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

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

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
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

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

【关键词】美国海军;医疗救护技术;医疗救护装备

[关键词]美国海军;医疗救护技术;医疗救护装备

近年来,美军(主要是美海军)在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就野战伤员医疗卡、个人信息载体、电子伤票、作战伤员医疗信息系统、战场伤员医疗跟踪系统、多技术自动阅读卡、战术医疗协调系统、智能型担架、便携式电子输液器、前沿医疗阶梯伤员医疗救护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要介绍。

1 野战伤员医疗卡

美国防部于上世纪80年代初颁发了统一的《野战伤员医疗卡》(field medical card, FMC),明确规定了野战伤员医学信息的记载内容和方法。1990年,美海军保健研究中心对野战伤员医疗卡进行修改,主要改进的地方有:①增加了人体正面和背面解剖学草图,并在图旁列出了常见的野战伤种类;②卡片的背面专为战场医疗急救站设计;③卡片采用上等材料印制,不易撕裂;④卡片采用表格形式,以打“√”形式记录治疗情况、给药次数等。

新版卡片就卡片本身的材质情况、卡片内容的有效性、卡片使用的方便程度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普遍反映,表太长,夜间填表不方便,有时字迹难以辨认,书写工具有时难以寻找等。为此,美军于1993年开始研制新颖电子伤票(MEDTAG),供1级医疗阶梯医务人员使用。

2 作战伤员医疗信息系统

由于作战条件、伤病员情况及自然条件(如下雨)等影响,大多数伤病员往往不佩戴野战伤员医疗卡(FMC)进入第2级医疗阶梯。因此,美海军保健研究中心于1986年开始研制一种战场伤员医疗救护信息系统(combat casualty care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CC/MIS),供第2级医疗阶梯对伤病员的情况,包括基本伤病情况、入出院时间、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该系统为计算机伤病员资料记录系统,采用伤病员袖口的条形码登录计算机。但是,由于采用条形码登录需工作人员操作,且需用某种程序进行识别,加之计算机日期常常出错,为此,美海军保健研究中心于1988年对CCC/MIS进行了改进,改为采用无线电频率标签系统(radio frequency tag system)替代条形码,这样无需工作人员帮助即可对伤病员进行自动跟踪,而且通过手术室的显示器可向外科军医提示该伤病员的情况。该系统可节约4~6 人的行政管理工作,并提高了战伤救护水平。

3 电子伤票

电子伤票(MEDTAG)是一种记录伤病员受伤和治疗信息的手持式小型装置,可供战场医务人员记录野战伤员的受伤和治疗情况,见图1。

图1 电子伤票(略)

个人身份牌(当时名为“dog tag”)的历史可追朔至第1次世界大战,作战士兵上前线前佩戴1个由Ni-Cu合金制成的椭圆形身份牌,上刻有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服役时间、血型、破伤风疫苗接种记录、右手食指指纹等信息。

MEDTAG的菜单操作项内容广泛,涉及各种损伤、疾病、治疗及其他在战场可能遇到的有关医学信息。该系统使用简便的双键式菜单,驱动数据采集技术,与原先使用的纸笔记录法相比费时少,可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其性能包括:具有读写能力,液晶显示,向用户提供菜单选择项,并采用双键录入数据;有1个便于记载日期和时间的钟;电源使用单个9V碱电池;抗震和防环境污染。使用时,只要插入1个多技术自动阅读卡或智能卡后即可启动该装置,查看装入机内的个人身份资料、伤病员过敏药物、伤病情况及治疗情况等。只要录入当前日期和时间,即可自动记录下伤病员受伤和治疗的时间。MEDTAG也可计算“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和“修订的创伤记分法”,伤病员的受伤、治疗及身体状况均用双键数据录入法进行记录或修改,其自动屏幕翻页功能还便于查看原先已记录的医疗信息。

该电子伤票经过1994年和1996年3次改进,日趋完善。在第2次改进中,主要采用新设计,使硬件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减轻环境因素干扰;设内置电源,并可调节屏幕亮度;具有状况显示功能、预设62种伤病名称、72处解剖部位、48种治疗方法、14种病情,便于开展伤情等级评估。此外, MEDTAG可与多技术自动阅读卡(MARC)兼容,提高了MEDTAG的准确性,增加了容量。

第3次改进增加了语音输入程序,尽管输入速度比键盘输入或双键输入分别降低4.7%和8.4%,但医务人员可更好地腾出眼和手从事现场抢救。

4 多技术自动阅读卡

多技术自动阅读卡(multi-technology automated reader card, MARC)是由国防部指挥、控制、通讯和情报(即C3I)办公室于1994年提议而研制的一种单兵智能卡,可记录现场医疗和护理资料,动员和准备过程,个人携带的各种物品、个人责职、饮食保障和设备检修等资料,见图2。1997年,美军又对该卡进行技术改进,研制了可计算MARC存贮容量的芯片,用户可对各级医疗阶梯所要存贮的数据大小进行计算,并可使用目前任何存贮技术来贮存医学信息。

图2 多技术自动阅读卡(略)

5 个人信息载体

个人信息载体(personal information carrier, PIC)主要用来存贮数据,传递医学信息,包括X光、核磁共振、心电图,记录病史资料,并在前线对伤病员的各种医学信息进行有效、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处理,以便实施有效的医疗救护。

图3 个人信息载体(略)

PIC类似于电子伤票体积小,携带方便,采用电子原理存贮士兵的各种医学资料。一旦与某一数据实时连接,PIC即可通过战地看护兵携带的手提电脑阅读或输入伤员的各种医学资料。

各种医学资料既可存贮在PIC上,又可存贮在计算机伤病员记录系统(CPR)数据库内,也可通过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频率等把各种医学资料保存在中央数据库服务器上。PIC与CPR 相互兼容,容量为8~128 M,具有抗震、低能耗、一闪存贮功能。此外,其主要界面为PC卡端口适配器,与任何个人计算机内存卡(PCMCIA)兼容,并可通过标准外部并列器或 USB更新资料。只要计算机中有个人计算机内存卡Ⅱ型槽便可存贮任何类型的文献。

6 战场伤员医疗跟踪系统

1994年,美海军保健研究中心所研究的伤病员跟踪系统(MEDTAB和MEDTRAK),供第2级医疗阶梯外科手术连的医务人员记录从野战外科急救站后送来的伤员的救护情况及短期的住院情况。MEDTAB(医疗表)和MEDTRAK(医学跟踪)是在CCC/MIS和MEDTAG基础上研制的2 个计算机软件,主要用于记载伤病员的信息,跟踪伤病员动向等。依靠这2个软件,野战卫勤指挥人员可以及时掌握伤病信息,如病员流向、待床数、手术室储备、血库储量等。

7 美海军的战术医疗协调系统

据报道,美海军第3舰队医院正在野战现场试验由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战术医疗协调系统(the tactical medical coordination system, TacMed CS)。该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可用来捕捉和显示伤病员实时信息,内置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研制TacMed CS 系统原先是用来在巷战中搜寻受伤的海军陆战队员并记录伤员救治情况的,后来,经适当改造后,科研人员将它做成了供医务人员在伤病员通过舰队医院这一级医疗阶梯时跟踪伤病员的治疗及流向的战术医疗协调系统。医务人员可从中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伤员姓名、部队番号、身份证号、过敏药物、血型、伤情、伤类及治疗情况等。有关伤病员的新的信息可随时写入系统中,这样,当伤病员继续后送治疗时,它可随之一起后送。每次伤员接受新的治疗时,医务人员可使用一种称作Minec的书写装置将最新信息输入其中。

TacMed CS样机包括3个组件:①可戴在手腕上的塑料质腕带(wearable plastic tag),其嵌入式电子芯片可贮存单兵的医学信息,容量可达1.024 M;②1只如手掌大小的显示屏,可读写电子芯片内的数据;③1只微型中央服务器,内装有1个数据库和1张可显示战区位置的数字地图。

当伤病员后送至舰队医院时,负责接收伤员的看护兵首先阅读电子腕带内的医疗信息,记录下他们的伤情和治疗情况,然后视情将伤员送入病房或者手术室,或者特护病房。因此,伤员通过舰队医院时的整个情况是使用电子腕带进行记录和全程跟踪的。当伤病员最后离开舰队医院时,其全部处置过程和结果全部记录在电子腕带上。

8 美海军的智能型担架

智能型担架是一种运送伤病员的新颖平台,相于1间小型的ICU,可置于野战救护车、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内作后送伤病员用。现在,美军已研制出了多种以担架为依托的附加装

置,以此组合成了多种类型的智能型担架。见图4。主要有以下5种智能型担架:①创伤伤员生命支持与运送系统(life support for trauma and transport, LSTAT);②携载式生命支持系统(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PLSS);③机动特护救援设施(mobile intensive care rescue facility, MIRF); ④飞行医疗担架(care flight stretcher bridge, CFSB);

⑤机动特护伤病员搬运装置(mobile intensive care patient handling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MIPHTA)。

图4 美军的智能型担架(略)

纵观美军研制的各类智能型担架可以看出,它们大多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高级生命支持功能,即使无专业医务人员在场,也可由普通医务人员或卫生员在现场向危重伤病员提供生命支持;②整个系统为模块式,不仅担架极易与基座分离,而且其生命支持系统的各个组件也可十分方便地更换。例如,传感器、泵、监测器等均为独立的组件,一旦这些组件受损或失灵,即可迅速更换新的组件;③适合装载于多种后送车辆、飞机和船只,方便后送并开展不间断的途中治疗;④与救护车相比,这种智能担架价格低、体积小、机动性强,适用于在快节奏、高机动的现代战场上救治危重伤员,对减少伤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9 便携式电子输液器

该输液器由DARPA委托Power Infuser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现场和伤员后送途中连续静脉输注(包括晶体和胶体溶液的输注),见图5。其最大优点是无需将输液袋放置在高于伤员体心位置以上,采用输液泵将液体输入体内,伤员可自己控制该输液器及输注速度(0.2~6 L/h)。在输液管的下端采用阻塞传感器,一旦发现输液管内阻力增加,即自动暂停输注并立即报警,通过阀门可防止输注液返流。该输液器采用6节AAA干电池驱动,电池寿命在最大流速时(6 L/h)可维持8 h,总重量为330 g,大小为9.8 cm×7 cm×5 cm。该输液器可在现场发生大批伤员和伤员后送途中连续输液。

图5 便携式电子输液器(略)

10 前沿医疗阶梯伤员医疗救护信息系统

在现代战场上,90 %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后送之前,而且50%以上的伤员是因无法控制大出血而死亡的。为减少作战前沿伤员伤残率和死亡率,美国海军研制了便于救护前沿伤员的医疗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记载和传递伤病员情况及救治经过,并在后送救治过程中由伤病员随身携带的医疗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贮存、增删、修改、传递等功能,可使伤病员在各医疗阶梯得到连续可靠的治疗,因为建立和保存了伤病员完整、准确的医疗信息,有利于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正确的治疗,最终使伤病员的生命得以挽救。美军十分重视前沿伤员医疗救护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并不断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

浅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浅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向了世界的前沿。本篇文章主要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阐述,进而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分析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科技也在进行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对现实中一些事物的运动形态进行相应的描述,并且可以将事物的运动形态以一种清晰的方式体现出来。在该过程中,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据或者文字,进而传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其已经被全面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相较于多媒体技术而言,电子信息技术更具备活跃性,因此更受人们的欢迎。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但具备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的特点,其本身传递的信息内容还具备更大程度的丰富性,因此,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举例来讲,家用电器的实际应用。在现阶段的家用电器中,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其中,所以,家用电器不但具备一体化的特点,还具备系统化的特点。通过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将电子科技产品的自动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能在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增强处理能力,使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降低,而系统化的全面应用,则会使电子科技产品的生产速度进一步提升上来,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就电子信息技术而言,其本身不但具备智能化的特点,还具备网络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主要是基于科学的实际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的建立,不但可以促进电子信息的发展,还能使其本身的发展更具方向,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网络技术可以将人们的实际思维和行为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展示,进而使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就现阶段的网络发展而言,是计算机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共享。此外,所谓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化,就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但越来越呈现高效化的趋势,还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最终使信息得到高效化的处理。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2.1、多媒体化、智能化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车载雷达、遥感技术、机顶盒、自动化电器、掌上电脑、MP3随身听等,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以下几种应用: 一、“舌头驾驶系统”助残障人活动 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使用微小磁铁进行控制的小仪器,这种米粒大小的仪器可以植在人的舌头下,肢体残疾的人士只需要动一下舌头,就能够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轮椅甚至操作电脑。这套装置将可协助脊椎神经受到重创的严重残疾人,重新过着以往丰富、活跃及独立的生活。 还有霍金的轮椅装置、盖茨的家、电子骨骼服装、GPS、眼睛打字、电子耳、公交卡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亚轨道太空飞机“山猫”号、形形色色的“记忆”商品,等等,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二、手机越来越“聪明” 这两年,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调教”,手机正在将“多功能集一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1)心脏病人的“求救器”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研究人员日前就为手机增添了一项新功能:为高危心脏病患者发送求救信息。 IBM公司介绍说,新系统的核心是只有一盒口香糖大小的无线电信号转发装置。这一装置采用了可进行短距离、低功率无线通信的“蓝牙技术”,可与便携式心跳监测仪和手机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心跳达到“危险”水平时,这套系统能自动拨打一个预设的手机号码,以短信息的方式发出心跳数据。 (2)用手机遥控你的家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下属的移动电话系统公司新近开发出“手机遥控居家系统”。它将为终日忙忙碌碌的上班族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利用这种系统,用户离家外出后,可使用手机通过因特网照顾家中的各种事务,如开关窗户和照明灯、监视人员出入等。如出现问题,家中设备会自动通过电子邮件向主人报警。 三、可对话的车

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

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分析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了解掌握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更好的为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找到方向。 关键词:遥感RS 空间信息灾害监测卫星定位 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攻关研究,RS、GIS和GPS的综合配套发展能力开始形成,为3S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在应用方面,3S技术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和资源调查等方面,为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技术应用逐步由国家行为向产业行业的转化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同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正在将这些技术摆上部门业务化应用的日程,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遥感技术在应用中的发展 一、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宏观信息信息获取上的应用 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国1:25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二个部级服务系统,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及五个县级服务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4D”(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库DOQ,数字专题地图库DRG和数字专题信息DTI)技术系统以及全国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系统。 以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包括30多种主要资源环境要素,且具有统计的数据标准、参数、数据格式与数据精度。该库将每五年实现全面更新,东部主要地区每年更新。两个部级服务系统是面向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开发的。其中农业部以上述本底数据库为基础,针对华北地区有关缺少耕地的农情进行分析,直接支持了农业部的决策工作。国家林业局的系统在本底数据库基础上,直接支持了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则是专为江苏、福建和安徽开发的,它们都包括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资源环境专题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及1:10万(江苏、福建)和1:5万(安徽)土地利用数据库。现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已经开始为三省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

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前言:近5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8年,国内化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申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18年申报的生物创新药相比2017年涨幅达到了126.7%。实,我国对“新药”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革。“新药”的定义从1985年“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到2002年“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再到2015年才终于确定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从那个“中国新”大到“全球新”的转变,整整摸索了30年。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思路。 一、新药研发的意义 新药代表着制药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新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防病治病的质量和进程。一种有效的好的新药诞生,不仅标志着国家制药工业的发展水

平,而且能根本改变某种疾病的治疗状况。如1935年磺胺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化学治疗水平;1940年青霉素的应用,改变了细菌严重感染疾病的治疗进程;1944年以后,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相继发现,开始了结核病治疗的新时期;消毒药、麻醉药的发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整体面貌等。这一切都和新药紧紧相连。可以说,新药是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药品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新药的研究开发也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争相开发新药。 二、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新技术 (一)合成生物学技术 CAR-T (CAR代表嵌合抗原受体,T代表T细胞)细胞治疗是癌症免疫治疗兴趣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从病人身上提取T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受体,帮助其识别和攻击癌症。嵌合抗原受体通过融合一个识别癌症的靶结合域和一个激活域来工作,激活域使T细胞进入攻击癌症的模式。然后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大量这种经过修饰的细胞,并将它们送回病人体内。第一个CAR-T疗法在2017年被FDA批准,还有更多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合成生物学有潜力为改善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疗法提供工具,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目前CAR-T仍存在许多潜在的挑战,包括攻击非癌细胞所产生的毒性、可导致"克隆逃逸"的癌细胞多样性、将正确剂量的CAR-T注入病人体内、T细胞免疫抑制(关闭)和T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受体工程新型受体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并开启细胞的某些输出功能。受体越容易被设计,就有越多的分子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思考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7T10:47:06.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何庆滨 [导读] 摘要:近年来,网络与各类电子产品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人高品质、高效率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广泛应用也对我们的生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有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做出简要的阐述显得尤为重要。 身份证号码:44068219800524XXXX 摘要:近年来,网络与各类电子产品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人高品质、高效率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广泛应用也对我们的生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有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做出简要的阐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如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此影响,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已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技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也成为了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 1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1.1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所有关键技术的“核心”。其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大到计算机的CPU,小到各种IC卡的芯片,都运用到了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历经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如今已于1995年步入了极大规模(GSI)集成时代。集成电路技术作为高科技代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芯片面积越来越大,特征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片上系统日益完善是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中期以来,使用125mm以下硅片的数量逐渐减少,使用150mm硅片数量增长缓慢,使用200mm硅片数量逐年上升成为主流,300mm硅片也即将上市,400mm以上硅片的设计思路也已初步形成。在未来十年时间里,集成电路仍会以硅基CMOS电路工艺为主流,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是其主要发展趋势。 1.2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PC机、服务器及其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计算(移动计算、网络计算、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计算机的性能以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发展,并行处理技术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未来几年中,CPU将从32位过渡到64位;在产品结构中,因特网网络设备将替代计算机的核心地位。系统中,存储器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也朝着海量存储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已经取代了CD-ROM,手写识别技术和语言识别技术已经走向实用化,数字图像交换技术也已进入市场。注意绿化带的配置应用到了微机多媒体技术之中,只有绿化带有了足够的宽度,并且要采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才能够达到宜人的效果。未来的电脑将会更加的拟人化和个性化。笔记本电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手持电脑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问世。 1.3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的网络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服务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技术的三个主要方面。目前,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呈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超高速因特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都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 融合数据、语音和影响的多元第二代Internet网络已经取代第一代的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WDM)在光通信网络技术中的使用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在将来有可能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使多媒体实时通讯的实现成为可能。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所有媒体成分数据的有效传输时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分数据,这是其与传统的数据通信的显著不同。由于多媒体数据在通讯期间会产生巨大流量以及连续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使快速而有效的数据转发机制在MCS(多媒体通讯系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4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通信技术 卫星、光纤传输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数字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是通信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 目前,低轨道通信卫星已经进入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通信业务也已经实现了传输活动画面的功能;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模拟移动通讯已全面被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取代,GPRS(3代)也已走向进商用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也在紧张的制定中;以前的准同步数字系统(PDH)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已全面的向同步数字系统(SDH)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转变;宽带接入技术迅速发展,以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宽带目前已经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以及蓝牙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电信业务中渗透IP电话业务,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加快,DWDM光传输、IP选路、包交换和Web应用四大要素是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ATM技术将会与IP技术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1.5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的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正向着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新型显示器件的生产已成为国际新兴产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产业。 2 电子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2.1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以前,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才能接触到网络,如今,上网冲浪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必需品了。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构想规划出智能小区,以便能将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提供给住户,使用户能够享受到一个实用、高效的网络平台,使小区住户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到所需的各种服务。 2.2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影响 当今,互联网和教育史决定时代命运的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形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它的基础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信息社会化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它的出现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时代的必然产物。首先,字印刷术发明以来,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其次,由于教育的基础性,它

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论文

【摘要】从学科研究思维的发展入手,简单剖析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演化过程;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总结了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把握教育技术自身进步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发展演化;趋势 教育技术随着它赖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其学科思维从最初的“媒体-特性-效果”研究开始,已经经历了“媒体-传播-过程”研究、“目标-设计-评价”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等。综观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其技术和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今后的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将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向: (一)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方向发展 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1994 定义已经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对象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表明教育技术在新定义上更加强调了“学”的技术。西尔斯和里奇(Seels & Richey, 1994)在其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以及在为美国《教育媒体和技术年鉴》提供的有关1994定义制定过程的记录中对为何强调“学”都有明确的说。他们认为将教育技术的重心指向“学”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教学技术指向教学产生了语义上的冗余;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则是合理地强调学习产出而不是教学的中间过程。至于为什么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这是由于它:

(a)现在在美国使用更为普遍;(b)包含了更多的实践内容;(c)更具体的描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允许在同一个定义语句中同时强调“教”(Instructional)与“学”(Learning)。从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演化始终是领域发展的一个方向。注重“学”的技术并不否认“教”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的全部。正如西尔斯和里奇所解释,1994定义指向“学”是为了强调学习产出和结果;明确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如果手段和方法都没有了,目的又如何达到呢?所以,我们认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不应过分强调“学”或学生的“自我建构”,而应该平衡发展;否则,不仅将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解产生歧义,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而且容易将领域的发展引向片面化的歧途。 (二)从单一研究思维主导向多元化、综合性研究思维发展 教育技术范畴涉及到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多个领域,每一领域又都包含许多方面,单纯使用哪一种思维范式开展研究都不可能包容整个学科领域。因此,研究思维的多元化将是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多元化不仅仅是指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更包含它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科学技术与背景学科的发展变化为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多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常规手段、视听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各有应用价值,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以及传播科学等对教育技术都有指导意义;特别是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课程论文 题目: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中国·武汉 二○一二年十二月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最新技术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广义上的遥感是指与物体不产生接触的情况下获取物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测量是遥感领域中研究得最早的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遥感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2.2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不同地点、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WEB GIS。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玛之间的联网,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皤是当前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而且还要不断更新,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是最佳方案。

信息技术新发展

第4课信息技术新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介绍信息技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应用,所例举的事例中,有些是学生都知道的,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些则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属于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但是都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息息相关。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案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在各行各业的前沿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由于本课涉及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很多案例教程无法完美呈现,因此给出了相关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相关网站,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信息 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魅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探究欲望,对新的信息技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可提供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让学生搜索相关信息,再 进行探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2、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内容的教学。 2、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结协作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交流与互评,总结 经验并形成技能。 六、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些反映最新成果的或用途非常广泛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技术资料,资料的环境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等。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要会在网络查找资料,课后可尝试用父母的智能手机在WIFI环境下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让学生观看视频,体 验新技术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哪些同学去游乐场玩过过山车?你们喜欢吗? 学生回答:喜欢(不少学生都去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讲解:今天,老师就要在课堂上请大家玩过山车。 学生欣赏:观看过山车视频,请一名同学体验虚拟现实眼镜。。 教师提问:请体验虚拟现实眼镜的同学分享感受。

国际遥感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遥感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遥感信息,定量化,多光谱,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 引言: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因此,发展遥感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遥感卫星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辨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1、地质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

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4、军事遥感 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锁定等。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5、农业遥感 农业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可见遥感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6、环境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二,国际遥感的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卫星定位应用技术,促进卫星定位系统产业化与新型工业产品开发 建立健全的遥感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模块化多制式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产品,发展自主车辆导航产品,推动空间定位技术特种车辆监控系统与各工业领域应用系统中的发展。以期形成一个以空间定位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和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而带动相关周边产品与整个产业的发展。 2.开发新一代GIS软件,大力推进 GIS产业化与传统产业改造 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全系列GIS软件商品,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开发平台软件,特别是开发网络环境下大型GIS软件和大众化通用网络GIS商品,替代进口,

全国各大学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排名6.汇总-最新版(20210104100338)

全国电子专业高校排名一一送给考研的朋友们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 24个,本 次参评20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28个,本次参评9个; 还有 2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4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 也参加了本 次评估。参评高校共 35所。 10614电子科技大学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10001北京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86东南大学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10246复旦大学 学校代码及名称 10003清华大学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 95 2 9 3 3 8 8 6 85 8 81 9 79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11 78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77 北京理工大学 .r . |—〒、[、、/.[?[」r .,、、八13 7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1—戶)亠〒、[a'* [.[亠r>. r .,、、八15 7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 73 西北工业大学 19 72 天津大学 20 71 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22 70 中北大学 23 69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25 68

10487 10335 10213 10007 10358 10055 10486 90002 10006 10699 10056 10183 10141 10110 10561 10005

10216 燕山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 35 个,本 次参评 30 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 24 个,本次参评 3 个; 还有 4 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 4 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 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 41 所。 整体水平 学校代码及名称 排名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10212 黑龙江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140 辽宁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657 贵州大学 27 67 28 64 31 63 33 62 得分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28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普及应用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时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见图1)

1.1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科技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技术创新更加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性能加快更新(见表1)。1965年,摩尔(Moore)对集成电路集成度翻番现象作出预测。从后来的情况看,1960~1975年,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平均每年翻一番。1970~2004年,动态存储器中的晶体管数大致每18个月翻一番,微处理器大致每24个月翻一番。1971~2006年CPU上单个晶体管成本大约每7年下降1个数量级,集成电路的性价比明显提高。(见图2)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物质生产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实体经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 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1]。 1 遥感的概念 1.1 广义的遥感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既“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化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因而,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1.2 狭义的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行参数的遥测和卫星工作状态的控制等[2]。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

教育技术前沿讲座

1.学习理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间的联接就是所谓的学习,即S-R。 代表人物:桑代克、毕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忽略了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的关系,过于机械 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合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特点:(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提出了一种考虑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注重环境、个体、表征媒体以及人工制品间的交互,认为分布式的要素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任务。 代表人物:格式塔、布鲁纳、奥苏伯尔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通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特点:重视智能的培养,重视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康德、凯利

电子科技行业的前沿技术集锦(2013年)

电子科技行业的前沿技术集锦(2013年) 一、复旦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2 二、石墨烯新进展神奇之碳再写神奇。。。。。。。。。。。。。。。。。。。。。。。。。。。。。。。。。。。。。。。。6 三、意念控制的未来正在走近。。。。。。。。。。。。。。。。。。。。。。。。。。。。。。。。。。。。。。。。。。。。。。。13 四、全新液流电池属于未来的电池。。。。。。。。。。。。。。。。。。。。。。。。。。。。。。。。。。。。。。。。。。15 五、微型能量收集技术实现无电池应用。。。。。。。。。。。。。。。。。。。。。。。。。。。。。。。。。。。。。。18 六、集成电路突破半导体限制:不使用半导体的晶体管VS光子回路。。。。。。。。。。。24 七、植入大脑的微芯片可保存人们的大脑记忆内容。。。。。。。。。。。。。。。。。。。。。。。。。。。。。26 八、全新电阻式RAM技术问世单芯片可存1TB数据。。。。。。。。。。。。。。。。。。。。。。。。。28 九、“透明纸”将改变电子元器件未来。。。。。。。。。。。。。。。。。。。。。。。。。。。。。。。。。。。。。。。。。30 十、中科院研制室温状态下液态金属直接印刷电子。。。。。。。。。。。。。。。。。。。。。。。。。。。。。36

一、复旦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 北京时间2013年8月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Science)刊发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团队最新科研论文,该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半浮栅晶体管(SFGT,S 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该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原创性成果。 据悉,当代集成电路科技的发展主要是基于摩尔定律,该定律是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芯片上的晶体管特征尺寸在不断地缩小,使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目前,集成电路的量产技术已发展到了22纳米技术节点,尽管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电路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基本上依然由国外公司拥有。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技术,在微电子核心器件及集成工艺上缺乏核心技术。半浮栅晶体管(SFGT)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它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 微电子学院实验室检测台 半浮栅晶体管(SFGT):结构巧性能高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目前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器件,工艺的进步让MOSFET晶体管的尺寸不断缩小,而其功率密度也一直在升高。我们常用的U 盘等闪存芯片则采用了另一种称为浮栅晶体管的器件。闪存又称“非挥发性存储器”。所谓“非挥发”,就是在芯片没有供电的情况下,信息仍被保存不会丢失。这种器件在写入和擦除时都需要有电流通过一层接近5纳米厚的氧化硅介质,因此需要较高的操作电压(接近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