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孙德林,谭 鑫,黄 丽,方晓生,程耀文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摘 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的物流产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连接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将如何走出困境,探讨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仅是值得中部地区六省密切关注的战略问题,也是值得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信息化创业;物流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S)039

D evelop m en t Stra tegy about L og isti cs I ndustry of Cen tra l Ch i n a

i n The Con text of I n terna ti ona l F i n anc i a l Cr isis

S UN De-lin,T AN Xin,HUANG L i,F ANG Xiao-sheng,CHENG Yao-wen

(J iangxi N or m al U niversity,N 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Presently,the internati onal financial crisis deepens the i m pact on Chinese real economy.The Chinese l ogistics industry,connect foreign market with domestic market,is under unp recedented attack.W ith the internati 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l ogistics industry of Central China,as i m portant ties t o connect the eastern part with the western part and t o link the inland t o coastal area,is facing a greatm issi on that is t o out of the tr ouble and t o discuss the devel opment strate2 gy.It is a strategy issue which is wr oth t o f oll ow cl osely f or six p r ovinces of Central China,and als o an i m portant subject for govern ments at all levels,companies and instituti ons of higher learning t o research.

Key words:internati onal financial crisis;central china;l ogistics industry;devel opment strategy;infor mati on-based en2 trep reneurshi p;l ogistics inf or matizati on

一、研究背景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急骤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物流产业遭受严重打击。尽管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中坚力量,但其物流产业总体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落后较多,金融体系也不够健全,这就导致物流产业对经济形势的适应度不强。那么,由于中部地区的实体经济不景气,其现代物流业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了冬天。这不仅不利于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与升级,也将严重制约中部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危机过后经济规模的恢复与扩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的

基于这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在深入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提出进行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研究对中部地区物流业振兴

收稿日期:2009-08-18 修回日期:2009-09-18

作者简介:孙德林(1954-),男,浙江绍兴人,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经济、信息化创业。

602

有指导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国家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25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现代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并强调必须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这为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

2.信息化物流产业 信息化物流产业的主要标志就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则是把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利用。这时候的信息就成为物流业务中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载体,通过信息交换来实现物流业务,同时反应物流资源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甚至成为企业的竞争情报[1]。

3.国际金融危机与物流产业 美国金融体系遭受重创,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扩散,而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出口贸易及关联产业极易直接受到欧美市场需求放缓的影响,外围经济的萧条也直接导致了各个行业的需求量随之减少,这也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随之减少,下游的物流产业必然极易受到冲击[2]。那么,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必然也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正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双重冲击的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进行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加大物流产业对金融体系的适应度。这不仅是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也是进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研究的目的。

1.将国务院提出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思想理论以物流信息化的视角进行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理论。

2.为当前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三、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与我国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物流业的特征是“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是,物流产业无论是在现代化上,还是在信息化上,都存在不足,无法应对紧张经济形势下的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一)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在2002-2003年这个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批服务质量比较高,效益较好的物流企业。虽然物流企业数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要求的企业的数量仍很少、规模仍较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仍不尽人意。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效力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总的来说,中部地区的物流正处于一个双重转型阶段,即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向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转型。总体来说,这就使得当前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各省独立发展的特性,又具有省与省或地区与地区间资源整合的通性。

(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经历了近7年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种辉煌的掩盖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许多问题也被忽略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这些问题才逐步显现,同时也引起了上至国务院下至个人的普遍关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

1.物流企业小、少、弱、散、杂、糙 “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不仅具有以上问题,还具有经营范围杂、管理制度及系统粗糙等不足,这就使得中部物流产业在整体上缺乏竞争力,在单体上更是实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现代物流信息化造成了中部地区物流市场存在局部混乱。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不足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最大局限在于各物流企业资源有限,虽然在中部的局部地区上实现了物流信息共享,但对于整个中部地区来说,这些合作远远不够,无法全面且有效地推动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中部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不足,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3.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脱节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物流业务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与管理的优势[5]。而我国中部地区的部分物流企业,要么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运送效率的重要性,要么意识到合理有效的日常管理活动有利于持续发展,但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物流企业不多,结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4.物流企业间竞争相对缓和 中部地区物流

702

产业变强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联合众多小规模物流企业进行联合实现的,这种方法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及物流信息不通畅的情况发生,但不利于单个物流企业的成长。所以,在短期内表现出的良好局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在政策上的放开而恶化,最终将对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进程形成阻碍。

5.物流结构发展不平衡 在供应链上,物流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量物流集中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上,从产品到用户的配送只是整个物流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物流服务的最大需求者。但总结和回顾现代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发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比较多地关注和侧重企业外部(供应、销售)物流,而不太重视生产过程中工厂内部的现代物流;比较关注和侧重宏观、中观物流的研究和发展;比较关注和侧重知识、概念性的层面,而不太重视具体的、操作性的层面。这些问题虽然是任何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应当引起业界、理论界和决策界的足够重视,为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理顺思路,使其能健康快速地成长。

6.现代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稀缺及其培养体系欠缺 现代型信息化物流人才是进行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的根本力量,与我国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无论在现代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的占有方面还是培养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这就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的信息化进程。

四、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的可行性分析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学术与实务不断推动着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策上的保证

随着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推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原则上明确指出要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是整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这对于中部地区实现物流产业振兴来说将是一个重大契机。

(二)经济上的支持

简单的说,物流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经济。经济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着业务量的大小,同时也会影响一系列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中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带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增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刺激和推进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振兴。根据张学良(2007)[6]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又会进一步刺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那么,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必然会带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中部地区高速平稳发展的经济能够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三)科学技术上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作为本世纪生活工作不可少的一个有力工具,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有重要的支持与推动意义。第一,信息技术可能有效地促进物流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流动作的方式的变革;第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产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了物流的运作成本;第三,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物流服务;第四,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促进了物流产业内部竞争方式的变化,要求物流企业之间应相互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共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利于促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催生新的物流服务和开辟新的物流市场[7]。

(四)物流产业升级上的要求

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传统物流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并存,但主体仍然是传统物流产业。由于传统物流产业主要存在4个不足,分别是:第一,行业和企业间存在体制障碍,难以协调运作;第二,物流企业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服务质量偏低;第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运作不畅,成本过高;第四,物流人才流失严重。这些竞争劣势要求中部地区的物流企业确立现代物流理念,从战略上定位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功能整合和物流企业间物流资源的整合,尽快转型成更适合信息经济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以信息化物流的方式来把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做大做强[8]。

(五)学术研究上的刺激

由于物流产业对于中部经济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关于如何对物流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这些学术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多种发展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方法,这对于中部地区建设高品质的物流产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

802

对急于寻找一种方法来提升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来说,

这些研究成果无非具有巨大吸引力。针对侧重点的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以建立城市物流圈的方法来实现物流资源共享,达到提升整个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目的;第二类,注重对现有物流产业进行转型,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特别是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以技术上的改进实现产业升级;第三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综合类,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比较主流的发展战略进行整理,从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实业与教育的关系出发,建立一个物流产业或企业的战略体系。总的来说,这些学术研究对中部地区进行物流产业振兴的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体系构架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暴露出了弱点。总的来说,宏观上国家政策的不完善,微观上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在外部强竞争力的国外物流产业的迅速进入压缩了市场,在内部弱竞争力的国内物流企业的闭门造车制约了发展;实业上轻视学术研究成果的劣根,教育上藐视企业实践经验的缺点。这四大问题要求我们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

流产业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包含政策与制度、借鉴与创新、企业与学校关系的体系,这是一个从底层向高层建设的战略体系模式。其基本架构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体系模式(图1)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战略框架(图2)。

六、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具体振兴战略探索

在当前信息时代和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大形势下,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相关指导思想,实现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振兴的最有效的、最合理的战略应该是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并实现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

(一)完善物流市场管理机制,加速物流企业兼并与重组

政府要加大力度培养物流企业,努力促使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由联合向兼并与重组方向转变,促进物流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通过优胜劣态方法清理市场,从根本上实现中部地区物流企业的变大变强。通过大力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树立信息技术发展样板的同时加速物流企业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9

02

(二)加快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的整合,制定物流信息标准体系

政府要加快中部地区经济信息化发展步伐,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整合,制定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促进中部地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过程,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9]。同时,企业要强化物流信息化意识,首先要强化物流企业的高级领导的信息化意识,这也是物流信息化能否推行的关键,领导的意识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引导企业员工的意识走向,决定企业的文化氛围;其次是企业要着重培养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此外还要进行大量宣传,要求所有员工对物流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和效率。而且,企业还要制定现代物流信息化之行标准体系,必须联合政府或行业协会建立物流标准体系表,逐步完善物流标准,支持和促进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提出制订标准的计划并加以彻底地实施,使物流系统逐步实现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三)制定相关物流法律法规,形成物流市场的良性竞争格局

加强相关物流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防止出现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和政府过分干预物流企业正常经营的现象出现,努力净化当前混乱的物流市场,以良性化的物流竞争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

(四)发挥政府相关职能,继续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构建基于I 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相关企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对于政府和物流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规划,进而制定相关政策;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得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以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调控[3]。

(五)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物流信息系统

当前,中部物流企业更多是谋求自身的发展,对于合作创造较为忽视,难以摆脱“利己”的服务态度。但是,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点,这就要求企业应充分注意到客户在整个物流信息化全过程中的作用和态度[10]。

(六)综合校、企、政三方力量进行复合型信息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那么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7]。物流信息化是要将物流的管理思想、流程和目标等等在系统上得以实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人员和物流人员的密切配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个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缺乏既懂物流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11]。现代信息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内容。因此,该体系的建设力量涵盖了社会各界,要实现现代信息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就必须综合校、企、政三方的力量。

(七)整合各方资源,加速实现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信息化

整合是一种主动行为,市场力量的整合行为是整合者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整合弱者的资源为己所用。尽管整合的最大收益者是整合者,使整合者所得到的只是市场平均利润,但是对于中部地区物流产业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而言,这更是一种双赢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与外来地区或国家的物流企业进行竞争。简单地说,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信息化物流平台是物流规律的内在要求。政府只有顺应物流发展的内在规律,利用职能促使中部地区的物流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并建立信息化物流平台去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将物流企业闲置或运用效率低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物流产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通过资源的整合,可以大大强化市场力量对物流产业信息化的推动。企业将采取主动的行动,实现物流技术装备的信息化和管理的信息化,以获得政府物流信息化平台强大的信息支持和服务,获得更加权威专业的物流团队的物流咨询服务,获得更加透明的物流市场信息。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知识、模型为企业提供支持。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根本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竞争。而今,那些没有主动采取积极的信息化行动以适应新的信息化的竞争环境的企业将丧失竞争而被淘汰,这样通过优胜劣汰培养出的物流企业将为提高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竞争力[12]。

七、结语

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但是基础薄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务院《现代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表明政府在政策

012

上强力支持物流发展,这将很好的引导全社会对物流的重视,促进物流更加快速地发展。可以预见,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 颖.物流信息化与中国物流的发展[J].贵阳学院学报,2005,(12):41-43.

[2]郑义彬,韩 蕾.从金融危机看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J].审讯月刊,2009,(4):48-49.

[3]郭 成.关于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05,(8):8-10.

[4]姚可敏.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前景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10):105-106.

[5]张春霞,梁俊鹏.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83-84.

[6]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8):51-63.

[7]王 静.物流信息化下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的交互关系[J].情报杂志,2008,27:25-27.

[8]李维刚.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5):25-27.

[9]王煦辉.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硅谷, 2008,(4):100.

[10]山红梅,杨开春.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2005,(3):40-42.

[11]张 涛.关于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5-126.

[12]孙德林.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281 -285.

(上接第197页)

六、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不足首先在于没有将区域或业务相关性的概念引入到相关的分析当中。已经有学者提出在考察多元化战略和企业绩效关系时,应当重视多元化的领域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将相关性引入到多元化-绩效关系的研究当中。其次是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传媒企业的多元化战略-绩效关系与国外企业存在差异,今后的研究应更加系统的对比中外传媒的多元化战略选择及其与绩效关系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的来源。最后本研究在数据搜集和实证分析方面还有不足。尽管本文所依据的分析样本已经是我国全部上市的传媒企业,然而总的来看,样本的数量还是较少。正是由于样本的限制,本文只能够采用对于样本规模要求不高的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等。实际上,如果能够搜集更多的传媒企业的数据,就有可能采用其他统计方法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张小争.传媒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Chan-O l m sted S M,Chang BH.D iversificati on Strategy of Gl obalMedia Congl omerates:Exa m ining Its Patterns and De2 ter m inants[J].Journal of M edia Econom ics,2003,16(4): 213–233.

[3]Jung J,Chan-O l m sted SM.I m pacts ofMedia Congl omer2 ates’Dual D iversificati on on Financial Perfor mance[J].Jour2 nal of media econom ics,2005,18(3):183-202.

[4]Geringer J M,Tall m an S,O lsen D M.Pr oduct and I nter2 nati onal D iversificati on a mong Japanese Multinati onal Fir m s [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0,21:51–80. [5]Bengtss on L.Cor porate Strategy in a S mall Open Econo2 my:Reducing Pr oduct D iversificati on W hile I ncreasing I nter2 nati onal D iversificati on[J].Eur opean Manage ment Journal, 2000,18:444–453.

[6]H ittMA,Hoskiss on RE,Ki m H.I nternati onal D iversifi2 cati on:Effects on I nnovati on and Fir m Perfor mance in Pr oduct -diversified Fir m s[J].Acade 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40:767–798.

112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 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第三方物流”来是指为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公司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之所以强调发展第三方,主要是实现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5. 电子物流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摘要: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1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1.3.3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 据资料表明,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17646890.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施思张凯青周诗慧邓明清林恩如许薇婷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可是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好。早在7年前,西方媒体仍称“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初,标准普尔更是将中国内地银行全部定位为“垃圾”等级,那是什么让我们商业银行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国有84家,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7,中国银行排名14,中国建设银行排名15,中国农业银行排名28,交通银行排名49。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仍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领域内发挥其职能。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能力有所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扶优限劣,不断创新信贷方式,提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壹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少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战略熏点和未来利润增长点,中小企业贷款逐步增加。二是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盼专门化金融服务。壹些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专门的风险管理。目前,壹些银行已设立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 金融危机,使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保持“双降”,风险抵补能力进壹步加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持续下降,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速度加快。

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社会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成本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分析得出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普及、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和转变成第四方物流的趋势。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物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第五部分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第六部分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第七部分为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第八部分为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第三方物流

目录 一、绪论 (1)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1)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1)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 (2)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2)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 (3) (四)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3)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3) (一)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4) (二)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弱 (4) (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4) (四)物流观念淡薄,政府政策透明度不够 (4) (五)物流企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4) (六)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5) (一)电子物流 (5) (二)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6) (三)第三方物流将快速发展 (7)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 陈宇 (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 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3.日本民众对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经济预期。日本是岛国,土地资源少而人口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人们认为地价和房价一定会不断上涨。 4.政府监管和调控行为的缺失。在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发展时期,日本政府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发展。首先,在泡沫形成之前至泡沫形成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干预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对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也不加调控。其次,日本进行的金融改革加速了金融的自由化,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日元的被迫升值和日本国内长时间低利率政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只是具有了可能性。日本国内对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预期,助长了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日本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和资金环境。最终,在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房地产泡沫形成,对日本

展览行业机遇与挑战

展览业的机遇与发展 ——专访深圳百高展览总经理陈琼 国泰安会展事业部:高思青细数中国展览行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业绩,也有许多鱼龙混杂的资讯,可以说是应接不睱,眼花缭乱。“展览会”这个关键词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本身作为一个行业应该承担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当前展览会的“业态”表现又是怎样的?“展览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又是怎样的?我们就带着这几个疑问与深圳百高展览公司总经理陈琼先生展开了交谈,并根据与陈先生的交谈形成本文。 陈琼先生曾一手成功打造了西安珠宝展、深圳红木展等独立项目;也曾作为深圳茶博会及酒博会的总策划人,策划了享誉业界的“未来·战略——中国茶酒产业跨界对话论坛”,以及2015年即将举办的西安红木展、郑州红木展、武汉红木展等项目,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我们的专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国内展会的两种主流及机遇与挑战 纵观当前国内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展会,我们可以将它们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当地政府为了扩大地方影响力,推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举办的展会,主要由政府主导,联合相关部门协会等组织机构共同举办,比较大型的如深圳的文博会等,这类展会依托政府的雄厚背景一般都在当地或全国的行业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展会形式等各方面也比较规范;另一类则是由企业自发组织发展起来的

展会,其发展路线主要由摆地摊、购物节等“草根形式”逐步规范并扩大规模,在当地乃至全国行业内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力,这类展会的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的竞争但企业内部组织不规范,还处于民兵作战模式,没有系统的展会概念。此外,还有一部分专业展建立在行业支撑上,邀请的观众绝大部分为业内人士,其规模大小已定型,其目的主要是方便行业内的专业交流。 依托政府、组织关系的展会主要是为了展示当地的经济实力,很多方面过于形式化,规模很大但参展商参展的实际效益却不够理想,来参观展会的观众的专业度也满足不了参展企业的需求,很多参展商处于被动参展状态,参展成为企业的任务与负担,这种展会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一旦失去了政府的调控力量将很快被淹没在国内展会汹涌的潮流中;同时,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等原因国外知名企业很难涉足,也很难在国际上造成一定影响力。而“草根族”展会由于展会起点低、展会参与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眼界等都达不到专业展会的要求,造成企业职业度与专业度水平均无法跟上展会发展的快步调,从而很多方面都使展会无法达到国内一流展会的水平,更不用说与国际知名展会相较。 因此,可以预见我国会展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可革命的重大机会,或许三五年,或许更长一点,但这场大洗牌是一定会来的。对于很多会展企业来讲,可能从此覆灭;对于一些具有改革与创的理想和行动力的企业来说,或许会是浴火凤凰,从此真的走上一条专业会展之路。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于世军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0102

目录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1) 指导教师:于世军 (1) 学生姓名: (1) 学生学号:1010310102 (1) 一、引言 (1)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 (1) 1.2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意义 (2) 二、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 (2) 2.1已取得的成就 (2) 2.2制约因素与问题 (2) 2.2.1物流环节的制约 (3) 2.2.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3) 2.2.3我国物流和市场环境 (4) 2.2.4 政府政策 (5) 三、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5) 3.1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 (5) 3.2政府政策 (6) 3.3物流市场环境 (7) 四、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7) 4.1高效机械化 (8) 4.2专业科学化 (8) 4.3统一标准化 (8) 4.4网络信息化 (8) 4.5连锁城乡一体化 (8) 4.6市场国际化 (8) 五、结束语 (8)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目前农村物流业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新型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村物流环节、农村社会环境、我国物流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与因素,从现代科技技术和人才培养、政府政策和物流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探索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Abstract:The rural logistics's under-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build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our country socialism the proces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rural logistics,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China's logistic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n China's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factors, fro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educ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logistics market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exploring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ogistics . 关键词:农村物流业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Keyword:rural logistics factors development 一、引言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它是一个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农村物流系统的运作主要涉及包括运输、仓库、场站、管理体制、信息水平等相关因素。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完善社会物流系统;带动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军工行业发展环保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从环保产业的定义看,环保产业的界定与涵概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并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与渗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统计分类方法:一种就是上述定义的广义的分类;另一种是专指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技术、设备和服务,即狭义的分类。其中,通常将狭义界定的部分视为环保产业的核心。一、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环保产业可望成为军转民的一个重要领域“九五”期间到201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过程。尽管我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全国环境形势仍很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本世纪末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变等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环保“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第四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到2000年所有污染物必须达标的要求,并推出《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两项重大举措,以及为之配套的一些其他政策、措施,必将促进各地区、企业投入区域和点源的污染治理。而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还不能适应环保事业的需要,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环保产业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朝阳产业”,这正是军工行业在军转民过程中需要寻求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因此环保产业有可能成为军转民的新领域。二、军工行业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环保产业的条件近十年来,军工行业将过去治理本行业污染的技术和设备逐步推向市场,许多有志之士都致力于环保产业,企业的环保部门与车间合作,开发环保技术和设备,设计院、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也纷纷参与环保市场竞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军工行业都涌现出一批环保产业单位,有的已在我国环保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了解,到1995年,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环保产业产值均在3亿元左右。以兵器工业为例,涉足环保产业的单位有40多个(多为企事业单位的二级企业),共开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脱硫除尘)、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如高浓度有机废水、电镀废水、CLO2发生器)、环保器材和净化设备(水和空气净化器、水处理药剂等)、汽车摩托车消声器、环境监测仪器、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无公害环境标志产品(可降解塑料、氟里昂替代品R134a、新型制冷空调)等7大类70多种产品。环保从业人数为1万余人。其中环保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产品销售和“三废”综合利用构成了兵器工业的主体。从兵器工业的环保产业基本现状可以看出:(1)尽管产品、技术种类较多,但规模不大,产值不高,缺乏主导产品。按年产值3亿元计算,仅占全国产值(300多亿元)的1/100;(2)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主要是二级法人单位;(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商业化、产业化程度也很低;(4)环保产业单位的经营机制也是制约市场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empirenews.page--]鉴于以上原因和其他多种因素,目前,军工行业的环保产业在全国环保市场的份额还比较低,在组成我国环保产业的“四个方面军”——乡镇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所属环保公司、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企业、外国公司中所处地位尚不突出。因此,军工行业要将环保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其支柱民品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应该看到军工行业所具备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综合起来,军工行业具有发展环保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1)国防科技工业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和所拥有的高新技术正是提高我国环保科技水平的希望所在。(2)各军工行业均涉及较广泛的产业领域,如机械、光电、化工等,具有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具有发展环保产业所需的产业基础。(3)军工业特有的军品生产技术、某些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特有污染物的治理技术都有化为通用环保技术、进入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如兵器工业的活性炭开发、生产及其应用技术,在环保产业中就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航空工业的新材料、制冷、空调、电子等先进技术优势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产业,船舶工业的大型燃油炉、除油装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物流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 物流企业挣扎求生 酝酿提价一触即发 油价在飙,运费却一直没涨。2011年对物流企业仍是一个寒冬,一场大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有商家指出,运输费提价箭在弦上。 在举办的第三届深圳国际物流设备与技术博览会上,许多人士纷纷表示,在物流行业,一些中小企业正在纷纷倒闭,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在苦撑,行业内正在预测究竟哪些企业能撑过这个寒冬。 油价快速上涨不断摊薄着物流运输业的利润。"以深圳到上海货运为例,过去油价为5元每升,1500公里耗油大概600升,现在油价升至7.5元,仅油价成本就提高了50%,一趟来回的油费比过去多了近3000元,但运费两年来一直没涨。" 高昂的路桥费用也成为物流运输企业不成承受之重,据介绍,以运输行业经验统计,目前运输行业路桥费已达平均每公里1至2元。 运输费用已经到了"不得不涨"的时候。对于此前多家民营快递企业酝酿6月提价的传闻,业内涨价的呼声一直很强,但由于市场传导机制缺乏灵活和畅通性,因此运费普涨可能会推迟,但在今年年内必然将迎来有一波涨价。 事实上,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此前已有一些协会、组织曾酝酿集体涨价,但由于行业竞争不规范,因此提价一直未果。 "恶性竞争"是物流运输行业提价难的主要原因。由于物流行业准入门槛极低,给一些小企业甚至个体司机制造了大量机会,"压价"抢订单的风气愈演愈烈,造成物流行业竞争者"多、散、乱",甚至难以治理的恶果。 "因为管理欠缺规范,很多小企业、司机不给运输车辆购买货运保险,甚至有司机在车辆出事后扔下车、货逃跑的现象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大量损失。"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据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一项统计,作为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2010年增加值已达926.3亿元,占深圳GDP总额的9.74%。物流行业涉及生产、消费、金融等多个社会,对社会经济领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为了帮助东南亚国家早日摆脱危机,国际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7月份在上海召开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8月份又在东京举行了由IMF主持的有关对泰国提供经济援助的会议。为了协助泰国走出困境,IMF等国际组织和包括中国及中国香港在内的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共同承诺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面对泰国银行高达1万亿泰铢的呆账以及900亿美元的外债,国际社会的172亿美元贷款援助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泰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但至少增强了泰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主动贬值,香港股市暴跌,并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滑,东南亚金融市场再度动荡. 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新台币主动贬值,从经济上讲是竞争性贬值,从政治上讲是别有用心的政治预谋,它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且在心理上进一步孤立了香港,使得投机者再次将目光转向香港。为了维持港元联系汇率制,维护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一方面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另一方面只得提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10月23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由7%上升至300%,港元兑美元汇价也一度升至联系汇率制实施14年来最高水平(7.6150)。而香港股市在汇价和银行短期利率高企的影响下,受投机沽售力量冲击大幅滑落。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银行大有可为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银行大有可为 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融资难等现实困境。作为分布在最底层的中小银行,以其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信贷支付快捷等优点,在金融危机中占有低端优势,特别是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中小企业应危机、调结构、保增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银行要抓住国家实施战危机、保增长战略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银行;发展;对策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小银行应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明显、信息获取比较快捷、服务空间比较大等比较 优势,积极制定差异化市场战略,抢占竞争先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认清形势,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危”中有“机”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产生预期收缩,造成投资需求不旺,消费需求不足,出口需求乏力,一些企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利润空间压缩,产品销路不畅,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曾经显示: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 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倒闭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年份。由于当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出口额,同时还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关乎国计民生。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要拓宽和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银行和企业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担忧,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的国有企业,资本规模相对较小,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相对单一,财务制度不十分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一些小企业,一旦破产,银行可能无法足额收回贷款。而在中小企业看来,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很多要求和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因此,多数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银行只要能够认清企业的真正所需,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就能抢占发展先机,在帮助中小企业突破难关的同时,使自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城市发展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城市发展 金融危机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冲击,属于外部总需求冲击,突出表现为出口需求下降,并且这种危机又会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从而造成心理恐惧,在短期内引起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或出口增长率的突发性的下降。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全球经济无不受此牵连。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具有突如其来、越演越大、迅速蔓延、影响和后果不确定等特点。这次金融危机是个随机事件,不可测、不可预见也不可控,因此只能随机应变、相机抉择。其发展的范围主要是从危机发生国(美国)扩展到危机冲击国(欧盟、日本及亚洲一些经济体),而后再扩展到危机影响国(中、印)。其发展阶段是首先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而后发展为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影响全球实体经济。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国、各地区、各城市、各行业的各个环节,世界任何地方的经济波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向美国一样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但产生的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这种影响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将日益明显反映出来。中国大陆现在从区域发展分成四大板块,东部十个省市,中部六个省,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在四个板块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是东部板块,而且东部这个板块里又有三个增长极,就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这次金融危机从前一段的受损情况来看,应该说受损最严重、最直接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目前面临的困难倒闭、失业风潮,告急最厉害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因为这些地区是出口导向型模式,而现在出口面临着挑战。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对中国各城市的影响也出现非均衡性。总体说来,金融危机对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影响是相当严峻的,但是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 1、金融危机对城市外贸出口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