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第28卷 第1期

2014年1月Vol.28 No.1Jan.,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6-12

修稿日期:2013-12-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 BAJ22B02)。

第一作者:林坚(1969-),男,福建福鼎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 jlin@https://www.doczj.com/doc/0e15552969.html,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林 坚1, 杨绍银1, 宋 健2, 孙海清2, 苗春蕾1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871;2. 北京地格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

摘要:研究目的:结合编制《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中“制图标准”部分,

分析制图标准研制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阐释制图标准的服务定位、地图基本属性、内容体系、要素图式符号等主要

技术观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制图标准是在深入分析市县两级土地整治

规划和借鉴其他相关制图规范的基础上确定的,满足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目的,具有技术上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

和实用性。研究结论:制图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编制,深化了成果图件对土地整治规

划思想的表达,保障了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有序实施,促进了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的管理和应用。

关键词:土地整治;制图标准;市县两级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1-0040-06

Interpretation on the Mapping Standard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t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

LIN Jian 1, YANG Shao-yin 1, SONG Jian 2, SUN Hai-qing 2, MIAO Chun-lei 1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Beijing Digplan

Consulting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80,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erpret the mapping standard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t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 covering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methods, location, basic attributes of map, content system, cartographic symbolization, etc.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comparison and consultation are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ndard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unicipal and county-leve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using other standards for reference. Therefore the standard designe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s in both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The mapping standard, not only can standardize the map compil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t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 but also can ensure the ordere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mapping standard;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 DOI:10.13708/https://www.doczj.com/doc/0e15552969.html,11-2640.2014.01.005

41林坚等: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1 导言

制图标准化是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1]。2009年《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在“标准范围和类别”章节明确提出应针对“国土资源术语、分类、代码、符号、图式、图例及制图方法”制定标准[2]。土地整治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3-4]。土地整治规划是未来土地整治的纲领,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健康有序推进、合理安排项目和资金的基本依据,是对一个区域范围内未来一段时期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方面的统筹安排与综合协调[5-6]。图件编制作为土地整治规划技术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规范化的制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图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图件质量[7],充分发挥图件作为落实规划思想的重要工具之功能。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土地整治规划问题,关注点在土地整治潜力[8-9]、土地整治综合效益[10-12]、环境影响评价[13]等方面,制图方面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侧重探讨制图要素分类[14]、图件编制方法[15-16]等,缺少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图标准来指导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实践工作,导致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编制随意性较大。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国土资源部2013年颁布的《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17]、《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18]突破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程编制方式,增加了制图标准要求,将其作为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制图标准(以下简称“制图标准”)形成过程的技术思考,阐析有关编制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要点,为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制图标准”编制原则与方法

2.1 编制目的

制定统一规范、科学实用的“制图标准”,为全国开展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编制提供技术指引。一方面,规范规划成果的图件管理和应用。统一规范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的地图基本属性、图件内容体系、要素图式符号等,提高制图效率和成图质量,确保规划成果的有效管理和应用;另一面,促进规划思想的具体空间落实。通过标准化的图件编制要求,使规划成果的空间落实得以体现,也避免编制单位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导致规划图件侧重点各异,偏离土地整治规划初衷,增强规划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2.2 技术依据

“制图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尽量以现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以保证标准的继承性和衔接性。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已经颁布实施的《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9]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成为本标准编制的主要参照。在文字表达方面以《土地基本术语》[21]、《地图学术语》[22]为参考,并严格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23]系列标准和《标准编写规则》[24]系列标准的规定;在图式符号方面重点参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25]系列标准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26]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格式体例等方面主要依据 《标准化工作导则》。

2.3 标准化原则

“制图标准”研究除遵循继承性和衔接性原则外,还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图标准”内容既要符合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又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地图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2)规范性原则。“制图标准”的文字表达及格式体例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严谨、规范,以保证标准自身的严肃性、科学性。(3)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满足规范性的前提下,简化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

42 中国土地科学 2014年1月 第

1期范相同的内容,更加专注于土地整治规划所特有的成果图件的制图表达要求,从而提高“制图标准”的实用性和导向性,以利于“制图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2.4 编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制图标准”编制过程中,查阅了有关土地整治规划、计算机制图、地图学、心理学、符号学、色彩学等文献资料,在充分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本标准。

(2)比较分析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国土资源相关资料,深入分析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成果,重点参照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形成更加科学、规范、实用的制图标准。

(3)试点实验法。通过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的试点实验,总结提炼经验,使“制图标准”的使用更具流畅性、操作性、科学性,不断得以完善。

(4)专家咨询法。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成果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国土资源标准化、土地管理、地图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土地整治规划具体工作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保证制图标准的质量。

3 “制图标准”规定要点分析

3.1 服务定位

2012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6],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开展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制图标准”定位于指导全国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编制,重点规范规划图件的内容体系和要素表达符号、图式、图例等内容。

3.2 地图基本属性

为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制图要求重合的地图基本属性部分未再作专门规定,采取依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要求的方式处理,具体包括:(1)数学基础。作为地图编制的基础,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坐标系统,以及投影系统与分带,要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2)底图要素。包括政府驻地、行政界线、道路交通、河流水系、主要居民点、地类界、名称注记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3)图幅配置要素。包括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与风玫瑰、比例尺、图例、署名与制图日期等地图整饰要素。地图基本属性中,只有专题要素依规划图件内容差异另行规定。

3.3 图件内容体系

图件内容体系是“制图标准”的关键,也是落实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具体要求、确保规划思想空间落实的重头戏,应当包括图件类型、必备图件以及专题要素内容等规定。

3.3.1 图件类型与必备图件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可以分为现状类、规划类及其他类(图1),同时依必要性又可分为必备图件和非必备图件。

在市(地)级规划中,现状类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工矿废弃地分布图、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分布图、旧村落分布图等,其中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为必备图件;规划类图件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规划图、土地整治规划图、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图、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规划图、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图等,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规划图和土地整治规划图为必备图件;其他类图包括区位分析图、遥感影像图、地形地貌图、坡度分析图、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图等分析图件,都属于非必备图件。

在县级规划中,现状类必备图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而规划类必备图件主要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现状类、规划类、其他类的非必备图件可以参照市级规划编制。

43林坚等: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图1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内容体系

Fig.1 Indicators of the map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t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 “制图标准”对未来的图件内容体系完善预留了拓展空间,允许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和自身技术力量适当扩充图件内容,丰富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

3.3.2 专题要素内容 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的侧重点不同,专题要素内容也有所差异。围绕必备图件,二者的专题要素各自特色在于:(1)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图的核心专题要素表现为土地整治分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各类整治重点区域和各类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等。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侧重于土地整治活动的宏观把握和统筹安排,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土地整治主导方向确定土地整治分区,在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划定各类整治重点区域,初步确定各类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构成市级规划的核心内容,同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战略目标[6],因此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也应成为本轮市级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等构成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专题要素。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导地方土地整治活动的实施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和审批的基本依据,其侧重点在于具体整治项目的落地,核心专题要素应和这一需求相适应。

3.4 要素图式符号

要素图式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传递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媒介[27]。没有统一的要素图式符号,将会造成地图表达中图例符号的混乱,不利于土地整治规划成果的管理和应用。因此,要素表达图式符号的规范化是“制图标准”的重点,设计时从科学性、艺术性、逻辑性、系统性、排他性等角度考虑。譬如,在设计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要素表达图式时,利用一个简单的面状填充符号来表示农用地整治潜力等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等级、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等级、土地复垦潜力等级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等级共5类25个等级的图面要素。这样通过色彩的恰当运用,利用同一个符号的不同色彩进行填充来表达同一主题、不同类型、不同

44 中国土地科学 2014年1月 第

1期等级的土地整治潜力要素,不仅减少了图式符号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28]。

此外,在要素图式符号设计过程中,对市县两级规划专题要素图式符号的衔接性和差异性也予以关注。譬如,市(地)级规划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与县级规划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专题要素采用相同的要素图式符号;市(地)级规划划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县级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内容上的延续性,因而采用了相同的要素表达图式,但县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中增加了项目列表,明确了每个土地整治项目范围涉及的具体村镇;由于市(地)级规划图件相对宏观和比例尺较小的特性,其土地整治规划图中的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范围难以精准划定,图式符号将土地整治重点项目专题要素设计成点状符号,从而避免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图中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图面要素表达冲突。

3.5 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作为地图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始终是地图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29],也是地图编制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规划中收集到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地形地貌等基础数据的比例尺往往较规划成果图件大,拥有更为丰富的细节信息,为解决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图时出现图面要素空间矛盾,保证地图内容的清晰性、可读性和美观性,需要考虑要素的取舍、综合、移位等制图综合。要素取舍,应注意确定合理的图面载荷。要素属性差异,取舍标准也有所差异,专题要素应详细表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仅表示重要要素,如:在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图中,仅选择表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主要的道路交通要素,县乡道路、农村道路可以省略,但需要注意道路系统、河流水系等要素空间连通性;根据比例尺大小,对图面要素进行适当综合,形成与图幅比例尺相匹配的空间要素的表达体系,大比例尺地图空间要素细节表达更为丰富,小比例尺地图空间要素细节表达更为概括;为正确处理图面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出现压盖、重叠时,应根据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移位处理,避免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冲突,基本原则为“次要要素让位主要要素”。移位处理要避免产生新的空间冲突,移动距离应尽可能小,以保证移位后要素的可识别性。

3.6 制图与规划数据库关系

规划数据库是制图的基础,制图是规划数据库的地图表达。以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提取相应数据,通过要素取舍、综合等处理形成制图层,正确处理各制图层的上下叠加关系,并对要素压盖、重叠等图面冲突进行移位处理,添加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制图单位、制图日期等地图整饰要素,编制形成土地整治规划专题地图。

4 结论与讨论

“制图标准”是新时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开展的重要技术指南。它系统地规范了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图件的内容体系和要素表达符号、图式、图例等要求。“制图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保障新一轮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图件的管理和应用,深化成果图件对土地整治规划思想的表达,推动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制图标准”的形成,结合了既有研究和实践经验,以地图基本属性、图件内容体系和要素图式符号等制图标准“三要素”为重点,适当处理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土地整治规划制图标准体系,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

展望未来,制图综合、地图符号和图件内容等方面研究需要深化。制图综合研究应围绕形成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土地整治规划的制图综合方法论体系来开展;地图符号系统应细化点、线、面空间要素和文字注记的样式、大小与常用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图标准”规定的必备图件尽管能满足现阶段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应用的需求,但随着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还需要研究对土地整治规划图件内容体系的扩充,从

45林坚等: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程“制图标准”要点分析

而丰富市县两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

致谢:衷心感谢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董祚继、刘国洪、吴淑章、薛萍、薛永森,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吴海洋、郧文聚、贾文涛、范金梅、杨华柯等对本文研究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春仔,赵精满. 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1,(4):14 - 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9〕136号)[EB/OL] . https://www.doczj.com/doc/0e15552969.html,/zwgk/flfg/ zhgl/200910/t20091028_126678.htm,2009 - 10 - 27.

[3]罗明,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 - 103.

[4]R afael Crecentea,Carlos Alvarez,Urbano Fra.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 [J]. Land Use Policy,2002,(9):135 - 147.

[5]黄辉玲,吴次芳,张守忠.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6):240 - 246.

[6]贾文涛. 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 - 2015年)》解读[J]. 中国土地,2012,(4):12 - 14.

[7]胡著翱.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规范化研究[D].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2 - 3.

[8]樊芳,刘艳芳,梁俊红,等. 基于搬迁距离约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37 - 342.[9]江一波,胡守庚,刘越岩,等.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6):42 - 48.[10]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95 - 299.

[11]黎诚,缑武龙,吴茗华,等. 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评价与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20 - 8322.

[12]黄辉玲,吴次芳,张守忠.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6):240 - 246.

[13]黄威,李淑杰,王极,等.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 35(3):334 - 339.

[14]樊彦国. 土地开发整理上图要素分类编码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66 - 70.

[15]费鲜芸,高祥伟,邱建壮,等. 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制图方法研究[J]. 煤炭工程,2006,(2):87 - 89.

[16]望勇,朱海勇,陈宜金,等. 基于MapGIS和AutoCAD的土地整理现状图设计[J]. 测绘通报,2011,(9):59 - 61.

[17]TD/T 1034 - 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26 - 44.

[18]TD/T 1035 - 2013.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23 - 41.

[19]TD/T 1020 - 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7.

[20]TD/T 1021 - 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9.

[21]GB/T 16820 - 2009. 地图学术语[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 - 28.

[22]GB/T 19231 - 2003. 土地基本术语[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 - 18.

[23]GB/T1 -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 - 31.

[24]GB/T20001 - 2009. 标准编写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 - 19.

[25]GB/T 20257 - 200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 - 63.

[26]GB/T 12343 - 200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 - 19.

[27]程鹏根,龚键雅,眭海刚. GIS中地图符号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12):1006 - 1011.

[28]刘光运,韩丽斌. 电子地图技术与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39.

[29]王家耀.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25(1):1 - 7.

(本文责编:郎海鸥)

土地整治项目现场勘查技术

为有效实施对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现场勘查,提高项目现场踏勘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项目立项审批提供合法、符合规划的依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该项目的勘查技术要求: 一、现场踏勘的目的 通过对拟定项目区的现场踏勘,对拟建项目的合法及合乎当地相关规划性、社会经济、立地条件等情况进行现场勘验和论证,为项目立项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二、现场踏勘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等有关条例; 3、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和《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8号)等有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政策性文件,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 4、勐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规划。 (二)主要行业标准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三)主要技术资料依据 勐海县《土壤志》、《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等。 三、现场踏勘的内容、组织与方法 (一)现场踏勘的内容 现场踏勘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合法性 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否与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区等规划一致。 2、社会经济条件 是否有利于落实耕作主体。 3、项目区边界 项目区边界严禁跨越县级行政界线,申报图幅和图斑应与现场一致。 4、地形地貌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

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含义 代码名称代 码 名称 1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荒地、休闲地、 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m,北方宽小于2.0m的沟、 渠、路和田埂。 11灌溉水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 于种植水稻、莲藕、席地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 的水旱轮作地。 12望天田 指无浇灌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 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13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固定灌溉设施,在一

基本农田整理(土地平整)-技术标(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期要求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施工组织及部署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六章主要材料的投入计划安排 第七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一章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网络图 第十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1.编制原则 根据**市**等两个镇基本农田(血防)“兴地灭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8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勘察现场的基础上,对本标段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同时考虑了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及运输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的制约,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依如下程序编制了本标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2)认真执行招标文件要求和双方约定条款; (3)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组织施工的原则; (4)采用流水作业组织施工,积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确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原则; (5)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配套的优选的原则; (6)最佳技术经济决策的原则; (7)专业化分工紧密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8)供应与消耗的协调原则; (9)坚持质量第一、积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切实贯彻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的原则; 2.编制依据 (1)**市**等两个镇基本农田(血防)“兴地灭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8施工招标文件。 (2)**市洗脚湖高产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工程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6施工招标答疑文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标准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情况,依据本标准制定具体实施规程,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郑凌志、刘仁芙、佟绍伟、余曙、朱德举、江峰、王磊、高永、陈原。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目录 1 范围 2 验收条件 3 验收组织 4 验收依据与内容 5 验收程序和方法 6 技术档案 附录 A 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内容 附录 B 主要成果内容、格式 附录 C 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及使用管理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开发整 理项目的验收。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条件 2.1 项目实施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全面完成了土地 开发整理任务,经自验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2.2 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文字部分、附表、附图和附件。 2.2.1 文字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和文档管理情况;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2.2.2 附表,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期效益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附录B。 2.2.3 附图,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土地权属界限图或地籍图。 2.2.4 附件,包括: a)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准文件; b) 项目合同;

土地整理操作流程

土地综合整理项目操作管理流程 土地综合整理分为土地整理及拆院并院两种项目类型,下面分别对土地整理项目及拆院并院项目操作流程、检查要点及检查表格等进行规范。 一、土地整理质量检查操作流程 质量检查目的是使规划成果更加规范、方案合理。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成果检查。其中过程控制尤为重要,质量检查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全部过程,大致为1、项目开始前: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明确项目设计基本要求;2、项目踏勘及台帐分析: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整理规模、新增耕地计算合理,项目重点区域位置、项目线性工程设计参数合理,充分收集(市)县、镇、村意见;3、设计成果完成后:对数据图形的一致性、图纸文字说明的准确性,报件资料的完整性自检;4、项目成果修改阶段:对修改意见进行分析,提供正确合理的修改意见及方案,检查修改成果。 其他部分根据制定的规范细则由项目小组组长进行过程控制。 根据项目实施流程,质量检查工作具体为: (1)、接受公司任务,签收《任务单》后,确定工期、成果清单及合同约定其他要求; (2)、项目资料(台帐及工作底图)收集后,项目负责人检查台帐及底图的准确性对统计数据进行确认; (3)、现场踏勘,现状照像,工程量上图时,征求(市)县、镇、村意见,参与项目人员共同确定规划方案; (4)、整理规模、新增耕地分析确定后,检查并确定数据; (5)、对台帐数据核对、新增耕地分析后并请国土资源局盖章确认(项目负责人); (6)、内业处理数据上图(项目负责人); (7)、外业数据处理最终成果与新增耕地分析的相互协调(文本编制员、制图员负责),制作单体图及工程量统计表;(文本编制员、制图员负责);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文案大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文案大全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7—19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791一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一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 GB50162—19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50188—1993村镇规划标准 GB/T50265—1997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6—19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217—19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18—19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19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3—19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021—19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 Y/J002—19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土地整治项目可研工作流程

可研工作流程 可研阶段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现场踏勘、总体布局图设计、方案征求及调整、水文水利计算、水力学计算、结构设计、工程量计算、工程概述、可研报告编制等内容。 1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国家和广西区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及业主的要求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复核水文气象参数、水资源资料、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灌溉定额、项目区土壤资料; (2)进行实地踏勘,核实项目区现有设施状况,摸清工程的主要问题; (3)进行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4)进行防洪、排涝、灌溉的水文水利计算; (5)进行工程总体布局图纸设计,绘制总平面布局图、现状图、影像图; (6)确定沟、渠、路的结构设计; (7)进行工程量计算; (8)进行投资估算; (9)编制可研报告。 2工作流程 可研编制阶段的工作流程如下: 理解业主(包括群众)意图→现场踏勘、调查,收集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工程总体布局→征求业主、群众的意见→调整并确定设计方案→单项工程结构设计→报投资估算→报告编制→绘制图纸→初步成果征求业主、当地群众意见→设计成果的校核、审查、审定→根据意见修改设计成果→提交成果。

设计后期服务内容主要有参加评审会和报送项目立项入库资料: 1、评审会主要工作内容有:①准备评审资料,②编写项目简介,③做汇报幻灯片,④打印10套左右的完整可研资料,⑤专家现场踏勘阶段解说,⑥评审会上汇报及支付专家评审费,⑦会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可研资料,⑧打印四套左右的最终资料。 2、报送项目立项入库资料主要工作内容有:①编制项目建议书,②编制各部门意见并送盖章,③编制现场调查表,④把区厅备案,⑤根据区厅要求修改立项材料,⑥编制资料入区厅项目库。 3时间安排 根据工程特点及各个环节的要点,并保证本工程顺利开工,可研预定在40个日历日内完成,现制定如下工作时间计划表: 表2-2 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工作计划表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试行)》2011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 (试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 (1) 3.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1) 3.3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1) 3.4工程设施平面布置图 (2) 3.5单体工程设计图 (2) 3.6图式 (2) 3.7图例 (2) 4 总则 (2) 5 一般规定 (2) 5.1 坐标系统 (2) 5.2 比例尺 (2) 5.3 图面配置 (2) 5.4 注记 (4) 5.5 项目区边界 (4) 5.6 项目区缩略图 (4) 5.7 项目区外要素 (5) 5.8成果样式 (5) 6 现状图 (5) 6.1 说明 (5) 6.2 制图要素 (5) 7 规划图 (7) 7.1 说明 (7) 7.2 制图要素 (7) 7.3 编号规则 (9) 8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9) 9工程设施平面布置图 (9) 9.1 说明 (9) 9.2 制图说明 (9) 10 单体工程设计图 (10) 10.1 要求 (10) 10.2 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 (10)

前言 为加强对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保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质量,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化,特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试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实用标准84、89、02、07各版(全)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作图流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流程(适用于MAPGIS制图软件) 二○○八年二月十八日

目录 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 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 二、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 项目制图流程 (13) 三、可研现状图 (13) 四、可研规划图 (15) 五、设计现状图 (16) 六、设计规划图 (17) 七、土方调配图 (18) 八、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

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指反映项目区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件。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行制作的。 1、比例尺的选取 土地利用现状图我省一般采用1:2000的比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目可以采用1:5000的比例尺。 2、现状图的图面要素 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色为灰色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目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行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一致。 4)项目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水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水池、居民点、堤坝、电力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大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水源地和排水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水源来源和排水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行统计,统计的各地类面积应与图面上各类用地面积比

2019年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 、提高规划设计得科学性以及更 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得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 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得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都就是标准得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 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得基本要求与项目设计得原则、 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编制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得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得概预算、 审批等方面得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得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得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得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得可能性。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T5791 一 1993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 一 1995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水工程 GB 50162—19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 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 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 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7219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73—19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 021—1989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Y/J002—19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 总则 3、1、1 本标准所称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3、1、2 规划得基本原则
a)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与切实保护耕地。 b)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省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规程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规程 (征求意见稿) 湖北省国土整治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前言 本规程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编制。 本标准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整治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国土整治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国土整治局。 本标准协作单位:湖北华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1 1 总则3 2 术语3 3 工程复核条件、依据及作用4 4 工程复核程序及内容6 5 工程复核工作方法8 6 工程复核资料12 附录14 1 总则 为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工程管理、完善验收组织和程序、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工程复核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及土地复垦项目工程复核。国土整治灾毁项目、小型占补项目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工作是对完成的各项工程数量、质量及实施中的管理程序进行全面复核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工程复核工作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前提和基础;对经工程复核的项目,复核报告中应明确工程变更量、完成量、复核量与下达规划设计的各单项工程的差异。对工程质量的复核,应参照规划设计文件、变更文件、规范标准文件等对项目各单体质量进行检验与试验,以判定其质量是否合格。 2术语 土地整治land consolidation 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工程复核engineering review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工作是对完成的各项工程数量、质量及实施中的管理程序进行全面复核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工程项目project 本标准中所涉及项目是指在同一个总体设计或规划设计范围内,同期建设,财务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工程。当项目需要划分为几个标段招标时,每个标段可作为一个子项目。 单项工程single construction

土地整理制图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要求 E.1 绘图要求 E.1.1 一般规定 E.1.1.1 以版面整洁、布局合理、美观为原则。 E.1.1.2 按规定图式、图例绘制。 E.1.1.3 本附录所称图纸分为现状图、规划图、工程设计图三部分,其它类型图纸可参照执行。 E.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 E.1.2.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指能够反映项目区现状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纸。 E.1.2.2 测绘比例尺应以能够准确反映现状并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为原则,我市区县级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比例尺不小于1:2000。 E.1.2.3 现状图测绘要素 现状图测绘应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并注意下列事项: ——测绘项目区内各种地类面积及位置,并分权属、分坡度、分类统计。统计时应以5度为一个级别进行统计,当一个现状图斑内坡度变化超过5度,应分开统计,并在图中标明图斑号。 ——调查测绘项目区内沟渠走向、宽度、水深、堤顶高程,道

路宽度、路面材料。 ——测绘项目区内水工建筑物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 ——调查测绘地类界和土地所有权属界线。 ——测绘项目区外必要的水系、道路等内容,以反映与区内的相互联系。 ——对项目区内的塘、坝、库等水源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测绘。 ——拟建塘、坝、库等工程选址处要加密测点或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 ——测绘涉及拆迁的居民点、建筑物的位置、面积、权属。 ——调查标注项目区的电力线路及附近变电站。 E.1.2.4 现状图绘图要求 现状图绘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图例绘制清晰,色调协调,地类界线明显,图例及色标按有关规定执行。 ——较为重要的道路、灌排沟渠等线性地物应按比例尺绘制。道路、灌排沟渠等级及结构形式宜进行标注。 ——项目区内的建筑物(如水工建筑物)应标注于图纸上。 ——项目区内权属界线应标注清楚,按具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主体。 ——排水涉及到沟道、湖泊、外河等,需要标注堤顶高程、水位等。区外道路应有与区内连接段。 ——河流、坑塘、湖泊等水系应标示清晰。水源涉及到塘、坝、

土地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1.概述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和土地的特性,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利用。土 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深刻反映。土地利用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b5E2RGbCAP 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 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它们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 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而变化的。 1.1.1.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分类是国家为掌握土地资源现状、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工作 之一。土地分类由于目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p1EanqFDPw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指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一般按地貌、土壤、 植被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其目的是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 的自然规律,最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生产力。DXDiTa9E3d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指主要依据一些评价指标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一般按土地生产力水 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也称为土地的经济特 性分类。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其目的是为开展土地条件 调查和适宜性调查服务,为实现土地资源最佳配置服务。RTCrpUDGiT 3.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指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管理特性及其他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分 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综合分类主要形式。土地利用分类一般按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覆 盖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用途、土地经营特点、土地利用效果等为具体标志进行分 类。其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反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家和地 区宏观管理和调控服务。5PCzVD7HxA 在这三种分类中,土地利用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广、全覆 盖的基础分类。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资源在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 要基础。jLBHrnAILg 1.1. 2.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 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就出 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国外土地利用分类多数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依据,具体到各 国又有差异,如美国主要以土地功能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英国和德国以土地覆盖(是否开发用于建设用地>作为分类依据,俄罗斯、乌克兰和日本以土地用途作为分类的主要依 据,印度则以土地覆盖情况(自然属性>作为划分利用分类的依据。xHAQX74J0X 国内土地分类研究起步较迟,而且主要工作是在解放以后。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依据与 国外基本相同,也是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依据,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为分类依据,城镇地籍调查 采用的城镇土地分类以土地用途为分类依据,中科院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以利用方式和土地 覆盖为分类依据。LDAYtRyKfE 虽然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基本相同,但由于国情差异,在具体划分的类型上却不 尽相同,如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因此对农用地的分类较细,而国外则相对较粗。 1 / 29

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黔国土资发号

(黔国土资发【2014】35号) 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财政性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耕地开垦费、指标流转价款、土地复垦费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及其他涉农资金。 第三条?土地整治项目按审批机关的级次分为省、市(州)和县(市、区、特区)三级项目(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项目)。 省级项目指由省级审批,使用新增费和省级耕地开垦费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市级项目指由市级审批,使用省级分配的新增费、市(州)级耕地开垦费、市(州)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及其他涉农资金等安排的项目。 县级项目指由县级审批,使用县(市、区、特区)级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指标流转价款和县(市、区、特区)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及其他涉农资金等安排的项目。 自行补充耕地的非农建设项目列为县级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即分级立项、分级审批、分级验收。

省、市(州)、县(市、区、特区)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本级项目的立项、设计及投资计划审查和项目验收等行政管理工作。省、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情况,委托下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市(州)、县(市、区、特区)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情况,申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所属土地整治机构负责组织本级土地整治项目立项踏勘初审、设计及投资计划审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中的工程复核等有关工作,承担对土地整治从业单位监管、考评等事务性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本级项目的预算评审、审核、办理资金拨付、审批土地整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监督检查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 第五条从事土地整治的相关从业单位应符合《贵州省土地整治从业单位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资质、能力等条件要求,并通过《贵州省土地整治从业单位备案登记管理系统》备案登记取得备案登记合格证。 第六条全省各级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均应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网站上进行全过程备案,即项目计划与预算下达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均应备案。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七条省、市、县三级应建立本级土地整治项目库。土地整治项目采取适时入库的方式,实行先入库后立项。未入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①旱改水技术路线

广西450122110050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目的 近年来,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难以在本行政区内实现占补平衡;二是新增耕地质量越来越低,各地新开垦的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占优补劣现象比较严重。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针对新的形势,国家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出台一系列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决策部署及重大举措,要求以补足耕地数量和提质改造耕地(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相结合方式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提质改造,就是针对现有劣质、等级低的耕地,通过改善土壤、排灌等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或者通过改造农田水利等设施,将旱地改为水田的土地整治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尤其严峻,耕地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开展也面临新的考验。我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全面开展耕地提质改造行动。通过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既按期兑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承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数量总体稳定、耕地质量不下降,又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2、项目任务 完成县辖区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实施。 第一阶段粗选地块 (1)在一调二调数据基础上,初步筛查可能具备提质改造的耕地(旱改水)潜力地块。 (2)在二调数据库中选取面积较为集中连片的旱地主要分布区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未来规划为水田的区域,建议面积不小于300亩的地块,结合91地图初步筛选有明显水源(河流,水库等),地形起伏较小的区域作为具备提质改造的耕地(旱改水)潜力地块。 (3)上述(1)、(2)筛选图斑建议叠加扣除已经实施“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项目范围,已批复建设区,城市城镇周边未来可能扩大的建设区等潜在不可建设区域。 第二阶段实地核查 (1)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对具有提质改造耕地潜力地块进行实地核查,明确项目区水源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方政府及群众支持情况,权属清晰无争议等是否具备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基本条件。 (2)按照先易后难,快出成果原则,从自然条件及经济合理性角度出发,优先选择自然条件好,集中连片易实施,适宜规模化提质改造的耕地做为实施项目的范围。将满足条件的地块统计制表后,上报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具体实施的项目地块及实施范围。 第三阶段申报阶段 当地主管部门根据项目选址条件选定项目及实施范围,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申报材料并组织初审,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将申报材料逐级上报。 第四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申报材料获得批复立项后,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土地整治工程标准和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开展项目测量、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等工作。送市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及审批。 第五阶段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第四阶段完成后,有当地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及规定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项目施工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GB/T7829-1995;GB/T5791-93地形图图式1:20001:5000,1:10000 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GB/T1654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54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JTJ021-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LYJ002-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SL/T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总则 3.1.1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 3.1.2规划的基本原则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c)可持续发展。 d)因地制宜。 3.1.3规划的内容 a)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