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门镇总体规划文本

法门镇总体规划文本

法门镇总体规划文本
法门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5年6月)

1.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5 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试行)

1.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7《宝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0——2010)(讨论稿)

1.8. 《扶风县城总体规划》,1996年12月

1.9《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建议》,

中共扶风县委扶发[2001]14号扶风县人民政府,1996年3月

1.10《法门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2000年12月)

1.11《扶风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年10月

根据上述依据编制的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共同组成法门镇总体规划成果。

第二条修编规划重点

2.1 调整城镇规模、确定规划区范围,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2.2 根据新的发展目标,优化用地布局、完善服务功能。

2.3 注重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4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2.5 完善村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3.1突出法门寺佛文化特点,创建旅游胜地;寺因佛舍利而闻名于世,镇借寺发展旅游产业。

3.2 突出佛教文化的展现,以佛文化内涵挖掘,提高旅游胜地的品位。

3.3 突出科技创新,以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相结合,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3.4 处理好几个关系:

(1)镇与寺的关系:以寺代镇,将法门镇建成发展佛文化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城镇,镇区与景区总体建筑风格应统一协调。

(2)佛、法、僧三区为佛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

(3)镇区建设要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镇区建成现代化、生态型城镇,供水、供电、排水、供暖、供热、通讯等设施必须配套齐全。

(4)镇区建设与镇域建设相结合,尤其是进入镇区的主要通道两侧农村建筑应与法门镇建筑协调统一。

第四条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4.1 近期至2005年,与国民经济“十五”发展计划相一致;

4.2 中期至2010年,与2010年远景目标相一致;

4.3 远期到2020年,考虑较长时期20年发展的前景;

第五条本文本的制定、修改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一经批准即行生效。

第六条本文本与国家、省、市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以及有关建筑设计、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市政设施等法规)配套实施,共同对城镇规划和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七条本文本的解释权属于宝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

第八条城镇发展战略

8.1 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合理的村镇发展体系。

8.2 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法门镇发展步伐,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法门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8.3 城镇协作发展战略依托大城市西安、宝鸡的辐射,与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扶风县城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协作发展关系。

8.4 城镇跨越发展战略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旅游大发展的契机,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旅游经济综合化”、“工业经济高新化”、“农业经济产业化”,在结构、体制、管理和功能等方面形成特色,实现法门镇的跨越发展。

第九条经济发展目标

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提升旅游业龙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法门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世界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第十条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10-1 城镇性质确定为:世界佛文化旅游胜地。

10-2城镇建设发展规模

镇区人口发展规模

镇区用地发展规模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2000年法门镇辖34行政村,193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67940人;2001年底总人口680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万人。

第十二条镇域总人口预测与城镇化水平

第十三条镇域城镇体系布局

13.1充分发挥法门镇在陕西省旅游西线的旅游区位优势,着手自身交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法门镇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以点——轴开发模式,建立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四级村镇体系。

13.2中心镇——加速法门镇的集聚,强化中心功能作用,带动全镇发展,重点发展法门镇形成镇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流通中心;

13.3一般镇——加快发展中心镇的同时,发展黄堆、建和乡为一般镇,其中黄堆镇作为周原周文化旅游区的依托镇。

13.4中心村:规划对现有行政村进行重组,选择较为发达和有发展前景的齐村村、均谊村,三驾村建设为主要中心村。

13.5一般行政村:马家村、官务村等;

13.6法门镇域村镇体系等级规模规划表

13.7各级行政村职能规划表

第十四条行政村规划与建设

14.1中心村配备小学、幼儿园、文化室、卫生分院、农业技术服务站及邮电所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行政村及周围居民服务;一般行政村配套幼儿园、日用品商店、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主要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

规划在齐村村设一所普通中学(初中)。

14.2 行政村建设准则

行政村按以现代化的新农村为目标进行改造、配套、完善行政村设施,对列入行政村名单的村庄,应在土地、财政、户籍管理等方面进行政策配套和扶持。

14.3位于镇区东部的美阳村、镇区西部的宝塔村撤消村建制并入镇区,适应周原周遗址保护与开发的需要,将窑白村、召李村撤消并入齐村村,撤消寨子村、庄白村、南佐村相应并入齐村村、均谊村或三驾村;

第十五条镇域环境保护

15.1 注重对美阳河的生态保护,对沿河重点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若“十五”期间不能达标排放,责令关、停、转、迁。

15.2建立生态效益明显的绿化网络以自然植被保护区、农田林网区为重点,保护已有的森林植被,恢复破坏的植被,形成大面积的林地;对水源地、水源涵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区进行大规模绿化,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对农村居民点进行覆盖式绿化,发挥绿地的各类生态效应,建设农田林网和生态林业基地,形成生态农林区;建设水系河岸林带,将成片的林带连接起来,形成片、网、点、带相结合的绿网体系,优化城镇发展空间。

15.3强化生态环境敏感区控制网络加强山前洪积扇的水土保持工作,大力进行植被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废水处理力度,按照水环境容量确定水资源利用形式和强度;保护饮用水源,明确水源保护区范围,对水源区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控,禁止布置有污染或有潜在污染的经济活动或项目。

15.4对旅游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严格管理、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15.5 强化镇域主要旅游出入道路沿线景观环境保护,法汤公路、法乾路、法黄路和扶法大道沿线建筑为仿唐建筑风格,注重沿线绿化景观环境建设。

第四章规划区范围的界定

第十六条界定规划区的原则

16.1为镇区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留有必要和足够的余地,保证镇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并有利于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

16.2有利于加强规划控制,兼顾行政区划分的可能,使规划与管理相协调。

第十七条规划区界定

根据城镇发展构想、现行行政区划、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规划区控制范围东至美阳河2000米,南至三驾村、南佐村,西至官务村、马家村东界,北至齐村,城镇规划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

第十八条规划区布局

法门镇规划区范围包括镇区和外围控制区

18.1镇区范围

南起规划南环路,北至北环路,东起美阳河,西至规划法黄大道,范围包括美阳村、宝塔村,以及南佐村、三驾村、官务村的部分用地,面积共约8.98km2。其中除不同规划期限的建成区用地外,多为现代农业园区和园地、林地,将为镇区居民提供副食品、蔬菜等服务。

18.2外围控制区

以镇区环线以外,包含规划区内的五个村农业用地,约有49.0km2。除按规划设置一般村、农村居民点外,宜以农副产品、水果、蔬菜粮食生产为主。

第五章镇区用地结构与形态

第十九条镇区用地结构与形态

法门镇区总体布局将以县城新区南北向扶法大道北延伸段开元路为界,东部为旅游区,西部为镇综合区;

以规划开元路为界,其东至美阳河,以南北向岐阳路为旅游发展景观主轴,东侧宝塔路、西侧规划永贞路为辅轴南北向组织佛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即为旅游区;其西至规划法黄大道,以人民路为城镇发展轴南北发展,包含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即为镇综合区。

总体上法门镇将形成旅游景观轴、城镇发展轴两条南北轴线平行发展、互不干扰的开放型弹性结构,城镇建设、旅游开发规模、性质可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需要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条镇区用地平衡

20.1 近期用地平衡表

近期旅游区用地一览表

20.2 中期用地平衡表

中期旅游区用地一览表

20.3 远期用地平衡表

远期旅游区用地一览表

第六章经济设施布局

第二十一条经济发展战略

21.1 战略思想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法门镇建成世界佛文化旅游胜地。

21.2发展目标

第二十二条工业用地布局

镇区积极发展无污染的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一些旅游特色产业,主要是生产旅游工艺品或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食品等,在镇综合区西北,毗邻规划法黄大道规划三个旅游产业地块,用于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仓储业发展,面积34.5公顷。

镇区严格控制工业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散在邻近各村的各类工业小企业集中到县城新区工业小区内发展。

第二十三条农业设施布局

23.1 果品基地

该基地位于旅游区的南部。主要种植苹果、弥猴桃等;同时可以起到改善城镇景观和小气候的作用。占地约19公顷。

23.2 花卉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区的东南部,加快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占地

约25公顷。

23.3高科技蔬菜生产、畜禽生产基地在镇规划控制区范围西侧布置。

第七章社会设施布局

第二十四条居住用地规划目标

24.1到2010年基本实现户均一套标准房,人均居住面积达14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80%,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24.2 到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0%以上。

24.3 居住小区各项设施的配套要及时跟上。2010年新镇区的各项设施基本到位,环境明显得到改善;2020年做到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宜人。

第二十五条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5.1镇区居住用地分布在镇综合区南北两个小区内,镇区居住用地181.2公顷,占镇综合区规划总用地20.18%,其中,北小区70公顷,南小区111.2公顷,人均居住用地45.3M2。

25.2并入镇区的村民居住用地规划在镇生活区南部小区内布置。

第二十六条公共设施布局结构

建立“镇中心——小区中心”二级公共中心结构体系。

26.1 镇中心

规划的镇中心是全镇行政办公、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的集聚地。镇中心以凤鸣路为主轴东西向布置公共设施,在凤鸣路东端即崇正西路南、天宝西路北、会昌路东、开元路西为镇级行政办公中心;在凤鸣路西端即崇正西路南、天宝西路北、南佐路西、法黄大道东规划布局文化娱乐、体育等镇级设施,在凤鸣路中部两侧布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在武德路、镇北二路规划建设镇级商业服务中心,以上构成镇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26.2 小区中心

在镇区西部综合区南北两个小区规划设置商业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各类公共设施,形成了小区中心。

第二十七条各类公共设施布局

27.1 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在开元路西侧,会昌路东,崇正西路南侧、天宝西路北侧的行政办公区,总用地11.0公顷,包括镇政府和旅游区管理机构用地,成为全镇行政中心。

27.2 商业金融

商业金融设施主要布置在镇生活区武德路、镇北二路两侧,其中武德路开辟为步行商业街,兼顾为旅游

以及镇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新开发的居住小区按照国家规范配置商业服务设施。,

旅游宾馆服务设施布置在观光东路以东、滨河路以西、贞元路以北、天宝东路以南,为仿唐建筑风格的低层山庄园林式宾馆,总用地59.5公顷;其它宾馆设施可在镇综合区商业用地内布置。

27.3 文化娱乐

在综合区凤鸣路西端及北侧西一路、西二路之间布置群众艺术中心、少年宫、图书馆、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

27.4 体育

规划在凤鸣路西端布置镇级体育、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对外开放服务的体育中心,用地面积11.7公顷。

27.5 教育科研

规划新建两所小学,两所中学,分别位于镇生活区南北生活小区内,同时按照国家规范配套建设幼托设施。

27.6 医疗卫生

在镇生活区景观横轴凤鸣路南侧,西一路、西二路间规划建设二级甲等医院,用地面积3.8公顷,兼顾旅游服务职能,医疗单位应做好环境卫生,控制好化学品污染源,与周围住宅保持一定的绿化隔离。

第八章旅游设施布局

第二十八条旅游设施规划原则

28.1 融人文与自然于一体

法门镇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不少资源的原始性、唯一性、垄断性已为公认,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存度极大的产业,因而新的发展只能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建立旅游与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对旅游开发的承受力和对旅游活动的承载力,统筹考虑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及资源的现状,开发后的变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实现法门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8.2 融经济与生态为一体

提升旅游业的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必须保护主要环境特征,维护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28.3 融开发与保护于一体

旅游的开发应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开发,镇区开发应与保护统一起来,镇区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开发统一起来。从旅游的角度,应处理好资源整治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旅游供应与旅游需求是互相促进、循环并进的关系。

第二十九条镇域旅游设施布局

依据法门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市场预测,以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状况,将法门镇旅游开发与布局的框架确定为“一镇一区”旅游格局。

一镇:法门镇,由旅游区和镇综合区组成,旅游发展将依托镇综合区,以佛教文化、大唐文化为内涵,以人文景观为主体,集佛事活动、朝圣观瞻、文化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将成为扶风县域、宝鸡市东部旅游中心。

一区:周原周文化旅游区,以黄堆镇为依托,发展周文化旅游,包括周原周遗址、周原博物馆、文化园区、观光农业区等旅游项目,近期要改善与法门镇区的道路状况。

第三十条镇区旅游设施布局

以法门广场为旅游集散中心,以旅游区主要景观道路岐阳路为主轴、宝塔路、永贞路为纵向辅轴,凤鸣路东延伸段为横向辅轴,多轴线组织景区,法门镇旅游区总体结构划分为7个功能区:

1、佛区即中央圣地灵境区;南起景龙路,北至北环路,东起观光东路,西至佛国路、总用地面积

58.5公顷;佛指舍利,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历史文化圣物,围绕舍利做好朝拜文章,成为世界佛

教徒的朝圣中心:该区以法门寺佛指舍利为中心,展现佛的世界,建成圣地灵境,达到“穷天上

之庄严”的境界。主要内容包括舍利供养、朝拜中心——坛场及其南侧的朝拜广场。

2、僧区:即寺庙区,将法门寺院的宗教和法门寺博物馆的文化合为一体,该区主要建设佛教、禅院、

法堂、道场、戒堂、朝馆、弘法中心、文化中心,以唐代法门寺瑰琳宫24院为依据,以法门寺

现有历史轴线宝塔路为轴,将寺院向南、向东扩展,东至观光东路,西至岐阳路,南至主入口广

场,北至景龙路,总用地面积约为55.5公顷。

3、法区:用地范围:岐阳路以西、规划佛国路以东,主入口广场以北,规划景龙路以南,总用地面

积55.5公顷,该区以规划永贞路为轴,在已经申报建设的法门寺文化坛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继

承中国佛教两千多年和世界佛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融佛史和佛学为一体,以当代学术

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成果为基础,突出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坚持历史上有传承、当机上

有创造,全面、形象地经典表现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的历史、人物、教义、教理、寺观等佛教文

化之精华,对世界佛文化、法门寺文化进行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交流和展示,使历

史文化再现,为今天的文明建设服务。

4、休闲度假区:位于天宝东路南、观光东路东、滨河路西、贞元路以北,总用地约59.5公顷。沿

美阳河开发竹林精舍、山庄宾馆等休闲、旅游接待服务项目,包括为高级贵宾礼佛前后的静习处

所等;

5、综合服务区:依托镇综合区以武德路步行商业街、镇北二路商业街,镇级文化娱乐、体育中心为

基础发展宾馆、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步行商业街发展特色旅游购物,地方特色风味饮食等旅游

服务项目。

6、生态旅游区:包括美阳河滨河生态林带和旅游区与镇综合区之间的楔形绿化景观带两个部分。

7、生态农业观光区:包括镇区东南的生态林地、果品园地和花卉基地,构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区,

总用地约58公顷。

第三十一条镇区旅游线路

以法门广场为旅游交通中心组织以下旅游线路:

1、朝拜线:即旅游区景观主轴岐阳路,红线宽度60米,为步行观光道路,南端以主入口广场为组景序

幕,北端以舍利供养朝拜中心为对景,为组景高潮,营造庄严、虔诚、肃穆的宗教氛围。

2、宗教游线:僧区主轴即历史轴线宝塔路,以真身宝塔、地宫为组景高潮。

3、佛文化游线:即法区主轴规划永贞路。

4、民俗游线:结合镇综合服务区及休闲度假区的文化娱乐设施,步行商业街和绿化广场发展特色旅游

购物、地方特色风味饮食,民俗风情、城镇观光旅游,开辟镇北二路、人民路、武德路环综合区中心的民俗游线。

5、生态游线:依托滨河绿地、楔形绿地、生态农业观光区以及规划景观绿化广场开辟环旅游区的生态

游线。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园林绿地系统

第三十二条城镇生态规划原则

32.1 把城镇置于“社会——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的大系统中加以考虑,明确各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及其它系统和因素的相关关系。

32.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32.3 以改善和维护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运用城市生态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生态环境规划,以良好的环境质量提高城镇生态水平。

第三十三条城镇生态规划目标

33.1 生态规划的总目标是

从2001年起,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第一、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完全得到遏制。

第二、城镇污染完全得到控制,污染转嫁农村的现象基本消除。

第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植被得到恢复,森林覆盖达30%以上,城乡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建成美阳河镇区段生态屏障。

33.2近期目标

生态破坏与污染转嫁的趋势有所减轻,美阳河的水质有所好转,平水期与枯水期有60%以上河段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80%以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标准。植树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生态示范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水土流失治理率达50%,主要城镇和大部分农村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33.3中期目标

生态环境恶化与污染转嫁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美阳河的水质明显好转、基本变清。90%以上区域环境

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标准。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生态示范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城乡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33.4远期目标

生态环境恶化与污染转嫁农村的趋势完全得到控制,美阳河彻底变清,水质完全达到使用标准。完全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大气污染大大减轻,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全镇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5%以上,生态示范区与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5%,镇区实现园林化,城乡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第三十四条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34.1 碧水工程

1、加快城镇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2005年前,建成镇区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2)2020年前,将镇区污水处理厂扩大到日处理能力2.0万吨规模。

(3)美阳河调蓄工程须经充分论证、多方平衡、兴利除弊,确保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放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日常监管,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3)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

34.2蓝天工程

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燃气化率,减少燃煤比例。

2、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提高净化处理水平。

3、提高集中供热采暖水平。

4、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工程。

34.3绿色工程

1、建设城镇生态绿带工程

2、建设主干通道绿带和高标准景观绿化工程

3、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制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34.4洁净工程

1、城镇生态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

34.5 环卫工程

1、垃圾桶和废物箱规划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方式为主,逐步实现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收集。统一规定城镇道路的清扫保洁时间和垃圾的倒倾时间、地点、方式。垃圾桶的服务半径在200米以内,改变沿街设置的状况。沿街两旁和路口、公交站点设置的废物箱间距,商业大街为25—50米,交通性干道为50——80米,一般道路为80——100米。

2、垃圾中转站以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为主,平均每1.5—2平方公里设置一个,服务半径600米左右,用地100—150米2左右,生活区和商业区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即生活垃圾收集房),用地10—15平

方米。

3、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议与县城新区使用同一个垃圾填埋厂。

4、污水处理厂规划考虑近远期结合,在镇区东南部环城南路以南建设污水处理厂,规模近期为1万吨/日,远期为2万吨/日,占地6公顷,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5、公厕按服务半径400-600米的标准进行设置,用地120平方米左右(含管理房、工具房)。

第三十五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根据法门镇向“生态园林城镇”方向发展的这一总目标,城镇绿地系统综合规划,应遵循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并结合城镇社会生态环境,达到共生和谐的统一,其综合目标要高标准、高起点,在时间、空间上要有超前性。

35.1将“城镇绿地”置于“社会——自然——人——资源”这一生态城市考虑,充分利用农、林、水等资源优势,合理组织,构成完整体系,发挥其自然生态的效应。

35.2 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分布和规划设计,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环保效益,有利于大气、水体、噪音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35.3 绿地建设应达到多样化的需求,以生态型、福利型、经营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服务于全镇居民。

第三十六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36.1法门镇园林绿地规划分期指标

36.2 法门镇不同类型分隔带宽度(m)

第三十七条园林绿地系统分类

37.1 生态绿地子系统

生态绿地子系统分为:生态林地、道路绿化联结分隔带、滨河风景生态林地。

37.2 公园绿地子系统

除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人口密度分布及服务半径,设置镇级公园、居住小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外,强化旅游区景观绿化的规划建设。

(1)法门公园位于主入口广场南侧,观光东路以西,佛国路以南,贞元路以北,用地面积约42公顷。

(2)中心公园规划行政中心东侧,佛国路以西,开元路以东,崇正路南,天宝路北,总用地约12公顷;

(3)莲花公园观光东路以东,滨河路以西,天宝东路以北,用地面积约19公顷;

(4)灵境公园位于佛区北部,北环路南侧,佛国路以东,观光东路以西,总用地约为30公顷;

(5)北公园位于镇综合区北小区,镇北一路南,镇北二路北,南佐路东侧,用地约5.0公顷;

(6)南公园位于镇综合区南小区,武德路南,人民路以东,会昌路以西,用地约4.7公顷。

37.3通道绿地子系统

重点布置绿化带的城镇通道可以概括为:“两横一纵”。两横为北环路、南环路;一纵为法黄大道。两侧绿带宽度为20——30米。

37.4居住区绿地子系统

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城镇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一定的镇区公园、小区中心绿地和小区游园。

37.5旅游绿地子系统

将佛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绿地建设结合起来,如法门公园、莲花公园、灵境公园以及中心公园,构成旅游绿地。

37.6生产绿地子系统

将整个生产绿地子系统规划成自然生态乐园,完善河流水系的生态作用,发展果树、花卉、经济林、规划在旅游区南部贞元路南、南环路北、佛国路至滨河路建立生态经济园地、生态经济林地和花卉基地。

37.7专用绿地子系统

在专用绿地系统内,有行政、事业、企业及其它市政、公建设施内的绿地。

第十章历史与景观环境保护

第三十八条历史环境保护

38.1 历史环境保护规划范围

法门镇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设有一级保护区域、二级保护区域和三级保护区三个级别。一级文物保护区域中的文物古迹应以原有古迹的建筑规模和形式予以恢复和修缮,并设置专职机构进行保护管理工作。二级保护区域中的文物古迹以原有古迹的建筑规模、形式为基础加以修缮,但不划为专用地,可不设置专职保护管理机构,而由有关部门统一管理。

1.一级保护区

法门寺塔及其地宫周边、周原周文化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确定为一级保护范围。

2、二级保护区

法门寺昔日曾有瑰琳宫24院,占地4平方公里,随着历史的演变,今天已不可能原样恢复,需要在进一步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明确保护规划。

规划确定佛、法、僧三区为二级保护范围,面积约2.0平方公里,建设活动限定为唐风建筑风格,凡在

保护范围内的任何开发活动,需严格审批程序,提高审批层次。

3、三级保护区

保护对象是景区,保护范围即佛、法、僧三景区的外围空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38.2 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为绝对保护,保护对象是景物景观及古树名木,严格保护寺院格局,保护好形成景观景物的完整地形、地貌,使历史文化得以全面完整延续。

一级保护区内不得修建破坏景区的建构筑物,严格审批制度,保护古遗址的地形地貌,严禁采伐林木,做好防火工作,确保文物资源的安全。

2)、二级保护为重点保护,区内新建建筑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素不宜“花”、宜“土”不宜洋,建筑风格为唐风形式,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显示古镇特色。

3)、三级保护为旅游区生态环境控制区,搞好园林绿化,旅游区内控制机动车辆通行,禁止饲养牲畜和使用畜力车,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十九条景观环境保护

39.1 法门寺“因塔置寺、寺因塔而名著”,寺处城中,城中有寺,宝塔雄居镇区地势高处,景观环境保护强化镇区建设高度的控制,确保宝塔视觉主导地位,视线保护包括视觉通廊和建筑高度控制;

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建(构)筑物不得超过1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建(构)筑物不得超过15米。

景观主轴南部规划景观绿化广场和公园,以确保景观通达、开阔的视野。

39.2保护美阳河的景观环境,防止水体污染,沿河建设绿化景观带,结合人工植林,使法门镇的环境、河流、绿化体系更富有层次性和观赏性。

39.3对于一些自然景观,应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形成以游憩为主的公共活动空间,特别是河流、道路交汇处是公众活动空间的重点塑造地段,须严格控制建筑形象与体量,保持相对开阔的空间形态。

39.4强化镇区南部、东部主要出入道路景观环境保护,法汤公路和法乾路镇域段、法黄路、扶法大道沿线建筑为仿唐建筑风格,并注重沿线绿化景观建设。

第四十条景观建设

40.1风貌区系统

包括两条景观带和六片景观区:

两条景观带分别为美阳河滨水景观带、镇综合区与旅游区之间的楔型绿化景观带;

六片景观区为:

1、历史风貌区:以法门寺塔为中心的法门寺院,面积约12.6公顷。要求严格保护法门寺现有的历史文

化遗存,使历史遗留的文化瑰宝得以全面、完整的保护;

2、唐风建筑风貌区:包括佛区、法区和僧区除历史风貌区以外部分,面积约188公顷。

充分挖掘法门镇历史文化,依据考古及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发展法门寺佛教及其文化旅游设施,再现古镇昔日辉煌,此区域内建筑以唐代佛教建筑的型制进行修建,区内不得修建与唐风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设施和构筑物,其设施和构筑物的建造要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保护好古镇的传统风貌。

3、仿唐建筑风貌区:范围西至观光东路,东至滨河路,北至崇正东路,南至贞元路,面积约32 公顷。

发展竹林精舍、山庄宾馆旅游服务设施。控制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区,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12米以下。

4、风貌协调区:会昌路以东、开元路以西的旅游区与镇生活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商业、居住及管

理设施,面积约105公顷。规划设计要求控制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区,高度控制上,不得修建15米以上的建筑物。

5、城镇建设风貌区:指风貌协调区以西的城镇建设区域,面积约431公顷,该区域主要职能为文教、

体育、医疗卫生、居住、商业的综合性生活区。规划设计要求建设与整个景区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高度5层(20米)以下,严格限制污染工业企业,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局部地段,如武德路、镇北二路两侧控制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区,建筑高度在15米以下,保证建筑风格的延续。

6、外围生态控制区:镇区建设范围以外,规划控制区以内的区域,重点发展水果种植、花卉等生态农

业观光设施。

40.2广场

规划形成6个广场:

(1)法门广场,在景区南侧、景观主轴上规划建设主入口广场,作为镇区游客的交通集散地。

(2)中心广场:在镇生活区行政中心东侧,镇区凤鸣路景观横轴上,规划大型水景中心广场,该广场主要用于居民休闲、交流、集会。

(3)莲花广场:在凤鸣路景观横轴东端,毗邻美阳河建设莲花广场,

(4)朝拜广场:在旅游区景观主轴上、景龙路北侧建设朝拜广场。

此外,在镇区南北小区分别建设绿化景观广场。

40.3景观轴点系统

城镇景观轴点包括历史轴点、地标轴点、交合轴点和路径节奏点,往往由两条道路或景观走廊相交,或指示方向、或塑造空间韵律感。一个轴点可能同时属于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

(1)历史轴点是重要历史古迹的遗址合现址,如法门寺塔及其地宫,维护其历史价值,再现历史意义,其空间塑造有赖于四周环境的协调,显现历史轨迹。

(2)地标轴点是视线的焦点,突出城镇意象;交会轴点是主要交通和活动路径上的交会点,处理得当可以丰富城镇景观;路径节奏点主要是针对过长的路径而添加的活动点或景观点。

40.4、视觉走廊

视觉走廊虚实结合,保护法门寺宝塔所在的宝塔路景观轴,确保南北视觉的通达,通过以塔为中心一定范围建筑高度的控制,确保东、南方向主要出入口以及周边地带与宝塔之间视线通畅,给游客以引导和方向感。

拓展岐阳路形成旅游区景观主轴,同时作为佛区轴线;对应宝塔路历史轴线在法区新辟永贞路作为法区轴线,以上轴线形成旅游区主要视觉走廊。

第十一章综合交通布局

第四十一条对外交通布局

41.1 公路

法门镇公路出口主要为联系法门镇与西安、宝鸡的法汤汽车专用道、联系扶风县城的扶法公路、与乾县联系的法乾公路,与黄堆乡联系的法黄路。近期主要修建联系县城新区的扶法大道、联系黄堆镇的法黄大道西移,与乾县的出入口改道至南环路。

法门镇汽车客运站搬迁至开元路西,南环路北侧,用地面积2.5公顷。

41.2 航空

法门镇对外联系将依托咸阳国际机场,通过西宝高速公路、法乾公路到达咸阳国际机场100公里。

第四十二条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42.1建立与世界佛文化胜地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适应法门镇未来发展的道路网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

42.2 在路网规划中,强调道路分清性质功能,快速路和主干路在城镇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次干道则兼有“通”和“达”的作用,其上有大量沿街商店,文化服务设施,靠公交对居民服务;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方便居民、游客集散。

42.3 引出过境交通,减少过境车辆对镇区的影响。

42.4 适当提高干道网密度,结合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城镇主次干道间距和道路断面形式及红线宽度。

42.5 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增长,应逐步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非机动车交通为辅的客运交通体系。

42.6 改善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的局面,为远期车辆发展及居民出行提供足够的静态交通设施。

第四十三条“四纵五横”的方格路网结构

“四纵”:法黄大道、开元路、观光东路、滨河路;

“五横”:主要道路有:镇区北面的北环路、镇北二路,中部的天宝西路,贯穿旅游区,镇综合区和休闲度假区的贞元路,以及南环路,“五横”之间有南佐路、会昌路、佛国路等次干路、支路与之相连。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观光道路的交通网络体系。

其中南环路、法黄大道一起组成镇区过境交通道路。

第四十四条“快速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休闲性步行道路”五级路网系统

法门镇道路分类分级共分为五级。过境交通道路作为快速通道,联系对外交通道路,红线宽度40米;主干道36——40米,是镇区的主要运行道路,次干道30米左右,支路24米;休闲步行道路12——60米。

根据每条道路承担的交通量的不同,规划形成四种红线宽度的道路。

第四十五条法门镇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四十六条交通设施布置

46.1 停车场

停车场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

1、对外交通枢纽所在地,如车站、客货运中心等。以及靠近镇区入口,为过境交通服务的对外交通停

车场。

2、人流大量集中的旅游景区、大型商业文化生活设施附近的停车场,其特点是车辆多、时间高峰集中。

3、设在行政机关、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的内部专用停车场。停车场的布点应结合镇区用地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力求均衡分布,并与镇区道路网有机结合。

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按当量小汽车计算,停车场用地包括停车、出入口连接通道,绿化及附属管理生活设施用地。经折算,室外停车每个车位用地为25~30平方米,地下车库每车位30~35平方米。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停车场用地面积应按规划镇区人口每人0.8~1.0m2计算,因此,远期法门镇停车场面积需4~5公顷。大型停车场主要布置在旅游区,镇区出入口及镇区汽车客运站等。镇区内外来货运机动车停车场每处用地为0.5~1ha,镇区内机动车停车场每处0.5~1.5ha。

46.2 公共加油站

公共加油站通常设置在镇区大型机动车停车场附近和镇区出入口处,在镇区范围内,其布点服务半径为1.2~1.5KM,服务面积为4~7平方公里,根据镇区总体功能布局、道路网布局和加油站布点原则,规划布置1~2个左右的加油站,结合镇区公共停车场设置加油站,以小型为主,每点昼夜加油车次300~500辆,其用地面积为0.1~0.2ha.

46.3 公共客运系统

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应建立方便、高效的公交系统。并在观光东路、佛国路、开元路与会昌路、南佐路上开辟公交线路。

公交停车场设置在开元路与北环路交叉处。

第十二章基础设施布局

第四十七条供水

47.1 用水标准

(1)生活用水

法门镇居住建筑用水标准为200L/人.日。

镇区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居住建筑用水量的15%考虑,

法门寺旅游区公共建筑用水量为镇区居住用地用水量的30%。

(2)生产用水

法门镇作为旅游型城镇,工业性质为旅游产业。用水量小用水标准按150m3/ha.日。

(3)消防用水

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旅游区、居住区各一次计算,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5L/s 。

(4)未予计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取以上总水量的15%计。

47.2 水源

根据镇域地下水的动态分布,按镇域平均水平计算,法门镇规划范围内地下水总补给量可达32万m3/d,总开采量为18万m3/d,可满足镇区发展需要。规划北环路以北1000米为水源保护区。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_2020)文本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 前言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二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9) 第三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市域防洪规划 (13) 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核心城市圈规划 (17)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1)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 (22) 第一节总体布局结构 (22)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24) 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 (25) 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6) 第五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26)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27) 第二节停车设施规划 (29) 第三节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规划 (31) 第八章园林绿地及景观风貌规划 (32) 第一节园林绿地规划 (32) 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40) 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 (4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43)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5)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6) 第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48) 第一节消防规划 (48) 第二节人防规划 (49) 第三节防洪规划 (50) 第四节抗震规划 (51)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规划 (53) 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5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58) 第十七章附则 (59)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白马镇人民政府

白马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8年上半年,白马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及区委、区府各项会议精神,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新观念,按照“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的总体要求,重点做活了“农业奠基、工业兴镇、三产富民”三篇文章,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抗震自救,带领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经过党委政府的努力,白马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阶段性任务,也在“5.12”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镇立足镇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构建了中心城镇,实现了半年经济新跨越。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82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2.6%;工商各税完成5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0%;招商引资完成37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86%;完成劳务输出16500人,完成全年任务10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农民现金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元;沼气池建设规划440口,现已规划全面完成190口,在建

364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二00八年上半年农村工作回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半年,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规划并开始实施“一乡一品”特色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议工作开展“三评三定”活动。 3、全面推行“党员议事日”活动。镇党委组织各支部开展“党员议事日”活动,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每村每季度必须开展一次,让党员、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组织管理,让党员、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特别是“5.12”地震以来,“党员议事日”是组织群众评议受灾群众民主团体,各村党支部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扩大了“党员议事日”的影响力。 4、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效能建设”为中心,转变干部作风。目前,我镇领导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亲民、爱民、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更加浓厚。

消防说明书范本

第一部分江高镇消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火灾情况分析1 第一章:江高镇消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 第二章:江高镇历年火灾情况9 第二部分规划方向与目标9 第一章江高镇总体规划指引9 第二章消防规划总则12 第三章消防安全布局规划14 第四章重点消防地区规划27 第五章消防站布局规划29 第六章消防装备规划32

第一部分江高镇消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火灾情况分析第一章:江高镇消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地功能布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高镇位于广州市北郊,处于流溪河和巴江和的交汇处。作为“禺北重镇”、广州北郊重要的区域性商业与文化中心,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造成用地功能布局不甚合理,从而导致消防问题的产生。 1、建设用地布局比较分散,消防配置难度大。由于历史发展原因,镇内各种建设用地,如行政村、乡镇企业、省、市、区属企事业单位等,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协调,造成镇内建设用地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的局面。分散建设给消防设施的配置和消防扑救带来一定的困难。 2、用地功能分区不明确,消防环境复杂。由于用地制度上的原因,镇区、各行政村均有各自的工业、商业等用地,加上“外来”企业的用地安排与镇内用地缺乏协调,造成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混杂,各功能区互相干扰、相互影响;消防环境复杂,防火难度大,火灾扑救困难。 3、城镇发展过程中,镇区和“城中村”的建设造成的消防问题未解决好。由于历史原因,镇区部分地区和“城中村”建设无序、建筑密度高、消防间距不足、消防通道缺乏或堵塞现象严重,商铺、住宅房“多合一”处处可见,消防设施差、火灾隐患大,对城镇消防构成较大威胁。 4、镇内用地被多条对外交通线路分割,各片区相互间交通联系不畅。江高镇被京广铁路、广清(花)高速公路、新广花一级路等多条南北向的高等级的道路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而镇内东西向的联系道路相对缺乏,道路等级不高。造成各区联系不畅。 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用地布局的消防问题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某县总体规划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鉴定成果) 苍南县人民政府 苍南县规划建设局 二00八年八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2007年4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07年11月12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 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2008年5月9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2008-107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于2008年7月17日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 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2008.8.16

广州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

广州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

广州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2006]第483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分级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标准调整如下: 一、土地等级及税额。 土地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每平方米年税额27元18元10元6元4元3元 二、各等级土地具体范围。 (一)一级土地。 天河体育中心商务区(西至体育西路、东至体育东路、北至天河北路、南至天河南一路);北京路(中山路口至大南路口之间路段);上九路、下九路。 (二)二级土地。 越秀区:华乐街、东湖街、梅花村街、农林街、黄花岗街、建设街、大东街、大塘街、珠光街、白云街、登峰街、六榕街、人民

街、流花街、诗书街、光塔街、大新街、北京街(划定为一级土地的除外)、广卫街、洪桥街、东风街。 荔湾区:金花街、西村街、南源街、逢源街、多宝街、龙津街、昌华街、岭南街(划定为一级土地的除外)、华林街(划定为一级土地的除外)、沙面街、站前街、彩虹街。 海珠区:素社街、南华西街、凤阳街、滨江街、南石头街、昌岗街、龙凤街、海幢街、沙园街、瑞宝街、江海街、南洲街、琶洲街、赤岗街、新港街、江南中街。 天河区:天河南街(划定为一级土地的除外)、沙河街、林和街(划定为一级土地的除外)、石牌街、冼村街、猎德街、沙东街、员村街、天园街。 (三)三级土地。 越秀区:矿泉街。 荔湾区:桥中街、花地街、茶滘街、东漖街、中南街、海龙街、冲口街、东沙街、石围塘街、白鹤洞街。 海珠区:华洲街。 天河区:五山街、兴华街、元岗街、长兴街、车陂街、棠下街。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江高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3)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3)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4)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5) 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7)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7)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9) 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六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12) 第七节工业用地规划 (13)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3)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3) 第十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14) 第十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6)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16) 第十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16) 第十六节电信规划 (17)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18) 第一节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18)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18) 第三节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20) 第六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1) 第一节江高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1) 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21)

第一章总则 1.0.1为适应江高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江高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0.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1.0.3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广州市及至于更大区域范围内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商丘市黄河故道总体规划文本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商丘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商丘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底进行了商丘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概念规划的招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七家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经专家对方案的评审,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中标单位,委托我院进行进行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并开展林七水库、吴屯水库、民权林场三个景区的总体规划和局部的详细规划。 根据项目的多专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院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进行本项目的规划工作。其中我院负责总体规划、相应专项规划设计和的林七水库、吴屯水库详细规划工作,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水利工程专项规划工作,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负责林业工程专项规划和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的详细规划工作。 项目组于2009年6月12日至27日由我院进行统筹在商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调研,并进行了资料收集。在2009年8月中旬完成了初步方案。2009年9月下旬,根据市里的指示,对原确定的详细规划两景区林七水库和吴屯水库进行了调整,改为对梁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南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因规划用地调整,项目组先后于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到商丘对梁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根据详规深度要求进行了详细调研,2010年1月上旬,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到京再次检查规划工作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并给予相关指示和工作要求。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各投标方案的前提下,在对黄河故道现状进行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商丘市各位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进程,项目组多次组织会议,三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以求得到最科学的规划成果。 2010年3月,商丘市委市政府就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专题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实大会,项目组汇报了总体规划成果和详细规划的方案成果,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并提出了修正建议和意见。 项目组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6月提交评审成果,商丘市政府组织了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经评议,评委会一致评审通过总规成果和各详规成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所提建议和意见,以及市属各部门的意见,项目组对规划成果再次进行深入修改,并进一步深化了相关内容,规划领导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多轮认真细致的校正、核对,在项目组和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商丘市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天沐湖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任庄水库南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申甘林带景区详细规划》共五项内容。 在本次规划工作中,得到了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市政协、市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文物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作,特别感谢领导小组付出的辛勤工作,我们为他们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在此深表谢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联合项目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