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电偶及其补偿电路的设计

热电偶及其补偿电路的设计

热电偶及其补偿电路的设计
热电偶及其补偿电路的设计

热电偶及其补偿电路的设计

引言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物理量, 产品的产量、质量、能耗等都直接与温度有关, 因此, 准确地测量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测温的方法很多, 例如, 利用水银温度计、有机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液体压力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比色温度计等等都可实现对温度的测量[1 ] 。其中, 热电偶温度计具有结构简单、测温范围广(低至负180 ℃, 高至1800 ℃) 、耐高温、准确度高、价格便宜、使用方便、适于远距离测量与自动控制等优点。因而, 它在高温测量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温度计是由热电偶、补偿导线及测量仪表构成的。其中热电偶是敏感元件, 它由两种不同的导体A 和B 连接在一起,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个连接点 1 与 2 的温度不同时, 由于热电效应,回路中就会产生零点几到几十毫伏的热电动势, 记为EAB 。接点1 在测量时被置于测场所, 故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接点 2 则要求恒定在某一温度下,称为参考端或自由端, 如图1 所示。

实验证明, 当电极材料选定后,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仅与两个接点的

温度有关, 即

d EAB ( t1 , t2 ) = SAb ×d t ,

比例系数SAB 称为热电动势率, 它是热电偶最重要的特征量。当两接点的温度分别为t1 , t2 时, 回路总的热电动势为

式中eAB ( t1 ) 、eAB ( t2 ) 分别为接点的分热电动势。

对于已选定材料的热电偶, 当其自由端温度恒定时, eAB ( t2 ) 为常数, 这样回路总的热电动势仅为工作温度t1 的单值函数。所以, 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方法就可以测量工作点的实际温度。

2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使用方法

图 1 中我们把自由端2 画成虚线, 是想说明热电偶在使用时 2 点实际上不是直接相接的。由热电偶的中间金属定律: “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 串接第三种导体, 只要其两端温度相同, 则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与串接的中间金属无关”, 那么, 我们把较短的测量导线和仪表串接在2 点并视其为第三种金属, 就可认为它们不影响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即工作温度的测量。

实际使用时, 测量场所与测量仪表往往相距很远, 又因为组成热电偶的材料比较贵重, 所以常加导线来连接。这里有两种使用方法: 第一种, 两根连接导线具有相同的热电性质, 如在一根导线(如常用的紫铜线) 上取下的两段线, 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就很相近, 这时, 可根据中间金属定律判断出电偶的热电动势只取决于电偶两端温度t1 ,t2 , 其它环境温度的影响就可忽略。第二, 热电

偶的两电极分别采用和自己热电性质相近的补偿导线延长至 3 点, 这样热电动势只取决于t1 和t3 , 而与t2 无关。

上述使用情况中, 温度点t2 和t3 往往采用冰水混合物(0 ℃) 来恒定温度。这时, 总的热电动势就变成工作温度t1 的单值函数, 可记为E - t1 。

为了使用方便, 对于不同的热电偶规定了不同的分度号, 根据不同的分度号, 我们又可查找其对应的分度表, 从而得到标准热电偶E - t1 关系的具体对应值(相关温度点一般规定为0 ℃) 。下面给出一例[2 ] , 见表1。

热电偶测温时, 除工作端外的各个部分要求有良好的绝缘, 否则会引入误差, 甚至无法测量。另外, 为了支撑和固定热电极, 延长其寿命, 还应选择合适的保护套管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 热电偶要和标准偶进行校正。

3 补偿电路的设计

现在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可以将采集到的电偶电压经过放大、滤波、A\ D 变换成数字信号,并用下位单片机把它经过串行通信总线RS485、电平转换芯片MAX232、RS232 串行总线送给上位计算机, 从而实现测量、控制作用。也可使用智能控制仪表(含IC 微处理器) 来实现显示和控制, 具体的流程如图2 所示。

为了方便, 我们可不使用冰水混合物来恒定温度, 而是采用补偿电路的方法。具体办法是采用计算修正法。由补偿电路测得温度t2 (或t3 ) 的电压并送给仪表或计算机, 由计算机换算出温度t2(或t3 ) , 再由软件查表法, 根据数据库中存放的热电偶分度表查出对应的电偶的EAB ( t2 ,0 ℃) 值,然后, 根据电偶电路直接测得的EAB ( t1 , t2 ) 值, 并按下式:

EAB ( t1 ,0 ℃) = EAB ( t1 , t2 ) + EAB ( t2 ,0 ℃) [3] ,计算EAB ( t1 ,0 ℃) , 最后还由计算机软件查表法,根据分度表反过来查出对应的工作温度值, 从而实现显示、控制。该温度值即为被测的工作点真实温度值, 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修正, 结果很精确。

这里的电路设计难点是温度点t2 (或t3 ) 补偿测量电路的设计,下面给出了电路图如图3 所示。

图3 是一个温度2电压转换电路。电路中A1(电压跟随器) 经过14kΩ和10kΩ电阻分压提供了5V 的参考电压( ER ) , 并作为后级放大电路的桥路端电压。它的第二级A2 组成差动放大运算电路。其输入端为带有温度敏感元件的桥式电路[4 ] 。

UP 和UQ 分别为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电压,其中UP = RX ER / ( RC + Rx ) , UQ = RB ER( RA + RB ) ,RF = 1MΩ , RI = 36K Ω。当RI 远大于桥路的四个臂电阻RA , RB , RC 和RX 时, 输出电压可以简化成:

Uo = ( UQ - UP ) RF/ RI ,

在桥路中, Rx 的两端接热敏电阻。温度敏感元件采用PB241 型热敏电阻。它在0~50 ℃的范围内被认为是线性的。这样, 我们就得到了电偶温度点t2 (或t3 ) 与Uo 的关系。

电位器Rw1 (1kΩ) 可以校正输出电压在桥路平衡时为零, Rw2 (1kΩ) 可以校正输出电压值。两电阻的综合作用是使放大器在温度0~50 ℃的范围内, 输出电压满足0 至5V 的要求。

当然, 我们也可采用其它方法构成的测温补偿电路。例如, 利用线性放大器组成的恒流源和温敏PN 结(在其流过的电流恒定时, 其两端电压与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温度基本成线性关系) 就可以得到温度2电压关系。再如, 利用恒流源和铂热电阻(它被公认为是温度敏感元件中准确度和重复性的标准。) 可得到温度2电阻关系, 并可以把温度引起的阻值变化量经过电阻串连转变为电压变化输出, 并经过调理电路把电压信号调理为0 至5V 输出, 经A/ D 变换后可用单片机或微机实现对温度的实时采集。

4 结论

热电偶原理易被掌握, 在高温测量、控制方面应用广泛。如采用合理的补偿电路(即输入端带有桥式电路的差动运放电路) 后, 更能准确测量工作点的实际温度值, 从而实现对温度或其它过程量的控制。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实验一K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的原理与补偿方法。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智能调节器单元、电压表、转速调节0~24V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 温度源、Pt100热电阻(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作为直流mV信号发生器)、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专用+5V直流稳压电源。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为K分度热电偶。冷端补偿器外形为一个小方盒,有4个引线端子,4、3接+5V专用电源,2、1输出补偿热电势信号;它的内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如图33-1所示。这个直流电桥称冷端温度补偿器,电桥在0oC时达到平衡(亦有20oC平衡)。当热电偶温度升高时(>0oC)热电偶回路电势U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2端电位上升,使Vi不变达到补偿目的。 图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按图2示意接线。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w2(增益电位器)顺时针转到底,再调节Rw3(调零电位器)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为0V(零位调好后Rw3电位器旋钮位置不要改动)。关闭主机箱电源。 图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为100倍:利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的零位偏移电压作为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来确定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按图2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上的Rw2(调零电位器),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01V(用主机箱电压表测量);再将0.01V电压输入到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的放大器中,再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增益电位器Rw2(小心:不要误碰调零电位器Rw3),使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1.000V(增益调好后Rw2电位器旋钮不要改动)。关闭电源。 图3 调节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增益A接线示意图 3、将主机箱上的转速调节旋钮(0~24V)顺时针旋转到底(24V);将调节控制对象开关拨到Rt.Vi位置。将冷端补偿器的专用电源插头插到主机箱侧面的交流220V插座上。按图33-4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再合上调节器电源开关和温度源电源开关,将温度源控制在60oC,待电压表显示上升到平衡点时记录数据。再按表1中温度值设置温度源的温度并将放大器的相应输出值填入表中: 温度设定方法,按住▲键约三秒,仪表进入“SP”给定值(实验值)设置,此时可按上述方法按↓、↑、←三键设定实验值,使SV窗显示值与AL-1(上限报警)值一致(如100 oC)。 图4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接线示意图

实验六 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

实验六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 一. 目的 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焊接铜—康铜热电偶的方法,并学会热电偶的标定。 二. 热电偶温度计原理、焊接及标定 1. 热电偶温度计工作原理 测温用的温度计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类:膨胀式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如充氮气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如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如铂铑 10 —铂热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辐射式温度计(如光学高温计)。其中热电偶温度计由于在测温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所以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都广泛地使用。 由两种不同性质金属线或合金丝 A 与 B ,连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称之为热电偶,如图 1 所示。 A 、 B 叫做热电极。如果使两个接点 1 、 2 处于不同的温度,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 E ,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基于这一效应来测量温度的。

在图 1 所示的热电偶的闭合回路中所产生的热电势 E AB只与热电偶的两种材料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与金属丝的长度、截面大小无关。当热电偶材料一定时,则热电势 E AB就只与热电偶两端温度 t 和 t0有关,即 E AB=( t,t0)。如果参考端(又称冷端)的温度 t0保持不变,则两端之间热电势 E 12 的大小就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端(又称热端)1的温度高低。通常将热电偶的冷端放在装有冰水共存的保温瓶中,使其t0恒温于0℃ 。 2. 热电偶的焊接 热电偶的测量端与参考端都是由两种金属焊接制成的。为减小传热误差和滞后,焊接点宜小,其直径应不超过两倍金属丝的直径。焊接的方法可以采用点焊、对焊,如图 2a和b所示。也可以把两个热电偶绞缠在一起再焊,称为绞状点焊,如图 2c 所示,但绞缠圈数不宜超过 2-3 圈。 a b c 图 2 热电偶的热接点 热电偶的两热电极要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如果热电偶地金属是裸线,通常都要用绝缘管套在导线上进行绝缘,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都是在常温范围内采用绝缘管材料。

热电偶定标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

热电偶定标实验 热电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在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温度控制是经常遇到的工作,对温度的自动控制有许多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的重要应用是测量温度,它是把非电学量(温度)转化成电学量(电动势)来测量的一个实际例子。用热电偶测温具有许多优点,如测温范围宽(-200~2000℃)、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结构简单不易损坏等。此外由于热电偶的热容量小,受热点也可做得很小,因而对温度变化响应快,对测量对象的状态影响小,可以用于温度场的实时测量和监控。热电偶在冶金、化工生产中用于高、低温的测量;在科学研究、自动控制过程中作为温度传感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温度计的定标是一个传统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找出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冷热端温差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温差电动势与冷热端温差之间的关系曲线,求出经验方程,从而完成其定标工作,使同学们了解热电偶测温度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1. 温差电效应 温度是表征热力学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叫温标。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等。 温度会使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一般来讲,任一物质的任一物理性质只要它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它来标志温度,也即制作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等。 在物理测量中,经常将非电学量如温度、时间、长度等转换为电学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做非电量的电测法。其优点是不仅使测量方便、迅速,而且可提高测量精密度。温差电偶是利用温差电效应制作的测温元件,在温度测量与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是研究一给定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如果用A、B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一闭合电路,并使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如图1所示,则电路中将产生温差电动势,并且有温差电流流过,这种现象称为温差电效应。 1闭合电路 2. 热电偶 两种不同金属串接在一起,其两端可以和仪器相连进行测温(2)的元件称为温差电偶,也叫热电偶。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二接头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1.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分度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测温中的冷端温度不可能保持在0℃不变,而热偶电势既决定于热端温度,也决定于冷端温度。所以,如果冷端温度自由变化,必然会引起测量误差。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必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补偿导线延长法补偿导线是特种导线,用于热电偶和二次仪表间的信号传输,能够消除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保证仪表对介质温度的精确测量。补偿导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所连接的热电偶具有相同或十分相近的热电特性, 根据热电偶补偿导线标准,不同的热电偶所配用的补偿导线也不同,并且有正负极性之分,各种补偿导线的正极均为红色,负极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度号和导线。使用时注意与型号匹配,并且电极不能接错,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热电偶补偿导线见表2-1-11 表2-1- 1 型号热电偶分度号 线芯材料绝缘层颜色正极负极正极负极 SC S(铂铑10-铂)SPC(铜)SNC(铜镍)红绿KC K(镍铬-镍硅)KPC(铜)KNC(康铜)红蓝KX K(镍铬-镍硅)KPX(镍铬)KNX(镍硅)红黑EX E(镍铬-康铜)EPX(镍铬)ENX(铜镍)红棕 JX J(铁-康铜)JPX(铁)JNX(铜镍)红紫TX T(铜-康铜)TPX(铜)TNX(铜镍)红白 2)冰点法各种热电偶的分度表都是在冷端为0℃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把冷端置于能保持0℃的冰点槽内,则测得的热电势就代表被测的实际温度。冰点法一般在实验室的精密测量中使用。 3)计算修正法用计算修正法来补偿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只适用于实验室或临时性测温的情况,而对于现场的连续测量是不实用的。 4)仪表零点校正法如果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比较恒定,与之配用的显示仪表调整又比较方便,则可采用此种方法来实现冷端温度补偿。 5)补偿电桥法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直流毫伏信号,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变化,有称为冷端补偿器。 2.有关热电偶回路的几个结论: 1)如组成热电偶回路的两种导体材料相同,则无论热电偶两端温度如何,热电偶回路内的总热电势为零。 2)如热电偶两端温度相同,T=T0,则尽管两热电偶丝的材料不同,热电偶回路内的总热电势亦为零。 3)热电偶的热电势与A、B材料中间温度无关,只与端点温度T1、T0有关。 4)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材料的导线,只要第三种导线两端温度相同,第三种导线的引入不会影响热电偶的热电势。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电子设计大赛资料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 摘要 本系统基于零极点补偿的理论,设计了一个频率补偿电路,能够补偿“模拟某传感器特性的电路模块”(以下简称“模拟模块”)的高频特性。该系统主要由前端模拟模块、中间级频率补偿模块、后端低通滤波模块组成。其中,频率补偿模块由并联的三个滤波电路和一个比例加法电路组成,通过调节增益比例关系,可以将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分解成易于硬件实现的一阶并联系统,最终使其频率特性向高频拓展。通过测试,该系统的模拟模块能达到4.53KHz的截止频率;而串联补偿网络电路后,整个系统的截止频率能达到98.5KHz,且电压波动很好的控制在了12%以内,噪声均方根电压也小于10mv。其它方面,系统依赖MSP430F149单片机最小系统和辅助电路,完成了补偿电路的输出采样,能够记录各个频率点的电压波动,并通过液晶显示出通频带内的幅频特性。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一:程控增益控制抬高补偿频率范围内的电压。通过分析,程控增益能够实现频率补偿,利用单片机通过AD实时采样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从而控制程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输出与输入信号幅度基本一致。但是该方案在低频段很不稳定,且单片机的控制增益的速度有限,不能满足本题目的要求,舍去。方案二:幅值补偿法。根据模拟模块的输出Vb,通过一个移相网络使Vb的相位与输入信号Vs相同,经过一个减法器得到两者之差,然后在通过一个移相网络,使减法器的输出与Vb相位相同,最后它们经过一个加法器输出,达到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幅度基本相同,且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拓宽通频带,达到频率补偿的目的。但是输入信号经过模拟模块的输出Vb与Vs的相位差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锁相环构成的移相网络锁定频率很难跟上其变化,故输出信号的幅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舍去该方案。 方案三:零极点补偿法的串联实现。根据模拟模块的传递函数() G s,用补偿网 O 络() H s的零点消去原传递函数的极点,补偿传递函数的极点就变成了补偿后传 S 递函数的极点。因此,通过改变传递函数极点的方式可以拓展系统的高频特性。但是采用串联方式设计硬件电路时,可能会在传递函数化简时得到一阶积分系统,容易出现过冲,很难保证补偿网络的电压稳定。故舍去该方案。 方案四:零极点补偿法的并联实现。理论同方案三,只需将串联补偿传递函数化简成并联形式。其结构框图如图1。该方案将传递函数分解出真分式形式,且分子项不含零点,电路容易实现,所以最终选择该方案。 图1、并联补偿结构框图 虽然系统要求中不包含软件设计,但该系统进行了拓展,设计了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显示器,能够很好的显示输出电压。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热电偶标定规程

热电偶标定规程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参考 (2) 4.0安全 (2) 5.0定义 (2) 6.0责任 (2) 7.0热电偶 (3) 7.1概述 (3) 7.1.1结构 (3) 7.1.2外套材料 (3) 7.2技术标准 (3) 7.3外观检查 (4) 7.4校验 (4)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 7.4.2校验方法 (4)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 7.5使用和维护 (6) 8.0附录 (6)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 热电偶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电偶使用说明书 4.0安全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 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 6.0责任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

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 时间:2007-12-07 来源: 作者:郭锐徐玉斌点击:1742 字体大小:【大中小】 1 引言 在SMT 行业中为满足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绝大多数企业采用隧道式连续传送结构的回流焊炉。这种回流焊炉普遍至少具有3 个温区。由于印制板上的温度变化远比仪表的显示温度复杂得多,因此对于回流焊炉操作者来说只凭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种回流焊 炉的温度和传动速度调节到最佳状态。 因此,须将细丝状K型热电偶的探头用焊料或高温胶粘剂固定在印制板的监测点上,温度记录器和印制板一起随炉子的传送网或传送链从炉膛中穿过,与此同时,记录器自动以预定 时间间隔采样热电偶的温度信号,并将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保存在记录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此过程中, 温度记录仪的外界温度可能达到270 ℃以上,其内部温度采取必要的隔热技术后也在60 ℃左右。而热电偶的理论冷端温度为纯水冰点温度(0 ℃) ,故而必须对此给予补偿。挢轍钨癆泼殯赊鋯褲斋純餼語優參嬷皱劝圓潴脔鹵躦鄉槨饲濤阊嗩蠼镏窜詫鸳赕颟戶贏实積历銼狮牽镣餃讽驗鋨缚爭擋苹繃钯层偉钍嘯稳鹈闭躕为红侠櫻譫牽驚魯輔骋辑檸遜遲燁懌痫潑砻刍諏虾讲飑塵攏葦靥緬覓钋糾晋 嗇愛騁錯。 2 方案选择 2.1 硬件系统方案 现有产品多采用3 种方法测量冷端环境温度。 (1) 直接借用CPU 内部温度传感器,如Cygnal 的CF020。然而,首先记录仪内部温度场并不均匀,热点偶补偿线接入点的温度与CPU 的表面温度存在差值;其次,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一般为0.1 ℃,精度±2 ℃,难以满足测量要求。 (2) 使用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如美信DS1626,12bit 采样精度,3 线串行数据通信, 0 ℃to + 70 ℃,2.7V

热电偶定标实验

图7-1 热电偶结构图 热电偶定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学会对热电偶定标; 3.应用热电偶测温。 二、实验仪器 灵敏数字电压表,保温杯,电加热罐,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图7-1所示),如果在两个接头端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就会产生电 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温差电现象,这两种不同 金属组成的电路称为热电偶。产生电流的电动 势称为温差电动势。温差电动势的产生机制, 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多讲。但从实用的角度出 发,热电偶的一些特点和性质我们却是应该掌 握的: 1.一般来说,任意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回路都可以构成一对热电偶。只要两个接头端有 温度差,回路中就有温差电动势,进而会产生温 差电流。(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把非电量的温度转化为可以用仪表检测的电学量。) 2.各种不同的热电偶都有其特定的温差电动势的变化曲线。换言之,只要确定了组成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则其温差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就是一定的,与热电偶的体积、导线长短等因素无关。(由于有这一特点,实际应用时热电偶的测温探头就可以做得很小,因而探头的热容量也就很小,测温就非常灵敏。) 3.由于各种不同热电偶的温度特性不同,故不同的热电偶有其不同的适用温度范围。根据不同的测温环境,使用者可以查找有关资料,选择合适的热电偶进行测温。 4.一对热电偶所产生的温差电动势一般都很小,只有零点几至数十毫伏。须用很灵敏的检流装置才能检验出来。但若把大量的热电偶串联起来,组成温差电堆,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和温差电流就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特别是用某些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热电偶,有些地方已把它用来制成热转换效率较高的温差电堆发电装置。

开关调节器设计中的频率补偿(二)

开关调节器设计中的频率补偿(二)作者:Nigel Smith 便携式电源业务开发经理 德州仪器公司 在该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中,我们探讨了开关转换器的正向通道。在该第二部分(即最后一部分)中,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在环路处于关闭状态且全部电路被补偿时的反馈通道。 第二部分:反馈通道补偿 一旦正向通道的增益和相位响应为已知,那么就可以设计出误差放大器的响应。频率补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a) 足够的相位裕度(通常大于 45°);及 (b) 一个足够的增益裕度(通常大于 10 dB)。除此以外,环路增益还应该通过单位增益 (unity),斜率为 -20dB/decade。 在将频率补偿设计出来以前,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交叉频率f c。高交叉频率的开关转换器可以对运行状态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响应,因此一般为较好的选择;但是,采样原理限制了可以使用的最大交叉频率。在实践中,f c 一般位于 1/10 和1/6 f sw之间,但是,如果该频率上误差放大器的开环路增益不足,那么则可能要进一步减小f c。 可以从其 Bode 曲线中选择理想的交叉频率、增益、相位和f c处正向通道的斜率。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现在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所要求的增益、相位和f c处补偿误差放大器的斜率。 通常使用的三种补偿方案为类型I、类型 II和类型 III(见图1)。类型 I 通常不用于开关调节器电路,这里将不作讨论。

图1、常用的补偿电路及其响应 类型 II 补偿在源端 (origin) 具有一个极点(以获得高 DC 增益),以及一个额外的零点和极点。其产生的频率响应包含一个介于零点和极点的偏平区域。类型II 补偿一般被用于那些在交叉频率上输出滤波器具有一个单极点衰减的应用中。通过确保交叉频率出现在误差放大器响应偏平部分的区域,可以获得f c上理想的 -20dB/decade 衰减。 表1、一个类型 II 补偿电路的相位变化 表2、一个类型 III 补偿电路的相位变化

大学物理实验 热电偶温度计设计

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探讨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土木工程系 交通工程12级-1班 1205000123 屈少伟 【内容摘要】 用温差电偶测温就是把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测量,即把温度转化为温差电动势来测量温度。将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则两个接触点之间由于温度不同,将产生电动势,导体中会有电流发生(温差效应)。这种温度计测温范围很大。本次实验选用铜-康铜两种金属形成闭合回路作为温差电偶装置,设计热电偶温度计。并通过恒温水浴锅、数字电压表、电热杯等设备为所设计的热电偶温度计定标。 【关键词】 温差效应铜-康铜温差电偶温差固定点法定标 一、引言 传统温度计测量范围相对较小,而热电偶温度计测量范围很大,本实验探究热电偶温度计的实验原理,并尝试制作热电偶温度计。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方法 (3)学会数字电压表(或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 三、实验仪器: 铜-康铜温差电偶数字电压表(或电位差计)保温杯电热杯恒温水浴锅(含温度显示)等。 四、实验原理: 1、热电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本实验中选用铜-康铜)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2、测温原理: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注意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工作端的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冷端与工作端,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五、测量方法: 理论和实验均表明,接触电势差的大小和相接处的两种金属的性质及接触处的温度有关。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院系:化工学院化机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热电偶温度计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温精确度高,显示仪表配合,广泛用来测量气体、蒸汽、液体等介质-200℃~16000℃范围内的温度,殊情况下可测-2700℃~28000℃,态响应快,惯性小,械强度高,压性能好,高温可达28000℃,震性能好,且便于信号的远距离传送和实现多点切换测量,自动记录和集中控制,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准确可靠、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简单、更换方便和使用维护方便,测量范围广,可作为标准计量,量值传递之用,以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为测温仪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热电偶测温的测温系统的热电偶温度计由热电偶、电测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测温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热电效应”现象,是把任意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果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热电流,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温度计就是利用该原理,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的,接的一端叫测量端(也叫热端或工作端),未焊接的一端叫参考端(也叫冷端或自由端),如果参考端的温度恒定不变,热电势的大小和方向就只与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和测量端的温度有关,热电势和温度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关系,用这个关系,要测量出热电势的大小,配以测量毫伏级电势信号的仪表或变送器就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或温度信号的变换。 在进行温度测量时,热电偶热端插入被测温的设备或管道中,其热端感受被测介质的温度,冷端置于恒定的温度之下,用连接导线连

接电气测量仪表。根据热电偶基本定律之一的中间导体定律,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接入测量仪表,得热电动势后,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系统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由热电偶测温原理可知,电势的大小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只有当热电偶冷端温度保持不变时,电势才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准确地测量温度,须使其参考端温度恒定,电偶冷端最好应保持0℃,般固定在0℃,在现场条件下使用的仪表则难以实现,此必须对其参考端进行温度补偿修正,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工业上常用的各种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或数据)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得到的,它配套的仪表也是依据这一关系进行刻度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冷端温度往往高于0℃,不稳定,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使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偏小并随之变化,而造成测量误差引入。因此,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为0℃,是一个波动的温度时,须采用恰当的补偿方法准确修正。 热电偶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法有:(1)补偿导线法(2)参比端温度测量计算法(3)参比端恒温法(4)补偿电桥法。补偿导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为0~100℃),有与所匹配热电偶热电动势相同标称值的一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线,于连接热电偶和测量显示仪表装置,补偿它们与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延长了

热电偶标定实验报告

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试验 指导老师:徐之平 学生:代国岭 学号:102270028 专业:工程热物理

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矫正方法 3.掌握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P21588型数字毫伏表、SY821型转换开关、RTS-00B制冷恒温槽、HTS-300B标准油槽、实验热电偶 三、实验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如图: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A、B(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A、B两个接合点的温度T、T0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四、实验记录及处理 1.热电偶的制作 按实验要求,截取两根适当长度的电偶丝,消除两端的氧化膜,套上绝缘套管,用钢丝钳将两根偶丝的端部胶合在一起。微微加热,立即蘸取少许硼砂,再在热源上加热,使硼砂均匀地覆盖住胶合头,防止偶丝高温焊接时氧化。 交流弧焊法:将隔离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30V左右,以碳棒为一极,胶合头为一极,用绝缘良好的夹子夹住,使两极相碰,电弧产生的瞬间高温使胶合头熔焊在一起,形成光滑的焊珠。 刚焊接的热电偶存在内应力,金相结构不符合要求,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温差电势不稳定,结果重显性差。精密测量用的热电偶必须进行严格的热处理,消除内应力。 2.热电偶的校正 将热电偶的两端分别插入盛有少许硅油的玻管中,然后将一支玻管(冷端)插入盛有冰水的保温瓶中,另一支玻管(热端)插入恒温水浴中。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在室温至800C 之间均匀地取六个不同温度的点,用电位差计分别测出各温度点的电动势。 实验数据记录 拟合曲线如下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

频率补偿电路(B题) 电子科技大学余波何剑锋郝昊奇 摘要:本系统充分应用TI的高精度低噪放大器OPA2227,设计了噪声抑制比较好的频率补偿电路。本系统实现了题目要求的所有基本要求和发挥要求,并且频率在0到85KHz电压波动小于10%;系统所有滤波器均采用压控反馈形式,有效的防止了系统自激振荡而又可以适当的增大电压放大倍数;自制直流稳压电源及基于MSP430的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输入信号的频率。 关键词:频率补偿,压控反馈,低噪声 Abstract:This system makes application to TI's high-precision low-noise amplifier, OPA2227, and noise suppression better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ircuit. This system subj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play requirements, and voltage fluctuations from 0 to 85KHz less than 10%; system, all filters are used to voltage-controlled feedback in the form of preventing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system and appropriate increase the voltage amplification factor; homemade DC power supply and MSP430-ba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an display the frequency of the input signal. Keywords: frequency compensation, voltage-controlled feedback, low-noise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实验三十三K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的原理与补偿方法。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智能调节器单元、电压表、转速调节0~24V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 温度源、Pt100热电阻(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作为直流mV信号发生器)、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专用+5V直流稳压电源。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为K分度热电偶。冷端补偿器外形为一个小方盒,有4个引线端子,4、3接+5V专用电源,2、1输出补偿热电势信号;它的内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如图33-1所示。这个直流电桥称冷端温度补偿器,电桥在0oC时达到平衡(亦有20oC平衡)。当热电偶温度升高时(>0oC)热电偶回路电势U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2端电位上升,使Vi不变达到补偿目的。 图1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按图2示意接线。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w2(增益电位器)顺时针转到底,再调节Rw3(调零电位器)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为0V(零位调好后Rw3电位器旋钮位置不要改动)。关闭主机箱电源。 图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为100倍:利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的零位偏移电压作为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来确定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的增益A。按图2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上的Rw2(调零电位器),使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01V(用主机箱电压表测量);再将0.01V电压输入到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的放大器中,再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增益电位器Rw2(小心:不要误碰调零电位器Rw3),使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1.000V(增益调好后Rw2电位器旋钮不要改动)。关闭电源。 图3 调节温度实验模板放大器增益A接线示意图 3、将主机箱上的转速调节旋钮(0~24V)顺时针旋转到底(24V);将调节控制对象开关拨到Rt.Vi位置。将冷端补偿器的专用电源插头插到主机箱侧面的交流220V插座上。按图33-4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再合上调节器电源开关和温度源电源开关,将温度源控制在60oC,待电压表显示上升到平衡点时记录数据。再按表1中温度值设置温度源的温度并将放大器的相应输出值填入表中: 温度设定方法,按住▲键约三秒,仪表进入“SP”给定值(实验值)设置,此时可按上述方法按↓、↑、←三键设定实验值,使SV窗显示值与AL-1(上限报警)值一致(如100 oC)。 图4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接线示意图

239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有几种方法

2.39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有几种方法? 消除或补偿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损失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冷端恒温法 1)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装有冰水混合物的恒温容器中,使冷端的温度保持在0?C不变。此法也称冰浴法,它消除了t0不等于0?C而引入的误差,由于冰熔化较快,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中。 2)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电热恒温器中,恒温器的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的上限(例如40?C)。 3)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恒温空调房间中,使冷端温度恒定。 应该指出,除了冰浴法是使冷端温度保持0?C外,后两种方法只是使冷端维持在某一恒定(或变化较小)的温度上,因此后两种方法必须采用下述的方法予以修正。下图是冷端置于冰瓶中的接法布置图。 热电偶冷端导线温度保持0 ℃的方法 2.计算修正法 当热电偶的冷端温度t0 ≠0?C时,测得的热电势E AB(t, t0)与冷端为0?C时所测得的热电势E AB(t,0?C)不等。若冷端温度高于0?C,则E AB(t,t0)

热电势),根据此值再在分度表中,查出相应的温度值。计算修正法需要分两次查分度表。如果冷端温度低于0?C,由于查出的E AB(t0,0?C)是负值,所以仍可用上式计算修正。计算修正法适合于带计算机的测温系统。 3.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当热电偶与动圈式仪表配套使用时,若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比较恒定,对测量精度要求又不太高时,可将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整至热电偶冷端所处的t0处,这相当于在输入热电偶的热电势前就给仪表输入一个热电势E(t0,0?C)。这样,仪表在使用时所指示的值约为E(t0,0?C)+E(t,t0)。 进行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时,首先必须将仪表的电源及输入信号切断,然后用螺钉旋具调节仪表面板上的螺钉使指针指到t0的刻度上。当气温变化时,应及时修正指针的位置。 此法虽有一定的误差,但非常简便,在工业上经常采用。 4.电桥补偿法 电桥补偿法是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不平衡电压来自动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变化值。热电偶经补偿导线接至补偿电桥,热电偶的冷端与电桥处于同一环境温度中,桥臂电阻R2、R3、R4由电阻温度系数很小的锰铜丝绕制而成,R Cu是由温度系数较大的铜丝绕制的。现在可以买到与热电偶同型号的冷端补偿器。 带有冷端补偿电路的端子板

热电偶标定实验

热电偶标定实验 一、概述: 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元件之一,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它用热电偶作为传感器,把被测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势信号,经连接导线再配以测量毫伏级电压信号的显示仪表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测温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较高、输出的温差电信号便于远距离传送、实现集中控制和自动测试。流体、固体及其表面温度均可用它来测量,所以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空调与燃气工程中应用广泛。 二、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毫伏表测定温差电动势及热电偶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定标曲线的绘制规则。 3.学习用热电偶设计温度计 4.学习用直线拟合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 1、温差电现象。导体中存在着与热现象有关的非静电力和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依其产生的机理不同而有两种具体形式。 一种称为汤姆孙电动势。金属导线两端如果温度不同,高温端的自由电子好像气体分子一样向低温端扩散,并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线内形成电场。由电子热扩散不平衡建立的电场反过来又阻碍不平衡热扩散的进行,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使导线两端形成一稳定的电势差。若把两种金属导线两端连接起来,并把接点置于不同温度中,使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因两个汤姆孙电势不相等,两段导线中即形成恒定电流。回路中相应的电动势称为汤姆孙电动势。温差越大,汤姆孙电动势也越大。 另一种称为珀耳帖(J.C.A.Peltier,1785——1845)电动势。两种不同金属连接起来,由于接触面两侧金属内自由电子浓度不同,电子将从浓度大的一侧向浓度小的一侧扩散,在接触面间形成电场,从而在两种金属间形成电位差。显然,两种金属连成回路,并把接点置于相同温度中,两接触面间将建立相等而相反的电动势,因而也形不成恒定电流。只有两接点温度不同,两个珀耳帖电动势不等,才会形成电动势。而且温差越大,形成的电动势也越大。 总之,两种电动势尽管产生的机理不同,但最后在闭合回路中形成的电动势,除与材料有关外,惟一地决定于两个接点的温度差,所以统称为温差电动势。上述两种金属A、B 两端彼此焊接并将接点置于不同温度下的回路(见图1),称为温差电偶。使用时常把一个接点置于某一恒定温度,称为参考点;另一接点作为测温点。 温差电偶中形成的温差电动势与温差的关系通常用幂函数表示,在常温范围内,要求

频率补偿电路

频率补偿电路(B题) 摘要:本系统以TI高性能音频运算放大器OPA2134为核心,组成多级模拟信号运算电路,对已知模拟模块的高频特性做补偿。模拟模块的信号输出分为两路处理,一路经过高通滤波器,补偿原电路的高频特性。另一路经过一个一阶RC低通网路,用来获取原通带特性。然后将低通信号衰减,最后将两路信号做加法线性放大、低通滤波,完成对高频特性的补偿。整个系统采用了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系统噪声小,运算电路稳定,失调电压小,波形失真小,较好的完成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频率补偿,OPA2134,模拟信号运算电路,高性能运算放大器

目录 一、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1) 1.1频率补偿电路 (1) 1.2总体方案描述 (1)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2) 2.1“模拟模块”电路分析 (2) 2.2频率补偿电路 (2) 2.2.1 高通滤波器 (2) 2.2.2 低通滤波器 (3) 2.2.3 衰减电路、加法电路、比例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 (3) 三、各部分电路设计 (4) 3.1高通滤波 (4) 3.2低通滤波与衰减电路 (4) 3.3加法电路与比例放大电路 (4) 3.4100K H Z低通滤波电路 (5) 四、系统软件设计 (5) 五、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 5.1测试仪器 (6) 5.2“模拟模块”电路测试 (6) 5.3频率补偿测试 (6) 5.4输出噪声电压测量 (7) 六、参考文献 (7)

一、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1.1 频率补偿电路 方案一:使用VCA810组成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稳定输出峰值,使频率补偿模块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输出峰值稳定,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调整通频带宽度。达到补偿高频特性的目的,此种方案补偿相对简单,频率补偿电路输出增益波动较小,但是AGC输入电压范围较小,随输入信号变化时需要动态切换衰减网络,电路复杂,实测低频段容易失真,故不采用。 方案二:使用FIR数字滤波器,由已知电路特性可推得其传递函数,然后计算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使用FPGA或是DSP做数字滤波,实现高频补偿,此方法实现复杂,程序的复杂度较高,鉴于时间有限和调试的难度,所以不采用。 方案三:使用模拟运算电路和模拟滤波电路对“模拟模块”输出信号进行分段处理,先补偿高频段,然后叠加上低频段,实现设计要求,此方案电路模块较多,但都是线性电路,波形失真小,低频特性好,单元电路简单,故选此方案。 1.2 总体方案描述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由四部分组成:“模拟模块”电路,频率补偿模块,单片机测频模块,电源模块。输入信号先经过“模拟模块”电路,模拟出传感器特性,然后送给频率补偿模块,频率补偿模块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高通,得到一个带通特性,另一路先经过低通滤波器再经过衰减器,使输出信号和高通输出信号匹配,然后将两路信号相加,两路频率特性相互补偿,通频带得到拓宽,然后将信号放大,最后经过100kHz的低通滤波器,限制输出的频带宽度。单片机实时显示测试频率。 图1 系统框图

热电偶标定

热电偶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温差电现象的理解; 2、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热电偶定标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 铜――康铜热电偶、YJ-RZ-4A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保温杯、数字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 1、温差电效应 在物理测量中,经常将非电学量如温度、时间、长度等转换为电学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做非电量的电测法。其优点是不仅使测量方便、迅速,而且可提高测量精密度。温差电偶是利用温差电效应制作的测温元件,在温度测量与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是研究一给定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如果用A 、B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一闭合电路,并使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如图1所示,则电路中将产生温差电动势,并且有温差电流流过,这种现象称为温差电效应。 图1 2、热电偶 两种不同金属串接在一起,其两端可以和仪器相连进行测温(图2)的元件称为温差电 偶,也叫热电偶。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二接头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在较小温差范围内可以近似认为温差电动势E t 与温度差)(0t t -成正比,即 )(0t t c E t -= (1) 图 2 A 金属:铜 B 金属:康铜 t 0 0t >

式中t为热端的温度,t 为冷端的温度,c称为温差系数(或称温差电偶常量)单位为? V μ℃1-,它表示二接点的温度相差1℃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组成温差电偶材料的性质,即 c =(k/e)ln(n A 0/n B ) (2) 式中k为玻耳兹曼常量,e为电子电量,n A 0和n B 为两种金属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 如图3所示,温差电偶与测量仪器有两种连接方式: (a)金属B的两端分别和金属A焊接,测量仪器M插入A线中间(或者插入B线之间); (b)A、B的一端焊接,另一端和测量仪器连接。 图3 在使用温差电偶时,总要将温差电偶接入电势差计或数字电压表,这样除了构成温差电偶的两种金属外,必将有第三种金属接入温差电偶电路中,理论上可以证明,在A、B两种金属之间插入任何一种金属C,只要维持它和A、B的联接点在同一个温度,这个闭合电路中的温差电动势总是和只由A、B两种金属组成的温差电偶中的温差电动势一样。 温差电偶的测温范围可以从4.2K(-268.95℃)的深低温直至2800℃的高温。必须注意,不同的温差电偶所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 3、热电偶的定标 热电偶定标的方法有两种。 (1)比较法:即用被校热电偶与一标准组分的热电偶去测同一温度,测得一组数据,其中被校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即由标准热电偶所测的热电势所校准,在被校热电偶的使用范围内改变不同的温度,进行逐点校准,就可得到被校热电偶的一条校准曲线。 (2)固定点法:这是利用几种合适的纯物质在一定气压下(一般是标准大气压),将这些纯物质的沸点或熔点温度作为已知温度,测出热电偶在这些温度下对应的电动势,从而得到电动势――温度关系曲线,这就是所求的校准曲线。 本实验采用固定点法、且连接方法参照图3中的(a)对热电偶进行定标。 实验中的铜――康铜热电偶分为了“热电偶热端”和“热点偶冷端”两部分,它们都是由受热管和两股材料分别为铜和康铜的导线组成,如图4所示,其中,铜导线外部是红色绝缘层,康铜导线外部是黑色绝缘层,且两股导线在受热管中焊接在一起,但和外部的受热管绝缘,受热管的作用只是让其内部的两导线焊接端良好受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