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杨遇春

教学背景:

《斐波那契数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59页的阅读材料,是学生在学习完数列(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后安排的一节课外学习内容。考虑到本节内容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同时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己对数列的认识和后续学习都很有帮助,而且本课所强调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我们的学生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决定用一节课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课程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本节课我主要借助PowerPoint演示加网络搜索的方法教学,用PowerPoint来向学生展示本节的主要学习思路和大纲,然后问题引导学生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问题答案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了斐波那契数列;

2.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思想;

3.指导学生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从网络上选择知识和学习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过程:

1、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先用PowerPoint让学生看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第一月底时在一间房子里放了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小兔一个月后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次后每个月生一对小兔。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到年底这个人有多少对兔子?

先由学生自己思考,我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与同学们共同做如下研:

我们用◎表示一对大兔,用○表示一对小兔,逐月统计兔子的对数(用PowerPoint逐月显示,加以讲解,务必要学生理解递推的本质)

第1月底○

第2月底◎

第3月底◎○

第4月底◎○◎

第5月底◎○◎◎○

第6月底◎○◎◎○◎

记第n 月底的兔子对数为n F ,则:

1F =1,2F =1,3F =2,4F =3,5F =5,6F =8,…

观察数列{n F }规律很容易发现,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两项的和,即

2n F + = 1n F + + n F (n ∈N *

这样很容易知道年底共有144对兔子。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 这个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于1202年从兔子的繁殖问题中提出的,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种数列叫斐波那契数列。

用PowerPoint 提出以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解答:

问题1:斐波那契生平如何,有那些主要贡献和著作?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ztt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

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default/articles/040920101401406.aspx?z=161284&m=273312) 问题2:上述斐波那契数列是用递推公式表示的,它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答案:

n n n F -=) 2、斐波那契数列的魅力(老师用PowerPoint 提出问题和方向,学生探究)

(1)下图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与斐波那契数列有什么关系?(树木的生长模式)

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了解什么是“鲁德维格定律”。)

(2)大自然还有很多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的奇妙现象,最有名的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究竟是什么呢?(斐波那契螺旋)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magazine/200112/011201.htm )

(以下用PowerPoint 向学生展示)

例如:蓟,它们的头部几乎呈球状。在下面这个图里,标出了两条不同方向的螺旋。我

们可以数一下,顺时针旋转的(和左边那条旋转方向相同)螺旋一共有13条,而逆时针旋转的则有21条。而下面这幅图中的顺逆方向螺旋数目则恰好相反。

具有13条顺时针旋转和21条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的蓟的头部

例如带小花的大向日葵的管状小花排列成两组交错的斐波那契螺旋,并且顺时针和逆时针螺旋的条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项,其中顺时针的螺旋有34条,逆时针的螺旋有55条。

蒲公英和松塔也是以斐波那契螺旋排列种子或鳞片的:

另外还有很多,如蜘蛛网、水流的旋涡、蜗牛壳的螺纹以及星系内星球的分布等也是按照斐波那契螺旋排列的。

(3)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与奇妙的黄金分割比有联系吗?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Article/2004/9-26/0846426122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85)

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数之比(小数比大数)无限趋近黄金分割比。

(4)学生有兴趣课外继续寻找还有那些事物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系。

为了推动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和应用,美国还于1963年创办了《斐波那契季刊》这一数学杂志,定期发表一些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系的研究成果。

3、斐波那契数列在中学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在中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里:

例题:一只蜜蜂从0号蜂房开始爬,只能往比原来的房号大的蜂房爬,最后爬到9号蜂房,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爬法?(2003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

1种爬法,到二号蜂房有2种爬法,到三号蜂房的爬法应该等于到一号蜂房与到二号蜂房爬法之和,有1加2等于3种爬法,依次类推得到了正确答案97855a a a =+=.

下面这道英国的数学竞赛题,它的背景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证明:数列01y =,11(32

n n y y +=

+ (0n >)的各项都由整数构成。 4、小节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认识斐波那契数列,鼓励同学们在本节的探索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这样的学习方法。以下两个问题给同学们课后考虑:

(1)如何用算法语言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 项与前n 项的和?

(2)一个正方形边长为8个长度单位,面积为8×8 = 64个面积单位,将其按照图1的尺寸剪成4块拼成如图2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为13×5 = 65个面积单位,为什么会多出一个面积单位?它和斐波那契数列有什么联系吗?

(3)下表叫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所制,每一行两边的数为1,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

仔细研究杨辉三角,找出它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gz/kwzs/g1/sx/30.htm)

最后给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学生斐波那契数列的学生推荐一个网址和一本书:

一本可以一读的书:《斐波那契数列》作者:康士凯。系统的研究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通项、求和及应用。

一个适合中学生学习斐波那契数列的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317641126.html,/msc/%CD%BC%C6%AC%A1%A2%CE%C4%D7%D6%B2%C4%C1%CF/student_web_si te2/index.htm

(完整版)《数列的极限》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数列极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A 、【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2、分组: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B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用具准备等(2分钟) C 、【复习回顾】 数列的定义(2分钟) D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接下表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结合实际,情景导入(时间4分钟) 导入1、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 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也就是说一根长为一尺的木棒,每天 截去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导入2、三国时的刘徽提出的“割圆求周”的方法.他把圆周分成三等分、 六等分、十二等分、二十四等分、··· 这样继续分割下去,所得多边形的 周长就无限接近于圆的周长. 教师引入:不论是庄周还是刘徽,在他们的思想中都体现了一种数列极 限思想,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列极限。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没体会到情景导入的目的,教师最后要总结导入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时间9分钟) 1.提出问题:分析当无限增大时,下列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及共同特征. (1)1,21,31,41…n 1 …递减 (2)递增 (3)摆动 学生参 与,思 考,感 受 学生参 与,思 考 问题,在 老师的引 导下对数 列极限知 识有一个 形象化的 了解。 通过讨 论,学生 了解以研 究函数值 的变化趋势的观点研究无穷数列,从而体会发现数列极限的过程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和刘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并使他们对数列极限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了解。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使学生更好的承上启下。 (一)概念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注意到学生在开始接触数列极限这个概念时,总是以静止的观点来理解这个描述变化过程的动态概念,总觉得与以

小学数学《斐波那契数列课题》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确定: 孩子们小学六年学习了六年的数学,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有的同学是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计算,而有的同学是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却从来没有亲身体会感受过数学的神奇,有没有一个课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特别是让学生亲自体会感受一下数学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呢?我思考再三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是数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数列,课本是作为一段阅读材料呈现的,以《兔子的繁殖》为例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产生,我本节课确定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研究让孩子们领略学习数学的目的,感受一下数学本身的魅力以及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1、以《兔子的繁殖》为例,研究数列的产生,每个小组都要进行研究。前一天进行了布置,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交流汇报,孩子们研究的不错。于是又接着分组布置了任务:第一小组:从计算的角度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的秘密。第二三小组: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是否有斐波那契数列。孩子们真的是很善于思考,第二小组潘珂在爸爸领着去花棚里买花时,发现了花瓣里的斐波那契现象,而另一个同学惠鹏程却在住的小区里发现了植物叶序也存在着斐波那契现象。第三小组的费枫舒在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了正在削菠萝的阿姨,产生了兴趣蹲在那一个多小时发现了菠萝里的斐波那契现象。而惠荣薪则是在一次上课快迟到了,大步流星的迈楼梯,突发奇想研究研究台阶的迈法,和她的小伙伴发现了楼梯里的斐波那契的秘密,组成了课题研究的第四小组。我把孩子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考虑到时间有限,最终确定了把数列的产生不纳入到本节课的汇报当中。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大家喜欢数学吗?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天天在学习数学,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其实根本原因有三:计算、应用、激发灵感。数学是一门研究规律的科学,我们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逻

斐波那契数列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65页阅读资料“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积极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他便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1、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 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 2、模拟兔子生长过程 ⑴请同学们讨论,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年当中,兔子的数量到底是怎样增长的?)我们来模拟一下,好不好? ⑵师生共同参与模拟过程,记录数据。 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 ⑶引导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剩下月份的推导 ⑷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表现得很踊跃。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著名的数学问题, 它就是这个数列:1,1,2,3,5,8,13,21,…… 2、观察前后数的关系,从这个数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学生举手汇报,说出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②若一个数列,首两项等于 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 为斐波那契数列。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具体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 (1)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复习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n项。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②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数列极限教案

课题 数列的极限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即“ε—N 定义”;能说出ε、N 的涵义;懂得n 与N 的区别;会把数列中的某些项画在数轴上,并能从图上看出这个数列的变化趋势。 (二)能力培养点: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的思维能力,训练类比思维方法,会依据“ε—N 定义”及求数列的极限及证明. (三)学科渗透点:通过数列极限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无限问题可以转化为有限问题来解决,通过对变量有限过程的研究,来认识变量无限变化过程的辩证思想观点. 二、教学分析 1.重点:数列极限“ε—N 定义”.解决方法:画图、列表,进行直观的“定性描述”;运用类比方法,引进ε、N ,用不等式来进行定量描述. 2.难点:ε与N 的涵义,n 与N 的区别.解决方法:分析、思考、问答的形式解决. 3.疑点:ε的任意性与确定性.解决方法:分析、举例说明. 三、活动设计 1.活动方式:画图、列表、分析、思考、问答、练习. 2.教具:投影仪(或小挂图.) 四、教学过程 1.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描述: 考察两个实例:即两个无穷数列;0.9,0.99,0.999, (1) n 101 ,…,(1) 1, 21, 41, …, n 2 1 , …, (2) 容易看出: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数列(1)中的项无限趋近于1,数列(2)中的项无限趋近于0..

数列(1)中各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如下表:出示投影仪(或小挂图) 2.数列(1)变化趋势的定量描述:投影1.引进ε、N ,即怎样定量描述“数列(1)中的项无限趋近与1,请看:对数列{1- n 10 1}(1),无论预先给定的ε多么小,总能在数列(1)中找到这样的一项,使得这一项后面的所有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ε. 如给定ε=0.001,数列(1)中存在一项,从投影表中可以看出,即为第三项,对这一项后面的所有项,不等式: ︱(1- 4101)-1︱=4101< 0.001, ︱(1-5101)-1︱=510 1< 0.001… 皆成立,换句话说,对于任意给定的ε=0.001,存在自然数N=3,当n >N 时,不等式 ︱(1- n 101)-1︱=n 101 < 0.001 恒成立。 再给定ε=0.000001,情形怎样呢? 学生回答:此时,存在自然数N =6,当n >N 时,不等式︱(1-n 101)-1︱=n 101 < 0.000001恒成立。 类比分析,从具体到抽象,得出:“无论预先给多么小的正数ε,总存在着这样的自然数N ,当n >N 时,不等式︱(1- n 101)-1︱=n 101 <ε恒成立.”事实上,无论预先给定多么小的正数ε,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自然数N .这时,可以说数列(1)的极限是1. 3.数列极限的定义:

小学奥数 斐波那契数列典型例题

拓展目标: 一: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1)找出排列规律,确定排列周期。 (2)确定排列周期后,用总数除以周期。 ①如果没有余数,正好有整数个周期,那么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②如果有余数,即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的第n个。 例1: (1)1,2,1,2,1,2,…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2,1829 ÷=,所以第18个数是2.(2)1,2,3,1,2,3,1,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3,16351 ÷=???,所以第16个数是1.二: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是 的有关兔子的问题: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 你看出是什么规律:。【前两项等于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其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 【巩固】 (1)2,2,4,6,10,16,(),() (2)34,21,13,8,5,(),2,() 例1:有一列数:1,1,2,3,5,8,13,21,34…..这个有趣的“兔子”数列,在前120个数中有个偶数?个奇数?第2004个数是数(奇或偶)?

【解析】120÷3=40 2004÷3=668 【巩固】有一列数按1、1、2、3、5、8、13、21、34……的顺序排列,第500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例2:(10秒钟算出结果!) (1)1+1+2+3+5+8+13+21+34+55= (2)1+2+3+5+8+13+21+34+55+89= 数学家发现:连续10个斐波那契数之和,必定等于第7个数的11 倍! 巩固: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 例3: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 (1)这列数中第2013个数的个位数字是几? 分析:相加,只管个位,发现60个数一循环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解析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山西省原平市原平一中任所怀 做了这些年的数学题,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新的数学题初次接触时,会觉得这个题的解题技巧很妙,甚至有点非夷所思,但如果把同类型问题多做几个,你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技巧,其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是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必然之路。这样我们就由解题的技巧而转化到了通解通法,进一步就会形成解题的思想,所以我对于数学爱好者建议,做题时要把同类型题多种总结和分析,这样你的数学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由递推推导通项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例1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5第69页6题) 分析:此题可分两步来进行,首先由构造一个等比数列,其中 ,并写出的通项;然后利用,两边同除以得 ,由累加法,就可求出数列的通项。 解:( 设,则()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 ,公比为3。所以。 于是有,两边都除以得 设,则有 由累加法可得

因为所以() 于是有。 总结:上面的求解过程实质,求是一个把已知条件逐步化简的过程,由相邻三项的递推关系化为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进一步求出通项公式。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 已知数列,其中,,求数列的通项。 解:首先我们要构造一个等比数列,于是设 则有。(1) 则由已知得(2) 对照(1)(2)两式得解得或。 我们取前一解,就会有。 设,则有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

所以。即(3) 再次构造等比数列,设 则有 对照(3)式,可得所以 x=. 于是有 设,则有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于是= 所以有。

第11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第十一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考点简介】 1.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在自主招生中的考点主要有:数列极限的各种求解方法;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数列的应用题;常用级数;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与不等式。 【知识拓展】 1.特殊数列的极限 (1)1 lim 0(0,a n a a n →∞=>是常数) (2) lim 0(0)!n n a a n →∞=> (3)lim 0k n n n a →∞=(1a >,k 为常数) (4) 111 lim 1,lim 1n n n n e n n e →∞→∞ ????+=-= ? ????? 公式(4)证明:令11n M n ?? =+ ??? ,取自然对数得到1ln ln 1M n n ??=+ ???, 令1x n = ,得ln(1) ln x M x +=, 由洛比达法则得00ln(1)1 lim lim()11x x x x x →→+==+,即0limln 1x M →=, 所以,limln 1n M →∞=,则lim n M e →∞=,即1lim 1n n e n →∞ ?? += ??? 。 另外,数列11n n ???? ??+?? ?????? ?是单调递增的,理由如下:由11n n G A ++≤(1n +个正实数的几何平均数≤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有111 11111111n n n n n n n ?? ++ ?++??=+?<==+? ? +++? ?? , 所以1 11111n n n n +??? ?+<+ ? ? +???? 。 2.洛比达法则 若lim ()0x f x →∞ =(或∞),lim ()0x g x →∞ =(或∞),则()'() lim lim ()'() x x f x f x g x g x →∞ →∞=。 3.夹逼定理 如果数列{}n x 、{}n y 以及{}n z 满足下列条件: (1)从某项起,即当0n n >(其中0n N ∈),有n n n x y z ≤≤(123n =,,); (2)lim n n x a →∞ =且lim n n z a →∞ =;

高中数学必修五《斐波那契数列》优秀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并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游戏:找规律填数,并说一说规律。(女生组 VS 男生组) 女生组:5,10,15,(),(),30 男生组:2,5,8,(),14,17,() 引出像这类找规律题,都需要观察前后数的关系。 2、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课外知识,老师把题目写出来。(师板书:斐波那契数列) 二、探究新知: 1、斐波那契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自由地读一读。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便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巧妙地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2、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师: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3、模拟兔子生长过程:那我们就从前几个月开始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方法不限,你可以画画图啊,画画线啊,写写字啊……等等,自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好,开始。 4、汇报:出示几个学生的图,边出示边说。 ①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引导说明) 如:一月,只有1对小兔,大兔为0对,合计1对; 二月,1对小兔长成1对大兔,小兔变为0对,大兔1对,合计1对; 三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对;合计1+1=2(对)。 四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1=2对;合计1+2=3(对)。 ②学生尝试说5月—7月兔子的变化过程,并记录板书。 五月:小兔有2对;大兔有1+2=3对;合计2+3=5(对)。

数学-斐波那契数列01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数学)01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 第1题 (单选题)根据您对教育技术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下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5分) A.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C.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D.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第2题 (单选题)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始于下列选项内容的是( A)。 (2.5分) A.视听运动 B.计算机辅助教育 C.程序教学法 D.网络技术应用 第3题 (单选题)"教师不应一味以传统集体传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使用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或进行社会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反映的是( A )的学习观。 (2.5分)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主义 第4题 (单选题)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基本内涵表述不恰当的是( C)。 (2.5分)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第5题 (单选题)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2.5分) A.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涉及学习者特征方面因素

高中数学新课 极限 教案

课 题:2.2数列的极限 教学目的: 1. 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些简单数列和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这节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数列是否“趋向于”一个常数的讨论中,虽然学生对“趋向于”并没有精确的认识,但是凭借他们的自身的感受,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也能得到一些数列的“极限”的肤浅认识,这是感性认识 数列的极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的通俗定义是: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a n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a n -a |无限地接近于0),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说一根长为一尺的木棒,每天截去一半,这样的 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1)可以求出第n 天剩余的木棒长度n a = 1 2n (尺);(2)前n 天截下的木棒的总长度n b =1- 1 2 n (尺) 分析变化趋势. 2. 观察下列数列,随n 变化时,n a 是否趋向于某一个常数: (1)n n a n 12+= ; (2)n n a )3 1(3-=; (3)a n =4·(-1)n -1 ; (4)a n =2n ; (5)a n =3; (6)a n =n n 2)1(1--; (7)a n =(2 1 )n ; (8)a n =6+n 101 二、讲解新课: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反思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反思 六(5)班吴爱玲 新教材每一册都有不少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的形式出现,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体现了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先进的理念,是一个新的特色。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下册数学教材中65页的阅读资料,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列的排列规律。由于寻找这样的规律,学习活动中接触的基本上是数字,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学设计时我本着让“数学阅读资料”真正成为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载体,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探索的载体。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由易到难、寻找规律、层层推理、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思路。“兔子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与铺垫。通过“找规律填数“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开课时,我以带领大家来认识解决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据说他的发现曾激起一个民族的数学学习热情,它的解决更造就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究竟是怎样的问题有如此魅力,你们想了解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表现了。大家有没有信心?以上节课简单的找规律引入并过渡到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规律学习中来。然后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兔子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接着,我让学生读故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讨论,12月后到底有几对?发现比较复杂,似乎讲不清楚。于是就顺理成章得引导学生用方法去解决 ----画图、列表格、找规律等等。学生在尝试后在交流。最后发现了规律。 教学设计巧妙,有步骤、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让学生自己阅读(谈“读懂了什么?”)又引导学生以画图的方式模拟兔子的生长过程,不仅使数学学习变得趣味横生,而且最大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经历了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杨遇春 教学背景: 《斐波那契数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59页的阅读材料,是学生在学习完数列(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后安排的一节课外学习内容。考虑到本节内容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同时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己对数列的认识和后续学习都很有帮助,而且本课所强调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我们的学生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决定用一节课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课程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本节课我主要借助PowerPoint演示加网络搜索的方法教学,用PowerPoint来向学生展示本节的主要学习思路和大纲,然后问题引导学生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问题答案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了斐波那契数列; 2.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思想; 3.指导学生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从网络上选择知识和学习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过程: 1、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先用PowerPoint让学生看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第一月底时在一间房子里放了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小兔一个月后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次后每个月生一对小兔。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到年底这个人有多少对兔子? 先由学生自己思考,我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与同学们共同做如下研: 我们用◎表示一对大兔,用○表示一对小兔,逐月统计兔子的对数(用PowerPoint逐月显示,加以讲解,务必要学生理解递推的本质) 第1月底○ 第2月底◎ 第3月底◎○ 第4月底◎○◎ 第5月底◎○◎◎○ 第6月底◎○◎◎○◎

(完整)数列求和教案高三

?????≠--=时当时当1,1)1(1,a a a a a n n n n n ? ?? ??-++2112)1(《数列求和》教案 一、高考要求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限项求和总是有公式可求的,其它的数列的求和不总是可求的,但某些特殊数列的求和可采用分组求和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和或用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法、逆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变换通项法等 .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式法 2、分组求和法 3、错位相减法 4、裂项求和法 5、倒序求和法 6、变换通项法 7、关于正整数的求和公式: 三、热身练习 1、求和:1+4+7+……+97= 1617 2、求和:n n a a a a s ++++=Λ32= 3、求和:=-++-+-100994321Λ -50 4、求和:??? ??+++++=n n n s 21813412211 Λ= 四、题型讲解 例1:(2005年湖北第19题)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n b 为等比数列,且.)(,112211b a a b b a =-= (Ⅰ)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n b a c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T n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知识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算能力. 解:(1):当;2,111===S a n 时 ,24)1(22,2221-=--=-=≥-n n n S S a n n n n 时当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4,2}{,241==-=d a a n a n n 公差是即的等差数列. (1) 122n n n ++++=L 222(1)(21) 126n n n n +++++=L 3332(1)12[]2 n n n ++++=L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教案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42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选择题 1、(2011·重庆高考理科·T3)已知x 2ax 1lim 2x 13x →∞-??+= ?-? ?,则=a ( ) (A) -6 (B) 2 (C) 3 (D)6 【思路点拨】对小括号内的表达式进行通分化简利用极限的相关性质求出a 的值. 【精讲精析】选D. x x 2x 16x (ax 1)(x 1)lim lim x 13x 3x(x 1)→∞→∞??-+--??+= ???--???? 22x ax (5a)x 1a lim 2,3x 3x 3 →∞??+-+===??-??所以.6=a 2、(2011·四川高考理科·T11)已知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3(2)f x +, 当[0,2)x ∈时,()f x =22x x -+,设()f x 在[22,2)n n -上的最大值为*([0,)n a n N ∈且 {}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lim n n S →∞=( ). (A )3 (B )52 (C) 2 (D )32 【思路点拨】 首先需要确定数列{}n a .先由1n =求出1a ,当2n =时,由()3(2) f x f x =+可推得 1()(2)3 f x f x =-,先求出(2)f x -的最大值,在求()f x 的最大值,即求得2a , 3,4,...n =依次求 解. 【精讲精析】选D , [)[)[)22122,20,2,0,2()2(1)1n n n x f x x x x =-=∈=-+=--+时,时,, ()=(1)1f x f =最大值,1 1.a ∴= [)[)[)[)222,22,4,2,420,2n n n x x =-=∈-∈时,若,则, 2(2)22(2)f x x x -=--+-()

2.1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说课材料素材(人教A版必修5)

斐波那契数列说课稿 【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社《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的章头图和阅读思考材料,是在学习了数列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设计说明: 大家请看,这是数列单元的章头图,以向日葵的花冠、树木的分杈、花瓣的数量等自然现象遵循斐波那契数列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体会“大自然是懂数学的”。 阅读材料中则详细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和定义,进一步阐述了章头图中提出的斐波那契数列在植物界中的应用,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搜集资料,深入了解和研究斐波那契数列。 课本中安排的章头图和阅读思考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等功能,是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有效素材,因而不能被淡化或忽视,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教学模式、课型分析】 本节课的课型定位为数学项目活动课。 由教师结合课本引入斐波那契数列这一数学知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斐波那契数列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同学和老师们展示。 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和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说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重视开展独立而积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项目活动学习这一类型的数学课是帮助活动参与者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已有广泛的普及,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人在高一年级选取了斐波那契数列这一古老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项目活动学习,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 【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来看,学生刚刚接触数列这一新知识,初步掌握了数列的基本概念。 在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之前引入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性课题,可以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列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更具针对性和发展性。 特别是在学习完数列整个章节后,再用数列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列知识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和水平。 从能力基础看,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广博的见识,完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教案(优质课)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数列极限的极限。 【教学重点】:运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法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如果,)(lim ,)(lim 0 B x g A x f x x x x ==→→则[]= ±→)()(lim 0 x g x f x x ___ []=→)().(lim 0 x g x f x x ____,=→) () (lim x g x f x x ____(B 0≠) 二、新授课: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类似: 如果,lim ,lim B b A a n n n n ==∞ →∞ →那么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lim =∞ → )0(lim ≠=∞→B B A b a n n n 推广:上面法则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数列的情况。例如,若{}n a ,{}n b ,{} n c 有极限,则:n n n n n n n n n n c b a c b a ∞ →∞ →∞ →∞ →++=++lim lim lim )(lim 特别地,如果C 是常数,那么CA a C a C n n n n n ==∞ →∞ →∞ →lim .lim ).(lim 三、例题: 例1.已知,5lim =∞ →n n a 3lim =∞→n n b ,求).43(lim n n n b a -∞ →

例2.求下列极限: (1))45(lim n n +∞→; (2)2)11 (lim -∞→n n 例3.求下列有限: (1)1312lim ++∞→n n n (2)1 lim 2-∞→n n n 分析:(1)(2)当n 无限增大时,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无限增大,分子、分母都没有极限,上面的极限运算法则不能直接运用。 例4.求下列极限: (1) )1 1 2171513( lim 2222+++++++++∞ →n n n n n n (2))39312421( lim 1 1 --∞→++++++++n n n

六年级奥数-.数论综合.教师版

数论综合(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质数合数、完全平方数、位值原理、进制问题的常见题型; 2、 重点理解和掌握余数部分的相关问题,理解“将不熟悉转化成熟悉”的数学思想 例题精讲: 板块一 质数合数 【例 1】 有三张卡片,它们上面各写着数字1,2,3,从中抽出一张、二张、三张,按任意次序排列出来, 可以得到不同的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请你将其中的质数都写出来. 【解析】 抽一张卡片,可写出一位数1,2,3;抽两张卡片,可写出两位数12,13,21,23,31,32;抽三 张卡片,可写出三位数123,132,213,231,312,321,其中三位数的数字和均为6,都能被3整除,所以都是合数.这些数中,是质数的有:2,3,13,23,31. 【例 2】 三个质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它们和的11倍,求这三个质数. 【解析】 设这三个质数分别是a 、b 、c ,满足11abc a b c =++(),则可知a 、b 、c 中必有一个为11,不妨 记为a ,那么11bc b c =++,整理得(1b -)(1c -)12=,又121122634=?=?=?,对应的2b =、13c =或3b =、7c =或4b =、5c = (舍去),所以这三个质数可能是2,11,13或3,7,11. 【例 3】 用1,2,3,4,5,6,7,8,9这9个数字组成质数,如果每个数字都要用到并且只能用一次, 那么这9个数字最多能组成多少个质数? 【解析】 要使质数个数最多,我们尽量组成一位的质数,有2、3、5、7均为一位质数,这样还剩下1、4、6、 8、9这5个不是质数的数字未用.有1、4、8、9可以组成质数41、89,而6可以与7组合成质数 67.所以这9个数字最多可以组成6个质数. 【例 4】 有两个整数,它们的和恰好是两个数字相同的两位数,它们的乘积恰好是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 数.求这两个整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 两位数中,数字相同的两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99共九个,它们中的每个数都 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相加的形式,例如331322313301617=+=+=+==+L L ,共有16种形式,如果把每个数都这样分解,再相乘,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显然太繁琐了.可以从乘积入手,因为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有111、222、333、444、555、666、777、888、999,每个数都是111的倍数,而111373=?,因此把这九个数表示成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一位数或两个两位数相乘时,必有一个因数是37或37的倍数,但只能是37的2倍(想想为什么?)3倍就不是两位数了. 把九个三位数分解:111373=?、222376743=?=?、333379=?、4443712746=?=?、5553715=?、6663718749=?=?、7773721=?、88837247412=?=?、9993727=?. 把两个因数相加,只有(743+)77=和(3718+)55=的两位数字相同.所以满足题意的答案是74和3,37和18. 板块二 余数问题 【例 5】 (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17,余数是13,已知被除数、除数、 商与余数之和为2113,则被除数是多少? 【解析】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17+13=2113,所以被除数+除数=2083,由于被除数是除 数的17倍还多13,则由“和倍问题”可得:除数=(2083-13)÷(17+1)=115,所以被除数=2083-115=1968. 【例 6】 已知2008被一些自然数去除,所得的余数都是10,那么这样的自然数共有多少个? 【解析】 本题为一道余数与约数个数计算公式的小综合性题目.由题意所求的自然数一定是2008-10即1998 的约数,同时还要满足大于10这个条件.这样题目就转化为1998有多少个大于10的约数,319982337=??,共有(1+1)×(3+1)×(1+1)=16个约数,其中1,2,3,6,9是比10小的约数,所以符合题目条件的自然数共有11个. 【例 7】 有一个整数,除39,51,147所得的余数都是3,求这个数.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必修5,教材安排1课时。 数列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一节,更是体现了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分期付款、储蓄等有关计算都用到本节课的一些知识,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能否树立“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有着重要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 因此设计好这节课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到:(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2)数学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本节课可谓本章教学的关键点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题采取由学生讲解的方式完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题及习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3、通过对解题步骤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

用初等数学方法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初等数学方法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斐波那契 (Fibonacci) 数列是着名的数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究它的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已经涌现出了多种方法。但据笔者们所知,这些方法大都需要比较高深的数学知识,例如组合数学的方法、概率的方等等,让人比较难理解,不容易接受。基于此,研究给出了一种简易的初等数学方法,先探求它们的特征多项式,然后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思想,得出它们的通项公式。这种方法深入浅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 13 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算盘书》的修订版中增加了一道着名的兔子繁殖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 如果每对兔子(一雄一雌)每月能生殖一对小兔子(也是一雄一雌,下同),每对兔子第一个月没有生殖能力,但从第二个月以后便能每月生一对小兔子.假定这些兔子都没有死亡现象,那么从第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 个月以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解释说明为:一个月:只有一对兔子;第二个月:仍然只有一对兔子;第三个月:这对兔子生了一对小兔子,共有1+1=2 对兔子.第四个月:最初的一对兔子又生一对兔子,共有2+1=3对兔子.则由第一个月到第十二个月兔子的对数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144,……,人为了纪念提出兔子繁殖问题的斐波纳契,将这个兔子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即把 1,1,2,3,5,8,13,21,34…这样的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2.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定义:数列F1,F2,… ,Fn,…如果满足条件121==F F ,21--+=n n n F F F (对所有的正整数n ≥ 3),则称此数列为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教学设计]《数列的极限》精品教案

《数列的极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列和极限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与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之一,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微积分中所有重要概念,如导数、定积分等,都是建立在极限概念的基础上,极限的概念是微积分的重要概念和重点,本节数列的极限是极限的一类,与函数极限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思想是完全相同的,通过数列极限(ε-N定义)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极限的思想方法,为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对象 学生在初中已知道: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的成倍增加时,多边形的周长P n不断增大,并越来越接近于圆的周长C。在高一立几推导球的表面积公式时也接触过极限的思想。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打下基础。但因为学生以前接触的代数运算都是有限运算,而极限概念中含有“无限”,比较抽象,又要将“无限”定量描述出来,即用ε-N的语言叙述出来更困难了,所以这一课是数列极限这一章中学生最难听得懂,教师也最难讲得好的一课。讲好的关键是结合数列的图象和表格讲清“无限”的几何意义,使学生对数列极限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讲清“无限趋近”和“无限增大”的意义和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目标 ⑴掌握数列极限的定义。 ⑵应用定义求证简单数列的极限,或从数列的变化趋势找到简单数列的极限。 ⑶通过数列极限定义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五)重点、难点 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定义中一些字母和记号的特性。 (六)教学方法:启发分析,讲练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定义的引进 1.复习提问

⑴ |a| 的几何意义: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⑵ |x-A| 的几何意义:表示数x 的点及数A 的点之间的距离。 ⑶设ε>0,解不等式 |x-A|<ε,并且在数轴上表示出它的解集。 2. 满不等式 |x-A|<ε的点x 全部落在区间(A-ε,A+ε)内,要使点x 与点A 的距离即 |x-A| 无限制地小,ε要怎样变化?引导学生说出ε是一个任意小的正数。 3. 定义的引进 本节课的课题是“数列的极限”(板书),极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早有出现,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庄子就指出了“一尺之棰,日取某半,万世不竭”,我们把每天取去一半后所余的尺数用现代熟悉的表达方式可以得到一个数列: 把上述数列的前几项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 0 从图形容易看出,不论项数n 怎样大, 永不为0,只是0 的近似值,但当n 无限增大时,数列 的项就无限趋近于0。即当n →∞时, →0。 再看无穷数列②:0.9,0.99,0.999,……, ,…… 0 0.9 0.99 1 当项数无限增大时②中的项无限趋近于1,即n →∞时, →1。 “无限增大”、“无限趋近”怎样利用数量来刻划呢? 如图由,||εεε+<<-?<-A x A A x )"(",......;21,......,81,41,21万世不竭这是一个无穷数列n 321161814121n 21{}n 21n 21 n 1011-n 1011-n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