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武汉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武汉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武汉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武汉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命题说明

一、总体评价

201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而设计,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赋分恰当,题干表述科学规范。试题扣住语文学科本质,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全卷以“真”树人,凸显了语文教育在引领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关注真实的生活。

试题选材关注真实的生活,内容真实而具有时代特色。试卷对语文能力的考查以真实的生活为载体,备受人们关注的民生、环保、科技等热点问题都有所涉及。比如,在韩国中东呼吸综合症牵动人心的背景下,实用类阅读文本《病菌影响心理与行为》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病菌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些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地引发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思考真实的生活。

(二)设置真实的问题。

命题者通过真实有效的问题考查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试题的设计,力求科学规范。命题者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性,依据文本内容,精心命制各道试题。无论是设问的角度还是题干的表述都直接、明确地指向问题本身,不人为设置语言陷阱,不做无谓的文字游戏。比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个问题抓住文章的核心概念和重要观点进行设问,题意明确,考查的是学生能否仔细阅读文本、提取整合信息、读懂文本的能力。又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四个问题,题干精炼,引导学生逐段读懂文字,达到最终准确解读文本。

(三)考查真实的能力。

试题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能力的真实呈现。整张试卷以能力立意,从字词入手,依照字、词、句、段、篇的基本思路,螺旋阶梯式进行考查。由选择题到简答题再到写作题,立足于对学生理解以及娴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比如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自课外,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题目设置既有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有对重点语句的翻译,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多个命题点的设置,真实呈现了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倡导真实的语文。

试卷表达了对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追求,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试卷中汉字的读音、书写,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辨析,诗词的积累,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等题型,综合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文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及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以及作文写作的要求,既是对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同时,试题中涉及的对家风家训的承继、对经典阅读的反思、对孝道文化的重视等材料的设题,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热爱传统经典,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在传承文化方面的功能,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培养人、教育人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培养真性情的人。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本次试题的导向,也特别关注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比如,《给成人

读的童话》一文中就表达了“用儿童的真性情来唤醒成人已经湮没的童心”的主旨,这篇阅读意在引导学生不要功利地生活,要追求生活本身的意义,要做“真性情”的人。又如本次作文命题,通过讲述一棵在春天滞后发芽的树最终与别的树一样在夏日的酷暑里绽放绿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世俗观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反思,帮助学生树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在意起跑线上的输赢,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生长,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观念,引导学生要做“按照自身的特点,顺应生命的节奏,自然成长”的“真性情”的人。而培养“说真话,做真人,做真性情的人”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追求。

二、统计数据分析

此次分析全样本试卷数量为62567份,根据网上阅卷系统所统计的全样本数据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2015年武汉市语文试卷的平均分75.2分,难度系数为0.63,标准差为16.08,差异系数为0.21;试卷的区分度为0.32,信度0.65,效度0.64,合格率为98.44%,与命题预期基本符合。

从全市的平均分来看,今年的75.2分比去年的平均分略高。从最高分来看,今年的117分也高于去年。而今年试卷的整体区分度到达0.32,这一区分效果也大大强于去年。就试卷单个题目来说,区分度明显,尤其是作文评分比往年有长足的进步。试卷0.65的信度,0.64的效度,98.44%的合格率符合中考语文肩负毕业及升学双重考察任务的特点。

从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图的情况来看,基本呈正态分布。按照题目难度曲线形态特征和题目选拔功能进行考察,其中符合毕业需要的合格率达到98.44%,优等率达到26%,很好地实现了毕业功能和甄别选拔功能两方面的需要。

全卷19个题目的难度取值范围在0.15~1之间。每个大题内部由易到难排列的顺序是清晰的,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基础部分的难度排列较为平和,符合考试规律。整套试卷19个小题高难度题目有3题(12分),中难度题目有6题(69分),低难度题目有10题(39分),分布较为合理。

从题型、内容和能力结构差异特征表现看,在4种题型、7项内容、3种能力的测试中,测试差异系数较好。全卷19题计120分题目的测试区分度,试题区分度的优良率为80%以上,差等率为0.00%,没有差的题目。

全卷考查的试题内容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实用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为如下数据: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分数分布为22分,平均分为18.04分,难度为0.82,区分度为0.37。实用文本阅读分数分布为9分,平均分为7.31分,难度为0.81,区分度为0.47。文言文阅读分数分布为13分,平均分为7.04分,难度为0.54,区分度为0.54。文学作品阅读分数分布为18分,平均分为7.97分,难度为0.44,区分度为0.48。综合性学习分数分布为4分,平均分为3.16分,难度为0.79,区分度为0.63。口语交际分数分布为4分,平均分为2.03分,难度为0.51,区分度为0.77。写作题分数分布为50分,平均分为29.64分,难度为0.59,区分度为0.41。从全卷考查的试题内容来看,各块内容分数赋分分值恰当,各块内容也较好地完成了测试功能。依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及难易程度,试卷呈现出恰当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系数。这说明在命题和制作评价标准的过程中科学地把握了各块内容的特点,发挥了其应有的测试功能。

全卷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表述题和写作题。全卷考查的题型数据分析如下:选择题分数分布为30分,平均分为22.43分,难度为0.75,区分度为0.39。填空题分数分布为10分,平均分为8.79分,难度为0.88,区分度为0.34。表述题分数分布为28分,平均分为14.34分,难度为0.48,区分度为0.43。写作题分数分布为50分,平均分为29.64

分,难度为0.59,区分度为0.41。从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表格来看,四种题型——选择题(30分)、填空题(10分)、表述题(28分)、写作题(50分),分布较合理。难度和区分度合理。各种题型考查功能不同,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命题者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差异,使试题的科学性得到了保障。

全卷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紧扣三种核心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统计分析的数据来看,识记能力分数分布为13分,平均分为11.66,难度系数为0.90,区分度为0.29。理解能力分数分布为49分,平均分为28.70,难度系数为0.59,区分度为0.37。表达能力分数分布为58分,平均分为34.83,难度系数为0.60,区分度为0.40。从语文试题能力特征反应表格来看,五种能力——识记能力(13分)、理解能力(49分)、表达能力(58分)在卷面合理分布,难度系数依次为:0.90、0.59、0.60,呈现出合理的分布。区分度依次为:0.29、0.37、0.40,按照能力层级的要求也呈现出合理的分布。这说明命题者在全卷的能力的分布上设计比较科学,也反映出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图2 语文学科分数频率分布

3、一般统计特征与测试水平差异比较

表3-1 语文试题一般统计特征与测试水平差异比较

表3-2 题型测试特征反应表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选择题

表3-3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填空题

4、内容测试特征反应表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

表4-3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文言文阅读

表4-4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文学作品阅读

表4-6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口语交际

表4-8语文试题内容测试分数频率分布—写作

图语文试题内容测试分数频率分布

5、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表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特征反应

表5-2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特征反应—理解能力

表5-3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特征反应—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试题分析

语文学业考试采用纸笔闭卷测试的方式,试题卷与答题卷分离。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试卷结构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等;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含“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写作”等,采用填充题、选择题、表述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试卷满分120分。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20分,阅读50分,写作50分。

第一大题

2015年武汉市中考卷第一大题包括4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字音(即识别错误读音)和现代汉字的字形(即辨识错别字),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即近义词辨析填空),正确组织句子(即辨识病句)以及正确表达语段(即辨识语句富有逻辑地衔接)等方面的能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秀颀.桑梓.(zǐ)虬.(qiú)枝汗流浃.背

B.窒.息拮.(jié)据匮.(kuì)乏拈.轻怕重

C.耷.拉猝.(cù)然狡黠.(xié)自出新.裁

D.水渍.轩榭.(xiè)膂.(lǚ)力入不敷.出

【答案】C

【命题立意】第1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普通话字音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教材的词语积累和课下注释,有引导教学注重落实基础知识的导向。试题包含4个选项,每个选项包含4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加点字的字音或书写有错的一项。词语排列整齐,每一项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考查字音,第一个和第四个考查字形,指向性很明确。试题考查范围仍然是“常用字”为主,难度设置不大。所设计的错误项牵涉到两个词,其中字音有错的是“狡黠”中的“黠”,正确读音应为“xiá”。字形错误的为“自出新裁”,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自出心裁”。这些字音和字形都是生活中常见而易错的。从能力考查上看以识记为主,也含有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结合语义来判断字形的正误。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96,属于低难度题目;区分度为0.15。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使人,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 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 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答案】B

【命题立意】第2题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并结合语境(上下文)恰当选取择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课外,题干已给出明确的语境,如“狭隘”与“丰富”语意相关,“谦虚”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语意相关。本题可以从语境入手来分析判断,依据语意的相关性来获得正确选项。这题考查的是运用词语的能力,整体设计上题目的难度不大,学生得分情况良好。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92,属于低难度题目;区分度为0.31,区分良好。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答案】D

【命题立意】第3题重点考查的是句子的表达。检验学生正确识别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全部来源于当时的新闻事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了四个选项,要求学生找出有错误的一项。错误项设计的是“成分残缺”。“并代表获奖者发言”主语不明确,这是由语意杂揉造成的。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49,区分度为1,区分良好。

4. 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答案】C

【命题立意】第4题重点考查的是正确表达语句的能力。检验学生把握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课外,经过改写句子逻辑关系更加分明。A前的语句是概括表述,引出了“传统经典”的表述对象;B前的语句内容具体到了“家训”和“幼年启蒙读物”;C前的语句进一步具体表达到“有的……有的……”,是对“家训”和“幼年启蒙读物”内容的评价。这三句的语意紧密相关,表述由概括到具体。题干中要求插入的语句有“比如”一词,并引出具体的家训语句,内容更为具体,明显起有举例支撑的作用。所以,在理清语段的内容层次以后,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放在C处衔接顺当。D前后语句已经变换了表述的角度了。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72,属于低难度题目;区分度为1,区分效果良好。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为“实用文阅读”。今年选用的是《病菌影响心理与行为》一文。这篇文章虽是一篇科普文,但内容十分贴近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病菌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围绕病菌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而展开,谈到了“身体免疫系统”和“行为免

疫系统”两个概念,又以后者为重点探讨的内容。本大题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来拟制题目,考查学生读懂文本语意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病菌影响心理与行为

①病菌影响身体,不言而喻;可病菌影响心理和行为,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②病菌导致的传染病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带来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只有那些拥有能够抵御病菌威胁的身体和行为机制的物种,才能在一个遍布微型捕食者的世界里存活下去。如果把来自病菌的威胁看作一把锁,那么人类至少有两把可以开锁的钥匙。其中一把是我们熟悉的身体免疫系统,而另一把就是行为免疫系统。

③不过,生物学家认为,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免费的,需要付出代价。身体免疫可能发生识别错误,结果可能导致对自身正常细胞或者组织的攻击。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需要耗费相当能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的发挥。身体免疫需要让一批细胞担任抗体,从而可能削弱或者破坏这些细胞原有的功能。因此,尽管身体免疫通常很有效,也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身体免疫还具有滞后的特点,只有在病菌进入人体之后这一系统才会启动。

④加拿大心理学家舍勒和邓肯提出了行为免疫系统的概念。这是一套包括了情绪、认知、动机和行为在内的复杂系统,其功能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启动之前,提早发现并远离可能存在病菌的场所或线索,从而减少疾病感染的可能。其实,很多动物都在这么做。比如,牛羊会避免在撒满粪便的草地上觅食,雌性牛蛙会避免跟已经染病的雄性牛蛙交配,一只得了小二麻痹症的黑猩猩会被其他黑猩猩孤立。

⑤舍勒和邓肯指出,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某些个体在形体和动作方面偏离常态,因而可能被无意思地感知为疾病症状,进而导致了针对他们的歧视。

⑥舍勒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歧视某些人,是因为把他们当成了病菌携带者。认为自己身子弱容易染病的人,很少跟残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他们害怕染病,因此拒人于千里之外,虽然这些人可能并未携带病菌。

⑦害怕病菌还会导致对陌生人的恐惧。人们对自己人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跟我们携带有相似的病菌,因而不太可能把致命疾病传染给自己。跟自己人相比,陌生人更可能导致疾病感染。同时,陌生人也更可能有意无意违背当地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少都是用来防止疾病传染的。舍勒等人发现,人们面对陌生群体,越是觉得容易感染疾病,就越是容易怀有敌意,甚至有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

⑧当然,行为免疫虽然导致携带病菌者被别人孤立,但也给了他们自己观察世界的机会。写《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史铁生,疾病缠身,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跟轮椅亲密接触。他对世界的观察非常深刻,笔下不时会有富有哲理的句子。无独有偶,进化生物学的创始人达尔文也是一生为病困扰,身体不好,需要妻子照料。他长期深居简出,在孤独中笔耕不辍,完成了不少伟大的作品。

(选自《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5.下列对“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免疫系统在杀死病菌的同时可能会误杀我们体内的正常细胞。

B.身体免疫系统在发动攻击时可能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的发挥。

C.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常使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D.身体免疫系统虽然能有效阻止病菌进入我们的身体,但具有滞后的特点。

【答案】D

【命题立意】第5题的考点是对语句的理解,考查的是依据文本的具体支撑内容来阐释概括性的语句,具体考查点落脚在对具体语句语意的正确理解上。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身体免疫不是万能的”是概括性的评价,文本有大量具体的内容来支撑这一概括性的评价语句,这就构成了四个选项的内容,每一选项的内容与文本的具体支撑内容相对应,但在转换表述中,D项的表述显然歪曲了原文的语意。身体免疫系统“具有滞后的特点”这是真实的,但“能有效阻止病菌进入我们的身体”却是无中生有的事,文本中没有这一信息,事实也不是这回事。文中的语意是“身体免疫还具有滞后的特点,只有在病菌进入人体之后这一系统才会启动。”所以,如果能对D项的语意把握准确,就会发现其与文本语意的不一致。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60,区分度为1,区分优秀。

6.下列对“行为免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为免疫包含了情绪、认知、动机和行为等因素。

B.行为免疫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失败后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C.行为免疫能让人提早发现并远离病菌,从而减少疾病感染。

D.行为免疫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产生针对他人的歧视心理。

【答案】B

【命题立意】第6题的考点是重要概念的把握,考查的是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行为免疫”是本文最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表述“行为免疫”的含义,这其中有对其内涵的阐释,也有对其外延的表述,还有对其功能、影响等方面内容的交代。本题围绕这一重要概念,从文本中选取具体信息,对这一概念做具体解说,以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认知能力。B项的表述有正确的部分,如“行为免疫”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也有错误的部分,如“行为免疫”是“在身体免疫系统失败后启动的”。整合在一起,这一选项就是错误的。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93,属于低难度题目;区分度为0.24。

7.下列对“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形体和动作偏离常态的个体因被怀疑为病菌携带者往往被歧视。

B.一些人因害怕被病菌感染,很少与残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

C.由于自己人可能携带更少的病菌,人们往往偏爱自己人。

D.因为对感染病菌的恐惧,一些人对陌生群体怀有敌意。

【答案】C

【命题立意】第7题的考点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考查的是对文本具体信息的理解与表述。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人类的不少社会心理类似于行为免疫”一句是对本文重要内容的概括表述。文本中还有大量内容是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说明。本题的选项来自于对这些具体说明内容的概述。那么,把握每一选项的概述内容与文本的具体说明的信息是否一致,就是回答本题的关键。C项表述的“自己人可能携带更少的病菌”显然与文本的具体说明信息不一致,原文表述的是“人们对自己人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跟我们携带有相似的病菌,因而不太可能把致命的疾病传染给自己”,并不是说“自己人可能携带更少的病菌”。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90,属于低难度题目;区分度为0.36。

第三大题

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3道客观选择题,即8~10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材料选自刘向《新序》。文章短小精悍,类比说理,发人深省。文本以梁王请陶朱公断疑案,陶朱公以一薄一厚两块白玉的不同价钱类比说理,表明了宽厚的价值,阐述了治国者要宽厚的道理。选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选文叙议结合,表达明白晓畅,文中难于理解的词句均有所提示,因此整体阅读难度不大,符合“浅易文言文”的标准,适合于做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当:应当 D.殆.未有也殆:恐怕

【答案】C

【命题立意】第8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给出4个句子,对加点的词作出解释,有3个正确项,1个错误项,要求学生找出错误项。C项中加点的“当”的意思应为“断定”。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73,属于中等难度题目;区分度为1,区分好。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答案】D

【命题立意】第9题考查的是虚词“之”与“其”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给出4个句子,两组虚词,依照对其正误的判断分成四个选项。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答案选D。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85,区分度为0.57。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答案】B

【命题立意】第10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这一题设置了4个选项,是针对文章每一个段落的内容做出的简要概括。要求学生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四个选项的设置立足于学生对文本重点语句的正确理解。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统计数据】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38,属于有难度题目;区分度为1.00,区分优秀。

第四大题

第四大题包括文言文句子翻译、诗文名句默写两方面内容,设置了2道题,即11、12题,赋分分别为6分、8分,共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答案】即使是我也感到为难,请您来判决这个案子,您看怎么办呢?

评分细则:

⑴要求准确翻译“虽”、“疑”、“决”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各1分。

“虽”:即使。“疑”:疑惑、疑难、为难。“决”:判决、决断。

⑵要求句意正确、通顺,1分。

“吾子”:您。“是”:这个案件。“奈何”:怎么办?

【命题立意】第11小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和D级。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重点要对文言文实词的准确把握。要求在翻译的时候忠实于原文,做到字句落实,译文准确流畅。

首先是要求整个语意要对。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执政者梁王对如何判定一起疑案感到为难,就向范蠡求助,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断案。“寡人”,即我,“决”这个动作的发出者一定是“吾子(范蠡)”。翻译时可以加上诸如“我请您”或者“我希望您”“我交给您”,但是“吾子”不能理解成“我的孩子”或“我的臣子”、“我和你”,否则,整个语意不通。

其次,要求字字落实。包括前后的逻辑关联、关键词语、语序和句式。

“虽寡人亦疑”,在群臣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时,梁王也表示难以决断,“即使是我也感到很为难”,让步假设,有强化语意的作用。“虽”:意为“即使”,也可以理解为“就算”、“纵然”、“即便”,不能翻译为“虽然”、“但是”、“尽管”。

“疑”:根据上下文中“梁有疑狱”和“故狱疑则从去”两句推断,梁王对案件本身有疑问而难以决断,所以疑有“疑惑”的意思。“疑”也可以理解为“很为难”、“犹豫不决”、“迟疑不决”等意思,因为在“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时,梁王也可能是因为拿不准所以无法做出决断。“疑”在原句中没有“怀疑”之意。

“吾子决是”,梁王觉得难以断案,所以希望范蠡帮自己“决是”。“决是”,意为“判决这个案子”。“判决”有“裁断并决定”的意思,也可以翻译为“裁决”、“决断”、“裁定”、“判定”等意思。但是“判断”、“决定”显然不符合这个语境。(“判断”是对一件事的是非

曲直做出裁定,“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

“奈何”,是紧承前文的一个追问,翻译为“您看怎么样? ”“怎么办呢?”“该如何断案? ”“用什么方法断案? ”因为叙述主体是您(范蠡),所以翻译为“您觉得我该怎么办”不能得分;因为梁王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征求意见,所以翻译为“可以吗”不能得分。

【统计数据】本题平均分1.18,难度0.3,区分度0.57,没得分的占比多达22%,满分率只有1.3%,得2分以上的不到30%。说明文言文教学还得加强,绝大部分学生还未达到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③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零落”的意思是___,该词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答案】①不以物喜②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凋谢;坚贞不渝(或矢志不渝、高洁坚定……)

每空2分,①—③空错一字则不得分,共10分。

前三空每空2分,每空错一字则不得分,第四小题每空2分,明显错字扣1分,评分示例参考如下:

第四小题第一空示例:

例1.凋零(凋落、凋谢枯萎、花飘落……)(2分)

例2.零散的落下(飘扬的落下……)(1分)

例3.调零(1分,明显错字扣1分)

第二空示例:

例1.坚贞不渝(至死不渝、矢志不渝、高洁坚定、坚贞不屈……)(2分)

例2.坚贞,无畏,即便是死也要留下香气芬芳人间(1分)

例3.高尚,清新脱俗,独树一帜(0分)

例4.清高,奉献他人(0分)

例5.孤高,不与世俗相争(0分)

【命题立意】第12题主要考查识记和背诵默写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积累。素材全部来源于教材。共设有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全部出自九年级教材名篇中的名句,文学性强。由于全部是积累的考查,所以在评分细则中规定每题2分,错一字则该题不得分。此题达到了督促学生积累文言名句的目的。

【统计数据】本题满分10分,平均分8.79分,难度0.88。难度偏易。42%的考生得满分。

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包括4道小题,即13~16题,共18分。选文是周国平的《给成人读的童话》。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童话的视角来关注成人世界和人生,揭示了成人世界的功利,表达了真性情对人生的价值。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13.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孤独、悲凉、无奈……扣住“心境”作答,在文本中能找到依据即可。答对一个得2分,共4分。

第13题评分细则及答案示例

题意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细致阅读第一自然段,根据要求读懂第一段的内容。作者最近重读童话后对童话作家的心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评分说明:

题意非常明确,要求细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感受到的童话作家的心境。题目中心词是“心境”,心境的意思是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又叫心情、心绪、情感。因此本题扣住“心境”这个关键词来回答。从文中看,非常明确地表明心境的词语,可以直接提炼出“孤独、悲凉”来作答,根据后面一句可以理解归纳出“无奈”来。

任意答出2个心境就可以得满分(4分),答出一点心境给2分。此题的评分只有4分、2分、0分三种给分情况。

【命题立意】第13题考查的是筛选和阐释“心境”的具体信息。考查的是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中以不同的语意层次表述的相同内容的认同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一些学生虽然找出了关键词语,但并没有理解题干与答案之间的不同层次的相同语意的关系,所以答题时,答案与题干并没有构成准确的逻辑关系。

典型错误:

1、答案不简明,没有找准原文中的关键词““孤独””“悲凉”,而是用某些近义词“纯

真、“悲哀”、“悲伤”、“凄凉”等。

2、没有找全,只写了“孤独”的心境或“悲凉”的心境。

3、没有理解题干中“心境”之意,写出了“真性情”“共鸣”等等。

4、完全跟“心境”无关。

5、答案不简明,表达太冗长,将原文第一段大半内容抄下来了。

6、对象不明,写成“作者的心境是孤独悲凉。”

错因分析:

1.审题不严谨,答非所问,所拟答案没有和题目构成逻辑的对应关系,对象不明,写

作者的心境,而不是作者感受“童话作家”的心境。

题目要点“作者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很多学生的答案写成了“作者的心境”“童话

作家的情感”“作者的希望”等等。

2.很多学生具备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缺乏“二次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直接照抄原文“他们内心的孤独,甚是悲凉”“真性情”,但优秀的学生却能根据原文将答

案重新整合为“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孤独,悲凉的心境”。

3.对原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识其字却无法明其义。没有理解“心境”的

内涵,找不到关键词。如题目中的“心境”,原文中的“真性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