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1911—1937)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1911—1937)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16598581.html,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1911—1937)作者:罗昊

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

摘要: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主要在 1911-1937 年之间,当时的图书馆学家们在兼容了传统博大精深的国学书藏和吸收了西方的图书馆学的基础下努力完成。这段期间建立了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及图书馆工作如图书选择、图书分类与编目、流通、利用与指导等理论。1911 至 1937年的图书馆界,在内忧外患下仍持续的成长,外则吸收西方国家先进图书馆学理论,内则揉合千年藏书文化及传统目录、版本学理论,形成一个有特色且中西相融的图书馆学理论,为其后百年的发展奠定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术史;1911-1937;民国

第一个提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是杨昭悊。他于192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自序中提到,外国图书馆学的著作,属于分科的多,属于通论的少,关于原理的少,只可供应用。为此他自原本主张译书而改为编书,结合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推动图书馆学发展。该书在《凡例》提出“经费、建筑、设备,是经营图书馆的要素”第一次科学地划分和确定了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和内容。这是当时最完备的图书馆学著作。其后多达四次再版,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蔡元培为该书作序时提到“在我国今日,真最应时势的好书。不仅办理图书馆的人,一定欢迎,就是想享用图书馆的人,也是不可不读的。”

1925年杜定友的《图书馆通论》阐述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及在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他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素归纳为一人才、二书籍、三财力、四时势。1926 年发表《图书馆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出图书馆学与其他专门之学一样,至少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原理,第二是应用;而应用是根据原理而来的。“图书馆学若只有目录分类方法、书籍排列方法那种机械的事──在一般人眼光看来,图书馆实只有干这些事──那末当然不值得研究;只能称为技艺,不能称为科学。”但图书馆学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图书馆现在已成为一种活的教育地点,就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他还以研究所得,参考二十多所校的课程,列出了九大图书馆学课程:(一)图书馆概论;(二)图书馆原理大纲(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与教育、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服务理论、图书馆之种类、图书

馆学术语、图书馆论文书目、图书馆历史等内容);(三)图书馆行政学;(四)图书馆实习;(五)图书选择法;(六)图书分类法;(七)图书目录学;(八)图书考法;(九)学术研究法。1927 年出版《图书馆学概论》叙述图书馆设立的三大要素(一)要能够积极的保存;(二)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处理之;(三)要能够活用图书馆,增进人民的知识和修养,而图书馆的任务又分为文化、学术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

1928 年发表《研究图书馆学的心得》称“图书馆就如同人的大脑,其功用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记忆,实际上就是社会上一切人的公用脑子。”“图书馆学则是专门研究人类学问记载的产生、保存与应用的。”1929 年发表《研究图书馆学指南》指出“图书学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