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态制剂咋消化疾病中作用

微生态制剂咋消化疾病中作用

微生态制剂 在消化疾病中的作用和地位
姒健敏

对肠道微生态相关思考
肠道微生态? 微生态 生理作用 对消化道 疾病的作用?
微生态 病理状态
如何选择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药 用开发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 ?
组成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组成:细菌、真菌、病毒、原虫 细菌:出生后开始有球菌、梭菌;喂奶后有双歧杆菌;断奶后成年双 歧杆菌逐渐下降 肠杆菌增加 中老年双歧杆菌进行性下降 歧杆菌逐渐下降,肠杆菌增加;中老年双歧杆菌进行性下降、 有害菌增多 □ □ □ □ □ 约有1014(100万亿) 500余种,厌氧菌占90%以上,只有少数菌种可以被体外培养 重量约1kg 体积相当于肝脏大小 重量约1kg,体积相当于肝脏大小 结肠细菌含量最高:1011-1012/mL 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其中90%以上为活菌 构成极其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O’Hara et al. EMBO Rep. 2006. 7, 688-93.

肠道菌群在消化道的分布
数量
部位
白 色 念 株 菌
幽 乳链粪梭 肠 肠 韦 枯双优 门 杆球杆菌 杆 球 荣 草歧杆 菌 菌 球 杆杆菌 螺 菌菌菌 菌 菌菌 杆 菌
梭瘤 形胃 杆球 菌菌
消 化 链 球 菌
食管 胃 十二指 十 指 肠 空肠 回肠 结肠
104 103-10 1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299-313
105-107 107-108 1010-1012

肠道菌群分类
?
?
?
依据细菌定植部位 膜菌群:定植于黏膜层 腔菌群:定植于黏膜表层 依据细菌来源 原籍菌群(常住菌群或固定菌群):优势菌群 外籍菌群(过路菌群或游动菌群):少且不稳定 依据细菌作用 生理菌:优势菌群,为专性厌氧菌,无毒无害 条件致病菌:在特殊条件下产生毒素,具有侵袭性 病原菌:多为过路菌,产毒素且侵袭力强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胃肠 免疫屏障 代谢与 营养吸收
生物化学屏障
肠道菌群
生物拮抗作用
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稳定 促进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宿主健康的生态作用

肠道黏膜(生物)屏障
肠道黏膜屏障 ?肠黏膜/肠壁屏障 ?免疫屏障 ?肠腔微生态屏障 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和加重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紊乱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互相影响

生物拮抗作用
在微生态环境中形成了生物屏障 ? 拮抗病原菌的定居 □ 占位保护 □ 营养竞争 □ 代谢产物 □ 提高宿主机体免疫力
?

免疫屏障参与肠道防御
肠道菌群 道
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 促进 细胞产生抗体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刺激免疫细胞 促进吞噬细胞活力 产生多种抗原物质 产 多种抗原物质 特异性黏膜免疫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抵御外来微生物的定植 阻碍致病菌与肠黏膜的接触 产生细菌素(抗菌物质)抑制竞争菌生长

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
正常情况
互相依存 互相制约 维持平衡 保持一定数量和比例
胃酸 清洁洗肠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皮质激素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环境宿主微生物失衡 菌群数量/组成改变 机体功能/结构异常
肠蠕动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菌群失调
放射治疗 免疫抑制剂

菌群失调症
? 菌群比例失调
– 需氧菌与厌氧菌:需氧菌增多 需氧菌与厌氧菌 需氧菌增多 – 耐药菌与敏感菌:耐药菌多,发生院内感染 – 原籍菌与外籍菌:外籍菌多,严重失调,二重感染
? 菌群数量失调
– I度:暂时性,去除原因恢复,如短暂服抗生素 – II度:慢性,难自然恢复,如慢性痢疾、IBS、 – III度:菌群交替、二重感染,外籍菌占优势,严重
? 自身感染 -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菌群失调引起自身感染(自发性腹膜炎) 人体抵抗力下降 导致菌群失调引起自身感染(自发性腹膜炎) ? 定位转移:菌群寄生部位失调
– 转移至其他部位或器官发生感染,如大肠杆菌胆道感染、外层 转移至其他部位或器官发生感染 如大肠杆菌胆道感染 外层 菌取代内层菌而致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
? 去除诱因 ? 改善全身状况 ?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学和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学的发展 ? 1965年, 1965年 Lill D Lilly D. M等在《科学》杂志上最先使用益生菌P M等在《科学》杂志上最先使用益生菌Probiotics bi i 这个定义来描述一种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促进生长的作用。 ? 1977年,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提出,较系统的对双歧杆菌、乳 gy 杆菌、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 1989年,Dr.Roy Fuller将益生菌定义为:益生菌是额外补充的活性微 生物 能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对宿主的健康有益 生物,能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对宿主的健康有益。 ? 2002年,微生物学教授Savage:正常菌群是人体的第十大系统——微 生态系统。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 ? 在20世纪70年代,认定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 ? 1994年德国海德堡的国际微生态学术会上,对微生态制剂下的定义为: 1994年德国海德堡的国际微生态学术会上 对微生态制剂下的定义为 “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活菌制品。明确微生态制 剂的有效成份是活菌、死菌及代谢产物。

微生态制剂分类
根据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菌种类型,分为单一菌类和复合微生态制剂两大类 根据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菌种类型,分为单 菌类和复合微生态制剂两大类
? 单一菌类微生态制剂包括四种类型: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 在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系的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是一类 好氧菌。 酵母类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啤酒酵母等。 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 光合细菌类微生态制剂
? 复合微生态制剂
复合微生态制剂是由多种菌按照一定比例复合配制而成,能适应多种条 件和宿主,具有多种功能。

微生态制剂分类
根据所含成分的属性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菌制剂是含生理活性细菌,能通过胃肠或定植于结肠 或在肠道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的微生物 或在肠道繁殖,调整肠道菌群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的微生物。 也包括死菌及其组成和产物 ? 益生元(prebiotics) 益 元 p 一种对宿主有益的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 菌的生长繁殖,而不被病原微生物利用,从而促进宿主的健康, 如果糖寡糖和半乳糖寡糖。 ? 合生元(Synbiotics) 又被称为合生素,将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合并应用的一类制品, 又被称为合生素 将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合并应用的 类制品 它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 数 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 使 作用更 著持

益生菌制剂
商品化的常用的益生菌制剂:
? ? ? ? ? ? 培菲康(三联活菌制剂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 丽珠肠乐(双歧杆菌) 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 米雅 米雅BM(酪酸梭菌) (酪酸梭菌) 金双歧(含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和嗜热链球菌) 贝飞达(长型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 贝飞达(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益生菌条件
一个理想的益生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个理想的益生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 ? ? ? ? 来源于健康人体肠内的天然菌株; 能抗胃酸及肠道消化液的作用,活着进入人体下消化道; 能定植在人体肠内并在停用后能自然地从人体内消失; 能分泌产生选择性抗菌物质 但自身没有耐药性基因 能分泌产生选择性抗菌物质,但自身没有耐药性基因; 其改善微生态平衡回复生理作用并经临床严格验证; 其安全性进行过严格验证 其安全性进行过严格验证。

益生元制剂
? ? ?
乳果糖 人工合成的不吸收双糖 乳果糖:人工合成的不吸收双糖 低聚葡甘糖:6-8个单糖的聚合物,属结肠食品制剂 水苏糖制剂:葡萄糖、半乳糖、乳糖、果糖4个单糖聚 合形成的低聚糖 糖 低聚异麦芽糖制剂 低聚乳果糖制剂 其他:如乳酸菌素片等死菌制剂
? ? ?

益生元
? ? ? ? ? ?
选择性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益菌的繁殖 抑制有害菌生长 选择性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 调整肠道菌群 增进宿主健康 属低聚糖类 不被上消化道消化和吸收 可被肠道有益菌利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随着“无抗养殖”时代的来临,微生态制剂由于具有功能多、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使其成为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目前,在水产和畜禽养殖领域,大华农公司也相继研制了相关微生态制剂产品,如在水产养殖上用来调水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养殖上用的饲料添加剂益菌宝、益康素。本文将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简单的阐述。 优势种群作用。正常微生物与动物和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对整个微生物群起决定作用,一旦失去了优势种群,则原微生态平衡失调,原有优势种群发生更替。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杆菌、优杆菌等。如该优势种群发生更替,上述专性厌氧菌显著减少,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显著增加,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抑制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繁殖,恢复微生态平衡,拟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种群逐渐增加恢复正常,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逐渐降低保持原有状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生物夺氧作用。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为厌氧菌,若氧气含量升高,则引起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维持微生态平衡。大量研究表明,一些需氧菌微生物制剂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失调的菌群平衡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病促生长之目的。 生物拮抗作用。动物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在体内对病原微生物有生物拮抗作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同病原微生物争夺有限的营养物质和生态位点,并将其驱除定植地点,从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表明,乳酸杆菌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的形式起作用,刺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使之处于高度反应的“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快,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快而早,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使动物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益生菌能够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产生有益代谢产物及抗菌物质。有益微生物尤其是乳酸菌进入肠道后产生乳酸,芽孢杆菌进入动物肠道能够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激活酸性蛋白酶活性,对新生畜禽是有益的。某些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等,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杆菌肽、伊短菌素等,可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 合成酶类及营养物质。有益微生物在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可降解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化率可达8%以上。促进生长有益微生物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防止产生有害物质,改善机体环境。当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肠杆菌比例增高,分解蛋白质产生氨、胺、细菌毒素等有毒物质。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抑制病原菌,从而恢复微生态平衡。某些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在肠道内可产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气体浓度,改善机体内的环境。

微生态制剂在鱼类饲料中的作用机理与运用

微生态制剂在鱼类饲料中的作用机理与运用 随着水产业养殖的发展,鱼虾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运用越来越广,各种药物促长剂、化学促长剂和其余抗生素类添加剂应运而生。某些药物在增进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方面确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难以抑制的弊病。首先是损坏了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升高,抗药性的产生以及抗生素含量的蓄积,造成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利用不含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并增进动植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微生态制剂,生产出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已成为饲料工业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批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摄取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使鱼类肠道内菌群发生变革(即有害菌受到抑制,有益菌群增加),还能够刺激肠道起局部型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吞噬细胞的活性,加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黄永春等在研究中表明(1):(1)EM中的各种有效微生物不仅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具备品种众多的氨基酸组成,还有丰盛的维生素等,从而改良了原有饲料品格,提高了营养成份;(2)随饲料进入鱼体内的EM改良机体的微生态环境,增进鱼类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使鱼类表现出较佳的生理情况?血液指标显然改良、耗氧率下降,从而具备较高的抗逆性(如抗病、抗

低氧等),并具备较快的生长速度。另外,耗氧率的下降,不仅提高了鱼类对环境的适应力,而且有利于能量的同化和合理利用,从而达到促长目标。 正是因为微生态制剂的这些优质特点,使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在养殖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美国FDA赞成用作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3种,我国农业部1999年6月宣布了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产阮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孢菌等12种为可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此外,国内外延续有运用新菌种的报道,如环状芽孢杆菌、顽强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芽孢乳杆菌、噬菌蛭弧菌等(2)。 微生态制剂的添加程度并非越多越好,当饵料中乳酸杆菌浓度超过2×l07个菌落/kg饲料时,对大菱鲆的生长反而不利(3)。 1鱼类发病的起因 鱼类是微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其遗传因子、免疫情况、生理功能和健康情况等是抗病的基础因子,对内外环境中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着一定的恳求和影响,对于生态环境的各类因素也有一个特定的需求,这些内外因子与鱼类维持和谐一致而形成具备相对巩固的动态平衡,使养殖鱼类处于健康的生长情况。当鱼处于健康情况时,在其内外环境中存在着一个相对巩固的微生物优势种群,如淡水鱼的体表和粘液上,由假单胞

人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从一出生开始就有微生物寄生,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性对稳定的微生物菌落平衡。肠道微生物菌落与宿主健康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菌落与疾病维持着一个简单的关联,但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群的变化是否会精确地引起疾病或者只是简单地反映某种疾病的状态。进一步说,还不清楚微生物平衡是如何或者为什么会朝着菌群失调这种非健康的方向变化。目前的研究认为有三个因素可能会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1、抗菌药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大量杀死某一类型的微生物,从未破坏人体微生物群落。2、饮食。人们的日常饮食会影响人体内微生物的组成,而且食物中的一些化学制剂或者与某些化学制剂具有类似功能的成分都有可能影响体内的微生物菌落。3、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也会改变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状况,可能引起一些微生物的增加,同时也会降低某些微生物的数量。人体肠道微生物菌落异常与自身免疫疾病、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很多疾病或健康问题相关。 治疗癌症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期刊《科学》上报告说,常用于癌症化疗的药物环磷酰胺能够破坏肠道黏液层,让肠道细菌进入循环系统,其中一些到达脾和淋巴结的细菌能促进形成免疫细胞,而后者会攻击癌细胞。但当研究人员用抗生素杀死实验鼠的肠道细菌后,环磷酰胺间接促生免疫细胞的能力会大大降低。 《科学》同期发表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另一项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选取正接受化疗、存活率为70%的癌症实验鼠,并用抗生素杀死其肠道细菌。结果导致这些实验鼠摄入的化疗药物不再起作用,它们的存活率在两个月后下降到20% 生物夺氧 需氧微生物,特别是芽胞杆菌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形成厌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增值,防止发病。 双歧杆菌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 2、抗肿瘤; 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

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新一代环保型饲料,经有关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在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是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经培育、扩繁而制成,它可以作为猪、鸡、牛、鸭及鱼、虾等养殖业的辅助饲料使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本作用原理:动物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肠内有上百种、数百亿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它与动物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家畜的大肠菌症、沙门氏菌症以及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发生都与肠内菌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使肠内菌丛的平衡保持正常对维护动物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它与畜禽生产中的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有密切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 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种的代谢物中和肠内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丛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微生物进入一个微生态系统(畜禽体内)后,能否在那里定

居,生长繁殖并成为正常菌群而形成一个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呈生态平衡的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要看做生物和宿主双方是否具备定植条件。一般来说,畜禽在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来有益微生物的影响,加速体内正常种群的建立,有利于有机体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从幼雏鸡开始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料时,其效果最好,其原因也即在此。因此,在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时应掌握好使用时间,例如猪应在产前就对母猪使用,鸡最好在育雏时即使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早见于日本,50年代就有“表飞鸣”、“乳酶生”,其成分是粪链球菌,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以后相继在畜禽方面开始应用,美国从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我国对益生菌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相对起点高,发展快,以研究乳酸杆菌、芽孢杆菌为主。近年来,在家禽养殖业中,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对动物营养、农作物生长和环境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首肯。 1、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Animal microecologial Ageent AMEA),又称活菌剂、生菌剂,是以动物体内正常菌群为主体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其商品名称则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1989

微生态与人体健康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微生态课程论文 题目: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姓名:xxx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xxxxxxxx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 任课教师:温建新

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动物医学 xxx 任课老师温建新 摘要:微生态是人体内微生物与肠道构建的共生关系的生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肠内微生物菌群中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以及它们与肠道之间共同建立了微生态平衡。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典型的生理性有益菌,双歧因子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微生态优势平衡,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肠道;健康

Micro ecology and human health Veterinary medicinexxxxx Tutor Wen Jianxin Abstract: micro ecology is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construct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of the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human intestinal microflora is between bacteria and harmful bacteria and their between intestinal and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micro ecological balance. Is typical in human intestinal parasitic physiological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and bifidus factor is a micro ecological ag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regulate the micro ecological balance of advantage, to prevent disease, keep healthy volunteers. Key words: micro ecology (preparation); Bacillus; intestinal tract; health

微生态基本理论

微生态基本理论 作者: 荆棘鸟发布日期: 2008-12-09 查看数: 187 出自: https://www.doczj.com/doc/0e4248229.html,/html 动物微生态营养、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 张日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 1.微生态基本理论概述 1.1微生态概念 Rusch: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生态科学 生态:生物群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1.2正常菌群 在动物或人的体内和体表常常存在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microbial zone),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并未出现异常或致病现象,这一微生物层就是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或称固有(原籍/内生)菌群。否则称过路菌。它对动物体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不仅有益,而且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生理系统(第十三系统) 人或单胃动物消化道中寄居大量细菌。LucKey估计,人或动物消化道中含1014细菌细胞,而人体或动物细胞仅为1013人粪便湿重的40%以上是细菌细胞单胃动物(猪、兔、禽)微生物量:50亿~500亿/g湿粪,500~1000种。但计数法,有85%无法培养得到。 1.3 肠道微生态系的组成 微生态系的组成:正常微生物群在动物体内定居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微生物通过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物体之间,微生物、动物体及其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呈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称“微生态三角”)。例如:健康猪的皮肤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化道中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呼吸道中有多杀巴氏杆菌,生殖道中有螺旋体、大肠杆菌、抗酸性细菌。猪的健康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出现生态失调时,才有可能表现致病作用。1.4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eubiosis):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正常微生物的各级生态组织结构(种属、比例)与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体内、体表的相应生态空间结构(粘膜、皮肤等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内部结构(菌群结构和其所处的环境结构)和存在状态(和平共处)就是微生态平衡。 存在状态:和平共处,细胞间、分子间相、互作用状态。 1.5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 1.5.1 环境的影响 (1)空气成分(氧少、氨多、病原微生物多)以及气温突变:使宿主生理机能严重失调,造成疾病发生,进而影响菌群。 (2)饲料与饮水:饲料变质、养分不全,饮水污染,造成宿主的代谢紊乱或感染。 (3)化学物质与辐射:使组织、器官损伤,自然防御机制受破坏,免疫机能降低,导致微生物感染。

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嗜温、好氧、产芽孢的杆状细菌,该菌在自然界中广 泛存在,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具有广谱抗 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 一、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1、生物耗氧 2、产酶产酸 3、产生抗菌物质 二、枯草芽孢杆的作用 1、动物饲料添加剂 (1)枯草芽孢杆菌为需氧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入动物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游离氧,降低了肠内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势,改善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保持肠道微生态系 统的稳衡,同时使肠道中原本存在的需氧菌肠杆菌等的生长因缺氧受到抑制, 提高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少胃肠道疾病发生几率。 (2)枯草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是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上枯草芽孢杆菌显得尤为突出。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 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饲料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酶,如果胶、 葡聚糖、纤维素等酶,其中很多是动物本身不具有的酶。枯草芽孢杆菌在动物 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促生长因 子等,参与动物机体新陈代谢,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3)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动物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免疫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发育加快,免疫系统成熟快而早,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动物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 (4)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而潜在 的致病菌减少,因而排泄物、分泌物中的有益菌数量增多,致病性微生物减少,从而净化了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菌物质,使池底积累的大量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气体(氨、硫化氢等),使之先分 解为小分子(多肽、高级脂肪酸等),后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有机物(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单糖、环烃等),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有效降低了水中的COD、BOD,使水体中的氨基氮(NH3-N)、亚硝基氮(NO2-N)和硫化物浓 度降低,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 (2)能为以单细胞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繁殖。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内底栖水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

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及其在畜禽健康发展的作用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2011届大专毕业论文 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及其在畜禽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姓名:戴宏阳 所在系(部):动物药学院 所学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指导老师:周芳 论文完成时间: 2011 年 6 月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及其在畜禽健康发展的作用

戴宏阳 【摘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发展特点分类和研制的理论依据,简单的叙述了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畜禽健康发展肠道有益菌 1 微生态制剂的概述 1.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1]。 1.2微生态制剂的发展 自从1977年联邦德国的Voeker Busch博士首先提出“微生态学”这一术语以来,微生态学在生命科学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微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可健康长寿以来,微生态制剂亦从此而风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国Volkor rusch 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所,并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

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日本微生态制剂发展较快,80年代初已有26种微生态制品用于医疗和保健。其他各国亦多种微生态制品投放市场,而且数量和品种亦在不断扩大。我国最早使用微生态制剂乳酶生来治疗肠道疾患。80年代初大连医科大学康白教授首先研制成功促菌生(蜡杆芽胞杆菌)以来,事后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对构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微生态制剂的显著特点[2] ○1由从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中所筛选出来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所组成,对人,动物无害而且有益,有较强的作用功能。 ○2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功能作用是组成微生态制剂的所有活的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功能主体是活的有益菌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添加剂的根本所在。 1.4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根据微生态制剂的性质,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 益生菌又称益生素,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目前应用于动物的益生

乳酸菌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及其机理

乳酸菌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及其机理 摘要: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本文对乳酸菌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乳酸菌;肠道;微生态平衡;机理 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在自然界和人类消化系统中广泛存在。乳酸菌是科学家已发现的主要益生菌,担负着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使乳酸菌在食品和医药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形态为杆菌或球菌,消耗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分解蛋白质,但不产生腐败产物,不形成内生孢子,无运动性或极少运动,目前己发现的乳酸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其中有益菌以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为代表,已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预防人和动物的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起到保健作用[1]。因双歧杆菌所产生的乳酸不足50%,所以双歧杆菌不归于乳酸菌,而单独另辟双歧杆菌属(Bi-fidbacterium)。但虑其保健作用,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也包括到乳酸菌中[2、3、4]。 1 乳酸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近年来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如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肝功能、缓解乳糖不耐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和腐败产物的产生、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由此可见,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长,人类就很难健康生存[2-3]。 2 人体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其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含量多少不一的各种细菌,其数量约10倍于人体体细胞。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肠道含有400~500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其重量约为1~2kg,这些细菌主要寄居于远端小肠、盲肠、结肠等部位[5],按其作用可分为3类: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专性厌氧菌,数量大,主要有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等,属肠道原籍菌,恒定存在,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生理功能对宿主有益;②致病性类型,生态平衡时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去控制,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③双向性类型,指那些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2种作用的菌种,其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腐败物质、致癌物质和毒素的增多,加剧宿主的老化[1]。 肠道中各种细菌的种类、数量和定居部位是相对稳定的,它们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系统。 3 肠道菌群失调及乳酸菌的作用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其肠道内微生物按一定的种群比例定植在肠壁上,处于一种稳定的菌群平衡中。但由于某些因素如抗生素的使用、放疗、化疗、饮食习惯不良、精神压力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种类和数量的改变,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被破坏,所引起的病理状态称为肠道菌群失调[1]。 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以迅速进行生长繁殖,代谢产生的乳酸、二氧化碳使肠内pH值迅速降低,抑制了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是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人工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其商品名称则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1999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可以直接调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有12个: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easei)、植物乳杆菌( L.Planetarium)、嗜酸性乳杆菌(L.Acdophilus)、粪链球菌(Straptoccus faecium)、乳链球菌(S.Lact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纳豆芽孢杆菌(B. natto)、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i)、啤酒酵母(Sacchace vista)、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沼泽红假单胞菌曲霉(Aspergllus)微生态制剂按作用又可分为:主要作用于动物体内的饲喂型及主要作用于体外环境的环境改良型两种。二者在菌种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重叠,通常乳酸菌、酵母菌、曲霉等主要作为饲喂型微生态制剂;沼泽红假单胞菌主要作为环境改良型微生态制剂;而芽孢杆菌既作为饲喂型又可作为环境改良型。 1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物夺氧及竞争性排斥:好氧芽孢杆菌等进入动物胃肠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消耗肠内过量气体,造成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繁殖,使肠内失去平衡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或通过占领病原菌的生存空间排斥病原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②生物颉颃致病性微生物:有益微生物通过产生细菌素和有机酸等杀死抑制病原菌,如乳酸链球菌肽就是乳酸菌产生抗菌物质。芽孢杆菌也可以产生细菌素。③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减少氨、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微生态制剂能分解饲料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体内及体外有毒物质含量,此作用在水产动物中尤其重要。④增强动物体免疫功能,抵御感染:有益微生物细胞壁含有的免疫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能力。⑤促进动物生理机能成熟:有益微生物能使动物小肠粘膜皱裂增多,绒毛加长,粘膜陷窝加深,增加小肠吸收面积,提高细胞RNA、DNA及蛋白质合成水平。③产生多种酶类、提高消化酶活性:芽孢杆菌能产生丰富的淀粉酶、蛋白酶、胺、脂肪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喂芽孢杆菌的动物肠道各种消化酶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 生态制剂的适用对象及使用阶段 不同的动物适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菌种,反刍动物适合使用曲霉、酵母及芽孢杆菌类,若给反刍动物使用过多的乳酸菌,反而会扰乱其消化系统,引起不良反应;而单胃动物适合使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这3种类型的菌在单胃动物中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水产动物适合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其中沼泽红假单胞菌、芽孢杆菌不但在动物体内起作用而且对改良水环境具有良好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使用效果不一样,总体来说在动物的幼龄、老龄、离乳、热、冷应激,粗饲、病后初愈及消化道疾病等时期使用,均能取得最显著效果。然而在实际饲养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预见的,如应激、消化道疾病等。因此需要经常性地在动物饲料或环境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是幼龄如乳猪、仔鸡、仔鸭、羔羊、牛犊等,老龄如母

动物微生态学简介

动物微生态学简介 益生素制剂属于动物微生态制剂,要了解益生素,必先对动物微生态学作一个了解。 1、动物微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微生态学与免疫学、病毒学一样,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1981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悉生生物学(Gnotobilogy)讨论会上,许多国际上知名的微生物学家如美国的M.Pollard,瑞典B.E.Gustaffson,荷兰Van der waaij,联邦德国V.Rushch,日本小泽敦及光冈知足和我国的魏曦教授等,卓有见识的认为,微生态学与遗传工程学,将共同成为二十一世纪两支生命科学的劲旅,为人类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2、什么叫动物微生态学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动物内环境(包括陆上动物、水生动物、特种动物和实验动物)相互关系的生命学科分支,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也是新兴的边缘学科之一。动物微生态学重点研究正常微生物所寄居的动物,及微生物对动物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和改善微观环境。 3、动物微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宏观生态学的关系宏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本身相互关系的生物学科。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与环境(有生命与无生命)相互关系的学科,由于生态层次不同,研究对象也不同,其理论与方法也必然有所差异。从宏观生态学分化出微观生态学或超微观微生态学(也叫分子微生物态学)是必然的发展规律。 (2)与微生物生态学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是按生物类型分出的生态学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微生物与外环境(生命和非生命的)的关系,特别注意非生命环境如大气、水和土壤的关系。而微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有生命的动物与正常微生物的关系。 (3)与悉生生物学的关系悉生生物学系通过无菌隔离技术饲养的悉生动物(包括无菌动物、单菌动物、双菌动物和多菌动物)研究独立生活的生物,或与微生物共同生活而无它种生物参加生活的一门学科,将该学科作为方法学引入微生态学。 (4)与兽医和医学微生学物的关系目前医学、兽医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对动物体的致病性以及免疫、抗菌疗法等。动物微生态学侧重于生态学,主要研究正常微生物群对动物的生理作用(包括免疫、营养、生物拮抗、生物刺激等)以及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等。 4、动物微生态学基本理论 A、空间结构理论,指动物微生态系统是由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相互联结成的立体交叉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微生态系统的多维空间结构,这个理论是动物微生态学基本理论。 B、三流运转学说。所谓三流运转是指微生态系统中的能源流动、物质交换和基因传递。动物、人类及植物的组织细胞与正常的微生物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能源的交换,如近年来通过电镜发现,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与菌体细胞壁上的菌毛极为贴近,并见有物质交换的迹象。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通过分解与合成进行物质交换,动物体裂解的细胞与细胞外酶可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产生的酶、维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

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 一个健康成人的胃肠道内大约有1014个细菌寄居,包括30属500种,大致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以厌氧菌为主,主要由厚壁菌、拟杆菌及放线菌等组成,占总肠道菌群的95%[1-2]。成人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但成人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在物种水平是相对稳定的[3]。其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促进厌氧革兰阳性菌的生长,抑制革兰阴性菌的生长,并可增强宿主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IgA分泌,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4]。肠道中复杂的微生物在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功能和稳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来自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其中,肝门静脉系统主要接收肠道血液并汇至肝脏,从而使得肠道与肝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形成肠-肝轴。由于对肠-肝轴认识的逐步深入,肠道菌群在慢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5]。内毒素也可直接损害肝细胞,还可以通过激活Kupffer细胞、单核细胞释放促炎介质使肝窦充血,ATP酶活力受抑制以及钙离子和钾离子转位发生改变从而间接损害肝细胞[6-7]。动物实验表明不同程度与意义的肠道菌群改变对预防或加剧肝损伤进程有着不同的影响,改变的肠道菌群通过细菌移位、内毒素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等三个方面对肝损伤产生影响[8] 。 2 肠道微生态与脂肪性肝病

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衡不仅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9]。而且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衡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调节宿主能量贮存,无菌小鼠(GF)摄入能量比普通小鼠(COVN-R)高29%,而机体脂肪含量却比普通小鼠低42%,随后研究人员将COVN-R的肠道菌群移植给GF,发现移植后转化小鼠的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而机体脂肪含量增加了60%,说明GF小鼠能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IR,由此说明肠道菌群过度生长对宿主能量吸收和贮存有着促进作用[10]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细菌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AFLD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中城市慢性肝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世界范围NAFLD患病率为%-33%[11]。中国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为15%左右[12]。NAFLD患者会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代谢异常有关,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IR)、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疾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13]。其中NAFLD的发病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上的表现。肠道微生物已经被证明可以影响脂肪储存和能量代谢,因而在胰岛素抵抗和相关代谢疾病的发展上起着直接作用[14]。在NAFLD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促进IR可能包括两种主要 机制[15]:一是通过干扰能量稳态增加宿主机体膳食源性能量的摄入,在肝脏合成三酰甘油(TG)并沉积下来,同时增加血浆脂肪因子(如瘦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菌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 根据现在微生态制剂的产品特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型微生态制剂,另一种为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单一型微生态制剂是以单独菌种为主要成分,发挥其生理活性,这类菌株包括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由于单独菌株作用的独特性,不能完全适合动物体内的复杂变化,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在市场中受到广泛关注。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又以成分不同分为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和合生态微生态制剂—合生元。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可以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相同种属或不同种属菌株组成,以EM菌露为例,其包括菌株繁多,有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等5科10属80多种好氧性和厌氧性微生物组成的多种有益的优良微生物菌群,可应用于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合生元是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成。益生元是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如各种寡糖类物质或称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

玉米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和酵母细胞壁等。这些糖类不能被动物自身及其肠道内的致病菌所消化和吸收,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特异性利用,因此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间接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 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明确说明我国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添加剂包括16种,这些有益微生物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现阶段常用的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酿酒酵母。但由于现代饲料加工工艺、存储条件、菌种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以上菌种中又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最受关注,使用范围也最广泛。 根据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中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可分为三类,下面做简单介绍。 1酵母菌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等。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达50%~60%,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少量存在于动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支撑的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无抗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是效果好、成本低且不污染环境,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1947年,外国学者首次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后发现,乳酸菌可有效改善猪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但微生态制剂一直没有得到深人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实际应用于畜禽养殖业。Lioyd(1997)试验证明,乳酸菌对肠道致病菌有颉颃作用。Schillinger(1989)发现,乳酸菌可预防消化道疾病并有促进宿主生长的作用。Sorokulova(1998)研究发现,饲喂益生菌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 CO)(1989)规定了43 种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我国微生态制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部(1999)第105号文件公布允许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是12种。目前,我国的年使用量已超过l 000 t。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 制成的活菌制剂。较早被称作益生素和促生素,国内亦称为微生态制剂。在美国被命名为DFMs(直接饲用微生物)。欧盟委员会将其命名为微生物制剂。根据《动物微生态学》(何明清,1998)理论,机体通过补充外源有益菌群,使消化道内有益菌群迅速生长繁殖,并建立种群优势。微生物制剂的抗病促生长机制尚处于假说阶段,即菌体自身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代谢产生的多种抑菌物质和酶类共同实现其促生长作用。 1.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1.2.1 按成分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大类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益生元是能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和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和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合生元即为益生菌和益生元以一定比例结合的产物,可同时具有二者的共同作用。 1.2.2按菌种分为乳酸杆菌类、 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和复合菌剂等乳酸杆菌类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较多的是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等,其中包括乳酸菌发酵饲料、乳酸菌粉及乳酸菌提取物;芽孢杆菌类在动物肠道中存在数量极少,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酵母菌类在动物肠道内存在极少,目前常用制剂主要有啤酒酵母和

微生态制剂

展开 简介优点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基本物质原理畜禽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成份作用剖析剖析这些有效成份是怎样起到其功效的呢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的应用人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在种植业上的应用 1简介 微生态制剂(Probioties),也叫活菌制剂(Bigone)或生菌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目前微生态制剂己被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和食品等各领域中。在饲料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有植物乳杆菌、枯草芽抱杆菌等,在食品中广泛应用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 2优点 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人也可以服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腹泻病人可以服用,便秘病人也可以服用。 3益生菌微生态制剂

进矿物质吸收)。通过增殖双歧杆菌,抑制有害菌,增强人体肠道的定植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也使体内的氨、硫化氢、胺、酚、靛基质、细菌毒素、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环氧化物、次级胆汁酸)等有害物质的量减少。 3.2原理 作为双歧因子的一种,水苏糖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平衡。促进形成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优势菌地位,抑制产气产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腐败菌的生产,另外产生大量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肠道pH值、灭杀致病菌,阻遏腐败产物生成,抑制内源致癌物的产生和吸收。 奘灵水苏糖是以传统道地中药——泽兰为原料,采用先进的低温纯物理分离纯化专利技术,提取全过程以水为溶媒,不存在化学物质和有机溶剂残留问题,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并优于欧美标准。泽兰低聚糖中水苏糖、棉子糖、毛蕊花糖总含量达到85%以上,居世界领先水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水苏糖的提取物纯中药-泽兰是生长在陕北的毛乌苏沙漠地区,当地的居民以泽兰作为一种蔬菜食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药食两用,无毒无任何副作用!而且,奘灵水苏糖是用泽兰与苦豆“间隔种植”的原理,利用苦豆散发的苦味来驱虫,保护泽兰。避免了利用化学原料来施肥。水苏糖是利用水溶法技术从“泽兰”中提取出来的微生态制剂,双歧因子的一种。双歧因子奘灵水苏糖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平衡。通过获得大量的增殖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促进形成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优势地位,控制产气、产酸梭状杆菌等腐败菌的生产。 奘灵水苏糖进入肠道后,具有抗酸性,不被消化酶分解,可靶向性的到达炎症部位,调节肠胃菌群平衡,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以40-103倍的速度增殖,能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以30倍以上的速度减少,具有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的感染、肠内腐败、调整胃肠道,促进钙质的吸收、B族维生素的合成、肠道蠕动的作用,对防止便秘及腹泻,预防肝性脑病,抑制特应性皮炎,促进排铅,强骨骼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可作为皮肤良好的保湿剂。 4畜禽用微生态制剂 畜禽上的微生态制剂有: ①乳酸菌类:嗜酸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双歧杆菌,醋酸菌群。由日资广州益元生物科技出品。 ②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放线菌群。由益元生物科技提供。 ③酵母菌:作为中国专业从事酵母及酵母衍生物产品的上市公司,其饲料酵母产品同样出色。 ④产酶益生素:筛选的益生素可以产酶,促进消化。 ⑤保得益,屎肠球菌,属于乳酸菌类,属于单胃动物自身存在的益生菌,直接调节胃肠,由德国出品。 ⑥复合菌类:专业发酵处理污水、垃圾、秸秆、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由日资广州益元生物科技出色。 5微生态制剂的成份作用剖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