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五)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苏北联考)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B.地域性

C.季节性D.周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解析】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图示是水果栽培区,应是地域性特点。①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受四周地形阻挡,气流较封闭,温度偏高。

【答案】 1.B 2.B

右图是某种作物的各国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这种作物应该是()

A.小麦B.棉花

C.甘蔗D.水稻

4.图中所列国家生长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B.雨热同期

C.地广人稀D.机械化水平高

5.下列国家中该作物商品率较高的是()

A.中国B.印度

C.泰国D.孟加拉国

【解析】由图中该作物的分布国家看出是水稻。图中国家种植水稻的共同区位条件是雨热同期。泰国是世界上出口稻谷最多的国家,因此商品率较高。

【答案】 3.D 4.B 5.C

(2009年绵阳模拟)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B.气候

C.市场D.交通

7.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地形

C.光热资源D.水资源

【解析】第6题,由图中水稻分布北界变化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推进,纬度越来越高。水稻喜水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技术改革使水稻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第7题,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水稻,因此面积相比东北地区较小。

【答案】 6.A7.D

(2010年聊城质检)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9.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以粮食作物为主,但粮食商品率较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乙地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但分布区的交通便利。丙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区,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调整,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为典型畜牧业区,其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

【答案】8.B9.B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②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③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④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1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②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③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根据四幅图的经纬度可判定,甲为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乙是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丙为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丁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第10题,乙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丙地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第11题,甲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乙地区以牧牛为主。

【答案】10.C11.D

(2010年杨浦模拟)下表是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据

A.水田农业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D.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13.从现代种植方式上看,改变农作物种植方式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灌溉B.依托生物技术

C.改变气候D.保持土壤水分

【解析】由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区的传统种植中,可以实现一年两熟,主要作物为冬小麦和玉米,由此可推断为华北地区的旱作农业。在现代种植中,由于采用了地膜覆盖等技术,改变了气候条件中的热量因素,冬春季节能够种植西瓜。

【答案】12.C13.B

下图反映了钢铁工业所需原料及燃料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1800年,钢铁工业的布局类型为()

A.原料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

15.下列关于现代钢铁工业发展区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料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劳动力数量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C.交通运输对区位的影响显著

D.市场是影响现代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第14题,图中显示,1800年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为2∶4,耗煤量是铁矿石的2倍,因此,从降低成本的需要出发,钢铁工业宜接近煤炭产地。第15题,现代钢铁工业在区位选择方面,既有接近原料地、燃料地的,也有接近交通枢纽和市场的。市场是影响现代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14.C15.D

(2010年德州模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组织联合将“皇明太阳谷”命名为“中国太阳谷”。“中国太阳谷”落户山东德州。“中国太阳谷”内汇聚皇明、亿家能两大品牌,形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制造基地。据此回答16~17题。

16.“中国太阳谷”落户山东德州,最主要的原因是()

①这里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②科技研发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生产基础好④交通方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7.皇明、亿家能两大品牌都聚集德州,这样有利于()

A.发展生产上的投入—产出关系

B.彼此展开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C.利用共同基础设施和科研力量、市场信息等

D.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

【解析】山东德州因为生产基础好,太阳能科技力量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太阳谷才落户于此,皇明、亿家能是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两大品牌生产企业,它们集聚在一起,有利于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共享科技、市场信息等。

【答案】16.B17.C

读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回答18~19题。

18.与图示区位条件相匹配的工厂是()

(1)①—有色金属冶炼厂(2)②—计算机装配厂

(3)③—食品厂(4)④—采矿厂

A.(1)(3) B.(2)(4)

C.(1)(2) D.(3)(4)

19.区域工业发展规划合理的是()

(1)德国鲁尔区发展①所示的工业部门

(2)美国硅谷地区发展②所示的工业部门

(3)英国中部工业区发展③所示的工业部门

(4)意大利东北部地区发展④所示的工业部门

A.(1)(2) B.(2)(4)

C.(1)(3) D.(3)(4)

【解析】第18题,通过读图分析各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可知①属于能源指向型工业,符合有色金属冶炼的条件;②是技术指向型工业,但是计算机装配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③是市场指向型工业,与食品厂的主导区位因素相符;④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但采矿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第19题,由上题分析,鲁尔区的主导工业是煤炭、钢铁等资源指向型工业,与①不相符;硅谷发展高技术工业,与②相符;英国中部工业区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与③不符;意大利东北部发展毛纺工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与④相符。

【答案】18.A19.B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0~22题。

20.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21.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2.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解析】第20题,由图中可以分析出;甲类工厂中原料占主要地位,是主要投入因素,因此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1题,乙类工厂属技术指向型工业,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因此运费在成本中占有的比例低,由于生产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因此最不可能的是D。第22题,丙类工厂属劳动力指向型。我国中、西部有大量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20.C21.D22.D

23.(2008年高考上海春招卷)要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必须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因此,应鼓励出口()

①劳动密集型产品②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③资源型产品④深加工产品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利于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只有加快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加工深度高的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成为贸易强国。

【答案】 D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4~25题。

24.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解析】大企业组织生产以管理和研发为中心,布局在市中心,在地价相对较高的城区也可以布置核心生产部门,其外围地价较低才能布局配套生产部门。

【答案】 A

25.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甲—环境容量大B.乙—配套企业多

C.丙—土地成本低D.甲—接近能源地

【解析】大企业组织生产的配套部门多,所以布局在地租较低的周边县。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是某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1979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2009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4分)

(2)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3)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分析,该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能看出,1979年该区域基本都种植水稻,同时由经纬度位置可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南部,所以1979年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2009年,该地种植水稻面积大大减少,蔬菜、饲料作物、花卉、鱼塘都有较大的面积,而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型农业。这种改变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第(2)题,花卉和蔬菜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充足的市场需求;该地处在珠三角地区,大中城市集中,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图中显示公路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是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南方水热等自然条件也很有优势。第(3)题,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要注意以下方面:产业结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产品目标市场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上注重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故应向此方向发展。该农场有接近国际市场的便利位置条件,则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使产品的市场扩展到国际,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位于东南沿海,临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

(3)产业结构由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移等。

27.(2009年盐城调研)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农业,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4分)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5分)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3分)

【解析】图示模式是以水稻种植和鸭子、泥鳅养殖为主的混合农业,而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答案】(1)混合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表平坦。

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美国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材料二美国主要城市及工业区分布图。

(1)美国东西部产业有什么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示意图,分析在第Ⅲ阶段经济衰退的原因。(4分)

(3)分析在第Ⅳ阶段东北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6分)

【解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较早,主要是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部门;西部发展晚,主要是一些新兴工业部门,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发展历史的差异造成的。第Ⅲ阶段发展较慢是因为老工业区的衰落。第Ⅳ阶段时老工业区进行综合治理,重新走向繁荣。

【答案】(1)东部工业区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西部主要以新兴工业为主。

原因:东部开发早,煤炭、铁矿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制造、汽车为主的产业。西部开发晚,环境清洁,新技术革命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为主的产业。

(2)这一时期,本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劳动力价格上涨、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衰退。

(3)传统工业区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科技教育,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治理污染等措施,使老工业区重新走向繁荣。

29.(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3分)

(2)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4分)

(3)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解析】甲地发展炼钢,乙地侧重炼铁的分工合作关系类似于鲁尔区在当地炼钢与荷兰鹿特丹港区附近的炼铁的状况,可以发挥甲地技术优势,降低运输的成本。丙地为湛江,拥有良港,比甲地更靠近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产地,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低。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3)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说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说课 一、单元说明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共有两项语文要素,一是阅读训练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习作训练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围绕这两个训练要素,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 2、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分别是《麻雀》、《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本单元还选编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三个板块。 3、《麻雀》和《爬天都峰》都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但各有侧重。 3.1、《麻雀》一文侧重于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的方法,把事情写清楚。

3.2、《爬天都峰》是作家黄亦波写的,课文描述了暑假“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3、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事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在教学这两篇课文的时候,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过多要求,而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其表达方法。 4、此外,本单元教材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是习作前的预热环节,“交流平台”回顾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要点,这样就为“初试身手”奠定了基础。“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初步的写作实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习作训练,单元中的全部内容都是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各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二、教学目标

(完整版)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对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其实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 就整体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2)有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3)将小学五年教学视为整体。就教学而言:单元教学应关注:1)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的形式;2)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3)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4)英语学习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5)语言活动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6)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英语。就单元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教材的整合,把“教科书”、“英语课文活动资源和小学生的一切英语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就英语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教学中突出英语能力系统;2)适当阶段培养适切的能力;3)小学五年教学是一个整体;4)教学中遵循英语学习规律。就小学而言,单元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征,认识到培养学横、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归宿。 所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泾渭分明”,但是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文本,主题和话题,教材的结构,英语能力,英语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共同编织一张英语学习的网,而师生共同舞在网中央。 在实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考虑到学习内容(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建构)。从认知学习理论出发,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知的“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基础,把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明确了单元内各模块、各项训练的关系。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理解主题意义,在话题的语境中体验、感知和实践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重新建构和思考。 可以说单元整体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来整合,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多篇彼此相关甚至于是彼此衔接的语篇,也可以由某一语篇推广延伸,将相应内容拉进来整合学习,甚至可以是一篇语篇反复呈现,不断提升教学要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英语语言的文化目标奠基。

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整合说课材料

第一单元导学案(单元整合)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中的字词含义,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2.能力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现代文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领悟作品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探究作品的艺术价 值和时代精神。 预习案 一、阅读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梳通文意,自主完成《优化设计》第一单元的自主梳理部分。 二、为三篇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概括每一个层次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探究案·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经典片段赏读 一、阅读《荷塘月色》的第4、5、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1. 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 2. 品味语言。 ⑴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些袅娜多姿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⑵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⑶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⑷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⑸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⑹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阅读《故都的秋》完成下面的小题。 1. 读一读第12自然段,谈一谈议论在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作用。 2. 品味语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一、阅读《囚绿记》完成下面的小题。 1.这篇文章以独到的拟人手法著称,请找出其中的两处,并说说有什么好处。 2.结合文章小组交流,谈一谈“绿”的象征意义。 拓展案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整合策略

第五单元读人论世 一、教材与图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包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三个文章片段)和《刷子李》,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让我们认识了嘎子、祥子、严监生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课的课后第一题都指向了这一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是“1.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2.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本单元是这样来体现语文要素的:《人物描写一组》中《摔跤》是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机灵的嘎子,《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结实健美的祥子,《两茎灯草》是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吝啬的严监生。《刷子李》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描写人物的又一方法“借助周围人的反应,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两篇精读文章共同承担着“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一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

物特点;通过周围人的反应,间接突出人物特点”这些基本方法。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阅读指向写作。指向这一语文要素的是每课的课后第二题。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被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归纳与梳理;“初试身手”由两个练习组成,它们紧扣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练习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如练习一,紧扣《摔跤》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练习二则紧扣《两茎灯草》。 “习作例文”编排了《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例文,借助批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认识。这两篇例文可用作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后面的习作。 习作主题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对“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 2. 图书分析 图书五下4《读人论世》中,与本单元匹配的内容共有24 篇,见下表。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单元整体备课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单元整体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单元整体设计英语课堂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英语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英语课堂,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进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进一步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帮助学会主动系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师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学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以学习为切入点,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理清思路。 在时代大转型的今天,英语教学的改革随处而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拥有教育前沿的理念。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更离不开对所研究主题的学习。因为作为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角色更多的是实践者,实践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我们具体工作环境和内容解决我们面对的具体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的结合学习情况研究已制定的课题方案,定期进行交流和调整。 2.汇集群体智慧,相互促进。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高级别赛课区内选拔赛、预约视导、区域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题组成员相互探讨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交流各自的想法。深入不同点校,创设出各种合理的情景,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最后再促成课题成果的形成。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1.扩大参与度,使预约视导变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活动 学期初,跟学科教师提出,本学期的预约视导一定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确定该校近期教学工作研究重点,并确定同一教学内容,先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处理教材;全体教师共同制定一份课堂观察量化表,听课时就她的教学行为进行质性和量性记录和分析,听课后就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进行研讨评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分析教材处理的优缺点。我们小课题的主题是单元整体设计的课堂教学研究,为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更完善的教学方案,教研组还会在此之后再指定一名教师根据大家的新设计,进行“教学再尝试”。一学期下来,我发现有一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和一些规模不大的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有板有眼。比如汽轮小学、锅炉小学设计的课堂观察量化表就很实用,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得也很紧密,虽然借鉴了别人的做法,但因为做了有效修改,所以,教师们用起来很方便,很实用。听课后的研讨也变得不那么空泛了。 2.强化沟通,使校际间教师能就共同感兴趣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主要阵地。我们定期举行不同区域范围的英语研讨课活动。本学期在省市级公开课区内选拔赛、区域集体备课活动中多名位教师提供了课题研究课例,展示了自己的课题实施进程,其他教师听完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合阅读

第一单元整合阅读 ——领悟比喻,美化语句教学目标:1、能判定修辞方法——比喻。 2、能分析比喻修辞方法。 3、学会用合适的比喻美化自己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有合适的比喻美化自己的文章。 教学设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从细处着眼学习写法,首先从修辞入手。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雪的梦幻) 朗诵一首小诗《四季》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二、回归课文,寻找比喻 思考:三篇文章选取语段运用比喻的句子? 1.《春》的第六段 2.《济南的冬天》第四段 3.《雨的四季》的第四段 三、体悟比喻,品味解析

品析比喻的方法 基本表达框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要求:请借用框架分析刚刚找到的比喻句(选其一) 四.学以致用,美化语句 活动一:用比喻的修辞,修改或添加下面语句。 1.白云漂浮在空中。 2.今天有公开课。(从心情的角度试着添加比喻) 活动二:运用比喻的修辞,修改语段,并试着表达喜悦或忧伤的情绪。 秋天的校园树叶变黄了,树叶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旁飘过。细雨中,树叶儿飘落的更多,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校园。 范例:1.秋天的校园也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像枯叶蝶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旁飘过,甚至还有几片驻足在同学的发间,平添了几枚发卡,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2.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像蝗虫似的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人走在上面成了行走的碎纸机,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绵绵细雨,我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五、课堂小结 四季的美在周围,在心里,在课文中,更在你们的笔下。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徐红吴雅琴 一、课题的提出 1、关于关键词“模块” “模块”一词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为计算机行业广为运用,指将一个系统或完整程序按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 木课题将“模块”概念引进了语文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2、引进系统论观点 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观点认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本课题引进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将优化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变静态的、分割的、单一的语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探索了一条新路。 3、体现时代特点 关于语文教学,古今文人学者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现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张孝纯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等四大主张,强调要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格局,要从社会教仃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 市教委颁发的《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语文教育改革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行动纲领》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时代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知识网络,拓宽课程渠道,发挥现代技术功能等等。语文单元模块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特点,体现了时代要求。 二、课题的进展 1、研究方法 采用也曳验法来策划单元模块内容、教学目标和表达程序,控制教学干预变量(年级、模块结构、教学要素表达内容和程序、学生反应)的发生和组配以及实施。记录各种变量组合间的学生反应

小学高年段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着眼表达,整体优化——小学高年段单元整合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现状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单元教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是欧美?新教育?的产物。其主要主张是,学习内容和活动应该是完整的,反对把教材分割成一课又一课,认为这样不符合学生心理,不易被掌握,更不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据此,把学习内容划分为较大的单元。 ?五四?运动后,单元教学传入我国,梁启超先生的相关研究可视为我国语文单元教学的开端。他提出了?分组比较?教学法。在1922年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曾这样描述:?须选文令学生多看,不能篇篇文章讲,须一组一组地讲。讲文时不以钟点为单位,而以星期为单位。两星期教一组,或三星期教一组,要通盘打算。?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文教材按单元编制,如夏丏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八百课》。叶圣陶先生在1932年发表的《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中谈到:?每本书数课成一单元,数单元又互相照顾,适合儿童学习心理。?此类教科书都是吧每学期的材料分成若干单元。到这时候,按单元编写教科书已经成为了当时编者的共识。 解放以后,中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单元编写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人教社把课文分成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单元教学的热潮;1993年,人教社建立?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的教科书体系,以主题形式编排单元。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出现了教材多样化的趋势,但教材仍是按照单元进行编写,多数以?人文主题?为编写单元。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基本以单元为固定形式。针对教科书的存在形式,不同时期,小学教育领域的不少人,对单元教学进行过很多有意义的尝试。

(完整word版)八下第五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八下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课内文章,巩固游记三要素的掌握。 2.学生能迁移运用概念,找出课外游记的三要素。 3.通过对比与类比,学生明确游记文体的共同特点与区别。 4.归纳游记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表导入,明确三要素 同学们,第五单元课内的文章我们都已经学好了,这节课,我们要来整理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那么,在第一行,我们应该填上的是什么?(所至所见所感)对,这是游记的三要素。游记一定包含这三个要素,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三要素在我们八下这本书中再找到一篇游记呢?打开目录,回忆课文内容。 预设:《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二、对比阅读,强调真实性 符合预设时: 这两篇中满足我们的三要素吗?请同学们找出里面的所至所见所感的句子。 如果我告诉你,这两篇中只有一篇是真正的游记,你们觉得是哪一篇,为什么? 不符合预设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小石潭记》,请同学找到文中所至所见所感的词句。那么《桃花源记》是不是游记呢?为什么? 类比:两文有什么相同点? 对比: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出判断依据。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桃花源记》缺少真实性。联系第五单元课文与两篇文章对比,继而强调游记除了三要素之外的另一个判断依据:真实性。 三、概念迁移,明确读书法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游记了,那么,拿到一篇新的游记,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读呢?大家有什么方法和策略吗?(提示:可以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例文:行者无疆——瑞士篇余秋雨 瑞士小,无所谓长途。从伯尔尼到洛桑,本来就不远,加上风景那么好,更觉其近。 然而,就在算来快到的时候,却浩浩荡荡然,弥漫出一个大湖。这便是日内瓦湖,也译蕾梦湖,它是边境湖,一小半伸到法国去了,而且又是山围雪映、波诡云谲,丰富得让人们不好意思用一个称呼把它叫尽。 我和伙伴们看到了湖边的一座古堡。在欧洲,古堡比比皆是,但一见这座,谁也挪不动步了,于是哐当一声,槌下如锤,拍板停留。 这古堡真大,猛一看像是五六个城堡挤缩在一起了。一挤便把中间一个挤出了头,昂挺挺地成了主楼。前后左右的楼体在建造风格上并不一致,估计是在不同的年代建造的,但在色调上又基本和谐,时间一久,栉风沐雨,更苍然一色,像是几个年迈的遗民在劫难中相拥在一起,打眼一看已分不出彼此。这个古堡最勾人眼睛的地方,是它与岩石浑然一体,又与大湖浑然一体,好像日内瓦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拥有这个苍老的倒影。 我前几步后几步地看清楚了古堡与湖光山色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然后继续后退,从岸上的各个角度打量它。这才发现,岸边树丛间有一个小小的售货部。与欧洲的其他风景点的售货部都一样,这里出售的一切都与眼前的景物直接有关。我看到一本书,封面的标题是CHILLON不知何意,下方的照片正是这个古堡,连忙抽一本英文版出来问售货部的一位先生,他说这是古堡的名字,按他的发音,中文可译作希隆,那么古堡就叫希隆古堡。全书的大部分,是“希隆古堡修复协会”负责人的一篇长文,介绍了古堡的历史,此外还附了英国诗人拜伦的一篇作品,叫《希隆的囚徒》。修复协会负责人在文章中说,正是拜伦的这篇作品,使古堡名扬欧洲,人们纷纷前来,使瑞士成了近代旅游业的摇篮,而这个古堡也成了瑞士第一胜景。书上说,这个古堡底部有一个地下室,曾为监狱,很多重要犯人曾关押在这里,拜伦《希隆的囚徒》所写的,就是其中一位日内瓦的民族英雄波尼伐(Bonivard)。这个地下室气势宏伟,粗硕的石柱拔地而起,组成密集的拱顶,壁上、地下却留有原有的纹脉,气象森森。这里最重要的景观是几根木柱,用铁条加固于岩壁,扎着两围铁圈,上端垂下铁链,挂着铁镣。拜伦说,波尼伐的父亲已为自由的信仰而牺牲,剩下他和弟弟关押在这个地下室里。三人分别锁在不同的柱子上,互相可以看到却不可触摸…… 我想,即使是当初读了拜伦的作品前来希隆古堡的第一批英国读者,也不是来纪念波尼伐,而是来领略一种由拜伦营造的悲剧现场。有了拜伦的故事,他们知道这湖山的某个角落,有过一双处于生命极端状态的眼睛,湖山因这双眼睛而更显得珍贵。许多诗文的后世效果,并非出自作者当初的期盼。但历史,还是强硬地把它们的某种精神变奏,融进了人们纷至沓来的脚步间。 为此,瑞士应该永远地感谢拜伦。一个人即便是天生丽质,如果没有众多爱怜目光的濡养,也会无觉无明,自生自灭。瑞士也是同样,如果没有那么多旅游者,它就会美得寂寞,富得枯燥。拜伦不经意地改变了这一切,但瑞士历来沉静寡言,不太会感谢人,那我们也不必强求,好在拜伦从不在意。 学生发言,归纳总结:1.所至,梳理游踪,清楚游览顺序 2.所见,品味语言,领会语言风格 3.所感,体会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悟与思考 四、好文同读,感受语言个性 将本文与《壶口瀑布》一起来读一读,它们都是游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整体规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规划 滨城区清怡小学“空中课堂”备课团队、六年级语文组 一、单元学习主题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中的《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其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需要认真专注的科学精神。《两小儿辩日》写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连孔子都不能判断,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借助发明石蕊试纸、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科学故事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表里的生物》是通过写“我”对父亲的表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启示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培养孩子好奇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则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串起全文,以两个孩子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为主体,穿插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四篇课文在编排上体现出梯度:这些课文,从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这样一个时空梯度和中外不同国度、以及小古文、议论文、记叙文、回忆性散文不同体裁,呈现出从古至今,人们对科学不同的思考和探索,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从未间断过。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围绕这个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文言文二则》中,《两小儿辩日》《学弈》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受到启发,领悟到作者观点,这两篇文章是先初步了解这类文章的表达特点;《真理诞生于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懂得作者是怎么有序组织事例证明观点的,课后“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到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学习更深一层,这是由了解到感知;《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是运用前面几课所学,是实践层面。口语交际“辩论”提示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是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单元编排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学习过程了解--感知--实践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与以往的想象类习作不同,本次习作要结合科幻故事的特点,借助相关的科学知识展开想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单元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篇科幻小说,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体现了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有层次、有梯度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再结合“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以加深他们的认识。在指导本单元习

单元整体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读写用一体实施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选题缘由 (1)已有研究的承接与开拓 我校十一五期间《师生构建学科知识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以整体、结构、开放性为特征,构建了教师学科知识树和学生个性智慧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在关注知识目标和学习方法中,能力点的确定和培养不够。于是十二五期间以《在真实习作中培养小学生读者意识的研究》为抓手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实施真实习作“四步六真八环节习作教学程序”,并探究出:伴随生活,实现习作内容和行为的“双真实”;开发资源,建设习作课程;限时习作,文意双赢;以“读者反馈单”为载体,多样化多主体互动评价的策略。开放的全局的视野启迪我们:不能单一从习作教学入手而改革习作课程,而要把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与习作整体考虑实施。2014年在中高年级提出了围绕主题立足单元以结构化的方式实施教学,改变了一篇一篇课文独立教学的单一孤立线性方式,以主题统领单元文本,并做了大量研究。在评价、能力点确定和“读写关系”、“学用这一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在传承经验、反思问题的思想统领下,以上三项研究,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必须坚持整体、联系、结构化的特点,其中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是准确的操作方式;开放式学习活动设计立足学生学习,是高占位的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坚持语用为本,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一体化实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2)现实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在对学生、教师的调研、观察、访谈中发现,部分阅读教学就是读课文、学内容、谈感受,却很少顾及表达方法、构思技巧、叙述手段等,在写的方面,缺乏写的训练和指导,写作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对读、写和读与写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加上文选型教材的制约,造成了读写失衡、偏重阅读的现象。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经验,教师中相关的案例和深入研究也有,但存在着一味模仿、先分后合等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其操作性、实践性较强,部分出现放弃或丢给学生,没有被引起重视的现象。另外总体来说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教材编写特点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们使用的京版教材,单元主题不清晰,每个单元并没有明示出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教材中“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各自独立。 基于以上现象我们认为建立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简称读写用)一体化

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四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兴起)、西汉(成为正统)、宋明(体系完善)、明清(活跃) 二、重大历史线索 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 (1)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发展。 ④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⑤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①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其中东南亚一些国家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②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三、题型应用体验 文字史料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一段论述或论断、报刊、谚语、诗词等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利用基础知识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典型例题】

“(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李贽 【技法攻略】 读材料┄→一看关键词:“揭露”“挑战”“批判”。二看材料出处:《明朝史话》。 提信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构联系┄→明朝后期,李贽批判道学家,反对迷信孔子,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 明答案┄→材料是对思想家李贽的评价。故选D。 【针对训练】 1.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B.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C.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解析:题干中“重人事”“济天下”“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家思想顺应经济发展需求,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家思想从春秋至宋代都坚持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故D项错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多角度的单元整合备课思路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多角度的单元整合备课思路 一、静心阅读文本,多角度的研读教学点 单元整合备课,首先考察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成一个沉静的阅读者,不仅要对课文,而且要对所选文本进行全面、准确、有一定深度的解读。 本单元围绕“人和动物”选取了一组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狼》。本单元描绘了人和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加强人类的自我反思,形成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本单元语文素养主题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中心的能力。默读的重点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勾画重要语句和段落,并且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在这个整体的框架指导下,笔者认真研读了这几篇课文,并简洁整理了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点。《猫》的备课笔记:1、本文结构巧妙,善用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环环相扣,故事的叙述严谨完整。2、文中三只猫亡失后表达情感的三句话,耐人寻味。3、细节描写生动细腻,主要表现在对三只猫的细节描写和失去第三只猫后自我的心里刻画。4、对弱小的悲悯,对自我的反省感人至深。《动物笑谈》的备课笔记:全文围绕一个“趣”字展开:有趣的四个场景、有趣的动物描写、有趣的语言、有趣的人。《狼》的备课笔记:1、故事紧凑,情节曲折,引人入胜。2、语言简洁生动干净。3、狼留给人的多元形象和思考。 二、多角度确定“议题”,组织选文 单元整合,要把多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教师一开始就要有多文本关联的意识,努力发现文本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确定“议题”。“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组合,比如:把作家作为议题,把“表达方式”作为议题,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把“阅读策略”作为议题等等。“议题”确定后,围绕议题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来整合,也很考验教师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品味。 首先,可以课内整合。研读课内的三篇文章,根据上文的备课手记,寻找异同点进行整合。可以以“人文主题”“人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整合《猫》《动物笑谈》和《狼》;可以以“故事的生动曲折”,整合《猫》和《狼》;可以以“生动的细节”整合《猫》和《动物笑谈》,也可以以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整合课内的这三篇文章。 其次,可以是课文和丛书,丛书和丛书之间的整合。因为有了更加丰富的文本资源,整合的角度会更加多样。笔者在备课时用人文主题的设计了三个课时:“我曾经薄待过你”整合了课文《猫》和丛书《动物们》《一只野猫》,“蓝天下的旅行”整合了丛书《鹦鹉流浪汉》《猫的天堂》《黄鹂》《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致云雀》,“与生命相融”整合课文《动物笑谈》和丛书《七条金鱼在呼吸》《我的动物邻居》。用语文素养主题设计了四课时:以“品幽默的语言”为主题,整合《动物笑谈》《与虫共眠》《睡姿百态》,以“品精彩的细节”为主题让学生自由阅读后归纳整合。依据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还可以有更多的整合设计,比如用人文主题设计“母性的光辉”、“感恩之情”、“感谢有你”等,以语文素养为主题设计“简洁的概括”、“漂亮的结尾”、“摘录的方法”等。选择的角度不同,整合的选文也丰富多样。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研 究一、研究的原因、背景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案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案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案效 果?……”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案,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案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 单元教案,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案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案,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案整体。

单元整体教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案。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案的操作流程及策略。 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案模式的探究。 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 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案”,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案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案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案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整合教案

《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 备课人:寿光市圣城中学王伟 【课型】 预习指导课 【学习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青螺、潭面、敬亭山、波澜壮阔、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掌握多音字“似、卷”。 2、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能背诵古诗。 3、熟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且做好批注; 4、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词三首 一、自读课文,并作标注。 自读古诗词要求:(PPT出示第3张)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读准字音,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 二、再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含义 1、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2、熟读成诵。 三、检查预习情况 古诗内容我先知:(PPT第7张) 1、《独坐敬亭山》是()诗人()写的。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望洞庭》是()诗人()写的。描写出一幅优美的(),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之情。 3、《忆江南》是()诗人()写的,通过回忆曾经游览()时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 桂林山水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中很多壮观的景象让我们叹为观止。 2.首先老师给来两幅图片,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示ppt第9页、第10页) 3.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共同领略它的独特景色。 二、我能读课文 1.(出示ppt第11页)师:同学们,我们来第一遍读课文,要将课文读正确标出自然段序号,用钢笔圈出生字,划出生字带的词语。 生:读课文。 2.师:同学们第二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注意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出示ppt第12页) 3.师:继续读课文,划出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词典理解它的意思,并且做批注。有疑问的做标记,待会老师与大家共同解决。 生:读课文,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集体备课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科学精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位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讲授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涵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讲授环节,都有意识地凸起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5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立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个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讲堂上给学生搭设展览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立阅读历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2.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六年级下册课文:《逝世前的科学记录》《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 【教学重点】 1.从本单元的科学故事中体会相关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感受科学精神的鼓舞,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群文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是一股清泉,洗去人们心中的愚昧;它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人们新鲜的血液,不断地求实创新;它是人们力量的源泉,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这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吧!(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科学精神”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在第五单元的四个科学故事中,什么样的科学精神打动了你的心?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本单元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学习目标与第一学段课标中的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不同,落实目标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积极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素养。 本单元的几何知识环环相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四边形知识的完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迁移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面积公式的推导是今后体积公式推导的重要基础。转化思想在本单元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有7个小标题,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小练习(二)。这七个小标题根据内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图形的认识,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二是图形的面积,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对四边形认识的完善,因此可以把梯形调整到平行四边形认识之后学习,这样便于四边形知识体系的完善(见下图)和两类图形的对比。

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要在认识每个图形共同特征,和各自独有的特征基础上,建立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三个内容紧密相关。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为基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长方形面积的推导为基础。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导都要用到割补法,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剪、平移、旋转、平移、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进行推导。 三、单元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2.通过操作、观察与分类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比较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借助工具画不同位置的高。4.利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5.初步学会利用面积公式求有关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测量、验证用两条两边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的交叠出的四边形的特点,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可以重合的三角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点。 3.通过用一组小棒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4.利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学习“化归”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用割、补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 2.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