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XXXXX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XXXXXXXX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 1 - 1.2 编制依据................................................................... - 1 - 1.3 适用范围................................................................... - 1 - 1.4 应急预案体系............................................................. - 3 - 1.5 工作原则................................................................... - 4 - 1.6 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 5 - 第二章公司简介............................................................................................. - 7 -2.1 公司基本概况............................................................. - 7 - 2.2 厂区平面布置............................................................. - 7 - 2.3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 8 - 2.4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 20 - 2.5 周边环境状况及敏感环境保护目标.............................. - 21 - 第三章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 23 - 3.1 环境风险源识别 ........................................................ - 23 - 3.2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 32 - 3.3 环境风险评价............................................................ - 33 - 3.4 潜在风险性评估 ........................................................ - 40 - 3.5 公司应急能力评估..................................................... - 40 - 3.6 后果预测和波及范围.................................................. - 46 - 第四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 50 - 4.1 组织体系 .................................................................. - 50 - 4.2 指挥机构组成及各组职责 ........................................... - 51 - 第五章预防与预警...................................................................................... - 56 - 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 - 56 - 5.2 预警行动.................................................................. - 57 - 5.3 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 - 57 - 第六章信息报告与通报............................................................................ - 60 - 6.1 内部报告.................................................................. - 60 - 6.2 信息上报.................................................................. - 60 - 6.3 信息通报.................................................................. - 61 -

第七章应急响应与措施............................................................................ - 62 - 7.1 分级响应机制............................................................ - 62 - 7.2 应急措施................................................................... - 62 - 7.3应急监测 ................................................................... - 71 - 7.4应急终止 ................................................................... - 72 - 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 72 - 第八章后期处置........................................................................................... - 75 - 8.1善后处置................................................................... - 75 - 8.2后期恢复................................................................... - 75 - 第九章应急演练........................................................................................... - 76 - 9.1应急培训................................................................... - 76 - 9.2应急演练................................................................... - 77 - 第十章奖惩..................................................................................................... - 78 - 10.1奖励........................................................................ - 78 - 10.2 责任追究 ................................................................ - 78 -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 79 - 11.1经费保障 ................................................................. - 79 - 11.2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 79 - 11.3应急队伍保障........................................................... - 79 - 11.4通信与信息保障 ....................................................... - 80 - 11.5 交通运输保障.......................................................... - 80 - 11.6 治安保障 ................................................................ - 80 - 11.7 医疗保障................................................................. - 80 - 第十二章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 - 81 - 12.1预案评审 ................................................................. - 81 - 12.2备案管理 ................................................................. - 81 - 12.3发布与更新.............................................................. - 81 - 12.4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 81 - 第十三章附则................................................................................................ - 82 - 13.1 术语和定义............................................................. - 82 - 13.2 预案管理 ................................................................ - 83 - 13.3 修改记录表............................................................. - 83 - 附件 ................................................................................................................... - 84 -

一、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图

二、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周围道路示意图

三、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平面布置图

四、公司周围内主要敏感点分布图

五、公司雨、污水排放线路示意图

六、公司风险源分布图

七、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

八、公司紧急疏散线路示意图

九、公司应急物资及装备明细表

十、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及预防办公室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十一、公司部门应急联系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十二、公司外部应急救援、检测单位联系电话

十三、公司信息上报受理机构名单及联系方式

十四、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表

十五、废旧触媒处置委托合同

十六、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水污染环境风险防治工程方案报告书”十七、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八、甲醇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九、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十、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管理制度

二十一、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十二、防毒防尘、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二十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二十四、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管理制度

二十五、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管理制度

二十六、消防器材、防护器材管理制度

二十七、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十八、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二十九、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临发[2011]180号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以保障公司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秩序而制订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6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6月1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

号),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公布;

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3月19日审议通过,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令第17号),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14、《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公告2015第5号),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15、《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苏府办[2012]244号),2012年12月25日发布。

16、《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令第32号),2014年12月15日审议通过,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17、《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

1.2.2技术规范与标准

1、《危险化学品重大源辨识》(GB18218-2014);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

1.3 适用范围

此预案仅适用于本公司指导预防及应急处置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突发环境事件,是为应对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制订的工作计划、保障方案和操作规程。

1.4 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制订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环保制度,同时形成了以甲醇泄漏应急预案、液氨泄漏应急预案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体系。专项应急预案体系的形成完善了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了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公司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1.5 工作原则

本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6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公司简介

2.1 公司基本概况

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原平邑县化肥厂)是一家以生产碳酸氢铵为主,副产液氨和甲醇的化工企业。1970年建厂,2000年7月改制为平邑县丰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临沂市平邑县温水镇镇驻地,地理坐标:中心经度117°42′56″,中心纬度35°27′43″(公司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图详见附件一)。公司占地面积260亩,北距327国道400米,南离兖石铁路1000米,日兰高速1500米,以西500米为万利水泥有限公司,以东800米处为废弃老纸厂,交通十分方便,位置优越(公司周边道路示意图详见附件二)。厂区北高南低,海拔150米左右,厂区地质上覆土层为湿险性黄泥土及亚粘土层,厚约30米,下部为碳酸盐石层。地下水埋藏较浅,约在地表下的10米左右,属于潜水。

公司主要产品有碳酸氢铵,甲醇,液氨等。年生产碳酸氢铵9万吨,液氨6万吨,甲醇1.5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10万吨。公司总人数42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人,员工三班三运转。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连续性强,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多,主要使用半水煤气、液氨等危险化学品。公司简述情况见表

2-1。

2.2厂区平面布置

公司目前设有二个出入口,北门北700米外为万平线。入口的南北道路将公司的生产区和办公区分开,东边为办公室,机修车间和仓库,西边为生产区。生产区又由一条南北大路和两条东西大路将各个生产工段和液氨、甲醇的库区分开,确保发生事故时可将事故区隔离开,不影响其它

的部位。生产区的南北大路和第一条东西大路分成的区域,东边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为锅炉、调度室、配电室、丙碳脱碳Ⅰ级防护、北压缩厂房和南压缩厂区;西边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为造气炉、防护池、除盐水、储气罐、

脱硫厂房、西压缩厂房、碳化楼、变换厂房和铜洗厂房。第二条东西大路和南北大路分成的区域,东北边液氨库区;

西北边由西向东为闭路循环水、碳酸氢铵存货场、碳化变脱Ⅱ级防护池、甲醇岗位、变压吸附和合成岗位;西南为精甲醇、库房、甲醇灌区和全厂事故池。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三。

表2-1 公司情况简述表

2.3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3.1 主要反应原理 1、合成氨反应方程式

N 2+3H 2 3

2、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

CO+2H 2 CH 3OH

CO2+3H2CH3OH+H2O

3、合成碳酸氢铵反应方程式

2NH3+H2O+CO2(NH4)2CO3

(NH4)2CO3+H2O+CO22NH4HCO3

2.3.2合成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1、合成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现有工程合成氨主要生产装置采用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化、碱液脱硫、中压变换、联醇和铜洗、氨合成等。

现有工程合成碳酸氢铵主要生产装置包括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化、碱液脱硫、压缩、变换、碳化等

(1)造气

造气采用常压固定床间歇制取水煤气工艺。将筛分合格的无烟块煤加入煤气炉中,通入空气、水蒸汽并燃烧制取半水煤气。粗制的半水煤气集结于气柜中。来自气柜的半水煤气经水封洗气,进入多台并联的电除焦油器,除去粉尘、焦油,使含尘量降到5mg/Nm3以下,然后由罗茨风机加压送至半水煤气脱硫系统。在造气过程中,产生的造气炉吹风气含较多的可燃气体如CO、CH4等,送吹风气锅炉燃烧后排放,外排废气中大部分成份为N2、CO2。洗气塔洗涤废水及电除尘冲灰水等洗气污水经处理后绝再循环利用。造气炉灰渣全部送到本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煤燃烧以充分利用造气炉灰渣中的剩余碳。

(2)半脱

半水煤气进入脱硫塔,与碱液液逆流接触脱除H2S。脱硫后气体经清洗塔清洗和压缩机1、2级压缩送变换工序。脱硫塔底引出吸收了硫化氢的富液送喷射再生槽再生处理,再生槽上部悬浮的硫泡沫送硫回收系统回收硫磺。再生后的贫液经液位调节器、贫液槽、脱硫泵加压送往脱硫塔上

部返回循环使用。洗气水循环使用。再生气放空(主要为空气,有害物质H2S为微量)。

(3)变换

由压缩机二级来的半水煤气,进入除油器,再次除去气体中夹带的油雾,连续进预、主饱和热水塔的饱和段,与循环热水逆流接触,提高水煤气温度,使含湿量达95%。在气体混合器中,从外界补充不足的1.2Mpa 过热蒸汽,然后经过1#、2#热交换器,与变换气换热,提高水煤气温度,然后进变换炉一段,在触媒上进行CO变换反应,温度为470℃,经喷水增湿后进入二段变换,然后再经喷水增湿后进入三段变换。变换气进入2#热交换器,降温后进入低变炉,根据生产工艺调节最终CO含量(通常在2~6.5%)。由低变炉出来的变换气依次经过1#热交换器、水加热器、主饱和热水塔的热水段、预饱和热水塔的热水段将变换气冷却降温,同时将大部分蒸汽冷凝下来,产生的冷凝液回收至贮水罐进入热水系统,变换气最终在水冷却器中经水冷后送变脱工序。废催化剂回收外售。

(4)变脱

自变换来的变换气含硫化氢约60~100mg/Nm3,进入变脱塔底部,与上部喷洒下的脱硫液逆流接触除去H2S,使H2S含量降到20 mg/Nm3以下。净化气经分离器分离液滴后,去压缩机三级入口。由半脱和变脱再生产生的硫泡沫进入熔硫装置经沉淀、加热回收硫磺,少量废液进入造气循环水。

(5)脱碳

自压缩机三级出口来的变换气,通过分子筛进行变压吸附(PSA),将变压气中的CO2加以脱除,以提高CO及H2的浓度,有利于甲醇合成;同时减少CO2压缩所带来的动力消耗。用于生产甲醇的气体,对CO2净化度要求不是很高,CO2的含量可在3%左右。

(6)联醇

来自压缩机五级出口的脱碳气经活性炭塔脱除油和微量H2S后进入甲醇合成塔,大部分CO和CO2与H2合成甲醇,经水冷、醇分、水洗塔后送铜洗工序,经醇分分离下的粗甲醇送精醇工序精馏精制,由水洗塔出来的稀甲醇送精醇工序回收。

精馏后的残液含水和有机组份;不凝性尾气由精馏塔顶放空。甲醇生产过程中的产污环节主要是精馏塔放空的不凝性尾气;产生的废活性炭送锅炉燃烧、废触媒由供应厂家回收再生,精馏残液与不凝性尾气送至锅炉燃烧。

(7)铜洗

来自甲醇合成的醇后气,从铜洗塔下部进入,自下而上与塔顶喷淋的铜液逆流接触,气体中CO、CO2等被铜液吸收。从塔顶出来的铜洗气经压缩机六级送至氨合成工序。吸收了一氧化碳等杂质的铜液,入再生系统双回流塔的上回流塔顶部与回流塔放出来的气体逆流接触,吸氨提温之后,经铜液换热器升温入二回流塔。再次吸氨后进铜液加热器加热到75~80℃入铜液再生器,使其恢复吸收能力,最后经水冷器、氨冷器降温后,铜液经高压铜泵加压后入铜洗塔顶部供循环利用。再生器释放的杂质气体中,含有NH3、CO等,经净氨洗涤后,送工艺气系统回收利用。净氨洗涤液提浓后送尿素工段再利用。因联醇工序活性炭净化可使硫化物降至1PPm以下,因此在铜洗工序不产生铜碱渣。

(8)氨合成

铜洗后的N2和H2混和气体在氨合成塔内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合成NH3。经换热冷凝后,分离出液氨,液氨送贮存。分离后气体经过加压循环再返回合成塔合成NH3。来自于合成塔的驰放气及贮罐气经收集、净氨后经管道送工艺气系统回收利用,回收的稀氨水去尿素解吸塔利用。废催化剂回收外售。

合成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1。

图2-1 合成氨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2、污染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合成氨污染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2-2。

表2-2 合成氨污染物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2.3.3合成甲醇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1、合成甲醇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现有工程合成甲醇主要生产装置包括间歇固定床煤气化、湿法半脱硫、压缩、全气量部分变换、变换吸附脱碳、精脱硫、合成、精罐、灌区等。

(1)造气工段

制气采用常压固定床间歇制取水煤气工艺。用皮带传送机把筛分合格的白煤运至自动加焦机上部,由造气炉炉口加煤至炉内,经吹风、蒸汽吹净、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造气。

(2)水煤气脱硫、变换气脱硫、精脱硫工段

水煤气脱硫工艺:气柜来的水煤气经静电除尘塔后进冷却塔,冷却后进入脱硫塔,水煤气中H2S被脱除后由塔顶引出送往压缩。脱硫塔底引出之富液送喷射再生槽。再生后的贫液经液位调节器、贫液槽、经脱硫泵加压送往脱硫塔上部,如此循环。

H2S被脱硫液吸收在液相与催化剂作用生成单质硫。再生槽内借喷射器吸入的空气浮选出的硫呈泡沫状溢流到泡沫槽。经泡沫泵打到熔硫釜用蒸汽加热后生成熔融硫,与剩余的清液分离后放入硫磺锭模冷却后即成付产硫磺。分离出的清液返回系统。

变换气脱硫工艺:来自变换工段的变换气进入底部与自塔顶喷淋下来的液体逆流接触,净化气去脱碳工段。吸收后的富液进入再生槽再生,再生后的液体通过液位调节器进入循环槽,由脱硫泵打入变脱塔进行循环使用。硫泡沫进入脱硫工段熔硫系统。

精脱硫工艺:来自脱碳净化气进入第一精脱硫槽脱去无机硫后,进入第二精脱硫槽脱去有机硫,进入第三精脱硫槽进一步脱除有机硫、无机硫,使精脱硫后的净化气总硫含量≤0.1ppm,送压缩工段。

(3)变换工段

主要反应方程式:CO+H2O→CO2+H2

从压缩工段来的水煤气经机械除油器、干式过滤器两级除油去除夹带的油份后进入热交换器、中间换热器提温到260℃左右进入变换炉一段。经一段预变换反应后,将气体中的杂质进一步过滤后进入增湿器。在此热气体与大量的脱氧水(或冷凝液)接触,并与补加的少量饱和蒸汽充分混

合,在填料的表面上进行质量与热量的传递。液相全部被蒸发,增加了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增湿降温至200℃左右、汽气比R=0.20的气体进入变换炉二段催化剂床层进行CO的变换反应。出变换炉的变换气(此时的变换气中CO含量约为20%左右)经中间换热器换热降温后再进入中温水解炉,使变换气中的有机硫进行水解。

经有机硫水解后的变换气送入热交换器,变换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再进入软水加热器、变换气冷却器将气体温度降至常温后进入变换气脱硫系统。

(4)脱碳工段

脱碳装置是将变换气中的CO2加以脱除,以提高CO及H2的浓度,有利于甲醇合成;同时减少CO2压缩所带来的动力消耗。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选用分子筛变压吸附脱碳工艺。用于生产甲醇的气体,对二氧化碳净化度要求不是很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在3%左右。

经变换气脱硫的气体,通过分子筛进行变压吸附(PSA),使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5)甲醇合成工段

来自脱碳工段的新鲜气经甲醇合成气压缩机压缩至5.4MPa一起经过入塔气预热器加热到225℃后,进入甲醇合成塔内。

甲醇合成塔为列管式等温反应器,管内装有C302甲醇合成催化剂,管外为沸腾锅炉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通过列管管壁传给锅炉水,产生大量的中压蒸汽(3.9Mpa饱和),减压后送至蒸汽管网,副产蒸汽确保了甲醇合成塔内反应趋于恒定,且反应温度可以通过副产蒸汽的压力来调节。

甲醇合成塔出来的合成气(255℃,4.9MPa),经过入塔气预热器,甲醇水冷器进入甲醇分离器,粗甲醇在此被分离,分离出来的粗甲醇进入甲醇膨胀槽,被减压至0.6Mpa送至精馏装置。甲醇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循环

气经循环机压缩后与送至甲醇合成塔继续进行合成反应。甲醇膨胀槽顶部排出的膨胀气去三废混燃炉。

(6)甲醇精馏

来自甲醇合成装置的粗甲醇(40℃,0.4MPa),通过预塔进料泵,经粗甲醇预热器加热至65℃,进入预精馏塔。预塔再沸器用0.4Mpa的低压蒸汽加热,低沸点的杂质如甲醚等从塔顶排出,经预塔冷凝器冷却分离出水后作为燃料;回收的甲醇液通过预塔回流泵作为该塔的回流液。预精馏塔底部粗甲醇液经加压塔进料泵进入加压精馏塔。加压塔再沸器以0.5 MPa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加压塔塔顶馏出甲醇气体(122℃,0.6MPa)经常压塔再沸器后,甲醇气被冷凝,精甲醇回到加压塔回流槽。一部分精甲醇经加压塔回流泵,回到加压精馏塔作为回流液,另一部分经加压塔甲醇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精甲醇计量槽中。加压精馏塔塔底釜液(125℃,0.6MPa)进入常压精馏塔,进一步精馏。常压塔再沸器以加压精馏塔塔顶出来的甲醇气作为热源。常压精馏塔顶部排出精甲醇气(67℃,0.13MPa),经常压塔冷凝冷却器冷凝冷却后,一部分经常压塔回流泵回流到常压精馏塔,另一部分打到精甲醇计量槽内储存。

产品精甲醇由精甲醇泵从精甲醇计量槽送至甲醇罐区装置。

为防止粗甲醇中含有的甲酸、二氧化碳腐蚀设备,在预塔进料泵后的粗甲醇溶液中配入适量的烧碱溶液,用来调节粗甲醇溶液的pH值。

甲醇精馏系统各塔排出的不凝气去三废混燃炉作为燃料气燃烧。

由常压精馏塔底部排出的精馏残液经废水冷却器冷却至40℃后,由废水泵送到造气炉夹套分解后用于造气工序。

(7)提氢工段

工程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SA法)从甲醇尾气中提纯氢气。PSA法提纯甲醇尾气中的氢气,即利用所采用的吸附剂加压时吸附原料中的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组份,不易吸附的氢气组份作为产品气由

吸附塔顶部引出,减压时被吸附剂吸附的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与水组份脱附,同时吸附剂获得再生。从而达到气体分离的目的。

图2-2 合成甲醇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