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复习2数的运算

总复习2数的运算

总复习2数的运算
总复习2数的运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数的运算(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数的运算〔2〕 1.数与代数 第4课时数的运算〔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二、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41-16743[98 )(÷? 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习简便运算; 课件出示;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4.37+81+0.63+8 7 1.25×72 38×56+44×38 94×101 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 75.2-19.8 =3.87+3-0.01 =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

2.2.1 第2课时 对数的运算

第2课时对数的运算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已知log x16=2,则x等于() A.±4 B.4 C.256 D.2 log x16=2,∴x2=16. ∵x>0且x≠1,∴x=4. 2.2log510+log50.25=() A.0 B.1 C.2 D.4 =log5102+log50.25=log5(100×0.25)=log525=2. 3.若log23=a,则log49=() A. B.a C.2a D.a2 9==log23=a,故选B. 4 4.等于() A.lg 3 B.-lg 3 C. D.- =lo+lo=log94+log35=log32+log35=log310=. 5.若2lg(x-2y)=lg x+lg y(x>2y>0),则的值为() A.4 B.1或 C.1或4 D. 2lg(x-2y)=lg x+lg y(x>2y>0), ∴lg(x-2y)2=lg xy,∴(x-2y)2=xy, ∴x2-5xy+4y2=0,∴(x-y)(x-4y)=0, ∴x=y或x=4y.∵x-2y>0,且x>0,y>0, ∴x≠y,∴.

6.计算:2+lg 4+2lg 5-e ln 3=. 2+lg 4+2lg 5-e ln 3=(33+(lg 4+lg 25)-e ln 3=3+2-3=2. 7.log35log46log57log68log79=. 5log46log57log68log79==3. 3 8.若2x=3,log4=y,则x+2y=. 2x=3,∴x=log23. ∴x+2y=log23+2log4=log23+2×=log23+log2=log28=3. 9.如果关于lg x的方程lg2x+(lg 7+lg 5)lg x+lg 7·lg 5=0的两个根是lg α,lg β(α>0,β>0),那么αβ的值是. ,得lg α+lg β=-(lg 7+lg 5)=lg, 所以lg(αβ)=lg, ∴αβ=. 10.计算: ; (1)- - (2)lg-lg+lg-log92·log43. 原式==1. (2)(方法一)原式=lg+lg =lg =lg 1-=-.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 计及反思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第四课时-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 第4课时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和运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减法法则是什么?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除法法则是什么? 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 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 ? ???÷-51250 2、()236?÷ 3、236?÷

4、()()342817-?+-÷- 5、9 11325.0321÷??? ??-?- 6、?? ????-?--?-)3.5518(432.01 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 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三.巩固提高 例1、计算:(1))2()5()25(-?-÷-;(2)()()?? ? ??÷÷65-4-6- 例2 、计算:(1)??? ?????? ??÷+45-52-54-5143;(2)()2-352.0-15-÷??? ? ??+ 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 ①小括号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第2课时-集合的运算

课题: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 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二) 主要方法: 1 ?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 2 ?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 3 ?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三) 高考回顾: 考题1 : (2006安徽理)设集合A x x 2 2,x R ,B y x 2, 1 x 2,则 1 ?交集: A B x | x A 且x B ;并集:A B 补集: 若B U ,则 C U B x | x U 且 x B ; 2. A ,A A , A A 代 A A A ; 3. AI B A A B . AUB A A B ; 4.. C U AI C U B C U (AU B),C U AUC U B C U (AI B)。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x | x A 或 x B ; C R AI B 等于 () A. R B x x R, x 0 C . 0 D . 考题2: (2006安徽 文) 设全集u {123,4,5,6,7,8}, 集合S {1,3,5},T {3,6},则 C U S T 等于 ( ) A. B . {2,4,7,8} C . {1,3,5,6} D .{2,4,6,8} 考题3: (2006福建文) 已知全集U R,且A x||x 1 2 ,B x|x 2 6x 8 0 ,则 (C U A)I B 等于 ( ) (A ) [ 1,4) (B ) (2,3) (C ) (2,3] (D ) ( 1,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10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第3、4题;第117页第5、6、8题;第118页第13题;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掌握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解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混合运算”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63÷9+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的第(2)~(6)题。 (1)第(2)题。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第(3)题。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一说运算顺序。 (3)第(4)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

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4)第(5)题。2708接近几千? 学生回答。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5)第(6)题。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要注意书写格式。 2.对比练习。 40÷8-3 100-35-25 4×5+3 40÷(8-3) 100-(35-25) 4×(5+3)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复习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读数、写数的复习。

二年级上册奥数试题-第3讲时间的计算 (含答案)

第三讲 时间的计算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在学生会认识钟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会计算从某一个时段,到另一个时段所经过的时间,会根据经过的时间来计算最后的时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的来认识时刻,初步掌握时刻和时间的区别. 教学点为您准备了挂图.

动手动脑 我会连. 【分析】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3时10分,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12时5分,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9时55分,第四个钟面上的时刻是7时45分. 我会画. 【分析】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时刻. 【分析】现在时刻( 5:35 )现在时刻(7:32 )再过7分钟是( 5:42 )再过半个小时是(8:02 ) 现在时刻(1:50 )现在时刻( 9:09) 10分钟前是( 1:40 )19分钟前是(8:50 )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和12个数字.较短的针叫做时针,较长的针叫做分针,另有一个细长的针叫做秒针. 钟面上把一圈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相等的5个小格.这样,钟面上一圈共有60个相等的小格.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l小时;分针走l小格的时间是l分钟;秒针走l小格的时间是l秒. 时间单位是:时、分、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当时针走过l个数字时,分针就走了l圈,即:l时=60分 当分针走一小格时,秒针就走一圈,即:l分=60秒 通常我们把15分钟叫做一刻钟.即:l刻钟=15分

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间.学习了“时、分、秒”后,小朋友们已经会看钟表,知道了1小时=60分,1分=60秒.可是小朋友们,你知道吗? 研究时间问题,首先要注意,从钟面上能直接读出来的是“时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几点”;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几小时”,只有区分了“时刻”和“时间”,我们才能更快的解决时间问题.关于时间的学问还大着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时间的计算问题. 时间趣题 例1观察下面钟所表示的时刻,看看有什么规律,再回答问题. 图()d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 【分析】(1)图中前三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2时—4时—6时.其规律是:后一个钟面的时刻总比前一个钟面的时刻多2小时,所以第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应是8点. (2)图中三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2时30分—4时—( )—7时.从图()() 、所表示 a b 的时刻看,相差1小时30分,如果()() b c 、钟面所表示的时刻也相差1小时30分,图()c应是5时30分,正好与图()d相差1小时30分,所以图()c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是5时30分. [铺垫]口答下面各题,比一比看谁的速度快! (1)从下面左边钟面上的时刻到右边钟面上的时刻,要经过多长时间?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优质导学案.doc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5页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

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2时=()分4时=()分4分=()秒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二、比大小 4分○40秒3时○100分210秒○5分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混合运算》优质教案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2课时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 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惩罚,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20 –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题。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1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9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和熊二相互争辩自己的用时比较少,它俩谁也不服谁。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时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 (一)单位换算。 1.探究时分的换算。 (1)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时少?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预设1:熊大用时少,因为熊二用了120分钟这么多。 预设2:熊二用时少,因为熊大用的时间是以小时作单位的呢! 预设3:无法直接比较,单位不相同。 预设4:用时一样长。可以换算成一样的单位再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用时一样长?2小时等于120分钟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师:看来熊大和熊二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你明白了吗?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2)师:5时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时是60分,5时是5个60分,也就是300分。 2.探究分秒的换算。 师:180秒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要看180里有几个60,就等于几分钟。用减法解决,180-60-60-60=0,所以180里有3个60,180秒=3分。 3.练一练。【教学提示】 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关注学生是否发现其中的问题,能否结合已有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经验。

221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选题明细表】 1.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 ) (A)log 2(8-4)=log 28-log 24 碣8 8 (B) I =log2, (C) log 28=3log 22 (D)log 2(8+4)=log 28+log24 解析:由对数的运算性质易知C正确. 2.计算(log 54) ? (log 花25)等于(B ) I I (A)2 (B)1 (C) (D): 培4记25 21耳2 21目5 解析:(log 54) ? (log 1625)=「x H" =1.故选B. 3.设lg 2=a,lg 3=b, 则log 125等于(A ) 1 - a 1 - a (A) ' ' ' (B) l 1 + ci (C) ' ' (D) l - lg2 1 -a 解析:因为lg 2=a,lg 3=b, 则log価二卅_1故选A. 空 4. 如果lg 2=m,lg 3二n,贝孔:厂等于(C )

2m 4- n m + 2n (A)丨‘ ’-(B):十:? - ■ 2m + n m + 2n (C) I u (D)" 1 解析:因为lg 2=m,lg 3二n, ]gl2 21g2 + Ig3 2m 4- n 2m + n 所以増15 = 1率+ lg5 “+ 1 -lg2y+l-nt.故选 C. y_ 5. 若lg x=m,lg y=n,则lg -lg( )2的值为(D ) i i (A) m-2n-2 (B) m-2n-1 i i (C) m-2n+1 (D) m-2n+2 解析:因为lg x=m,lg y=n, - 上丄1 所以lg -lg( )2= lg x-2lg y+2= m-2n+2.故选D. 6. (2019 ?上海高一月考)若Io ? 2=a,则log仁3二________ 解析:lo 2=a,可得2log 32=a, 1 ____ 1 1 氏心-=:- -=". 1 答案::1 I I 7. 已知3a=5b=A,若+ =2,则A= ______ . 解析:因为3a=5b=A>0,所以a=log 3A,b=log s A. 1 1 由,+ =log A3+log A5=log A15=2,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第4课时数的运算2课堂作业新人教版

第4课时数的运算(2)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9.2×65=() 72.72÷3.6=() 6.51-2.75=() 2.4×=() ÷25%=()×÷×=() 二、在里填上“>”“<”或“=”。 4.5×0.75 0.75 ×00÷ ×÷ 45×9×010+0-9-1 三、计算。 3.12÷15+ 4.71 8×÷×8 ÷(++) 8.5-(5.6+4.8)÷1.3 1.25×16×8 7.85×99+7.85 5.27+3.62+7.38 98×102 17.95-(3.98+7.95) 16.2÷4.5÷2 3600÷(36÷7) 48÷() 四、估算。 2985+3054≈() 798-305≈() 396×8≈() 42×39≈() 1426÷7.2≈() 799÷21≈() 五、五年级94名师生去游览动物园,平均每人门票为32元,估一估,2800元购买门票,够吗?

六、学校组织六年级175人去博物馆参观,准备租用33座的客车,至少需要几辆? 参考答案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9.2×65=(3198) 72.72÷3.6=(20.2) 6.51-2.75=( 3.76) 2.4×=(0.9) ÷25%=(1.5)×÷×=(1 16 ) 二、在里填上“>”“<”或“=”。 4.5×0.75 >0.75 ×0=0÷ ×<÷ 45×9×0=10+0-9-1 三、计算。 3.12÷15+ 4.71 8×÷×8 ÷(++) 4.91864 8.5-(5.6+4.8)÷1.3 1.25×16×8 7.85×99+7.85 0.5 160 785

5.27+3.62+7.38 98×102 17.95-(3.98+7.95) 16.27 9996 6.02 16.2÷4.5÷2 3600÷(36÷7) 48÷() 1.8 700 64 四、估算。 2985+3054≈(6000) 798-305≈(500) 396×8≈(3200) 42×39≈(1600) 1426÷7.2≈(200) 799÷21≈(40) 五、五年级94名师生去游览动物园,平均每人门票为32元,估一估,2800元购买门票,够吗? 32×94≈3000 3000>2800 不够 六、学校组织六年级175人去博物馆参观,准备租用33座的客车,至少需要几辆? 175÷33≈6(辆)

中考数学全效复习: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74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2019·天津]计算()-3×9的结果等于( ) A .-27 B .-6 C .27 D .6 2.[2019·杭州]计算下列各式,值最小的是( ) A .2×0+1-9 B .2+0×1-9 C .2+0-1×9 D .2+0+1-9 3.[2019·包头]计算|-9+? ????1 3-1 的结果是( ) A .0 B .8 3 C .10 3 D .6 4.[2019·嘉兴]如图是一个2×2的方阵,其中每行、每列的两数之和相等,则a 可以是( ) 38 20 a |-2| A.tan 60° C .0 D .12 019 5.[2019·天水]已知|a|=1,b 是2的相反数,则a +b 的值为( ) A .-3 B .-1 C .-1或-3 D .1或-3 6.[2019·广东]实数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b B .|a<|b C .a +b>0 D .a b <0 7.[2019·贺州]计算11×3+13×5+1 5×7+17×9+…+1 37×39的结果是( ) A.19 37 B .19 39

C .3739 D .3839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8.如图为洪涛同学的小测卷,他的得分是________. 9.[2019·烟台]|-6×2-1-2cos 45°=________. 10.[2019·原创]如果m 是最大的负整数,n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c 是倒数等于它本身的自然数,那么代数式m 2 019+2 018n +c 2 017的值为________. 11.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的值为3,则输出的值为________. 12.[2019·绍兴]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3×3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两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如图的幻方中,字母m 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13.(18分)计算: (1)[2019·株洲]|-3+π0 -2cos 30°; (2)[2019·长沙]|-2+? ?? ??12-1-6÷3-2cos 60°; (3)[2019·遂宁]() -1 2 019+(-2)-2+(3.14-π)0 -4cos 30°+|2-12.

(新)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反应热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 1.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学引导】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描述物质所具有的物理量,符号是。 2.反应焓变(ΔH) (1)定义:总焓与总焓之差。 (2)表达式:。 (3)与反应热的关系: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即ΔH Q p 。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如果ΔH<0,即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是能量的,为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在热化学中,将一个化学反应的和反应的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298K时,1 mol H2(g)与1 2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 表示该过程的方程式H2(g)+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1即为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其中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般用英

文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溶质则用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是不同的。如果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条件下的反应热。 (3)ΔH的单位是。 (4)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不同,ΔH也不同。根据焓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ΔH的数值;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但数值。 【自学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反应产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反应产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主备人: 复备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 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 的问题。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1、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2、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3、同桌两人练习。 二、新授

1、教学整时的计算。 出示节目预报表。 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各要多少时间。 思考“六一剧场”播放了多少时间。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2、教学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计算。 思考“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 出示时间线段图。 在时间线段图上找出8:50和9:30。 交流怎么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再算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一共播放了40分钟。 (2)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三、练习 1、完成P53(1)。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00到16:30是1小时30分,合起来是3小时。 (2)先算12:00到16:30是4小时30分,再从4时30分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00是1小时30分,所以是3小时。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4课时-数的运算(2)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 第6单元第4课时-数的运算(2) 一、选择题。 1.8×278×125=278×(8×125)=278×1000=278000 计算左边题目,用的简便方法的依据是()。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结合律 【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解析】:本题是3个数相乘,运用的可能是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是指:先算前两个数或后两个数积不变;由此判断。【答案】:解:8×278×125=278×(8×125),它是交换了前两个因数的位置,后又把8与125结合在一起,所以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故选:D。 【总结】:本题是考查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两个运算定律,记住运算定律及其变形,进行应用。 2.计算9×3.7+9×6.3=9×(3.7+6.3)=9×10=90时,利用了()。 A.加法交换律B.乘法交换律C.乘法结合律D.乘法分配律 【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解析】:9×3.7+9×6.3转化为9×(3.7+6.3),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答案】:解:9×3.7+9×6.3 =9×(3.7+6.3) =9×10 =90 利用了乘法分配律;故选:D。

【总结】: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下列各式中,只应用乘法结合律的是()。 A. 7.8×2.5×4=7.8×(2.5×4) B. 2.5×7.8×4=(2.5×4))×7.8 C. 2.5×7.8×4=7.8×(2.5×4) D. 4×7.8×2.5=7.8×(4×2.5) 【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解析】:本题根据运算定律对各选项中的算式进行解析判断即可。 【答案】:解:选项A,运用了乘法结合律;选项B、C、D同时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故选:A。 【总结】:乘法交换律: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在乘法算式中,先乘前两个数,或先和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4. 0.625×5.8+ ×4.2=0.625×(5.8+4.2)这是应用了乘法的()。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由此解决问题。 【答案】:解:0.625×5.8+ ×4.2 =0.625×(5.8+4.2) =0.625×10 =6.2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导学案)

6.3 实数 上大附中何小龙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把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之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大小比较以及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等同样适合于实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3)知道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3.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数的运算. 难点: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运算中的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范围:课本P54“思考”上面一行至P55例1为止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将重要法则和性质做上记号,注意例1的解题要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适用于实数吗? ②完成课本P54“思考”中的填空,由此你能得出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吗? ③填空: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正实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实数,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 ④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2.5,-7,-π 2 ,3 -2,0 答案:相反数:-2.5,7,π 2 ,2-3,0; 绝对值:2.5,7,π 2 ,2-3,0. ⑤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 |x|=2 3 ; |x|=0; |x|=10; |x|=π. 答案:上面四个小题的答案依次为:x=±2 3 ;x=0;x=±10;x=±π.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的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和纠错. 4.强化: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1.自学指导: (1)自学范围:课本P55最后自然段至P56例2为止的内容. (2)自学时间:6分钟. (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实数的运算中是如何运用的.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当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运用. ②仿照例2计算:①22;②232.答案:①-错误!未指定书签。;32. ③例3是无理数的近似计算题,是通过取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进行计算的,分析其过程,你能说说中间的近似值与最终的似值在取法上有什么不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