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汇编

最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汇编

最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汇编
最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汇编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 (1)

一、早期阅读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3)

二、早期阅读的相关问题 (4)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 (4)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 (5)

1.国外的研究现状 (5)

2.国内的研究现状 (6)

(三)早期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6)

1.早期阅读的必要性 (6)

2.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7)

(四)早期阅读教育的内容 (8)

1.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8)

2.选择适宜的图画书 (8)

3.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 (8)

4.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 (9)

(五)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途径 (9)

1.早期阅读的目标 (9)

2.开展早期阅读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10

3.开展早期阅读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相关技能 (10)

4.开展早期阅读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1)

5.开展早期阅读要注重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 (11)

(六)早期阅读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一)儿童自身因素 (12)

(二)社会与家庭因素 (12)

三、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13)

(一)存在的不足 (13)

1.国外研究的不足 (13)

2. 国内研究的不足 (13)

(二)展望 (13)

1. 在预防农村儿童读写困难及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方面 (13)

2.现代媒介技术对早期阅读的影响研究 (14)

3.亲子阅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农村地区亲子阅读的深入研究方面14

4.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园本化的探索研究方面 (15)

参考文献 (15)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地关注的到了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预防阅读困难和早期阅读教学的实践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研究成果也具有权威性。近百年来美国一直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因此,把握美国对于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早期阅读的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1910年,美国的《教育心理杂志》创刊后,大量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涌现出来,

这些研究直接影响了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的发展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语言教育界围绕什么是最有效的早期阅读教学这一问题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到90年代逐渐演变成全语言(whole language)和拼音教学(phonics)之间的阅读战争(reading war),同时也是不同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之间相互论争,给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促进了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理念的重构。

拼音教学是、美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古老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字母书写表示说话系统,也是一种儿童学习读音的策略。拼音教学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阅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阅读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的转换——从低水平的文字到高水平的意义。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1.在阅读和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语言是由部分到整体进行加工处理的。

2.阅读学习是以“刺激—反应”联结为基础。

3.阅读学习是通过将阅读的技能分为最小的部分然后逐一掌握来完成的。

4.阅读的重复是集中练习阅读中复杂技能的部分一直达到过度学习或自动

化的水平。

5.阅读的语言刺激物需要小心地加以控制以体现出连续一贯的语言规则或

模式以利于学习。

6.假定阅读最基本部分的掌握会产生理解能力并表现出阅读的整体性行为。

7.对语言最小部分的自动解码是对文本和书籍阅读和理解的前提条件。

8.要求正确阅读,对阅读错误要纠正。

9.拼读单词提供了增加口头词汇和促进理解的途径。

10.理解单词提供了学习新词汇和理解文本的途径1。

拼音教学的优点在于它重视儿童的语言基础知识,有利于儿童识记词汇、语法等语言的基本要素。这种模式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后,在短期内对提高儿童的应试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种模式过分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和消极态度,容易使儿童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信息量小,学习者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

全词教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它主张不先教孩子学习解码拼读,而是从整个单词入手,借助视觉辨认识读。“全语言”一词最早出现在1658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儿童图画书中3。但是这一名词并没有被延续使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语言”这一名词才开始出现在美国教育界。1985年,肯·古德曼(Ken Goodman)在《什么是全语言中的“全”》一书中详细阐释了全语言的理论基础,标志着全语言有最初描述阅读教学模式的术语发展为指导语言教育的全面理论。国际性的全语言协会、团体、组织等相继成立,全语言的推广演变成了一场运动席卷了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全语言思想在当时成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南,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1.阅读是一种主动在读物中寻找意义的思考过程。

1Reutzel DR, Robert B & Cooter Jr.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M]. Ohio: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张标.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对提高我国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能力的作用[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6

3李连珠.《全语言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8

2.强调读者已掌握知识与技能在理解中的作用。

3.阅读是有目的性与选择性的,读者只专注于实现他们而必不可少的方面。

4.阅读有预见性:已掌握知识与对理解的期望以及阅读目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读者能预见读物的内容1。

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克服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缺点,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阅读理解发展调动了儿童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增大了儿童接收的信息量。但是这种模式也有明显的弊端:首先,它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作用,不注重培养儿童阅读的基本能力,导致儿童成绩下降,失去信心。其次,这种模式强调儿童进行快速阅读,在这种过程中容易忽略对文章复杂字句的准确理解,往往望文生义,在寻找文章主题或做推理判断时,过多带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导致阅读失败。第三,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础能力的培养,使部分儿童学起来异常费力,造成了很多儿童词汇匮乏,学习能力下降,跟不上课堂节奏浪费时间,收获甚微,最后严重影响课业成绩。

尽管全语言理念席卷了全美国,但是由于其缺点的存在,质疑声从未停止。1996年,加州由于连续几年小学生阅读成绩位列全国最后,宣布放弃全语言教学,全面恢复拼音教学。政府的政策在这场论争中摇摆不定,给阅读教学和儿童的阅读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随后,一些学者提出了均衡阅读教学(balanced reading instruction)的理念,力图使全语言和拼音教学相互协调。均衡阅读教学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模式,这种模式的阅读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不断交叉的过程。阅读者需要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处理,同时也需要对文字符号中的语意做出认知处理,把两种处理有机地交叉结合在一起,达到正确理解材料的目的。

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发布了研究报告《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报告中提出“关注字母发音,也关注意义的确立以及培养流畅阅读能力的机会,而阅读指导将使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在同一活动中,有关阅读技巧的这两个方面应同时进行…。2”这份报告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但仍没有终结这场阅读论争。

在这场阅读战争的后期美国各州又回归了拼音教学,但是全语言对于美国阅读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革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是课堂学习更加有趣。这场阅读战争,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阅读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早期阅读,全美儿童早期教育协会倡导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强调关注儿童的“差异性”、“特殊性”、“多样性”。强调儿童的发展史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期望儿童去适应某一特殊教育计划的要求。因此,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对儿童的阅读教学需要考虑家庭、种族、阶层、社会文化等许多因素,能够满足儿童个性需求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优秀的阅读教学既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技能之上,也要为儿童奠定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兴趣,不仅要教会鹅绒读写技能还要教会他们运用这种技能进行更好的思考和推理。这使得美国的阅读教学理念逐步摆脱派系之争,回归到了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务实之路上3。

一、早期阅读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1刘天伦,国外阅读理论模式述评[J],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2-98

2凯瑟琳·斯诺,苏珊·布恩斯,佩格·格里芬主编.胡美华,潘浩译《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区为个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实例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浅析【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浅析 在国内关于现代阅读的研究中,主要将焦点集中在现代阅读的现状与趋势、存在的问题等,特别是在网络媒体等传播工具下的针对浅阅读现象的研究,至今为止,各种学术刊物上针对阅读行为和阅读现象的研究文章非常之多,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各个方面。而对于大众阅读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涉及当代大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较少。就国内已有的对当代大学生阅读问题的研究文献中,更多问题指向的是关于大学生浅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分析,至于针对现代大学生群体的阅读特点,发现从中催在的问题,并有效地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较少。 目前针对现代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阅读的现状、趋势、理念模式,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现代阅读,其中,以博客、网络为基础的浅阅读现象的研究最为深入。各位学者对这个问题或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主要形成以下观点和认识: 1、就现代阅读的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和探讨 徐雁在他的《现代社会的阅读与阅读行为》一文中,以阅读时知识汲取的基本前提为基础展开讨论,认为阅读依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要分享知识呼唤主动阅读,优化知识结构的素质性、岗位性读书是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是主动性的阅读行为,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来营造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大楼。 袁萍在《现代阅读趋势探析》一文中,从现代阅读的流行新趋势出发,分析了现代阅读中的错误阅读行为的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他认为现代阅读流行有四大趋势:浅阅读为主流、深阅读向浅阅读发展、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变化、学习性阅读向休闲性阅读转变,但是垫带阅读存在着三点危害,针对这三点危害作者分别提出了三点措施加以解决。 刘晓佳、祁莉在《现代阅读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一文中,也是从现代阅读的现状出发,总结出现代阅读的三个特点,根据特点从不同层面分析出其影响因素最后又从学校、政府、社会等层面.提出解决错误阅读行为的意见和建议。 刘其云等人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国民阅读倾向探析》一文中同前面的作者一样,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甚至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 1.1良好的阅读习惯包含的内容 概括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时要求学生双脚自然平放与肩同宽,收腹挺胸,两肘平放在桌子上,双手拿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2)专心致志的阅读神态。阅读活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 (3)恰当的声音。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朗读时声音要响亮,一个是默读时不发出声音。 (4)动起来。既要做到口动脑动,还要做到手动笔动。 (5)阅读前仔细审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仔细审题,能够洞察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 (6)阅读中生疑、质疑。生疑质疑有助于学生发挥阅读主体的积极性、探索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其特点是:在人们的行为中经常地、反复地出现;不假思索、自动地体现于行为中,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为行为者的当然的自身需要。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自然而然地沿袭下来,轻易不会改变。”(《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陈金英,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养成积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孩子在阅读行为中,需要全面地调动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一般来讲,学习能力的高低正取决于这些能力。阅读,锻炼了这些能力,因此喜欢阅读的孩子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取得,从根本上来说其实等同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三,喜欢阅读的孩子知识更丰富,不但通过阅读获得了涵盖课堂学习内容的知识,也更容易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自如运用。 1.3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集中,并且读思结合的习惯。 宋代朱熹提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首先是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同时包括思考、理解。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三心二意的阅读是不会有收获和提高的。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集中性并没有发展完善,集中的深度不足,时间也较短。所以在阅读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朗读是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的。由于儿童内部语言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注意力的稳定。同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了有声的口头语言,必然有思维的参与,就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要做到对文章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精思”才能实现,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首先要

幼儿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期的科学教育不在于教授幼儿高深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在于在幼儿的心灵播下科学精神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科学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 1、科学教育的含义 科学教育是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2、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2)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 二、幼儿科学教育 1、幼儿科学教育的含义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例如,教师带领孩子采集各种小石块,然后带回幼儿园,让孩子向同学介绍自己采集的石头,互相交流,并进行各种分类、制作活动。 2、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科学的特点也不同,具体特点如下: (1)3~4岁幼儿(小班) 1)类属概念处于混沌姿态。例如,有的幼儿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有的幼儿认识柳树后,把其他的树也叫做“柳树”。 2)缺乏有意性,带有模仿性。表现为别人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例如,除了给花草浇水之外,也用自己的饼干来喂这些花草。 4)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较容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生动的、自己喜欢的事物上。 (2)4~5岁幼儿(中班) 1)好奇好问。例如,“这是什么”“洗衣机玩什么能洗衣服啊”“人类在地球上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例如,“经常浇水,就会开花”“小鸟没有翅膀就不能飞了”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例如,在利用图片进行分类时,幼儿把苹果、梨、桃归为一类,认为“能吃,吃起来水多”

图画书阅读文献综述初稿

关于图画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对图画书的理解 1.图画书的定义 关于图画书的概念,在我国有这样几个叫法:“图画读物”、“图画故事书”、“画书”、“小人书”,也包括“连环画”。《辞海》中将图画书归入图书,对图书的解释:“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教育大辞典》中将图画书归为儿童读物的范畴,所谓的“儿童读物”指的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知识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图画、连环画、游戏样式读物等的总称”。而图画书在英文中叫“Picturebook”,在日文中叫做“绘本”,由于“图画书”这一名称综合中西称谓的优点,因此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相应和认同。也有不少研究者对图画书的概念作了界定。最为有名的当属日本的世界知名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先生的看法,他认为:“现代的被称为‘图画书’的读物,并不是有很多插图的儿童书,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的形式。所谓‘图画书’,文和图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英国儿童文学研究者利利安·H·史密斯认为,看画就能明白故事是儿童图画书的基本品性,图画是儿童图画书故事的重要表态媒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长运指出,“图画故事书是以图画为主,配合较少文字或没有文字,讲述故事的一种幼儿文学,一般有几幅或者十几幅跳跃式或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来完成一个故事世界的塑造。另外,关于图画书的定义,比较常见的还有林敏宜、我国学者柯南等人的说法。 2.图画书与插画故事书的不同 图画书与日常生活中所提的“插画故事书”有所不同,从学者们对图画书的定义中可以清晰地觉察到这一点,图画书指书中的“图画”为整本书的一部分,而且“图画”在整本书中扮演鲜明、活泼的角色。有不少公认的图画书佳作是“无字书”,但一样地传递表达信息。(由图画书爱上阅读3页)松居直先生曾用两个简明的公式深刻道出绘本与插画书二者不同的图文关系:“文x图=绘本”,“文+图二插画书。”公式一说明绘本中图画是主体,不仅具有叙述性,而且作为主要故事情节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式二说明插画书(illustratedbook)的叙述性建立在文字基础上,书中的插画旨在“对正文内容作形象的说明”,去掉插画不影响故事的叙述完整性。连环画中的图虽比插画书增多,但叙述主体仍是文字(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是图画书的特质,也是研究者们所研究的热点问题,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家怀特采用“统一体”这个词来说明图画书是一种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同于语言的独立范畴。(由图画书爱上阅读5页)关注这一问题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正确地理解图画书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在阅读和教学中深入地体会图画书的精妙。 一、图画书阅读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 关于图画书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康长运认为:图画书的表达系统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契合,这为儿童的图画书阅读提供了基础;图画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图画书中的各种形象;图画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依赖儿童对图画和文字两者的理解,还依赖对两者相互交叉关系的理解;图画书阅读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迈向成功阅读者的第一步。因此,图画书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社会化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 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文献综述要求内容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中文名 文献综述 外文名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文献综述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文献综述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文献综述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文献综述引言部分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科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启蒙性、地方性、生活化等特点,然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科学活动内涵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科学活动就是原来的常识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和幼儿生活中熟悉的 自然环境为主,教师使用集体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记住简单的一些道理,或是稍微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活动和 动手操作。 实际上,科学活动综合了理科的课程(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史(即古代、现代、当代时期科学的主要表现和发展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科学多年来一直是幼师生公认的难学,长期未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幼师学校可将生物、物理、化学等变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有关这些课程的相关实验,让学生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 2、指挥“探究”与主动“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科学学习,亲自体验、感受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与原来的常识活动相比,有些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只是多了一些让孩子自己动手摆弄一

下,亲自看看的环节,然后还是按照原来的程序由教师指导幼儿得出既定的结论,并认为这样的活动就是科 学探究活动。这说明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并动手操作了 就是探究,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 而事实上,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是让幼儿有动脑 的过程,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能够达到手脑并用,让幼儿学会技能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在组织科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幼儿在 观察中的思考,对结果的猜测和质疑,能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与方法技能、情感态度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性教育,然而在幼儿园中依然重视 科学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情感态度 方面的培养。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追求“小学化”,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成绩,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 目前,教育部强调了各年龄阶段目标的要求,希望教师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指南的精髓,有效合 理地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变成“授人以渔”,培养幼儿的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科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文献综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探析 前言: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内涵和品质的提升。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解读新媒体对文化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寻找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阅读、现状、危机、对策 一、新媒体界定 1967 年,美国哥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新媒体”一词。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称为‘第五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一定时间内呈现相对的、稳定性的状态。[1] 新媒体主要特征:交互性和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 [2]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 1.网络阅读已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成为受访对象阅读使用最多的数字阅读终端。手机跃升为首位,成为“受访者的阅读主要选择。”[3]。 2.阅读场所灵活多变 在今天,对于爱好阅读的人来说,阅读可以无处不在, 新媒体阅读的前提是要有新媒体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5] (二)新媒体阅读方式背后隐藏着诸多的危机 1.在网络阅读的信息中掺杂过多的垃圾信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降低了阅读的深度,庞杂无序的信息流给知识筛选形成很大负担,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环境。[6] 三、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产生原因 (一)外在环境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介质的不断更新,为新媒体的阅读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阅读的广度无限扩大,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7] 2. 有效导读机制的缺失。很多高校尚无有效的、针对性的导读机制,没有使大学生 的信息素质得到真正提高。缺乏有效引导,致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8] (二)内在因素 1.阅读价值意识不到位。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但学生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9]虽然大学课余时间较多,却缺乏学习计划和时间规划。 2.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大学生,不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限制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对其知识结构的建立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都是很大的限制。[10] 四、应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引发了当下的阅读危机,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寻找解决的途径。 (一) 政府应该积极构建新媒体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从制度上对新媒体进行监管,构建新媒体管理模式,完成数字出版!移动出版等相关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的制定。[11] (二) 新媒体自身更应加强建设。网站、博客、论坛等要加强监管,运用好自己把关人的职能,控制垃圾信息、虚假新闻的传播。[12] (三) 图书馆应加强阅读指导,引领阅读风尚。高校图书馆应联合各系各专业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指导大学生去鉴赏和评价。[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课外阅读与分享阅读的文献综述

课外阅读与分享阅读的研究概述 2.4.1课外阅读研究概述 课外阅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的阅读材料,即教科书配套的阅读材料;另一种是课后学生随便选择阅读材料来读,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或扩充知识。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属于第二种,因为学生阅读材料广泛,包括新闻、报纸、阅读试题、《书虫》系列读物等,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及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精神。第一种课外阅读主要目的是巩固课文知识,而第二种意义更广泛、材料选择更广。两种课外阅读法都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为主体去读、去扩充知识,两种方式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国内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成果。车妍(2009)叙述了当今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阅读材料缺乏;(2)训练方法简单;(3)重课内,轻课外;(4)学生的潜能没充分发挥;(5)课外阅读流成了形式。卢卫国(2010)提到抽签、组合、共享等方法,编手抄报、写日记等方式记录阅读内容。郑金洲(2005)提到,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扩大阅读量,同时需要老师指导。同时提到课外阅读实际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应该是足够的课外阅读及可理解的阅读,有了充分的可理解输入才能产出相应的知识,即可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重视课外阅读。胡剑(2009)对某所高中的几个班级做了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调查,调查显示英语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尤其对词汇的积累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不能保证充足的阅读量和广泛的材料选择。同时发现,学生是支持老师进行课外阅读的,但缺乏指导,渴望老师在课外阅读上跟踪指导。史春萍(2007)提出优化英语课外阅读的策略,首先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制定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其次注意激发兴趣,引导自觉阅读、培养长期阅读习惯;再次加强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从上述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将自主学习与阅读结合起来,通过课外英语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但在其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外材料的选择和注重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阅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能力。 国内语言研究者对于加强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未停止过。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但可以看到,上述研究大部分是从实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文献综述 (1) 一、早期阅读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3) 二、早期阅读的相关问题 (4)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 (4)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 (5) 1.国外的研究现状 (5) 2.国内的研究现状 (6) (三)早期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6) 1.早期阅读的必要性 (6) 2.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7) (四)早期阅读教育的内容 (8) 1.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8) 2.选择适宜的图画书 (8) 3.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 (8) 4.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 (9) (五)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途径 (9) 1.早期阅读的目标 (9) 2.开展早期阅读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10 3.开展早期阅读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相关技能 (10) 4.开展早期阅读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1) 5.开展早期阅读要注重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 (11) (六)早期阅读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一)儿童自身因素 (12) (二)社会与家庭因素 (12) 三、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13) (一)存在的不足 (13) 1.国外研究的不足 (13) 2. 国内研究的不足 (13) (二)展望 (13) 1. 在预防农村儿童读写困难及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方面 (13) 2.现代媒介技术对早期阅读的影响研究 (14) 3.亲子阅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农村地区亲子阅读的深入研究方面14 4.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园本化的探索研究方面 (15) 参考文献 (15)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地关注的到了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预防阅读困难和早期阅读教学的实践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研究成果也具有权威性。近百年来美国一直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因此,把握美国对于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早期阅读的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1910年,美国的《教育心理杂志》创刊后,大量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涌现出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这四点分析,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目标的长远性 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合理化、科学化,不再片面要求学前儿童学习知识,发展各项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家开始重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首要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也由知识经验、科学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的顺序变为情感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知识经验的科学合理的长远目标。 二、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能使幼儿关注到身边的事,切合实际探索的需要,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如在《纲要》中幼儿科学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七点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项认识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在科学教育内容中,活动更多的去注重把幼儿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生成性能力发展得更好。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开展保护环境的课程,这不仅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其爱护环境的经验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中也有提出“对周围的科学现象的关心”等促进幼儿生成性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方法的多样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八种:观察、实验、种植与饲养、分类、测量、表达与交流、科学游戏和早期科学阅读,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增加趣味性。如观察,即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幼儿在此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等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也享受了其中的乐趣。 四、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观察探索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与记录、表达和交流。如幼儿突然对蚂蚁感兴趣了,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搬东西的,那么接下去幼儿可以对其进行大胆的猜想,可以是利用以往的经验,也可以在观察后做出合乎自己逻辑,但有错误的猜想,最后可以有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用图画、符号、表格、简单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述,在表述的过程中还有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虽然过程有些复杂,但其中的探索性却很耐人寻味,即在做中学,在学中乐。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 题,农村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当务之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前言: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目标是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培养。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台面上的摆设,老师不强调阅读,学生阅读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看完可能无法做一个总结,一个大概的概括,看的书特别少,在班级所见不过3,4本课外阅读书吧,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样子,不给学生借书看。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都是抄,简直不忍心去看,还抄的雷同。只有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二、阅读能力概念界定: 倪文锦、谢锡金在《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张鸿苓《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年8 月,第1 版,53页);“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文阅读能力是指作为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御用信息的心智技能。”(曾祥芹主编《阅读教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第一版)。总之,阅读能力就是指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是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 何凤琴老师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 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不浓厚,知识面狭窄,对阅读理解产生障碍(二).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少,不善于表达,只愿意当听众,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农村小学课堂中还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农村家庭藏书量少,学生无书可读 (五).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读书,认为是读闲书,瞎耽误功夫1 ([1]何琴凤. 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方法谈[J]. 中国农村教育,2015,10:61-62。)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美国,每一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在英国,全国各学校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读写课程。在日本,2001年底,儿童阅读进入国家法律,《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意大利,早在1995年,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

文献综述的写法(不是一般的详细)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 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 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6.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7.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8.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