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翟中和)

细胞要点(翟中和细胞生物学)

Chapter 1.2.3

1、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schwann)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lltheory)。

2、支原体(mycoplast):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朊病毒(prion):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生命体。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无真正细胞核,遗传物质无核膜包被,散状分布或相对集中分布形成核区或拟核区具完整细胞核,有核膜包被,还有明显的核仁等构造

遗传物质DNA分子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DNA分子有多条,常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或染色质

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具发达的内膜系统

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无非膜性细胞器具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基本表达两个基本过程即转录和翻译相偶联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区域性

细胞增殖无明显周期性,以无丝分裂进行增殖以有丝分裂进行,周期性很强

细胞体积较小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之中有不少的病原微生物细胞为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5、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与手段:

a.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

b.探索细胞超微结构的电子显微镜技术;

c.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技术;

d.用于分离细胞内不同大小细胞器的离心技术;

e.用于培养具有新性状细胞的细胞融合和杂交技术;

f.使机体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繁殖的细胞培养技术;

g.能对不同类型细胞进行分类并测其体积、DNA含量等数据的流式细胞术;

h.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细胞中的DNA、RNA或蛋白质进行定位的放射自显影技术;

i.用于探测基因组中英雄模范种基因是否存在,是否表达以及拷贝数多少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j.能将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梳酸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

k.对细胞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显微分光光度术,显微荧光光度术,核磁共振技术。

Chapter4

1、生物膜(biomembrane)结构模型的演化:a.1925三明治模型;b.1959单位膜模型(unitmembranemodel);c.197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1975晶格镶嵌模型;e.1977板块镶嵌模型;f.脂筏模型(lipidraftsmodel)

2、细胞膜(cellmembrane):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又称质膜,厚度6-10nm,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分界,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差别。

电镜下,CM呈三层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骨架,每个磷脂分子都可以自由地作横向运动,其结果使膜具有流动性、弹性。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是膜蛋白,有时镶嵌在骨架中,也能作横向运动。

3、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lmodel):认为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际在内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这些大多为功能蛋白。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较好地体现细胞的功能特点,被广泛接受。

4、脂质体(lipo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

5、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又称内在蛋白,跨膜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aa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整合pro几乎都是完全穿过脂双层的蛋白,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疏水区同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尾部相互作用;整合蛋白所含疏水aa的成分较高。跨膜蛋白可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多亚基跨膜等。

6、膜转动蛋白(membranetransportprotein):CM中具有转运功能的跨膜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7、外周蛋白(peripheralprotein):又称附着蛋白,完全外露在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主要是通过非共价分健附着在脂的极性头部,或整合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8、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由动物cell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状结构。

主要成分有

a.多糖:糖胺聚糖、蛋白聚糖;

b.纤维蛋白:结构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粘合蛋白(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

其中以胶原和蛋白聚糖为基本骨架在细胞表面形成纤维网状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过纤连蛋白或层粘蛋白以及与其他的连接分子直接与细胞表面受体连接;或附着到受体上,由于受体多数是膜整合蛋白,并与细胞的骨架蛋白相连,所以细胞外基质通过膜整合蛋白将细胞外与细胞内连成了一个整体。

9、整联蛋白(integrin)属于整合蛋白家族,是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整联pro为一种跨膜的异质二聚体,它由两个非共价结合的跨膜亚基即α和β亚基所组成。Cell外的球形头部露出脂双分子层,头部可同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全,而细胞内的尾部同肌动蛋白相连,整联蛋白的两个亚基α和β链都是糖基化的,并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整联蛋白同基质蛋白的结合,需要二价氧离子,如Ca2+,Mg2+等的参与,有些细胞外基质可被多种整联蛋白识别。

整联蛋白作为跨膜接头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肌动蛋白骨架之间起双向联络作用,将细胞外基质同细胞内的骨架网络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整联蛋白所起的细胞粘着作用。整联蛋白还具有将细胞外信号的细胞内传递的作用。

10、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相邻细胞连结起来的特殊结构,这种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或装置称为细胞连接。

1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是相邻细胞间局部紧密结合,在连接处,两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组成对应的封闭链,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cell间隙,防止胞外物质通过间隙进入组织,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12、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连接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挺有离的细胞整体。

a.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桥粒和半桥粒。

b.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包括粘着带和粘着斑。构成锚定连接蛋白为细胞内附着蛋白和跨膜连接的糖蛋白。

13、桥粒:连接相邻cell内的中间纤维将相邻cell连接在一起,

半桥粒:连接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在一起,

粘着带:位于某些上皮cell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cell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此中跨膜糖蛋白认为是钙粘素(参与连接的为钙粘蛋白),

粘着斑:是肌动蛋白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连接的为整联蛋白)14、G蛋白(信号蛋白):为可深性蛋白,全称为结全G调节蛋白,由α,β,γ三亚基构成,位细胞表面受体与CAMPase之间。当cell表面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释放信号例G 蛋白激活,通过与GTP和GDP的结合,构象发生改变,并作用于CAMPase调节胞内第二信使CAMB的水平,最终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或偶联蛋白,G蛋白又可分为刺激型G蛋白和抑制型G蛋白等多种类型,其效应器可不同。

15、细胞膜有何作用:(保护作用)

a.使细胞内外环境隔开,形成稳定的内环境;

b.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c.膜上有许多酶,是细胞代谢进行的重要部位;

d.CM还是一种通讯系统,CM与神经传导,激素作用有关;

e.CM对能量转换,免疫防御,细胞癌变等方面起十分重要作用。

16、载体蛋白:为CM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分布的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为CM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的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cell的特殊蛋白质,也为跨膜蛋白,影响闸门开启的因素有——配体刺激,膜电位变化,离子浓离变化。

17、SOS:离子型去垢剂,不仅使CM崩解,半破坏并使膜蛋白变性。

TritollX-100:温和性去垢剂:使CM溶解,不使蛋白变性。

18、通讯连接:a.间隙连接——CM间隙2-3nm,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connexin环绕,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为1.5nm 的孔道,相邻CM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便形成一个间隙连接单位,因此又称一缝隙连接或缝管连接。

b.胞间连丝——穿越CM,由相互连接的相邻细胞的CM,共同组成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管结构。

c.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19、cell表面粒着困子:

a.cell与cell连接: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类血细胞整联蛋白。

b.cell与基质连接:整联蛋白、质膜白聚糖。

20、细胞外基质功能:

a.对细胞形态和细胞活性的维持一起重要作用;

b.帮助某些细胞完成特有的功能;

c.同一些生长因子和激素结合进行信号传导;

d.某些特殊细胞外基质为细胞分化所必需。

21、生物膜两个显著的特征: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

Chapter 5

1、细胞通讯(cell comrnunication):指一个cell发出的信息通过某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细胞,

并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之间存在的通讯方式有:

a.cell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

b.cell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c.能过cell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并交换小分子。

2、细胞分泌化学信号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3、第一信使:反映cell外的化学信号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亲水性的第一信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去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诱休使cell最先产生的信号物质,如CAMP,肌醇磷脂等。

4、膜受体:指CM上分布的能识别化学信号的镶嵌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与胞外存在的信号分子结合,最终使cell内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膜受体多为糖蛋白,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5、信号转导(aignal eransduction)表面受体通过一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为胞内信号,称信号转导。

6、运输ATPase:能够水解ATP,并利用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驱动物质跨膜运输的运输蛋白称ATPase。由于可进行逆浓梯度运输,故称泵,分四种类型:

a.P型离子泵:Na+-K+泵,Ca2+泵,H+泵。

b.V型泵:

c.F型泵:又称H+-ATP酶。

d.ABC型运输蛋白:

7、钙泵两种激活机制:a.一种是受激活的Ca2+-钙调蛋白(CAM)复合物的激活;

b.一种是被蛋白激酶c激活。

8、信号传递中的开关蛋白:指细胞内信号传递时作为分子开关的蛋白质,含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可分两类:

a.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开启,由蛋白磷酸E使之去磷酸化而关闭,许多开关蛋白即为蛋白激酶本身。

b.开关蛋白由GTP结合蛋白组成,结合GTP活化,结合GTP而失活。

11、细胞通讯:是指在多cell生物的细胞社会中,cell间或cell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cell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尔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基本过程:

a.信号分子的合成:内分泌细胞为主要来源。

b.信号分子从信号传导细胞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如protein的分泌。

c.信号分子向靶cell运输:通过血液循环system。

Cell信号传导:即信号的合成分泌传递

d.靶cell对信号分子的识别和检测,通过位于CM或cell内受体蛋白,识别和结合。

e.cell对胞外信号进行跨膜转导,产生胞内信号。

f.胞内信号作用效应分子,进行逐级放大,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信号转导:即信号的识别、转移转换

12、cell信号系统主路:cell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G的表达,引起cell的应答反应。

13、cell的信号分子:

a.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b.亲水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14、受体:多为糖蛋白,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分别具有结合特异性和效应特异性。

15、第一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CAMP,CGMP,IP3,DG。

第三信使:Ca2+为磷脂酰肌酵信号通路的第三信使。

16、cell内受体:本质为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具3个结构域,一是激素结合结构域,二是DNA结构域,三是转录激活结构域。

17、明星分子:NO——血管内皮cell和神经cell中,L-Arg+NADPH L-瓜氨酸+NO→靶细胞→①鸟苷酸环化酶GC激活→GFP→CGMP→介导protein磷酸化→发挥生物学功能。②与靶蛋白结合,改变protein的构型。

18、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又称酮体门通道,或递质门离子通道——分电压门、配体门、压力门。

19、G蛋白偶联的受体: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N端在cell外,C端在cell内。指配体—受体复各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cell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cell的行为。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细胞信号通路包括:

a.CAMP信号通路:由CM上的五种组分组成——激活型激素受体,Rs;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蛋白,Gs;腺苷酸环化酶,c;与GDP结合的抑制型调节蛋白,Gi;抑制型激素受体,Ri。激素配体+Rs→Rs构象改变暴露出与Gs结合位点→与Gs结合→Gs2变化排斥GDP结合GTP而活化→使三聚体Gs解离出α和βγ→暴露出α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位点→与A环化E结合并使之活化→将A TP→CAMP→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GTP水解,α恢复构象与A环化酶解离→C的环化作用终止→α和βγ结合回复。

b.PIP2信号通路:胞外signal+膜受体→PIP2

IP3+DAG,IP3→内源钙→细胞溶质,胞内Ca2+浓度升高→启动Ca2+信号系统,DAGCM上活化蛋白激酶PKC→DG/PKC信号传递pass way。

20、DG生成pass way:PIP2→IP3+DG;磷酸脂胆碱DG(长期效应)。

21、DKC活化增强特殊G表达pass way:

a.PKC激活一条PK的级联反应,导致G调控蛋白磷酸化激活,进而增强G表达;

b.PKC活化导致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使cell质中基因调控蛋白摆脱抑制状态释放出来,出入CN,刺激G转录。

22、CAMP信号通路效应:

a.激活靶酶:CAMP→蛋白激酶A→不同靶蛋白磷酸化→影响cell代谢和行为

b.开启G表达:CAMP→PKA→基因调控蛋白→G转录

Chapter 6

1、细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存在于细胞质中,填充于N.M,ER,Golgic,C等液泡系统与Mitochloroplast等膜状结构之间的连续性结构,主要含有与中间代谢有关的糖4种酶类,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

2、胞质深胶(cytosol):属细胞质的可流动部分,并且是膜结合cell器外的流动部分。它含有多种蛋白和酶以及参与生化反应的因子,cytosol为protein合成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参与多种生化反应。

3、cell内膜系统(cell endomembrane syslem):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N.M,ER,Glogic,lysosome,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4、跨膜运输(across memirane transport):cytosol中合成的protein进内到ER.Golgic,mito,chlo 和过氧化物酶体通过一咱跨膜机制进行定位,需要膜上运输protein的帮助。被运输的protein 常为未折叠的状态。

5、小泡运输(transport by vecicles):protein从ER转运到Golgi,以及从Golgi转送到深酶体分泌泡CM细胞外等是由小泡介导的,这种小泡称运输小泡transport vesicles。内膜系统的protein定位,除了ER本身之外,其它膜结合细胞器的蛋白定拉都是通过形成运输泡,将protein从一个区室转送到另一个区室。

6、微粒体(microsomes):指在cell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

7、内质网(ER):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8、肌质网:心肌和骨骼肌中一种特殊ER,功能是参与肌肉收缩活动,SER在肌cell中形成的一种特异结构。

9、信号识别颗粒(SPR):是一种核糖核酸酸蛋白复合体,有三个功能部位——翻译暂停结构域,信号肽识别引进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介导核糖体附着到ER膜上。

10、停靠蛋白:DP即SRP在ER膜上的受体蛋白。

11、起始转移信号:

12、内含转移信号:又称内含信号肽

13、停止转移肽:又称停止转移信号

14、Golgi complex:由平行排列的扁平膜囊,大囊泡和小囊泡等等3种膜状结构组成——有两个面,形成面和成熟面与cell的分泌功能有关,能够收集和排出内质网所合成的物质,且参与与糖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顺面网状结构、顺面膜囊、中国膜囊、反面膜囊、反面网状结构

15、内质网滞留信号:内质网的功能和结构蛋白羧基端的一个同肽系列:

Lys-Asp-Gly-Leu-Coo-,即KDEL信号序列,在Golyi膜上有担应受体,一旦进入Golyi就与受体结合,形成回流水泡被运回ER。

16、M6P受体蛋白:为反面高尔基网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lysosome水解酶上的M6P 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lysosome的酶蛋白分选出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该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

17、细胞分泌cell secretion:animal and plant cell将在KER上合成而又非内质网组成的protein 和脂通过小泡运输的方式经过Golyi body的进一步加工和分选运送到cell内相应结构,CM 以及cell外的过程称为细胞分泌,分泌活动可分为两种——a.分泌的物质主要供cell内使用

b.要通过与cell质膜的融合进入CM或运输到cell外

18、cell表面整联蛋白介导信号传递:Integrin是cell表面的跨膜蛋白,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在胞外段具有多种胞外基质组分的结合位点,包括,纤连蛋白,胶原和蛋白聚糖。Integrin不仅介导cell附着胞外基质中,还提供了一种cell外环境调控cell内活性的渠道,integrin的胞外结构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可产生多种信号,如Ca2+释放,肌醇第二信使的合成,这些signal对cell具有深远影响,诸如cell生长迁移,分化及至生存。

19、cell与cell外基质形式粘着斑:通过粘着斑由integrin介导的信号通路。

a.由cell表面CN的signal通路。

b.由cell表面到CP核糖的信号通路。

20、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分选:除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protein外,绝大多数的protein 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转运至cell的特定部位,也只有转运至正确的部位并装配成结构和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cell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protein的定向转运。

21、分泌性蛋白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指导分泌性蛋白在rER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和ER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

22、共转移:protein首先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aa左右后,N的信号序列号信号识别颗粒结合使肽链延伸暂时停止,并防止新肽N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有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的偏激蛋白(SRP受体)结合,核糖体与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结合,此后SRP脱离了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以环化构象存在的信号肽和与易位了组分结合并使孔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网膜并引来肽链以袢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这是一个需GTP的耗能过程,与此同时,腔面上的信号肽被切除。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完成整个多肽链的合成。这种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共转移。

23、后转移:线粒体、叶绿体中绝大多数protein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protein在导肽或前导肽的指导下进入这些细胞器,这种转移方式在protein跨膜过程中不仅需要ATP使多肽去折叠,而且还需要一些protein的帮助使其能够正确地折叠成有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基本的特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后转移。

24、蛋白质另选的基本途径:

a.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送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能运至内质网中。

b.另一条是protein合成起始后转移至rER,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rER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运至深酶体,细胞膜腹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protein成分的分选也通过这一途径完成。

25、protein分选的基本类型:

a.蛋白质的跨膜转送;

b.膜泡运输;

c.选择性的门控转送;

d.细胞质基质中的protein的转送。

26、膜泡运输:

a.从ER向Golgi complex的膜泡运输;

b.分泌小泡的外排运输;

c.内吞小泡的运输。

27、分泌小泡:A.有被小泡→溶酶体酶; B.衣被小泡→分泌蛋白; C.分泌小泡→暂存于ER中。

28、有被小泡:A.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负责protein从GolgiTGN向,质膜胞内体或溶酶体和植物液泡运输。B.CopⅡ有被小泡——负责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C.CopⅠ有被小泡——负责将protein从高尔基体返回

29、信号序列:

a.内质网驴留蛋白:C端含回收信号序列KKKK

b.分泌性蛋白:N端含信号肽

c.细胞器蛋白:含导肽或前导全肽

d.细胞核中蛋白:含核定位序列

30、rER的作用:protein的合成;protein的修饰加工;膜的生成;物质的运输;贮积Ca2+,为信号传递途径的Ca2+储备库。

sER的作用:合成脂类;含有G-6-P酶裂解糖原,参与糖原代谢;蛋白酶的水解及加工过程。

31标志酶:ER——葡萄糖-6磷酸酶;

Golgi complex——糖基转移酶;

Lysosome——酸性水解酶;

Peroxisome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过氧化氢酶。

Chapter 7

1、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

a.核糖体阶段:包括分泌型蛋白质的合成和protein跨膜转送。

b.内质网运输阶段:包括分泌蛋白腔内运输,protein糖基化等粗加工和贮存。

c.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白以小泡形式脱离粗面ER移向高尔基体,与其顺面膜表融合。

d.高尔基体复合体加工修饰阶段:分泌蛋白在Goli complex的扁平膜内进行加工,然后以大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e.细胞内腔阶段:大囊泡发育成分泌泡,向质膜移动,等待释放。

f.肚吐阶段: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出胞外。

2、组成型分泌途径: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Golgi complex运送到CM,并立即进行膜融合,将分泌小泡中的protein释放到cell外,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cell中。组成型分沁小泡称运输泡,由Golgi complex反面网络对组成型分泌蛋白的识别分选后形成的。

调节型分泌:又称诱导型分泌,见于某些特化的cell如分泌性cell。在这些cell中,调节型分泌小泡成群地聚集在CM下,只有在外部信号的触发下,质膜产生胞内信使后才和CM融合,分泌内容物。

调节型途径中形成的小泡称分泌泡,其形成机制不同于运输泡,调节型passway有两特点:小泡形成具有选择性;具有浓缩作用,可使运输物质浓度提高200倍。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a.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

b.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CM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

c.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

d.初级内体与深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

4、LDL经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吞入cell和被利用的过程:

LDL在CM的被膜小窝中与受体结合→小窝向内出芽→形成被膜小泡→网格蛋白去聚合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内体调整PH至酸性,使LDL与受体脱离形成次级内体→受体被分拣出来,被载体小泡运回CM→通过膜融合,受体回到CM再利用→LDL被分选进入没有受体的小泡,与被次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在次级溶酶体中,protein降解成aa,胆固醇脂肪被水解。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

指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次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A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ATP,电化学梯度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TP高能磷酸链。

Chapter 8

1、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内,由内外二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结构,内膜内凹陷形成线粒体嵴。嵴膜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即基粒,也称ATP酶复合体。内外膜之间的空隙称膜间隙,内膜以内的空隙的空隙为基质腔,充满着基质。它为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其内室为进行TcA循环的场所,为cell内能量转换系统,主要功能是产生ATP,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半自主性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即存在DNA(ctDNA,mtDNA),也有protein合成系统。但由于它们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信息很少,构建所需的信息大部分来处细胞核的DNA,所以它们的生物合成涉及到两个彼此分开的遗传系统。由于ctDNA,mtDNA信息太

少,不能为自己全部的protein编码,所以它们只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其遗传上由自身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故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3、叶绿体: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a.叶绿体膜由双层单位膜组成基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b.类囊体是在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由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在某些部位,许多圆饼状的类囊体叠置成垛,称基粒;c.内膜与类囊体之间是流动性的基质,其中悬沲着片层系统。

4、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cell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即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来源于蓝藻,被原始真核cell摄入胞内,在共生关系中,形成了叶绿体。

证据:a.基因组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b.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protein,且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c.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源,外M与cell内膜系统相似,内M与细菌质M相似;d.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e.能在异源cell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和共同性的特征;f.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融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g.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

不足之外:a.从进化角度:如此解释在代谢上明显占优势的共生体反而将大量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宿主cell中,不能解释细胞核是如何进化来的,即原核cell如何演化为真核cell。

b.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中存在内含子,而真细菌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含有内含子,不能解释其内含子从何而来。

5、非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cell的前身是一个进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cell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呼吸作用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CM的内陷,扩张和分化(形成的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其中),后形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和cell核的雏形。

成功之处:解释了真核cell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

不足之处:实验证验不多;无法解释为何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在DNA分子结构和protein 合成性能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酶,RND酶和核糖体的来源也很难解释。

真核cell的细胞核能否起源于细菌的核区。

补充1:

线粒体外膜:(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包围在线粒体最外面的一层单位膜,为线粒体界膜,厚约6nm,光滑而有弹性,构成成分protein和脂几乎相等,基上有孔蛋白,许多分子可自由通过,由于通透性高,使得膜间隙中物质几乎与胞质溶胶一样。脂质:蛋白质≈1:1。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位于外膜内侧包裹线粒体基质的一层单位膜结构,厚约6-8nm。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为线粒体行使正常功能提供了保证。物质进入要借助于膜上运输蛋白,分三类:运输酶类;合成酶类;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酶类,脂质:蛋白质≈0.3:1。

膜间隙中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线粒体的基质为苹果酸激酶。

cell要点5

Chapter 9

1、无细胞核cell:高等plant韧皮部成熟筛管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cell。

2、细胞核:主要由核被膜,染色体,核仁及核骨架组成,nucleus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在这里进行Gene复制转录和转录初产物的加工过程,从而控制cell的遗传和代谢活动。

外核膜常附有核糖体,有些部位与内质网相连,内核膜光滑,内表面

有一核纤层,对内层核膜有支撑作用,内外膜间有一透明腔,称核周间隙,核孔由内外两层膜局部融合形成。

3、核孔复合物:指包括核孔及其相关联的环状结构体系。其结构相当复杂,是以一组protein 颗粒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形成的结构,可以从核膜上分离出来,称核孔复合物。包括内外核膜和环状颗粒等。中央为含水孔道,可见许5RD以下的小分子自由通过,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则可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运输。

4、亲核蛋白:在cell质基质中合成,进入核内执行功能的protein,其尾部含有一核定位序列,可指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而进入核内。

6、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核蛋白的结构体,由约2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和5种组蛋白结合而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核心是组蛋白八聚体,其中H3和H4各二分子缔合成四聚体位于中央,由H2A和H2B各二分子形成两个二聚体分别排在四聚体的两侧,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又3/4周,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两个核心颗粒之间由典型的bp的连接DNA连接,H1位于DNA进出核心颗粒的结合处,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7、核型:指体cell中在形态结构和遗传功能彼此不同而互相协调的全套染色体粒,也称染色体组型。组核: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chromosome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

11、核仁:是真核cell间期核内无包膜折射率较强的球形小体。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中心,颗粒组分,核仁染色质,核仁基质组成。核仁是rRNA合成和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

12、染色体:cell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cell chromatin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可被碱性染料浓染的棒状结构。

14、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或Gene的总和,是P把各种生物为保持其生活机能协调而不可或缺的一组染色体称作一个染色体组。

15、巨大染色体:比普通chromosome显著巨大的chromosome的总称,包括双翅目昆虫幼虫组织cell内的多线染色体和某些动物的卵母cell和果蝇的精母cell内的灯刷染色体。a.染色单体反复纵裂而形成许多线状染色单体,它们彼此不分离,并行排列且同源染色体间配对,紧密结合形成体积很大的多线chromosome。b.灯刷染色体:为卵母cell进行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为一个二价体,有四条染色单体,沿染色体的主轴侧面有许多环状突出物,整染色好似灯刷一样,故称灯刷染色体。

16、染色体:

a.着丝粒:在初级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的中央部位,即主缢痕的内部结构。

动粒:在初级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又称着丝点。

b.次缢痕:除主缢痕外,在chromosome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此处部分DNA松懈,可形成核仁组织区。

c.核仁组织区:是细胞核特定chr的次缢痕处,含有rRNA基因的一段染色体区域,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d.随体:位于chr末端的球形染色体片段,通过次缢痕区与chr主体部分相连,可分为端随体。

e.端粒:为染色体的两个末端特化部位,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两臂端的特殊染色粒,亦称末端染色粒。

17、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粒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18、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公质组分,碱性染

色体染色较深的组分,分结构和兼性异染色质。

19、活性染色质: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由于其核小体构型发生构象变化,往往具有疏构的染色质结构,从而便于转录调控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和RNA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的滑动。

20、DNaseI超敏感位点:对染色质进行低DNaseI处理,切割将先发生在少数特异性位点上,这些特异性位点叫做DNaseI超敏感位点,实际上是一段长100-200bp的DNA序列特异暴露的染色质区域,富含HMG14,HMG17蛋白。

21、基因座控制区:LCR为chrDNA上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具有稳定染色质疏松结构的功能。

22、隔离子:能防止处于阻抑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的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表明基因表达有位置效应。

23、反式作用因子:为一种蛋白或激素复合物,既能与合成自身DNA上的调控序列结合起作用,也能与不同DNA上的调控序列结合,调节不同的基因表达。

24、顺式作用元件:DNA上的一种序列,本身不编码protein,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常与特殊的protein编码区连在一起,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25、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a.自主复制DNA序列:DNA复制的起点确保chr在细胞膜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为顺式作用元件的一种,从而保护chr在世代传递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b.着丝粒DNA序列:与染色体的分离有关,是两个相邻的核心区,80-90bpAT区和11bp 保守区,确保chr在cell分裂时能被平均分配到两个cell中去。

c.端粒DNA序列:真核cell染色体端粒DNA序列是由端粒酶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遗传稳定性。

26、入核信号又称核定位信号:为一种形式的信号肽,可位于多肽序列的任何部位,可帮助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与导肽区别为:a.由含水的核孔通道来鉴别;b.入核信号是protein的永久部分,在引导入核过程中,并不被切除,可以反复使用,有利于细胞分裂后核蛋白重新入核。

27、核仁:

a.纤维中心Fc:RNA基因的储存位点。

b.致密纤维中心:转录在Fc和DFC交界处发生,并在此进行初加工。

c.颗粒成分:为核仁的主要结构,由核糖糖蛋白(RNP)颗粒构成。为正在加工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前体颗粒。

d.核仁相随染色质:分核仁周边染色质和核仁内染色质。

e.核仁基质:无定形的蛋白质性质的液体基质。

28、染色质分类:按形态结构和染色性能分:常和异染色体,异染色体又分为结构性和兼性染色质。按染色体的活性分活性和非活性染色质。

29、从DNA至染色体的包装过程——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一级结构核小体,二级结构螺线管,三级结构超螺线管,四级结构染色单体。DNA 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30、分子伴侣:由不相关的protein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它protein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的组分。

31、核孔复合体蛋白:结构性跨膜蛋白gp210功能性核孔复合体蛋白p62

32、细胞核:核被膜、似液态的核质、核仁、核基质、DNA纤维——作用:a.为遗传信息的主要贮存库载有全部基因组。b.细胞核是DNA复制和DNA转录场所。

33、核被膜功能:

a.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b.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

c.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

d.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34、非组蛋白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主要是指chr上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protein,特性:具多样性和异质性;对DNA具有识别特异性;具有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染质质高级结构的形成等功能。

35、序列特异DNA结合蛋白的结构模式:

a.HTH:αβα模式——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b.锌指模式:TFⅢA——负责5sRNA,tRNA和部分snRNA基因转录的DNA聚合酶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合344个aa,9个有规律的锌脂重复单位。每个单位30个aa,一对Cys 和His与2n2+形成配位键,每个锌脂单位是一个DNA结合结构域,每个单位C端为α螺纹,N端含两个β折叠。

c.亮氨酸拉链模式:ZIP。

d.螺旋—环—螺旋结构模式。

e.HMG框结构模式。

36、放射环结构模型:30nm的螺线管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而染色体骨架主要是由非组蛋白组成,起着帮助染色体折叠的作用。

Chapter 10

1、细胞骨架:指真核cell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广义的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cell外基质。

2、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指真核cell中由肌动蛋白组成走私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以单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单体称G-actin,多聚体形式组成,肌动蛋白丝称F-actin,微丝是双股肌动蛋白丝以螺旋的形式组成纤维,两股抽动蛋白丝是同方向的,肌动蛋白纤维也是一种极性分卫。微丝主要由三类蛋白组成,一类是肌动蛋白,二是肌球蛋白,三就是微丝结合蛋白。

3、微丝的生物学功能

a.参与构成细胞支架,保持细胞的一定形态。

b.与细胞运动密切相关,如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移动,胞质分裂,肌肉收缩,细胞移动,胞质环流都有微丝参与。

c.微丝常与其它细胞器连接。

d.与细胞内运输,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e.与cell爬行有关。

4、肌球蛋白:微丝的化学组成之一,有1杆部和2个头部,每个头部2条轻链,具有ATP 酶活性。头部具有肌动蛋白结合点,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在粗肌一中,作为一种收缩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活动。

5、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蛋白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复合体,肌球蛋白呈箭尾型结合于F-actin的细丝,ATP可使其从F-actin上解离下来。

6、肌原纤维:肌纤维中许多纵行的,直径约1μm的圆筒状的微细结构,与肌肉的收缩有直接关系。骨骼肌的肌原纤维的单位是肌节,藉2线隔开,其中间有A带,两侧有I带,明-暗重复单位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7、微丝特异性药物:

a.细胞松弛素:切割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维结构。

b.鬼笔环肽:与微丝有强亲合作用,使肌动蛋白纤维稳定,抑制解裂。

8、肌肉收缩系统中的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9、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

a.动作电位的产生。

b.Ca2+的释放。

c.原肌球蛋白位移。

d.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的相对滑动。

e. Ca2+的回收。

10、滑行学说: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相邻2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缩短,细肌丝向粗肌丝这间滑动,肌丝与其它结构并不卷曲缩短。

11、微管:细胞骨架系统中主要成分之一,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微管管壁由13条原纤维组成,原纤维的基本单位是异二聚体,异二聚体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

12、微管的装配过程:所有微管都遵循同一原则,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

a. α和β微管蛋白形成异二聚体。

b.异二聚体沿纵向聚合成原纤维。

c.在原纤维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成弯曲的片状结构。

d.片状结构扩展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

e.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微管达到平衡。

13、微管生物学功能:

a.支持cell的功能,构成cell内网状支架,维持cell形状,固定与支持cell器的位置。

b.与cell器位移和cell运动有关,染色体的移动、纤毛、鞭毛的运动都是由微管聚合和解聚产生的。

c.参与运输,颗粒物质可沿微管移动。

d.与某些信息的传递有关。

14、微管踏车:指微管的聚合解聚过程,在微管的正极端异二聚体微管蛋白聚合的同时,微管的负极端不断解聚,解聚下来的微管蛋白又可聚合到微管的正极端,这种“微管蛋白流”称微管踏车运动。

15、微管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破坏纺缍结构,阻断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紫杉酚——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之稳定。

16、分子蛋白马达,又称发动机蛋白:细胞内一些protein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力,进行cell内的物质运输,这种蛋白分子称分子蛋白马达。

17、微管结合蛋白:在微管上,除微管蛋白外,还有与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称微管结合蛋白,为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主要有微管关联蛋白MAP和微管装饰蛋白(tau),它们控制微管的延长,与微管的聚合和解聚的调节有关。

18、微管组织中心:cell内微管组装发源点,称MTC,主要包括中心体、纤毛基体和着丝点等部位。

19、中心体:存在于neucleus旁的一种cell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球。中心粒是成对并相互垂直排列的短筒状小体,它与纺锤丝的形成与锚定有关,参与cell分裂,构成纺锤体的两极。中心球是中心粒周围的透明细胞质区。

20、染色体运动的分子机制:动力平衡学说;滑行学说。

21、纤毛运动机制:滑行学说认为纤毛运动由相邻二聚体的相互滑动所致。

a.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基的接触使促动蛋白结合的ATP水解,释放产物,同时造成头部角度的改变,促使头部朝向相邻二联微管的负极滑动,使相邻二联微管之间产生弯曲力。

b.新的ATP结合使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纤维脱开。

c.ATP水解,其释放的能量使头部的角度复原。

d.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纤维上另一位点结合,开始2次循环。

22、中间纤维:为细胞骨架中最复杂的一种蛋白质纤维系统,呈中空管状结构,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约10nm,中间纤维在不同的组织cell具有不同性质的纤维:角蛋白纤维、波形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元纤维、神经胶质纤维,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23、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

a.2个α螺旋以相同的方向形成双股超螺旋二聚体;

b.两个二聚体以相反的方向再组装成一个四聚体;

c.四聚体首尾相连形成原纤维;

d.8根原纤维构成圆柱状的10nm纤维。

24、中间纤维生物学功能:

a.在cell质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架系统可能有固定细胞核的作用。

b.参与物质运输。

c.在有丝分裂期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定向支架作用。

d.根据种属和组织特异性,用于肿瘤诊断。

e.可能与DNA复制和转录有关。

f.参与cell连接。

25、纤毛和鞭毛结构:均含有微管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头部、基体、根丝。纤毛和鞭毛内部有:微管——尖端9+2,中部9×2+2,要部9×3。轴丝——微管蛋白、动力蛋白和连接蛋白。作用:帮助细胞锚定在一个地方;使cell在液体介质中运动。

26、通过细胞骨架的学习,对生命体自装配原则的认识:

a.生命体是由生物大分子自装配而成。

b.在自装配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c.具有高度的时空顺序性。

27、细胞骨架功能:

a.作为支架,为维持cell的形态提供支持结构,并给cell器定位。

b.为cell内的物质和cell器的运输运动提供机械支持。

c.为cell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移动提供动力。

d.为信使RNA提供锚定位点,促进mRNA翻译成多肽。

e.参与cell的信号转导,分泌活动有关。

28、cell中同时存在几种骨架体系意义:在cell中,存在cell质内架,cell核骨架,cell膜骨架及染色体骨架。每种骨架及骨架的各种组分各有不同的功能,多种骨架体系存在有利cell 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对cell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能看成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浪费。

Chapter 11

1、细胞周期:又称细胞分裂周期,指各cell的生活周期,即cell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增殖中体cell其cell周期可分分裂期M和间期。M又分前期、中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又分G1期、S期、G2期。

2、有丝分裂:真核生物cell在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等丝状结构的同时发生复杂的核内变化,故称有丝分裂。

3、复制:主要指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4、联会:指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的现象,一般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

5、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G1期cell对一些环境因素有一敏感点,可以限制cell通过周期,所以称其为限制点,简称元点,是控制cell增殖的关键。

6、着丝点:在主缢痕处2个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染色体微管接触,是微管蛋白的组织中心,又称动粒。

7、着丝粒:主缢痕外2条染色单体互相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

8、赤道板:cell有丝分裂中期,chr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9、纺锤体:减数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纺锤形结构,由能收缩的微管和微丝纵向成束排列而成。

10、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两者相酸成对的chr。

11、姐妹染色单体:chr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12、MPF:CDK激酶,由两个亚基组成,一是细胞周期蛋白cyclimes,二是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周期蛋白分为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_

13、cell增殖方式: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4、根据增殖状况,细胞分为:连续分裂cell、休眠cell(Gocell)、终未分化cell。

15、cell周期测定法:

a.脉冲标记DNA复制和cell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

b.流式cell仪测定法。

c.缩时摄像技术。

16、cell周期同步化:指自然或经人工诱导形成的cell周期一致性,前者称自然同步化,后者称人工同步化。

17、人工同步化方法:选择同步化——有丝分裂选择法细胞沉淀分离法诱导同步化——DNA合成阻断法中期阻断法药物诱导法饥饿法

18、cell将chr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机制:牵拉假说;外推假说。

19、plant cell周期特点:不含中心体、形成cell板。

21、检验点:checkpoint,动物中称Restric tionpoint,酵母中称start。

22、MPF即CDK1激酶:由P34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B结合而成。

23、G2向M期转化受CDK1激酶调控,M期向后期转化受APC调控,G1期向S期转化受G1-CDK激酶调控。

Chapter 12

1、cell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cell类型,经cell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cell类型的过程。

2、组合调控:有限的少量调控蛋白启动为数众多的特异cell类型的分化的调控机制,即每种类型的cell分化是由多种调控蛋白共同调节完成的。

3、基因:即遗传因子,为遗传功能单位,DNA分子中负载遗传信息的特定定核苷酸序列。

4、管家基因:指cell内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对维持cell,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5、组织特异性基因:指不同的cell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cell 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生理功能。

6、全能性:指生物的cell或组织,可以分化成该物种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形成完整的个体的能力。

7、cell全能性:指cell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称cell全能性。可分为全能性、多潜能性、单潜能性。

9、转分化:一种类型分化的cell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cell的现象。

10、脱分化:指分化cell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定的过程。

11、再生现象:即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现象。

12、cell决定:cell分化是严格的方向性,cell在未出现分化cell的特征之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由cell内部的变化及受环境影响而决定,这一现象称cell决定。

13、肿瘤cell:动物体内cell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cell称肿瘤cell。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称恶性肿瘤,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

14、癌cell:具有恶性增殖并具有侵袭性和广泛转移能力的肿瘤。

15、癌基因:指控制cell生长和分裂的正常G的突变形成,能引起正常cell癌变,分cell 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16、干cell:是一类成熟较慢但能自我维持增殖的未分化的cell,这种cell存在于各处组织的特定位置上。

17、抑癌基因:正常cell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它编码的蛋白往往在cell周期的检验上起阻止周期进行的作用,包括P53,P56。

18、基因的差次表达:即顺序表达,决定cell特殊性状的G按一定的顺序相继活化表达的现象。

19、胚胎干cell:具有分化成多种cell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的cell。

20、转化cell:体外生长的正常cell受肿瘤病毒感染后,在形态和生理代谢方面都产生了癌cell的特性,且可不受控制地繁殖下去,这种经转化具有癌cell属性的cell称转化cell。21、逆转录病毒,即RNA肿瘤病毒,复制过程:RNA→DNA→±DNA→(整合)→前病毒→mRNA→protein→出芽

22、肿瘤的产生:DNA或RNA病毒癌G的入侵;

原癌G的恶性激活;

肿瘤抑癌基因的突变。

Chapter 13

1、Hay Hick界限:关于cell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Cell,至少是培养的cell,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个界限称Hay Hick界限。

2、cell死亡:在cell生物体内,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cell死亡的现象。

3、坏死:机体局部,组织、器官或cell的死亡称坏死。

4、cell衰老:指cell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现象。

5、cell坏死性死亡:由于某些外界因素造成cell的急速死亡称cell坏死性死亡,常引起炎症反应。

6、cell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cell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故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包括:凋亡的起始;凋亡小体的形成;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cell吞噬并消化。

7、线虫:通体透明,幼虫556个cell和2个原始生殖cell。

8、凋亡的特征: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电泳时形成了特征性的梯状条带,DNA ladders。tTG的积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细胞生物学复习(翟中和版)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⑤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⑥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基本特征见课本P21) 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 细胞质膜的基本结构特征:①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骨架。磷脂,亲水性一端朝外,亲脂性一端朝内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 膜脂:甘油磷脂,鞘脂,固醇; 膜蛋白: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 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 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③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 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①形成相对稳定的内环境;②进行物质运输和能量传递;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完成信号跨膜传递;④进行酶促反应;⑤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⑥形成细胞表面特化结构;⑦膜蛋白与疾病发生与靶向治疗相关。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 1) 任务: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 “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2)生物膜与细胞器 3)细胞骨架体系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 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 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 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 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 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 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6.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 1) 荷兰学者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R.Hooke。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 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 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 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 2.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啡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3.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4.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5.ATP合成酶: ATP 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6.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想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7.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8.被动运输: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 9.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0.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11.胞吐作用: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12.P-型离子泵:运输时需要磷酸化,具有两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有β调节亚基 13.V-型离子泵:位于小泡的膜上,运输时需ATP供能,但不需要磷酸化,利用ATP水解供能, 14.COPII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15.COPI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膜泡逆向运输,负责从顺面高尔基体网状区到内质网膜泡转运。 16.脂锚定膜蛋白:位于脂双层表面,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锚定的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与糖脂结合的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17.初级溶酶体:游离在细胞中的尚未执行其消化功能的溶酶体,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作用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酶,其中的酶处于非活性状态 18.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自噬体或异噬体融合形成的进行消化作用的膜包被复合物 19.中间丝: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细胞生物学复习全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含子:是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含子。在古细菌中也有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 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 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 (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 (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 (3)病毒可以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血影,脂筏,脂质体,细胞外被(cell coat),简单扩散,协同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微粒体,细胞通讯,细胞骨架,终端分化细胞,踏车行为(踏车现象),分辨率,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间隙连接,桥粒,半桥粒,黏合带,黏合斑绪论:细胞学说是由Schleiden和Schwann,内容 第二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亚显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 第三章:形态结构观察的方法,组分分析的方法,相差显微镜的原理(实验:液泡系活体染色剂,线粒体的专性活体染色剂) 第四章:生物膜结构模型,膜的组成成分和及各自的作用;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 第十五章:细胞连接的类型,锚定连接的不同形式;紧密连接的概念和作用;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和功能;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第五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协同运输的种类;胞吞作用类型;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Ca2+泵的分布和功能 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内共生假说 第七章:内质网的功能,合成的蛋白质类型,转移方式;高尔基体结构;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的类型及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关系;溶酶体的结构、功能和发生过程(M6P);膜泡运输(不同类型的有被小泡的物质运输作用) 第八章:细胞膜表面受体类型;G蛋白分子开关,结构组成,变化;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构成及信号通路(cAMP和IP3);细胞内受体介导的NO信号转导机制(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机理) 第九章:微丝和微管的功能、组装和特异性药物,纤毛摆动的机理,中间纤维的组装,三种细胞质骨架比较 第十章:细胞核核被膜特征;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组分,功能;核定位序列(信号)的概念和组成特点;核纤层蛋白的类型,与核膜解体的关系;核仁超微结构组成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细胞周期的长短,DNA含量变化;MPF的组成、MPF的活化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结构变化;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生化特征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的实质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绪论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1.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般可分为细胞结构功能与细胞重要生命活动两大基本部分:大致归纳为下面几个领域: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2)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 I: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II: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III: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IV: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细胞的基本概念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组织性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亲水 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 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 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信 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质 的胞运输。 3.滑面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与 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质网膜移动,与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接 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能; 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类 核体;②模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对细胞氧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质网逃逸蛋白返回质网及高尔基体膜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Ⅰ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质网,主要介导从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名词解释

中文英文解释 癌基因 oncogene 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 氨酰-tRNA合成酶 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 将氨基酸和对应的tRNA的3′端进行共价连接形成氨酰-tRNA的酶。不同的氨基酸被不同的氨酰-tRNA合成酶所识别。 暗反应 light independent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n assimilation reaction)。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 白介素-1β转换酶 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 ICE Caspase-1,Caspase家族成员之一,线虫Ced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 同源蛋白,催化白介素-1β前体的剪切成熟过程。 半桥粒 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胞间连丝 p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 胞内体 endosome 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由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被认为是胞吞物质的主要分选站。 胞吐作用 exocyto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 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的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胞质动力蛋白 cytoplasmic dynein 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巨型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膜泡或膜性细胞器等沿微管朝负极转运。 胞质分裂 cytokinesis细胞周期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表观遗传 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 病毒粒子 virion 单个病毒颗粒,通常由蛋白外壳和包裹在其内的遗传物质共同组成,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捕光复合体Ⅱ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Ⅱ,LHCⅡ位于光系统Ⅰ之外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天线色素为光系统Ⅱ(PSⅡ)收集光子。 糙面内质网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 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间期核中处于分散状态、压缩程度相对较低、着色较浅的染色质。 成膜体 phragmoplast 在植物细胞中期赤道板相应位置上致密排列的物质。由成簇交错的微管(与即将形成的细胞板垂直)和一些与其相连的电子致密物组成。 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生壁 primary wall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壁,具有可伸展性。 中文英文解释 次生壁 secondary wall在大多数成熟植物细胞中发现的较厚的细胞壁。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重点

;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一、分泌蛋白合成的模型---信号假说 信号假说 信号肽 与共转移 导肽 与后转移 信号假说 信号假说内容 指导因子: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 信号识别颗粒) 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又称停泊蛋白)等 在非细胞系统中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与SRP、DP和微粒体的关系 信号肽与共转移 信号肽与信号斑 起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 起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的数目决定多肽跨膜次数 跨膜蛋白的取向 导肽与后转移 基本的特征: 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后转移 蛋白质跨膜转移过程需要ATP使多肽去折叠,还需要一些蛋白质的帮助(如热休克蛋白Hsp70)使其能 够正确地折叠成有功能的蛋白。 二、蛋白质分选与分选信号 分选途径 门控运输 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 拓扑学等价性的维持 三.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是蛋白运输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本 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到多种不同膜泡定 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 三种不同类型的包被小泡具有不同的物质运输作用。 膜泡运输是特异性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识别、组装、去组装的复杂调控三种不同类型的包被小泡具有不同的物质运输作用 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COPII包被小泡 COPI包被小泡 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TGN 质膜、胞 内体或溶酶体和植物液泡运输 ?在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也负责将物 质从质膜 内吞泡(细胞质) 胞内体 溶酶体运输 ?高尔基体TGN是网格蛋白包被小泡形成的发源地 COPII包被小泡 ?负责从内质网 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 COPII包被蛋白由5种蛋白亚基组成;包被蛋白的装配是 受控的; ? COPII包被小泡具有对转运物质的选择性并使之浓缩。 COPI包被小泡 COPI包被含有8种蛋白亚基,包被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与去装配依赖于ARF; 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 ER。 细胞器中保留及回收蛋白质的两种机制: ?转运泡将应被保留的驻留蛋白排斥在外,防止出芽转运; ?通过识别驻留蛋白C-端的回收信号(lys-asp-glu-leu,KDEL) 的特异性受体,以COPI-包被小泡的形式捕获逃逸蛋白。 COPI-包被小泡在非选择性的批量运输( bulk flow)中行使功能, 负责rER? Golgi ? SV ? PM。 COPI-包被小泡除行使Golgi→ER逆行转运外,也可行使顺行转运功能, 从ER→ER-Golgi IC→Golgi。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细胞通讯) :指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可分为3种方式:①细胞通过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②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信号细胞跨膜信号分子与相邻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③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从而实现功能调控。 2、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①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②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居靶细胞③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④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产生反应。 3、通过胞外信号所介导的细胞通讯如下步骤:①信号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②转运信号分子至靶细胞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④活化受体启动靶细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⑤引发细胞代谢、功能或基因表达的改变⑥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第二信使学说:胞外化学信号(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导致产生胞内信号(第二信使),从而引发靶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终止。 第二信使至少有两个基本特性: ①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②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 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1,4,5-三磷酸肌醇(IP3)、Ca2+ 等。 第十章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包括微,微管,中间丝 细胞骨架特点:弥散性,整体性,变动性 一、微丝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成分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外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 (2)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组成细胞膜的组要化学成分就是什么?这些分子就是如何排列的? 膜脂、膜蛋白、膜糖类。膜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内外两侧,非极性尾部相对排列位于膜的内部;整合膜蛋白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外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膜的内表面;膜糖类就是分布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寡糖侧链。 2.生物膜的两个显著性特征就是什么? ①流动性:膜脂与膜蛋白都就是可运动的。②不对称性:膜的内外两层的膜脂种类、分布不同;整合膜蛋白不对称镶嵌,外在膜蛋白在内表面;膜糖类分布在外表面。 3.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被动运输其转运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不消化代谢能。 (2)主动运输需要消化细胞的代谢能,但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包括离子泵与协同运输。①离子泵本身具有ATPase活性,在分解ATP放能的同时实现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协同运输在动物细胞就是借助顺浓度转运Na+,即消耗Na+梯度的同时实现溶质的逆浓度转运,就是间接地消耗ATP。 4.以钠钾泵为例,简述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①在胞质侧结合3个钠离子;②水解ATP,本身磷酸化;③构象变化,钠离子转移到胞外侧,释放钠离子;④结合胞外2个钾离子;⑤去磷酸化;⑥构象变化,钾离子转移到胞质侧,释放钾离子。 5.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主要过程 ①膜外侧LDL受体与LDL结合;②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③内陷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④有被小泡脱衣被,与内体融合;⑤内体酸性环境下受体与LDL分离,返回膜上。、 第五章细胞信号传导 1.cAMP信号通路与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主要2条信号转导通路。信号通路的前半段就是相同的:G蛋白偶联受体识别结合胞外信号分子,导致G蛋白三聚体解离,并发生GDP与GTP交换,游离的Gα-GTP处于活化状态,导致结合并激活效应器蛋白。但两条通路的效应器并不相同,因此通路后半段组成及产生的细胞效应存在差别:(1)c AMP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就是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cAMP,进而活化蛋白激酶A(PKA),导致靶蛋白磷酸化及一系列级联反应;(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就是磷脂酶C(PL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IP3与DAG,DAG锚定于质膜内侧,IP3扩散至内质网,刺激内质网释放Ca2+,至胞质Ca2+浓度升高,DAG与Ca2+活化蛋白激酶C(PKC),并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磷酸化。 2.试述细胞内Ca2+浓度的调控机制 细胞膜与内质网膜上均有Ca2+泵与Ca2+通道,①Ca2+泵以主动运输方式将胞质中的Ca2+转运至胞外或内质网腔,使静息状态下胞质Ca2+浓度极低(10-7摩尔浓度);②当信号分子与Ca2+通道蛋白特异结合(如内质网上的Ca2+通道蛋白与IP3结合、突触后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与乙酰胆碱结合),会引起Ca2+通

南开大学翟中和细胞生物学考研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总趋势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 生物化学) 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重点领域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1997年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及引用论文检索,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1988年底发表的一份题为《什麽是当今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What is popular in research today?”)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研究最热门的是 三种疾病: ?癌症(cancer)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爱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AIDS,hepatitis) 五大研究方向: ?细胞周期调控(cell cycle control);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DNA的损伤与修复(DNA damage and repair)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 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 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Alberts B et al. Essential Cell Biology. New York and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Inc. 1998 Alberts B et al.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 3rd ed. New York and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Inc. 1994 Becker W.M. et al. The World of the Cell. Fourth Ed.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2nd Editio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Inc. 1999 Lodish H.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 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Inc.2000.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注意点 ?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与实验证据;细胞器的动态特征; 化学能的产生与利用;细胞的活动及其调控等 ?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3、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25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 答: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 ⑴原生质理论的提出;⑵细胞分裂的研究;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这些工作大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 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 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案要点: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2、荧光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 答案要点: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内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RNA发红色荧光,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 3、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 答案要点: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液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 4、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替代光学显微镜?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是生物芯片中发展最成熟以及最先进入应用和商品化的领域。 二、简答题 1、精准医疗定义: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特点: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 1、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2、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因而减少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3、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其发展潜力大。 目标: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

心关键技术,研发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 应用: 1、癌症治疗 2、药物筛选 3、疾病模型建立:(1)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 (2)肿瘤疾病模型建立 2、分辨率定义:区分开两个质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提高分辨率的方法:(1)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 (2)缩小光照的波长适宜的放大倍数:所使用的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 3、细胞生物学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 1、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法:(1)光学显微镜技术(2)电子显微镜技术(3)扫描探针显微镜 2、细胞组分分析法 3、细胞培养 4、细胞工程与显微镜操作技术 5、功能基因组学技术 4、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穿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膜骨架: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位于质膜内侧,参与维持质膜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