后面只说了一方面,“输赢”与“荣誉”,前后不照应。)
* 例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 (“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与“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一面与两面不协调?)??



(3)否定不当


* 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 例2:学校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教育,避免了食物中毒的事故不再发生。
* 例3:?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 (滥用否定词引起混乱,去掉最后的“不”字)
* 例4: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你认为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 (滥用否定词引起错误,去掉末句中的“不”字)




(4)主客倒置


* 判断的对象是主体,用来说明判断对象的是客体。二者颠倒了位置,主体成了客体,客体成了主体,这种错误叫“主客倒置”。
* 例1: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的反动行径,对于曾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 (主客关系颠倒,应是“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不能容忍“日本内阁要员的反动行径”)



* 例2: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

大代表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 (主客关系颠倒,应改为“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
* 例3: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主客体倒置,可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四、辨析病句的基本步骤:?

* 1.检查句子主干,辨别成分是否残缺
* 例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期中考试,使我们认识到了与先进班级的差距。
* B.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深刻,才使他看问题入木三分。
* C.对于这个问题,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 解析:本题考查能否辨识句子成分残缺。解本题可采用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的方法。A项“通过期中考试”是介宾结构,“使”没有明确的主语,造成该句无主语。C项的主干是“问题引起------重视”,但介词“对于”与“问题”组成了介宾结构,消失了句子的主语,应删去“对于”,让“这个问题”作句子的主语。D项压缩句子主干后,没有和“开展”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子后架“的活动”。
* 答案:B

2.检查句子枝叶,辨别修饰语排列顺序是否得当

* 例2: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 )
*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地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 C.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冷战。
* D.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对读者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审视句式,辨别是否杂糅

* A.据心理学家分析,一个人进步得快慢,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 B.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后,出现在我们学校里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很多。
* C.干起事来,说得比谁都好听,可做得比谁都差。
* D.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难以形容。

* 辨析:A.句“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是把“关键在于内因”和“内因起决定作用”两种不同句式杂糅在一起。B句,是“出现在我们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很多”和“我们学校里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很多”的杂糅。D句,是“我们有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非常光荣的感觉难以形容” 的杂糅。
* 答案:C。

4.瞻顾句子前后,辨别内容是否对应、照应,词语是否搭配、照应。

* 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是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决定作用


* B.凡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十分艰苦的形势下,经过刻苦的努力才获得的。
* C.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 D.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 解析:一般来说,“两项对一项”是典型的错误,此外,“部分对全体” “多与少”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A项“能否”表示两项,而“关键”只表示一项,对应不周全;“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决定作用”又属于句式杂糅。B项“凡” 与“不少”属对应不周全,“凡”表示全部,“不少”表示部分,可删掉“凡”。C项“财产多寡”“门第高低”与“为标准”相矛盾,作为“标准” ,一般只能用一个去选择,应去掉“多寡” “高低”。D项“能否”表示两项,但此句是问答,问答句的原则是前后两项的答案不能发生矛盾,原句的回答是: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并没有矛盾。
例5: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这样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过后更不报告,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
* B.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虽然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但是有些是其他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 C.既然他们吹牛是为了捞钱骗钱,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钱上抽他们的筋,凡吹牛者上税,就按他们吹得上税。
* D.还有些作物品种,不但能够抗病,而且因为体内缺乏侵入的病菌所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病菌入侵后无法生存。

*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搭配能力、关联关系运用是否正确的能力。A.项中关联词语“既-----更-----”搭配是错的。B项“虽然----但是----”搭配是正确的,但是、句子的内容前后是递进关系,并非转折关系,应改为“不仅----而且----”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D项“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但句子的内容是因果关系,关联词与句子的内容不符。
* 答案为:C。

5.注意肯定、否定变化,辨别句意是否明确

* 例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我们并不是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着希望非常渺茫。
* B.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 C.要学好文化课,是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的。
D.我们的边防战士无时无刻不在保卫着祖国。

* 辨析:此题全部是关于肯定和否定变化的问题。做这类题的技巧是:①先数清句子中否定词的个数,把两个否定组合为一个肯定;②查清否定的具体含义,以防句

子前后矛盾,或者把句子意思说反。A句中共有三个否定词“不是”“否认”“没有”,“不是完全否认”等于“承认”,后边又说“没有透露出希望”,而第二个分又说“希望非常渺茫”(还是有希望)前后矛盾。B句中“要培养学生”“不良学风”动宾不搭配,“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是“好学风”,不是“不良学风”。C句是肯定句式于否定句式杂糅,可采用的两种句式分别是:“是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或“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D句中“无时无刻不” 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肯定,句子本身没有错误。
* 答案:D.

6.注意语义在事理上是否讲得通,是否合乎逻辑

* 例7:辨别下列句子,对由于并地加以修改。
* (1)??? 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 (2)??? 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勇气。
* (3)???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 (“各项人才”中包含“科学专家”,不应并列,应改为“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 (4)??? 最近我的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 (“去了一趟南方”,不是思想改变的必然原因,可改为“最近我的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不过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五、辨析语病的方法

* (一)提干法
*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句子校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举主干的方法。


* 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 主干是“学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有时参加了学习的主语。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
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的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达就是错误的。
* 1、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 属于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

补充法
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种意义,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 1、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四)指代法
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细辨析所指对象,指代不明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有歧义。
* 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尖锐泼辣的笔锋批判人吃人的旧世界。
* 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指代对象,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成“鲁迅”或“狂人”。


(五)??? 词类法
“和、跟、同”即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造成歧义;反过来讲,句意不同,所用此类也不同。
*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 “和”作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作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

(六)断句法
有的句子,既可以这样断句,也可那样断句。断句不同,意义不一。
*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在“几个”后断句,意为“学校的”“几个”“领导”;在“学校的”后断句,意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

(七)对应法
有的主谓宾式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或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 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 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休假”。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是可以的,说“消防车”“放弃休假”是错误的。

* 2、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 谓语“挽救和培养”是并列结构,“失足青年”是宾语。用对应法辨析,“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

(八)组合法
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表意,单独使用有时会出现错误。
* 2、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

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 介词“在”与“.…..中”组合不当,“在”应改为“从”。

(九)增删法
出了否定词表示否定外,有的动词也含有否定意味。有时句中用了否定词后,句意是肯定还是否定难于理解。遇到这两种情况,可用增删否定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 “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否定意味。后面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意味,即“睡前可以恼怒”等。分析本题时,可用删去“不可”的方法进行。

(十)辨析法
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定正误。
* 1、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委员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 “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可找近义词“对于”比较辨析。“关于”表示关涉,“对于”表示对象。句中是对象,所以应该为“对于”。


* 2、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 “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渐”的意思是“渐渐”,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以应该为“逐渐”。

(十一)质疑法
当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无误时,就应从内容上质疑,以求得句子的病因。
* 2、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 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正确无误,内容却令人生疑。“50万朵的花粉”体积有多大呢?酿造一斤蜜,用得了50万朵的花粉吗?两个疑问一提,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50万朵的花粉”。
(十二)反问句
辨析病句时,遇到反问句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很有可能表达与原意正好相反。
*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义,与原意正好相反。

(十三)实质法
单重否定是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这是对的。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况,表象上是三个否定词,实质却是两个否定词。如果看不破这一点,解题时一定会错。
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 “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都在”的意思,句子表意正确无误。

(十四)二一法: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也应从肯定

、否定两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的错误。

*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 “能否迅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能迅速发展”和“不能迅速发展”,而后面“要加速训练并造就”只讲到一面,与前面的“能否”不照应。


(十五)倒置法
当用介词“对”表对象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到底是谁对谁?例如:

* 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 介词“对”在句中表对象,但不是“名字对青年人陌生”,而是“青年人对名字陌生”


(十六)关联法: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应用不当,也可造成病句。

* 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可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 “不管”是无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而句意是转折关系,应改为“尽管”。
* 2、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的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 该句为假设句,前用“如果”,后应该用“就”相呼应。“反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用“反而”连接显然不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