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_省略__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_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_省略__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_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_省略__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_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_省略__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_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

效率的影响①

———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

冯泰文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

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

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其中以金融业

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中介变量,

但生产制造成本并没有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服务型制造 交易成本 制造成本

中图分类号 F404 文献标识码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A 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 ates the mechanism o f producer advancing m anu-

facturing efficiency using the panel data o f m 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1999~2006

based on the theorical analy sis.In this study,w e add tw o m ediato rs:transaction

co st and m anufacturing co s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 pments of pro ducer

servic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 pact on m anufacturing efficiency,and banking

business has the g reatest effect.M oreover,transaction co st has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roduce r service and m anufacturing efficiency.Ho wever,m anufacturing

co st doesn't have mediating effect.

Key words:Pro ducer Service Industry;M anufacturing Efficiency;Service-em-bedded M anufacturing;T ransaction Co st;M anufacturing Cost

①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433003)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J Y016)的资助;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与西安交通大学孙林岩教授和何哲博士进行了多次讨论,受到了他们的指点、启迪与鼓励,在此向他们致谢。

引 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和制造业企业对其资源的整合,核心业务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这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上。但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急剧膨胀和实物产品的全面过剩,产品利润率持续下降(郑吉昌,2003)。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范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个制造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和发展空间,而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无疑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许多工业产品(如机器设备等)由于产品的使用周期较长,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由服务需求产生的收益要远高于产品本身的营业收益(Wise, 1999)。根据德国机器和设备制造企业协会的调查,机器和设备类产品的平均边际收益只有1%,而其维修、维护、安装及过程支持等服务的平均边际收益要高于10%(VDMA, 1998)。另外,服务相对于产品由于更加依赖于人力和技术而难以模仿,因此成为制造企业更为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目前已有IBM、GE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实现了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提升(Oliva,2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Bay so n,1997)。因此,制造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依赖其高级要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的服务化和服务的工业化使得制造与服务不断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何哲、孙林岩等,2008;孙林岩等,2007)。服务型制造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客户全程参与、企业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实现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达到高效创新的一种制造模式,它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

本研究运用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选取的4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试图回答两个关键问题: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否有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②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是否通过生产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起作用。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在于:①理论上,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拓展了研究视角;②方法上,将中介效应模型引入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研究中,以生产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效应;③从行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介模型下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生产性服务是一种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格鲁伯,1993)。其外延包括与产品和流程设计及创新相关的活动、与生产组织和管理相关的活动、与生产相关的活动、与产品推广和分销相关的活动以及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等,具体包括设计、研发和工程,信息咨询及处理,财务、法律和金融服务,质量控制、运转维持和后勤,营销、广告等活动。生产性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投入,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James,1995)。

现阶段,很多制造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将一些与生产相关程度较低的环节外包,使其内部所提供的服务外部化,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Bhagw ati,1984)。生产性服务业的

快速发展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开始重新思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主要存在下面三种观点:

(1)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Row thorn,1999)。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Cohen,1987)。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技术劣势促使企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必须通过外部购买来实现,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Geo,1991)。我国学者江小涓等在其研究中指出,过去2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但国民经济却保持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发展滞后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尚未进入需要服务业迅速增长的阶段。显然,这个判断也暗含着如下假设: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附属物(江小涓, 2004)。

(2)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基础和保证。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使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而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驱动力;其次,服务部门的发展降低了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Karao merlioglu,1999)。有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Dnniels,1989),如果一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足,将会阻碍当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进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O Faeeell, 1990)。

(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Diaz,1998)。随着经济规模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如贸易、金融、运输、保险等会迅速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反之,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会逐步加深,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周振华,2003)。

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来自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制造企业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或者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而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和存在外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因此节省了费用,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者之间所交换的商品数目和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也会带来各种交易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将抵消一部分由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因此需要中介机构提供生产性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专业化分工、范围经济、制度创新等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降低信息成本。纵观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文献,发现多数学者都将精力集中于其直接作用上,而缺少对于两者作用机理的探讨。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引入了生产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研究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

图1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概念模型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的选取

1.研究方法

(1)中介变量和中介效应。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它主要是代表一种内部机制,通过这种内部机制自变量对因变量起作用(Baron ,1986)。在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时,如果X 通过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

假设变量已经中心化(即变量减去其均值),可用图2所示的路径图和相应的方程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c 是X 对Y 的总效应,ab 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中介效应(mediating effect ),c ′是直接效应,e 1,e 2,e 3为误差项。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c ′+ab

(1)

中介效应的大小可以用c -c ′=ab 来衡量

。图2 

中介变量示意图图3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温忠麟等(2004)提出了一个实用的中介

效应检验程序,如图3所示。通过该程序得出的

检验结果,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都

比较小,既可以检验部分中介效应,又可以检

验完全中介效应,而且还比较容易实施。

(2)面板数据。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

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时间序列观察值只有8年,

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这一计量方法来检验生产

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

在分析面板数据时,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集合所有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 LS)回归的混合回归模型,相当于多个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该模型假设制造业所有细分行业的截距和斜率系数保持不变(αit=α),则OLS给出参数的一致性、有效性估计。以系数c′的检验为例,其方程形式为:

E f f it=α+bTC it+c′PS t+μit(2)

第二种是固定效应(fix ed effects)模型。该模型把截距项当做一个固定的未知参数,并对不同行业赋予不同的截距(αit=αi;E(αiμit)≠0),方程的形式为:

E f f it=αi+bTC it+c′PS t+μit(3)

第三种是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模型。该模型把截距项当做一个随机变量(αit=α+νi;E(νiμit)≠0)。因而,方程可重写为:

E f f it=α+bTC it+c′P S t+μit+νi(4)

其中,E f f it为制造行业i第t年的效率,TC it为制造行业i第t年的交易成本,PS t为某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第t年的增加值,该变量没有下标i,表示其对制造业所有细分行业都产生整体影响,νi是行业i的特殊干扰项。本文在进行分析时选取的是第一种方式的混合回归模型。

2.变量及数据的选取

不同的研究对制造业效率指标的选取也有相当的差异。国外的研究常用的指标是产出率(增加值/产值)(Karl,2000)、劳动生产率(行业总产出/就业人数)(Karl,2000)和用数据包络分析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的技术效率(S?derbom,2004)等。为了能够客观度量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水平,本文选取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两位数分类法,分类号从13到41的细分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来度量制造业的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水平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因此选取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作为重要的自变量,从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专业化提高后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这4个行业代表生产性服务。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已销售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的生产成本。营业费用核算工业企业在产品销售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保险费等。因此,用主营业务成本度量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制造成本,用营业费用度量制造各行业的交易成本。本文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9~200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的数据来源于华通数据库,生产性服务的增加值数据来源于2000~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进行了价格平减(同除以以1978年为基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也用制造业各行业单位增加值的成本费用来表示。在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前,先将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度量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时,虽然作者做了大量努力试图尽可能准确的刻画它们,但由于受到目前行业统计数据的局限,本文所使用的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与实际的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并不严格等同。下面将分别检验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在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效率时的中介效应。

三、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和分析

分别以选取的4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自变量,以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都在α=0.05的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1至表8中的第一步),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该结果还表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中介效用检验。

1.交易成本的中介效用

假定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效率之间的中介变量,可以根据中介变量的定义(Baro n,1986;James,1984),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下列回归分析考察交易成本是否真的具有中介效用。首先,以营业费用为因变量、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然后,以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和营业费用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根据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如果在第二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前面的回归系数和第三步中营业费用前面的回归系数都显著,那么中介效应显著,同时如果第三步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前面的系数不再显著,则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如果至少其中一个系数不显著,还需要进一步做Sobel检验确认交易成本是否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

表1 营业费用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84***

(3.970)

-2.270E-5*

(-1.761)

0.077***

(3.640)

营业费用

-296.329***

(-2.700)中介效应=0.007中介效应/总效应=0.080

表2营业费用在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批发和零售业0.074***

(3.929)

-1.960E-5*

(-1.721)

0.068***

(3.647)

营业费用

-297.318***

(-2.710)中介效应=0.006中介效应/总效应=0.079

表3营业费用在金融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金融业0.159***

(3.893)

-4.510E-5*

(-1.831)

0.146***

(3.590)

营业费用-295.124***(-2.686)

表4营业费用在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房地产业0.095***

(3.961)

-2.590E-5*

(-1.789)

0.087***

(3.667)

营业费用

-295.280***

(-2.691)中介效应=0.008中介效应/总效应=0.081

表1至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加入交易成本这个变量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制造业效率的回归系数在α=0.05的水平下还显著,说明交易成本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中起着部分中介效用。

表1中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080,这说明交易成本能够解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8.0%。表2中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079,这说明交易成本能解释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7.9%。表3中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084,这说明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地解释金融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8.4%。表4中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081,这说明交易成本能够解释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8.1%。

上述对包含了中介变量交易成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效率有直接正效应,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中以金融业的作用最为显著。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交易成本对制造业效率有间接正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但是中介效用占总效应的比例比较小。

2.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用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对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用进行检验。因为在第三步中主营业务成本前面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根据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还需要做So-bel检验以确认生产制造成本是否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检验统计量是z=a b/a2S b2+b2S a2,其中a和b分别是第二步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系数和第三步中主营业务成本的回归系数,s a和s b分别是a和b的标准误。

表5主营业务成本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84***

(3.970)

1.340E-4

(1.064)

0.094***

(4.835)

主营业务成本-72.771***(-7.073)

由于,a=0.000134,s a=0.000126,b=-72.77130,s b=10.28914,计算得z=-1.052,p>0.05,所以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表6主营业务成本在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批发和零售业0.074***

(3.929)

1.170E-4

(1.047)

0.083***

(4.825)

主营业务成本-72.709***(-7.066)

由于,a=0.000117,s a=0.000111,b=-72.70935,s b=10.29027,计算得z=-1.043,p>0.05,所以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表7主营业务成本在金融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金融业0.159***

(3.893)

2.370E-4

(0.981)

0.176***

(4.749)

主营业务成本-72.442***(-7.031)

由于,a=0.000237,s a=0.000241,b=-72.44172,s b=10.30254,计算得z=-0.974,p>0.05,所以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表8主营业务成本在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用

变 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房地产业0.095***

(3.961)

1.510E-4

(1.066)

0.106***

(4.871)

主营业务成本-72.803***(-7.081)

由于,a=0.000151,s a=0.000142,b=-72.80293,s b=10.28175,计算得z= -1.052,p>0.05,所以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上述对包含了中介变量生产制造成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效应并不是通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实现的,即生产制造成本不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金融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回归系数为0.159);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影响作用比较小,只占总效应的7%~8%左右;生产制造成本不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主要并不是通过降低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实现的,说明目前在中国,生产性服务并未完全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发展确实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但其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已经开展服务型制造

的制造企业而言,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降低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对于还未开展服务型制造的制造企业,将其业务向制造环节转移,并主动感知客户需求,延长产业的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才能在服务时代企业的竞争中取胜。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转移,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向产业链高端的攀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且比较分散,服务质量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制造业乃至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在现阶段为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乃至经济增长的引擎功能,需要进一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首先应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进行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是存在进入管制以及垄断的行业,如金融、电信、铁路运输、信息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时,进入壁垒的存在也抑制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导致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因此,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应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革。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及其他相关政策性措施的功能,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集聚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持。再次,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组织,制定并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规范和相关标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与组织平台。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目前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进而实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在中国还远没实现。这可能与现阶段很多制造企业并未意识到服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未将制造业务向服务领域拓展有关,因此本文还有一些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如尝试以技术创新等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机理进行探索,还可以以企业级的数据进行研究制造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路径选择。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将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等变量纳入分析框架,也是未来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aro n,R.M.,K enny,D.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 so nality and So-cial P sy cho log y,51:1173~1182.

[2]Bay so n,J.R.,1997,Business serv ice f irms,service apace and the management o f change[J], Entr epreneurshi P and Regional Dev elo pment,9(2):93~111.

[3]Bhag wati,J.N.,1984,S plintering and D isembodiment of S erv ices and Deve loping Countries [J],The W orld Eco nomy,7(2):133~143.

[4]Co hen,S.,Zy sma n,J.,1987,Manu f acturing matters:the my th of the post-ind ustrial economy [M],Basic Bo oks,New Yo rk.

[5]Diaz,F.D.,1998,On the limits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structural change and service sector employ ment in S pain[J],I nter na tional Rev iew of A pplied Economics,(12):483~495.

[6]D nniels,P.W.,1989,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G eography of S erv ices[J],Pr og ress in H uman

G eog raphy,(13):427~437.

[7]G eo,W.R.,1991,T 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ies:sorting through the e xternaliz a-tion debate[J],G row th and Chang e,(22):118~141.

[8]Jame s,L.R.,Bre tt,J.M.,1984,Mediators,moderators and tests f or mediation[J],Jour nal

of A pplied P sycholo gy,69(2):307~321.

[9]James,W.H.,1995,Prod ucer Serv ices Research in U.S.Regional S tud ies[J],P rofe ssio nal

G eog rapher,47(1):87~96.

[10]K ar aomerlio glu,D.,Car lsson,B.,1999,Manu f acturing in Decline?A Matter o f De f inition [J],Economics Inno vation of N ew Technology,(8):175~196.

[11]K arl,L.,G eo rge,E.B.,2000,Firm siz e,age and e f f iciency:Ev idence f rom K enyan man-u f acturing f irms[J],Jo ur nal of Dev elopment Studies,36(3):146~163.

[12]O'Faeeell,P.N.,Hitchens,D.M.,1990,Producer servic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a rev iew of some major conceptua l policy and research issue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22):1141~1154.

[13]O liv a,R.,K allenberg,R.,2003,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 rom products to services[J],I n-te rna tional Jour nal of Serv ice Industry M anag ement,14(2):160~172.

[14]Row tho rn,R.,Ramaswamy,R.,1999,Growth,T rade and Deindustrialisation[J],IM F S taff Papers,46(1):18~411.

[15]S?derbom,M.,Tea l,F.,2004,Siz e and e f f iciency in A f rican manu f acturing f irms:ev i-dence f rom f irm-leve l panel data[J],Journal o f Development Economics,73(1):369~394.

[16]V DM A,1998,D ienen und Verdienen[R],V DM A V er lag,F rankfurt.

[17]Wise,R.,Baumg artner,P.,1999,Go downstream:the new imperative in manu f acturing[J], Ha rvar d Business Review,77(5):133~141.

[18]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和影响》[M],上海三联书店,1993。

[19]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20]何哲、孙林岩、贺竹磬等:《服务型制造:理论、案例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4期。

[21]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第19期。

[2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23]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24]郑吉昌:《产品服务增殖与现代制造企业竞争优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8期。

(责任编辑:朱长虹;校对:曹 宇)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比重在43%左右。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经营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

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跨国公司制造商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赢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 服务业制造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服务业加强向制造业的渗透。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反映出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部门,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于一些服务企业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比如,研发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设计机构拥有自主创新设计、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什么意思 一、围绕“四位一体”,着力打造沿江大物流以xx港为龙头,以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码头、仓储、加工、贸易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将xx港打造成国际物流节点及区域物流中心,使物流业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000万吨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营业收入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1.加快港口开发建设。以新港、八圩作业区为重点,围绕“粮油、木材、金属材料、石化能源、农资”五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并加快建设码头泊位。采用先进适用的港口装备和技术,改善作业条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港口设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努力将xx港打造成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资源性大港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2.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港口五大基地,发挥港口大宗散货吞吐优势,建设以“四位一体”为要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园区,实现从单一的中转仓储型基地向商贸型、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转变。重点规划建设:新港园区的粮油、木材、钢材、能源石化、农资物流园区,江阴-xx园区的港口公共物流园区、六圩港拓浚后商贸物流区。加大独立口岸申报力度,全力开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上争筹建工作,充分利用保税物流园区政策优势,提高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集聚效应。3.加快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行政、商务、货运、仓储等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商务贸易、代理中介、研发中心、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及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商贸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咨询、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为入驻企业及来往客户提供现代化、高水平、多功能服务。建立货运配载中心,实现园区多式联运,形成一条信息畅通、货畅其流、运作高效的物流运输链。大力营造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总部经济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船用钢板、木材、煤炭销售、结算中心等职能型经济总部,打造具有xx特色的港口“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提高现代港口物流业综合服务水平。 4.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三江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参股为辅”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覆盖港区、园区生产流通和仓储中转物流企业,集“行政服务、电子口岸、信息发布、商品交易、运输配载、仓储管理、平台展示、设施跟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地方通关、物流、贸易管理和信息服务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依托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城郊大市场 1.规划专业市场发展区域。将专业市场的发展区域重点放在开发区城郊。这些区域交通便利,制造业集中,人流、物流较为密集,且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是发展市场的理想场所。在发展方向上,一是依托港口货源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加速形成有形市场,拓展大宗散货交易及贸易功能。二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船舶配件、标准件、建材等一批“有根”产品交易市场,实现与制造业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1)开发区总部,依托港口货源,加快建设粮食、钢材、木材、能源(煤炭)等交易中心。以粮食、特色冶金、木材等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专业特色经营,带动中小流通贸易企业发展,打造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区域性临港物流商贸集聚区。(2)城南园区,以百富绅为重点,全力打造建材、装饰、家居板块。进一步拓展百富绅现有发展空间,在百富绅东侧,建设一座五星级的家具博览中心和一座商务大楼,细化市场分工,增加经营品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物选择。以百富绅为核心,逐步向南延伸,汇集欣欣家居、润晖商贸及周边重要地段的商业布点,加快产业集聚。以主干道商业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快沿线商业开发,形成便民服务、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竞相发展的繁荣景象。(3)城北园区,加大对嘉亿钢材市场改造力度,扩展区域,优化环境,完善仓储、装卸、加工等配套设施,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度,力争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100亿元。依托紧固件产业园,构建交易平台,完善市场功能,着力打造苏中较有影响力的标准件生产、交易基地,力争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2亿元。以目前我市经营汽车摩托车规模最大的企业迅达公司为中心,集聚华联、恒力等汽摩经营企业,建设汽车摩托车市场,形成汽摩“交易、维修、配件、装璜”

作业成本法计算案例

1、什么是作业? 材料订购——材料检验——生产准备——发放材料——材料切割——车床加工——铣床加工——刨床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检验——包装——车间管理 2、作业分类 (1)批次作业。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2)产品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 (3)生产维持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作业成本法举例 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有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 产品品种夹克西服合计 型号夹克1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本月批次8 10 6 4 2 每批产量100 100 100 100 100 产量 每批直接人工3300 3400 3500 4400 4200 直接人工总成本 每批直接材料成本6200 6300 6400 7000 8000 直接材料总成本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 项目金额 生产准别、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作业成本)84000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作业成本)54000 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成本)10800 制造费用合计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应用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r\n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一系列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出 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 缓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机械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生产性服务高度化,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机械制造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 服务业从性质和组成来看,主要包括金融、 、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 培训等行业。也有人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八类行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旅馆业、交通仓储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公共及个人服务业、其他服务业。 服务业从作用来看,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 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性投入服务,用于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消费性服务业指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服务业。若从服务业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看,服务业可分为传统的服务业和新兴的服务业。 一般来说,传统服务业包括运输、邮电、仓储、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等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通常提供的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广告、市场调查、会展、 事务,律师事务和 咨询等服务行业。论及服务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紧密 的,总体表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 产业关联分析 (一)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公式 感应度是指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它主要由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 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它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用公式表示:。式中,b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第j列之值。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某一个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 影响力是指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它主要由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j列之值。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某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需求的波及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显然,影响力系数Fj越大,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因此,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太小。 本文选取六个部门,他们分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根据这些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表计算得到这六个部门在1997、2000、2002年三个年份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见表1。

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谢家瑾讲话

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谢家瑾讲话2014-08-20 10:49:02 来源:物业管理协会中国日报 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了一天的会。七个主题发言,内容很生动,听了很受启发。两场论坛互动,十位主持人和嘉宾发言,有对相关定义的研究,企业经验的分享,不同观点的碰撞,发展前景的探讨,非常精彩,反映了行业学习研究交流的风气,这是行业的希望。 我想结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近一年来组织开展的《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报告以及相关学习和参考资料,已由中物协编印成《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一书,近日出版发行,请大家关注),以及今天的会议收获,谈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一、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十年,物业管理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发挥了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和加强城市管理的作用。 但客观看,行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不断攀高。刚性成本急剧上升,税负居高不下,价格调整机制缺失,使物业服务收费与成本出现严重倒挂,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二是经营理念总体滞后。在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环境下,一些企业对成本上涨给行业生存发展带来的困难束手无策,看不见潜在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市场需求和商机,没有从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等方面研究应对困难的路径,长期处于生存困境中,经营风险加剧,并引发降低服务标准和弃管小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是管理方式粗放。部分企业对以推行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向和重点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意义认知不足,对通过网络技术和科技手段可以给行业带来的管理升级还看不太懂,对新能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能带来的降耗和节支效果缺乏把握。企业人员冗繁,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低劳动力成长和高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四是从业队伍人才跟不上。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行业的运用,以及业主需求的拓展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行业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知晓法律,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行业的平均工资待遇低于城镇职工平均收入,造成薪酬待遇留不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熟练操作员工和秩序维护员,一线员工流动性日趋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保持和提升; 以上分析表明,传统的物业管理运作模式,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的现状,限制了行业发展,决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运营和盈利空间十分狭窄,服务内容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近些年,行业在反映困难、呼吁有关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多地通过创新求变、自救自强、砥砺前行。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深度融合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深度融合 通过差别性税收政策,引导产业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从一般的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延伸,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过渡,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通过差别性税收政策,引导产业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从一般的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延伸,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过渡,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现实国情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互促共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

要路径。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的稳定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一不可。 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下,中国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在此背景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突破困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减少产业间进入壁垒,放大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这两大产业间的融合关系?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个领域创新异常活跃,技术在不断突破,对外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随着服务业分工深化与服务创新,服务业领

域不断拓宽,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的比重达58%,GE(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模式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公司总产值的2/3以上。在产业边界被逐渐打破的同时,建立在信息技术细化分工基础上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互促共进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二是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当前,价值链以制造为中心正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被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在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中,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处于同一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服务业特有的设计、研发、销售渠道、管理等各方面优势,以及其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有利于实现技术与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通。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摘要在新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增值、能级提升以及增加制造业竞争力作用凸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生产者服务 1 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 现在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服务业是无烟产业,对环境损害程度很轻,对资源依赖性很低。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利于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服务资源是工业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流、咨询、科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将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许多企业可以把过去自己从事的一些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去完成。业务外包可以使复杂的业务得到更专业化的操作或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合算的成本构成,使企业可以在更具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中扩大竞争优势,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这种变化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生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 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历史的演进雄辩地证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已经(发达国家)或正在(发展中国家)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一个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已基本进入服务业带动的阶段,而后者还停留于主要由工业带动的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我国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生产生活服务领域,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对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现代化、经济国际化,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增创xx发展新优势的紧迫要求。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点及趋势表现(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说法。本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等改造和发展起来,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

务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过升级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二是随科技和社会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服务业态,如软件、互联网、IT、外包等。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具备五大基本特征,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我国最早“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在xx年x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后来在xx年xx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随后在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xx年x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x.现代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对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现代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x%以上,成为仅次于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法规类别】服务 【发文字号】眉府发[2015]9号 【发布部门】眉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3.17 【实施日期】2015.03.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眉府发[2015]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单位、部门: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突出五大产业重点,强力实施五大工程,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打造服务业发展“升级版”,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确保9%,力争9.5%。 二、突出五大产业,提升发展水平

(二)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以旅游为龙头,抢抓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机遇,积极融入“大峨眉旅游经济区”,加快建设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确保全年旅游收入完成194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旅游规划,推动传统观光型旅游和以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为主的观光度假型旅游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三苏祠、黑龙滩、彭祖山、瓦屋山、七里坪、柳江古镇、老峨山等景区,展示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古镇文化的魅力。依托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岷东新区植物园等,积极发展眉山城市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依托岷江现代农业园区、天府花海仁寿观光农业园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支持市场主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眉山“微旅游”等营销模式。大力推进“以游为主、统筹城乡”,2015年农民转变为三产经营(从业)者3.1万人。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围绕建设“全省电商第二城”,切实推进网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我市注册设立全国性、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区域分拔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研发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工业园区,重点培育集贸易、物流、融资、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电子商务园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三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率。重点抓好一批传统产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抓好眉山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推进仁寿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建设。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80亿元、50亿元以上。 (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打造“重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大学第二版) 要点总结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第一章导论 1.生产管理: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 (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 2.运营管理 2.1目的: 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 2.2决策: 战略(长期)决策 战术(中期)决策 产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生产方式的选择、职务与作业的设计、厂址选择、厂区与设备的平面布置、编制定员、年度与进度计划 控制(短期)决策 生产作业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 3.系统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企业管理的职能: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处于基础和保证地位) 5.生产管理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福特流水生产线——霍桑实验——管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与MRP ——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工厂自动化——服务质量和生产率——TQM(TQC)、质量保证——BPR(企业管理过程重组) ——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 6.生产管理的发展规律 (发展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 影响因素: 外部原因——顾客需求偏好变化、技术、竞争对手、政治和法律。内部原因——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质量指标下降、成本上升、系统内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员工士气不高。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 1.运营战略 (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长期竞争战略) 产品选择+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工厂设备+ 技术水平+ 协作化水平+ 劳动力计划+ 质量管理+ 生产组织 四个基本点:CQTF——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制造柔性 (制造柔性:企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 两个观点:…(P30) 2.生产系统的竞争能力 ①缺乏竞争力

基于作业成本核算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ABC(作业成本法)和基于ABC的ABCM(作业成本管理)产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广大中国企业了解信息化大环境下,基于作业成本的管理方式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应该如何实施ABCM,本刊和中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中心(CRCC)合作推出了这个系列讲座。 旨在改变传统成本会计的ABC(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适应了新制造环境,提出了新的核算观念和管理方法,是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一次突破。ABC和基于ABC的ABCM(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 I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ERP(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FMS(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JIT(恰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作业成本法基本模型 从最早的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 II到近年出现的ERP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FMS(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CIM(计算机整合制造系统)和JIT(适时生产系统)等。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柔性化;CIM 则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及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在JIT 下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必须周密衔接,材料应适时到达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应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要适时供给顾客,力争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库存储备。 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企业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至少会造成两大方面的后果,包括: 产品成本计算不准。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同时制造费用剧增并呈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负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中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但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负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ABC的产生与发展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ABC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ABC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于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随后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

新常态下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新常态下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 赵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其中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信息的快速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的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问题,也是优化服务行业结构的关键内容之一,我们需要认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路径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对生产性服务产业的结构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同时我们也明显看到了我国紧急发展方式有了非常显著的改进,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从国际金融发展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不同的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服务型产业方面,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我国在新常态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的生产服务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变

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我国的服务业能够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1.中间投入的特征 生产性服务主要是对生产部门提供相关的有效服务,最终达到提高生产部门人员和物资的利用率,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的收入,提升企业的经营状况。 2.有比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生产性服务产业与企业的其他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对企业的总盈利是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能够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最终收益状况。 3.对专业性的要求比较高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生产工艺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相关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具体生产活动的计划和投入生产,这样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新常态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发展,这与我们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我国生

服务业和制造业比较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 要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而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首先,从横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服务业与制造业是有区别的。 在帐务处理上:收入确认原则是主要的不同。制造业销售有形的产品,收入确认比较简单,只要货物交付、所有权和责任转移即可确认。而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的服务收入确认的非简单性,一般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服务实施进程来确认收入的,可能包含更多的主观判断。 在费用控制上:重资产结构的制造业产品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设备折旧费用,所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采购和加工过程的资金效率控制。而轻资产结构的服务业产品如培训、咨询、应用软件等产品,其主要是以人力资源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的,服务业产品中的人力资源成本占了主要成本,服务业产品中涉及的制造业产品成本确认是依赖于客户对服务产品整体的满意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混合型的服务产品中,服务内容与制造业产品之间是皮与毛的关系,所以对服务人员的相关成本费用的管理就应该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比如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对采购材料的成本核算可以依据服务实施进程的实施分阶段摊算。 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制造业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扩张有助于引起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降低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也称为“产品-服务包”。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等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如录像带、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们属于产品还是服务。 再者,从纵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一、泾渭分明: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第一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