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

附: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实验背景知识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耶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计算机呈现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标准刺激为80mm,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 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正式实验的箭头角度分别为15度、30度、60度、90度。

2、实验设计: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中,每种角度做16次,被试实验顺序为:

被试1:15度、30度、60度、90度

被试2:30度、60度、90度、15度

被试3:60度、90度、15度、30度

被试4:90度、15度、30度、60度

练习材料次数为8次,角度为45度。

3、实验过程:

定义实验材料: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角度、线段间的距离、出现的方式(水平的还是垂直的、是同一直线还是在不同的直线上)、实验次数等进行自定义,保存实验材料后开始正式实验。出现如下指导语:下面呈现的是两个带有箭头的线段。其中箭头向内的是标准刺激(如图:“>--<”),箭头向外的是比较刺激(如图:“<-->”),有时比较刺激在左(或上),有时比较刺激在右(或下)。要求你对呈现的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然后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的长度相等,并按空格键报告相等。如果被试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就按按下箭头“↓”使比较刺激变短;如果被试认为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就按按上箭头“↑”使比较刺激变长;这样要做好多次。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开始实验。

被试依据指导语的原则进行反应,实验结束后系统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一名被试结束实验后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被试的实验顺序按照实验设计中所标准的顺序进行实验。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1、计算每个人的各个角度的错觉量的平均值,绘制成表格。

2、计算小组所有被试各个角度的错觉量的平均值,绘制成表格。

3、分析不同角度下错觉量的大小。以及被试在不同角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4、对本实验的结果做2*2(性别*角度)的方差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三、参考文献

1、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希庭.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实验程序的操作

在“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主界面中的“实验心理学”中选择“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点击“进入实验”,进入实验设计程序界面(见图-1)。

图-1

一、选择实验材料或定义实验材料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缪勒-莱耶错觉”,会出现如下窗体(见图-2)。

1、定义缪勒-莱耶错觉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的要求,在下面的窗体中对实验次数、线段的呈现方式、标准刺激长度、线段的宽度、线段的间距、箭头角度、呈现位置、线段的颜色等进行定义。在右侧预览框中可以直接看到定义的材料的预览结果。按“确定”结束实验材料制作,并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缪勒-莱耶错觉”,进行正式实验。

图-2

2、定义线段长度辨别实验材料

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线段长度辨别”,会出现如下窗体(见图-3)。按照实验的要求,在下面的窗体中定义实验次数、线段的呈现方式、标准刺激长度、线段的宽度、线段的间距、线段的颜色等参数进行定义。在图中可以直接看到定义的材料的预览结果。按“确定”结束实验材料制作,并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线段长度辨别”,进行正式实验。

图-3

二、正式进入实验

1、阅读指导语

在定义好实验材料后,实验者就可以准备开始实验。在“正式实验”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菜单后,出现如下实验“指导语”窗体(见图-4)。被试在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实验。

图-4

2、被试反应的原则

被试按照实验“指导语”的要求进行反应,反应的原则是按照平均差误法的要求进行实验。

3、被试信息的记录

实验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输入被试信息记录”的窗口(图-5),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姓名、性别、年龄信息后,点击“确定”按钮,结束实验。换下一个被试继续实验。

图-5

当全部被试实验结束后,主试想要浏览实验结果的数据及基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在主界面“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子菜单,出现如下结果查询窗体(见图-6)。

图-6

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扩展名为“.DAT”)进行查询,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窗体(见图-7)。主试可以单击“统计结果”按钮,查询被试的基本统计结果,选择“实验详细数据”查询被试每次的反应结果。

图-7

三、实验结果的输出与编辑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存为其他文件或存到其他的磁盘或目录上、或者实验数据打印出来,可以在图-7的结果查询窗体中进行上述操作。

1、另存数据文件

在图-7中选择“文本文件另存为”,可以将当前的数据文件存为指定文件和指定位置。

2、结果打印

如果主试希望将实验结果打印出来,选择“打印”,便会出现结果打印窗体,被试可以在结果打印窗体中对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排版,并将结果输出但打印机上。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 附: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实验背景知识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耶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计算机呈现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标准刺激为80mm,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 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正式实验的箭头角度分别为15度、30度、60度、90度。 2、实验设计: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中,每种角度做16次,被试实验顺序为: 被试1:15度、30度、60度、90度 被试2:30度、60度、90度、15度 被试3:60度、90度、15度、30度 被试4:90度、15度、30度、60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姓名:小叶9101 学号:小叶9101 班级:小叶9101 指导老师:小叶

目录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实验二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实验三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实验四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五回归分析 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熟悉误差的来源、误差分类以及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二、实验原理 1、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可以用下式表示 误差=测得值-真值 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 真值接近,故也可以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 2、精度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大小相对应,因此可以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3、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数字舍入规则如下: ①若舍入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②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③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 三、实验内容 1、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2、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进行凑整。 原有数据 3.14159 2.71729 4.51050 3.21551 6.378501 舍入后数据

心理测量学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A ) A.起点 B.中点 C.终点 D.重点 3.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做(A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4.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B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C )。 A.相等单位 B.绝对零点 C.等级 D.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6.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是(A )。 A.对 B.错 C.不确定 D.不存在 7.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运算的量表是(D )。 A. 命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等比变量 8.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将具有代表性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 B.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按照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 C.对心理的某方面的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综合评价。

D.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0.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C )的客观性。 A.测验的刺激 B.对反应的量化 C.绝对的标准 D.对结果的推论 11.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D )。 A.测验万能论 B.测验无用论 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D. 以上一个也不是 12.(B )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A.高尔顿 B 比内 C.卡特尔 D.奥蒂斯 1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A )研究。 A.本土化 B.数量化 C.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 D.大量测验 14.(B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15.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D )。 A. 100或200 B.800或1000 C.20或25 D.30或100 16.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B )之间。 A.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17.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A )。 A.代表性 B.特殊性 C.相关性 D.可比性 18.取样是指从(C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D.样本 19.随机号码法是(A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20.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D )。 A. 样本量 B.总体 C.哪个班 D.组距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通过同时呈现两条线段,被试在主观上调节比较刺激的长度,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让被试学习使用平均误差法测量差别阈限。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实验设计,记录山西师范大学14150201班46名被试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刺激长度为300的平均差别阈限值以及标准差明显高于100,说明标准刺激的长度的增加使被试的主观感觉准确度减弱;标准刺激长度为100和300时,它们的心理量(即韦伯分数)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显示,平均差误法可以测定线段差别阈限。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比较刺激标准刺激 1.前言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但是被试对某一特定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出现不确定答案,所以,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需要借助它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这是基于这个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1.最小变化法,2.恒定刺激法,3.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平均差误法即是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间距、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出现,平均差误法是由被试操作,被试积极性较高。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通过研究人对重量的感觉发现,对于同一类刺激,刺激的差别阈限是刺激本身强度的一个线性函数,因此提出了韦伯定律。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心理测量试卷及答案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命题教师:命题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学院:专业:层次:年级:班级:姓名:学号:考试日期:年月日 一、单选题(每个1分,24个,共24分) 1.目的是测量受测者在某方面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和成就的测 做。()A.形成性测验B.总结性测验C.预测测验D.诊断性测验 2.1000人参加英语考试,其中甲题和乙题通过的人数分别为200人和300人,下面选项哪个正确?()A.甲题的通过率大于乙题B.甲题的标准难度小于乙题 C.甲题的难度大于乙题D.甲题的难度小于乙题 3.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 叫做。()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4.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对两次测验分数求相关,其相关系数就叫。()A.复本信度B.再测信度 C.等值稳定性系数D.内部一致性系数5. 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叫做。()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校标关联效度D.表面效度 6.大多数适合普通人群的测验,如果要有较大的区分能力,一般应选择哪种程度难度的项目。()A.低B.中等C.高D.无所谓 7.要考查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宜用的题型是。()A.简答题B.论文题C.填空题D.选择题 8.项目分析时,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一般将取总分最高和最低 的。()A.7% B.17% C.37% D.27% 9.以下四项中不是引起误差的被试内因素是。()A.评分记分B.反应倾向C.生理变化D.应试动机 10.所谓效标指的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的。()A.行为B.言语C.学业成就D.心理 11.下列不属于标准分数的是。()A.标准九B.T分数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12.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高于平均值1.6个标准差,那么其离差智商为。() A.130 B.124 C.116 D.66 13.如果原始分数的分布是常态的,那么z分数的范围大致是 从。()A.-1到+1 B.-2到+2 C.-3到+3 D.-4到+4 14.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含个分测验。()A.10 B.11 C.12 D.13 15.SAT是测验能力的。()A.学术能力B.分辨能力C.行政职业能力D.特殊能力 16.EPQ是哪个量表的简称。()A.加州心理问卷B.爱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测验。()

心理测量与评估

第八章人格测量 第一节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 一、人格与人格测量 人格是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心理特质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感情、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人际关系等。人格有下面四个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统合性(整体性) ?功能性 在心理测验领域中,人格测验尚处于摇篮时期,原因在于: ?人格内涵复杂。对于人格的结构及分类问题,至今没有一致结论。 ?人格是动态的,常随环境而改变。 人格测验的先驱: ?高尔顿(Galton): ?克雷匹林(Kraepelin):用对词的自由联想来诊断精神病人。 ?第一个人格问卷——武德沃斯(Woodworth)1919年编制的“个性资料调查表” 人格测验的方法或分类 自陈法、投射法、评定法、情境法 自陈量表、投射测验、评定量表、情境测验 第二节自陈量表 一、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的性质 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 基本假设:只有被试自己最了解自己。 (一)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 ?是否式是?否? ?二择一式 ?是否折中式是?否?不一定? ?文字等级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不大满意?极不满意??数字等级式 5 4 3 2 1 (5—经常4—多次3—偶尔4—极少1—从不) (二)自陈量表的特点 ?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 ?题量较大。 ?在同一测验中往往包含几个分量表,测多个特质。 ?通常采用纸笔测验,因而可以团体施测。 ?计分规则简单而客观。 自陈量表的问题: ?社会称许性 ?自我防御:掩饰 ?默认

?折中 (三)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 1.逻辑分析法 确定要测量的特质→编写题目→编制问卷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詹金斯活动调查表、显性焦虑量表。 2.因素分析法 施测大量题目→相关题目构成因素,即 人格特质 16PF、EPQ 3. 经验法 ?分组:选取具有某一特征的效标组,对照组 ?试测 ?能把两组分开的题目构成测验 MMPI 4. 综合法 逻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法 杰克逊人格问卷(JPI) 二、自陈量表举例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编制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athaway和Mckinley教授编制。 ?题量:566(其中有16道重复,实际题量为550) ?项目内容:生理状况,精神状态,对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问题的态度。 ?量表组成:10个临床量表和3个效度量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编制者: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Cattell 题量:187题 维度:16PF

平均差误法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以37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用平均差误的方法来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是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之一。差别阈限则是指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结果得出了37名被试的差别阈限,实验中未出现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关键字: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再造法(method of reproduction)、均等法(method of equation),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它的实验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 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1] 。在测定差别阈限的 试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但是平均差误法的调节刺激必须是可连续变化的,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因此,本实验研究采用的刺激为线段长短。 差别阈限是指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即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量,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它的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 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2]。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 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2]。 由于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空间误差的效应,通常采用比较刺激分别在标准刺激左右各半来消除。此外为了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同时被试在实验中还可能产生期望效应和练习效应,因此常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或AB法来消除。时间误差则采用同时呈现来消除。被试个体方面的差异则采用指导语来进行控制。 2 方法 2.1 被试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作者:————————————————————————————————日期:

心理测量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2、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之间。 A.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3、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介于() A.-0.50~0.50 B.-1.00~1.00 C.-10.00~10.00 D.-15.00~15.00 4、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了3题, 6岁组通过了2题,7岁组通过了1题,其智龄为()。 A. 4岁3个月 B.4岁6个月 C. 5岁 D.5岁2个月 5、信度的估计方法中,以下哪一种属于内部一致性效度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6、某选择题的难度△值14,则该题难度值所对应的Z值为 A、0.25 B、-0.25 C、0.3D-0.3 7、()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8、甲被试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 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那么,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于言语智商。 A.显著高 B. 不显著高 C. 等 D.低 9、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1916年出版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 A.智力水平 B.智力年龄 C.智力商数 D.离差智商 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知道了测验的原始分数,就能对个人的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一个好的测验必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较低的表面效度。 3、量表是具有确定距离和参照点的数字连续体。 4、T分数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15。 5、测量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所有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其原始的分布状态不变 7、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卡特尔 8、常模团体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其常模团体的母体就是常模总体。 9、在能力倾向测验中常用的效标是等级评定。 10、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典型行为测验。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项目难度 2、测验误差 3、常模参照实验 4、重测信度 5、区分度

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一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全部同学按学号分为单双号组。实验由电脑呈现两条直线,被试需根据个人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进行调整,使线段在其感觉上长度相同,20次实验之后记录差别阈限,单号组的标准刺激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随后收集全部同学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单号组的平均差别阈限为5.83,双号组为7.29。实验结果验证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为了对实验心理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在心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做实验主试的意识,本实验用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试验方法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相同。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其差别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并按照学号单双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实验材料为电脑呈现的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单号组被试的标准刺激(线

段)长度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安装好后进入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的实验。进入试验后,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分别标注着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被试需按反应盒上的“+”“-”按钮来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有相同长度。由于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练习效应,所以实验采用ABBA的方法,使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位置左右发生变化。首先,每位被试进行10次练习,防止因不熟练操作与视觉不适应而导致的误差。练习之后,每位被试均进行20次试验,实验过程被试需集中注意于屏幕中的线段。实验结束后,记录每位被试的差别阈限数值。 3.结果 统计全部差别阈限,得出单号组(200mm)的平均数≈5.83,双号组(300mm)的平均数≈7.29。并将其除以标准刺激量,单号组k=0.02915,双号组k=0.0243。 4.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除以标准刺激所得常数k不变。 本次试验所得常数k基本一致,但未完全相同,原因可能在于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中其他不可控的因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误差测量与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年月

实验一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正态分布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0L ,一系列测量值为i L ,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i δ为 i δ=i L -0L (2-1) 式中i=1,2,…..n. 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 ()() 2 2 21 f e δ σδσπ -= (2-2) 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 2 21 F e d δ δ σδδσπ --∞ =? (2-3) 式中σ-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 它的数学期望为 ()0 E f d δδδ+∞ -∞ ==? (2-4) 它的方差为 ()22f d σδδδ +∞ -∞ =? (2-5) (2)算术平均值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 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设 1l ,2l ,…,n l 为n 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 121...n i n i l l l l x n n =++= =∑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均值x 必然趋近于真值0L 。 i v = i l -x i l ——第i 个测量值,i =1,2,...,;n i v ——i l 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 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 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 1 1 n n i i i i v l nx ===-∑∑ 当x 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 1 n i i v ==∑0 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 当 1n i i l =∑=nx ,求得的x 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1n i i v =∑为零; 当 1n i 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 i i v =∑为正;其大小为求x 时的余数。 当 1n i i l =∑

心理测验、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测验、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 心理测验、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在临床心理学的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听到心理师建议做一个心理测验、或心理测量、或心理评估等。 这三者一样吗?三者究竟是指什么内容?在心理诊疗中究竟有何作用?大家都很熟悉测验、测量和评估这三个词语,它们在心理学里,是三个专门的常用术语。 所谓心理测验指的是通过对个体某种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个体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进行数量化测量分析的程序,它是借助数量等级或固定类别来取样,然后描述所要测查的对象的一种技术。 一般情况下,心理测验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进行心理测验时所用的工具;二是表示进行心理测验的活动及过程,又被称为心理测查或心理测试。 所谓心理测量指的是心理师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操作程序,采用某种方法将个体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也就是对个体的行为确定出的某种数量化解释的过程,是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化测定的一种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二者常常被互用。 至于心理评估一词,指的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技术手段,比 1 / 3

较系统化地收集评估对象自身及其有关外界的信息,并以这些信息对个体作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临床描述,进而提出较为准确的判定结论的过程。 我们可以认为,心理评估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专门定性化描述的过程,而心理测量则是对个体行为进行专门的定量化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量仅局限于定量化的描述,是心理评估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心理评估可以不依赖心理测量,实际作用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定量化描述,是一种更加综合全面的心理评判过程。 在实际的心理评估过程中,评估本身包括了描述评估对象的行为变化和与希望的行为有关的价值判断的测量和非测量的技术。 所以,它既包含了定性化的描述,又包含了定量化的描述,还包括了有关的价值判断。 在心理测验、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三个术语中,看似心理测验涉及的范围最窄,但其临床运用的频率最高。 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的过程中,无不需要运用到心理测验技术,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二者不可缺少的共同的技术手段。 临床上,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对价值的判断和对事实的判断的关系方面。 心理测量是做好心理评估的重要基础,心理评估的判断结论需要借助心理测量的结果,所以,二者不可分割。 但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心理测量是一种纯粹客观的过程,遵循的第一标准就是客观性,客观的测量期望测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有三个特点:(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刺激,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的长短等,是连续变化的,不象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象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的顺序呈现的。(2)平均差误法的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3)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AE),就是所求的阈限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n----测定总次数。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两名,20岁,女生。 2.2 仪器 长度估计测量器 2.3 程序 (1)用长度估计测量器呈现白背景上的黑色线条,线条分左右两半。两半分别用活动套子盖住,背面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主试移动一个套子使该边的直线露出10厘米作为标准刺激。又用同法使另一边的直线露出一个明显地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为变异刺激,被试借助于移动套子调节变异刺激,直到他认为与标准刺激长度相等为止。主试记下被试调好的长度。 (2)在安排实验顺序时,要注意几个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动作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内”);另一半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外”)。①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在中线的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另一半次数在中线的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上述呈现变异刺激的办法可组合为“左外”、“左内”、“右外”、“右内”四种方式。③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如下进行:右外→右内→左内→左外→左外→左内→右内→右外,共八组,每组做五次,全部实验要做两个循环,共计八十次。每做完二十次,休息两分钟。 (3)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要告诉被试调整出来的变异刺激的长度是否和标准刺激相等,也不要做任何有关的暗示。 (4)换被试,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3 结果 用前述公式计算两个被试的平均误。他们的长度差别阈限分别为:2.3875毫米和3.50毫米。对两个被试的平均误的差别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t=1.865,P>0.05。 4 讨论

误差分配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学生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测控 技术与仪器(1)班3111002352 黄维腾 陈益民 2014年7月7日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正态分布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l0,一系列测量值为li,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i为 ?i=li-l0 (2-1) 式中i=1,2,…..n. 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 f? ??? ?? 2 ? 2?? 2 (2-2) 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f? ??? 式中?-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它的数学期望为 ?? e ?? 2 2??d? (2-3) 2 e???f???d??0 (2-4) ?? ?? 它的方差为 ????2f???d? (2-5) 2 ?? ?? (2)算术平均值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 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 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li l1?l2?...ln??i?1 设 l1,l2,…,ln为n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 x?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 均值x必然趋近于真值l0。 n vi? li-x li——第i个测量值,i=1,2,...,n; vi——li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 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 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残 余误差代数和为: ?v??l?nx i i i?1 i?1 nn 当x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 ?v i?1 n i ?0 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 当 ?l=nx,求得的x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v为零; i i nn i?1n i?1n 当 ?l>nx,求得的x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v为正;其大小为求x时的余数。 i i i?1n i?1n 当 ?l<nx,求得的x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v为负;其大小为求x时的亏数。 i i i?1i?1 2)残余误差代数和绝对值应符合: 当n为偶数时, ?vi? i?1n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试题库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格1分) 1.中国古代的医书《皇帝内经》中曾把人分成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阴阳和 平五种,这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2.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下、中人以上,这实际上相当于 测量学中的________量表和量表。 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按照能力和知识将人分成中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三等, 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种划分包含了 _____________的思想。 4.孟子曾对齐宣公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这可以说是关于心理特性的_____________的最早的表述了。 5.1884年,高尔顿在伦敦的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一个_____________,参观者只要 付三个便士就可以得到13个有关自己身体素质的信息。 6.高尔顿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的资料的分析之 中,他创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了《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首创了这个术语。 8.1905年,________与其助手西蒙(T.Simon)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 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的十年。 10.比西量表的问世,吸引了全世界心理学家的注意,在短时期内迅速传播到世界 许多国家。其中最著名的首推_________________量表。 11.卡特尔的学生桑代克等人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被人称 为教育测验的鼻祖。 12.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发表了,人们称之为量表。

《心理测量与测验》课程大纲

《心理测量与测验》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205035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2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师范)(2015级)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在心理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一方面,它是基础心理学科的深化,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基础,是从事实际应用研究的工具课。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了解现行测验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日后从事心理学研究或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提供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等专业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 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内容;二是心理测验,包括智力、人格测验等。 4.本课程基础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测验部分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 5.本课程共42课时,每周2/4课时。学分为3分,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心理学常用的测验。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能将所学测量原理、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正确评价和使用心理测验。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对测验的错误看法; 2.理解测量的含义、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验的含义、对测验的正确态度; 3.掌握测量的量表、心理测量的性质。 [教学重点] 测量的基本要素;心理测量的性质 [学时分配]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测量及其种类 测量的含义、测量的种类。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单位。 三、测量的量表 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等比)量表。 四、心理测量 含义、理论基础、心理测量的量表。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 一、测验的含义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按测量对象、测量方式、测量内容的形式、测验功能、评价所参照的标准等不同划 分依据可分为不同类型。 三、心理测验的功能 理论研究功能、实际应用功能。 第三节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测验 一、对测验的错误看法 测验完美无缺、测验无用且有害。 二、对测验的正确态度 测验是研究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作决策辅助工具;

平均误差法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长度差别阈限 杨思园2011025667 1引言 平均差误法是测量差别阈限的一种方法。其最典型的形式是:让被试去调整一个变异刺激直到他感觉到与所给的标准刺激相等,如此反复实验。这个方法的主要特点有:(1)测量差别阈限所呈现的变异刺激是连续变化的,不象极限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象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2)平均差误法的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因此这个方法又称调整法。由于被试参与操作,因而容易产生动作误差。(3)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AE),就是所求的阈限值。其计算公式如下:AE=∑|X-S i|/N。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 i——标准刺激;N——测定总次数。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阈限的一个接近值。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长度估计测量器是一种能调整白背景上的黑色水平线长度的仪器。它分左右两半,各有一条水平线,并各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套子套在表面上。套子来回移动可以调整露出黑线的长度,通过背面的刻度可读出露出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实验时可固定任何一边黑线的长度作标准刺激,以另一边的长度作变异刺激,被试可移动这边的套子,改变该黑线的长度,以便把它调整得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2方法 2.1被试 被试2人,年龄22,性别女,视力均正常。 2.2仪器 长度估计测量器 2.3程序 用长度估计测量器呈现白背景上的黑色线条,线条分左右两半,分别用活动的套子盖住。背面是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主试移动一个套子使该边的直线露出10厘米作为标准刺激。用同法使另一边的直线露出明显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变异刺激,被试移动套子,调整变异刺激,直到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为止。主试记下被试调好的长度。 为了消除动作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内移动,简称“内”),另一半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外移动,简称“外”)。 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在中线的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另一半的次数在中线的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这样呈现变异刺激的方法组合为“左外”、“左内”、“右外”、“右内”。 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如下进行:右外→右内→左内→左外→左外→左内→右内→右外,共8组,每组做5次,共做一个循环,共计40次。每做完20 次,休息两分钟。 让被试坐在仪器前面,使仪器上的水平线与被试的双眼等高。然后给被试的指导语如下:“这个仪器的左边(或右边)有一条黑色的水平线,现在请你向外(或向内)移动右边(或左边)的套子,让右边(或左边)露出来的黑线看起来和左边(或右边)的黑线一样长。请你慢慢的移动套子,到你刚刚感觉到左右两边的水平线一样长时为止,并且说一声‘一样长了’。请你记住,一定要调到觉得和标准线一样长就停止,不要调过了头,也不要找任何其他的标记。” 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告诉被试其调整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刺激,也不要做任何有关的暗示。 换被试,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