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_以蒋泥的_写老舍_为例

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_以蒋泥的_写老舍_为例

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_以蒋泥的_写老舍_为例
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_以蒋泥的_写老舍_为例

2010年1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 .,2010第39卷第1期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ol.39,No.1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8634(2010)01-0103-(09)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

———以蒋泥的“写老舍”为例

张桂兴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近几年来,蒋泥先生“写老舍”的成果可谓“丰硕”,但笔者认为,蒋泥的“写老

舍”是一些改头换面、重复出版的“成果”,“想当然”成分异常明显,文献资料讹误与学术失范

十分普遍。特别是错误百出的《老舍的沉浮人生》,由于冠以“献给老舍诞辰110周年”的名义,既误导了广大读者,也给海内外老舍研究带来了混乱,以至于造成了短暂的“劣币驱逐良

币”现象。由此看来,轻视文献资料建设,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而纠正学术不端,更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

老舍;蒋泥;文献资料;学术不端;现代文学

收稿日期:2009-08-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ZW049)

作者简介:张桂兴(1948-),男,山东沂南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中,“投机”者的“功利性选择往往超过了其他因素”,[1][P48]

致使

文化界趁机冒出了一批所谓“写手”

———他们不想再去坐“冷板凳”,走正常的学术研究之路,而

是希望寻求一条所谓立竿见影的捷径。为此,他们既不在学术研究的基本功上下功夫,也不顾及一般的学术规范,而是凭借拼凑、改写甚至抄袭别

人的现成文章和著作,去“组装”或“整合”成自己的所谓“成果”。然后,又通过“炒作”一夜成名,

俨然成了研究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专家、名人。蒋泥先生

“以老舍为写作对象的成果”(以下简称“写老舍”)具有代表性。在不足5年的时间里,他既有《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老舍卷》

(以下简称《老舍卷》)、《老舍之谜》和《老舍的沉浮人生》3本书出版,也有若干篇文

章发表,洋洋70万余字。特别是他通过“炒作”

,使读者仿佛觉得在老舍研究界出现了一位新秀,

运用“最新资料”,解决了老舍研究中许多未曾解决的重大问题。

但仔细一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笔者认为,蒋泥的“写老舍”是一些改头换面、重复出版的“成果”,“想当然”成分异常明显,文献资料讹误与学术失范十分普遍。特别是错误百出的《老舍

的沉浮人生》,由于冠以“献给老舍诞辰110周年”的名义,既误导了广大读者,也给海内外老舍

研究造成了混乱。

蒋泥既是编著者又是责编的《老舍卷》

于2004年2月由蓝天出版社出版。[2]

该“丛书”聘请国内著名学者和教授担任“总顾问”和“顾

3

01

问”———尽管他们未必“顾”得上“问”,但光环是够耀眼的。我暂且不去探讨“大师与名家”是否可以“速读”,也不去评论“选文”是否典型、“赏析”是否得当、“方家评说”是否具有代表性……但只要稍微浏览一下书中的文献资料讹误,就足以令人大跌眼镜。

在学术研究中,观点不同是正常现象,但文献资料却是唯一的。特别是涉及到时间、刊名和书名等,那是一定要准确无误的。可惜,《老舍卷》在这方面的差错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例如,将书名“《老舍与二十世纪》”误为“《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P1,P4)把老舍在“1950年8月2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老舍选集〉自序》”中的一段话,误为出自“1934年12月15日出版”的“《刁斗》1卷4期”上的“《我的创作经验》”,[2](P18)《老舍全集》第4卷出版于“1999年1月”误为“1999年4月”,[2](P34)《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在《宇宙风》开始连载误为“1937年1月”,[2](P41)老舍于“1965年3月24日至4月28日”访问日本误为“1964年”,[2](P57)《怎样写小说》载“1941年8月15日”《文史杂志》第1卷第8期误为“1945年”。[2](P71)

《老舍卷》出版不足3年,蒋泥将其改头换面为《老舍之谜》作为“大师之谜”之一由中国书店出版。[3]但是,《老舍卷》出现的文献资料错误不仅在《老舍之谜》中依然存在,而且伴随着篇幅的调整又增添了许多新讹误。例如,将老舍“1922年”领洗皈依基督误为“1912年”,[3](P27)《茶馆》于“1956年12月”脱稿误为“1954年12月”,[3](P136)等等。

《老舍之谜》出版不足2年,蒋泥再次改头换面为《老舍的沉浮人生》作为“飞扬与落寞丛书”之一由东方出版社出版。[4]尽管他特别“说明”:“本书资料来源面比较多,文中都尽量标注出处”。[4](P327)然而遗憾的是,《老舍的沉浮人生》不仅继承了《老舍卷》和《老舍之谜》所存在的文献资料“硬伤”,而且连新增加的讹误也一脉相承。例如,将老舍在“1961年2月12日《北京晚报》”上发表的《勤俭持家》中的一段话,误为出自“1943年1月13、15日重庆《时事新报》”上发表的《我的母亲》,[4](P22)等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最早作为《老舍卷》第四章的《作品年表》,虽不足7页文字,[2](P265 271)明显资料讹误却高达20余处。例如,将社名“上海杂志公司”误为“上海杂志”、[2](P267)“新丰出版公司”误为“新丰出版社”、[2](P268)“人民文学出版社”误为“人民出版社”,[2](P269)《老舍文集》(第1卷)出版于“1980年11月”误为“1981年2月”[2](P271)……然而,这份差错惊人的《作品年表》,几乎未作修改就以《老舍著译年表》为题先后收入《老舍之谜》[3](P199 206)和《老舍的沉浮人生》中,[4](P316 322)继续以讹传讹。

与此同时,书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5](P118)也比比皆是。例如,将人名“张伯苓”误为“张佰苓”,[2](P20),[3](P27)“马悦然”误为“马锐然”;[2](P39),[3](P73),[4](P123)篇名“《旅行》”误为“《旅游》”;[2](P28,P265),[3](P42,P199),[4](P92,P316)刊名“《自由中国》”误为“《自由中华》”,[2](P44),[3](P99),[4](P175)“《国闻周报》”误为“《国文周报》”;[2](P266),[3](P200),[4](P317)剧名“《金声玉振》”误为“《金声玉震》”;[3](P113)书名“《蛤藻集》”误为“《哈藻集》”。[2](P266),[4](P317)

对此,是否可以视为“误植字”呢?笔者认为不可。因为“误植字”是指偶然将字排错,而蒋泥书中的错误却是大批存在的,并且在他的3本书和若干篇文章中是一错到底的。因而,很难用“误植字”来解释了。

此外,蒋泥还发表过《老舍的晚年岁月》[6](P93 116)和《老舍生命里的三位女性》[7](P7 30)等文章,不仅与书中内容大同小异,而且连文献资料讹误也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蒋泥“写老舍”的成果不仅存在严重的文献资料讹误,也明显地违反学术规范。

从《老舍卷》易名为《老舍之谜》重复出版时,绝大多数章节除去更换小标题、改正个别文字和增删部分段落之外,其他均为《老舍卷》已有的内容。例如,《老舍之谜》中“写在前面的话”,[3](P1 3)系由《老舍卷》第1章“引子”、[2](P1 2)第2章第2节“著者略历”及“赏析”[2](P82 83)的部分内容整合而成。《老舍之谜》之一“出生之谜”,[3](P3 8)系由《老舍卷》第1章“不凡的诞生”[2](P2 7)修订而成。《老舍之谜》之二“出道之谜”,[3](P11 27,P33 43)系由《老舍卷》第1

401

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章“慈善阔大爷”、[2](P7 15)“学生时代与最初就职生涯”、[2](P16 21)“海外之路”、[2](P21 24)“最初的创作与阅读经典”[2](P25 29)等拼接而成。

蒋泥采用同样方式,又将《老舍之谜》易名为《老舍的沉浮人生》后重复出版。例如,《老舍的沉浮人生》第1章“旗人世家与非凡小儿”,[4](P4 23)系由《老舍之谜》之一“出生之谜”[3](P3 8)修订而来。第2章“喷薄的朝阳”,[4](P24 59)系由《老舍之谜》之二“出道之谜”第1—2节[3](P11 27)修订而来。

如果说,《老舍卷》署名为“蒋泥编著”,选入部分范文是编辑体例所要求的话,那么,《老舍之谜》和《老舍的沉浮人生》均为署名“蒋泥著”的个人专著,再如此大量引用老舍作品和他人成果显然就不合适了。这不仅与著作体例相左,而且侵犯了读者、研究者和老舍家属的合法权益。例如,《老舍之谜》中“艺术化的京城满族与老舍”一节共5页,蒋泥只写了100多字,其他都是引述舒乙和关纪新两先生的论述。[3](P28 32)“初恋刘小姐”一节共15页,[3](P47 61)引用老舍的《微神》和《无题(因为没有故事)》就占12页。[3](P48 61)《老舍的沉浮人生》中“崛起山东”一节共57页,[4](P111 167)引用老舍的《骆驼祥子》近20页,[4](P138 158)引用老舍其他作品近15页,[4](P111 133)引用他人作品2页。[4](P165 167)“冰火世界”一章近38页,[4](P204 241)引用老舍作品就占20多页。[4](P207 239)

特别是在《老舍的沉浮人生》第一、二章中,蒋泥直接引述了老舍《正红旗下》的大量段落。其中,绝大部分既未用“引号”也没有“注释”,让一般读者很难分辨出究竟是老舍的原文呢,还是蒋泥的撰写。蒋泥只是像前两本书那样,[2](P3),[3](P8)在注释中笼统地说:

如无特殊说明,本书所选老舍文章,皆出自《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1999

年……[4](P9)

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违反学术规范的。凡是引用他人观点、资料等,无论曾否发表,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均应详细注明,包括作者姓名、文章题名或书名、发表刊名或出版社名、发表或出版时间、起止页码等。

一般来说,作者会借“再版”的机会来修订自己的著作———或改正错误,或弥补不足,或增添内容,使著作更趋完善。然而,蒋泥并不这样———他不仅在“再版”时未能改正原书中的文献资料讹误,致使这些“硬伤”以旧貌遗传到新书之中,而且在改头换面中继续出现了许多新错误。

更奇怪的是,一本书在不足5年内先后以不同书名由三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内容大同小异,不断修修补补,却无一处文字说明它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修订”,这就侵犯了读者的合法权益———读者要购买的是“新书”,而不是一再增补的“修订本”。

与此同时,蒋泥在注释方面也明显地违反学术规范。书中有的注释只标明文献篇名和出处,不出现原作者。例如:“《马彦祥谈老舍》,载《剧坛》1984年第4期”、[4](P113)“《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1期”[4](P196)———均未注明采访整理者克莹、侯堉中。“《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载《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4](P182)———未注明作者马峻山。也有的注释只出现文献篇名和作者,不标明出处。例如:“粱实秋:《关于老舍》”、[4](P136)“《忆老舍》”,[4](P170,P241,P303)“程绍国:《鸿雁存影》”,[4](P180,P227,P255)“陈徒手:《老舍的苦戏》”、[4](P220 221)“《〈茶馆〉诞生始末及命运》”,[4](P229)“巴金:《‘最后的时刻’》”,[4](P282)“郁达夫:《怀鲁迅》”[4](P315)。还有的注释是只标明文献出处,不出现文献名和作者。例如,蒋泥引用老舍致赵清阁的书信时说:“四信出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六期文献资料专号。”[3](P113),[4](P187),[7](P29)实际上,这些书信初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6期时既有文献名(《老舍致赵清阁书简四封》),也有作者署名(老舍著、张桂兴注)。尽管蒋泥在“写老舍”时曾先后三次使用过这些书信,注释中也参考了原注释———连“待考”两字也沿用了,[3](P109 114),[4](P187 189),[7](P25 30)但他却始终不让原文献名和原注释者出现,从而侵犯了原注释者的合法权益。

众所周知,在学术研究中借鉴他人的成果是很正常的。所谓创新,就是站在他人的肩上去“登高”。因此,这种对他人的贡献视而不见的态度,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

501

张桂兴: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

蒋泥从事编辑工作,按理说应该熟悉资料使用原则和学术规范。那么,他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笔者从他的《快乐的想当然》一文中找到了部分解释。他说:

自有电脑、网络以后,写传记就方便、容易了,把关键词输进去,搜巴搜巴,

全能出来。还会告诉你,哪里查得见,省

去好多事。[8](P138)

由此可以看出,他“写老舍”的许多资料都是从网上“搜巴”出来的。当然,在高科技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来搜集文献资料,无疑是一条重要的渠道。但是,如果信手拈来就用,不去认真核实考证,肯定会出错的。

比如,蒋泥在书中谈到老舍与赵清阁的“亲密友谊”时,曾参考过陈子善先生的《月上柳稍》一文。笔者说这段资料是蒋泥从网上“搜巴”出来的,估计不会引起争议———因为陈子善告诉笔者,这篇文章载网络版SOHO小报,并通过电子邮件将原文传给了笔者。[9]笔者将蒋泥在书中“引用”的文字与作者的“原文”加以对照,不仅可以看到两者间的明显差异,而且连原文中“老舍和曹禺一九四六年初”“联袂访美”也误为“1947年”了。[4](P186)

再比如,蒋泥在《老舍的沉浮人生》中说:老舍与赵清阁“合写了剧本《虎啸》(文艺奖助金管理委员会出版)、《桃李春风》以及《万世师表》———冰心说后者写的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事迹’”。书中还注释说:“参见1987年1月19日致巴金的信。”[4](P180)笔者查《冰心全集》未收,后来在网上“搜巴”到了这封信。[10]冰心与老舍友情颇厚,与赵清阁交往也很密切,她的回忆自然是十分宝贵的资料。同时,老舍与梅贻琦也是好朋友。特别是1941年6月初,梅贻琦与罗常培一起力邀老舍赴西南联大讲学,使老舍在昆明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愉快时光。[11]由上述情况来分析,假如老舍与赵清阁当时一起以“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事迹”来合写剧本《万世师表》,那是很有可能的。然而尽管如此,还是不能确切地断定他们是否真的合写过这个剧本。也许这只是当时的初步设想,后来并未付诸创作;也许是在创作过程中因故辍笔,系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这种情况,在老舍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12](P268 280)特别是时至今日,包括《老舍全集》和《老舍剧作全集》在内的所有老舍著译资料中均未有该剧本的任何点滴记载。因此,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蒋泥就根据网上“搜巴”到的材料,将《万世师表》作为老舍剧作写入专著,显然是不严肃的。

关于赵清阁生前编定的《中国著名作家书信集锦》书稿,出版中屡遭坎坷。不仅书名几次更迭,出版时间也一再延后,最终以《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之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13]蒋泥在未看到该书出版本的情况下,就根据网上发布的消息写进了《老舍之谜》:“2005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其出版,易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3](P111)但该书后来正式出版时,书名和出版时间均有变化。对此,蒋泥未能及时予以改正。特别是到《老舍的沉浮人生》出版时,《沧海往事》已经出版两年多了,蒋泥在书中仍然沿用过去的错误书名和出版时间,[4](P190)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像蒋泥这样从网上“搜巴”一下资料就写作的大有人在。例如《文汇报》“新书摘”专栏在摘编蒋泥的《老舍的沉浮人生》时,实习编辑“在网上找了两段较为简短的文字来用”,[14]结果把笔者文章里的两段文字也“搜巴”到蒋泥的“书摘”中去了。[15]由此看来,从网上“搜巴”文献资料,必须认真核对。否则,不仅错误百出,而且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对一位作家进行综合解读,需要多方面文献资料的积累。特别是像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家,一生的创作活动不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于涉及到20世纪中国历史的若干方面。为此,除需要掌握丰富的老舍生平创作资料外,还要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和20世纪中国史。

尽管蒋泥多次声称,他对老舍“无条件地喜欢”,或者视为“情人”,[16]或者把老舍与曹雪芹作为自己“早年生命里”的“红”色“双子星座”。[4](P325)但恕笔者直言,蒋泥“写老舍”的资料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据他自己说,在中学里,他只

601

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是偶尔接触到老舍的几篇作品;[2](P82 83),[3](P1),[4](P325)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的是电讯工程专业”;[17](P13)直到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硕士研究生后,才步入规范的专业训练。而真正“投入许多时间,阅读、分析老舍及其相关作品”,“是从2002年起”。[4](P325)但据笔者看来,即使在这六七年里,他也未能专心地去搜集文献资料,因为他还从事着很多其他重要工作(“发表文学作品两百多万字”、“多次获各类文学奖”等)。[18]在这种资料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写老舍”,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蒋泥除大量引用老舍作品和他人成果外,还以“想当然”的方式,像进行文艺作品创作那样,去“大胆挥”,[8](P139)以至于错误连篇。

比如,蒋泥多次在书中说:“七七”事变后,老舍从青岛又到了济南,但“局势并未好转”,于是“他只好再转移,一个人挤上火车,先在武汉,着手组织、创办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2](P42),[3](P95),[4](P167)众所周知,“文协”是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最早是由阳翰笙等人发起,并在国共两党负责人周恩来和邵力子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备的。[19]后来,经周恩来与冯玉祥商谈,才提议请老舍出面主持“文协”。[20](P245)但时间上应从1938年3月27日“文协”成立,[21]以及4月3日“文协”第一次理事会上老舍被推举为常务理事、总务部主任开始。[22](P429)为此,说老舍为“文协”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老舍到武汉后“着手组织、创办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显然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再如,书中对老舍1939年下半年到抗日前线慰问的介绍:“参加了作家战地慰问团,途经7个省20多个地区,历时近半年……”[2](P43),[3](P95),[4](P169)其实,老舍参加的是“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劳团”,而不是“作家战地访问团”。前者是由全国慰劳总会组织的,分为南北两路慰劳团。老舍参加的是北路慰劳团,团长为贺衷寒,一行15人。[23](P286)后者是由“文协”组织的,团长为王礼锡、副团长为宋之的,一行13人。[24]这两个团体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能混淆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蒋泥对老舍生平创作资料知识的欠缺,导致书中自相矛盾之处随处可见。仅举几例:

其一,蒋泥在引述老舍致赵清阁书信时,有这样一段注释:

赵清阁原注:1957年老舍先生奉命写了一个“新喜剧”《西望长安》……

《西望长安》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1月号。[3](P114),[4](P189)

写作于1957年,发表于1956年?可能吗?实际上,《西望长安》写于1955年下半年。鉴于赵清阁的原注有误,史承钧先生在校订《沧海往事》时特地用“补注”形式加以说明。[13](P60)对此,蒋泥本人不去考证,对他人的考证成果又视而不见,仍然按照赵清阁有误的原注去注释,当然要出差错了。

其二,蒋泥在《老舍的沉浮人生》中谈到老舍在大跃进年代的情况时说:1958年“大跃进”,老舍频频出席各种座谈会、誓师会,许多作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跃进计划,老舍没有计划,但他不甘落后。譬如他给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写了首“诗”:

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4](P219)

由于这是老舍给“跃进剧团”的题诗,诗句又是歌颂“全民齐跃进”的,蒋泥便肯定它是写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首诗写于1963年夏天,载1963年11月20日《河北文学·戏剧增刊》第1号。[25]当时,老舍应邀出席河北省文化局在秦皇岛召开的戏剧创作会议。会上,老舍观摩了河北省梆子剧院青年跃进剧团演出的《宝莲灯》、《拦马》等剧目,然后题诗相赠。但蒋泥在不了解本诗写作背景和发表时间的情况下,仅凭几个“跃进”词句,就“想当然”地断定它写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实在是太草率了。

其三,蒋泥在书中谈到老舍与宗教的关系时说:

1922年的另一件大事是,老舍领洗入教,做了一名基督徒,从而改变了他的

人生路向。

据《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4年第七期载:“舒舍予……年二十六岁,北京

人……”

他抱定为民为国牺牲之念,更名“舍予”。……

他写过一篇《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

701

张桂兴: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

建中华教会经过纪略》,宣传“华人自办

教会”,主张自培自立。这是老舍发表

的第一篇作品,可惜没能存留

下来。[4](P58 59)

首先,老舍取“舍予”为“字”,并非始于1922年皈依基督后。据1919年4月出版的《北京师范校友会杂志》第1期刊载的《校友姓名录》说:“舒庆春,字舍予,二十一岁,京兆宛平人,通讯处:西直门内老虎庙路南。”[26]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取“舍予”为“字”,至少在1919年初就开始使用了。但以“舍予”为笔名,则始于1921年4月发表新诗《海外新声》时。[27]

其次,在该期校友会杂志上,还同时发表了老舍的2篇散文(其中一篇系与杨金垚合写)[28]和9首旧体诗。从目前所发掘的资料来看,这才是老舍最早发表的作品。即使老舍后来发表的新诗《海外新声》、[27]短篇小说《她的失败》[29]和《小铃儿》[30]等,也都早于1924年发表于《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7期的《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建中华教会经过纪略》(以下简称《纪略》),[31]何来《纪略》“是老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之说?

再其次,1980年代中期,《纪略》为日本老舍研究者渡边安代和高桥由利子两先生在日本的国际基督教大学图书馆发现。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先生也在国内图书馆找到了《纪略》。[32](P208)后来,《纪略》被收入《老舍全集》第19卷。[33](P278 284)显而易见,《纪略》被重新发现已经20多年了,收入《老舍全集》也10年了,怎么能说“没能存留下来”呢?

最有意思的是,蒋泥虽然引用了“《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4年第七期”刊载的对老舍的介绍文字:“舒舍予……年二十六岁,北京人……”[4](P58)但他并不知道,这段文字恰恰就是用来专门介绍《纪略》作者舒舍予的,名之曰《著者小记》。[34]由此看来,《纪略》是本,《著者小记》是末———因为没有《纪略》的发表,也就没有《著者小记》的介绍文字。但由于蒋泥对文献资料不熟悉,尽管两者都刊登在同一期《年鉴》上,他却只知道《著者小记》的内容而不了解《纪略》的发表,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本末倒置”了。

造成蒋泥“写老舍”错误众多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他未能认真地去筛选、鉴别和考证,就“想当然”地直接使用了部分已经出版或发表的欠准确的资料,以至于造成以讹传讹。

蒋泥在述说老舍与赵清阁的关系时曾大量转述程绍国先生整理的《鸿雁存影》一文。[35]该文后来收入《林斤澜说》一书中。[36]整理者程绍国在该书“后记”中表示:不仅有“靠近史诗”的愿望,而且林斤澜先生也告诫他说:“必须真实”。[36](P365)但笔者认为,《鸿雁存影》的部分内容有悖于整理者的初衷和林斤澜的期望。

例如,《鸿雁存影》中说:“1988年11月5日,沈从文去世。林斤澜和汪曾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36](P175)实际上,沈从文先生去世后,子女根据遗嘱,“只将沈先生逝世的消息通知了亲属和沈先生的好友,既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也不开追悼会”[37](P220),何来“遗体告别仪式”?如果将子女、亲属和好友前来“送别”也称之为“遗体告别仪式”,不仅会造成混乱,也违背沈从文的遗愿。

更离谱的是,沈从文是“1988年5月10日”去世的,[37](P220)不知道《鸿雁存影》中“1988年11月5日”去世的记载从何而来?[36](P175)书中再三强调说林斤澜与沈从文的关系“非常亲密”,[36](P169)假如连去世的时间都记错了,又何以见得“非常亲密”呢?

令人遗憾的是,蒋泥居然把《鸿雁存影》作为“写老舍”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后果可想而知。

1.蒋泥在书中引用《鸿雁存影》的话[36](P191)说:

“文协”成立前夕,由于老舍是当时的中间派,国共两党都能接受,所以推举

他做了协会总负责,据林斤澜说,这时

“周恩来便想法让24岁的女作家赵清

阁做了老舍的秘书,由赵主编宣传抗战

的文艺月刊《弹花》”。[3](P101),[4](P177)

其一,赵清阁当时并不是中共党员,为何要周恩来想法安排她去给老舍做秘书?况且“文协”是民间组织,并不是政府机构,根本就没有什么“秘书”之职,只有“住会干事”一人,开始为萧伯青,后来为梅林。[38]至于赵清阁,当时担任“文协”组织部“干事”,[39]并不在老舍主持的总务部。尽管连蒋泥本人对此说法也有点怀疑了,可是他还是写到了书中。[4](P179 180)

其二,赵清阁当时主编宣传抗战的文艺月刊

801

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弹花》,那是经卢冀野教授的推荐,接受的是私营书店华中图书公司老板唐性天的委托,并非是周恩来的旨意。正如赵清阁所回忆的:“有一天我和卢冀野在张静庐家遇到唐性天,谈起刊物事,我们极力鼓动,卢冀野并推荐由我主编,唐性天知道我编过刊物,认识不少名作家;几经磋商,他便决定办一个纯文艺刊物(张静庐似乎办了一个戏剧刊物),让我主编。刊名《弹花文艺》(以后简称《弹花》),寓意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40](P166)

2.蒋泥在书中借用《鸿雁存影》的记述[36](P191)说:“1938年7月,武汉吃紧,赵清阁随老舍到了重庆。”[3](P104),[4](P180)事实上,赵清阁是为了延续《弹花》的生命才决定与好友杨郁文一起入川的。为此,1938年7月10日老舍在武汉同春酒馆为赵清阁饯行。鉴于当时船票紧张,赵清阁到宜昌后候船半月之久,直到月底始到重庆。[41](P201)而老舍则是根据“文协”理事会的决议负责“文协”搬迁事宜。[42]7月30日,老舍与何容、老向和萧伯青一行四人携带“文协”印鉴和文件离开武汉,于8月14日抵达重庆。[43]由此看来,老舍从武汉启程时,赵清阁已经在重庆了,根本不存在“赵清阁随老舍到了重庆”之事。笔者认为,这是他们俩人各自为工作或事业而进行的再次流亡,且时间相异,任务有别,各自结伴同行。对此,不能没有依据就硬和男女之情扯到一起。

3.蒋泥在书中转述《鸿雁存影》中林斤澜的话[36](P184)说:“邓友梅打成右派,老舍著文批判,发表在《人民日报》”。[3](P153),[4](P251)据笔者查阅,老舍在《人民日报》上著文批判过胡风、丁玲、陈企霞、吴祖光和刘绍棠等人,②并没有看到点名批判邓友梅的文章。

4.蒋泥在书中采用《鸿雁存影》的记述[36](P177 178)说:

1954年8月21日,老舍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中国首次“选举”人民

代表,他感到很激动,有了思路,要写一

部《一家代表》的戏。如林斤澜说的,

《茶馆》的前身是《一家代表》,或者说

《一家代表》催生了《茶

馆》。[3](P139),[4](P227 228)

事实是,老舍的《一家代表》写于1951年夏天,两幕六场,其中第一幕发表于1951年10月1日、11月1日《北京文艺》第3卷第1、2期。老舍说他写这个剧本的意图是:“借着这短短的话剧,我希望能尽一点扩大民主政治影响的宣传责任。”[44](P308)而《茶馆》则完成于1956年,它通过北京裕泰茶馆的变迁,深刻地反映了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情况。[45]显而易见,《一家代表》与《茶馆》并不存在什么“催生”关系。

无独有偶,张彦林先生的《锦心秀女赵清阁》也存在着明显的文献资料讹误。[46]蒋泥不仅称赞它“资料最为翔实”,[3](P100),[4](P176)而且也成为他写老舍与赵清阁关系的重要参考之一。特别是蒋泥在书中采用了张彦林关于赵清阁出生年月的错误记述:“赵清阁,1914年农历五月初九生”[3](P101),[4](P176)无疑是欠妥的。

对于赵清阁的出生时间,《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中有着确切记载。[41](P198)这份《年谱》经赵清阁“核阅”过,因而比较准确。关于此事,赵清阁也与史承钧交谈过,说她出生于1914年农历四月十五日,1950年代人口普查时由公安局改为公历5月9日。③为此,史承钧在校订《沧海往事》“老舍书信四封”之一时,特意在“补注”中说明:赵之寿日为五月九日(农历四月十五日)。[13](P55)然而,蒋泥对这些准确记载一律视而不见,他在书中依旧采用张彦林不正确的记述———将赵清阁的出生时间5月9日从“公历”改为“农历”。这样,无疑是会造成混乱的———因为1914年“农历五月初九”为“公历7月1日”,这与“公历5月9日”相差50多天。

以上,笔者列举了蒋泥“写老舍”的文献资料讹误与学术失范现象。尽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却已令人触目惊心。在“演义”、“戏说”类作品盛行的今天,假如蒋泥把他“写老舍”的成果归之于这一类的话,那倒是可以让人理解并原谅的。然而,他不———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他要争“正统”,要抢先进行“自我炒作”。

《老舍之谜》出版后,蒋泥撰文说:“我的这本《老舍之谜》初稿成于2003年,2006年作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改。运用最新资料,结合自己对老舍作品的阅读体会,我解开了许多新话题。”[16]在

901

张桂兴: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

《老舍的沉浮人生·后记》中则进一步说:“从2002年起,我投入了许多时间,阅读、分析老舍及其相关作品,顺带着对他这个人进行了研究,写过不少文章,先后在《社会科学论坛》《闲话》《良友》等杂志发表,反响都还不错。”[4](P325)这无疑会给人造成如下印象:蒋泥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社会反响也不错。最终,使他的《老舍的沉浮人生》跻身于三台话剧(《骆驼祥子》、《龙须沟》和《茶馆》)、一部曲剧(《茶馆》)、一个展览(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一本书(《老舍的沉浮人生》)的行列,成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成果之一。[47]

在进行“自我炒作”的同时,蒋泥还善于利用媒体进行“炒作”。比如,《老舍之谜》问世后,不仅报刊上称赞该书“揭开老舍的别样面孔,得出一些不一样的结论”,[48]而且还荣登某晚报的“热书排行榜”。[49]《老舍的沉浮人生》出版后,责任编辑率先带头推荐,[50]多家报刊争相报道或转载,④称赞该书“精心介绍、剖析老舍成长过程里的曲折机缘、情感历程、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其1949年以后的诸多表现,最后从多角度复制出老舍沉湖前宏大的历史场景”。[47]但很容易看出来,各家报刊报道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连标题都差不多,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这些“炒作”,既误导了读者,也给海内外老舍研究带来了混乱,以至于造成了短暂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老舍研究”自1929年朱自清先生首开先河以来,[51]已有80年的历史,也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可是,当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冠以“纪念”名义出版的《老舍的沉浮人生》却是这样一本“错误百出”的书,自然是令人十分遗憾和痛心的。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作为老舍研究者,许多人至今仍然掂不准蒋泥“写老舍”成果的分量,看不出它究竟错在何处。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那就更难识别蒋泥“写老舍”的真伪了,因而只能蒙在鼓里。由此看来,轻视文献资料建设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而纠正学术不端更是刻不容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也并不抹杀蒋泥其他方面的成绩,更谈不到与他有什么恩怨。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呼吁关注文献资料建设,纠正学术不端现象,促进学术研究繁荣发展。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也期待着与蒋泥对话。正如蒋泥所说:“批评和接受批评的人,在公开、独立、自由、自愿的前提下,是能把真理越辩越明的。”[52]

注释:

①根据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和发言修订

而成。

②老舍:《看穿了胡风的心》,人民日报,1955年05月21日;《个

人与集体———在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57年08月17日;《吴祖光为什么怨气冲天》,人民日报,1957年08月20日;《勖青年作家———在“批判”刘绍棠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7年10月17日。

③上海师范大学史承钧教授与笔者的谈话.

④蒋泥:《追问老舍的世界》,北京文学,2009年第3期;蒋泥:《老

舍生命中的三位女性》,文汇报,2009年02月25日(11);舒晋瑜:《评传〈老舍的沉浮人生〉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中华读书报,2009年01月21日(2);《新书出版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中华读书报,2009年02月04日(1);卜昌伟:《蒋泥新作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京华时报,2009年02月03日(A25)。

参考文献:

[1]蒋泥.可以投机才有人投机[J].文艺争鸣,2001,(5).[2]蒋泥.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老舍卷[M].

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3]蒋泥.老舍之谜[M].北京:中国书店,2007.

[4]蒋泥.老舍的沉浮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5]蒋泥,任志茜.如何成为良性的知识分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1).

[6]蒋泥.老舍的晚年岁月[A].何时能报答(良友丛书第三辑)[C].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7]蒋泥.老舍生命里的三位女性[A].书生不自量(闲话之二)[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8]蒋泥.快乐的想当然[J].文学自由谈,2003,(5).

[9]陈子善.月上柳稍.SOHO小报,2007,(1).http://https://www.doczj.com/doc/0716056827.html,/s/blog_489808d20100078v.html

[10]赵清阁.致巴金(1987年1月19日).http://https://www.doczj.com/doc/0716056827.html,/myq/sp/200510/6221.html

[11]罗常培.老舍在云南[J].文聚,1942,(3).

[12]张桂兴.老舍的未完成之作考[A].老舍资料考释[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13]赵清阁.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14]《文汇报》“新书摘”专栏责任编辑致笔者的信[Z].2009-03-17.

[15]蒋泥.老舍生命中的三位女性[N].文汇报,2009-02-25(11).

[16]蒋泥.情到浓时人自醉[N].中国邮政报,2007-01-27.[17]蒋泥.感受电脑与网络时代[J].中外企业文化,2000,(20).[18]作者简介[A].老舍之谜[C].北京:中国书店,2007.

011

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19]阳翰笙.文协诞生之前[J].抗战文艺·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1943.

[20]于志恭.冯玉祥先生与文艺界[J].新文学史料,1983,(2).[21]全国文艺界空前大团结[N].新华日报,1938-03-28(3).[22]冯玉祥日记:第5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23]曾广灿.老舍资料三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1).

[24]作家战地访问团告别词[J].抗战文艺,1939,4(3-4).[25]老舍.诗五首[J].河北文学·戏剧增刊,1963,(1).

[26]校友姓名录[J].北京师范校友会杂志,1919,(1).

[27]舍予.海外新声[J].海外新声,1921,1(2).

[28]舒庆春.拟编辑《乡土志》序[J].舒庆春,杨金垚.参观津保小学校特别调查报告[J].北京师范校友会杂志,1919,

(1).

[29]舍予.她的失败[J].海外新声,1921,1(3).

[30]舍予.小铃儿[J].南开季刊,1923,(2-3).

[31]舒舍予.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建中华教会经过纪略[J].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4,(7).

[32]朝戈金.老舍关于宗教的佚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2).

[33]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建中华教会经过纪略[A].老舍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4]著者小记[J].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4,(7).

[35]程绍国.鸿雁存影[J].当代,2005,(3).

[36]程绍国.林斤澜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7]沈从文先生逝世[J].新文学史料,1988,(4).

[38]总务部报告[J].抗战文艺,1939,4(1).

[39]组织概况[J].抗战文艺,1939,4(1).

[40]赵清阁.漫忆写作与编辑[J].新文学史料,1981,(2).[41]高天星等.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J].新文学史料,1995,(3).

[42]文艺简报[J].抗战文艺,1938,2(3).

[43]老舍.八方风雨[N].新民报,1946-04-04———05-16.[44]我怎样写《一家代表》[A].老舍全集:第1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5]老舍新作《茶馆》脱稿[N].北京日报,1956-12-22.

[46]张彦林.锦心秀女赵清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7]赵李红.永远的老舍永远的话题[N].北京晚报,2009-01-18(11).

[48]《老舍之谜》看别样老舍[N].北京日报,2007-01-30(13).

[49]热书排行榜[N].重庆晚报,2007-03-24(13).http:// https://www.doczj.com/doc/0716056827.html,/webnews/htm/2007/3/24/236939.shtml [50]王怡石.永远的老舍无尽的话题.海南日报,2009-01-16(20).

[51]知白.《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N].大公报,1929-02-11.

[52]蒋泥,任志茜.关于文学批评我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6-06-20(A01).

Criticism on Phenomenon of Academic Misconduct

of Lao She’s Study

———To Jiang Ni’s Writing on Lao She

ZHANG Guix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Fujian,Zhangzhou,363000,China)

Abstract:Mr.Jiang Ni can be said to have achieved a great deal in his research on Lao Sh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ar-gues that Jiang Ni’s studies are mostly repeated publications of previous fruits,which have gone through superficial changes,that his“achievements”clearly contain many“assumptions”,and that errors and academic anomalies are quite common in the docu-mentation.In particular,the book Lao She’s Life of Ups and Downs,which is headed by“Dedicated to the110th Anniversary of Lao She’s Birth”,has not only misled the readers but also caused so much confusion in the research on Lao Sh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it has brought about a short phenomenon of“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In view of this,it is inevitable for us to pay a heavy price if we neglect the building up of documentation,and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 to rectify academic miscon-duct.

Key words:“about Lao She”,Jiang Ni,documentation,academic anomalies,modern literature

(责任编辑:吴晓明)

111

张桂兴: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风建设汇报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进步,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订了《贵州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积极征求意见和贯彻细则精神,主要通过学院政治学习两次学习学风建设的重点,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校园网把细则和相关文件发给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自学,并把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在公告栏上公示,提醒教职员工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近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积极为教师和学生科研服好务,年年完善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增大科研奖励的广度,在做好科研奖励的同时,也在项目申报和指导学生科研时提醒注意学风,不能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在学院创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学术规范建设工作,建议实施细则在“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建设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两方面加强。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学术活动公序良俗的行为。全体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抄袭、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窃、篡改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等行为。 (二)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伪造、拼凑、篡改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结论、注释或文献资料等行为。 (三)伪造学术经历: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时,不如实报告个人简历、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行为。 (四)成果发表、出版时一稿多投。 (五)未如实反映科研成果:虚报科研成果,或重复申报同级同类奖项,或随意提高成果的学术档次,在出版成果时未如实注明著、编著、编、译著、编译等行为。 (六)不当或滥用署名:未参加科学研究或者论著写作,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于自己的实际贡献的行为;未经被署名人允许的随意代签、冒签;损害他人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七)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它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对竞争项目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分析

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分析 事件起因 2007年12月,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是陈永江(同西安交大教授)一直研究的“往复式压缩机”领域,而陈永江称李连杰从未涉足往复式压缩机领域。另一举报人杨绍侃从获奖推荐书中看出了许多问题:主要理论和技术成果根本无先进性可言,把其他单位原有技术报为他们与这些单位共同研发的技术,把其他单位早已拥有的主要产品说成是应用了他们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开发的产品或者是共同研发的产品……由于从项目推荐书中找出太多的荒唐和漏洞,杨绍侃连同陈永江、郁永章、陈永江、林呆呆、冯全科和屈宗长这些曾经的老同事踏上了调查、举报之路。 调查过程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还发现李连生曾经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主要体现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因为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是获奖的必备条件。而李连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陕西省相关部门专门为他的成果投资的,涡旋式压缩机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成果申报中表示,公司2001年的纯效益为255万,2003年的纯效益为1470万,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拿到的公司年检报告显示,公司2001年亏损148万,2002年亏损307.8万,2003年则亏损384万”,陈永江介绍,该公司已于2004年1月停产,2005年破产。而李连生还是凭借该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直至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举报过程 在6位教授将评议意见提交54天后,6人等来了学校的首次通知。据陈永江回忆,当时 3 位校领导的意思是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 2008 年3月17日,6人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发出第一封公开

《与困难掰腕子》阅读附答案

《与困难掰腕子》阅读附答案 与困难掰腕子 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③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④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 ⑤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⑥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 1、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第①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揣摩第④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 答: 4、第⑤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请你猜想一下,父亲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答: 5、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也一定遭遇过困难,联系实际,你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 答: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0716056827.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广西南宁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广西南宁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 蹒跚(pán)愧怍(zuò )吊唁(yàn)罄竹难书(qìnɡ) B . 嶙峋(xún )两栖(xī)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C . 镂空(lóu)仄歪(zè)悚然(sǒnɡ)惟妙惟肖(xiāo) D . 尴尬(ɡān)潮汐(xī)伧俗(chānɡ)飞瀑流泉(pù) 2. (2分)(2020·绍兴) 根据语境,选出用词搭配最恰当的一项。()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也检测出了商人的① ,专家的 ②,媒体的素养,医者的操守,民众的认知,以及干部的③。 A . ①水平②良知③能力和状态 B . ①良知②水平③能力和状态 C . ①能力和状态②良知③水平 3. (2分) (2020八上·长沙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湖南卫视举办的“中秋之夜”晚会,以情景剧、舞台剧方式呈现,再次实现形式上的颠覆创新。 B . 秋天的岳麓山绽放出大自然的绚烂多姿,成为人们秋游的好时机。 C . 由于《金刚川》电影的热映,使中国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迈向一个新时代。 D . 双十一临近,各大商家开始了营销大战,能否抢占先机,成为了赢得这场商战的关键。 4. (2分) (2020七上·文山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刨根问底,钻牛角尖。 B .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 .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D . 在过去的几年里,所有的新兴经济地区都在飞速发展,但水平参差不齐。 5. (2分)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 ?周作人 C ?胡适 D.沈雁冰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 ?林语堂 C ?冯至 D ?梁实秋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 A.冰心 B ?冯文炳 C ?鲁迅 D ?王统照 4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 B .茅盾C .老舍D .巴金 6.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鲁迅 7. 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B .胡风C .艾青D .阿垅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 .《朝花夕拾》 C .《野草》 D .《坟》 9. 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 B .胡适 C .朱自清 D .冰心 10.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鲁迅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即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伪造、篡改、抄袭”(FFP,即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三者之中。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7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辞海》关于抄袭的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 通常,抄袭和剽窃为同义语。认为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 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 自我抄袭: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 2、一稿多投 表现形式: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 危害:一稿多投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 特点: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表现形式: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 特点: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 4、不当署名 表现形式: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无功者在作

“科学道德” 学术不端 案例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一、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界目前尚未有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学术领域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所谓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存在的一种与科研和学术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相悖的不规范、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5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对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这些定义尽管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涉及学术领域的,违反基本学术规范、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伪造和弄虚作假、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论文、虚假注释、虚假署名、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复制造学术垃圾等等。 二、学术不端案例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无缘“导师”。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第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师版)-

第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 答题技巧: 1、从原文中直接提取,找寻重点的句子,议论抒情的句子。 2、写人: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3、写事: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4、写景状物: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1、学会从原文中寻找文章的主旨。 2、学会从文章中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

登山人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人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知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适可而止: 勇往直前: 答案:适可而止:恰好可以,到适当的情况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往前走,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解析:对基础的考查。 2.在文中用“”画出表示三个人对登山不同态度的成语。 答案:知难而退适可而止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解析:基础能力的考查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答案: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解析:过渡句的理解 4.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答案:C 解析: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考察 5.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用“√”在括号里表示) (1)说明登山的困难。( ) (2)赞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3)说明知难而退,能省力气。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 (4)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 答案:(2)√ 解析:对文章主旨的考察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专科起点本科) 1、我国先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A)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C)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B) A、《》 B、《秋水》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C)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一丈书》 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D) A、白 B、辛弃疾 C、杜甫

D、王安石 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A)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B、戊戌变法之前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A)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非子》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B)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9、《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B) A、巡、籍、南霁云 B、许远、巡、南霁云 C、巡、许远、于嵩 D、巡、许远、雷万春 10、《氓》选自《诗经》中的(A)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A)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吃掉它,像门下的客人一样。 B.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他们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以为没有谁比得了自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12、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B) A、《繁星》 B、《寄小读者》 C、《春水》 D、《虹》 13、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B) A、“新月社” B、“文学研究会”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4、《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B) A、抒情散文 B、游记散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15、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C)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完整版)克服困难

克服困难 【第1篇】 困难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与困难掰腕子》一文,讲述了“我”的父亲与困难作斗争的故事: 父亲一次赶着牲口回家,牲口拉的车上载着全家的口粮。天越来越暗,又下起了暴风雪。父亲走着走着就迷了路,但是他 还在不停地走,因为他知道,在这样的天气,如果人和牲口一 停下来,很快就会被冻僵的,所以必须不停地走。父亲想找一 个村庄,但是走了很多路也没有找到。为了御寒,父亲把车上 所有能御寒的东西胡乱套在身上。忽然,车陷进了冰窟窿,怎 么也拉不上来,有好几次父亲都想带着牲口逃命,可是一想, 那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后来父亲把东西卸下来,把车拉上去后,再把东西搬到车上……第二天早上,父亲才发现自己赶着牲口 在原地转了无数个圈儿,而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成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我们做什么事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好事多磨”。但是,在困难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的父亲一样。天冷了,就不再坚持跑步;下雨了,就偷懒不去学校……这些都是畏惧 困难的表现。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忽然,作业本上出现了拦路虎:一道难题!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可还是想不出答案。正在我一筹

莫展的时候,我又转念一想:这道题这么难,我一时半会儿又 想不出来,反正老师明天又要讲,干脆别做了。第二天上课时,老师讲解这道题时,许多做对题的同学都自豪地们举起了手, 我的心里很惭愧,因为我没能战胜困难,在困难面前成为了懦夫。 移山的愚公,是中华民族不怕困难的化身。他不向困难低头,决心移走挡住道路的两座大山,为人们造福。愚公率领儿孙挖山 不止,而且下定决心,不把山移走,子子孙孙永不停息。而智叟自称聪明,其实却是一个惧怕困难的胆小鬼,真是令人耻笑。 最后愚公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出天神搬走了两 座大山。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 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几乎都遇到过困难,可是在与困难的较量时,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能战胜困难。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愿我们都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吧! 【第2篇】 人生的道路从不平坦,常常会有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正如一叶在海上航行的孤舟,难免要经受风浪的考验。那一次,我经历住了风浪;那一次,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 那时我上三年级。一次,学校举办校园演讲比赛,我们班有幸分到一个参赛名额,而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发表过演讲,所以报名的时候我并没有举手。我低着头,不吭一声。最

2017年济南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全部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2.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卷前务必将姓名、班级、座号、考号等填、涂准确。4.请用2B铅笔做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做非选择题。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髓.(suǐ)哺.育(bǔ)褒.义词(bāo)果实累.累(lěi) B.参与.(yǔ)奖惩.(chéng)节.骨眼儿(jiē)谆.谆教导(zhūn) C.解剖.(pōu)提.防(tí)三棱.柱(léng)锋芒毕露.(lù) D.愤懑.(mèn)佝偻.(lóu)创.可贴(chuāng)垂涎.三尺(xián)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累”应读“ léi ”B “与”应读“yù”。 C“提”应读“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凛冽钓鱼竿沧海一栗沤心沥血 B.脉搏金刚钻重峦叠嶂合辙押韵 C.谛听大姆指因地制宜左右逢源 D.松驰侯车室牵强附会不胫而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A.“栗”改为“粟”,“沤”改为“呕”。C.“姆”改为“拇”。 D.“驰”改为“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千佛山上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惟妙惟肖 ....,古代工匠们的技艺确实让人叹服。 C.为了让地铁早日贯通,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 ....克服了许多困难。

D.目前,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升,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运用。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B.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C.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借以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D.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码开锁即骑,这是摩拜单车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B.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D.李琳除了担任班长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之声”“英语角”栏目主持。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将“因为”去掉B.有歧义D.搭配不当,“承担”改为“担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中北海救孔融、义释黄汉升、携百姓渡江都体现了刘备的仁义宽厚。 B.《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外表冷峻,智慧超群,心地善良,感情丰富。 C.《草房子》中孝顺懂事的细马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平原上真正的牧羊少年。 D.《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鱼搏斗时,回忆与黑人掰手腕的往事,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答案:A 解析:考查对名著知识理解,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学生老舍读本习题及答案

《小学生老舍读本》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这书中的人名是?() A老舍 B鲁迅 C冰心 D巴金 2.老舍原名() A谢婉莹 B叶圣陶 C李婉青D舒庆春 3.老舍字() A孟子 B翼德 C卧龙 D舍予 4.老舍的著作有( ) A斑羚飞渡 B灰椋鸟 C骆驼祥子 5.这本书中有一个小男孩,名字是?() A小坡B小明C小方 6.小坡是个()的男孩 A平静 B爱说话 C调皮 D懂事 7.小坡的妹妹是() A大坡 B仙坡 C芳坡 D牛坡 8.在福海当巡警时,是()惹下了祸? A眉毛 B眼睛 C胡子 D耳朵 9.老舍喜欢() A小狗 B小猫 C小麻雀 D小白鼠 10.院子里,老舍与()相遇了 A小麻雀 B小鸟 C小鸡 D小孩 二、填空题 1.老舍被称为()。 2.老舍的第一部作品是()。 3.老舍喜欢带()字儿的,小花小草……全喜欢。 4.老舍当过()。如果他是你的(),你一定喜欢他。 5.老舍是一个地道的()。 6.《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一文中提到的车夫叫()。 7.小坡过生日时,爸爸带他和妹妹去了()。 8.(王三胜)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准备找人比武。 9.幽默不是()。 10.《“住”的梦》中,春天老舍要住在()。 11.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非常的(),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愣着。 12.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

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 13. 猫在动物里算是最富()的了,它高兴呢就来趴在你怀中,啰哩啰嗦的不知道念着什么。 14. 狗呢,就更不用说,天生来的会(),作走狗,自然会吃好的喝好的。 15.小哈巴狗们,在冬天,得();出门时,得();临睡的时候,还得()。 16. 花虽多,但无()。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17.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都去看过。 18.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19.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20.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城外又那么(),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1. 小猫本来才()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 22.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就别多()。 2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都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 24.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 25.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的意义了。 三、判断题 1.看到受伤的小麻雀,老舍立刻出手相救。() 2.猫的性格一直很温顺,很听主人的命令。() 3.美国人爱猫狗,他们对待猫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4.老舍一直都很讨厌母鸡。() 5.老舍很爱花,也爱养花。但他并没成为养花专家。() 6.老舍喜欢小动物,他写童话的时候,也自然就会想到它们。() 7.小白鼠和它的兄弟姐妹一样都是灰色的。() 8.老舍生在北平,长在北平。离开北平后,他当然想北平。()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第 1 页 共 1 页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学术不端案例

经济管理类学术不端案例搜集 案例一: 案例详情: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 处理结果:在调查之后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选自: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委会编写. 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7.》 案例二: 案例详情: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导致最终无缘“导师”。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

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 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对于《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举报人认为该论文的核心观点及75%以上的核心内容来在成思危等人的论文。对于《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一文,举报者罗列了20多条证据,认为黄庆的论文有多处文字及部分章节涉嫌抄袭。事发后,西南交大校方组织专家介入调查,但结论迟迟未对外公布。 处理结果: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通报了该校处理副校长黄庆学术不端的问题,并向晨报记者发来邮件介绍相关情况。

与困难有关的作文_高考困难作文范文五篇精选

与困难有关的作文_高考困难作文范文五篇精选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你强它就软。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是退缩了还是勇往直前了?遇到困难时,只要你勇敢去面对,那么一定能战胜它,困难就会悄悄离走,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困难的满分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克服困难作文800高中【一】 人生的道路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的。有的人选择了绕道而行,有的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第二种做法虽然花的时间多,且不论是否能够克服,但他的勇气就值得我们学习。就如古人所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困难来临时,就要勇敢面对,敢于逆流而上,才能成功。 困难如水,意志是质量,要想不被水流冲走,就要加深你的质量。曾经在书上了解到,在亚马孙河域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名为恩科里特大蜂的动物。这种蜂长相很奇特,它们体型庞大,但却有着一队与身体极不对称的小翅膀,按理说,这样不利的身体条件将会是致命的伤痛,它们应该不能在自然中存活下来才对。但就是这样一种蜂却活到如今仍未灭绝。生理上的缺陷的确是致命的弱点,它们无法飞的如其它同类般飞快,但他们却是蜂类之中持久力最强的。为了生存,它们有时需要在非洲大草原里连续飞行250公里,凭借意志,练出了这超强的飞行能力。面对缺陷,我们不要自卑,学学人家吧,加深自己的质量,不要害怕困难,象巨蜂一样飞舞。 困难是火,智慧是灯,要想在黑暗中发光,就要学会如何用灯。巨蜂翅膀很小,行动不便,确实给它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但生活的残酷使它们意思

到,翅膀小也不一定要和别人比快,于是在失败中一次次磨练,终于成为蜂类中持久力最强,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族。不要埋怨自己哪里哪里比人差了,要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没有的话,那就自己创造一个。 困难是肥料,生活是树,要想生活之树长得挺拔,要想人生有意义,就得懂得把握生活中的每一点肥料。的确,困难来临时,我们总难免会有退缩之心,但每次迎难而上时,我们也总能有所收获。不要害怕失败,在每次可能的情况下,挑战困难,挑战你自己吧! 挑战困难,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智慧与毅力,更重要的是一颗矢志不移的心,相信自己,你就是明天的恩科里特大蜂。在生活的潮流中,尽情舞动吧! 克服困难作文800高中【二】 我羡慕搏击长空的苍鹰,它可以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我也羡慕遨游于深海中的巨鲨,它可以在蔚蓝的深海中与巨浪为舞, 那泰山中的挑夫,也曾为我所羡,因为他们用铁肩挑起了责任,面对陡峭的山路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踏着山路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目标进发…… 我羡慕他们不畏困难的勇气,也羡慕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中间哪一个的胜利不是付出了一番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呢?他们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向前。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会一路平坦,但纵使遇到了悬崖峭壁,我们就要放弃了,就要停步不前了吗?不,当然不是.不敢去攀登,怎么会独揽山顶绝美的风景?停步不前就永远看不到山那边美好的风光。因此,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要去努力克服,要勇于克服困难,那么就让我们无所畏惧,不怕困难吧. 有谁不渴望成功?有谁不渴望拥有响彻寰宇的声望?翻开历史的长卷,一位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