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4261815.html,

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陈晓璐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纵观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长久以来均未曾获取相应关注与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使得民间美术资源存在被大量搁置与损耗的情况。而伴同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并与本次新课改衔接,促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怎样加入建构课程文化变为了美术课程整改最核心的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民间美术;课程改革;课程文化

如何让逐渐没落的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我们要保护民间美术艺术的优秀作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育出欣赏理解民间美术人民群众。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民间美术才能得到良好的滋养。因此,如何让学校美术教育培育出这样的人才是现阶段美术课程改革所需重点研究克服的。

一、民间美术资源在教育中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博大精深,且深入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微之处发现民间美术存在的痕迹。民间美术可以展现出不同时代区域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民间美术作为我国艺术成就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然而民间美术却长期游离在我国法定课程之外,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宣传。无数民间美术资源因为没有受到重视而逐步淡出民众的视野,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归路。纵观我国教育课程文化的发展,自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统筹制定了全部的教材及课程。为了追求教育领域的平等公正,国家统一制定课程,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就忽略了地区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盲目的一把抓并不能带来教育的公平,反而违背了因材施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美术课程一直以来未受到重视,而正统的美术教材在经过种种筛选和过滤之后,主流美术文化、精英美术文化和西方美术文化长期占据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半壁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产生的民间美术由于其淳朴平实而被忽略,逐步沦为“边缘文化”和“弱势群体文化”。由于民间美术未能受到重视和宣传,普通民众一度觉得民间美术是乡野粗俗之流,难登大雅之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改革,国家开始注意到地区的差异。地方特色逐渐深入到课程之中,教材也逐渐适应了地区的发展需求。就美术教材而言,民间美术出现在教材之中,但是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忽视了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到了21世纪,我国教育部根据文化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新的改革,学校和教师在教材的编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举措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带来曙光,为传播民间美术文化提供了契机。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课程资源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课程改革的现实也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际就是在走向决策分享,而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使得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设计与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大部分教师不再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与采用方式上都得到了扩展与再认识,但仍然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条件性课程资源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她们经常不自觉地把校本课程的资源等同于校本教材或教学用的材料。因而在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

发。且不太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经常就是一些知识与活动的机械拼凑。 3、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校座落在胶南东部新城区,临近胶南市政府、新华书店、教师进修学校,濒临美丽的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我校2001年10月刚刚建校,一方面,社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家长素质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正就是发挥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剂良药。 4、从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课题前期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能力。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注重国家与地方规定好的的课程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③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放意识缺乏研究,学校周围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④校内的硬件资源作用不能发挥最大限度,被闲置与浪费。 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⑥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的目标:从校本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资源扩展与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科学素养,也必须具有劳动技术素养。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无论是从传统教育思想的视角,还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始终面临着如何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劳动技术生活体验出发,积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努力把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涵,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 2.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培养跨世纪新型农业后备人才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新型劳动者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加强“动手做”的实验研究”和“面向苏南农村发展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层层深入,课题选取劳动技术教育为切人口,结合本地农业经济形势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改革劳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学生劳动素质的综合评估方法,积极

开展农业种养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广阔背景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层面上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学校重新确立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假设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是指有利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校园劳动技术教育文化、地方现代科技成果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就是通过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利用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校本教学研究与交流,打造特色课程,弘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本课题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与同类课题的区别在于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凸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上,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通过学校课题研究重心的下移,积极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凸显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课题结题汇报稿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结题汇报材料 醴陵市姜湾小学(左权红军小学)课题组 【基本信息】 课题类型:重点资助课题 承研单位:醴陵市姜湾小学 立项号:HNETRO201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9月—2015年6月 课题主持人:胡文权、张细明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文权、张细明、谢美玲、张元英、周妮、刘豫红、王娟、杨爱武、刘舒琴、陈飞、文林、陈远春、谢花全 一、问题的提出 1.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校本课程资源,设计解决课程资源因受地域限制不足的现实问题。 2.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醴陵文化独具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长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缺乏认识、不够重视,再加上开发与运用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因而导致了适合教育教学的乡土文化资源匮乏,特别是小学生对旧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家乡文化知之甚少。 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收集渠道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引入课程,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建设乡土课程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的一个创举。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进行有序、合理、科学的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与习惯。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能力。 3.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问法、图书报刊资料查阅法、网络 1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为指导,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前期论证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现在也应成为我们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7 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加德纳认为这7 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正是这7 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二)自我评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品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宗旨,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已基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内部设施完善,微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齐全,图书、音像资料完备。 现有任课教师19名,大专学历达标率100%,40岁以下教师占88.8%,且素质较高。经过理论培训,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教师思想观念先进,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教学管理、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居全县上游,具有初步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逐渐增强,学校特色日渐突出。在信息技术、科研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英语教学、语文读写同步运行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 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 6、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最新文档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1、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这些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等则在重视发展本国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发展各学校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共享。这样的开发与共享使各个学校之间虽然在地理上相对孤立,可在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上确保持着相互借鉴,使用,学习,完善的紧密关系。通过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的研究使得这些国家在对国 民的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从我国研究的现状来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是整体提高同一地区乃至全国教育教学水平的重大 举措。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与实现共享案例的研究是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及一些发达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视,认识到课程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性,中央电教馆还组织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国教育名家李希贵先生率先在潍坊实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些成果有效地解决了语文教学资源的问题。 3、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解决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资源平台,实现以“教”为主向以

“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从学校发展来看,我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良好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办学方法一直沿袭下来,使学校在咸阳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技术和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教育教学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近几年,教师队伍老龄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使得学校在同一科目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这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而且对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更为不利。如何将老教师的优质资源传授给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如何将现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学校范围内实现共享;如何最大限度、最高效的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效能,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校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教研教改活动大量开展,但由于缺乏资源共享意识缺乏。很多时候教师需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一堂课的数字化教学,当这堂课结束后,这些数字信息搁在一边,其他教师在上同一内容时没有充分利用该课件,造成资源浪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校园网络初具趋形,学校各办公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网络已连通,都能互联共享上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

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对我们思品课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同时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就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应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如在教材编写上没有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同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用于教学,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就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所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重要的途径,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推进新课程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认为农村校本课程资源贫乏的认识和目前课程过 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研究中紧密结合地方及学校实际,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和科技创新 2、研究的意义: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思想品德教学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保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开发与利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农村学校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贯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思品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加深农村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村中学生对思品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德育新途径,达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内化作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城都宽街改造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本文将以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为例,阐述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对旅游业及其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巷子提供给军官居住,士兵混居在窄巷子。后来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宽巷子慢慢发展成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富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的城市空间,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代发展的作用。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 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三条不同主题的街道,再现了老成都生活的怡然和闲适,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崭新“名片”。成都宽窄巷的改造案例在诸多方面为国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使区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成都原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

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成都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表现当代成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活”的人文场景,成为成都恭迎八方来客的都市第一会客厅。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窄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为做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项目聘请清华大学作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机构。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 三、分区定位与业态布局 宽窄巷子的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成为“成都生活标本”,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 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精)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 花东中学李洪霞 长期以来,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教材本身。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课程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用化、开放化、结构化的特征。 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体系,拓展了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延伸空间。随着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呈现出各种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树立生物教育的大资源观,注重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宽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日常的生物教学工作,谈谈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做法。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恰当而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新的课改理念下,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和不足,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最为熟悉和最感兴趣,同时也最容易激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的科学素

材,不仅可以扩展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吃的学问、喝多少水等;我们的居住环境有街道景观、空气质量、土地保护等;孩子们身体的茁壮成长有身体的测量、骨骼之谜、奇妙的指纹、人的性格、肤色、血型、遗传等;日常活动有家庭日用水量估算、废旧电池回收、塑料袋用量调查等活动。这些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简单材料或活动经过精心整合设计后,就成为了具有结构性的生物课程资源,在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中引发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个性区位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中学生物课的教学重视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的开放性,鼓励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的区位特色值得生物科学教师去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每所学校所在地区由于自然位置、地理条件等不同,形成了历史、气候、动植物、农作物、水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形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地方特色资源,从生物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看,这些个性资源具有更多样和更生动的实用价值。“水的三态”变化及江河湖泊——水利与防洪、防止水域面积缩小;草原——牧草繁殖、防止沙化;乡村中的自然环境等等。从小范围来讲,每个学校所在地,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以我校为例,地处农村,校园内外到处可见可利用的中草药,学生在平时的饮食中也经常用到这些药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