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高考化学_真题+模拟新题汇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2高考化学_真题+模拟新题汇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2高考化学_真题+模拟新题汇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2高考化学_真题+模拟新题汇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

10.H1 [2011·福建卷] 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10.H1 【解析】 B 稀释醋酸溶液会使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稀释10倍后,醋酸溶液的pH应小于(a+1),故A项错误;加入适量醋酸钠固体可以抑制醋酸的电离,能使醋酸溶液的pH等于(a+1),故B项正确;加入盐酸会使溶液的酸性增强,使醋酸溶液pH 减小,故C项错误;提高溶液温度会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使醋酸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D项错误。

10.H1[2011·课标全国卷] 将浓度为0.1 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H+)

B. K a(HF)

C.c F-

c H+

D.

c H+

c HF

10.H1 【解析】 D 稀释时HF的电离平衡右移,c(H+)、c(HF)均减小,但c(HF)减小的更快,故D项正确。当溶液无限稀释时,水电离出的c(H+)不可忽视,C项保持减小。

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

11.N1 E2 H2 D5

[2011·安徽卷]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11.N1 E2 H2 D5

【解析】 D Mg元素具有全充满的3s2状态,Al元素的3s23p1不是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因此,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大,故A错误;在卤族元素中F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只能显负价,不能显正价,故B错误;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受温度的影响,C项中没有说明溶液的温度,因此,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C错误;由于H2CO3的酸性比HClO 的强,故将CO2通入NaClO溶液能生成HClO,符合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规律,D正确。

33.J2A3H2

[2011·广东卷] 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 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

...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

..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33.J2A3H2

(1)由于Ba(OH)2·8H2O与空气中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步骤2: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步骤3: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

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试剂含有BaCO3步骤4:取步骤1中的溶液于烧杯中,用pH

计测定其pH

pH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含有Ba(OH)2

(3)①搅拌溶解250 mL容量瓶

②0.1980

③250×0.1980×10-3×315×V

2×25.00×w

×100%

(4)不能

【解析】 (1)空气中存在的CO2能与Ba(OH)2反应可生成BaCO3;(2)BaCO3和Ba(OH)2·8H2O 的检验,可首先通过加入硫酸,与BaCO3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进行检验,确定后再将混合物配成饱和溶液,结合BaCO3饱和溶液的pH为9.6加以确认;(3)①配制250 mL溶液应使用250 mL容量瓶,溶解固体后应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溶液至容量瓶;②取样品溶液25 mL,浓度大约是0.1 mol·L-1,即n(OH-)大约是25×10-3×0.1 mol,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为0.1980 mol·L-1较为合适;③结合Ba(OH)2+2HCl===BaCl2+2H2O即可计算;(4)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空气中水和CO2结合出现杂质,同时依据Ba(OH)2·8H2O的溶解度关系,不能配制出1.0 mol·L-1的该溶液。

6.H2[2011·全国卷]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6.H2 【解析】 D 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苯酚的酸性很弱;乙醇是中性溶液。所以四种物质pH的大小顺序为①<③<②<④,故选D。

9.H2[2011·四川卷] 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

9.H2 【解析】 A 在不同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或被促进,其计算公式如下:①

酸溶液中,溶液中的c(OH-)液为水电离出的c(OH-)水,所以c(H+)水=c(OH-)液=

K W

c H+液

②碱溶液中,溶液中的c(H+)液为水电离出的c(H+)水,所以c(OH-)水=c(H+)液=

K W

c OH-液

③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的c(H+)液为水电离出的c(H+)水,所以c(H+)水=c(H+)液;④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c(OH-)液为水电离出的c(OH-)水,所以c(OH-)水=c(OH-)液。由以上公式易确定本题的答案。

5.B1H2 [2011·天津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00 ℃时NaCl溶液的K 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2-3+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2、NO-3

D.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5.B1H2 【解析】 C 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K W一定,A错;SO2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应为SO2-4,B错;与铝粉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故碱性条件下Na+、Ba2+、AlO-2、NO-3可以大量共存,C对;100 ℃下,K W>1×10-14,故pH=12的NaOH溶液浓度大于pH=2的盐酸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显碱性,D错。

8.H2H3 [2011·重庆卷]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8.H2H3[2011·重庆卷] 【解析】 B 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 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NaCl 对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无影响。

H3 盐类的水解

17.H3J2

[2011·海南化学卷]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 H2SO4溶液,在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

..用到的有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②燃烧匙③锥形瓶④广口瓶⑤研钵⑥玻璃棒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过滤;

(4)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H3J2 (1)②④⑤

(2)防止Fe2+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水解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解析】 (1)步骤1中实验操作有两步:一是煮沸除油污:二是过滤。因此用到的仪器为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漏斗、滤纸等。

(2)加热条件下促进水解,Fe2++2H2O Fe(OH)2+2H+。

9.H3H6[2011·全国卷]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9.H3H6

【解析】 A 当NaOH和CH3COOH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1V1=c2V2,生成物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②若酸过量,则反应后得到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物,此时溶液可能为中性或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醋酸过量较少)。③若碱过量,则溶液为CH3COONa与NaOH的混合物,溶液显碱性。因此A项错误。B 项符合电荷守恒,即无论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溶液均呈电中性。溶液为中性时,酸一定过量,因此C项正确。D项则符合物料守恒。

29.F3、H3[2011·山东卷] 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

图1-15

(2)如图1-15所示的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 S=Na2S 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________倍。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9.F3、H3

(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热NaOH溶液)

(2)x S+2e-===S2-x(或2Na++x S+2e-===Na2S x)

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3)c(Na+)>c(S2-)>c(OH-)>c(HS-)>c(H+) 减小

2S2-+O2+2H2O===2S↓+4OH-

【解析】 (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Na-2e-=2N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x S+2e-=S2-x。

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当铅蓄电池消耗a g P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a

207

mol,而钠

硫电池消耗a g N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23

mol,故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

(3)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 HS-+OH-和HS-+H2O H2S+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S2-)>c(OH-)>c(HS-)>c(H+)。当加入CuSO4时,Cu2+与S2-结合成CuS沉淀,使上述两个平衡均向左移动,使溶液中c(OH-)减小,溶液pH减小。而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则是由于S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8.H2H3 [2011·重庆卷]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8.H2H3[2011·重庆卷] 【解析】 B 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 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NaCl 对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无影响。

H4 胶体的性质及其运用

24.F2 H5 H4 [2011·福建卷] 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图0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 3++Fe===3Fe 2+

2TiO 2+(无色)+Fe +4H +===2Ti 3+(紫色)+Fe 2++2H 2O

Ti 3+(紫色)+Fe 3++H 2O===TiO 2+(无色)+Fe 2++2H +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 2·n H 2O 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 2·n H 2O 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

白粉。已知25 ℃时,K sp [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 Fe 3++3H 2O

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4)已知:

TiO 2(s)+2Cl 2(g)===TiCl 4(l)+O 2(g)

ΔH =+140 kJ·mol -1

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 -1

写出④中TiO 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 4和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 4杂质的TiCl 4的,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TiCl 4 SiCl 4

熔点/℃ -25.0 -68.8

沸点/℃ 136.4 57.6

24.F2 H5 H4 (1)使Fe 3+还原为Fe 2+;生成Ti 3+,保护Fe 2+不被氧化

(2)10-9m ~10-7m(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79×103

(4)TiO 2(s)+2Cl 2(g)+2C(s)=TiCl 4(l)+2CO(g) ΔH =-81 kJ·mol -1

(5)产生三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解析】 (1)该流程副产物之一为绿矾,加入铁屑后可以将Fe 3+还原为Fe 2+,而且还

可以与TiO 2+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Ti 3+,起到保护Fe 2+不被氧化的作用。

(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 ~100 nm 之间。

(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sp [Fe(OH)3]=c (Fe 3+)·c 3(OH -),而该反应的K

的表达式为K =c Fe 3+c 3H +,又由于水的离子积K W =1×10-14,从而推得K =K sp [Fe OH 3][K W ]

3,即K =2.79×10-39[1×10-14]

3=2.79×103。 (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加反应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TiO 2(s)+2Cl 2(g)+

2C(s)===TiCl 4(l)+2CO(g) ΔH =-81 kJ·mol -1

(5)由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该过程产生了废渣、废液和废气,违背绿色化学理念。

(6)由题目表格可以看出SiCl 4和TiCl 4熔沸点差别较大,故可以用蒸馏、分馏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H5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标新增内容)

24.F2 H5 H4 [2011·福建卷] 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图0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3++Fe===3Fe2+

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

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白粉。已知25 ℃时,K 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Fe3++3H2O 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4)已知:

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 kJ·mol-1

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的,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TiCl4SiCl4

熔点/℃-25.0 -68.8

沸点/℃136.4 57.6

24.F2 H5 H4 (1)使Fe3+还原为Fe2+;生成Ti3+,保护Fe2+不被氧化

(2)10-9m~10-7m(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79×103

(4)TiO2(s)+2Cl2(g)+2C(s)=TiCl4(l)+2CO(g) ΔH=-81 kJ·mol-1

(5)产生三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解析】 (1)该流程副产物之一为绿矾,加入铁屑后可以将Fe3+还原为Fe2+,而且还可以与TiO2+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Ti3+,起到保护Fe2+不被氧化的作用。

(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sp[Fe(OH)3]=c(Fe3+)·c3(OH-),而该反应的K

的表达式为K =c Fe 3+c 3H +,又由于水的离子积K W =1×10-14,从而推得K =K sp [Fe OH 3][K W ]3,即K =2.79×10-39[1×10-14]3=2.79×103。 (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加反应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TiO 2(s)+2Cl 2(g)+

2C(s)===TiCl 4(l)+2CO(g) ΔH =-81 kJ·mol -1

(5)由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该过程产生了废渣、废液和废气,违背绿色化学理念。

(6)由题目表格可以看出SiCl 4和TiCl 4熔沸点差别较大,故可以用蒸馏、分馏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26.C3H5[2011·课标全国卷]0.80 g 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0.10 mol·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

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 =8时,c (Cu 2+)=______________mol·L -1(K sp [Cu(OH)2]=2.2×10

-20)。

若在0.1 mol·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 2S 气体,使Cu 2+完全沉淀为CuS ,此时溶液

中的H +浓度是________mol·L -1。

26.C3H5

(1)CuSO 4·5H 2O=====△CuSO 4·(5-n )H 2O +n H 2O

250 18n

0.80 g0.80 g -0.57 g =0.23 g

n =4

200 ℃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 4·H 2O

(2)CuSO 4=====570 ℃CuO +SO 3↑

CuSO 4·5H 2O 102 ℃

(3)2H 2SO 4(浓)+Cu=====△CuSO 4+SO 2↑+2H 2O

(4)2.2×10-8 0.2

【解析】 (2)同(1)的计算方法求得270 ℃所得样品为CuSO 4,则570 ℃灼烧所得黑色粉末和氧化性气体分别为CuO 和SO 3;将CuO 溶于稀硫酸,经浓缩、冷却,析出CuSO 4·5H 2O 晶体,分析图象可知其在102 ℃时开始分解。

(3)SO 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与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SO 4(浓)+Cu=====△CuSO 4+SO 2↑+2H 2O 。

(4)c (Cu 2+)=K sp c 2OH -=2.2×10-201×10-62 mol·L -1=2.2×10-8mol·L -1 将H 2S 气体通入CuSO 4溶液中发生反应:Cu 2++H 2S===CuS↓+2H +,Cu 2+完全沉淀时c (H

+)=2×0.1 mol·L -1=0.2 mol·L -1

13.H5[2011·浙江卷]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

图0

模拟海水中的离 子浓度/mol·L -1

Na + Mg 2+ Ca 2+ Cl - HCO -3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 -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K sp ,CaCO 3=4.96×10-9

K sp ,MgCO 3=6.82×10-6

K sp ,Ca(OH)2=4.68×10-6

K sp ,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物X 为CaCO 3

B .滤液M 中存在Mg 2+,不存在Ca 2+

C .滤液N 中存在Mg 2+, Ca 2+

D .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Y 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13.H5[2011·浙江卷] 【解析】 A 加入NaOH 溶液,HCO -3与OH -反应生成CO 2-3,此时

c (Ca 2+)·c (CO 2-3)=0.011×0.001=1.1×10

-5>K sp (CaCO 3),c (Mg 2+)·c (CO 2-3)=0.050×0.001=5×10-5>K sp (MgCO 3),由于K sp (CaCO 3)<K sp (MgCO 3),因此先生成CaCO 3沉淀,

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 (CO 2-3)=K sp CaCO 3c Ca

2+=4.51×10-7<1×10-5,因此CO 2-3完全沉淀,则无MgCO 3沉淀生成,A 对;滤液M 中c (Ca 2+)=0.010 mol/L ,c (Mg 2+)=0.050 mol/L ,B 错;滤

液M 加NaOH 固体调节pH =11.0,此时c (Mg 2+)·c 2(OH -)=0.050×(10-3)2=5×10-8>

K sp [Mg(OH)2],c (Ca 2+)·c 2(OH -)=0.010×(10-3)2=1×10-8<K sp [Ca(OH)2],因此只有Mg(OH)2

沉淀生成,而无Ca(OH)2沉淀生成,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 (Mg 2+)=K sp [Mg OH 2] c 2OH

-=5.61×10-6<1×10-5,因此Mg 2+完全沉淀,故滤液N 中只有Ca 2+而无Mg 2+,C 错;若改为加入4.2 g

NaOH ,则c (OH -)=0.105 mol/L ,则c (Mg 2+)·c 2(OH -)=0.050×(0.105)2=5.51×10-4>

K sp [Mg(OH)2],c (Ca 2+)·c 2(OH -)=0.010×(0.105)2=1.10×10-4>K sp [Ca(OH)2],由于K sp [Mg(OH)2]<K sp [Ca(OH)2],则先生成Mg(OH)2沉淀,并且沉淀完全,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 (OH -)=0.105-0.05×2=0.005 mol/L ,此时c (Ca 2+)·c 2(OH -)=0.010×(0.005)2=2.5×10-7<K sp [Ca(OH)2],故无Ca(OH)2沉淀生成,D 错。

H6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

13.H6[2011·安徽卷] 室温下,将1.000 mol·L -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

-1氨水中,溶液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1-5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5

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0-14

mol·L -1

B .b 点:c (NH +4)+c (NH 3·H 2O)=c (Cl -)

C .c 点:c (Cl -)=c (NH +4)

D .d 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 3·H 2O 电离吸热

13.H6

【解析】 C pH =14或0时,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0-14 mol·L -1,a 点7<pH

<14,因此水电离出的c (H +)>1.0×10-14 mol·L -1,故A 错误;b 点不能确定氨水是否与

HCl 恰好反应,若未恰好反应,该关系式不成立,故B 错误;根据电荷守恒有:c (NH +4)+c (H

+)=c (Cl -)+c (OH -),在c 点pH =7,即c (H +)=c (OH -),故有c (NH +4) =c (Cl -),C 正确;d 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11.H6

[2011·广东卷] 对于0.1 mol·L -1 Na 2SO 3溶液,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降低

B .c (Na +)=2c (SO 2-3)+c (HSO -3)+c (H 2SO 3)

C .c (Na +)+c (H +)=2c (SO 2-3)+2c (HSO -3)+c (OH -)

D .加入少量NaOH 固体,c (SO 2-3)与c (Na +)均增大

11.H6

【解析】 D Na 2SO 3是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升高温度能促进Na 2SO 3水解,溶液pH

升高,故A 错误;由物料守恒可得:c (Na +)=2[c (SO 2-3)+c (HSO -3)+c (H 2SO 3)],故B 错误;

由电荷守恒得:c (Na +)+c (H +)=2c (SO 2-3)+c (HSO -3)+c (OH -),故C 错误;加入少量NaOH

固体,能抑制SO 2-3的水解,故溶液中c (SO 2-3)和c (Na +)均增大,D 正确。

14.H6 [2011·江苏化学卷]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0.1 mol·L -1 NaHCO 3溶液中:c (Na +)>c (HCO -3)>c (CO 2-3)>c (H 2CO 3)

B .在0.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c (OH -)-c (H +)=c (HCO -3)+2c (H 2CO 3)

C .向0.2 mol·L -1 NaHC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1 NaOH 溶液:

c (CO 2

-3)>c (HCO -3)>c (OH -)>c (H +)

D .常温下,CH 3COONa 和CH 3COOH 混合溶液[pH =7,c (Na +)=0.1 mol·L -1]:c (Na +)=

c (CH 3COO -)>c (CH 3COOH)>c (H +)=c (OH -)

14.H6 【解析】 BD NaHCO 3溶液中,HCO -3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程度比电离程度大,

故c (H 2CO 3)>c (CO 2-3),A 错;Na 2CO 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c (Na +)+c (H +)=c (OH -)+c (HCO -

3)

+2c (CO 2-3)①及物料守恒:c (Na +)=2c (HCO -3)+2c (CO 2-3)+2c (H 2CO 3)②,用②-①得,c (OH -)-c (H +)=c (HCO -3)+2c (H 2CO 3),B 对;根据NaHCO 3+NaOH===Na 2CO 3+H 2O ,混合后得到物质

的量浓度相同的Na 2CO 3与NaHCO 3的溶液,CO 2-3的水解程度大于HCO -3,故c (HCO -3)>c (CO 2-3),

C 错;CH 3COONa 和CH 3COOH 的混合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得c (Na +)+c (H +)=c (CH 3COO -)+

c (OH -),由于pH =7,所以c (H +)=c (OH -),可推得c (Na +)=c (CH 3COO -)。由于CH 3COOH 过

量较少,故c (CH 3COO -)>c (CH 3COOH),D 对。

9.H3H6[2011·全国卷]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CH 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pH>7,则一定是c 1V 1=c 2V 2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 (Na +)+c (H +)=c (CH 3COO -)+c (OH -)

C .当pH =7时,若V 1=V 2,则一定是c 2>c 1

D .若V 1=V 2,c 1=c 2,则c (CH 3COO -)+c (CH 3COOH)=c (Na +)

9.H3H6

【解析】 A 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②若酸过量,则反应后得到CH 3COONa 和CH 3COOH 的混合物,此时溶液可能为中性或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醋酸过量较少)。③若碱过量,则溶液为CH 3COONa 与NaOH 的混合物,溶液显碱性。因此A 项错误。B 项符合电荷守恒,即无论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溶液均呈电中性。溶液为中性时,酸一定过量,因此C 项正确。D 项则符合物料守恒。

14.H6[2011·山东卷] 室温下向10 mL pH =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溶液中c CH 3COO -

c CH 3COOH ·c OH -不变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亦增大

D .再加入10 m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 =7

14.H6【解析】 B 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

稀释时,电离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中c (H +)减小,

A 、C 项错误;D 项,醋酸过量所得混合液呈酸性,混合液pH <7,D 项错误;醋酸的电离常

数表达式为K =c H +·c CH 3COO -

c CH 3COOH ,该表达式除以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c (OH -),得新的常数表达式:c CH 3COO -

c CH 3COOH ·c OH -,只要温度不变,该常数不变,B 项正确。

4.H6 [2011·天津卷] 25 ℃时,向10 mL 0.01 mol/L KOH 溶液中滴加0.01 mol/L 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7时,c (C 6H 5O -)>c (K +)>c (H +)>c (OH -)

B .pH<7时,c (K +)>c (

C 6H 5O -)>c (H +)>c (OH -)

C .V [C 6H 5OH(aq)]=10 mL 时,c (K +)=c (C 6H 5O -)>c (OH -)=c (H +)

D .V [C 6H 5OH(aq)]=20 mL 时,c (C 6H 5O -)+c (C 6H 5OH)=2c (K +)

4.H6 【解析】 D 若溶液的pH >7,即c (OH -)>c (H +),A 错;若溶液的pH <7,即

c (OH -)<c (H +),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c (C 6H 5O -)+c (OH -)=c (K +)+c (H +),故c (K +)<c (C 6H 5O -),B 错;当加入10 mL 苯酚溶液时,苯酚与KOH 恰好反应生成苯酚钾,苯酚钾水解

显碱性,即c (OH -)>c (H +),C 错;当加入20 mL 苯酚溶液时,苯酚与KOH 反应后苯酚过量,

根据C 原子和K 原子守恒,可知c (C 6H 5O -)+c (C 6H 5OH)=2c (K +),D 对。

1.[2011·如皋一模]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a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力主要取决于和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

A.NaCl B.FeCl3

C.K2SO4 D.Na3PO4

1.D 【解析】 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带负电荷越多,越易聚沉,即聚沉值越小。

2.[2011·铁岭二模] 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的化学式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

数(25℃) 1.8×10-5 4.9×10-10K1=4.3×10-7

K2=5.6×10-1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溶液pH关系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

B.a mol·L-1HCN溶液与b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 -),则a一定小于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2c(CO2-3) 2.D 【解析】 A项中没有说明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无法比较,A错。B项中由c(Na+)>c(CN-),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知c(H+)<c(OH-),所以a可能等于或小于b,B项错。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电离度增大,pH先减小后增大,C项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D项正确。

3.[2011·岳阳二模] 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时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K41-4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图K41-4

A.Ⅱ为盐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a的数值比c点K c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3.B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象,因为醋酸是弱酸,pH与盐酸相同,稀释过程中pH 变化小于盐酸的,A错误;对于I中的b、c两点,b点溶液中c(H+)大于c点,导电能力强,B正确;弱酸有电离平衡常数K,强酸没有,C错误;溶液总体积相同,a、b两点的pH不同,酸的总浓度不同,且a点大于b点。

4.[2011·汕头二模]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 (H +

)增大,K W 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 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 (H +)降低

D .将水加热,K W 增大,pH 不变

4.B 【解析】 A 项错误,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但溶液中的c (OH -)仍然是增

大的;B 项正确,因为K W 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度无关,同时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

程式为NaHSO 4===Na ++H ++SO 2-4,所以溶液中的c (H +)增大;C 项错误,向水中加入少量固

体CH 3COONa ,CH 3COO -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 +,促使水的电离正向移动;D 项错误,因为该反

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故K W 增大,pH 减小。

5.[2011·惠州三模] 图K42-1为常温下向25 mL 0.1 mol/L MOH 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 HA 溶液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曲线。

下列推断错误..

的是( ) A .MOH 一定是强电解质

B .AB 区间,c (OH -)>c (H +),则c (OH -)≥c (A -)

C .HA 为弱酸

D .在D 点时,溶液中c (A -)+c (HA)=2c (M +)

5.B 【解析】 在常温下,0.1 mol/L MOH 溶液pH 为13,说明MOH 完全电离,推出

MOH 为强碱。M 的化合价为+1价,即M 为碱金属;在AB 区间c (OH -)>c (H +),但c (OH -)

和c (A -)大小无法确定,B 项错误;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所以HA 为弱酸;根据原子守恒,D 项离子关系正确,所以选B 。

6.[2011·日照统测]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10-12。该温度下,将pH =4的

H 2SO 4溶液与pH =9的NaOH 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 =7,则稀硫酸与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10 B.9∶1 C.10∶1 D.99∶21

6.B 【解析】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10-12,pH =4的H 2SO 4溶液中c (H +)=

10-4 mol/L ,该温度下,pH =9的NaOH 溶液中c (OH -)=10-1210

-9=10-3 mol/L ,混合溶液的pH =7,说明溶液c (H +)=10-7 mol/L ,此时c (OH -)=10-5 mol/L ,溶液呈碱性,10-3×V b -10-4×V a V a +V b

=10-5,V a ∶V b =9∶1。

7.[2011·哈尔滨一模] 向三份0.1 mol/L CH 3COONa 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 4NO 3、Na 2SO 3、

FeCl 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 3COO -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小、增大、减小

B .增大、减小、减小

C .减小、增大、增大

D .增大、减小、增大

7.A 【解析】 CH 3COONa 溶液中存在CH 3COO -+H 2O CH 3COOH +OH -的水解平衡,加

入的NH 4NO 3和FeCl 2显酸性,故促进其平衡正向移动,则CH 3COO -浓度减小;加入的Na 2SO 3

水解显碱性,对其平衡有抑制作用,故CH 3COO -浓度增大。

8.[2011·珠海二模] 现有0.4 mol·L -1HA 溶液和0.2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组成溶液。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该溶液中HA 电离能力大于A -水解能力,则有c (Na +)>c (A -)>c (HA)>c (H +)>c (OH -)

B .若该溶液中A -水解能力大于HA 电离能力,则有c (A -)>c (HA)>(Na +)>c (OH -)>c (H +)

C .无论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都有c (Na +)+c (H +)=c (A -)+c (OH -)

D .无论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都有c (Na +)=c (A -)+c (HA)

8.C 【解析】 依题意,混合溶液中c (HA)=0.1 mol·L -1,c (NaA)=0.1 mol·L -1。

A 项,若HA 电离程度大于A -水解程度:HA H ++A -(主要),A -+H 2O HA+OH -(次要),

则溶液呈酸性:c (H +)>c (OH -)。由电荷守恒式知,c (H +)+c (Na +)=c (OH -)+c (A -),c (Na

+)c (Na +)>c (HA)>c (H +)>c (OH -),A 项

错误;B 项,HA H ++A -(次要),A -+H 2O HA+OH -(主要),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根据电荷守恒式知,c (Na +)>c (A -),由于一般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很小,所以,有c (HA)>c (Na +)>c (A -)>c (OH -)>c (H +),B 项错误;C 项,由溶液组成知,只存在H +、Na +、A -、OH -四种离子,由电荷守恒知:c (Na +)+c (H +)=c (OH -)+c (A -),C 项正确;D 项,根据

物料守恒:c (HA)+c (A -)=2c (Na +),D 项错误。

9.[2011·郑州一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和c (OH -)的乘积为1×10-24,该溶液中一

定可以大量存在K +、Na +、AlO -2、SO 2-4

B .常温时,0.1 mol/L HA 溶液的pH >1,0.1 mol/L BOH 溶液中c (OH -)/c (H +)=1012,

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 (B +)>c (OH -)>c (H +)

>c (A -)

C .过量SO 2通入到Ba(NO 3)2溶液中,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SO 2+2NO -3+3Ba 2++

2H 2O===3BaSO 4↓+2NO↑+4H +

D .用pH =3和pH =2的醋酸溶液中和含等量NaOH 的溶液,所消耗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a 和V b ,则V a >10V b

9.D 【解析】 A 项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c (OH -)=1×10-12 mol/L ,故溶液可能

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则AlO -2不能大量存在,A 不正确。B 项中,0.1 mol/L HA

溶液pH >1,说明HA 为弱酸;0.1 mol/L BOH 溶液中c (OH -)/c (H +)=1012,则c (OH -)=0.1

mol/L ,说明BOH 为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生成BA 盐为强碱弱酸盐,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 (B +)>c (A -)>c (OH -)>c (H +),故B 不正确;C 项中过量的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正确

的离子方程式为:3SO 2+2NO -3+Ba 2++2H 2O===BaSO 4↓+2NO↑+4H ++2SO 2-4,因此C 也不正

确。D 项正确:若是pH =3和pH =2的盐酸溶液中和等量的NaOH 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 a 和V b ,则V a =10V b ;现为CH 3COOH 溶液,由于CH 3COOH 是弱酸,故V a >10V b 。

10.[2011·汕头二模] 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

化学式 AgCl Ag 2SO 4 Ag 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7×10-13 8.51×10-16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g 2SO 4饱和溶液中c (Ag +)最大

B .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 2S ,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C .对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c (Ag +)随着氯、溴、碘的顺序增大

D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10.C 【解析】 对于同类型的沉淀,K sp 越大,饱和溶液中c (Ag +)越大,对于AgCl 、

AgBr 、AgI ,AgCl 饱和溶液中c (Ag +)最大,AgI 最小,C 错误;对于Ag 2SO 4和Ag 2S ,Ag 2SO 4

饱和溶液中c (Ag +)大,设AgCl 饱和溶液中c (Ag +)为x mol/L ,则x 2=1.8×10-10,设Ag 2SO 4

饱和溶液中c (Ag +)为y mol/L ,则y 2·y 2

=1.4×10-5

,通过计算,发现x

11.[2011·朝阳联考] 已知常温下:K sp (AgCl)=1.8×10-10 mol 2·L -2

,K sp (Ag 2CrO 4)=1.9×10-12 mol 3·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gCl 在饱和NaCl 溶液中的K sp 比在纯水中的K sp 小

B .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 sp (AgCl)

C .将0.001 mol·L -1的AgNO 3溶液滴入0.001 mol·L -1的KCl 和0.001 mol·L -1的K 2CrO 4

溶液中先产生Ag 2CrO 4沉淀

D .向AgCl 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 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11.D 【解析】 由于AgCl 饱和溶液中存在AgCl(s) Ag +(aq)+Cl -(aq),在氯化

钠溶液中,Cl -浓度较大,使得该平衡左移,但K sp 不变,A 错误;若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

入Na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 sp (AgCl)>K sp (AgBr),B 错误;计算C 中各种离

子浓度乘积得出:c (Ag +)×c (Cl -)=10-6 mol 2·L -2>1.8×10-10 mol 2·L -2。c 2(Ag +)×c (CrO 2

-4)

=10-9 mol 3·L -3>1.9×10-12 mol 3·L -3,所以均会产生沉淀,但以AgCl 沉淀为主,C 错误。

12.[2011·浙江六校联考] 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 m B n 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

衡时,其平衡常数K sp =c m (A n +)×c n (B m -),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 sp /25 ℃ 8.0×10-16 2.2×10-20 4.0×10-36

完全沉淀时

的pH 范围 ≥9.6 ≥6.4 ≥3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 4、FeSO 4、Fe 2(SO 4)3的混合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最先看到的是蓝色沉淀

B .该溶液中c (SO 2-4)∶[c (Cu 2+)+c (Fe 2+)+c (Fe 3+)]>5∶4

C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调节pH 到4~5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 4溶液

D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 到9.6后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 、FeO 、Fe 2O 3三种固体的混合物

12.B 【解析】 A 项错误,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K sp 越小,越容易反应产生沉淀,故

最先产生Fe(OH)3,看到红褐色沉淀;B 项正确,由于Cu 2+、Fe 2+、Fe 3+在溶液中均发生水解

反应而使金属阳离子浓度减小,因此B 项正确;选项C ,通入Cl 2后,Cl 2把FeSO 4氧化为

Fe 2(SO 4)3,调节pH 到3~4后,Fe 3+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但溶液中还有Cl -,即溶液中

还存在CuCl 2,C 错误;由表中数据知,在pH 到9.6后过滤,沉淀中含有Cu(OH)2、Fe(OH)2和Fe(OH)3,对沉淀灼烧,最终得到的是CuO 和Fe 2O 3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因此选项D 错误。

13.[2011·哈尔滨一模] 下列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0.1 mol·L -1的KAl(SO 4)2溶液中:c (SO 2-4)>c (Al 3+)>c (OH -)>c (H +)

B .10 mL 0.01 mol·L -1HCl 溶液与10 mL 0.01 mol·L -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

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 ,则溶液的pH =12

C .在0.1 mol·L -1CH 3COONa 溶液中,c (OH -)=c (CH 3COOH)+c (H +)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 和弱酸HX 混合后的溶液,若溶液呈酸性,则有c (Na +)>c (HX)>c (X -)>c (H +)>c (OH -)

考点46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3.C 【解析】 在KAl(SO 4)2溶液中,由于Al 3+水解,故其水溶液显酸性,因此c (H +)

>c (OH -),故选项A 错误;若10 mL 0.01 mol·L -1 HCl 溶液与10 mL 0.01 mol·L -1Ba(OH)2

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 ,那么c (OH -)=

10 mL×0.01 mol·L -1×2-10 mL×0.01 mol·L -120 mL =12

×0.01 mol·L -1,pH =12-lg2,因此B 选项错误;由质子守恒得:c (OH -)=c (CH 3COOH)+c (H +),故C 项正确;题中给出溶

液呈酸性,因此有[Na +]<[X -],故选项D 错误。

14.[2011·宿州一模] 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10 mL 0.1 mol/L 氨水与10 mL 0.1 mol/L 盐酸混合:

c (Cl -)>c (NH +

4)>c (OH -)>c (H +)

B .10 mL 0.1 mol/L NH 4Cl 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l -)>c (OH -)>c (H +)

C .10 mL 0.1 mol/L CH 3COOH 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 溶液混合: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D .10 mL 0.5 mol/L CH 3COONa 溶液与6 mL 1 mol/L 盐酸混合:

c (Cl -)>c (Na +)>c (OH -)>c (H +)

14.B 【解析】 A 中由于生成了氯化铵溶液呈酸性,c (H +)>c (OH -),A 错误;C 中生

成了CH 3COONa 溶液,由于CH 3COO -的水解,所以c (Na +)>c (CH 3COO -),C 错误;D 中为氯化钠、

醋酸、盐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 (H +)>c (OH -),D 错误。

15.[2011·开封二模] 常温下,某水溶液M 中存在的离子有:Na +、A 2-、HA -、H +、OH

-,存在的分子有H 2O 、H 2A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H 2A 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M 由10 mL 2 mol·L -1NaHA 溶液与2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

则溶液M 的pH________7(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 sp (BaA)=1.8×10-10,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 -1BaCl 2溶液,混合后

溶液中的Ba 2+浓度为__________ mol·L -1。

(3)若溶液M 由下列三种情况:①0.01 mol·L -1的H 2A 溶液;②0.01 mol·L -1的NaHA

溶液;③0.02 mol·L -1的HCl 与0.04 mol·L -1的NaHA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则三种情况的

溶液中H 2A 分子浓度最大的为________;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若溶液M 由pH =3的H 2A 溶液V 1 mL 与pH =11的NaOH 溶液V 2 mL 混合反应而得,混

合溶液c (H +)/c (OH -)=104,V 1与V 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或“均有可能”)。

15.(1)H 2A H ++HA -,HA - H ++A 2-

(2)> c (Na +)>c (A 2-)>c (OH -)>c (HA -)>c (H +) 5.4×10-10

(3)③ ②>③>①

(4)均有可能

【解析】 (2)当NaHA 与NaOH 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生成Na 2A ,共0.02 mol ,由于A 2-水解

使溶液显碱性,可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 (Na +)>c (A 2-)>c (OH -)>c (HA -)>c (H +)。

由反应式Ba 2++A 2-===BaA↓可得:沉淀后A 2-过量0.01 mol ,溶液中c (A 2-)=13

mol·L -1,根据BaA 的K sp 可得c (Ba 2+)=K sp

c A 2-=5.4×10-10 mol·L -1。(3)3种溶液溶质分别是H 2A 、

NaHA 、H 2A 与NaHA 的混合物,它们的浓度分别相等,由于HA -的存在会抑制H 2A 的电离,故

c (H 2A)最大的是③,最小的是②。由于H 2A 的存在会抑制HA -的水解,故pH 最大的是②,最

小的是①。(4)常温下c (H +)·c (OH -)=1×10-14,结合题意c (H +)/c (OH -)=104,说明两者

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但考虑到H 2A 是二元弱酸且电离程度未知,故无法比较V 1与V 2的大小。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广东卷) -十年高考全国高考真题汇编化学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最新研究表明As2O3在医药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小组从工业废料中提取As2O3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H3AsO3为弱酸,热稳定性差。 (1)写出一条“碱浸”时提高浸取率的方法____;“碱浸”中H3AsO3转化成Na3As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氧化”时常在向混合液中通入O2时对体系加压,目的是____。 (3)“沉砷”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①<0 ②>0 沉砷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沉砷最佳温度为____,高于85℃时,沉砷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 (4)“还原”过程中获得H3 A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操作A”为:____、过滤;滤液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 (5)若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和“还原”时消耗相同条件下O2和SO2体积分别为xL、yL,则废水中n(H3AsO3):n(H3AsO4)=____(写出含x、y的计算式)。 2.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 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反应物浓度3.(10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B元素的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A、D、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2)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C和1 mol BC,—定条件下,2 min达平衡时生成0.4mol A2,则用B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BC2的浓度始终不能提高正反应速率 B.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A2是一种高效优质新能源 D.若生成1 molA2,转移2mol电子 (3)用A元素的单质与C元素的单质及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 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入学模拟训练 4.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模拟细胞内生物电的产生过程,可将酸性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 1.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制得Fe2O3、Al2O3和金属Cu,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G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 Fe2+、Al3+稀盐酸或稀硫酸 2Fe2+ + Cl2 = 2Fe3+ + 2Cl— NaOH溶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向含Fe3+、Al3+、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废铁屑,发生反应2Fe3++Fe=3Fe2+,Fe+ Cu2+= Fe2++Cu,而铁屑是过量的,因此固体A的成分是Fe和Cu;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反应产生的Fe2+和废水中原有的Al3+; (3)向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试剂G能产生溶液B和固体C,则试剂G为稀盐酸或稀硫酸,而固体C为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Cu; (4)向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氯水,Fe2+被Cl2氧化成Fe3+,而Al3+不反应,因此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 2Fe3+ + 2Cl—; (5)溶液D的成分是Fe3+和Al3+,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溶液生成沉淀F和溶液E,且沉淀F经过灼烧生成铁红,则F为Fe(OH)3;溶液E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且一定条件下能得到Al2O3,说明含有铝元素,则E为Na[Al(OH)4];经过以上分析,可知H为NaOH溶液。 2.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刷电路板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有CuCl2和FeCl2生成.如图是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

1.【2018新课标1卷】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氯乙酸取代反应乙醇/浓硫酸、加热C12H18O3羟基、醚键 、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 (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设计合成路线图时有关信息隐含在题干中的流程图中,需要学生自行判

浙江省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化学平衡

浙江省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化学平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大气中的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最新研究表明,[N(CH3)4]2SO4(s)能与SO2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使其可能成为绿色的SO2吸收剂[N(CH3)4]2SO4(s)+SO2(g)?[N(CH3)4]2S2O6(s)△H<0则用[N(CH3)4]2SO4(s)吸收SO2的适宜条件为() A . 高温高压 B . 低温高压 C . 高温低压 D . 低温低压 二、多选题 (共1题;共4分) 2. (4分)下列做法的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 用冰箱冷藏食物 B . 在糖果制作过程中添加着色剂 C . 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D .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30分) 3. (15.0分) (2018高二上·广安期末) 某探究性学习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A29320.0250.13t1 B T120.0230.1V18 C31320.02V20.15t1(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利用实验B 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________。 (3)实验二: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2的体积;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上图乙)。 根据反应的图像(图乙)分析:0-lmin盐酸与镁反应比1-2min反应快的原因:________。 (4)对照实验:用20mL 水代替酸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当水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移动。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象,上图中气体发生装置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合理,则忽略下问;若不合理,请改进上述装置使其变成合理的装置图:________ (用必要的文字或装置图进行回答)。 4. (1 5.0分)碳、氮、硫是中学化学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液态四氧化二氮。二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8新课标1卷】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 _、_____(填标号)。 A.B. C.D. (2)Li+与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r(H?),原因是______。 (3)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 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4中,存在_____(填标号 )。 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 (4)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Born? 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_____J·mol? 1,O=O键键能为______J·mol?1,Li2O晶格能为______J·mol?1。

(5)Li2O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5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Li2O的密度为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 【答案】 D C Li+核电荷数较大正四面体sp3AB5204982908 【解析】分析:(1)根据处于基态时能量低,处于激发态时能量高判断; (2)根据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判断;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判断化学键; (4)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据此计算;根据氧气转化为氧原子时的能量变 化计算键能;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据此 解答; (5)根据晶胞中含有的离子个数,结合密度的定义计算。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构型,电离能、晶格能,化学键类型,晶胞的计算等知识,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但整体难度不大。难点仍然是晶胞的有关判断与计算,晶胞中原子的数目往往采用均摊法:①位于晶胞顶点的原子为8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含答案

2015-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 1.(2017全国Ⅰ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2.(2017全国Ⅰ卷.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3.(2017全国Ⅱ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4.( 实验结论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5.(全国Ⅲ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6.(2017北京卷.9)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7.(2017北京卷.11)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 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分子由(m+n)个单体聚合而成 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8.(2017江苏卷.11)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 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解析版)

专题09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2000 【答案】BD 【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 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 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 = 22 2 224 2 c(NO)0.5) c(NO)c(O)0.5)(5100.5) a a a - = ???- ( ( > 4 1 510- ? =2000,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解本题时需要注意:实线中在最高点之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主要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高点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考电化学历年真题汇编练习版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 +O 2+2H 2O =2Fe(OH)2; ②4Fe(OH)2+O 2+2H 2O =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2.(09安徽卷?12)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 +H 2O Cu 2O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 .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H 12O 6+6H 2O -24e - =6CO 2↑+24H + C .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 6 L 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2Li 0.35NiO 2 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 e -=Li +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 .放电过程中Li + 向负极移动 4.(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5.(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 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 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6.(09广东化学?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 2(OH)3Cl 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 .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放电 充电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专练1 物质的量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课标全国Ⅰ,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 ·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2.(2015·课标全国Ⅱ,10)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2-3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 3.(2015·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g H 182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4.4 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C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50 mL 12 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4.(2015·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 与足量H 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 个H 2分子 B .1 mol 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N 2和H 2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 D .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 5.(2014·江苏化学,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 .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D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6.(2014·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甲苯含有6n A 个C —H 键 B .18 g H 2O 含有10n A 个质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n A 个NH 3分子 D .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 7.(2014·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 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 N A 8.(2014·江苏化学,18)碱式碳酸铝镁[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中a 、b 、c 、d 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 0.56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2020-2021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化合物W 是合成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中间物质,一种合成该物质的路线如下: (1)ClCH 2CH 2C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E 中不含氧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C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B→C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4)筛选C→D 的最优反应条件(各组别条件得到的D 的产率不同)如下表所示: 组别 加料温度 反应溶剂 AlCl 3的用量(摩尔当量) ① -30~0℃ 1 eq ② -20~-10℃ 1 eq ③ -20~-10℃ ClCH 2CH 2Cl 1 eq 上述实验筛选了________和________对物质D 产率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___________对物质D 产率的影响。 (5)M 为A 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M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①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②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1:1:2:2;③1 mol M 只能与1mol NaOH 反应。 (6)结合上述合成路线,写出以、CH 3I 和SOCl 2为基本原料合成 的路线图。(其他所需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已知,RCOOH 2SOCl ?????→RCO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二氯乙烷 碘原子、碳碳双键 C 12H 14O 还原反应 加料温度 反应溶剂 氯化铝的用量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 1.(2012海南?15)己知A(g) + 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 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 830℃时,向一个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 反应初始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 = 0.003 mol ·L -1·s - 1,则6s 时c(A) = mol ·L - 1,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体系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A 的物质的量相等 (4)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2.(2012山东?29)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 3)2NNH 2(l)+2N 2O 4(1)=2CO 2(g)+3N 2(g)+4H 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 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1·s - 1。 a 气体密度 b △H /K J ?m o l d N 2O 4转化率 c v (正) NO 2 N 2O 4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汇编(16个专题)

专题目录专题1:化学与生活.doc 专题2:元素周期律.doc 专题3:元素化合物.doc 专题4: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doc 专题6:反应热和电化学.doc 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11:电解质溶液.doc 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专题1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专题15:化学实验.doc 专题16:化学用语、化学计量.doc

一、化学与生活 (2015北京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2015福建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2015海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2015山东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2015四川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2015新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有机化学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有机化学 (2013大纲卷)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先解得分子式。设为CnH2nOX,氧最少为一个,58-16=42,剩下的为碳和氢,碳只能为3个,即为C3H6O,一个不饱和度。设有两个O,那么58-32=2 6,只能为C2H4OX,x不可能为分数,错。由此可得前者可以为醛一种,酮一种,烯醇一种,三元碳环一种,四元杂环一种。 (2013福建卷)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答案】A 【解析】B应该是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C由于聚氯乙烯没有,错误;D糖类中的单糖不行。 (2013江苏卷)12.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 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参考答案】B 【解析】该题贝诺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等基础有机 ☆能熟练区分醇羟基、酚羟基、酸羟基的性质上的差异: 醇中的羟基连在脂肪烃基、环烷烃基或苯环的侧链上,由于这些原子团多是供电子基团, 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大,氢氧共价键得到加强,氢原子很难 电离出来。因此,在进行物质的分类时,我们把醇归入非电解质一类。 酚中的羟基直接连在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由于这些原子团是吸电子基团, 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小,氢氧共价键受到削弱,氢原子比醇 羟基上的氢容易电离,因此酚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弱酸性。 羧酸中的羟基连在上,受到碳氧双键的影响,羟基氢原子比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容 易电离,因此羧酸(当然是短链)的水溶液呈明显的酸性,比酚溶液的酸性要强得多。 Na NaOH Na2CO3 NaHCO3 醇羟基√╳╳╳ 酚羟基√√√╳ 羧羟基√√√√ 相关对比: 酸性强弱对比:CH3COOH>H2CO3>C6H5OH>HCO3- 结合H+能力大小:CH3COO-<HCO3-<C6H5O-<CO32- 故: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A.苯环不属于官能团,仅羧基、肽键二种官能团。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