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小题5分)

1.禅让制

答:禅让制是指我国古代氏族公社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更替与继承的一种制度。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在尧舜时期实行。尧虽有子丹朱,却不把联盟首领之位传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舜因德行杰出受到推举,摄行政务。在长期考察之后,尧终将首长之位禅让给舜。舜到晚年也同样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同时尧、舜禅让时都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实际上“四岳十二牧”就是联盟议事会成员,他们有权推选军事首长。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2.三监

答:三监是指周武王克商后为监视殷商遗民而设置的机构。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周武王灭商后,将殷都封给纣子武庚,统率殷的遗民。并将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廊,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又武王以邶封武庚,以鄘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3.践土之盟

答:践土之盟是指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

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周天子希望晋文公能恭敬地服从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并惩治不忠于王室的邪恶之人。对于周天子的恩宠,晋文公三次之朝觐周襄王表示尊敬。这次会盟,换得了周王室对他的支持,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确立与巩固。

4.刀币

答:刀币是指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燕国、齐国、赵国、中山国所通行的刀类货币。刀币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手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刀是我国早期的一种青铜铸币,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类似于刀币。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

5.石渠阁会议

答:石渠阁会议是西汉宣帝时期召开的一次经学讨论会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甘露三年(前51),宣帝召萧望之、刘向等儒生,汇集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宣帝“称制临决”,亲自作总结。会议情况后曾经汇集成了《石渠奏议》一书,又称《石渠论》。石渠阁会议以后,宣帝增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等博士。

6.尚书台

答:尚书台是指东汉时期实际上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关。东汉光武帝为削弱三公

的权力,故加强尚书台的势力,出现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而尚书台则直接听命于皇帝。其中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为尚书台的主管长官;另下设尚书仆射一人,为尚书令之副,秩六百石;同时尚书台下分设六曹,每曹有尚书一人,秩六百石。尚书台的设立加强了皇权。

二、史料分析(共2题,每小题15分)

1.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兿,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经,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①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②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斡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曲掌机要。

——《颜氏家训·涉务篇》

材料二

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已身,周、孔之业,置之度外。

——《颜氏家训·勉学篇》

材料三

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之为伍。

——《颜氏家训·寒素篇》

材料四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表剃面,傅粉施朱,加长车,跟高齿屐……

——《颜氏家训·勉学篇》

材料五

……因晋中兴,南渡江,率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赘俸禄而食耳……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颜氏家训·涉务篇》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说明了士族的哪些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2)东晋时,士族(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面五则材料,说明士族、士族制度衰落的根本原因。

答:(1)士族在政治上享自特权,高官厚禄,把持政权;精神生活十分空虚和堕落,沉溺于清谈,用脱离实际的空淡玄学,来掩盖精神的空虚;士族和庶族之间界限分明,士族自命清高,鄙视庶族,不与庶族来往、交友、通婚、共坐;士族无真才实学,徒享高官厚禄而不理政事,享受荣华而不能治产,骄奢淫逸,极端腐朽。

(2)东晋时期,门阀土族进步发展,东晋地权就是在北方乔姓大族王、庾、桓、谢与南方吴姓大族朱、张、顾、陆共同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东晋政权的保护之下,门阀势力达到鼎盛。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政治势力的上升。门阀世族完全控制了东晋政权,经东晋一朝一直是由王、庾、桓、

谢四大门阀轮流执政。政出豪门,皇权衰微。官职有清浊之分,高官厚禄的清职由士族担任,寒人不得染指,寒人所居的低级官吏为浊职,士人不屑一顾。另外士族的政治特权也有提高,政治上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准则,使门阀特权高于法律之上。

②经济实力增强。东晋时期门阀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门阀利用政治上的保护,兼并土地,封山占泽,田庄规模不断扩大,荫客人数更大大增加,除私属、部曲之外,还拥有大量奴隶,因而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社会地位悬殊。门阀世族为炫耀社会地位,实行清浊隔离,严禁与庶族通婚、同俗、同农、同食、同往、同处。严格家谱编撰和礼法门风,防止清浊混流,以维护其特殊的社会地位。

(3)自东晋未,门阀世族走向腐朽、江河日下,南朝时全面衰落。

①门阀世族的衰落首先是由于自身的腐朽所造成的,士族政治上虽高官厚禄,却不理政事,大倡清议之风,不务庶务。因而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自命清高,生活极端腐化,出则乘车,人则扶持,吃喝玩乐,醉生梦死。逐步丧失了政治能力,堕落成腐朽的寄生阶层。

②以军功起家的寒门新贵的兴起。东晋末年,战乱不止,世族门阀遭到重创,庶族地主困军功而地位上升,刘裕出身寒门,因而掌握政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于是庶族地主,纷纷参政,门阀所担任的清流雅职,虽高官厚禄,而无实权,而寒人所担任的如中书舍人之类的官职,品位虽低,但参与机要,出纳王命,具有实权。终宋、齐、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由寒人掌握,门阀士族独揽朝政的局面被打破了。

③门阀经济实力的削弱。由于南朝时期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第四,门阀世族的腐朽,使其失去了应变能力,因而在战乱中坐以待毙,在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