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法干警民法学_重点[1]

政法干警民法学_重点[1]

第三十七天民法三民法概述之自然人

BY 田老鼠勤劳d毛虫

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

1.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是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人。

①“法人”的对称。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在我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义。

②与“社会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脱离母体后,还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的人。只具有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

基于出生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人。与法人相对。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称为公民。但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而自然人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的能力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见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2.自然人的住所

自然人的住所,就是一个公民长期居住和生活并进行民事活动的中心地点,住所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有着密切的联系。居所是自然人临时居住的地方。身份证与户籍具有同样的法律意义,都是证明公民民事身份的文件,在我国,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住所即户籍所在地;当其离开住所而长期居住的地方,称之为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的最后连续居住时间必须是一年以上,住院治疗的除外。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1)、自然人主体资格具有广泛性。即任何人都要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不论其是否愿意,都要受到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

(2)、自然人主体资格的平等性。民法上的平等是机会平等,而不是实质平等。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民事权利,有平等的民事义务。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1)唯一所须的条件:出生

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已孕育但还未出生的胎儿,法律也会加以保护,遗产处理时要保留预留份,对于损害赔偿权来说,推定出生已完成。

(2)终止的标志:死亡

公法上的权利可以予以剥夺,而民法上的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不可被剥夺,即使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依然享有民事权利。

若长幼同死,则推定长辈先死

若是同辈,则推定同时死亡,彼此间不发生继承

死亡自然死亡(心死亡,脑死亡等)

宣告死亡不知是生是死,为处理遗产而进行的推定,只产生自然死亡的后果。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依然享有民事权利。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地位和资格。

意思能力,是指自然人认识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和判断自己民事行为的后果,则其有意思能力。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岁以上

已满16岁未满18岁,能以自己的收入准生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8岁

能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10岁以下

不能进行任何民事行为,由代理人代理,但纯粹使无行为有力人获利的行为除外。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1)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

(2)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

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无顺序上的要求。

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2年)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3)须由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宣告。

住所地基层法院;公告期:3个月。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没有以上人选或有争议的由法院指定代管。代管人负有管理失踪人财产的职责,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者侵犯失踪人财产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想法院请求代管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可申请变更代管人。

2.宣告死亡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法院对失踪人经过一定期间的失踪、依其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宣布该失踪人为死亡的制度。与自然死亡相对。

中国死亡宣告的要件有:①须有失踪的事实。②须经过法定的时间,一般分为普通期间和战争、遇险等特别期间。普通期间为4年,特别期间为2年。③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④须经法院宣告。法院在作出宣告死亡的判决前,必须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称法定死亡,一般认为其效力与自然死亡相同。

(五)监护

1.监护的概念

监护,是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的制度。在有些国家中,把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督和保护称为保佐。

2.监护的设立

(1)法定监护

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依一定顺序充任者,称法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遗嘱中指定者,称指定监护人

3.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后,也可以担任监护人。对于没有上述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其监护人应由下列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没有上述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由有关行政机关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4.监护人的职责

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

(六)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及其财产责任

个体工商户:根据《民法通则》第26条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

个体工商户是个体工商业经济在法律上的表现,其具有以下特征:

1.个体工商户是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自然人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工商业经营,均为个体工商户。根据法律有关政策,可以申请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主要是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村民。国家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不能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

2.自然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必须依法核准登记。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机关是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个体工商户经核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才可以开始经营。个体工商户转业、合并、变更登记事项或歇业,也应办理登记手续。

3.个体工商户只能经营法律、政策允许个体经营的行业。

个体工商户的财产责任

民法通则第29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即: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收益也归个人者,对债务负个人责任;以家庭共同财产投资,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消费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清偿;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其收入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者,其债务由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清偿。

(七)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及其财产责任

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承包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或者其他资源的成员或其家庭。其有如下特征:

1.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劳动者。

2.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设立以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以土地或者其他资源为承包标的,而以完成粮油等农产品的交售为主要义务。

3.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设立和存续、终止均无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29条规定: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即:以个人名义承包的集体组织成员,个人经营、收益也归个人者,对债务负个人责任;以家庭共同财产投资,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消费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清偿;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承包经营,其收入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者,其债务由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其债务由家庭共有财产清偿。

(八)个人合伙

1.个人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民事主体。

个人合伙的法律特征是:

第一、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公民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对外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第二、个人合伙的设立基础是合伙人之间的合伙协议。

第三、个人合伙的物质基础是合伙人的共同出资,并形成合伙财产。

第四、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

第五、个人合伙的盈余分配由合伙协议确定或者按合伙人的另行约定处理。

第六、个人合伙的对外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各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入伙与退伙

(1)入伙的概念和入伙的条件

个人合伙的加入,又称入伙,是指在合伙经营期间,原合伙人以外的人申请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身份的行为。关于入伙的法律要求,根据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办理;书面合伙协议未约定的,必须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并修改合伙协议;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

(2)退伙的概念和退伙的原因

个人合伙的退出,又称退伙,是指在合伙存续期间,原合伙人退出合伙组织从而丧失合伙人身份的行为。关于退伙的法律要求,依照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合伙人退伙,书面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书面合伙协议处理;书面合伙协议未约定的,原则上应予准许。但因其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考虑退伙的原因、理由及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3.个人合伙的债务承担

第一、个人合伙与其他民事主体发生的物权法律关系和债权法律关系。个人合伙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与其他民事主体就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进行民事活动从而取得财产所有权或设定债权。

第二、个人合伙对外承担的债务清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全体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偿还了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