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文化 用师生的“生活方式” 诠释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文化 用师生的“生活方式” 诠释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文化 用师生的“生活方式” 诠释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文化 用师生的“生活方式” 诠释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文化:用师生的“生活方式”诠释学校教育哲学

李建成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着力探究从建构或重塑学校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但很多学校“热衷于”设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符号”,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没有成为师生的“愿景”,更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学校文化不只是一种“符号”,也不只是用语言对教育理念进行诠注,而是行动可以做到、眼睛可以看到、潜心可以悟到的师生的生活状态,其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学校多年自然积淀下来的传统;二是践行“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方式或处事行为。今天,大家所探讨的学校文化建设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学校教育理念的重塑阶段:校长根据社会的需求、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追求提炼出“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围绕教育哲学确定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教育理念”;再按照“教育理念”设计学校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和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理念体系”尚属于一种教育理想,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文化符号。

虽然人们对学校文化如何定义众说纷纭,但“文化是一个群体价值观”已成为共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在广大师生中培植学校价值观,把一些专家或领导提炼的学校教育哲学转化为“共同体的价值”。因此,在重塑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要引导师生理解、认同、接纳、践行学校的“教育理念”。

劳凯声在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的“序”中写道: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化的”,学校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惯性式的死板动作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地出现在学校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是文化的陶冶;文化是“我们在这里的做事方式”,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滋养是通过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另一些人。建构“文化符号”是前提,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做事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旨归。再美好的理想、再崇尚的信仰,如果不付之于行动,永远只能“憧憬”,不能“享用”。因此,“文化符号”能够“落地生根”,就必须注重践行“学校教育哲学”,让每个人“按照理念做事”,在“做事”中不断改善自己教和学的行为,促进我们的生活方式靠

拢“学校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做事’文化”。

文化的实践是把“符号”内化为“行为”,文化的形成则要让“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自觉”。“自觉”是一种做事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境界;是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文化形成的标志”。当人们自然地将“学校教育哲学”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之中而不觉时,才算真正形成了文化。用腾尼斯的话说,“就是要把‘理性意志’重新锻造为‘自然意志’,要把明显人为的、抽象的设计出来的行为的理性模式‘自然化’”。

文化是静态的,往往会很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文化也是动态的,始终是一种“向前看”的姿态,一种不断建构过程。荷兰哲学家皮尔森认为:“文化是人的活动,它不停止在历史或自然过程所既定的东西上,而是坚持寻求增进、变化和改革”。当人具备了某种文化意识并按照它思维、行动、生存后,就不会满足眼前的状态,还会寻求新的境界。此时,又需要登高眺望,用新的视野审视学校教育哲学,用新的诠释丰富学校教育核心价值。通过新一轮的“目标”引领,促进新的“自觉”形成。

学校文化需要用外部语言界定自己的教育哲学,更需要用生活方式诠释自己的教育哲学。生活方式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体现内心的语言;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形成自觉的习惯。从这个意义说,用师生的生活方式诠释学校教育哲学,才是形成学校文化的根本。

此文刊发在《江苏教育研究》2011.4B“论语”

2021年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 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 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4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 分) 三、判断题(10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66、 (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也是真理的具体性的重要表现。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会变成真理。(5分) 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一定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取先进的外来文化精神,坚持和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分) (2)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5分) 五、论述题(20分) 67、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9分)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分) 结合热点略。(8分) 68、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1分)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3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和主导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利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得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生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6分)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主要表现是: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点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增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这些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0分)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哲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o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o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o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o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 ( ) A.为了获得奖杯的人 B.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 C.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 D.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 2.在中国哲学史上,裂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慧能 3.被公认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墙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的西方哲学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弗雷格 D.罗素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假、真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以下哲学著作的作者属于福柯的是( )。 A.《后现代状况》 B.《词与物》 C.《癫狂与文明》 D.《新唯识论》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遒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概念解释 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 一类书。 黄老之学: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 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弓I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这就是黄老思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 为而治”。 今文经学: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汉初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古文经籍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论文 1.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一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展和弘扬。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国学教育能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 厚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通过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都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品味优秀传统艺术的内涵,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的一些学校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儒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提高文学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文明水平、塑造

学生形象乃至提升学校形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国学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理念等在校园生根发芽,使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代代相传、荫泽后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2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沟通,形成共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一,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途径。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doc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 摘要: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同时又是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随着现在学术科技的发展,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深,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哲学在对学校教育这块是比较突出的,笔者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并提出、分析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构建。 关键词:教育哲学学校教育意义构建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从它的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它的哲学性、教育性。 一、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一)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实现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是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它源于学校教育实践,同时又高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它是长期以来无数优秀教师理想智慧的结晶,是广大教师公认和推崇的理想教育境界。学校的服务对象不是客观化的自然物质,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和独立个性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之中。而学校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哲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美好的教育理想。 (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可以促进学校成长为有效学校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成员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使学校成为一所有效的学校,最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从此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并不断地将外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而且有助于学校更理性地审视学校教育实践,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三)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负有特殊而直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礼县雷坝中学王小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实验教师在课题组的正确指导下,井然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与同事分享成果的共时,也对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故在此谈谈我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教师对此的认识不同,在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呢?我通过实践、探索、反思,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则认真思考、慎重安排,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悟道理,陶冶情操;如果没有遇到,则在辅导时间延伸、拓展、参透,让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学生作业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尽量体验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利用自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专题活动,如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使学生感悟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而且还有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其实很简单,而难的则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原因很简单,智力的开发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学习知识,开发智育。但德育却不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引导不好,则毁的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不同家庭的几代人。 怎样才能德育教育有所成效呢? 我认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传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可以多向他们讲一讲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等优秀的领导者;如果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可以向他们说一说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果要教育教学热爱祖国,那么可以向他们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等等。所以,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用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极大的帮助。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集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603版本,仅供参考 一、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 ?第一,从教育哲学所处的地位来看,它是介于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一门理论学科。 ?第二,从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上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 ?第三,从教育哲学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比较来看,教育哲学是地地道道的实践哲学。 二、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联系:总体上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着科学的发展。 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看 第二,从研究方法看, 第三,从其社会功能上看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都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 2、所属畴不同。 三、教育哲学的定义: ?我国在解放前后教育哲学家们有很大的共识: 第一,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 第二,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或根本假设的,其目的是探求教育的一般原则或规律; 第三,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 第四,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深化、概括或总结,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育哲学的新观点: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 ①从“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 罗蒂,全名:查里德·麦凯·罗蒂(Richard Mckay Rorty,1931—) ②从“贵族的哲学”到“平民的哲学” 波普尔:“哲学的自大狂” ③从“认识的哲学”到“存在的哲学” “认识的哲学”指以认识为主题的哲学。 “存在的哲学”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哲学。

“存在哲学”的产生及特征: ④从“规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 “规的哲学”是以提供和维护人们认识和行动的基本规为目的的哲学 “解放的哲学”是主把人从原初认识和行动的依据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免于规陋习的束缚,能够自我反省,不断以新眼光来考量存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 ⑤从“抽象的哲学”到“具体的哲学” “抽象的哲学”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哲学的知识是抽象的知识 第二是指哲学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的演绎方法 第三是指哲学的学习是抽象的学习 四、教育哲学的新进展:(当代特征) 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发展: 第一,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英国的卡尔我国的金生鈜教授都持这种观点 “实践哲学”有两种含义:狭义指“伦理学”; 广义的实践哲学指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 第二,教育哲学的反思性 一是指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是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是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部教育问题的分析始终伴随着对这一部重要条件的分析。 二是指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 第三,教育哲学的批判性 Critical的基本含义:“解读”、“讨论”、“评价”、“判断” ②批判的过程,是一种使学习对象意义显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使批判者自身价值立场和认识框架呈现的过程。 ③我们国家的理解:一是强调批判的政治性;二是突出批评作为一种手段,忽视其思想历程 ④教育哲学的批评性是指:首先,使教育者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的基础。 其次,由思想到实践 再次,结合实践,重构教育生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 最后,解读并克服各教育流派狭隘的观点,促进教育哲学的发展。 第四,教育哲学的价值性 ①含义:“普遍有效的” “价值无涉”(value_irrelevant)或“价值中立”(value_neutral) ②产生背景:后现代哲学中“知识”与“权力” ③主要代表:福柯哈贝马斯

哲学终极书单从入门到高阶学习哲学的书籍t

哲学终极书单从入门到高阶学习哲学的书籍t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周国平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对于个问题,大哲学家康德的评价可谓是所有评价中最经典、最准确的:“哲学是哲学知识或来自概念的理性知识体系。就世界概念来说,哲学是关于人类理性的最后目的的科学。哲学是关于智慧–理性的立法者的学说··· ”。用后人所总结的一句更具概括性,和更为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哲学乃万学之学”。所有知识都发源于哲学,所有知识都发展于哲学,所有发展出来的知识也都反向统一于哲学。这就是哲学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爱君特意从网上搜寻了一份高质量的哲学推荐书单。这份书单涵盖了从入门到高阶各个阶段学习哲学的书籍,专业性很强,作者同时也给出了学习哲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算得上是一份哲学终极书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那些对哲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找到哲学学习的方向。 这个书单的适用对象不区分文理科,原因是只求入门的读者大都可以看懂其所列出的初级书目,而想要看懂本书单内高阶书目的读者必须同时具备相当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 下面为你奉上这份哲学终极书单 【入门级/初级哲学书单】(至少完成80%) 1.《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或《西方哲学史》,梯利或《西方哲学 简史》,赵敦华。不推荐罗素,主要因为偏见太多而且信息失真严重,最好买前两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

2.《西方哲学原着选读》,商务印书馆。看了上述任何一本就必要把它 从头看到尾,当参考书。 3.《理想国》《斐多篇》,柏拉图 4.《形而上学》《范畴篇》,亚里士多德 5.《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6.《人类理解论》,洛克 7.《伦理学》,斯宾诺莎 8.《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耐心通读,可以参考注解版。 9.《小逻辑》,黑格尔。耐心通读。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1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12.《上帝新脑》,彭罗斯。作为现代物理、数学、信息论和心灵哲学的 启蒙。本书号称“科普”,但难度非科普着作所比。耐心通读。 13.《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余碧平 14.《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15.《老子》《庄子》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97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紫金山街小学三届阅读文化节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经典语录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经典语录 1.何谓学生?学生不就是在学校里读书的人吗?这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在学校里读书的人称为学生当然是不错的,但这只是形式化的定义,其中“在学校里”是强调场域的特殊性,“读书”则是强调功能的特殊性。两者相加,并不足以揭示出学生何以谓之学生的内涵所在。 2.学就是学习,生是人的意思。合起来,学生就是学习的人。学习总是有所学,有所期待。学生之为学生,总是活在对某种更高事物的希望、欲求、期待之中。真正的学生总是活在学习的状态之中。 3.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种静态的身份,更是一个动词、一种趋向,即成为向学之生、爱学之生、乐学之生。学生处于学习生长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之为学生,乃是一个人不断地从现实状态向着理想状态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朝向更高事物、欲求更高事物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始终处于向着更高事物的开放性的状态之中时,他才真正处于学习的状态之中,他才能成为实质上的学生。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之中。 4.正如范梅南所言:“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成长总是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我们看待学生,就是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

人。“成长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希望、偏好、选择和奔向某个目标的过程。”学生之为学生,乃是一种动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学生从现实的存在向着理想的存在跃升的过程。 5.显然,学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身份,更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学生不是一种静态的身份描述,而是一种不断涌动着可能性的、积极成长的生命属性。学生不是被动的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向着知识世界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人。 6.好的学校教育,其根本标识当然是好的学生。这里所谓好的学生,首先是指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好,也就是说,好的学校总是拥有好的生源,这是从学校教育的起点而言的。一所学校,能吸引周围最好的学生来学习,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当然这可以说是一所好的学校,特别是大学,优秀生源可以说就是一所大学的标识。其次是指作为教育目标的好,也就是不管学生进来如何,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好学生。一所学校,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人,甚至成才,那当然是好的学校。最后,是指作为教育过程中活动着的学生的好,也就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显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好。正是这种好,导向学校教育目标的好。

家庭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5490924.html, 家庭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自龙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有效途径和目的。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训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有效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 一、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挖掘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道德体系的部分,充分发挥传统家教家风家训中的德育功能,以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现代基本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国内外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学者对家教家风家训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21 世纪以来,在家风家训传承历史的研究方面,代表论著有曾凡贞的《论中国传统家训的起源、特征及其现代意义》(2004);徐少锦、陈延斌编著的《中国家训史》(2011)等。自2014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节目播出后,学术界对于家风家训的研究更是形成了一股热潮。但是,从中国教育的现状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而我们教育“综合失衡”问题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因此,通过家校互动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国外研究现状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或选择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2、亚里士多德著的形而上学的开头一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的本性。” 3、___________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 4、“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5、黑格尔说:“思维本质就是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_____________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斯宾塞 8、遵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9、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10、德性就是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知识。——苏格拉底 11、____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它能够测度一切,领悟一切”。 12、德国学者卡西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是哲学的最高目标”。 13、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确保目的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保实现目的之手段。 14、马克思说:“形而上学,整个哲学,是概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面的。” 15、____杜威_____指出:教师们应该认识到,他们与农民和工厂劳工一样都是“工人”,因此也就受到“具有经济特权的、人数虽少,但权力很大的阶级”的控制。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和进步“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这个阶级的愿望和计划”。

莱布尼茨的哲学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通晓古希腊罗马哲学、经院哲学,熟悉他所处时代的哲学学说和科学成就。他认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培根、洛克等人都没有解决“一”与“多”这一哲学家们始终面临的问题。莱布尼茨倾向于原子理论,但他不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因此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他认为,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他认为,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他说:“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在莱布尼茨看来,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4.单子有知觉。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他之所以把单子称为灵魂,就在于单子具有知觉(或表象)和欲望。单子的变化,就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的变化。 单子不仅有知觉,而且单子的知觉存在着等级差别,这样就构成了单子等级系统。最低一级的单子只有微知觉,这类单子根本没有清楚明晰的表象,无生命的东西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有感性灵魂,一般的动物就是由这些单子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有理性灵魂,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人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完满的智慧。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据其单子的高低之分,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系列,宇宙中没有也不可能有飞跃。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人的窗子”。这也就是说,单子与现实的世界没有实际的联系,同样,单子之间也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既然这样,那么单子怎么能反映宇宙呢?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性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指出单子没有“窗户”时,却承认了一个例外,即上帝,一切的单子共同起源于最高的单子——上帝。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与现实世界、与别的单子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但却有着理念上的联系,它是由上帝确定的。他说,上帝在创造单子的时候,也规

关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为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我进行了“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况与期望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问卷40份。调查对象涉及小学四年级学生。调查发现,近年来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数小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们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认同。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对考试及成绩排名等心情矛盾、对父母和教师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师和父母素质是我们成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调查、教师素质、信任、考试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制约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陪自己学习或游戏,独自去外面玩,反而给他们买很多的考卷做,感觉极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乐趣,在学校还是一样,整天被作业包围,经常考试,

考不好还得接受批评,孩子觉得压力很大。今年来,不时有报道,有些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的思考与分析: 1、多数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 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8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90%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关注的。我认为: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课改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勤奋的思考,不断的对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得新知识。 2、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普遍希望缩短作业时间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调查发现,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大学校园文化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习心得大学校园是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承担重任的国家栋梁的阵地,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 文化的熏陶、情操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对他人、对客观世界产生深入思考,势必导致大学生乐于贡献、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势必加深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势必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大学校园文化,应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其精髓主要包括: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有理想的、有民族气节的人;培育积极进取、乐观旷达、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治家治国、知耻慎行等美德;宣扬舍生取义的忠贞气节;强调修身养性等等。 一、重视道德修养,利国利民 儒家把道德修养摆在重要的地位,并把它当作至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孔子创立了“仁”的道德境界,他认为,一个具备“仁”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他还把道德人格以君子、小人来体现,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提倡为了道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的“仁”的道德观念,熔铸成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演变成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尊严的正气与操守,有如文天祥、岳飞、黄继光、董存瑞等。在当今,我们仍需要在民众以及大学生中倡导“浩然之气”,仍需要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不息的人。道家则以“抱朴守真”视作道德养成的核心及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道家强调人各有性,因性而为,各尽其宜;还认为世俗的卑贱尊贵不足介怀,每个人只要认识并发挥了自己的“真性”,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来做事,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精神“家园”急需耕耘的当今社会,道家的“抱朴守真”的观念启示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每个人应发自内心地去体验道德情感,培养纯真、诚实、俭朴的道德品质;个体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自我个性的拥有和发展,应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敢于正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顺性而为,量力而行;坦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应从追名逐利、虚伪狡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无疑地,道家的“抱朴守真”观念,有助于道德培养与健康心理培养,并能有效地实现道德调节与心理调节的结合。 二、奉行知耻慎行,维持社会公共道德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社会特别提倡“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应有羞耻之心。羞耻心就是符合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