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最终2稿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最终2稿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最终2稿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最终2稿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英文题目Application of the GPS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Cadastral Survey

学生姓名:陈则新申请学位门类:工学学士

学号: 09351205

专业:测绘工程专业

系别:测绘工程系

指导教师:王胜平职称:讲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的一直维持着稳步的发展,而农村地籍测量在技术和方法也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为了满足城市数字化管理不断提高的要求,怎样更加快速的获取地籍空间数据,为农村地籍管理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GPS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大问题,这在测绘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由于GPS技术的定位精度高,操作相当简便,可以全天候不间断作业的特点,并且不受通视条件和时间的影响,使得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地籍测量相比,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的应用中,不仅测量精度提高了,而且作业速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本文就现代地籍测量中GPS静态平面控制和动态测量(RTK)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在应用和理论上研究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且将GPS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较,以检验其在现代地籍测量方法中的优劣性。

与农村数字地籍测量项目实例相结合,对GPS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基础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了其外业测量过程和内业数据处理过程。在GPS外业数据获取的过程中,根据GPS网的具体精度要求,以及控制点的选取和埋没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对控制点的选点和要求进行讨论。在GPS控制网实测的过程中,对影响数据获取精度的因素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GPS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具体分析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过程,从建立项目、设置坐标系、解算基线、进行网平差到生成报告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仔细分析了平差结果的精度。论文也分析比较了地籍图的碎部测量中运用GPS技术获取数据条件,并用全站仪重复获取了GPS已获取的数据,然后比较获取的这两者的数据,对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碎部测量应用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现代地籍测量; GPS静态测量; GPS动态测量(RTK);碎部测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dastral survey methods and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improved and updated, how to quickly obtain cadastral spatial data for Cadastral Management to provide accurate measurement data, GPS technologies emerge to meet digital management of the city increasing demands, which give us a mapping technology to a new level.

There is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the GPS technology in modern Cadastration , because of the GPS positioning accuracy, it is easy to operate, work 24 hour operating , and unlimited from the conditions of time and pass, as the impact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open Ministry of Regional broken widely us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GPS technology in modern cadastral survey, not only the accurac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nspeed of operation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rn Cadastration static GPS plane control and dynamic measurement (RTK) describes two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GPS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Cadastral Survey conducted applied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GPS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cadastral measurements compared to test its modern cadastral surveying method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urban digital cadastral project examples, it analysis detailedly of the GPS technology in the basic control surveying, mapping control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process and its external sector data processing within the industry carried out . In the GPS field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GPS network, as well as control points should be noted when selecting and buried in the matters of the control points selected point and required discussion. In the GPS control network during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e data obtained are discussed influence factors an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precision of observation. In the GPS data processing within the industr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cesses, from project to establish, coordinate system settings, baseline solution for network adjustment to the report generation that were specifically addressed, and the adjustment results has been analyzed. The papers on the broken portion cadastral measurement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of GPS technology for data acquisi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and the data were acquired GPS Total Station repeated access, then these two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GPS In the modern cadastral survey broken portion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modern cadastral surveying; GPS static measurement; GPS dynamic measurements (RTK); broken Department of Survey

目录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GPS静态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

2.1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4)

2.1.1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4)

2.1.2 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4)

2.2 GPS静态测量 (5)

2.2.1 GPS系统概述 (5)

2.2.2 GPS静态测量原理 (6)

2.3 GPS一级控制网的布设 (6)

2.3.1 GPS网的布设原则 (7)

2.3.2 GPS控制点位选取 (7)

2.3.3 GPS控制点的埋设标石与标志 (8)

2.4 GPS一级控制网外业数据获取 (8)

2.5 GPS静态数据的处理 (9)

3. RTK测量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16)

3.1 GPS中RTK技术原理 (16)

3.2 图根控制测量 (16)

3.2.1 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16)

3.2.2 三鼎手簿工程之星软件的操作使用 (17)

3.2.3 参数的校正 (19)

3.2.4 图根控制点的数据采集 (20)

3.2.5 图根控制网的数据成果 (22)

4. RTK在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24)

4.1 项目介绍 (24)

4.2 RTK碎部测量 (24)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地籍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而产生地籍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国家的出现。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大家的土地都是自给自足,那时的人们共同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成果,都是按照古代氏族的内部规则分享,而并不需要去了解土地所处的状况及人与地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这个管理劳动群众的政治机构也就应运而生。这个时侯,地籍这个作为为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工具也随之出现了。而且它在保障国家的税收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土地制度产生作用的权利[1]。

在西方,“地籍”这个单词的来源并不确定,学者认为它可能来源于希腊字“Katatikon”(教科书或商业书籍中)。也有人认为来源于后来的拉丁字“Capitastrum”(纳税登记)。已经有数千年的具有现代地籍含义的土地记录,最早的Chaladie表是在公元前4000年的。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中国等都存在着一些古老的地籍记录。但是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中,把土地作为对象的征税簿册称之为地籍,其记载的只是有关于土地的权属、土地的面积及土地的等级等内容。所应用的测量技术手段也非常简单,没有图形的绘制。在这样的征税簿册当中,仅仅涉及到土地所有人或对土地使用者自己,不涉及到其它的相互之间关系,而且也没有建筑物内容的基本记录。作为保持社会发展的资金,根据征税簿册征收来的税费,成为了国家在工业化以前的基本经济收入之一;而对土地质量的好坏评价依据的主要是农作物产量;以上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的税收地籍。

直到18世纪,那时候的社会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革,对土地的利用也更加的多元化,新的用地类型也随之出现,像居民地、工业、农业等就是典型的代表。随着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准确地定位并计算具有明显权属的地块的位置及面积,而且地籍的内容可以利用图形来准确的描述。导致以分割的地块(包括建筑物)作为税费缴纳税金的最终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测量技术的进步为地籍提供了极其准确的地理参考系统,这也最终,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缴纳税收的体系。此时的地籍内容已经不是只有土地的具体面积、准确位置、数量大小、利用及其权属状况,而且也有其上如建筑物和构筑物等附着物的具体面积、准确位置、数量大小、利用及其权属状况。

到了 19 世纪,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欧洲,许多城市已经产生了土地买卖兴隆、地皮紧张的景象,随之出现了需要在法律上保护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的要求。由于地籍能够提供一套精确的完整的地理参考系统,被看成是当时征收土地税

费的基础,从此出现了对土地的产权进行登记注册来实现对土地产权的保护,此时的地籍也就成为了土地产权的保护工具,这时就出现了权属明确的产权地籍。我们根据有关文件的记载知道,早在拿破仑的时代,就建立了内容明确清晰的地籍,也因此使得与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有关的界线纠纷在很大幅度上获得了减少。因为地籍的特殊性,使其在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西方的各个国家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范畴内的国家地籍,这对当时地籍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 20 世纪,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产工业化的因素等影响,使得社会的结构变得非常复杂,面对这个激烈变迁的社会,作为决策机构的政府部门也更加地认识到了地籍已经成为他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从技术的层面上讲,被纳入地籍的评估土地的质量资料,是由于评价土地质量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经日趋完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测量作为地籍基础数据的获取手段,无论测绘方法还是测绘仪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地籍图的内容更加丰富,对边界等要素的描绘更加清楚和准确。这也就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和规划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这时的地籍资料已经广泛地被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财产税收、法律保护等领域所使用,地籍的内容也更加地丰富多彩,扩展了传统地籍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了多用途地籍,这也就是今天在我所说现代地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刚开始,测绘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划分土地和田亩面积的测算等问题。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在古埃及的皇家登记税收记录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记录着土地的划分和面积的计算且以土地测量为基础的内容。到了公元前的 21 世纪,为了恢复被尼罗河的洪水泛滥所破坏的田界,人们开始使用测绳进行测量。在中国古代,最早对田地和界域进行了丈量和划分是从商周时期所实行的井田制开始,。那时就已经有了地籍测量方面的及时雏形和方法了。

在公元 11 世纪以前,当时的土地管理制度不管进行怎么样的改变,在确定土地的位置、边界和统计面积时,都是以一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来进行土地的划分和确定。

1086年,一个被称为“汤姆斯代(The Doomsday Book)”的著名土地记录在英格兰创立,完成了大体覆盖整个英格兰的地籍测量,值得遗憾的是,这个记录并没有标在图上。

1387 年,在中国的明代就开展了地籍测量工作,以田地为主,并且绘制有每个田块图形,注有田块的分号并详细表明了面积、土质和田块所有者的姓名,编制了鱼

鳞图册,作为向其征收田赋的基本依据。到了 1393 年,完成了全国的地籍测量同时对土地进行登记造册,统计出全国的田地面积总计为 8507523 顷。在 1628 年,欧洲的瑞典就曾以税收为目的,进行了对土地的测量及评价,其内包含了英亩数和生产能力,并绘制成图。

1807年,当时的法国政府为了征收土地税而建立了地籍,开展了地籍测量;第二年,拿破仑一世也颁布了全国土地法令。这项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布设了三角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的基础,并采用了统一的地图投影,在1∶250或1∶2500比例尺的地籍图上定出每一街坊中地块的编号,使得这个国家中的所有土地都做到了唯一划分。此时的法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籍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而且拿破仑时代的地籍测量思想和所形成的技术理论到目前仍然被不少国家沿用。

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都是地籍测量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进入20世纪后,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解决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从而对地籍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当时计算机技术、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光电测距、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使得地籍测量理论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已经可以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解决。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陆续开展了由国家机构监督和管理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的建立工作。[2]

1.3 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的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阐述了现代地籍测量的理论,介绍了GPS的基本原理,对GPS的静态和动态测量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着重分析了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基础控制测量与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结合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农村地籍权属测量项目,阐述了GPS技术在控制测量应用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分析了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所产生影响的因素,提出如何了减小或消除影响定位精度的方法,并对控制测量的外业进行了组织实施和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探讨了对比GPS技术在地籍图碎部测量中的应用条件和与传统地籍测量,明确了GPS 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辉煌前景。

2. GPS静态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2.1.1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所谓的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而通过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称之为现代地籍测量。它的基本内容大体就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质量、数量和利用状况等。现代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如下:

(1)现代地籍测量的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另一部分为高程控制测量。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平面控制测量是指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工作;而高程控制测量是指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工作。根据精度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基础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现代地籍测量的控制测量应按地籍测量技术规范进行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2)界线测量,即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和正确性。

(6)根据土地管理、开发和规范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2]

同其他测量工作相比较,地籍测量也必须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原则。

2.1.2 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相比地籍测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本质差异表现在凡是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其具体表现大致如下:(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也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权力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也是地籍测量的一大特点。

(3)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的现势性很强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的和方法的应用集成,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也是从事地籍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一大条件。

2.2 GPS静态测量

2.2.1 GPS系统概述

GPS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的卫星部分、地面上的监控部分、用户的设备部分。

(1)空间的卫星部分包括GPS卫星和GPS卫星星座。GPS卫星的主体呈圆柱形,两侧有太阳能帆板,能自动对日定向。太阳能电池为卫星提供工作用电。每颗卫星都配备有多台原子钟。可为卫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卫星上带有燃料和喷管,可在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调整自己的运行轨道。GPS卫星的的基本功能是:接收并存储来自地面系统的导航电文;在原子钟的控制下自动生成测距码(C/A码和Y码)和载波;采用二进制相位调制法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调制在载波上播发给用户;按照地面控制系统的命令调整轨道,调整卫星钟,修复故障或启用备用件以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而发射入轨能正常工作过的GPS卫星的集合称为GPS卫星星座。

(2)地面监控部分指的是支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地面设施,它由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以及通信和辅助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对整个地面进行监控的系统的行政管理中心和技术中心指的就是主控站,位于科罗拉多州的联合空间工作中心。主控站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调控地面监控系统中的所有工作,和计算、预报卫星轨道和卫星钟改正数,并按规定的格式编制成导航电文后,送往地面注入站,以及调整卫星轨道和卫星钟读数等作用。

监测站是没有工作人员值班看守的数据自动采集中心。主要功能是:

①对视场中的各个GPS卫星进行伪距测量。

②由气象传感器自动测定并记录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气象元素。

③对伪距测量后的观测值进行平差改正后再进行编辑、平滑和压缩,然后传送给主控站。

注入站主要是指地面设施向GPS卫星输入导航电文和其他命令的。

通信和辅助系统是指地面监控系统中负责数据传输以及提供其他辅助服务的机构和设施。全球定位系统的通信系统是由地面通信线、海底电缆及卫星通信等联合组成的。

(3)地面用户部分,是由用户及GPS接收机、天线单元、接收单元等仪器设备的

组成。

2.2.2 GPS静态测量原理

GPS静态定位指接收机在定位工作过程中位置是静止不动,有两种作业方式,它们分别是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无论是哪种作业方式,它们所依据的观测量都是GPS 卫星到观测站之间的伪距,静态定位根据观测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测码伪距静态定位和测相伪距静态定位。目前精度最高的一种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静态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即单点定位)以卫星与观测站之间的距离或距离差作为观测基础,并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由此来确定观测站的位置,测量学里面的空间后方交会讲述的也是这个原理。由于卫星钟与接收机钟两者很难保持严格同步,所以测站星距离都包含了卫星钟与接收机钟不同步的影响,我们通常称之为伪距。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导航电文中的参数来改正卫星钟差,然而接收机钟差往往难以确定。我们通常将接收机钟差作为未知的参数量,与观测站的坐标一同求解。因此,进行绝对定位在一个观测站至少需要同步观测4颗卫星才能求出观测站三维坐标分量与接收机钟差4个未知参数。

当接收机处于静止状态时,用来确定观测站的绝对坐标的方法称之为静态绝对定位。由于可以连续的测定卫星至观测站之间的伪距,所以可获取充分多余的观测量,相应也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单点定位没有测站的同步数据可以比较,大气折光、卫星钟差等误差项就无法通过同步观测的线性组合加以消除或减弱,只能依靠相应的模型来修正。因此,静态绝对定位目前只能达到厘米级精度。

静态相对定位,就是将多台GPS接收机安置在不同的观测站上,保持各接收机固定不动,同步的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各观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的方法。在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的情况下,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电离折射误差和对流层折射误差等,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利用这些观测量的不同组合进行相对定位,便可有效的消除或减弱上述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静态相对定位一般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作为基本观测量。

2.3 GPS一级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布网原则。平面控制网布网等级设计一般为:

GPS 四等网→ GPS 一级网→ GPS-RTK 图根控制

2.3.1 GPS网的布设原则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测量规范》要求各级 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2-1。相邻点间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 / 3 ~1 / 2; 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2~3倍。

表2-1 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km)

级别 AA A B C D E

平均距离 1000 300 70 10 ~15 5 ~10 0.2 ~5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要求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2-2。相邻点间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1/2~1 /3; 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 ~3倍。

表2-2 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km)

级别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平均距离 9 5 2 1 <1

布设原则: GPS网布设时既要满足网中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符合表2.1、表2.2, 又要满足相邻点间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1/2~ 1/3; 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如有特殊要求时,在技术方案中作详细分析说明。[3]

2.3.2 GPS控制点位选取

GPS的点位选取工作比传统控制测量要简便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GPS测量各观测站之间不要求必须通视;二是控制网的图形结构相当灵活。选取控制点点位的对野外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在选点工作开展之前,不仅要了解和收集测区内的地理情况,还要实地确定原有测量控制点分布及标架、标型、标石完好情况,决定其良好的点位,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点位应该设在方便安装接收设备或者视野开阔的至高处。

(2)点位周围15°范围内不能有遮挡物,以避免GPS信号被干扰而引起观测误差。

(3)点位应设在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外的地方;与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的距离应保持在50m以外的地方。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4)点位应远离大面积水域或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

应的影响。

(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8)GPS控制网的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的实施,以及基线边和基线点的连接。

(9)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2.3.3 GPS控制点的埋设标石与标志

由于控制点要长期、经常性的使用,一般要埋设标石和标志。标石是指采用挖坑埋设预制截头锥体混凝土标,或通过钻深孔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标,或通过钻孔深埋于基岩相连的钢管标等方法固定和设置控制点的设施,标志则是在标石或其他稳固载体上精确表示控制点位置的设施。标石和标志应保证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应尽可能避开外界的影响(如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冻土膨胀变化),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和人工土层,尽可能埋设在稳定的基岩上,无法与基岩相连时,深度应在地下水位变化层和冻土层以下。为避免观测时的点位对中误差,标石的标志必须强制对中,因此标石应建成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观测墩,并且在观测墩的侧面刻上控制点号码、等级情况及施工的日期,同时点位还要便于和水准网进行联测以及其它常规测量的使用。

2.4 GPS一级控制网外业数据获取

(1)Leica GPS530操作步骤

①在选好的观测站点上安放三脚架。注意观测站周围的环境必须符合以下的条件,即净空条件好,远离反射源,避开电磁场干扰等。因此,安放时用户应尽量避免将接收机放在树荫、建筑物下,也不要在靠近接收机的地方使用对讲机,手提电话等无线电设备。

②小心打开仪器箱,取出基座及对中器,将其安放在脚架上,在测点上对中、整平基座。

③从仪器箱中取出接收机,将其安放在对中器上,并将其锁紧,再分别取出采集器及其托盘,将它们安装在脚架上。

④进入第四项菜单进行PC卡格式化:Utilities\Format Memory Module按F1

继续,按F5确认退出。

⑤进入第六项菜单Configure:按F2 New新建配置集,输入配置名weiya,按F1继续,将Antenna(天线类型)设置为AT502 Tripod,Log Raw Obs设置为Static Only (静态观测),Log Rate设置为15s,按F1继续直至保存。如图2-1

图2-1 任务界面图

⑥进入第五项菜单Jobs,按F1继续。

⑦F2新建(New)文件名JKQ(经开区)测量(1 Survey),按F1继续。

⑧开始进行观测,输入天线高为量尺的读数输入(白色标志线),观测半小时后按F1保存,退回到主菜单,关机搬站。

(2)GPS数据输出

将全站仪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相关软件将数据导入到电脑中。

2.5 GPS静态数据的处理

打开GPS数据处理软件,在文件里面要先新建一个项目,需要填写项目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并设置坐标系统和控制网等级,基线的剔除方式。在这里由于利用的旧有控制点所属的坐标系统是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因此坐标系统设置成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控制网等级设置为E级,基线剔除方式选着自动。如图2-2

图2-2 项目建立界面图

2、在数据录入里面增加观测数据文件,若有已解算好的基线文件,则可以选择导入基线解算数据。增加观测数据文件后,会在王图显示窗口中显示网图,还需要在观测数据文件中修改量取的天线高和量取方式(S86选择测高片,S82选择天线斜高)。如下图2-

3、2-

4、2-5

图2-3 增加数据界面图

图2-4 增加观测数据文件后显示的网图

图2-5 更改观测数据

3、修改完观测数据文件里的量取的天线高和量取方式,就要进行基线解算了。在基线解算中点击全部解算,软件就会自动解算基线,若基线解算合格就会显示为红色,解算不合格就会显示为灰白色(如图2-6)。在基线简表窗口中可以查看解算的结果(如图2-7)。

图2-6 基线解算后的网图

图2-7 基线解算结果图

4、解算不合格的基线需要进行调整,在网图中双击不合格的基线会弹出基线状况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调整高度截止角和历元间隔后再解算,直至合格为止。原来的高度截止角为20,现在调整成15后(如图2-8),解算后基线已经合格了,由原来的灰白色变成了红色(如图2-9)。

图2-8 修改高度截止角

图2-9 修改后的基线网图

5、基线全部解算合格后,就需要看闭合环是否合格,直接点击左侧的闭合环就可进行查看(如图2-10)。若闭合环不合格,则还需要调整不合格闭合环中的基线,

使得闭合环和基线全都合格;若闭合环合格,就要输入已知点的坐标数据,然后进行平差处理。要录入坐标数据可以在数据输入中点击坐标数据录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录入坐标数据的点,录入坐标数据(如图2-11);或者在测站数据中选择对应的点直接录入坐标数据。

图2-10 基线解算合格后的闭合环

图2-11 加入坐标数据

6、录入完坐标数据就可以进行网平差处理了,结果如下图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