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教育改革

当代教育改革

当代教育改革

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教育改革》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美国学能测验的优缺点。

优点:1、适用范围广泛;2、考试科目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

缺点:学生的考试科目简单,未必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2、教育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一般来说,教育改革有两个特性:首先,教育改革是对未来的反映。教育改革总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它要改进令人不满意的教育现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对变化环境中新人形象的追求,以及对理想教育体制的设计等。其次,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的根本变化相关。教育改革较多地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改变的意志,体现为国家或地方在教育政策上的变化。这是教育改革区别于教育变革与教育革新的重要判定标准之一

3、农科教统筹的意义是什么?

农科教统筹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农、科、教相互脱节、相互失调的弊端提出的。它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首先农科教统筹有利于农业、科技、教育整体效益的发挥。其次,农科教统筹有利于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化。再次,农科教统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科教统筹的直接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最后,农科教统筹是实现农村小康的重要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1.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这里所讲的理解首先是指对知识、对文化的理解。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史,并创造建构新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知道各个知识点,更主要的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同时,理解的教与学不可能在沉闷的课堂中实现,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行为。教师必须能够创造出积极学习的环境,通过对话、讲座、实验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的第二个含义是对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知识的建构者,情境使人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和环境的理解。

2.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的社区或团体。学校是学习的社区或团体,意味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而且是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学习的团体”这一概念中,“学习”和“团体”两个词是同等重要的。没有思想的团体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一旦失去了团体的力量,个人才智也没有意义。所以,学习的团体是互相尊重的。只有心灵的大脑的结合才会实现教育的真正人性化。学习团体还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它能容纳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不同学习不同的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0333040105 柯敏 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

东师《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全套参考答案.docx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要承认学校拥有包括政府在内的备种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 人财产权,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2)在国家宋观调控Z下,学校依法享有对学校的管理权,在校内管理、经费使用、教冇纟H.织和人事分配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并对国家和出资者以及受教冇者承担责任。它是符合现代教冇的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使学校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具有一定水平的质量与效益观的教育制度。 2.教育行政体制:教冇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纟R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教冇行政机构的组织形 式、隶属关系、权力结构和工作制度等,是教冇机构的体系化,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教冇行政权力结构。 3?教育财政-教冇财政(英文为educational finance或financing of education)是指国家备级政府为发 展木国木地区教冇事业而对用于教冇的财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专门性的管理活动。 4.教育政策:所谓教冇政策就是具有一定行政效力的组织机构(如屮央政府、教冇行政机关)对系统内部教冇 发展所做岀的行动规定,它具有较高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5.特色学校:可把特色学校定义为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屮,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 独到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手段等 6?二级学院:一般指在一级学院(校木部)领导下,由一级学院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的不具法人资格的屮外合作办学机构。 7.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制是指将校长的职位,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分为若干个等级, 形成 职务等级系列,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T资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 8.教育变革:教冇改革可以理解为按照某种预期的目标以改进实践的有意识的努力,它包括制定同旧目标无关的新 目标、新政策,或赋予过去的教育以新的职能 9.综合中学:综合屮学是普通教冇与职业教冇相互沟通、渗透,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 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 10?“双元制”学制: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义务教育形式 11.终身教育:终身教冇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冇思想,简单的说终身教冇就是指贯穿人一生 的教冇形态,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冇 12?全民教育:所谓全民教冇,就是教冇对彖的全民化,亦即教冇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部有接受教冇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稈度的教冇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冇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冇屮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冇Z现状?说出白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第二、私有化过程屮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來的从教人员。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屮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育中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育之现状,说出自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第二,私有化过程中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来的从教人员。 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指教育财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教育财政,其功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资金筹措的功能。资金筹措是现代教育财政的根本职能之一。在当代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莫过于积极筹措支撑庞大教育系统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是指将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分配到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去的管理活动。③供需调节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如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财政计划等)可以对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教育与该国该地区其他领域的收支,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地区单位间的利益转移以及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教育投资更趋合理,使教育及社会发展更加协调。④监督管理功能。对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有效的监督管理,也使教育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 4、简要回答新课程管理体制的特点。

(1)从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从学校课程管理的权责分配来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各司其职 尽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整体中,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但管理学校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权力主体的共同责任,只是它们承担的职责各有侧重,范围有所不同。 (3)从参与课程决策与开发的角色来看,学科专家主宰走向各种有关人士分权实行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后,除了中央教育官员、学科专家这些传统角色外,地方教育行政人员、课程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工商企业界的人士等等,都在或鼓励他们一某种方式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来。这无疑有助于课程科学水平的提高。 二、论述题(共20分) 1、联系我国当前教育实际,阐述一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趋势。 在改革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各机构中的权限却没有明确的划分,权限高度集中于高层级的行政机构中:教育管理权、资源分配权高度集中,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强调计划性与统一性,只有高度的统一,才能使计划得以由上而下是实施,垂直式层级制的组织形态,为高度的集权制提供了组织保证。权限的集中,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强有力控制,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精金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日益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政策与法律调控机制在变化了的社会关系面前不仅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体制性冲突。

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就是守住心灵积极向善的阵地【超凡正能量!】(2014-10-09 23:57:46) 【编者按】魏书生,中国现代教育实践家,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魏书生老师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贡献,中共十三到十七大人大代表。立志做教育事业且有种忘我的精神,自28岁即开始任教到现在,创造了无数教学奇迹:在他手下,再乱的班级也会变好,不论什么样的学生到他手上都变得品学兼优,所带班级升学考试成绩每届都名列全市前茅。本次第五届中华醒狮教育论坛有幸邀请到曾在海内外巡游讲学2000多场的魏书生老师亲临现场,为与会的老师做精彩分享,一次次将论坛氛围推向高潮。 来到醒狮论坛,是向老师们学习和汇报工作的,是和老师们谈心的,谈什么?老生常谈。我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我的根,我的本,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国家的,老师的,学生的,家长的,心灵深处久已有之,现仍有之的真善美,积极向善的阵地。我是大家的帮手,帮助我们的学生,帮助我们的老师,帮助我们的家长,帮他们守住心灵深处,久已有之,现仍有之的最真、向善、求美,爱国、敬业、友善的阵地,帮助他们守住守住再守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深做深再做深,做细做细再做细,并一直向高处成长成长再成长。在帮助大家守住的同时,我们也应主动地不断地强化自己,继续恒常地坚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老师们来到醒狮论坛,静下心来找共同语言,一起学习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品尝人生的幸福快乐,这种温暖感,充实感,自豪感,真的非常美好。

教育哪有那么多新鲜东西啊?就是把中华民族的先人、老祖宗总结的教育规律好好的用心灵守住,往深做,往细作,不同的时代做出不同的成果来。如此而已,岂有它哉?《大学》开篇讲的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常对同学们说,人一辈子,要不断发现人心中美好的品德与需求。发现不是目的,目的是守住,是不断有新的积累,新的深化,新的成长,止于至善。这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也是全人类一辈子的事情。就算一万年以后,教育的基本事情还不是这三纲吗? 其实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人,面对一代一代的压力、一代一代的困难、一代一代的矛盾,通过解决矛盾,战胜困难,缓解矛盾,尽到一代一代的责任,享受一代一代生存的快乐幸福,这就是人的一生。生活的大浪,不管把我们安排在什么时代,我们都要眼光向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你总有一个更好的目标在追求着,你就是幸福的。 我对一个孩子说,你虽然全校倒数第一。但是你也要明明德啊,你也要亲民啊,你也要做昨天做不了的事儿啊,你也要一点点超越自我啊,你也要享受这个快乐啊,一分钟能享受下一分钟继续享受呗,一堂课高高兴兴的享受到,于是一天也享受到快乐了。《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件快乐喜悦的事情。当你抛弃名,抛弃利,感受学习本身给你的成长带来的愉悦感,幸福感,自豪感的时候,你就真正找到了快乐的本源。学习这件事,是使人离苦得乐的。

2018年秋季《当代教育改革》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教育改革》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美国学能测验的优缺点。 答:优点:1、适用范围广泛;2、考试科目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 缺点:学生的考试科目简单,未必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2、教育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教育改革是对未来的反映。教育改革总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它要改进令人不满的教育现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对变化环境中新人形象的追求,以及对理想教育体质的设计等。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的根本变化相关。教育改革较多地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改变的意志,体现为国家或地方在教育政策上的变化。这是教育改革区别于教育变革与教育革新的重要判定标准。 3、农科教统筹的意义是什么? 答:农科教统筹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农、科、教相互脱节、相互失调的弊端提出的。它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这里所讲的理解首先是指对知识、对文化的理解。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史,并创造建构新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知道各个知识点,更主要的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同时,理解的教与学不可能在沉闷的课堂中实现,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行为。教师必须通解创造出积极学习的环境,通过对话、讲座、实验等形式,与学生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的第二个含义是对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的建构者,情境使人对事物产生不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和环境的理解。

当代教育改革》作业d 文档

<当代教育改革>2011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1. 农科教统筹是指: A. 把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B. 把农民、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C. - D. - 满分:3 分 2. 校本管理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A. 外控式管理 B. 中央集权制 C. 地方分权制 D. 教育行政非专家统治制 满分:3 分 3. 下面哪项不属于教育财政的功能: A. 资源配置 B. 监督管理 C. 生源调配 D. 资金筹措 满分:3 分 4. 对教育券首次做出明确倡议和说明的著作是 : A. 《学会生存》 B.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 《被压迫者教育学》 D. 《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 满分:3 分 5. 民办教育是: A. 中央政府出资 B. 地方政府出资 C. 民间力量出资 D. 学生家长集资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V 1. 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有: A. 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 B. 校本管理和政府调控 C. 教育行政从属制和教育行政独立制 D. 教育行政专家统治制和教育行政非专家统治制 满分:3 分 2. 下面各项内容 ,哪个不是当代教育改革 的主题? A. 快乐教育 B. 挫折教育 C. 终身教育 D. 全民教育 满分:3 分 3. 下面的教育著作中对终身教育作出明确 论述的是 : A. 《学会生存》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 《大教学论》 满分:3 分 4. 教育督导的功能有 : A. 反馈 B. 评估 C. 指导 D. 监督 满分:3 分 5. 在实施教师聘任制时,应当贯彻如下原 则: A. 择优录用 B. 资历第一 C. 平等竞争 D. 公开招聘 满分:3 分 6. 校长职级制有哪些特点 :

中国当代教育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教育的当代政策分析 (行管10151:但承志、赵帆、文艳、徐捷)我国建国50年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逻辑发展轨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66年,即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前。这一阶段接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所提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的影响,强调偏重双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为1979—1982年,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改方针,强调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是1983—1989年,此一阶段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针,既表现为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又注重把它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1990年以后,进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逻辑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素质教育。从80年代到90年代,素质教育逐步从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而成为一种教育战略和关系千秋后代关系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此前强调的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以及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等,都包容在素质教育之中。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我国当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 现代教育的一百年改革发展历程及发展态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50年的运行轨迹可以说都是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背景。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尤其相关的则是近几年我国所面对的国内外有关形势。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五大以后,国家在科教兴国方面有两件大事:

一是国务院同意科学院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党中央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致力于提高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与之相应的教育上也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二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专门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教育上这两件大事,正是基于以下一些背景: 首先是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 其次是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需要。 第三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而面临着挑战。 第四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客观存在的教育差距的需要。 第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优质教育的需要。 正是上述的背景,才导致了我国近几年教育战略的大调整,才导致了我国这些年整个教育的令人惊异和令人鼓舞的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乃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方向。99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通过加快教育发展,通过教育整体改革而进行。 从1993年,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在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又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把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跨世纪教育的战略重点。 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

初探美国当代教育改革

初探美国当代教育改革 发表时间:2020-01-15T09:14:30.7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作者:余珊珊 [导读] 美国是当前世界的头号强国,而它强大的原因有很多 摘要:美国是当前世界的头号强国,而它强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育作为奠基人口素质的核心要素,决不能忽视。本文就是想通过初步探讨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特点,期望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方向。 关键词:美国;教育;改革 美国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而这则是出于其世界头号强国的国际地位。然细观美国,它不像欧洲经历了封建时代,引发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更不像亚洲古国(尤其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它是伴随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而诞生的,因而它至今的年日,满打满算,也不过243年。这对国家的历史而言是平凡的,对人类的历史而言是短暂的,对世界的历史而言则是飘渺无踪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仅有两百来年历史的国家却以它独特的魅力矗立在了世界的颠峰。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它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它有效地抓住了工业革命的契机?是它幸运地逃脱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并更由此而发了一笔战争横财?……上述这些内容是我们在课本中所知道的关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要素,当然这些要素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们毕竟已成为历史。而美国至今仍处于领先地位,那它恐怕还有其更深一层的要素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翻阅着美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思考探索着其深一层的发展要素时,美国的教育改革抓住了我的眼球。要知道“民为立国之本”,没有民又何来国,而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则离不开本国人民的不懈努力,至于国民的素质对国家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国民素质,我们不难推出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故此我对美国当代教育改革作了如下的初步探索: 一、美国教育改革概况 1957年,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政府及其教育界深受强烈地冲击,在赶超苏联的口号下,于1958年颁布了著称于世的《国防教育法》,目的使教育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适应国防竞争的需要。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越战失败的影响,全美掀起以争取黑人各种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包括代表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利益,于1975年颁发了《残疾儿童教育法》、《补偿教育方案》、《学校混合条例》,采纳了提高人性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进入80年以来,日本和西欧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尤其是日本电子工业发展的逼人之势,使美国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也使原先引以为骄傲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动摇。美国高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提交了《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响。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即“争取高质量,以夺回或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扩大教育机会,以实现人人平等;为彻底实现前两者,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创造一个学习化社会。”①而在1983年这样的背景下,从国家对学校进行改革的策略角度来分析, 当代美国出现了三种相互竞争的学校改革策略: “标准本位学校改革策略”、“市场本位学校改革策略”和“学校本位教育改革策略(或者说“校本管理改革策略”) ”。②此后,1989年《《普及科学—— 美国2061计划》出台;1991年《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两大教育改革法案的相继颁布……③ 二、美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㈠、教育危机改革 美国教育改革称得上是一种鲜明的教育危机改革。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深层意识,即当国家面临极大的危机时,总是想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企图摆脱危机的困扰。①而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中,美国鲜明特色是危机意识仍贯穿始终,改革因危机而缘起,由危机而推动。其特点与实质是国家危机和教育改革的成功嫁接与互动发展;全国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更为全面卓越的动力源;国家发展中国民内心深处特有忧患意识的真实流露。③ ㈡、教育研究改革 美国教育改革不仅是一种危机改革,还是一种研究改革。要知道美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教育研究,以使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更科学。在当代美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就曾出现了10项著名的教育研究:1、取消学校种族隔离;2、课程与教学原理;3、学校财政; 4、有效学校; 5、佩里学前教育研究; 6、临床教学; 7、全员成功计划; 8、班级规模; 9、以标准为基础的改革;10、学校的产能。④这些教育研究应用于教育实践而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促成了如美国联邦的教育判决、学前教育、学校组织、教育政策等领域的改革。㈢、教育个性化改革 美国随着“人权”观念逐步加深,而越来越注重教育的个性化改革。目前,美国的许多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上,从而尽可能避免他们在人群中迷失自我的可能性。如单在美国高中,就出现了多种面孔:培养积极公民;传承古代经典;提前上大学;男女有别;理科学校;网络学校;街道学校……⑤美国的个性化改革,使美国人不会像中国人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磨平了棱角,显得千篇一律,而是更具个性化思维,更有创新精神。 总之,美国教育改革是具有本国特色——危机改革和研究改革的教育优势,且并伴随着个性化改革模式,而使美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使美国实现了最早普及初等和中等义务教育;且美国高等教育最早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③此外,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保存西方文明的基本传统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价值观念,且通过对;科学的语言教学的改革来实现培育能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的栋梁之才。 这种融有其民族独特的超凡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精神灵魂的教育;这种与时俱进,理论结合实际,并富于革新的教育,正是为保持“美国第一”强国地位,确保美国全球国际影响力的根源。 参考文献: ①潘久武《美日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比较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第6期 ②曾雄军《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三种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2 年11 月第29 卷第11 期 ③马德益《论美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危机意识》外国教育研究 2004年第11期第31卷总第173期

专题十 当代教育改革

1、试对20世纪末启动的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分析? 答: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校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揭示,各种新的理念不断涌现。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两个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基础教育更是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从观念到行动,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者到实施者,从学校到社会,中小学校的改革实践可谓如火如荼。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一道,形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 鉴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固有的弊端,开展研究性学习,让教师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尝试全新的学习方式,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有的学校把“研究型课程”写进学校课程表中的,每周大约两个课时。与这种课程相对应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是“研究性”的了。这种做法的本意正是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然而,实践中我们却看到了由这种做法而产生的负面效果:不但“研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成为和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也成了研究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专有名词。只是在每周两个课时的研究型或探究型课上,需要学生用“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而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却仍然同传统无异,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显然已经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本意。研究性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课外的课题研究,也不应该仅仅是研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它应该真正进入课堂,和每一门学科、每一种课程发生联系,成为学生每一天的基本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当前多数人所理解的“课题式学习”、“课题研究”等学习内容方面的变化,它的重点应该在于学习方式的转换。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探究的态度、思考的能力和研究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课程决策权不应该再由国家或地方独立享有,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分享课程决策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到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开始部分下放到了学校。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中外小学教育、教学及其改革 ( 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 姓名王小华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 | 年级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境,由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升学压力,“学历至上”的教育观念,学校管理体制对教学试验的限制,教材为主导的教研和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的限制等。根据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件和对策,政府已关注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问题,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使学校和教师有开发课程和教材的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反思性教学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培训要突出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团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带领、监控作用。那么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成了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怎样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已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我看需要把控好以下五个中心。 一、以全民学习为中心 课程改革的结果。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 在“202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 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不少学生提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等。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自行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临汾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采用“景山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五套教材:课本、课外阅读、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写字本等。以集中识字为起点;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为中心,以写“随文”为主要形式,读写结合,学用一致。 学生到学校来读书,首先要认字,也就是要学会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是不是学生认了字,学会了把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写到纸上就学会了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了呢也不是!因为书面文字语言是与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种民族语言的形式。当然,这不是说民族的书面语言与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没有任何的连带关系,而是说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是无法直接地转化为书面文字语言的。直接的转化带来的是日常生活口头语言表现能力的丧失,而不是升华了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 . 在人类的语言中,口头语言永远是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语言形式。口头语言的最大特征

浅论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浅论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教育的阶段。传统上,人们都把教育视为学校的问题,而现实中,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它既是一个教育实体,也是一个社会实体。因此,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立体化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创新非常重要,创新是一种主体价值,创新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是每一个人个性健全发展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活内存整合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确立起新型关系的教育。因此创新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小学教育向创新教育方向改革,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最终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推动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首先应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

程的设计当然主要考虑的就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近几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是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 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中外小学教育、教学及其改革 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 姓名王小华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 浅谈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境,由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升学压力,“学历至上”的教育观念,学校管理体制对教学试验的限制,教材为主导的教研和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的限制等。根据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件和对策,政府已关注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问题,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使学校和教师有开发课程和教材的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反思性教学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培训要突出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团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带领、监控作用。那么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成了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怎样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已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我看需要把控好以下五个中心。 一、以全民学习为中心 课程改革的结果。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在“202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2讲课稿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 改革》2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方案及内容要求 学习中心庆城县 姓名苏苗 学号 161348103029 专业小学教育 年级 16春 浅谈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纪之初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各种非素质教育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

方面就在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之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 关键词:教学评价;问题分析;改革策略 世纪之初,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使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都积极投入这一改革之中。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新的评价手段得以研究和使用。评价内容逐步拓宽,形成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水平、个性发展等构成的多方面评价对象。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采用自评、他评、相互评价和操行评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能力发展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此,笔者仅对当前教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一、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 1.教学评价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鉴别性、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与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突出表现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对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主要是强化鉴定性评价,忽视和弱化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三种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其功能注重程度不同则导致现实教学状况的不同。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鉴别性评价被严重异化,被空前强化为唯一手段,发挥其分等、分层和选拔作用,其极端是分数被空前强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现实表现为对升学率的追求,这样,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都成为升学率或考试分数指导下庞大教育体系的一个组件。此时,“应试”成为教育活动的目标,而作为教育目标中人的发展反而成了“应试”手段。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则处于从属地位。诊断性评价是为鉴别性评价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学生,区分学生的优劣,其相伴随的措施为抛弃劣等学生,而不是因材施教。形成性评价同样难以摆脱这种处境。由于鉴别性评价的主宰地位,评价者只注重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而不大注重过程评价,即使有一定的形成性评价也是为最终做出鉴定而服务的,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人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得到改进工作的信息,评价无法起到随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功能。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

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导理念

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导理念 ■杜 钢 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陆续颁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措施。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和 推行,背后是有着一系列重要的理念作为指导的。文章从质量优先、政府干预、市场介入、公平为本与全球定位等视角出发,对指导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关键词:美国;当代;教育改革;指导理念 作者简介:杜钢,男,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北京 100037)。 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超级教育强国,这一地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美国教育所实施的长期深广的变革密不可分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其教育领域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颁行,背后是有着诸多重要理念作为指导的,它们透显出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并指引着美国当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行进路向。 一、质量优先的指导理念 质量优先是指导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一条最为重要的理念。毋庸置疑,美国的综合国力在当代世界乃是独占鳌头的,但其教育的质量水平却总是给人以一种不敢恭维的尴尬印象。为了有效扭转美国教育质量低下的不利局面,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均是以提高质量为其核心目标的。例如,1983年,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先声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报告便就此惊呼道: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我们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往日不受挑战的领先地位,正在被全世界的竞争者赶上。……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础目前正在被一股日益增涨的平庸潮流所侵蚀。这股潮流威胁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上一代人难以想象的情况已开始出现———其它一些国家正在赶上和超过我们的教育成就。” [1] 该报告提供的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 量异常低劣,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国际排名中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这一统计结果令一向心高气傲的美国人们震惊不已,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谴责美国教育水平的平庸,一时间,追求教育的最优化骤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此后,1989年公布的《2061计划:为了全 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 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报告,又将提高以科学、数学、技术为基本构 成要素的科技教育的质量水平作为自己的基本诉求,并以此来推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改革的整体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仍是困扰美国教育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福顿基金会1998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对中小学四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科学和数学成绩的研究,美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成员国中倒数第一”。 [2] 而“2004年12月公 布的‘国际学生成绩评估’表明,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在 29个国家中低于20个工业国家,美国学生的数学整体 成绩及各分科──几何、代数及统计学──的成绩均低于国际平均线”。[3]面对如此糟糕而尴尬的教育质量状况,美国人深信惟有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方能振兴美国教育,并重塑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应有形象。因此,这一时期,对于优质教育的追求依然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理念。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美国联邦政府改变了过去简单加大教育投入的做法,而是借助各类教育改革计划和联邦资助来积极干预各地教育改革的进程,并以此来推动各地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联邦政府一方面大大增加用于提高中小学学业标准的资助金额。例如, 1965年联邦政府的资助总金额为10亿美元,这一数额到1998年则提升到了75亿美元。另一方面则在全美各地 区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掌管资助资金的分配,并以此来改变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的面貌。可以说,对于以贫穷学生为主的学区和学校来说,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已成为学校维持自身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经费来源,而为了保持并提高自己所获联邦政府资助的地位和额度,这些学区和学校显然要力争达到某种既定的学业成绩标准,这就使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