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_姚芳

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_姚芳

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_姚芳
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_姚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5期S H.J.T C M May,2010;Vol .44No .5

综 述

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姚 芳1

指导:杨维华

2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 综述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外敷、磁贴疗法、推拿按摩、针法、灸法等,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儿腹泻;外治;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272.6;R 256.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334(2010)0520097203

Research advance on TCM externa l trea t m en t aga i n st i n fan tile d i a rrhea

Y AO Fang 1

 I nstruct or:Y ANG W ei 2hua

2

1.Hu ’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

2.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Hu,nan I nstitute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I nfantile diarrhea;external treat m ent;Chinese medicine;revie w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2041;09037)

[作者简介]姚芳,女,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医儿科及外治法的临床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杨维华,研究员。E 2mail:zsyyy 9@https://www.doczj.com/doc/0917348328.html,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肠道紊乱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由于腹泻导致小儿脾胃功能失调,药物吸收差;又因小儿惧药苦,药物摄入难,故外治法日益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现就近几年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外治方法及疗效

1.1 中药外敷 曹向东等

[1]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寒湿散(吴茱萸、肉桂、干姜各6g,木香3g,五倍子4g,黑胡椒、制附片各5g )治疗风寒泻,用热泻散(葛根6g,苦参10g,木香2g )治疗湿热泻,上药研末用植物油调成药饼,敷于脐部,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至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刘奕等[2]

将5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和对照组120例,并根据辨证分型将各组分为伤食泻、脾虚泻和湿热泻3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妈咪爱和思密达治疗。治疗组根据证型将中药研末用黄酒调成饼敷脐,辨证用药:湿热泻用葛根、黄连、秦皮、黄柏、车前子等;伤食泻用山药、神曲、连翘、山楂等;脾虚

泻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丁香、肉桂等,每日1次,3

至5天为1个疗程,治疗至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梅雪等[3]

将15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52例,治疗2组5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1组口服七味白术散;治疗2组采用醋调七味白术散敷脐,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6.1%,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邹惠承等[4]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用止泻敷贴灵(五倍子、吴茱萸、苍术、肉桂、丁香等药)敷贴脐部,每24h 换药1次,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口服妈咪爱、思密达。治疗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4.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1.2 磁贴疗法 洪虹等[5]

将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根据导师杨维华经验,运用磁片贴敷治疗治疗组。方法:用钡氧体磁片(40mT 250mT )制成止泻贴,每次2片,根据泻南补北的原则分别将南极或北极(同极)置于患儿双侧天枢穴上,外用胶布固定,2h /次,2次/d 。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两组均不用抗生素,中度以上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3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

?

79?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5期SH.J.T C M May,2010;Vol.44No.5

显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1.3 推拿按摩 安连成[6]将该病分为4型:寒泻:取手部阴阳穴、补脾土、推三关、补大肠,腹部揉压,揉天枢,推上七节,自下而上捏脊;实热泻;退六腑、清补脾、清大肠,并揉脐部、中脘、天枢穴,自上而下刮脊,揉长强;伤食泻;清脾土、揉板门、清大小肠,揉脐部、顺降结肠揉压,揉中脘、天枢,自上而下刮脊,推下七节;脾虚泻;补脾土、运土入水、补大肠,揉脐、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揉三里(胃经合穴)及胃经路线,自上而下捏脊,在肾俞、胃脾俞、肝俞穴部位向上提拉,推上七节。

时宏伟[7]采用推拿健脾祛湿法(分阴阳、清脾、清胃、清大小肠、右揉脐及龟尾,并下推七节骨、清肾水)治疗小儿腹泻159例,治疗至大便次数正常,质地成形,兼症基本消失。结果:痊愈139例,占90.26%;有效8例,占5.19%,总有效率为95.45%。

郭玲[8]将61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35例和对照组26例。推拿组用调理肠胃、健脾止泻(摩腹5m in,揉脐5m in,推上七节200次,揉龟尾100次)的推拿手法治疗,临床随症加减。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根据不同症状酌情运用培菲康、乳酶生、口服补液盐以及蒙脱石散剂。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53.9%,推拿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1.4 针法 谢文雄[9]以手针九穴(双手脾、小肠、大肠、三焦、心、肝、肺、命门、肾夜尿点)治疗小儿腹泻69例,治愈率达100%。其中治疗1次治愈22例,占39.1%;2次治愈24例,占34.8%;3次治愈10例,占14.5%。

于竹力[10]以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腹泻32例。湿热泻:上述主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不留针;寒湿泻:上述主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不留针,继之用艾条灸天枢穴,每穴10215m in;伤食泻:上述主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不留针,继之用三棱针速刺四缝穴(左或右),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黏液;脾虚泻:足三里、阴陵泉用先少泻后多补的捻转手法,天枢穴用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阳虚泻:足三里、阴陵泉用捻转补法不留针,继之用艾条灸关元、天枢穴,每穴10215m in。结果:治疗72h后,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75%。

郝明泽[11]以半刺法治疗小儿腹泻82例,选穴以天枢(双)、会阳(双)、单侧足三里及其对侧内庭(病情重者,足三里及内庭均取双侧)为主,每天治疗1至2次, 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次后,痊愈11例,显效51例,有效20例;治疗3次后,痊愈61例,显效总有效率达100%。

1.5 灸法 王跃平[12]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法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将艾条点燃靠近神阙穴223c m,直至皮肤出现红润,时间15220m in,每日2次。对照组常规用小儿利宝加助消化药及调节肠道微生态药。治疗至大便外观如常,排便次数每天少于2次。结果:治疗组平均腹泻停止天数为1至2天,对照组为4至5天,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范永红等[13]用脐灸治疗小儿腹泻142例,中医辨证属脾虚证或脾肾阳虚证。患儿取侧卧位,以肚脐为中心呈环形旋转熏灸(距皮肤326c m),以平补平泻为法,每次温和灸30m in,以医者手下有温热感,患儿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结果:痊愈74例,有效56例,无效12例;治疗最短1天,最长15天;总有效率为91.55%。

1.6 熏洗 沙剑虹等[14]用熏洗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用银杏叶20g或银杏枝50g加水300024000m l,煮至沸腾后熏洗患儿双脚,可至双膝下,每次20m in,隔日1次,共用2次,取得满意疗效。

邹彩华[15]用络石藤外洗治疗小儿腹泻200例,取络石藤鲜品200g,加水2500m l煎煮至沸腾,用温火煎煮15m in,去渣留汁,待温外洗双膝以下,轻者每日1次,略重者每日2次,早晚分洗。有脱水及酸中毒者,配合补液、纠酸、抗生素。结果:有效率达100%。

李书奎等[16]用地锦草50g(鲜地锦100g),棒草50g(

鲜100g),加水2kg,煮沸20m in后,熏洗双足,每次浸洗15m in,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206例痊愈,78例好转;12例患儿中药足浴3个疗程痊愈。

1.7 火罐疗法 李春平等[17]将5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B组30例。A组采用口服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B组在上述基础上配合火罐疗法,取中型或小型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大肠俞穴,留罐5m in 至10m in,每日1次,3至4天为1个疗程,痊愈患儿随诊10天。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痊愈时间缩短2至5天,有效率达98%。

1.8 经皮治疗仪 王文惠[18]将腹泻患儿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 L型经皮给药治疗仪经皮给药(党参、当归、白芍药、茯苓、丁香、五味子等),每次25230m in,1次/d,3至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补液、纠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72h,治疗组治愈率达75.8%,对照组为29.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管英伟等[19]将20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采用靶向电超导治疗仪和特制中药贴治疗,于脐旁两侧将药贴的释药面贴于皮肤上,将治疗仪的发射头置于贴面背面,开机治疗(依操作规范),3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补液、口服思密达等。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

8

9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5期S H.J.T C M May,2010;Vol.44No.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 灌肠 于旺吉等[20]用灌肠法治疗小儿腹泻600例。湿热泻用肠炎1号(葛根、黄芩、黄连、槐花、侧柏叶各9g,白头翁20g),脾虚泻用肠炎2号(肉豆蔻10g,丁香、诃子、芡实各9g,云茯苓12g,焦山楂、焦六神由、焦麦芽各15g),煎取药汁,高压消毒待用,用时抽取20m l,用一次性灌肠器行保留灌肠,灌入后取平卧位,保留2h以上,1次/d,3d为1个疗程。结果:湿热泻组显著50例(16.7%),显效200例(66.7%),有效50例(16.7%);脾虚泻组显著80例(26.7%),显效180例(60.0%),有效40例(13.3%)。

尚建霜等[21]将383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6例,对照组187例。治疗组脾虚泻用补脾益肾止泻中药(肠炎I号),湿热泻用清热利湿止泻中药(肠炎Ⅱ号),常规灌肠治疗,502100m l/次,保留2h以上,每日2次,5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 问题与展望

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易为外邪侵袭,若与湿邪相合则致泻。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小儿脾常不足,若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发为泄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曰:“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合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湿失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布,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故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以运脾化湿为主要原则。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病外治,殊途同归”。

以上文献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多样,各具特色,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但同时有些疗法也有不足之处,如针、灸、拔罐等方法虽有效,但刺激较强,易伤小儿娇嫩之皮肤;熏洗疗法多费时费力,且小儿脏腑未充,卫外力弱,治疗时皮肤外露,易受外邪侵袭而生他病;药物敷贴疗效显著,但病情急时配药调敷较困难,且药物多含挥发油,可能产生皮肤发红、起疱等过敏现象;经皮给药治疗仪集电疗、热疗、灸疗、药疗于一体,有消炎、通络、止泻之效,但多使用不便且费用较高。而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及磁疗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安全可靠。推拿按摩疗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疗法,无痛苦,手法简单,方便易行,随时可施,除可达到治疗效果外,还可保健强身。此外,磁疗方法利用磁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收敛止泻疗效显著,且磁片小巧,携带方便,使用方法简便,对皮肤刺激小,见效快,安全有效,患儿及家长均易接受。故笔者认为,推拿按摩与磁疗法均值得深入研究,并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向东,佟泳玫,曹向兵.中药贴敷佐治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

初级卫生保健,2009,23(7):102.

[2]刘奕,吴力群.辨证分型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520例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1672168.

[3]梅雪,齐文辉,张文祥,等.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J].实用临床医学,2008,9(2):89.

[4]邹慧承,李红燕,陈海燕,等.止泻敷贴灵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及

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3):19220.

[5]洪虹,杨维华.磁贴天枢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80例[J].中医外

治杂志,2008,17(4):18219.

[6]安连成.按摩治疗小儿腹泻体会[J].,2007,5

(5):4542455.

[7]时宏伟.推拿祛湿法治疗小儿腹泻154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

2005,21(9):39240.

[8]郭玲.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

(5):48249.

[9]谢文雄.手针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69例[J].中国针灸,2009,29

(5):370.

[10]于竹力.针灸治疗小儿腹泻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10):19220.

[11]郝明泽.半刺法治疗小儿腹泻8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

(9):539.

[12]王跃平.艾灸治疗小儿腹泻30例体会[J].中国保健,2007,15

(22):1102111.

[13]范永红,赵必仰,刘福彬.脐灸治疗小儿腹泻142例[J].山东中医杂

志,2008,27(2):112.

[14]沙剑虹,沙剑英.银杏汤剂熏洗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民间疗法,

2009,17(3):66.

[15]邹彩华.络石藤外洗治疗小儿腹泻[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

(4):48.

[16]李书奎,李晔.中药足浴治疗小儿腹泻[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

(2):41.

[17]李春平,李秉祥.火罐疗法治愈小儿腹泻[J].中医外治杂志,2003,

12(2):43.

[18]王文惠.中药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腹泻12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

医结合临床,2009,9(3):66.

[19]管英伟,李培国,刘红卫.电超导靶治疗小儿腹泻病应用[J].中医误

诊学杂志,2008,8(27):663326634.

[20]于旺吉,王寿春,刚桂珍.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600例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4,13(4):4952496.

[21]尚建霜,翟晓霞,侯云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196例的辨证

施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76.

编辑:刘 芳

收稿日期:2010202217

?

9

9

?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是两个高峰期。小儿腹泻应及时护理治疗,注意了解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 腹泻的护理 1.1. 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1.2. 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1.3. 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 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 体液不足的护理 2.1. 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呕 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2. 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2.2.1. 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1/kg、中度脱水80~100m1/kg喂服,于4~6h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每1~2min喂5ml(约l 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min再喂,每2~3min喂5ml.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 液。 2.2.2.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 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上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疗法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200例单纯采用小儿推拿穴位治疗。结果:200例急性腹泻患儿全部治愈,平均療程2.23 d。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关健词】小儿急性腹泻;中医推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103-01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尤其以1岁以内小儿多见,常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多数表现为先呕吐,随即出现发烧腹泻,口渴尿少,有的伴有腹痛腹胀[1-2]。吐泻频繁者可出现脱水,脱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西医多以静脉输液加口服药物治疗,但疗程较长,痛苦多,且有时输入的寒冷液体较多时往往加重腹泻[3-4]。中医推拿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临床中治疗腹泻效果尤佳,笔者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大量急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患儿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1周岁以内152例,1~2周岁36例,2周岁以上12例;伴发烧178例,伴呕吐170例,伴腹胀44例,伴精神不振180例;轻度脱水146例,中度脱水44例,重度脱水10例。 1.2方法 取患儿左手穴位推拿:揉小天心500次,推补肾水500次,推清板门穴5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揉二人上马5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清大肠穴300次。泻水多者加推分阴阳100次,推清小肠穴1000次,肛门红肿者清大肠穴加至1000~1500次,热高者加揉乙窝风300次,呕吐重者掐合谷100次,清肺经穴500次。每日推拿2~4次。脱水者口服温糖盐水补液,以患儿饮够为度。推拿期间禁食寒凉瓜果,哺乳者母亲亦禁之,禁食鱼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饮食以米汤、米粥、米粉等谷类为主,尽量减少奶粉及母乳比例,小米及面食不宜。 2结果 200例全部治愈,1 d治愈者22例,2 d治愈者130例,3 d治愈者32例,4 d治愈者12例,5 d治愈者4例,平均疗程2.23 d。 3典型病例 患者,女,10个月,因进食过多以“吐泻发烧5 d”为主诉就诊,初诊日期2009年2月11日。曾在市内某大医院诊断为小儿腹泻病,静脉点滴5 d未好转。来诊时高烧,进食饮水即吐,频频排出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次左右,体温39.2 ℃,轻度脱水貌,精神不振,全身查体未见其他异常。诊断为小儿急性腹泻,中医辨证为火泻。治则:清热利湿,降气止吐。取穴:揉小天心500次,推补肾水5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清小肠穴1000次,揉二人上马500次,分阴阳1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推清小肠穴500次,捏揉天枢,神阙,每日推拿4次,当天烧退,呕吐停止,大便次数减少,3 d痊愈。 4讨论

小儿推拿学考试复习题(高级)带答案

小儿推拿师复习题 间:2016-08-2 一、单选题: 1.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2.髓海位于( C )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 3.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C )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 D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 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C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8.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E.手太阴肺经 9.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E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1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E )A.天泉B.少列C.中冲D.少府E.天池 11.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D )A.肝B.耳C.胆D.胃E.胁 12.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B )A.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 E.水沟 13.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D )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 14.心的募穴是( A )A.巨阙B.鸠尾C.中庭D.膻中E.华盖 15.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 C )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 16.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C )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沟E.偏历 17.任脉起于( B )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 18.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D )A.四满B.四渎C.四缝D.四神聪E.四关 19.两眉头的中间是( B )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 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C ) 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 21.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 B ) 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A.耳垂、对耳轮体D.三角窝、耳甲E.三角窝、耳垂 2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D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23.七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称为( C )A.青春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24. 三岁的幼儿,正常身高应该是( A )A.92 cm B. 82cm C 85 cm D 96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评述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评述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疾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变下稀薄或水样,或伴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患腹泻平均为2-2.5 次/人,2次以下小儿约占75%,在夏秋季节为高发期。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率1.52 次,中国每年为1.76 次/人,农村高于城市,估计中国5 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数腹泻。其致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多数位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轮状病毒感染导致6 月?2 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 %)。西医以纠正脱水及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微生物。在临床上部分医师滥用抗生素在一些地区以成为医源性危害,引起不良反应。如:肠道药群、耐药菌株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小儿腹泻在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其次为肠道病毒及其他病毒,无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不需要用抗生素。关于小儿腹泻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已定论,应针对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能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近年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具有无副作用,无痛苦,不需打针,患儿易接受,避免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菌群失调带来的医疗缺

憾。 现将近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关情况述评如下: 1病因病机王受传,韩新民等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如下:(1) 感受风寒: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外感风寒,直中脾胃,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合污而下,则为风寒泻。(2) 湿热蕴 结:素体湿热内盛,或夏季暑湿当合,湿热困脾,中阳失养,运化失常,水湿并走肠间,肠失传导,发为湿热泻。(3) 内伤饮食:乳哺不当,或暴饮暴食,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胃失和降,脾失运化,宿食内停,湿浊不分,合污而下,发为伤食泻。(4)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调,或久病之后,皆可致脾胃气虚,胃弱不能腐熟水谷,脾虚失健之职,水反胃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为脾虚泻。(5) 脾肾阳虚:素体阳虚,或久病体弱,均可损伤脾胃之阳,命门火衰,火部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止。(6) 伤阴泻:小儿稚阴之体,泄泻无度,更伤阴津液,水液耗损,阴津受劫,津伤液脱而成伤阴的变证。(7) 伤阳泻:小儿为稚阳之体,久泻不止,阴损及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阳气外损,此为伤阳之变证。宋红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多与气候、饮食及小儿素体有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若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则脾胃阳气,运化元权,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致腹泻不止。肖咬脐认为,由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泄泻,其发病机理总是脾胃虚弱或功能紊乱。刘一玲认为小儿腹泻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湿邪内生,小肠受盛,大肠传导失常而成。

【实用】-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于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更高。 1.护理问题 1.1腹泻,肠道功能紊乱 1.2腹泻、呕吐体液丢失过多,体液不足。 1.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4潜在并发症。 1.5家长只是缺乏。 2.护理措施 2.1控制腹泻 2.1.1控制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2.1.2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1.3观察排便情况: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等,及时送检。 2.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2.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2. 2.2静脉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2.2.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3皮肤护理 2.3.1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3.2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2.4密切观察病情 2.4.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眼,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 4.2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2. 4.3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补充钾盐。 2. 4.4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囱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 4.5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3.健康教育 3.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3.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 3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楼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 3.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4.护理评价 4.1患儿排便次数减少至正常。 4.2患儿腹泻呕吐好转,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纠正。 4.3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4患儿臀部皮肤保持正常。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价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12-08T15:15:15.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作者:贺祥林李文娟郭长利 [导读] 对腹泻患儿给予中医推拿法治疗效果良好,控制了症状,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医院 276816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对比各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远低于对照组,各小组间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泻患儿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患儿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疗法;小儿腹泻;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he clinical effect of Tuin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retrospective data of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April 2016,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rapy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results,differences Obviously,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for children with diarrh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improve the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improve the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worthy of trust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sage therapy;infantile diarrhea;effect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的增多。小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复杂,该疾病发生后,可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能出现患儿脱水,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由于小儿腹泻导致患儿死亡的发生率不断增高[1]。本文主要研究应用中医推拿法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泻患儿100例,经我院护理委员会批准和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自愿,由于治疗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6.5±2.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13岁之间,平均年龄(7.5±3.6)岁,两组患儿均表现为无力、发烧、粘液便等症状。所有患儿均排除有其它胃肠道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对比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蒙脱石散(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进行治疗,每次1袋,2~3次/d。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进行治疗,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尾椎骨与七节骨间的部位进行推揉约200次,再对龟尾穴推揉100 次左右,在脐部与腹部之间按摩推揉约5min,再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进行对症推揉,如脾虚型,给予推揉患儿脾土穴400 次,同时还要推揉脾俞穴、足三里以及八髎穴等各50次左右,湿热型,给予加揉六腑300次,伤食型,采用推揉按摩法对板门和中脘穴等各进行50次等,按摩的深度主要以患儿的皮肤凹陷约 3 ~ 5 毫米为宜,1次/d,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评定: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大小便恢复正常时间短;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大小便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大小便依旧紊乱,止泻时间较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儿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版对其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其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临床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 2结果 2.1对比组间患儿的临床效果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影响不同,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其结果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儿的临床效果[n/%] 2.2对比各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患儿1例,对照组则出现不良反应患儿8例。实验组不良反应总率为2%远低于对照组的16%,各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患儿腹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也再逐渐增高。小儿腹泻主要是由胃肠道内的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该疾病发病急骤,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甚至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严重影

中医辨证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中医辨证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16T13:06:10.7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姜志萍 [导读] 分析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 姜志萍 山东省龙口市妇幼保健院 265701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以数字随机法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辩证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即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 后,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3.63%,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期间,对患儿行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可以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普及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辨证推拿;腹泻次数;治疗效果 小儿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多以不足2周岁婴儿为主要病患群体,一般情况下,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大便性状改变、排便次数增加为主,部分患儿可能合并腹痛、呕吐、发热、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1]。小儿腹泻的诱发机制较为繁杂,例如,腹部受凉、饮食不当、肠道外感染等,只有结合患儿病情的诱发机制对患儿行针对性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有效[2]。基于此,本次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以常规西药疗法、中医辩证推拿疗法为对照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伴有程度不一呕吐、发热症状;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官疾病、药物过敏等情况。以数字随机法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中有19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介于1个月-6岁之间,平均为(3.23±0.87)岁;病程介于5h-20h之间,平均为(13.12±1.67)h。观察组患儿中有20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介于3个月-7岁之间,平均为(3.63±0.56)岁;病程介于6h-21h之间,平均为(14.02±2.11)h。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相关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研究可行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①患儿每天接受三次乳酶生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患儿年龄介于1岁至3岁之间,每次给予1片至2片;患儿年龄介于4岁至6岁之间,每次给予2片至3片;②患儿每天接受两次妈咪爱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若患儿不足1岁,每次取妈咪爱半包;若患儿介于1岁至2岁之间,每次取妈咪爱1包;若患儿年龄超过2岁,每次取妈咪爱2包;注意冲服的水温不能超过40℃;③患儿每天接受思密达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患儿年龄不足1岁,每天取1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患儿年龄介于1岁至2岁之间,每天取1包至2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患儿年龄超过2岁,每天取2包至3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治疗期间,患儿同时接受补液,治疗周期持续6d[3]。 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辩证推拿疗法治疗:①患儿接受基础推拿治疗,即对患儿腹部、脐部行5min左右的按摩,然后推揉患儿尾椎骨、七节骨之间的部位,推揉次数控制在200次左右;然后推揉患儿的龟尾穴,次数控制在100次左右;②若患儿症状归为寒湿型,需要对患儿的外劳宫穴推揉50次,脾土穴、三关穴推揉300次;③若患儿症状归为伤乳食型,需要对患儿的板门穴推揉50次,大肠穴推揉200次,天枢穴推揉30次;④若患儿症状归为脾虚型,需要对患儿的脾土穴推揉400次,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以及八髎穴各推揉50次。值得注意的是,推揉期间,需要严格把控力度,一般情况下,患儿肌肤下陷深度在3mm-5mm之间为最佳。患儿每天接受一次推拿按摩治疗,治疗持续3d。期间患儿需要接受6次捏脊治疗[4]。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率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大便性状恢复,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明显好转,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治疗后大便性状以及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由软件SPSS19.0负责统计与分析,数据表达方式有两种,即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 (n/%);两种数据的统计学意义成立检验值分别设定为t、X2,结果显示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即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3.63%,数据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要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抵抗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因此出现腹泻情况的概率较高。在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被归纳为“脾虚”范畴,认为患儿的致病机制与后天失养、久病不愈、先天不足以及饮食内伤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中医认为该病症临床治疗期间应以疏通经络、调和营卫为主[5]。中医推拿疗法即通过推揉患儿的脾经穴、胃经穴,改善患儿脾胃功能,提高其自身的升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邹逸天黄飞 前言: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鼎盛期几个阶段。建国前曾遭受一度衰落,建国后随着中医复兴,由于它有着自己的医疗特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仍得到了全面复兴。 自19世纪以来,国际医学界也逐步发现许多疾病已无法用西方医药来解决,甚至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还可怕,这时才重新审视这个自然疗法。外治疗法独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绿色疗法被世界医学界所推崇。 21世纪以来已形成一股世界性的人们追求健康的巨大潮流。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古老外治法融会贯通紧密合作,外治产品层出不穷。据某些专家预言,到2 l世纪后,外治敷贴医疗产品将会大大超过口服产品。其原因是:1.敷贴药可以防止内服药引起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肾毒性。2.外治贴敷药便于控制药量,节省医疗费用与药材。3.外贴类药物发挥药效迅速,直接作用于离他最近的有病部位。4.外贴药使用简便,省事省心省力,易于操作。 中医外治法源于临床实践,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已成为大家共识,把外治法用下养身保健、治未病是当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对政府一贯倡导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会医疗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外治法的概况与机理 外治法与内治法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除口服外,诸如针灸、推拿、伤外科手术以及用药物熏、熨、敷、贴等均为中医外治法范畴。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现代所说的外治法,一般是指运用药物、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器械,作用于体表或口窍等处进行治病的方法,至今从内容上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甚至气功等治疗方法,狭义外治法是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或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从治疗科别上讲:又可分为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 在治疗方法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 【内病外治】一般的内科、外科、儿科的疾病常用外治方法。如敷贴膏之类。【外病外治】多用于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症,如外科多种外用药之类。 【非药物外治】是指不用药物,单纯以手法器械治病。如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药物外治】是临床上常用外治方法,用药物作用体表经穴、黏膜等处进行治疗。 中医药物外治机理:其给药途径主要从体表及孔窍黏膜进入体内而达到内治一样药物的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体表给药我们又分为:1.经腧穴给药(敷贴法,如护肝拔毒膏)。 2.局部给药(吹滴法,肝炎滴鼻剂)。3.全身给药(黄疸药浴液)。 下面向大家介绍肝病中医药物外治法,(均是体表给药的三种方法) 二、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1973年起我院肝病专科在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祖传中医肝病外治基础上开展了肝胆病“内病外治法”的临床研究。1993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所。在华海清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帮助下,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1、顺运八卦 位置:手掌心内劳宫周围。 作用:调畅气血,宽胸理隔。 操作:从小指侧顺时针向拇指方向做环形推动150次。 2、推清胃穴 位置:腕横纹到拇指跟的赤白鱼际处。 作用:和胃消食,降逆止吐。 操作:腕横纹开始沿大鱼际赤白肉际推向拇指根300次。 3、补脾 位置:大拇指挠侧缘,从拇指根到拇指端。 作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操作:从拇指端沿挠侧赤白鱼际推向指根300次。 4、补大肠 位置:食指根到食指端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固肠涩便。 操作:食指指端挠侧面推向指根300次。 5、运土入水 位置:从拇指端到小指根的外侧缘(大小鱼际赤白肉际处) 作用:固肠止泻。 操作:从拇指挠侧端赤白肉际处沿大小鱼际赤白肉际推上小指根100次。

6、利小便(清小肠穴) 位置:小指的尺侧缘,从指端到指根。 作用:利尿通淋,分清降浊。 操作:小指根沿尺侧赤白肉际推向指尖150次。 7、顺柔长强 位置:尾骨尖下0.5寸。 作用:固肠涩便,收敛止泻。 操作:尾骨尖下0.5寸顺时针揉100次。 8、推上七节骨 位置:尾骨端到第四腰椎骨成一条直线 作用:升提止泻,调节气机 操作:从尾骨向上沿骶骨七节推至第四腰椎反复推300次。 9、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膝关节下3寸。 作用:健脾益气,和胃宽中。 操作:外膝眼下3寸顺时针揉动150次。 10、推上承山 位置:小腿后侧用力时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 作用:升提止泻,调和脾胃 操作:从承山穴下井承山向上推150次。 11、推止泻灵 位置:外踝骨直下与赤白肉际交叉处。

作用:固肠止泻 操作:外踝骨直下与赤白肉际交叉处来回推动100次。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 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 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 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 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 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 就给口服足够的液 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 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混合喂养的婴儿, 应在母乳喂养基础 1. 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 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 用量(ml) 二体重(kg)x(50?75), 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 ②ORS夜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周海丰1胡木明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元之源亚健康医疗中心 530023) (2 湖南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12000) 中医扶阳外治法就是用扶阳的理念来做中医外治疗法,笔者再近20年运用推拿及温灸、贴敷、烫疗、泡浴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思考和运用扶阳的理念,现汇报如下。 1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中医内治法同等重要的养生治病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波澜壮阔、延绵起伏的中国传统医学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成为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仅就治法而言,外治法在该书占据了主导地位。全收记载了近20种外治方法,如药敷、药熨、药膏、药浴、砭刺、针刺、草刺、按摩、导引、闭气、祝由等,尤其针灸疗法所论之详,所述之微,恐其它疗法难与伦比。《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提示了疾病由表入里的特点,也提示治病先治其表、先治其标、先治其外的思路。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时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治秘要》都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外治法。形成了祖国医学的独特疗法——外治法。 后世著作,如宋代《太平圣世惠方》,元代的《外科精义》,明代的《外科发挥》、《外科枢要》,不仅记载了多种外治法,还强调外治法亦应辩证用药,使外治法纳入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之下。 吴师机着《理瀹骈文》是清代成就最大、最具影响的一部外治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堪称“外治之宗”。是书荟萃了80多种不同的外治疗法,如贴、涂、熨、炙、熏、蒸、煮、扑、点、吹、浴、渍、滴、点、仓、扎、掐、吊、刮、拔罐、吐、粘、膏、摄生、导引、精神疗法等,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更为系统的阶段。吴师机不仅系统整理和总结千畲年来的外治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强调外治同样要贯彻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认为:“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又说:“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这些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外治的理论,有效地指引着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病的方向,对外治法的继承发展有较大影响。 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清代,《理渝骄文》外治专著为代表, 标志着外治法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2 扶阳流派和扶阳思想 扶阳学派,原名火神派,起源于清末,昌盛于当代。火神派擅用温热药附子、干姜等扶阳排寒以疗百病,温守、温通则扶阳而逐阴;温潜、温化则益阳而生阴。火神派医家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深得《黄帝内经》和医圣张仲景的重阳奥旨,火神派则不断演变成今日的“扶阳学派”。李可、卢崇汉、刘力红、吴荣祖等人为当下扶阳派的领军人物。扶阳的思想理论核心是“阳主阴从”,“阴主内守,阳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03T17:10:13.15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白玉婷 [导读] 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开封市按摩医院河南开封 475003 摘要: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发,属于儿科的常见疾病,患儿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部分表现为呕吐,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小儿腹泻多发于6个月-2周岁的婴幼儿,为了提高治愈率,本文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小儿推拿;腹泻病;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60例。年龄在10个月至3周之间。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一是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3次-5次,甚至多达10次以上,大便存在少量粘液且色褐发臭,患儿并伴随呕吐、发热、腹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二是患儿存在饮食不洁问题;三是严重腹泻患儿存在小便短少、体温升高以及皮肤干燥等问题,且啼哭无泪、呼吸深长,出现腹胀问题;四是通过大便镜检可见患儿红白细胞较少,且存在脂肪球。 2.2中医诊断标准:一是伤食引起,大便气味酸臭,便前会腹痛,或存在呕吐、舌苔厚腻等症状;二是风寒引起,患者肠鸣腹痛,伴随咳嗽、流鼻涕以及舌苔薄白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小便短黄、烦躁口渴,舌苔黄腻;三是湿热引起,大便呈水样,频繁多次,气味酸臭,存在少量的粘液。四是脾虚引起,大便色淡不臭,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懈怠,舌苔呈薄白。 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患儿口服补液盐,帮助其消化,治疗时采用复方胰酶散、妈咪爱等药物。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用的中医推拿方法,推大肠、运板门、摩腹以及分腹阴阳等。一日2次,每3-5日为1个疗程。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依从性与治愈率。 4、疗效标准痊愈:患儿腹泻症状基本消失,矫正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基本恢复,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患儿粪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症状均无任何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恶化。治疗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二、讨论 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胃肠道负担较重、机体防御能力差、消化道发育不成熟以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且存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且日常饮食与气候也会导致小儿腹泻问题,对此,家长应做好护理工作,且治疗期间也应合理调节饮食,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腹泻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西医中使用的药物治疗,但部分孩子无法接受过多的药物,甚至干脆不吃药,以致拖延病情,难以有效治愈。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主要因其胃肠道发育不完全,很多因素会导致患儿脾胃失调,以致腹泻,通过小儿推拿可以有效疏通患儿的经络,运行气血,在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增强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1、小儿腹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弱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其主要的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小儿泄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为多见。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易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健运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乃致合污而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 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 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 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 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 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 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 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 录粪便的次数,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 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 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 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 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 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 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