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移动通信系统》教案

2013《移动通信系统》教案

2013《移动通信系统》教案
2013《移动通信系统》教案

教师教案( 2012—2013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授课学时:48(44+4)

授课班级:专业核心课

教师所在学院:通信抗干扰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2012-12-26

目录

课程基本情况 (5)

学时分配 (1)

第 1 章概述 (2)

1.1 授课时数 (2)

1.2 教学内容及要求 (2)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2)

1.3.1 本章重点 (2)

1.3.2 本章难点 (2)

1.4 教学设计 (2)

1.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3)

1.4.2 第1次课 (3)

1.4.3 第2次课 (3)

1.5 其它可选的作业及参考答案 (4)

1.6 思考与讨论 (5)

1.7 本章参考资料 (5)

1.8 教学后记 (6)

第 2 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7)

2.1 授课时数 (7)

2.2 教学内容及要求 (7)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7)

2.3.1 本章重点 (7)

2.3.2 本章难点 (7)

2.4 教学设计 (8)

2.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8)

2.4.2 第1次课 (8)

2.4.3 第2次课 (9)

2.4.4 第3次课 (11)

2.4.5 本章实验设计(学生实验在关键技术完成后统一进行) (13)

2.5 作业及答案 (14)

2.6 思考与讨论 (14)

2.7 本章参考资料 (15)

2.8 教学后记 (15)

第 3 章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16)

3.1 授课时数 (16)

3.2 教学内容及要求 (16)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6)

3.3.1 本章重点 (16)

3.3.2 本章难点 (16)

3.4 教学设计 (16)

3.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17)

3.4.2 第1次课 (17)

3.4.3 第2次课 (18)

3.4.4 实验演示与设计(学生实验在关键技术完成后统一进行) (19)

3.5 作业及答案 (19)

3.6 思考与讨论 (20)

3.7 本章参考资料 (20)

3.8 教学后记 (21)

第 4 章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22)

4.1 授课时数 (22)

4.2 教学内容及要求 (22)

4.3 教学重点与难点 (22)

4.3.1 本章重点 (22)

4.3.2 本章难点 (22)

4.4 教学设计 (22)

4.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23)

4.4.2 第1次课 (23)

4.4.3 第2次课 (25)

4.4.4 第3次课 (26)

4.5 作业及答案 (27)

4.6 思考与讨论 (28)

4.7 本章参考资料 (28)

4.8 教学后记 (28)

第 5 章蜂窝组网技术 (29)

5.1 授课时数 (29)

5.2 教学内容及要求 (29)

5.3 教学重点与难点 (29)

5.3.1 本章重点 (29)

5.3.2 本章难点 (29)

5.4 教学设计 (30)

5.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30)

5.4.2 第1次课 (30)

5.4.3 第2次课 (31)

5.5 作业及答案 (33)

5.6 思考与讨论 (36)

5.7 本章参考资料 (36)

5.8 教学后记 (36)

第 6 章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37)

6.1 授课时数 (37)

6.2 教学内容及要求 (37)

6.3 教学重点与难点 (37)

6.3.1 本章重点 (37)

6.3.2 本章难点 (37)

6.4 教学设计 (38)

6.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38)

6.4.2 第1次课 (38)

6.4.3 第2次课 (39)

6.4.4 第3次课 (40)

6.4.5 第4次课 (40)

6.5 作业及答案 (41)

6.6 思考与讨论 (47)

6.7 本章参考资料 (47)

6.8 教学后记 (47)

第7 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增强技术 (48)

7.1 授课时数 (48)

7.2 教学内容及要求 (48)

7.3 教学重点与难点 (48)

7.3.1 本章重点 (48)

7.3.2 本章难点 (48)

7.4 教学设计 (48)

7.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49)

7.4.2 第1次课 (49)

7.4.3 第2次课 (50)

7.5 作业及答案 (51)

7.6 思考与讨论 (52)

7.7 本章参考资料 (52)

7.8 教学后记 (53)

第8 章移动通信实验教学 (54)

8.1 授课时数 (54)

8.2 教学内容及要求 (54)

8.3 教学重点与难点 (54)

8.3.1 本章重点 (54)

8.3.2 本章难点 (54)

8.4 教学设计 (54)

8.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54)

8.4.2 第一单元 (54)

8.4.3 第二单元 (63)

8.4.4 第三单元 (71)

8.5 思考与讨论 (72)

8.6 本章参考资料 (72)

8.7 教学后记 (72)

课程基本情况

学时分配

第 1 章概述

1.1 授课时数

4个学时。

1.2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介绍移动通信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

◆移动通信发展进程;

◆第1代到第3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以及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要求:

?重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第1,2,3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区别;

?掌握移动通信的3种工作方式(指单工、双工、半双工等)

?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分类

?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3.1 本章重点

在本书中,总体来说本章所占比重较小,重点在于: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2 本章难点

对本科同学,第一次接触系统的概念,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枯燥。需要尽量补充新的业界资料和一些新的系统和业务的资料,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1.4 教学设计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1.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章内容通常均可在前2次课,4个学时内完成。

1.4.2 第1次课

1. 内容(40)

(1). 1.1小节,移动通信发展简述(约40页)

重点: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3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

2. 课前预习设计

(1).无。

3. 讲授思路

(1).在正式授课前,先简单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目的

和考察方式,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选课。

(2).介绍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3).介绍早期移动通信发展

(4).引出移动通信发展简述,本点为本节课重点,需要详细阐述,举例说明,可以参

考课堂设计的提问来帮助学生理解。

(5).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总结

4. 课堂设计

(1).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关键性突破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代表的物理含义

2).第三代的标准,可以提问TD-SCDMA是哪一家运营商采用?

(2).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简述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各自的特点

1.4.3 第2次课

1. 内容(20)

(1). 1.2小节,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2). 1.3小节,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重点:

移动通信系统的4类工作方式

FDD和TDD的对比

2. 课前预习设计

(1).试举例一个典型的工作方式为单工的移动通信模式(针对重点1,引起学生注意)

3. 讲授思路

(1).移动通信的特点

频谱拥挤、频谱需严格管理;电波传播存在衰落、多径等问题;面临环境的干扰

和噪声;存在高速移动和大动态范围的要求;对移动台体积、重量、功耗的要

求高;系统复杂,系统需组网,网络需有越区切换、漫游等功能

(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双工方式(FDD和TDD的概念和对比),移动中继方式

本点为重点,注意和实际系统结合来讲,参看预习和课堂提问来辅助学生理解。

(3).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1).蜂窝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公网)

2).集群系统(专网)

3).无绳电话系统

4).无线寻呼系统

5).卫星通信系统

6).分组无线网

(4).补充实验室实际科研项目方向,新技术等介绍

4. 课堂设计

(1).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在对双工进行定义的地方,请学生根据前面对单工方式和半双工方式的学习,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何衍生出双工方式的定义

(2).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对比TDD和FDD的优势和缺点

1.5 其它可选的作业及参考答案

(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无限电波传播复杂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移动台受噪声的干扰并在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通道容量有限

●通信系统复杂

(2).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蜂窝式移动通信利用了无限通信、有线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的最新技术成果,是技术密集型的移动通信方式。经历了如下发展历史: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其特点为:以FDMA技术为基础,频率利用率低,容

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不利于用户漫游;业务种类受限,不能传送数据

信息;容易被窃听。

●第二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其特点为:以TDMA为主要接入技术。以数字传输、

时分多址、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呼叫处理和网络管理功能。

第二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除了传送语音外,还可传送数据业务,如传真和分组的

数据业务等。

●第三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其特点为:以CDMA为主要的接入技术。更大的系统

容量和更灵活的高速率数据的传输,除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外,还能传送高达

2Mbit/S的高质量的活动图象.

(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几种,蜂窝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那种方式?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工通信2:双工通信3:半双工通信4:移动中继方式。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采用的式双工通信和移动中继方式。

(4).移动通信的概念?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在运动状态中(或临时静止状态)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方式

(5).常见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分类有哪些?

答:6大类

●陆地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

●无绳电话

●无线寻呼

●卫星移动通信

●分组无线网

1.6 思考与讨论

1.7 本章参考资料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迅速,本章主要的参考资料是在网络上搜寻最新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资料。

移动通信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0915695579.html,/

通信专业网:https://www.doczj.com/doc/091569557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915695579.html, 等等。

1.8 教学后记

第 2 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2.1 授课时数

7学时。

2.2 教学内容及要求

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电波传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常用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基本机制——反射、绕射和散射。然后较详细地论述了移动无线信道及其特性参数。

要求:

●了解无线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的特点;

●掌握电波传输方式分类;

●掌握无线信道的模型、表征及分类

●理解无线信道中信号经历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

落、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的关系

●理解描述信道衰落特性的特征量

●掌握多普勒频移的计算

●掌握自由空间损耗的概念和计算

●不要求链路分析和传播损耗及其计算方法,不要求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2.3.1 本章重点

●无线衰落信道的本质和特征。

2.3.2 本章难点

●能够理解无线电波传播的复杂性与时变特性是导致移动通信系统区别于有线通信

系统的根本原因,即(移动通信信道)衰落是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障

碍;

●能够定性理解多径衰落现象的本质,并能用定量计算一些指标,包括多普勒频移,

时延扩展,电平交叉率与平均衰落周期;

●能够区别平坦衰落与频率选择性衰落,快衰落与慢衰落。

2.4 教学设计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MA TLAB演示+学生实验

本章内容是“移动通信系统”课程中的一个关键章节,需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殊与复杂性导致了移动通信系统区别于有线通信系统的独特设计思路,包括关键技术与组网。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技术”、“信号与系统”和“概率论”等多门基础学科。上课前,或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布置学生一些思考题,比如:

●电磁波频率与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空气及其它媒质中传播时具有什么特点?

●多个同相、或反相信号的叠加会有什么结果?

●电磁波传播具有哪些基本现象?反射、散射、绕射。

如何让学生理解多径衰落现象及其特点,理解频率选择性衰落、平坦衰落的衡量指标是教学的难点与关键。利用研究式教学模式,可通过以下问题贯穿本章节的全部过程:

2.4.1 内容与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需要3次课,其中包括少量的MATLAB演示,此外,相关内容还将在实验课中安排一个实验。

2.4.2 第1次课

1. 内容(32)

(1). 2.1概述

(2). 2.2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重点:

为什么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超高频(300MHz~3GHz)频段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的计算和用途

2. 课前预习设计

(1).GSM系统通信的频段及该频段的电磁波的传输特点。

3. 讲授思路

(1).从信号与系统中信号经过信道所受到的影响,推出:为什么研究无线信道的电波

传播特性

1).复习一下白高斯噪声的定义和特点

2).无线电波的几种主要传播方式以及传播特性

3).从移动信道下的电波传播机制,讲解不同频段的电波传输方式的不同,从而

得到不同的电波频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重点分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超高频UHF(300MHz~3GHz)的主要原

因: (结合预习题来讲)

◆ UHF 频段主要采用空间波传播,其覆盖方式适合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UHF 频段所需要的天线较短便于移动

◆ UHF 频段受天气的影响较小

(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1). 直射:电波沿直线传播的传播方式

2).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无反

射、折射、绕射、散射和吸收现象 ,其单位面积中的能量会因扩散引起损耗

◆ 前提: 发射天线远离地球,或没有阻挡物

◆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的推导:Frris 自由空间模型(Friis H.T.,Proc.

IRE,1946)

32.4520lg 20lg 10lg 10lg dB T R L f d G G =++--

● 这里为重点,需要举例说明。并注意和课堂练习结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3). 非理想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

00()n

d P d d d d ??∝> ???对于 ◆ 基本概念,路径损耗指数的获取和典型环境的路径损耗指数

◆ 需要注意某些特定环境下,n 可能小于2,要给学生举例解释

4. 课堂设计

(1). 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

概述的地方可以询问信号输出和信道之间的关系 2).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处可以解释现在成熟的GSM 系统的频段问题 3).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在讲到短波的时候,可以提问图片中的短波天线 4).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最后,可以请学生分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超高频

UHF(300MHz~3GHz)的主要原因

5).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的计算,在举例后,留一个课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

6). 在W 和dBm 的转换的地方,留一个课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

(2). 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 简述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各自的特点

2.4.3 第2次课

1. 内容(61-32)

(2). 2.3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3).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4). 2.5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2.5.1无线信道的衰落

2.5.2 多普勒频移

2.5.3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重点

阴影衰落的分析和应用

多普勒频移的推导和分析

2. 课前预习设计

(1). 为什么在站台,火车靠近的时候,汽笛声比较低沉,火车远离时,汽笛声会比较

尖锐。

3. 讲授思路

(1).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1). 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

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2). 绕射(diffraction)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传播被尖锐的边缘阻挡时,

发生绕射。

◆ 第一菲涅尔椭球为电波传播的主要通道

◆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电波传播的主要通道的横截面积越大,绕射能力越

强。

3). 散射:当入射波在媒介中遇到一个粗糙表面、一群障碍物或大量随机分布的

不匀体时,方向无规则改变的现象。

4). 结合上面三种传输体制的特征,再次验证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的依据

(2).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1). 由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波路

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半盲区(阴影效应)

1010(,)m

l r r ζ

ζ=? ◆ r :传播距离; m 为路径损耗指数

◆ ζ :阴影产生的对数损耗,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 的对数正态分布。

◆ 这里为重点之一,注意参考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阴影衰落的参数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3).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1). 无线信道的衰落 :r (t )=m (t )×r 0(t )

◆ 大尺度衰落: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

或长时间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 小尺度衰落: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

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2). 多径衰落的产生

◆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发射的电波经历了不同的路径

◆ 导致传播时间和相位均不相同

◆ 接收信号的幅度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变化,产生了衰落

3).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

◆ 多径衰落现象

◆ 多谱勒效应:移动台在移动中通信,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cos =d V f θλ

◆ 这里为重点之一,注意结合预习提问,详细推导多普勒频移的公式,并分析其代表的物理含义。

4).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 原理:将信道看成作用于信号上的滤波器,可以通过分析滤波器的冲击

响应和传递函数得到多径信道的特性。

◆ 两径信道模型的推导;

◆ 多径信道模型的推导;

◆ 借此可以用预习题引出下一节的内容,为什么我们往往称无线衰落信道为“瑞利信道” 4. 课堂设计

(1). 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 对典型环境下阴影损耗的标准偏差的分布进行分析

2). 在多普勒频移计算的时候,预留一个课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

3). 在推导完成双线地面反射路径损耗的地方,让学生自行分析其和自由空间传

播损耗的对比

4). 对瑞利分布推导的结论进行解释

(2). 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 试推导多普勒频移的公式

2.4.4 第3次课(布置1,2章作业)

1. 内容(97-62)

(1). 2.5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2.5.5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

2.5.4 多径信道主要参数&2.5.6多径衰落信道分类

重点

瑞利信道的推导和分析

信道特性的推导和应用

2. 课前预习设计

(1).为什么无线衰落信道往往被称为“瑞利信道”?

(2).随着移动台的运动速度的加快,信道冲激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 讲授思路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说明小尺度衰落对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2).由多径条件下接收信号模型的推导,说明在实际系统中,多径的条件很恶劣,需

要用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为了能定性的分析信道的特点,并进一步定量的描述

信道的特征,以在工程中加以应用,需要对信道的统计模型加以分析。

(3).从预习题:为什么无线衰落信道往往被称为“瑞利信道”?随着移动台的运动速

度的加快,信道冲激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出其正是本节课需要解决

的问题

(4).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

●多径信道接收信号包络服从瑞利(Rayleigh)衰落分布

●这里为重点之一,注意详细推导瑞利分布的由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个信

道叫瑞利衰落信道,此处给学生留出分析和讨论的时间。

●莱斯(Rician)衰落分布

(5).时间色散参数和相关带宽

(6).频率色散系数和相干时间

(7).角度色散参数和相关距离

(8).多径信道影响的表现和本质

●(2)-(4)为重点之一,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什么需要琢磨信道的特性,在工程

中应用在什么地方。

4. 课堂设计

(1).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让学生自己计算平均附加时延和rms时延扩展

2).频率色散系数和相干时间处留一个例题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

(2).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说明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的基本概念

2.4.5 第4次课(1个课时左右)

1. 内容(142-98)

(1). 2.5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补充为什么需要学习信道,用实例进行描述。

(2).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信道模型(了解)

(3). 2.5.7 衰落特性的度量(了解)

(4). 2.5.8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了解)

(5). 2.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自学)

(6).小结

重点

信道特性的工程应用

典型的实际信道模型及其特征的分析

2. 课前预习设计

(1).试举例说明学习信道特性的作用

3. 讲授思路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提示时域/频域/空域的信道特征。

(2).由预习题,讨论如何利用上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工程系统的设计。

(3).学习多径信道能有效帮助系统设计

●通过导频的设计、分集的设计来引导学生了解信道的特性在工程应用在什么

地方。

(4).COST 207信道模型中的多普勒谱(自学,略讲)

(5).衰落特性的度量(自学,略讲)

●衰落包络与时间的关系

(6).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自学,略讲)

●信道建模(如何体现空、时、频三维特性)

◆时间维:建立具有多普勒频谱特性的单径(平坦)衰落

◆频率维:建立多径衰落

◆空间维:建立多天线、多通道衰落

(7).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自学,略讲)

4. 课堂设计

(1).可以设计课堂提问的点:

1).在讲导频设计时,引导学生把前面所学到的相干时间和带宽的知识用过来。

(2).可以补充的课堂作业:

1).试判断一个典型传输系统是否需要采用均衡。(见第2章,课堂作业PPT)

2.4.6 本章实验设计(学生实验在关键技术完成后统一进行)

(1). 给学生一段产生瑞利衰落的Matlab 程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参数输入,产生并

统计衰落的特征。

2.5 作业及答案

(1). 阐述长期慢衰落和短期快衰落的基本概念

答: 长期慢衰落式由移动通信信道路径上的固定障碍物的阴影引起的,衰落特性一般服从n d -律, 平均信号衰落和关于平均衰落的变化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征.

短期快衰落是由于移动台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 其中,多径产生时间扩散, 引起信号符号间干扰; 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 引起信号相位发生变化.

(2). 若载波频率f=800MHz, 移动台速度v =60 km/h ,求最大多普勒频移。

答: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可表示为

.800*1000000*60160Hz 3*100000000

d f v f C === (3). 说明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的基本概念。

答:时延扩展定义为多径中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就是脉冲展宽的时间。由于时延扩展,接收信号中一个码元的波形会扩展到其他码元周期中,引起码间串扰。

而相关带宽定义为多径传播中不同频率成分受到的衰落关系是否具有一致性。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则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的关系为:

1

2.f π?=?

其中?为归一化延谱曲线的均方值时延扩展。

(4). 长期慢衰落与短期快衰落的基本概念

(5). 说明多径衰落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影响

(6). 若载波频率f 分别为800 MHz 、2.4 GHz 和5.8 GHz ,当移动台以速度v =50km/h 沿

电波传播方向行驶,求接收信号的平均衰落速率,及对于信号包络均方值电平Rrms 的电平通过率。

(7). 说明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多普勒频移与相干时间的基本概念;

2.6 思考与讨论

(1). 有一市内无线局域网,载波频率fc=2.4GHz ,规划覆盖半径30m ,使用全向天线。在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下(即LOS 信道模型),如果要求覆盖范围内所有终端的最小接收功率为10μw ,问接入点的发射功率应至少为多大?如接入点与终端的载波工作

频率变成5GHz,又至少需要多少发射功率?

(2).从无线信道对移动通信系统影响的角度看,为什么蜂窝小区结构能够更大程度利用频

率资源?

答:正是由于衰落(主要是路径损耗)的存在,才能设计蜂窝小区结构,进行频率复

用。

(3).问题2:为什么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设计复杂的编码、调制、和检测方法,以提

升无线链路传输性能?多径衰落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本问题的引入,可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小灵通,GSM,CDMA系统的接收信号差别和

在不同无线环境中的信号强度来引入。

(4).问题3:如何刻画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衰落?

(5).内容4:解释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受多径衰落导致字符间干扰的原因,画出简单的发送

信号(比特流)遇到多径传播现象时的结果。并给出不同时延扩展情形,进行课堂提

问。情形1是字符周期远大于多径时延扩展,情形2是字符周期小于时延扩展。2.7 本章参考资料

[1].杨大成等编著. 移动传播环境: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Andrea Goldsm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ondon: Cambridge. 2006.

[3].G. L. Stüber. 移动通信原理(第二版)[M]. 裴昌幸等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David Tse, Pramod Viswanath, 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mbridge出版社,

May 2005.

[5].Matthias P?tzold. Mobile fading Channel. New York John:Wiley & Sons, Inc., 2002.

2.8 教学后记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 学 教 案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教师:冯伟伟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 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 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 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 导学生观察牛、马、母 亲、灯、举灯的人、跳 楼的人、逃生人的表 情、姿态,用形容词或 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 理感受,并讨论、分析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 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 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过去的日子》 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并组织活动内容: 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

机动车科目一测试题教学教材

机动车科目一测试题 1、判断初次申领驾驶证的驾驶人在实习期内可以单独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 A、正确 B、错误 2、单选夜间驾驶车辆遇自行车对向驶来时,应怎样做? A、连续变换远、近光灯 B、不断鸣喇叭 C、使用远光灯 D、使用近光灯,减速或停车避让 3、单选车辆在雪天临时停车时,应开启什么灯? A、前后雾灯 B、倒车灯 C、前大灯 D、危险报警闪光灯 4、单选这种白色矩形标线框含义是什么? A、出租车专用上下客停车位 B、平行式停车位 C、倾斜式停车位 D、垂直式停车位 5、单选(如图所示)这个符号的开关控制什么装置? A、儿童安全锁 B、两侧车窗玻璃 C、电动车门 D、车门锁住开锁 6、判断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A、正确 B、错误 7、单选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隧道开远光灯 B、隧道减速 C、隧道开灯 D、隧道开示宽灯 8、单选以下哪个指示灯亮时,表示油箱内燃油已到最低液面?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9、单选前方路口这种信号灯亮表示什么意思? A、路口警示 B、禁止通行 C、准许通行 D、提醒注意 10、判断如图所示,A车具有优先通行权。 A、正确 B、错误 11、判断这个标志的含义是提醒前方道路变为不分离双向行驶路段。 A、正确 B、错误 12、单选驾驶机动车由加速车道进入高速公路行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什么? A、在加速车道上加速,同时要开启左转向灯 B、密切注意左侧行车道的车流状态,同时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 C、充分利用加速车道的长度加速,确认安全后,平顺地进入

行车道 D、经加速车道充分加速后,可直接驶入最左侧车道 13、判断机动车驾驶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十年内不能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A、正确 B、错误 14、判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时,要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A、正确 B、错误 15、单选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直行和左转合用车道 B、直行和掉头合用车道 C、直行和右转车道 D、分向行驶车道 16、判断对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交强险的车辆,交通警察可依法予以扣留。 A、正确 B、错误 17、单选在距这段路多少米以内的路段不能停放机动车? A、5米以内 B、10米以内 C、30米以内 D、50米以内 18、单选冰雪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A、电器设备易受潮短路 B、能见度降低,视野模糊 C、行驶阻力增大 D、制动性能差,方向易跑偏 19、单选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

人美版 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自学;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0915695579.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全册

课题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 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目标达成 及反思 老师复备 内容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思考表现 新授 分析 总结 交流分析 小结 作品分析 交流看法 小结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 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 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 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 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 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 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 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 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自学第7页概念) (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 失点(心点)、透视线分 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 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 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 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 窄、近高远低。 (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 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 学生观察,体验表 现空间的效果与 自己的理解。 思考平面与立 体的关系。 认真分析,感受画 家的情感,能用语 言表述出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自己掌握的 透视知识,能总结 出透视的基本规 律。 了解艺术与科学 的关系,掌握基本 的透视方法。 欣赏经典作品 分析并掌握其平 行透视含义及规 律。 欣赏作品 分析并掌握其成 角透视含义及规 律。

教资科目一答题模板Try

素质教育观 Xxx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 (2)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材料 (5)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在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材料(可忽略) (6)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主动精神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材料(可忽略) 总之,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学生观 xxx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材料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材料(可忽略)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爱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教师观 XXX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师角色转变-(开盐放醋)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 教

学 教 案 冕宁县富强学校教师:姚兰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0915695579.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

1月驾考宝典科目一最新版教案资料

机动车驾驶证考试技巧系列 一、交规相关题巧记 1. 答题中所有题一个原则--安全,因此怎么做安全就怎么做。 2. 判断题中遇到紧急情况所有过激行为都错,比如急刹(用力踏)油门(制动),急转方向,选择题中类似的答案都错。 3. 能让行的都让行,能帮助的都帮助,能避让的都避让,只要不抢、不急都对。 4. 抢救伤员一个原则先救人,救人额一个原则先止血。 5. 无标志无灯无警路口,按照让右路--让左路--让直行的顺序判断。 6. 车辆变换位置都要开转向灯,唯一不开的就是进环岛(转盘)。 7. 红色是禁令、黄色是警告、蓝色是指示,三种颜色都没有是辅助。 8. 禁令对禁止、警告对警告、指示对指示,相同就对,不相同就错。 9. 黄灯亮与黄灯闪烁只一字之差。“闪烁”确保安全,“亮”不准通行,但越线的可通行。 10. 远光灯、近光灯的考题只能使用近光灯,不准使用远光灯。 11. 只有冰雪道路是下坡先行,其余都是上坡先行;如果出现两个上坡先行,就选字多的。 12. 有省选省,无省选县。 13. 户籍地对户籍地,暂住地对暂住地 二、八种交警手势信号口诀 1.停止信号:左臂由前向上直伸,掌心向前; 2.直行信号:两手平伸右手摆; 3.左转弯信号:右臂向前平伸,左手向右摆动; 4.右转弯信号:左臂向前平伸,右手向左摆动; 5.左转弯待转信号:左臂向左平伸成45度,上下摆动;

6.变道信号:右臂向前平伸,掌心向左,右臂向左水平摆动; 7.减速慢行信号:右臂向右前方平伸,掌心向下,平直向下摆动; 8.示意车辆靠边停车信号:左臂由前向上直伸,掌心向前,右臂向前摆动。 三、处罚相关题巧记 1.扣留机动车: 未悬挂车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未携带行驶证、伪造相关证件或使用其他车辆证件; 在一个计分周期达到12分。 2.收缴号牌: 伪造或假冒车牌号。 3.警告: 不按规定挂号牌。 4.拘留15天: 未有有效驾驶证(被吊销、被暂扣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不构成犯罪(逃逸吊销,终身不能重新取得)。 5.吊销: 将车给没有驾驶资格的人、超速50%、非法改装车辆、报废、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接受处理。 6.有期徒刑: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15 年以下。 四、罚款金额题巧记 1. 5-50元: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 2. 20-200元: 违规停车不在现场的;违规停车在现场但拒绝驶离的;未放置保险标志的。 3. 200-500元:客运车辆超员,但没超过20%的;货运车辆超过核定载质量的,但没超过30%的。 4. 200-2000元: (1)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驾驶证暂扣、吊销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2)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将机动车交由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将机动车交由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最新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要点: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黑白世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 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 2. 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 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 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

科目一驾校考题教学提纲

1.去了第几条,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2.三角黄色起警示作用,所以是注意行人。“人行横道”的标 志是白底的三角形,图的样式是一样的 3.前雾灯是朝左的,后雾灯是朝右的。 4.右转让左转,转弯让直行 5.∧表示俩侧通行,/这个方向的表示左侧通行,\\\\这个方向 表示右侧通行。 6.警告标志右侧绕行。用以告示前方道路有障碍物,车辆应按标志 指示减速慢行。设在道路障碍物前适当位置。

7.白虚线是虚线同方 向车道的,可以越线到另一同方向车道行驶。但右侧刚好有车,为了安全,这个时候不能变道。 8.造成重伤,没有死亡,且没有跑的,是三年以下。直接撞死逃逸的,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没撞死跑了,但是 耽搁救疗时间致死的是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9.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出台将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等违法记分由3分提高到6分。 10.正确, 这个没问题,左侧的开关是管灯光的,右侧的开关是管雨刷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 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12.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之最低时速限制。此标志设在高速 公路或其他道路限速路段的起点。高度限速标志是白底红字。 13.看到小汽车你应该想到的是机动车行驶。 14.死记题:不管拼装车还是报废车,都是一样的。罚200-2000元,吊销驾照。 15.此为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关于如何区分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及洗涤器和后风窗 玻璃刮水器及洗涤器,你只需记住一点半弧形的图标是前风窗,四四方方的图标就是后风窗。除霜的是指针式波浪形的刮水的是直的 16.此标志为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比机动车专用车道标志上的小车多了2 个小人,所以它是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

科目一理论教案 驾驶培训理论学习授课内容

驾驶培训理论学习授课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介: 1、2003年10月28日通过。2004年5月1号实施。 2、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通 行效率。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必须遵守.否则是违法 行为。 3、实施的原则:依法管理、方便群众。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4、执法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下属车辆管理所。 二、道路交通信号:在道路上约束车辆、行人交通行为 的特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警察指挥手势信号。不包括警灯、交通信息板。 1、交通信号灯: (1)红灯亮表示禁止通行,停在停止线以外; (2)、绿灯亮表示允许通行; (3)黄灯代表警示,黄灯闪烁时确保安全可以通行; 黄灯亮时禁止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 继续通行(图中白色实线为停止线)。 (4)车道灯(箭头灯),绿色箭头朝上(左、右),允

许直行(左转、右转),红色箭头灯或叉行灯亮 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另有人行横道信号灯,红灯亮禁止行人通行,绿灯亮准许行人通行,绿灯闪烁时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抓紧时间通过,未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禁止通行。 2、交通标志:指示标志(蓝色)、指路标志(蓝、绿色)、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红色)、旅游标志(褐色)、辅助标志(黑白色)、道路施工安全标志7种。 (1)蓝色:指示标志,指示方向、路线。(36种表现方式)P26-27。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直行和向左转弯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直行。此标志设在直行的路口以前适当位置。表示只准一切车辆向左转 弯。此标志设在车辆必须 向左转弯的路口以前适当 位置。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向右 转弯。此标志设在车辆 必须向右转弯的路口以 前适当位置。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直行和 向左转弯。此标志设在车 辆必须直行和向左转弯的 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直行和向右转弯向左和向右转弯靠右侧道路行驶靠左侧道路行驶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直行和向右转弯。此标志设在车辆必须直行和向右转弯)的路口以前适当位置。表示只准一切车辆向左和 向右转弯。此标志设在车 辆必须向左和向右转弯的 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靠右 侧道路行驶。此标志设 在车辆必须靠右侧行驶 的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表示只准一切车辆靠左 侧)道路行驶。此标志设 在车辆必须靠左侧行驶的 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立交直行和左转弯行驶立交直行和右转弯行驶环岛行驶步行 表示车辆在立交处可以直行和按图示路线左转弯行驶。此标志设在立交左转弯出口处适当位置。表示车辆在立交处可以直 行和按图示路线右转弯行 驶。此标志设在立交右转 弯出口处适当位置。 表示只准车辆靠右环 行。此标志设在环岛面 向路口来车方向适当位 置。 表示该街道只供步行。此 标志设在步行街的两端。 鸣喇叭最低限速单行路向左或向右单行路直行 表示机动车行至该标志处 必须鸣喇叭。此标志设在 公路的急转弯处、陡坡等 视线不良路段的起点。 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 之最低时速限制。此标志 设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 限速路段的起点。 表示一切车辆向左或向 右单向行驶。此标志设 在单行路的路口和入口 处的适当位置。 表示一切车辆单向行驶。 此标志设在单行路的路口 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干路先行会车先行人行横道右转车道 表示干路先行,此标志设在 车道以前适当位置。 表示会车先行,此标志 设在车道以前适当位 置。 表示该处为专供行人横 穿马路的通道。此标志 设在人行横道的两侧。 表示车道的行驶方向。此 标志设在导向车道以前适 当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教学教案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驾驶证考试科目一交通法规考试学习资料教案资料

驾驶证考试科目一交通法规考试学习资料

2011年06月07日 1、 饮酒后开车处扣1-3月驾证并罚200-500元。 2、 醉驾处扣3-6月驾证并罚500-2000元。 3、 非法装报警、标志灯的予以强拆并收缴罚200-2000元4、 无证开车拘留并罚200—2000元 5、 借车给无证人使用吊销驾证并罚200—2000元 6、 事故后逃逸且未犯罪的罚款并拘留。 7、 违反交通管制不听劝阻的罚款并拘留 8、 交通肇事逃逸的吊销驾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证。9、 因醉酒被吊销驾证的可以重新考证。 10、 积分满12分拒绝学习考试的公告驾证停止使用。11、

白天道路上难以移动故障车的应开启报警闪光灯且在50-100米处设警告标志。 12、 开车下坡不准空档或者熄火。 13、 高速路上超过100公里车速的与前车保持100米距离。 14、 不正当方式拿证的需撤销驾证并3年内禁止申请驾证。 15、 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车。 16、 交通运输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3-7年有期徒刑。 17、 机动车行驶超过时速50的依法扣留驾证。 18、 交通违法监控记录应当向社会提供查询。 19、 驾车碰撞建筑物等设施的不能即行撤离现场。 20、 交通事故仅造成重伤且驾驶人愿意承担全责的也不能自行协商处理。 21、 饮酒或者醉酒的造成违法行为的一次记12分 22、

年满70周岁的只能使用F证。 23、 一个记分期两次以上达到12分的应参加科目1、科目2考试 24、 毒瘾人不能申请驾证。 25、 未及时交验车的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 26、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保险人没有过错的保险公司不提高保险费率。 27、 为发生违法或者交通事故的车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降低其保险费率。 28、 交警信号手掌向上停成直角转平行的慢向下的等看掌心。 29、 驾驶自动挡起步踏下制动踏板从P档换入其他档位。 30、 自动档汽车启动发动机时应将变速器操纵杆放在P档位置。 31、 无论自动档还是手动档汽车必须用右脚踩踏制动踏板。 32、 平路驾车使用D档 33、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驾校理论教学计划

新源县鑫合驾校 理 论 教 学 计 划

理论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为规范机动车驾驶员的理论教学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制定本教学计划。本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理论教练员要严格按照本计划进行教学。 一、第一阶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机动车基本知识,掌握道路安全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道路交通信号的规定。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共10学时 1、机动车基本知识: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汽车整体结构: 1、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组成。 2、发动机:汽车的动力装置,由机体、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组成。 3、底盘: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 4、车身:驾驶室、货箱。 5、电器设备:蓄电池、发电机。用电设备:起动机、点火系及其它用电装置:照明与信号、空调、音响及中央控制器等。 6、根据发动机和驱动轮的位置,传动系在汽车上的布置形式分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发动机前置前后轮驱动(吉普车)。 7、动力传递: 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减速器、差速器→驱动轮。 变速器分为手动变速器车和自动变速器车。 二、机械常识: 1、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组成。(一个作功循环活塞上下运动四次的发动机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2、底盘: A、传动系: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驱动桥组成。 B、行驶系:车架、车桥、悬架车轮和轮胎。 3、转向系:汽车转向系由转向器和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转向器由转向盘、转向机等组成。转向传动由直拉杆、横拉杆等组成。 4、液压制动系:制动总泵、制动轮缸(分泵)、车轮制动器、油管和制动踏板等。 三、车辆主要安全装置: 安全头枕、安全带、安全气囊、灯光、喇叭、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 四、仪表: A、几种常见的仪表盘。 B、仪表盘上各种符号的含义。 C、仪表、指示(报警)灯。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 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 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 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 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 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 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 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 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 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 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 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 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 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 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 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联系, 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 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 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 谐交融。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世界名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3)存在冋题(如右图):透视不正确,用线还存在着点、断断续续的现象。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根据对物体结构认识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1)用主观理解法表现物体生动有趣。 (2 )运用线条更生动流畅。 小结:无论用哪种表达方法,最重要的是把物体较真实地表现在画纸上,来传达我们的感情。 1.欣赏线与形相结合的优美作品 2.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是最简便、最形象的日常交流语言。 (快捷方便) 3.自然、、建筑设计、机器使用说明图、…… (1)试画:苹果、杯子、铅笔盒、一叠书……(尝试: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2)立体图像: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三维立体形象。 讨论得出: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 了解线与形的关系及手绘线描图像的特点,通过欣赏体会作品的美感,进一步激起学习创作的欲望。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通过对实物描绘,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观理解的方法 三、作品赏析、拓展知识 1.几张名画好在哪里?(结构、造型、线条) 它们运用的是哪种技法? 2.简介画家、拓展知识 (1 )凡高 (2)毕加索 (3)齐白石 3?观察大师的手绘线描作品与你们的手绘线描作品比较一下觉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1、?感受名画,设疑解惑,主动参与。 2.了解画家、拓展知识 3 .分组讨论、交流。 (1)交流知识、情感。分组发表意见 (2 )教师及时肯定与补充。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以为本。 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从大师的画迁移回到学生的绘画,拉近创作距离让自主探究。 4.加深理解,展开想象体验创新 (1)你能创作一幅富有情趣的作品吗? (2)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的构图、技法及线条的运用。 (3)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分组实践,合作探究 1、选择三种绘画方法 2.运用适合自己的工具(铅笔、钢笔、圆珠笔),自由组合、自主探究,合作创作一幅作品。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各有所得,从而扩展的求知面。 四、展示与评价 3.小组交流评价。 4.教师点评。

驾考科目一易错题精选(附答案)教学内容

驾考科目一易错题精选(附答案) 1.因避让特种车辆而发生违法行为,被电子警察拍到时,可向交管部门复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避让特种车辆而发生违法行为可向交管部门复议,不用担心做好事还受罚了。 2.车辆驶入匝道后,迅速将车速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应该是从匝道进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在加速车道里迅速将车速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 3.驾驶人有下列哪种违法行为一次记12分? A、违反禁令标志指示 B、违反交通信号灯 C、使用伪造机动车号牌 D、拨打、接听手机的 答案:C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

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六)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八)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十一)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4.装有ABS系统的机动车在冰雪路面上会最大限度缩短制动距离。 A、正确 B、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