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本小组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和分析,分别是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1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理念

《标准》的设计有三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1)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图示、图例、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3)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倡导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试图凸现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是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实行该理念时应该注意:首先,倡导探究性学习并非全盘否定以前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仍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工作中要避免牵强附会的、不切实际的、一窝蜂的“探究性学习”。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角色

定位应是“帮助者”。因此,教师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三,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最大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因此,在组织探究性学习中,要防止复杂化倾向和纯科学化倾向。

(4)反映课程理念的例子

在生物课程当中,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部分,并且探究性学习对实验部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比较如图1[1]:

图1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状态对比

有很多成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2],比如一位教师注意到了同学们经常用柑橘油喷杀害虫,老师促进他们产生联想,同学们进一步探究认为利用大剂量柑橘油可以喷杀蟑螂,老师提示学生柑橘油致死昆虫的原因,同学们继续大胆尝试,分别用类似植物材料大蒜,洋葱等喷杀蟑螂,总结其中的生物知识,同学们兴致勃勃,完全没有拘泥于书本的要求与知识。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究案例。

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实践,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课[3]中,一位老师巧妙的将网络技术融入到生物课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课前,老师建立了课题网站,网站中包括有关平衡膳食宝塔的文献、图片、视频资料素材等材料,还提供了可供学生自由发言的bbs模块。在课堂上,学生依托此网络平台进行探究学习和交流,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分小组制作了“为亲人设计食谱”的课件,

[1] 龙得泉.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 剑南文学: 下半月, 2012 (11): 281-282.

[2] 杨建军. “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C, 2011 (002): 44-44.

[3] https://www.doczj.com/doc/0115605645.html,/courses/CZSW/html/module1/hd2/hd2_bz2_2.html

激发了学生关爱身边亲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解读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变革着。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张挂图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打破课时的局限,将丰富的外部资源引入学习,借助于网络丰富多样的资源和便捷的交流途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习个性化真正落实到实处。

1.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取了以下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将绿色植物和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多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了“生物技术”主题。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学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认真参照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具体地指示课程的进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课程目标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以此为大方向,由课程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2课程具体目标

(1)目标内容

具体目标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三维目标实现策略

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国家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意在纠正过去我国在主知主义课程观下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心灵的弊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如何实现,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实现是个难题,本小组找了以下例子,可以参照例子的经验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落实三维目标[4]:1.联系学生生活实践,教师要善于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比如,我们可以带学生到生物园

进行调查研究,还可以组织学生给校园的树木、花卉挂牌,并配上种名,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意义等等。这些都会促进同学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另外安排同学们轮流管理班级花卉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生物的探究与思考,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2.组织同学通过互联网,关注生物科技最新发展,教师带领同学们及时将知识更新,才

能彰显生物学科本身的生命活力,体现课堂的时代性。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比如,分组讨论河北养鸭场在饲料中添加苏丹红的例子,引导

同学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让同学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培养用知识指导生活的生活态度。

3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下面以2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生物圈中的人”作为例子分析:

3.1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4] 石翠媛.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 陕西教育: 高教版, 2008 (12): 20-20.

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1)理解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2生物圈中的人

(1)单元目标及要求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人

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2)具体例子

“输血与血型”中,本节文字内容少、知识量都较少,但与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为老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利于教师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包括引导、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展开调查,讨论交流等。学生在学习了输血的原则后,让学生通过flash,扮演医生给大量失血的B型血病人输血,然后讲授输血错误的危害——异性血相输,会导致凝结反应,危及生命。通过信息技术整合生物课程,创设情境,是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学习知识。

输血与血型的课程知识很贴近生活,再引入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很好的产生共鸣,但是对于不同血型的理解容易混淆。所以老师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既要利用好本节课可以产生共鸣的优势,又要弥补知识容易混淆的劣势。本节课利用一些联系生活的例子来更好的引入课堂,同时也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图表来分析血型的关系,来避免相似概念引起的混乱。4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在制订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2)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

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作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

(3)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的概念,如“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生物学概念,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本标准的课程内容中同时使用了这两种方式。

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其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4)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本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模拟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应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

4.2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1)评价的内容

首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次,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最后,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评价的方式

首先,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所反映的结果都有其局限,因此,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评价还应该鼓

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倡导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档案夹”封面贴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信息。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分阶段展览学生的“档案夹”,教师和学生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角度看,可以采取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还可相互查看学习进度,把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整理成电子版,收录到学生的电子档案中。

(3)评价的例子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初中生物教育评价的方法体系,分为几个维度,几个阶段,具体的安排如下[5]:

1.建立初中生物学习过程评价档案:将每一个单元都筛选出必不可少的学习目标,并

且按照指示体系建立目标分析表,为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评价档案,从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跟踪评价。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角度看,可以采取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还可相互查看学习进度。

2.客观地记录学生探究性学生生物学科的活动过程和成功:教师应在每个学习主题中

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然后客观的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制定和实施的计划,最后进行交流。

3.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成果展示,每一个学期都举行展览会,展示学生的论文,报告,

小制作或者个人制作的小网站获奖证书等等。这些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并记录到学生档案。

4.期中,期末综合评价:由学校或者上级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命题,成绩记录学生档

案,这项工作其实就是前三项的总结和检验,所以应降低此项评价的权重。

[5] 范枫岚. 构建初中生物教育新的评价体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 (18): 137-138.

5.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由教师统一制定的评价表,包括学习生物的兴趣,能力,个性

等等的评价表达,再加上家长和学习小组对该省的评价表述,与以上几者结合综合评价。

5初中生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总结

结合课标的解读,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物学科教学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整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6]:

(1)教师演示型

教师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课件大师等课件制作工具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利用课件上课可以设计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更能模拟出一些用肉眼、实验或其它电教手段无法观察到的生理现象,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如在进行《人体废物的排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学时,若只用教科书上静态的图片,学生很难理解人体废物排泄的过程,对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更是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模拟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演示血液和原尿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前后的变化,使学生对人体废物的排出有一种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

(2)学生参与型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共用一台电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直接调用教师制作的课件、下载的网页或直接上网(要有很好的上网限制软件),查找所需的资料。如我在进行《血液和血型》(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学时,事先为学生制作了<血液的分层现象>和<模拟血型鉴定>的flash课件,让学生自己通过看flash课件上的动画演示,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能更形象、直观的理解血液的组成和ABO血型的鉴定过程,并了解了失血会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给

[6] 曹京涛.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实践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学生提供一些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找所需资料,教师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最后再由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3)专题网页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等软件制成以某一专题为主的网页,通过查阅互联网,建好相关内容的链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这些网页中去探索、去研究。如在进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时,以脊椎动物的五大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为主题,设置相关问题(每纲的进化地位、生物学特征、生境、代表动物及其图片等)作为主页,并设好相关链接,让学生从链接的不同网页中,围绕设置的问题去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展开讨论交流,适时总结,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的效果。

(4)学生报告型

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学生在教师确定的较小的主题范围下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报告型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充分体现个人的自主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龙得泉.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 剑南文学: 下半月, 2012 (11): 281-282.

[2] 杨建军.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C, 2011 (002): 44-44.

[3] https://www.doczj.com/doc/0115605645.html,/courses/CZSW/html/module1/hd2/hd2_bz2_2.html

[4] 石翠媛.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 陕西教育: 高教版, 2008 (12): 20-20.

[5] 范枫岚. 构建初中生物教育新的评价体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 (18): 137-138.

[6] 曹京涛.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实践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人教版】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完全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一个假期匆匆就过去了,一开学就面临着新的难题----解读新课标。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齐心协力,对生物必修三的课标做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感觉受益颇深。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电子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 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析50个重要概念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析50个重要概念 一、科学探究(5个)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落选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造经。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阿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选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宇、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6个)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辨,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物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棱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三、生物与环境(5个)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祛。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

2011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 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

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完整)2019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9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 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 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祛。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 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学习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体会

学习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体会 本次培训历时三天,主要是听取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占良先生关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福建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陈欣女士关于突显重要概念教学,体现生物学课程性质的专题报告。在晚上还和泉州同行们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在第二天还听取了福建省生物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伯海英关于“在过程中理解和建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专题报告,并和全体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培训主要是围绕本次生物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学习。新课标突显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保持以下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面向学生、结构合理。其实质的变化简单讲就是:强调主动学习,又强调概念性教学。以下是具体的感受: 与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的修订稿增加了部分内容。通过自己初步学习,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变化,为以后的教学更新观念。 一、前言: (1)、增加了期望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在“科学精神”、“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2)、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没什么变化。 三、课程内容: (一)修订的主要内容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在“具体内容”(原称为“具体内容标准”)部分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主要体现在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和增加部分具体内容等方面。

1.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据此,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修订过程中,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意见,降低了部分具体内容要求。主要体现在: “科学探究”主题: 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 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得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的要求对高中学生比较适合。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生物与环境”主题: 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得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而现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只要求学生“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现要求明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