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更新要点

医脉通?2015-10-26 ??

2015年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为主题,围绕目前肝病学研究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举行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

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如下:

流行病学和预防

推荐意见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 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 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着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卩g重组酵母或20卩g 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推荐意见3: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

亲的哺乳(B1)

推荐意见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卩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卩g或3针2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HBeAg阳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 TDF或PeglFN (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

LAM 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6: NAs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 DNA氐于检测下限、ALT复常、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

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 IFN- a和PeglFN- a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

仍>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B1)。

HBeAg阴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8: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 TDF或PeglFN (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

LAM 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9: NAs治疗建议达到HBsAg消失且HBVDNA佥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B1)。

推荐意见10 : IFN- a和PeglFN-a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12周治疗未发生HBsAg 定量的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Log1o,建议停用IFN- a,改用NAs治疗(B1)。

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推荐意见11 :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或TDF(A1)o IFN- a有导致肝功能衰竭等

并发症的可能,因此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对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也应慎用。(A1)

特殊人群管理

推荐意见12 :经过规范的普通IFN- a和PeglFN-a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可以选用NAs 再治疗。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对于使用耐药基因屏障低的NAs治疗后原发无应答或应答

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继续治疗。(A1)

推荐意见13 :对于所有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都应常规筛查HBsAg抗-HBc和HBVDNA在开始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前一周开始应用抗病毒治疗,优先选择ETV或TDF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若使用B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可以考虑预防使用抗病毒药物。(A1)?

推荐意见14 :对于HBV合并HIV感染者,若CD4?T淋巴细胞W 500/卩L时,无论CHB 处于何种阶段,均应开始针对艾滋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ART ,优先选用含有TDF加LAM 或TDF加恩曲他滨(FTC方案。(A1)

推荐意见15 :对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的急性、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应尽早应用NAs抗病毒治疗,建议选择ETV或TDF(A1)。

推荐意见16 :对HBV DNA阳性的HCC患者建议应用NAs抗病毒治疗,并优先选择ETV 或TDF治疗(A1)。

推荐意见17 :对于移植前患者HBV DNA不可测的HBV再感染低风险患者,可在移植前

予ETV或TDF治疗,术后无需使用HBIG( B1)。对于移植肝HBV再感染高风险患者,肝移植后主要抗病毒方案为NAs联合低剂量HBIG,其中选择ETV或TDF联合低剂量HBIG能更好地抑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A1)。

推荐意见18 :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可以使用TDF或LdT抗病毒治疗(A1)。?

推荐意见19 :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如应用IFN- a治疗,建议终止妊娠

(B2)。若应用的是妊娠B级药物(LdT或TDF)或LAM治疗可继续;若应用的是ETV 和ADV需换用TDF或LdT继续治疗,可以继续妊娠(A1)。?

推荐意见20 :为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妊娠中后期HBV DNA>2<

106?IU/mL,在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TDF LdT或LAM

建议于产后1-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B1)。?

推荐意见21 :对于儿童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应及时抗病毒治疗,但需考虑长期

治疗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1岁以上儿童可考虑IFN- a治疗。2岁以上可选用ETV治疗,12

岁以上可选用TDF治疗(A1)。

推荐意见22 :对于己经存在肾脏疾患及其高危风险的CHB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应用ADV 或TDF对于存在肾损害风险的CHB患者,推荐使用ETV或LdT治疗(B1)。

待解决的问题

1、生物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自然史、治疗指征、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地位和作

用;

2、肝纤雏化无创诊断手段在治疗适应症、疗效判断及长期随访中的地位和作用;

3、NAs和IFN- a联合/序贯方案的疗效确认及成本效果分折;

4、寻找预测NAs停药的临床标准及生物学标志;

5、长期NAs治疗对肝硬化逆转、HCC发生率的影响;?

6、长期NAs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妊娠期NA治疗对母婴长期安全性的影响;

7、基于长期随访队列及大数据库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更新要点 医脉通?2015-10-26 ?? 2015年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为主题,围绕目前肝病学研究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举行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 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如下: 流行病学和预防 推荐意见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 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 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着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卩g重组酵母或20卩g 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推荐意见3: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 亲的哺乳(B1) 推荐意见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卩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卩g或3针2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HBeAg阳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 TDF或PeglFN (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 LAM 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6: NAs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 DNA氐于检测下限、ALT复常、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 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 IFN- a和PeglFN- a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

2010最新版中国乙肝防治指南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乙肝防治指南(2009年) 发表时间:2009-08-20发表者:林爱清 (访问人次:456)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乙肝防治指南(2009年)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于今年2月推出新版乙肝防治指南。《指南》刊登于其官方杂志《肝脏病学杂志》(J Hepatol)20 09年第2期。新版指南在乙肝治疗终点、治疗选择以及疗效预测等方面均有所更新。我们特别邀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金清龙教授摘译《指南》中的重要内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进行审校,并请两位教授对《指南》内容进行简要点评。我们将分期摘登《指南》主要内容,敬请关注。 慢性乙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持续复制和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密切相关。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患者被确诊后,肝硬化累积5年发生率为8%~20%,肝脏失代偿5年累积发生率约为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80%~86%,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为14%~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较高,在已经确定的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为2%~5%,不过,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与地域以及肝病分期均相关。 新版指南阐述了慢性乙肝诊治中的10个重要问题:

1. 治疗前如何对肝病进行评价? 2.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是什么? 3. 如何定义治疗应答? 4. 一线治疗的最理想选择是什么? 5. 疗效的预测因素是什么? 6. 耐药相关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处理耐药? 7. 如何进行治疗监测? 8. 何时停药? 9. 特殊人群如何治疗? 10.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 治疗前评估 首要一步,应确定肝病与HBV感染的的因果关系并评价肝病的严重性。并非所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持续增高。免疫耐受期患者ALT可持续正常,一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ALT可间断正常。因此,适当的、纵向长期随访是重要的。 (1)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L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 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血细胞计数。通常,ALT 高于AST。然而,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时,AST/ALT比值逆转,此外,还可观察到血清白蛋白降低、PT延长以及血小板计数降低。还可采用肝脏超声进行评估。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6.乙型肝炎康复 (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7.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8.乙型肝炎再活动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 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 9.HBeAg阴转 (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10.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11.HBeAg逆转 (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 12.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 13.完全应答 (Complete response)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 14.临床治愈 (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15.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 16.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suboptimal or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 17.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病毒学突破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20.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依据临床信息,确定临床诊断 及时恰当的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精准的诊断。而慢性HBV感染者的正确诊断,则依据患者的无创检查(血常规、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影像学)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对于无创检查结果无法准确判断的临床情况,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慢性HBV感染者可诊断为:慢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 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分级修订)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 —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 个 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 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 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 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氐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 作(acute exacerbati on or flare of hepatitis) —ALT 升至正常上限10 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 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阴性者由 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侔20 000 IU/mL。 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ee)—既往HBeAg 卩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抗-HBe出现。

2015版乙肝防治指南全文V3.0

题目待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详细说明 证据级别 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推荐等级 1 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 2 弱推荐 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 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 出现。 HBeAg逆转(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组织学应答(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 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

美国乙肝防治指南

前言 本指南是为了帮助医师和其它提供保健服务者认识、诊断和处理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这些建议提供的是由资料支持的接诊乙肝患者的方法。它们是基于以下内容:(1)有关该论题已出版的文献的正式综述和分析–Medline中查找到2006年2月及2003-2005年会议文摘;(2)美国内科医师协会评估健康实践和设计实践指南手册(3)指南政策,包括AASLD开发和使用实践指南的政策和AGA的关于指南的政策声明;和(4)作者在乙型肝炎方面的经验。另外,2000年和2006年NIH有关“乙型肝炎处理”会议的记录,EASL 2002年乙肝国际共识会议和亚太慢性乙型肝炎处理共识声明2005年更新版在本指南的形成过程中也得到了考虑。建议提出了优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这些建议是有灵活性的。特定的建议都是基于已出版的相关资料。为了表证支持这些建议的证据的质量,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对于每一项建议都要求指定和报告一个类别。当有新的资料出现时,这些指南可能被定期更新。 表1 建议所依据的证据质量 级别定义 I 随机对照试验(RCT) II-1 非随机化对照试验 II-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II-3 多时间序列,明显的非对照试验 III 权威的意见,流行病学描述 绪论 估计全球有三亿五千万慢性HBV感染者。7在美国估计有一百二十五万的HBV携带者(定义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的人)。HBV携带者出现肝硬化、肝功失代偿和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增加。虽然大多数携带者不会由慢性乙肝形成肝脏并发症,但有15%~40%在一生中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下面的指南是对以前AASLD指南的更新,反映了新的知识和针对HBV的新的抗病毒药物的文献。本指南中的建议与以下内容有关(1)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评估,(2)HBV感染的预防,(3)慢性感染者的处理,(4)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等待肝移植病人的慢性乙肝处理及肝移植术后复发乙肝的预防在最近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已经涉及,本指南不再予以讨论。 筛查高危人群以识别HBV感染者 全球HBsAg的流行情况变化很大,根据HBV携带情况分别≥8%、2%~7%和<2%,可将各国分为高、中、低HBV感染流行。发达国家中移民自高或中流行国家者及有高危行为人群中流行率高。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 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 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7] [17] Lu FM, Zhuang H.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09,122(1):3-4.。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乙肝预防治疗指南》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乙肝预防治疗指南》中文版首次发布 2015.5.18发布 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乙肝预防治疗指南》从初始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指征的评估,开始一线抗病毒治疗,对疾病进展、药物毒性及肝细胞癌发生的监测,到治疗失败时改用二线药物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 在基线及随访过程中以非侵入性诊断评估肝脏疾病分期 推荐APR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作为资源有限地区评估成人是否存在肝硬化(APRI评分>2分)的首选非侵入诊断方法。瞬时弹性成像(如FibroScan)或肝纤维化检测可在有此设备和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作为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慢性乙肝患者中需治疗与不需治疗人群 需治疗人群: 需要优先治疗者:存在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的所有成人、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无论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乙肝e抗原状态或乙肝病毒DNA水平如何,均需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无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的成人慢性乙肝患者:若年龄大于30岁,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性升高,且存在乙肝病毒活跃复制证据(乙肝病毒DNA >20 000 IU/ml),无论其乙肝e抗原如何,均推荐接受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无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无论乙肝e抗原状态如何,只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也可考虑治疗。(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针对乙肝/艾滋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现行建议: 所有存在严重慢性肝病证据者无论其CD4细胞计数多少均需开始抗病毒治疗;而所有CD4细胞计数≤500个/mm 3 者,无论其肝病分期如何,均需开始抗病毒治疗。(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不需治疗,但需继续检测者: 无肝硬化临床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且乙肝病毒低水平复制(乙肝病毒DNA< 2000 IU/ml)的患者,无论其乙肝e抗原状态如何或年龄大小,均不需立即治疗。(强烈推荐,低质量等级) 无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小于30岁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可推迟治疗(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所有慢性乙肝患者均需要持续监测,尤其是当前不符合上述治疗指征或无需治疗标准的患者更需要监测,以决定未来是否需要行抗病毒治疗以防止进展性肝病的发生。包括: 1、小于30岁且不存在肝硬化、乙肝病毒DNA水平>20 000 IU/ml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患者; 2、乙肝e抗原阴性、小于30岁、不存在肝硬化、乙肝病毒DNA水平波动在2000到20,000 IU/ml之间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断升高的患者; 3、若无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无论乙肝e抗原状态如何,小于30岁且不存在肝硬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患者。 慢性乙肝一线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所有成人、青少年以及大于12岁的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推荐使用具有高耐药屏障的核苷(酸)类似物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2-11岁儿童推荐使用恩替卡韦。(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低耐药屏障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会引起药物耐药,因此不推荐使用(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针对乙肝/艾滋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现行建议,对于成人、青少年和3岁及以上儿童乙肝/艾

2021年学习贯彻基层指南,加强慢性乙型肝炎基层防治

2021年学习贯彻基层指南,加强慢性乙型肝炎基层防治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基层医生也逐渐参与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中华医学会组织肝病、感染专家和全科专家共同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现对该指南的特点作一简述。 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自1992年开始实施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由当时的9.75%,下降到目前的5%~6% [1]。但据此推算,我国目前仍有HBsAg阳性者7 000万~8 000万例,其中亟须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有2 000万~3 000万例,如不给予有效抗病毒治疗,很多人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近20年来,针对CHB的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其疗效和安全性越来越好,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为规范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表了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后经2010、2015及2019年3次更新、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了我国在CHB防治研究领域所取得巨大进步[2]。

WHO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要求病毒性肝炎新发病例数降低90%,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降低65%。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必须继续保持和提高所有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以及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增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外,还必须大规模检测、诊断和治疗已有的CHB患者[1]。因此,除综合医院的感染病、肝病及消化科等专科医生应熟练掌握CHB的诊疗措施外,全科医生或基层医生也亟须学习和掌握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为广大CHB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和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 为此,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和中华医学会的组织下,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3]为蓝本,并参考有关国际指南的核心理念[4, 5, 6],由肝病学、感染病学、消化科专家及全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7],以帮助基层医生提高CHB的预防和诊疗技术水平。现仅就本指南的特点简述如下。 一是编写组成员代表性强,编写过程开放、包容、严谨,保证指南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指南编写组成员不仅包括了不同层级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的肝病科、感染科及消化科专家,大学公共卫生学专

2011版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0年12月10日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 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7]。 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14]。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于今年2月推出新版乙肝防治指南

《2009 EASL乙肝诊治指南》(一)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于今年2月推出新版乙肝防治指南。《指南》刊登于其官方杂志《肝脏病学杂志》(J Hepatol)2009年第2期。新版指南在乙肝治疗终点、治疗选择以及疗效预测等方面均有所更新。我们特别邀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金清龙教授摘译《指南》中的重要内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进行审校,并请两位教授对《指南》内容进行简要点评。我们将分期摘登《指南》主要内容,敬请关注。 慢性乙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持续复制和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密切相关。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患者被确诊后,肝硬化累积5年发生率为8%~20%,肝脏失代偿5年累积发生率约为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80%~86%,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为14%~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较高,在已经确定的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为2%~5%,不过,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与地域以及肝病分期均相关。新版指南阐述了慢性乙肝诊治中的10个重要问题: 1. 治疗前如何对肝病进行评价? 2.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是什么? 3. 如何定义治疗应答? 4. 一线治疗的最理想选择是什么? 5. 疗效的预测因素是什么? 6. 耐药相关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处理耐药? 7. 如何进行治疗监测? 8. 何时停药? 9. 特殊人群如何治疗? 10.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 治疗前评估 首要一步,应确定肝病与HBV感染的的因果关系并评价肝病的严重性。并非所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持续增高。免疫耐受期患者ALT可持续正常,一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ALT可间断正常。因此,适当的、纵向长期随访是重要的。 (1)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L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血细胞计数。通常,ALT高于AST。然而,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时,AST/ALT比值逆转,此外,还可观察到血清白蛋白降低、PT延长以及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