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评价报告

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评价报告

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评价报告
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评价报告

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评价报告

一、农村沼气发展基本概况

1、截止2002年底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我省开发利用沼气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期,我省掀起第一次群众性大办沼气热潮。1959年10月28日,毛泽东主席来安徽视察工作,亲临合肥市郊区蜀山公社范小店察看了沼气现场,高兴地说:“沼气又能点灯,又能烧饭,又能做肥料,要大发展。”由于当时技术上不够成熟,建池质量不过关,很多沼气池建成后不久,漏水漏气,不能使用,大办沼气逐渐走向低潮。

70年代初,农村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省借鉴四川省绵阳地区办沼气的经验,又在全省试点推广沼气。至1979年底,全省建沼气池4.2万口。但由于急于求成,尤其是用“二合土”、“三合土”建池,密实性较差,全省4万多口沼气池绝大部分使用一、二年就报废,再次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80年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省里提出了办沼气的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讲求实效,狠抓重点,抓好示范。”国家提出推广沼气应遵循“坚持自愿,自办为主,国家和集体扶持为辅”的原则。要求建池由砖石结构逐步向混凝土建池发展,1984年国家正式颁布GB4750-4752-84《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从池型结构上强调标准化、规范化,我省的沼气建设步入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

1984年,我省庐江等6县被列为全国沼气建设重点县;1986年,舒城县被列为全国“七五”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1991年,肥东等8县被列为全国“八五”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1996年,桐城等8县被列为全国“九五”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

为加快我省农村能源建设步伐,1998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我省农村能源建设事业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我省农村沼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始自于2001年,这一年,农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战略构想,中央财政也开始不断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我省抓住时机,积极跟进,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和激励地方投入,推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带动农村沼气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发展。

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资金1亿元,我省争取投资428万元,同年,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安排我省农村能源建设资金80万元,在贵池区梅坑村、霍山县托儿岭乡建设户用沼气,在安徽省电气工程学校(原安微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启动建设安徽省农村能源培训基地。2002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资金1亿元,国家计委年底追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2亿元,全年共投入3亿元,我省争取项目投资1456万元。其中,经农业部安排的小公益项目资金364万元,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共同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1092万元,两项投入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6470户,项目涉及27县。

由于国家投入的增加、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广大养殖农户的积极参与,2001年以来,我省农村能源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到2002年底,全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4.8231万户,总池容144万立方米,年沼气产量3703.15万立方米。全省各地因经济主业不同而出现了猪沼粮、猪沼茶、猪沼果、猪沼渔、猪沼菌等各种不同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当年推广沼液浸种12078公顷,增产粮食0.4197万吨;沼液喂猪10.9447万头,节约饲料946.5吨;推广沼液养鱼828.38公顷,增加产量100.32吨。猪沼菌和沼气保鲜也在一些地方有了新的探索。

2、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沼气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发展农村沼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利用粮食、饲草、农作物秸秆搞养殖,畜禽粪便入沼气池制取沼气,再用沼气炊事、照明、进行大棚加温及二氧化碳施肥、果品保鲜等;沼渣用于农作物基肥和鱼塘饵料;沼液用于追肥、叶肥、喂猪、浸种等,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

(2)发展农村沼气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规模化种植和养殖都有一定的基础,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随着周边发达省市对环境控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的养殖企业向我省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转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必将造成我省养殖污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目前对养殖污染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大多数养殖场的畜禽污水随意排放,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对地下水造成了直接侵害,威胁着规模化禽畜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也必将影响到我省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再加上利用率极低的农村生活垃圾,给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发展农村沼气可以有效地治理解决我省的面源污染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3)发展农村沼气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在广大农村发展沼气,可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指出,发展中国家农家炉灶中冒出来的呛人浓烟每年导致160万人死亡。农民使用树干、农作物秸秆、牛粪等作为炊事燃料,所产生的浓烟被人体吸入后,会大大增加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病风险,炊烟已成为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危害农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省是一个发展中的省份,因为使用树干、农作物秸秆、牛粪等炊事造成的健康危害更见突出。发展沼气可以有效地减轻农家炊事污染,与改圈、改厕结合,可以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遏制疾病、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我省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4)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安徽是农业大省,全省总人口641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23%。由于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面积小,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为此,必须培养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特别是秸秆、粪便资源,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畜牧业,是实现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势在必行。

(5)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通过开展多种模式的综合利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光、热、水、土和生物质能资源,种植与养殖并举,实现庭院经济和粮食生产的同步发展,建池户年节支增收1000元左右,既保证了农民温饱,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符合本省农村实际情况,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条捷径。

(6)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安徽省是国家重点退耕还林项目区,近三年来,有77个项目县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3.5亿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00万亩(详见下表),通过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多数农户因林相林种调整,经济林木生长用肥严重不足,而且造成农户家用能源短期紧缺。为此,更要加快沼气项目建设,以缓解当前矛盾。

(7)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总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列,农产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农村沼气是推进我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

需要。当前,安徽农业已进入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农业生产不仅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要满足更高层次消费安全需求。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消费是我省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省各地加大了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要求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检测、市场准入等具体环节控制,转向“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农村沼气,一方面,促使农民大量使用沼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轻农产品污染,并逐步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周边农民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农药施用量,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位及市场竞争能力。

(8)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人畜粪便在未腐熟时可能含有血吸虫卵而成为一种传播血吸虫病的传染源。通过沼气池可腐熟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卵,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建设条件及区域特征(含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1)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我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性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太阳福射总量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1800-2500小时,年平均气温14—17度,稳定超过10℃的多年平均积温4600℃-5300℃,年无霜期200—250天,发展农村沼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90%以上地区和农户适宜发展农村沼气,是全国最适宜发展沼气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沼气发展计划中的重点投资地区。

(2)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粮、油、棉、猪生产优势明显,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是全国12个粮油棉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农产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全省土地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2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0.7%,总农户1303万户,耕地面积6328万亩,居全国第8位;山地面积6174万亩,森林覆盖率27.95%;可养水面800万亩,在淡水水面中名列全国第2位。常年粮食总产500亿斤,在全国居第6位;油料50亿斤,居第3位;棉花600万担,居第6位;肉蛋400万吨,居第7位;淡水产品160万吨,居第4位。瓜果、茶叶、蚕桑、中药材、林特产品等在全国也占有一定的位次。

安徽的多种经营基础较好,农产品出口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省农产品累计出口3.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净增7012万美元,同比增长27%,出口位次由上年的第十九位上升到第十七位,打破多年来我省农产品出口徘徊不前的局面。芝麻、茶叶、羽毛和蜂蜜出口在全国位次居前列。

(3)有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技术力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在沼气的开发利用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应用技术,为沼气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我省沼气技术推广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2001年底,我省持证沼气工为200多人,在全国处于后进位置。为了执行国家有关沼气建设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按要求高标准建设好国家和地方投资项目。从2001年起,我省不断加大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力度。2002年11月,省农委成立了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筹集70万元资金开展技工培训工作,当年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鉴定1800多人,使安徽的沼气工总量一下跃居到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有经过国家鉴定的持证沼气工5976人,强大的技术力量为实施国家投资项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规定,每个沼气生产工每年可承担50口沼气池的建设任务,我省每年建设规模可达26万口。

(4)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沼气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因此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2005年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村沼气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2003年到2005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国债资金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006年中央国债沼气项目投资增加到25亿元。这些重大的政策措施,为农村沼气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5)各级领导重视,农民群众欢迎。经过2001年以来的大发展,农村沼气在我省农村进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养殖农户建设沼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必将拉动我省沼气建设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4、2003-2004年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2003-2004年,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共承担国债项目任务135879户,项目中央投资10870.32万元,涉及50个县、841个村,具体年度投资规模及实施情况如下:

(1)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我省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共40个县412个村,建设内容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74450户,总投资223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956万元,地方配套2978万元,农户自筹13401万元。每个建池户中央补助800元。项目于2003年10月启动,到2005年元月底,除个别县未完成外,其余项目县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自下而上进行了验收和核验。

(2)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我省2004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共37个县429个村,建设内容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61429万户,总投资18428.7万元,其中中央国债投资4914.32万元,地方配套982.864万元,农户自筹12531.516万元。项目于2005年元月启动,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0%,预计2006年6月底可以全部完成。

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情况

1、农村沼气建设布局、辐射带动情况

从2003年到2005年,我省已连续3年承担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总建设规模198379户,项目县市区57个,项目村1304个,项目中央投资15870。32万元。57个县中山区县17个(潜山、青阳、黟县、石台、金寨、太湖、东至、休宁、郎溪、歙县、宁国、宿松、岳西、黄山区、霍山、贵池、绩溪县),平原县17个(濉溪、砀山、阜南、固镇、蒙城、涡阳、颍上、霍邱、界首、灵璧、涌桥、颍东、太和、肖县、望江、和县、当涂县),丘陵县16个(芜湖、桐城、天长、定远、凤台、宣州、含山、寿县、庐江、长丰、舒城、怀宁、凤阳、裕安、肥东、无为县)。

2、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建设成本

建设内容:以户为基本项目单元,建设内容“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引导开展综合利用,帮助建池户取得综合效益。

(1)沼气池;建设内容为8立方米全混凝土结构家用水压式沼气池,采用自流进料,手动抽渣器出料。

(2)猪圈:与沼气池相连,水泥地面,混凝土预制板圈顶。

(3)厕所:厕所与猪圈一起建设,与沼气池相连,安装蹲便器。

(4)厨房:配置双眼或单眼沼气灶,砖垒灶台,台面贴瓷砖,安装沼气调控净化器。

补助标准: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中央补助5956万元,农户自筹13401万元。2004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中央补助4914.32万元,农户自筹12531.516万元。每个建池户中央补助800元。

建设成本:本项目每个基本建设单元完成8m3沼气池(全混凝土结构)、改圈、改厕和改厨四部分,共需投资3000元。两年全省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3.5879万口,总投资4.0763亿元,详见下表。

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本项目总投资额:74450户,3000元/户,合计22335万元。

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本项目总投资额:61429户,3000元/户,合计18428万元。

3、项目进展情况

我省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由农业部2003年9月8日农计函〔2003〕66号文下达实施,2003年10月启动,到2004年底全部完成,并自下而上进行了项目验收和核验。

2004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由农业部2004年8月13日农计函〔2004〕83号文下达实施,2005年元月启动,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预计2006年6月底可以全部完成。

4、项目管理及其运转状况

(1)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一是实施项目领导责任制。省农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委计划处、财务处、能源办、能源总站等为成员单位。各项目县政府及项目区的乡镇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农村能源办负责。每年的项目启动,省政府或省农委都召开专门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省农委与各项目县签订责任书,各项目县与项目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二是落实项目公开公示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项目通过村务公开形式,实行“三公开”公示制度,公布监督电话。项目实施三年来,我省各项目单位都能认真按要求做到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家喻户晓。每年项目启动后,省市都对各项目点的公开公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把质量管理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一是制定省级管理文件。根据农业部和发改委制定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制定了《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意见》、《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保证国债项目的建设质量。二是严格执行农业部项目设备招投标采购规定。项目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主要设备实行集中采购,非集中采购的物资按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意见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采购,确保项目设备质量和后续服务及时到位。为督促设备供应企业搞好服务,我省重点加强了对设备供应企业的服务监督,不定期召集供货企业代表座谈,听取供货和服务情况汇报,指导企业在项目县建立产品设备维修服务站,落实服务事项,开展服务维修培训。三是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每项工程竣工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建一口,成一口,用一口,发挥其综合效益。

(3)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进一步搞好对农村能源系统管理人员、一线技术人员和沼气项目农户的培训。一是通过沼气技术、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等知识讲授,进一步提高农村能源系统管理人员特别是县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级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确保从事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获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扩大建池技术人员队伍,满足沼气发展的需要。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发放科普材料、现场演示、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让沼气户熟练掌握沼气池日常管理知识及综合利用技术,做到家喻户晓,并在乡镇一级举办由建池户参加的沼气技术培训班,确保农户安全使用沼气,提高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效益。

2003年以来,全省共举办40期沼气生产工培训班和35期沼气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班,共培训持证沼气生产工5976人,沼气设备维修工1050人。在20个县开展了企业化运行的维修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工作;在67个县开展了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的农民沼气协会、沼气生产工协会、沼气服务站(点)等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大提高了我省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

(4)加强项目督查检查工作,确保建设任务完成。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都不断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力度。省农委每年都根据工程进度,组织1到2次全面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003年—2005年,我省就组织了4次全面的督查、检查和10多次抽查,同时还接受了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专项检查。从2003年到2005年,国家农业部、发改委先后派出8个检查组来我省进行检查。特别是去年月11月份,财政部派出了58人的项目核查组,对我省2003年、2004年的50个国债项目县进行了为期20天的全面专项核查。核查组对我省的沼气国债项目实施,总体评价良好,但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检查结束后,省农委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各项目单位根据检查组的意见和整改要求,认真进行了整改。

5、资金使用与管理

为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省里依据《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制定了《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会计核算》。要求各项目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建立财务专帐,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杜绝项目外开支。严格按照国债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资金运作,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杜绝发生资金截留、挪用资金现象,确保国债资金安全。

为保证项目和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户,做到项目计划进村入户,即“中央一份进村入户的计划文件,农户一张签字画押的档案卡片”。档案卡片载明建设任务和标准,明确中央补助金额和农户自筹资金金额,规定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和农户的权益。所有项目村都做到村务公开,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对建设任务、资金补助、物资分配等情况进行公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确保项目随时接受监督和检查,建立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从项目的申报、审批、补助资金发放,到项目进展等均采用信息系统管理,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

三、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绩效评价

1、项目建设评价

我省实施2003年、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基本实现了原定项目目标。

(1)促进了种养业发展,增加了项目区农民收入。通过沼气项目建设,使畜禽粪便得到资源化利用,通过开展沼肥综合利用,有效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畜禽圈舍改造,促进舍饲技术应用和养殖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2)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促进了生态建设。通过沼气项目建设,解决了项目区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生活所需能源,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成效的长期巩固,又可以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了水环境和空气质量。项目实施后,使用沼肥作为农业生产用肥,项目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使人畜粪便和其它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杀死了粪便中的病菌虫卵,所生产的安全高效的沼肥,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并增强了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既改善了土壤的有机成分,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户用沼气建设还使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降低,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环境,减少和降低了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了水资源的质量。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沼气,室内CO的浓度比燃煤降低80%,CO2浓度降低60%,SO2浓度降低80%,飘尘浓度降低90%,表明使用沼气可有效的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周边农户发展名优农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4)控制和阻断疾病传播,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养殖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大量堆积,造成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本项目实施后,人畜粪便全部入池发酵,改善了室内外的卫生环境。大量寄生虫卵和传染病菌被杀灭,提高了寄生虫卵沉降率、大肠杆菌杀灭率,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效的抑制了疾病的发生,保证了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村卫生水平。

(5)改变了项目区农民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减轻了妇女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变了农舍四周的卫生环境,对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项目绩效评价

(1)经济效益

建一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00m3左右,可使项目户达到如下经济效益:利用沼气炊事,每户每年可节约柴草2000公斤,约合700元;利用沼渣沼液施肥,每亩节约化肥农药约合100元,每户按3亩农田计,户节化肥农药开支300元。合计每年可为每个农户带来约1000元的经济效益,13.5879万户直接经济效益为13588万元。

(2)生态效益

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可供4~5口之家一年9个月的生活用能,可为建池农户节约柴草2000公斤,相当于封山育林8亩,可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同时,利用沼肥种菜、栽果,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社会效益

一是减轻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是激励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户的科技素质,推动了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3、项目管理评价

我省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并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要求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中落实项目领导负责制、公开公示制、设备招投标制、建池技术员持证上岗制、项目督查检查制,使项目管理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4、资金使用管理评价

我省2003年、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国债补助资金每户800元和农户自筹资金。在国债资金管理上,省里出台了相关文件,严格督查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国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项目可持续能力及成功度分析

通过2003年、2004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项目区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发展农村沼气符合安徽农业大省实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近几年来,我省农村沼气在国家项目带动下,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沼气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向前推进。从我省沼气建设历史来看,全混凝土现场浇筑沼气池,如果管理维修服务措施到位,可使用20年以上,这是一项让农民长久受益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寻的最终目标。农村沼气建设前促畜牧养殖业,后带有机种植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农村沼气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一项成功的惠民政策,德政工程,老百姓欢迎、技术成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需要扩大规模,提高补助,加快发展。

四、成效与问题

1、主要成绩、效果与社会影响

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2001年以来,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截止2005年底,全省已发展农村户用沼气35万户,总池容280万立方米,年沼气产量1.26亿立方米;全省有5000口沼气池以上的县27个,其中万池县5个,沼气户占总农户25%以上的县2个;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58处,总池容4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000万立方米,年处理废弃物360万吨,其中大型沼气工程18处,中型工程39处,小型工程101处;建成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619处,总池容7.5亿万立方米,年处理生活污水494万吨。农村沼气正在为安徽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事业发展挥着巨大的作用。

(1)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我省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利用情况看,建一口8m3的沼气池,农户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500元左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支200元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在1000元左右(不包括养畜及种植业增收收入)。如果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效益还将增加。目前我省累计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35万户,按每口沼气池每年增收节支1000元计算,每年为农民增收3.5个亿。

(2)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以沼气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适宜当地资源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结构。地处著名佛教圣地九华山脚下的贵池区梅村镇肖坑村,长期以来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家家户户建沼气池,开展“猪-沼-茶”综合利用,使茶叶品质明显提高,户均增收1000多元,区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95%,自然植被保存完好。由于有了沼液、沼渣作肥料,目前,在肖坑村生产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激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其它化合物质等,这一条已作为村规民约固定下来。

(3)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我省畜禽养殖污水年排放量约6亿吨,在非用肥季节大量畜禽粪便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导致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解决了粪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恶劣现象;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改路、改水、改庭院相结合,改变了村容户貌。目前,我省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成果不断显现,很多建成的示范村已成为带动一个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霍山县曾家畈村养殖业特别发达,该村抓住国家在那里投资建设户用沼气的时机,将沼气建设与文明村镇建设和改厕结合起来,进行一体规划,同步实施,建设高标准“三结合”沼气池,彻底改变了当地因养殖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立足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环境治理等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资金直接补助到农户,围绕农户的生产、生活进行“一池三改”,深受农民欢迎。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项目区的农民都把沼气池称作“党恩池”、“幸福池”、“致富池”。基层干部也切身感受到:引导和支持农户建沼气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实施沼气项目,他们与群众的关系比以前融洽了,村里的工作也好开展多了。

2、存在问题及原因

(1)配套资金问题。按项目投资计划要求,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和项目县财政共同承担,省级占60%,配套比例为1:0.2-1:0.5,我省应配套沼气国债项目资金4960.864万元,其中:2003年2978万元,2004年982.864万元,但实际情况是,我省省级和县级连续三年都没有落实配套资金。从财政部去年对全国项目的核查情况看,我省是全国没有落实配套资金的个别省份。我省配套资金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是省县级财政都比较困难,无力拿出配套资金。

(2)项目管理工作经费不落实造成项目管理难度的加大。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面向的是广大分散的农户,一口池就是一个小型工程,工作面广、工作量大,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保障。但由于国债补助

资金每户800元是足额安排到农户,没有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和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群众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完全实现“一池三改”有一定的难度。我省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山区、江淮分水岭地区群众生活还不富裕,他们刚刚才解决温饱问题,要按照国债项目的设计要求完成“一池三改”,在地方配套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农户需自筹投资2000多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十分大的开支,而恰恰是这些贫困农户需要项目资金的扶持。

(4)县级农村能源机构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省有沼气用户35万户,分布在全省78个县市区的2000多个村,服务对象分散,服务内容具体,而且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但是,我省部分县级农村能源机构管理手段不强,工作条件差,已成为项目建设的软肋。“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确保国家投资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3、主要经验和教训

主要经验: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建设重点在村户和养殖区域,进村入户,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为做好这项工作,我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全省各地因经济主业不同而形成的猪沼粮、猪沼茶、猪沼果、猪沼渔、猪沼菜、猪沼菌等沼气综合利用模式都各有特色,推广前景广阔,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提高综合效益。一是把户用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菜篮子工程、小康村、生态村、改水改厕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目的。如为了推动农村改厕工作,省农委与团省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沼气式卫生厕所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卫生厕所。二是整合各种适用技术,把发展沼气同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通过沼气池这一物化的载体,从建到用,向农民推广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以促进形成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肥西县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围绕沼气的综合利用,共同指导农民系统应用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沼气的经济效益。三是整合退耕还林、扶贫等项目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太湖县委、县政府自2000年起就把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当作县委、县政府引导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积极争取和协调安排各方面投入,加强资金整合,成为我省农村沼气用户最多的县。

(3)加强技术培训,推动项目申报、建设与管理。在执行国家有关沼气建设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大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力度。省农委成立了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培训工作,目前,全省已有经过国家鉴证的沼气技工5976人,为实施国家投资项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调动各方积极性。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农户,为做好典型示范的宣传工作,把向领导宣传与向农民宣传结合起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沼气;一方面通过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并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广泛宣传,促进全省上下形成共识,使广大适宜建沼气池地区的干部群众都能充分认识沼气池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益,配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大农村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各项目县市也积极配合做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讲开发利用沼气的意义。

(5)典型示范带动技术推广。新形势下推广农村沼气的重点是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利用,因此,示范推广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搞好示范推广,我们一方面抓住已有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通过实施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项目,精心培植高标准示范农户。通过示范户的直观效益体现,引导和带动农户积极投资、投劳参与沼气建设,效果十分明显。青阳县陈齐春生态庄园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典型,陈齐春的经营模式吸引了本县及周边大量的农民及养殖企业前往学习取经,在当地掀起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潮。

(6)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为保证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上对党和国家负责,下为农民办好实事,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一是根据农业部和发改委制定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国债项目的建设质量。二是严格执行农业部项目设备招投标采购规定,确保项目设备质量和后续服务及时到位。三是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补助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资金运作,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杜绝发生资金截留、挪用资金现象,确保资金安全。四是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的项目监管,确保了我省国债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按质按量完成。

(7)积极探索沼气户的自我服务形式。结合项目实施,我省在太湖县开展了沼气工管理试点,在太湖县、界首市、天长市、石台县、庐江县开展了农民沼气协会试点,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在宁国市、宣州区、寿县进行沼气的专业化施工和物业化管理试点,由沼气工程施工企业负责对沼气池进行常年管护。目前,沼气协会试点工作已引起农业部的高度重视,曾两次派人前来调研,太湖县还应全国会议要求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8)大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中,我省注意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2004年,我省配合农业部四大作物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在天长市、泾县、郎溪县、贵池区、东至县、桐城市、太湖县、肥东县的31个乡镇开展水稻沼液浸种技术咨询和指导,在不同的作物区推广沼肥喷施果、蔬、粮、油作物增产增收增效技术,通过对比试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积累了经验,为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全省35万沼气用户,绝大部分开展了沼气综合利用。

主要教训:

(1)因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不到位,造成一些项目单位不能完全按原来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整体进度。2003年到2005年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每年都有一些项目县要求调整项目地点,这其中,有客观的原因,如行政区划调整、修桥铺路、地质条件等因素,使原申报项目点失去了建设条件。但也有一些是因为前期工作不到位,拍脑袋定项目,与项目点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

(2)因为项目设计在管理经费缺项,加上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到位,造成项目监管手段不强,运行困难,工作滞后,影响到项目效益的发挥。

五、发展目标及主要对策与建议

1、发展目标。我省“十一五”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任务,以大力普及推广农村沼气,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发展步伐;以沼气建设为抓手,努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状况,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推动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2006年—2010年,计划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30万户,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2000处(其中大型100处,中型300处,小型1600处),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1000处。建设总投资4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5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企业)自筹30亿元。

2、主要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我省2006年—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30万户,按每户建“一池三改”投资3000万元测算,共需资金45亿。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民相对比较贫困,因此资金缺口巨大。目前

项目后评价报告50617

**项目后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与***三镇区交界处,占地约**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万平米,商业面积约*万平方米,*栋7层住宅、*栋11层中高层、*栋24层高层住宅,*栋3层联排别墅。洋房主力户型为90㎡左右3、4房,120㎡以上4到5房;别墅主力户型190-300㎡,洋房*套,别墅*套。是**集团在**地区打造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二.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一级节点计划

回顾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在办理规划用地规划、建筑方案、电子报批、建设工程规划等环节时过程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还是提前10天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一级节点,人防、消防、防雷以及环评报建等事项也都能按计划完成,但在办理总包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时进度开始滞后,相应监理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也

滞后,等定标后走完流程,然后办理合同备案、履约保函公证、开工条件审查,最后拿到《施工许可证》时进度已比原计划滞后两个月。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都是第一次在**做工程,而**是全国办理开发办报建要求最严格的城市之一,大家初来乍到对**的法规、规范和办事程序了解不够透彻,同各方面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建立,体现在办事过程上就是提交的资料、方案等总是不能一次通过,往往要反反复复修改几次才能符合要求,办事效率极低,最后导致基础施工完成时已比计划工期滞后了4个半月,而在后续的别墅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同样还是因为没有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充分、全面的沟通,过于依赖施工单位和一些所谓中间人的能力,没有主动去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局面一直非常被动直至因为别墅地下室问题被主管部门处罚,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因此耽误了宝贵的赶工时间,以至于工期一直滞后,不能按集团原先制订的节点计划完成。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集团、公司、项目部做了几方面的调整: 1.梳理计划,合理调整 项目部在集团产品管理部的帮助指导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项目进度计划重新进行了梳理,在之前制订的节点计划基础上做了合理的调整,确保项目总体目标能够实现。 2.优化施工方案,突出重点,加大管理力度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正规范本)

XXX有限公司XXX加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XXXXX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声明 XX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有限公司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有限公司XXX加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目的 (2) 1.3 评价范围 (2) 1.4 评价内容 (2) 1.5 评价方法 (2) 1.6 评价程序 (2) 1.7 质量控制 (3) 2 建设项目概况 (6) 2.1 基本情况 (6) 2.2 项目组成 (6) 2.3 主要工程内容 (6) 2.4 试运行情况 (7)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7) 2.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7) 3 职业病危害评价 (8) 3.1 评价单元 (8)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8)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11) 3.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11) 3.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12) 3.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13) 3.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14) 3.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16) 3.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18) 3.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19) 3.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 (26) 4 措施及建议 (27) 5 评价结论 (29) 5.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29) 5.2 总体结论 (29)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xx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二)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效益情况,项目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

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意见 XXXXX公司于年月日组织召开了《XXX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评审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XXXXX有限公司、XXXXX有限公司和评审验收组成员(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了建设单位对该项目概况的介绍、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的汇报,对《报告》及评价、检测原始记录等相关见证材料进行了审核,同时对现场进行了勘验。通过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对《报告》的评审意见 1.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符合《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令第90号)等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报告》包括了建设项目概况; 3.《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 4.《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和运行情况; 5.《报告》分析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6.《报告》分析、评价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

7.《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8.《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9.《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健康监护状况; 10.《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11.《报告》分析、评价了该项目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预期效果; 12.《报告》包括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 13.《报告》的评价结论明确了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并明确了采取《报告》所提对策建议后,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能够符合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 建议: 1.; 2.; 3.; 4.; 5.按评审验收组成员意见进行修改。 评审验收组认为《报告》需按评审意见整改,并经评审验收组成员复核及签字确认后通过。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意见 1.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了建设项目工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

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

房地产项目后评估报告

项目后评价报告范本编制部门: 参加部门: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整体管理综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进度管理(要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质量管理(要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工程成本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采购管理(主要数据来源合同执行评估意见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营销管理(要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设计管理(要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资金和风险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客户报事处理(要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产品成品保护意识和评价(要点) (3) 一、项目整体管理综述 二、进度管理(要点) 1.项目总体计划性如何; 2.工程部对项目控制节点计划中工程部分的完成状况; 3.工程部对计划调整的应变能力和纠偏能力,体现对项目的控制性鉴于外界诸多因素 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如项目进度出现滞后的情况,工程部是否及时有效地对计划进行调整,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补救措施和方法; 4.在后期配套的综合管线施工中,工程部是否发挥综合的协调职能,确保竣工阶段的 各项工种能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地进行; 三、质量管理(要点) 1.工程部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是否建立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对施工产品质量进 行有效地控制; 2.工程部是否有质量成品保护具体的措施,且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 3.工程部是否重视来自于各方的质量投诉,及时弥补欠缺; 4.质量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工程,基坑围护方案及施工,一般装饰工程、公共部位及样板房、全装修房等精装饰工程,安装工程,门窗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化及有线电视等弱电集成工程,水、电、煤、通信等配套工程,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效果);

项目后评价经验总结

工程项目后评价经验总结 1、项目前期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技术科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可行性报告、基础设计等审查及与设计院协调沟通工作;安全环保质检科负责组织指挥部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环境评价大纲及报告的编制、评估与上报工作,协调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性工作,参加建设项目的评估、审查;指挥部其他有关部门参加建设项目的方案论证、评估审查工作,并按专业分工提出意见及建议;各科室负责本单位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具体管理,保证了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在项目前期,技术科针对各个项目,具体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专业负责人及分管的科室领导。 2、人员培训到位 技术科在装置建设的同时,就开始注重加强科室内部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主要以实际业务为主,分批、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科室内部不定期组织技术交流、讨论会等,取长补短,各抒己见,针对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处理各种现场突发情况并进行经验总结。在各个项目上,实行科领导及老职工对新人进行传帮带,每个项目都是老带新,结合现场实际问题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加速新人成长。 3、材料采购及时 技术科通过完善储备定额,及时紧密与设计院沟通协调,招标订货,拓宽供应渠道,提前介入,提前订货,加强催货和到货验收等措

施,保证了建设供应。特别是在提前订货方面,在正式最终版施工图及材料表未出来之前,利用白图及50%材料表、80%材料表进行招标采购,对关键部件先行备料,详细设计和最终版蓝图及材料表出来后再按图加工并追加采购,大大缩短了设备材料制造周期,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4、积极主动与设计方沟通 从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技术科从头到尾积极主动参与并协调。在项目详细设计阶段,更是有人长期驻扎设计院,每天在设计院上班协调图纸进度工作。上班比设计早,下班比设计迟,积极主动跑项目经理、各个具体设计人员处。追进度、跑会签、发图等等一个环节都不拉下。同时,还要每天勤与单位及现场沟通,有力促进现场施工进度。 5、施工组织得力 工程施工安排紧凑,人员配备齐全,本着人歇工不停的原则,连续奋战,大干一百天,加快了施工建设;监理单位严格按监理规范监理,保证了施工质量。经各方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初步验收一次合格通过,实现了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通过后评价工作,可以看出,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行,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细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人力资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是做好项目建设和发展工作的根本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新大纲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新大纲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1.2 项目组成 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 主要工程内容 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 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1.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 评价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 2.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对防护用品配备存在问题的,应提出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建议。 2.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一) 随着依法治国历程的推进,全国上下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司法认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本身正当权益的认识和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的不时加速,新型农民司法认识的不时深化,乡村普法工作的近况很难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必然水平上制约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普法工作,全力服务新乡村建立,笔者就乡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观点: 近况剖析 一是对普法教育的主要性看法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注重物质好处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做事情的习用规范,对那些费时、辛苦而又难见经济效益的普法工作则持逃避、被动、冷酷的立场。很多基层干部、农民还存在适用主义思想,碰到问题才想起往来不断找司法,不克不及做到事前学习和知晓。有的乡、村一年不搞一次普法宣传活动,既没方式也没内容,为了迎接省市县综合管治检查审核,其普法活动材料、工作总结等普法台帐往往是暂时假造,凭空捏造,基本无真实、历史的陈迹。 二是对普法相关工作经费、人员投入不足。当前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过少,无专职普法步队,普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困难、技能配备掉队,不克不及顺应新情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严厉投入不足,乡镇司法员也仅仅是乡村纠纷的调停员和中间工作的服务员,在实践工作中很难真正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特殊是学校普法,法制副校长更是有其名无其实,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化开展。 三是普法宣布道育方式保守。目前乡村普法工作首要是采取司法征询、普法口号、宣传栏、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传统方式多而创新认识和方式却少。不少乡镇设立了法制学校,也是有其名,而很少开展法制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结果。 四是工作推进存在必然坚苦。首先是人员难集中。随着农民经济认识的不时加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来源及评价目的 1.1.1任务来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口,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操纵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一些险工段;1974年以后,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由于过度缩窄河道,导致所修建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00年底完成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01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涝设施不健全、尚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托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成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依照《建

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治理处于2002年3月21日托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阻碍评价。 1.1.2评价目的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阻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阻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阻碍减小到最低限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爱护协调进展,为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 (2)《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阻碍评价规范》SDJ302—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6)《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8)《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95),1995年; (9)《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 19—1997); (10)《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环境阻碍评

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报告

风险管理效果 评审报告 编制:燕泽军 审核:荆德军 东营东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

风险管理效果评审报告 一、风险控制效果评审范围及目的 评审企业一年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审,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作为来年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审组织 企业成立了风险评审组织,即公司级风险评价组和各级单位风险评价组。要求各级风险评审人员严格按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审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审情况 一年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公司安全目标。具体如下:

(一)以创立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制定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逐条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考核细则》考核条款,查出企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完善了各类检查表、完善了各种记录台帐、完善了危险作业票证、修订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危险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作业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作业过程中若有变更,必须履行变更手续。严格生产现场动火作业、光气管道设备检修作业、进入设备(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审批,并随时进行复查,保证危险作业安全可控。为了确保检修作业安全,加强项目单位与检修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在跨区域作业证的基础上,还必须执行检修

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后评价报告 一.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与***三镇区交界处,占地约**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万平米,商业面积约*万平方米,*栋7层住宅、*栋11层中高层、*栋24层高层住宅,*栋3层联排别墅。洋房主力户型为90川左右3、4房,120川以上4到5 房;别墅主力户型190-300川,洋房*套,别墅*套。是**集团在**地区打造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二. 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一级节点计划

回顾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在办理规划用地规划、建筑 方案、电子报批、建设工程规划等环节时过程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还是提前10天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一级节点,人防、消防、防雷以及环评报建等事项也都能按计划完成,但在办理总包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时进度开始滞后,相应监理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也 滞后,等定标后走完流程,然后办理合同备案、履约保函公证、开工条件审查,

最后拿到《施工许可证》时进度已比原计划滞后两个月。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都是第一次在** 做工程,而** 是全国办理开发办报建要求最严格的城市之一,大家初来乍到对** 的法规、规范和 办事程序了解不够透彻,同各方面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建立,体现在办事过程上就是提交的资料、方案等总是不能一次通过,往往要反反复复修改几次才能符合要求,办事效率极低,最后导致基础施工完成时已比计划工期滞后了 4 个半月,而在后续的别墅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同样还是因为没有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充分、全面的沟通,过于依赖施工单位和一些所谓中间人的能力,没有主动去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局面一直非常被动直至因为别墅地下室问题被主管部门处罚,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因此耽误了宝贵的赶工时间,以至于工期一直滞后,不能按集团原先制订的节点计划完成。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集团、公司、项目部做了几方面的调整: 1.梳理计划,合理调整项目部在集团产品管理部的帮助指导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项目进度计划重新进行了梳理,在之前制订的节点计划基础上做了合理的调整,确保项目总体目标能够实现。 2.优化施工方案,突出重点,加大管理力度

最新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段时间,我们组织部分委员走访了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及部分村(社区),就我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各级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新农村建设启动平稳,推进有序,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 一是宣传深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全县各级采取举办培训班、层层召开会议、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1号文件;抽调县乡干部深入村(社区)、农户、院落,实施面对面的宣讲和指导;通过在报纸、电视、电台等宣传媒体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和在农村办墙报、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部分乡镇领导、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干部等赴安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通过深入宣传,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日益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齐心协力抓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抓好调研,精心出台新农村建设系列文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玉环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加大政策力度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关于成立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玉环县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意见》、《玉环县农村卫生改厕方案》、《关于印发玉环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通知》、《玉环县城乡困难居民分层分类救助实施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关于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规定。 三是试点先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各级陆续启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重点村建设,实行了领导包抓和部门联建责任制,优先在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力量强、发展基础好的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防止一哄而起和盲目攀比。近年来,已建成13个示范村,其中3个示范村受到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108个村庄整治村。今年又确定建设5个示范村、35个整治村,抓好8个重点建设村。 四是领导重视,新农村建设已纳入各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所调研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大多数乡镇还向试点村派驻了工作指导组,驻村抓规划、抓指导、抓落实。部分镇乡制定了新农村工作阶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标准格式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标准格式 ××××××××××项目 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年××月 目录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二)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效益情况,项目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项目经营管理策略情况,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Research Report Templat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根据福协办〔20xx〕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 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的函》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北靠××乡, 东临××县,南接子××乡,西与××毗邻。境内山高坡陡,平均坡度为30度以上。国土面积为274.3平方公里,边境线 长8.25公里。共有6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乡年末总户数为3221户,总人口为12607人(其中 农业户2842户11941人),共有耕地面积12246.6亩(其中 水田2135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

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 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上半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3万元,同比增10%,其中出售产品收入128万元,占总收入的21 %,农民人均纯 收入449元,同比增7%。从农村经济收入比例情况看,第一 产业总收入485万元,占总收入的77 %,同比增8%。其中, 农业收入180万元,同比增13%;畜牧业收入280万元,同比 增6%;林业收入25万元,同比增25%。第二产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9 %,同比增8%。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14%,同比增10%。外出劳务收入70万元,同比增9%。上半年全乡粮豆播种面积18435亩。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二)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