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5月1日

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

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气候中心

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依据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确定《民用建筑电动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的要求,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本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正在修编的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以及北京市、南宁市等地方标准,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制定了本设计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9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参数,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水质处理,调蓄排放等。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28)。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

浙江大学

主要起草人:王靖华赵萍刘峥嵘杨军周永潮汪波王健张楠王永王小红高蔚乌姬娜周华易家松

邵煜然雍小龙桑松表黄正杰虞介泽方火明邓倩

潘孝辉鲍国栋

主要审查人:景政治黄宇年徐承华钱樟有何江张汛翰包志毅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5)

3 设计参数 (8)

3.1 降雨量设计参数 (8)

3.2 水量与水质 (11)

4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13)

4.1 一般规定 (13)

4.2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14)

4.3 系统选择 (16)

5 雨水收集与排除 (19)

5.1屋面雨水收集 (19)

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20)

5.3雨水弃流 (20)

5.4雨水排除 (22)

6 雨水入渗 (24)

6.1一般规定 (24)

6.2渗透设施 (26)

6.3渗透设施计算 (30)

7 雨水储存与回用 (32)

7.1一般规定 (32)

7.2储存设施 (33)

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36)

7.4系统控制 (37)

8 水质处理 (39)

8.1处理工艺 (39)

8.2处理设施 (40)

8.3雨水处理站 (41)

9 调蓄排放 (42)

附录A 浙江省各地市24小时最大降水常用典型频率表 (44)

附录B 浙江省各地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降雨量 (45)

附录C 浙江省各地市暴雨强度参考表 (46)

附录D 浙江省各地市逐月蒸发量与降雨量 (51)

本导则用词说明 (53)

条文说明 (54)

1 总则

1.0.1 为构建城镇源头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或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浙江省民用建筑工程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

1.0.3 浙江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缓解内涝、减少面源污染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

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各项技术。

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

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

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 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2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己建成区域现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地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雨水调蓄storm 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4雨水滞蓄storm 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并收集回用。

2.1.5雨水储存storm 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2.1.6雨水调节storm water detention

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

2.1.7铺装层容水量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 layer

单位面积透水地面铺装层可容纳雨水的最大量。

2.1.8雨水利用设计降雨量design rainfall depth

指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能消纳并使其不外排的一场降雨的最大雨量,通常用日降雨量表示。

2.1.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1.10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1.11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1.12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1.13绿化屋面green 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

2.1.14硬化地面impervious surface

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2.1.15透水铺装地面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2.1.16透水路面结构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

分为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全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或基层(或垫层)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半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或垫层)向下渗透至路基中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全透水路面结构。

2.1.17透水沥青路面pervious asphalt 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沥青路面。

2.1.1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

2.1.19植被浅沟grass swale

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

2.1.20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measure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

2.1.21渗透弃流井infiltration-removal well

具有一定储存容积和过滤截污功能,将初期径流暂存并渗透至地下的装置。

2.1.22渗透池(塘)infiltration pool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

2.1.23渗透检查井infiltration manhole

具有渗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

2.1.24渗透管渠infiltration 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2.2符号

2.2.1 流量、水量

q―设计暴雨强度;

q 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W-径流总量;

W j―收集水量;

W 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

W i―初期径流弃流量;

W c―渗透设施进水量;

W s―渗透设施渗透量;

W p‘―透水铺装层容水量;

W c―雨水排放量;

V―调节容积;

V s―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

V a―下凹式绿地的储存容积;

Q―设计流量;

Q zh―水体的水面蒸发量;

Q s―水体的日渗透漏失量;

Q’―水体调控的目标峰值流量;

w i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来水量;

w uT―多年日调节计算的总弃水量。

2.2.2水头损失、几何特征

F―汇水面积;

F i―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

F a―下凹式绿地面积;

F y―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

F0―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

S―水体的表面积;

h y―设计降雨量(厚度);

δ―初期径流厚度;

h a―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

S m―单位面积日渗透量;

A s―有效渗透面积;

n k―填料的孔隙率;

z ov―雨水池、塘溢流堰项标高;

z u―雨水池回用容积对应的水位标高;

A T―调节容积对应的雨水池有效截面积。

2.2.3计算系数及其他

P―设计重现期;

Ψi―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Ψz―综合径流系数;

Ψz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

Ψmc―流量综合径流系数;

Ψm―流量径流系数;

Ψc―雨量径流系数;

P m―水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P a―空气的蒸汽分压;

V md―日平均风速;

K―土壤渗透系数;

K'―基层的饱和导水率;

J―水力坡降;

α―综合安全系数;

m―折减系数;

ηT―雨水池平均雨水收集效率;

βp―调控出流过程平均流量相对于峰值流量的比值。

2.2.4时间

t ―降雨历时;

t1 ―汇水面汇水时间;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 s ―渗透时间;

t c ―渗透设施产流历时;

t’―排空时间。

3 设计参数

3.1 降雨量设计参数

3.1.1 降水参数应根据建设区域内或临近地区雨量观测国家站30年以上降雨资料确定,浙江省各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参见表3.1.1。雨水利用设计降水量应按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浙江省各地市常用典型频率降雨量参见附录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水量参见附录B 。

表3.1.1 浙江省各地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3.1.2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D C t P B A q )(lg ++=

(3.1.2)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 2);

P ——设计重现期(a );

t ——降雨历时(min );

A ,

B ,

C ,

D ——当地降雨参数,按各地市分别取值,详见附录C 。

3.1.3 设计降雨历时:

1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t 1+ t 2 (3.1.3)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

t 1——汇水面汇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屋面一般取5min ,道路取5min~15min );

t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2 在规划或方案设计时,建筑小区设计降雨历时可按

10min~15min 计算。

3.1.4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3.1.4取值。综合径流系数Ψz 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F F i

i z ∑=ψψ (3.1.4)

式中 Ψz ——综合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 2);

F i ——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 2);

Ψi ——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表3.1.4 径流系数

3.1.5全年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录D取值。

3.1.6 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为准,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3.1.6中数值选用。

表3.1.6 土壤渗透系数

3.2 水量与水质

3.2.1 径流总量计算公式:

W = 10Ψzc h y F (3.2.1)式中W——径流总量(m3);

Ψz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

h y——设计降雨量(mm);

F——汇水面积(hm2)。

3.2.2 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 = Ψzm q F (3.2.2)式中Q——径流总量(L/s);

Ψzm——流量综合径流系数,见表3.1.4;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3.2.3 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等的最高日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执行,平均日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执行。

3.2.4 雨水用于冲厕等的用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中的用水定额及用水百

分率确定。

3.2.5 景观水体补水量应根据当地蒸发量和水体渗透量、水处理自用水量等综合确定。

3.2.6 初期径流雨水水质及弃流后水质宜以当地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初期径流水质指标可参照表3.2.6选值,弃流后水质可用下列经验值:COD Cr70 mg/L ~100mg/L;SS 20 mg/L ~40mg/L;色度10度~40度。

表3.2.6 径流雨水水质参考指标参考值(mg/l)

3.2.7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雨水同时回用为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回用供水管网中低水质标准水不得进入高水质标准水系统。

4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能削减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和

径流总量,实现低影响开发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4.1.2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标准,应使得建设区域的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的水平,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己建成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55%,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宜大于0.6;

2 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75%,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宜大于0.6;

3 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4.1.3 总用地面积为5公顷(含)以上的新建工程项目,应先编制雨水控制与利用专篇,再进行工程设计。用地面积小于5公顷的新建工程项目,可直接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且应按照规划指标要求执行。

4.1.4 建设用地内设有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时,还应设雨水外排设施,并应互相结合。

4.1.5 下垫面符合透水地质条件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广场庭院等宜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4.1.6 地下建筑的人行出入口及通风井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敞口部位

应不低于周边地坪300mm,并应采取防止被雨水淹没的措施。

4.1.7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相连接。

4.1.8 雨水构筑物及管道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4.1.9 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不应对土壤环境、地下含水层水质、公众健康和环境卫生等造成危害,并应便于维护管理。园林景观的植物选择应适应雨水控制及利用需求。

4.1.10建筑与小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并应分别利用景观水体、收集池、下渗设施等作为调蓄空间。

1 有景观水体的小区,应优先利用水景来收集和调蓄场地雨水,发挥雨水蓄存功能;

2 无景观水体的小区,如果以雨水径流削减及水质控制为主,可根据地形划分若干汇水区域,将雨水通过植草沟导入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等,进行处理、下渗,对超标准雨水设置溢流口使其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如果以雨水利用为主,可将道路及绿地雨水经处理后导入地下雨水调蓄池进行收集利用,将屋顶雨水经弃流后导入雨水桶或地下雨水调蓄池进行收集利用。

4.2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4.2.1建筑与小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与项目总体方案同步编制,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相关市政规划相协调,并不应低于规划标准,

且应根据总体开发规模配建雨水调蓄设施,不得拆分地块配建。

4.2.2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编制前,应详细分析当地的降雨量、地块的下垫面情况、市政条件、地质资料、地表径流出流方向及径流量等,通过规划实施宜尽量保证地块开发后的径流量不超过原有径流量。4.2.3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依据、规划目标、设计参数;

2雨水控制与利用方案;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规模和布局;

4地面高程控制、外排雨水径流总量测算;

5投资估算。

有条件时,可用数学模型对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

4.2.4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应按每万平方米建设用地不小于100立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4.2.5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宜建设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4.2.6 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3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满足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要求,新建小区应进行地面标高控制,防止区块外雨水汇入,并有利于径流

雨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绿城项目 地表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一、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建设单位 (1) 1、3设计单位 (1) 1、4项目地点 (1) 1、5处理规模 (1) 1、6投资规模 (1) 1、7编制原则 (1) 1、8编制依据 (1) 1、9项目背景 (2) 二、废水处理总体设计 (3) 2、1废水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废水水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废水水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设计思路及工艺确定 (3) 2、5处理工艺详细描述 (4) 三、近期建、构筑物设计 (5) 3、1平流式沉淀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气浮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活性砂滤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加药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干化堆场新建及改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污水站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备汇总表 (8) 四、公用工程设计 (10) 4、1总平布置 (10) 4、2高程设计 (10) 4、3结构设计 (10) 4、4电气工程 (10) 4、5设备工程 (10)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准备 (2) 1、作业条件 (2) 2、施工机具 (3) 三、施工工艺流程 (3) 1、测量放线 (3) 2、井点降水 (3) 3、钢板桩支护 (6) 6、混凝土垫层及模板安装施工 (8) 7、雨水收集系统安装 (8) 8、回填 (9) 四、质量保证措施 (9) 1、质量控制目标 (9) 2、质量保证体系 (9) 3、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9) 4、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 (10) 五、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0) 1、应急措施 (10) 2、注意事项 (11) 六、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11) 七、安全施工 (11)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1) 1、文明施工目标 (11) 2、文明施工的措施 (11)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位于xxxxxxxxxxxxxxx。现欲收集该项目部分区域内所有雨水,建一雨水收集池,经过处理后的雨水用于该区域内的绿地浇撒,道路冲洗使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我公司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现场无法直接开挖土方,故我单位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2、雨水收集系统开挖深度平均约为4.67米,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经现场实际勘察发现,现场不满足放坡施工条件,故我单位采用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 ①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②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③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台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④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 ⑤熟悉图纸。 2、施工机具 铲土机、自卸汽车、挖掘机、手推车、铁锹、50m钢尺、20#铅丝、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三、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⑴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和放线控制桩测量确定雨水收集系统中心线和附属构筑物位置,核对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测放挖掘坑边线、堆土、堆料界限及临时便道的范围,再根据确定后的基坑上口开挖宽度,用石灰线标明开挖边线;同时测设原地面高程,通过设计基底高程初定开挖深度,并复核高程。 ⑵联测复核后临时水准点和雨水收集池轴线控制桩设置在便于观测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 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3)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5) 3.1管道定线 (5)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5)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5)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5)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6) 3.1.4污水干管定线 (6) 3.2水量计算 (7) 3.3水力学计算 (9)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9)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11) (四)图形绘制 (13) (五)管材设计 (14)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经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能 够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能够采用各自独立的分 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 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 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和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和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

雨水回用设计方案

雨水回用设计方案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与资源化非常普遍。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旭莱特节水龙头。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

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处理、回用简单的优势。因而,对其收集、处理回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旭莱特节水器具节水率30% 而我国对城市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各科研部门和水处理单位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投入工程使用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1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处理单场降雨量产生很小径流的雨水。

雨水收集系统方案

XX大学雨水收集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搜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载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且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消减雨水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的现象,因此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问题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其中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将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合并,雨水直接当做污水排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雨季时,往往因为一套管道无法在排污的同时又承担排雨的负荷,造成内涝。目前我国对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消减用水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实施意义。 (二)设计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校园一直以来既是集中用水大户,也是浪费水的大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水资源浪费严重。据调查,北京大学评选出的校园八大浪费现象,其中以浪费水居首。②校园面积广阔,尤其是绿化面积较大,不懂得利用雨水(中水),任其排入市政雨水管网。③校园内用水以学生生活用水、食堂用水、实验室用水、浇洒道路和灌溉绿化为主,其中以学生生活用水为主(主要为冲厕、洗衣等基本生活用水,饮用水占很少部分)。而现今校园管网不分用水情况,统一供水,造成自来水在某些方面的严重浪费。针对校园目前的用水情况,开发第二水源:雨水。雨水是污染很小的水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直接利用,但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降水极不均与且相对较小),如果只建立雨水回收系统而不建立循环系统,则此方案的适用用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结合我校四方校区的总体规划,提出校园雨水利用措施。(三)设计总原则经济、适用、雨水利用率高。(四)设计方案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经净化的雨水一般用于学校的:水建环境,浇灌绿色林地,校园街道洒水,洗衣房用水,冲洗厕所和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等。1、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有:( 1 )水径流收集来自屋面等面积的降水径流初期受到轻度污染,水质较差,实测资料表明, COD 为 2000mg/l ,SS为 1 000-3000m g /l,随着降雨时间迅速降低,降雨后期 COD (100mg/l), SS 为 20-50m g/l,色度45度,收集雨水时,一般要经过初期弃流,将水质较差的雨水,经过初弃装置,排至校园雨水管道,初期弃流量为2mm 降雨量计。( 2 )径流传输与贮存由于降雨的随机性,间断性和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一般就地利用,贮存池不宜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按 1 年的水量存贮设计。(3 )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方案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准备 (3) 1、作业条件 (3) 2、施工机具 (4) 三、施工工艺流程 (4) 1、测量放线 (4) 2、井点降水 (5) 3、钢板桩支护 (8) 6、混凝土垫层及模板安装施工 (12) 7、雨水收集系统安装 (12) 8、回填 (12) 四、质量保证措施 (13) 1、质量控制目标 (13) 2、质量保证体系 (13) 3、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13) 4、质量控制及技术措施 (14) 五、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5) 1、应急措施 (15) 2、注意事项 (15) 六、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 (16) 七、安全施工 (16)

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6) 1、文明施工目标 (16) 2、文明施工的措施 (16)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位于xxxxxxxxxxxxxxx。现欲收集该项目部分区域内所有雨水,建一雨水收集池,经过处理后的雨水用于该区域内的绿地浇撒,道路冲洗使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我公司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现场无法直接开挖土方,故我单位采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2、雨水收集系统开挖深度平均约为 4.67米,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经现场实际勘察发现,现场不满足放坡施工条件,故我单位采用钢板桩支护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 ①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选择适当的施工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设计 大作业 题目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姓名姜晨旭 学号2014010650 指导教师王庆宏 成绩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设计概要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资料 (2) 1.4设计参考资料 (3) (二)排水系统 (3) 2.1排水体制 (3) 2.2排水体制的选择 (4) (三)管网设计 (4) 3.1管道定线 (4) 3.1.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4) (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渠道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4) 3.1.2排水管网定线考虑因素 (4) 3.1.3污水主干管定线 (5) 3.1.4污水干管定线 (5) 3.2水量计算 (6) 3.3水力学计算 (8) 3.3.1水力学计算要求 (8) 3.3.2水力学计算过程 (9) (四)图形绘制 (10) (五)管材设计 (11)

(一)设计概要 1.1设计题目 1.2设计内容 (1)绘制CAD图并计算小区面积、布设管道、测量出地面标高; (2)完成流量计算并列出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3)完成水力计算,通过查阅水力计算图,完成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4)绘制主干管的纵剖图并进行标注。 1.3设计资料 (1)人口密度为400cap/ha;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是8.24L/s和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 工厂排水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度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1.4设计参考资料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环境工程设计》赵立军陈进富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二)排水系统 2.1排水体制 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以采用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其中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两种。前者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进排入水体;后者则是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交接处设置溢流井,超出处理能力的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后直接排入水体,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而分流制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前者包括独立的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后者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立雨水排水系统。 合流制与分流制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南通雨水综合利用设计方案.doc

南通报业新闻传媒中心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说明及可行性报告 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2010-09-19

目录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3) 二、雨水收集回用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 三、设计方案 (8) 1、项目概况 (8) 2、南通市降雨资料 (8) 3、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依据 (8) 4、雨水收集利用的总体规划及计算数据 (9) 1)年均可利用雨水量的计算 (9) 2)雨水收集水池容积计算 (9) 3)雨水收集后使用 (9) 4)雨水回用节约的经济价值 (9) 5、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设置及用途 (10) 1)雨水利用系统的设置形式 (10) 2)初期雨水弃流系统 (11) 6、装配式PP储水池 (13) 四、主要设备及投资概算 (12) 五、雨水回用系统总用电量 (14) 六、综合评价 (14)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目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据统计,北京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1、水资源方面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 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 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 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

92雨水处理回用设计方案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处理、回用简单的优势。因而,对其收集、处理回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与资源化非常普遍。而我国对城市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各科研部门和水处理单位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投入工程使用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1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

污水及雨水管道怎样计算管道长度

污水及雨水管道怎样计算管道长度 【篇一:2014年管道课设】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 《管道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就是在经过《管道工程》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污水排水管道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的概念、理论、设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城市排水工程初步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一次综合性训练: 1.了解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了解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3.学习利用各种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 4.熟悉污水排水管道设计计算方法; 5.熟悉雨水管渠设计计算方法; 6.加强工程制图能力。 二、设计任务 1、确定污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方案。 2、确定雨水管渠系统的平面布置方案。 3、进行污水排水管道(主干管)的流量计算与水力计算。 4、进行雨水管渠(选其中1~2条)的流量计算与水力计算。 5、进行平面图与纵剖面图的绘制。 6、整理计算书,编制说明书。 三、设计原始资料 1、某市南区规划地形图1张。城市位于河南省。 2、设计人口数: 3、2万人。 3、在规划区东部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深度 处理,能够完全接纳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量。 4、工业废水设计流量按工业产业区0、6l/ (s 、ha);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全规 划区平均比流量设计。

5.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风,年平均气温为15oc,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oc。 6.该地区冰冻线深度为0、20米。 7.根据水文及气象资料,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q=599(1+0、86lgp)/t0、56 设计指导书 一.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原则 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就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就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就是控制水污染、改善与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在进行城镇排水管渠系统的规划与布置时,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将合城市总体规划,并应与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2)合理地确定管网密度,排水管渠尽量分散,避免集中,排水路线尽量短捷。 (3)主干管尽可能布置在较低处(如河岸或水体附近),以便于干管接入。 (4)城镇污水管渠应考虑城市工业废水的接入,满足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不满足标准的在厂内进行预处理后排人下水道。 (5)排水管渠应尽量避免穿越不易通过的地带与构筑物;也不宜穿越有待规划与发展的大片空地,以避免影响整块地的功能与价值。 (6)排水管渠系统应与地形地势变化相适应,顺坡排水,尽量使污水重力排除,不设或少设中途提升泵站。 (7)合理比较与选择整个排水系统的控制点及控制点标高,以使整个管网系统埋深与投资合理。 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原则 (1)管道定线:根据地形特点,布置雨水管渠,雨水应以最短的距离尽快排入水体。 (2)划分干管与支管的服务面积,进行编号并计算出面积的大小。 (3)确定干管与支管的检查井位置与编号,并计算设计管段长度与管渠总长度。 (4)列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为地面径流系数、暴雨强度与集水面积的乘积。其中径流系数数可根据不同的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设计说明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 设 计 方 案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2) 1.1设计依据 (2) 1.2设计原则 (2)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 2.1项目概况 (2) 2.2水量平衡分析 (2) 2.3系统处理能力分析 (3) 2.4系统工艺流程 (3) 三、雨水弃流系统 (3) 四、雨水处理站 (4) 4.1雨水处理站设计 (4) 4.2雨水蓄水池 (4) 4.3清水池 (4) 五、雨水净化处理 (4) 5.1雨水水质 (4) 5.2回用水质 (5) 5.3处理工艺 (6) 5.3.1 混凝 (7) 5.3.2 过滤 (8) 5.3.3 消毒 (8)

六、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明细 (9) 6.1构筑物列表 (9) 6.2主要设备表 (9) 6.3运行成本分析 (10) 6.4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 (10)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1.1 设计依据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06);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DGJ32/TJ113-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2009年版) ); ●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1.2 设计原则 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4.简便性:雨水弃流、处理处理设施应能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便,以减少劳动强度。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1 项目概况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主要收集屋面雨水及路面雨水,前期雨水做弃流处

雨水管道设计说明书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一、设计资料与要求 试进行某研究所西南区雨水管道(包括生产废水在内)的设计和计算。并绘制该区的雨水管道平面图。已知条件: (1) 如图2-1所示该区总平面图; (2) 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10/() lg 81.01(7002 45 .0m s L t P q ??+= (3) 采用设计重现期P=1a,地面集水时间min 101=t (4) 厂区道路主干道宽6m,支干道宽3.5m,均为沥青路面; (5) 各试验室生产废水量见表2-1,排水管出口位置见图2-1; (6) 生产废水允许直接排入雨水道,各车间生产废水管出口埋深均为1.50m(指室内地 面至管内底的高度); (7) 厂区各车间及试验室均无室内雨水道; (8) 厂区地质条件良好,冰冻深度较小,可不予考虑;

(9)出去的雨水口接入城市雨水道,接管点位置在厂南面,坐标为x=722.50,y=520.00, 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沟,沟宽1.2m,沟高(至拱内顶)1.8m,改点处的沟内底标高为37.70,地面标高为41.10m. 表2-1 各车间生产废水量表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管道平面布置图一张(A3); (3)管道水力计算图一张(A3); (4)管段水力计算表一份。

二、划分排水流域及管道定线 根据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图,可知该厂地形平坦,雨水和生产废水就近排入各雨水口。厂区内建筑较多,相应的交通量会比较大,故雨水管道采取暗管。雨水出口接入城市雨水道,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 根据总平面图给出的标高绘制等高线,可知厂区西北高,东南低,局部有高地。再根据等高线合理布置雨水口,适当划分排水区域。根据地形、雨水口分布定管线,使绝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街道低侧的雨水管道。拟将该厂区划分为16个流域。如图2-2所示。 图2-2 三、划分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出,有支管接入出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端上都应该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位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从下游往下游按循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四、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经简化,厂区的流水区域如图2-3所示,图中每一区域已包含街道及绿地在内,不仅仅是建筑面积。表2-1为地面标高表。表2-2为管道长度表。表2-3为汇水面积计算表。

雨水回用设计方案

雨水回用设计方案 雨水处理回用设计方案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处理、回用简单的优势。因而,对其收集、处理回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与资源化非常普遍。而我国对城市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各科研部门和水处理单位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投入工程使用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1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 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处理单场降雨量产生很小径流的雨水。 1.1初期雨水水质 由于降水淋洗了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和集水面积累的大气沉积物以及屋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致使 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初期雨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有COD、SS,还有极少量的铅、磷和氮。同时雨水可生化性差,BOD/COD通常只有0.1~0.15。经初期雨水弃流后的雨水水质则较为稳定,如COD为80~120mg/L,SS为20~40mg/L,色度为10~40。对于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可根据试验测定或按2~3mm降水量进行计算;对于路面雨水可按3~5mm降水量进行计算。本方案屋面初期雨水弃流量按2.5mm降水量计算,路面雨水按4mm降水量计算。弃流后的中、后期雨水COD质量浓度可稳定在100mg/L以内,可以确保获得较好的雨水水质。 1.2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目前常用的有弃流雨水池、切换式弃流井和旋流分离器等几种形式。 1.2.1弃流雨水池 在雨落管下部设弃流雨水池,在池内设浮球控制阀。随着池内截流的初期雨水量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当达到设定水位的高度时,浮球阀进入池内的雨落管出口,使其完全关闭,后续雨水沿雨水收集管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篇一: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作者:吕子明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逐渐 向高层、大型等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的用水量较大,增加了工 程成本,使得建筑用水紧张问题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结构的节水性,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 水资源,可以缓解建筑用水压力,充足建筑用水水源,有效控制工 程成本,而文章主要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特点,进而探讨了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从而推进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深了城市用水的压力,也 扩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矛盾问题,因而,为了解决用水紧张情况、生 态环境问题,人们和现代建筑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雨水收集利用的 重要意义,而且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增加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节水环保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水污染,极大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雨水是一种利用成本低、经济性较高、来源充足的补充水资源,已 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等各个领域中,且得到了普遍的认 可与充分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作为一种补水水资源,在高 层建筑的节能、高效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第一,使用 方便,来源充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就可以建立属于小区的独立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源,可以充分利用降落在小区的雨水来节约水 资源;第二,雨水收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下水道的排水压力,通 过收集降落在高层房屋建筑屋顶的雨水,可以减轻城市城市地下水 道的排水量,有效避免出现城市型洪水的发生;第三,具有很大的 用途,通过收集雨水可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可以用于消防 用水的备用水源等。总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国家用水压力,完善高层建筑小区的使用 功能,而且不断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充分利用了自然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 ——排水管网计算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给排1x1 姓名xxx 学号 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x 成绩 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1 设计原始资料 城镇概况 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气候情况 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 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排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19万人口设计,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210 (d cap L )。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给水的90%计算。街坊污水排入区域排水管网,区域排水管网再将接入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最后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道的布置 地形坡度 地势由西南方向东北方逐渐降低,但总体变化趋势不大。 河流流向 该城市沿市区南部有一条由北至南流向的河流,综合地势原因,污水厂设在地势较低处。

污水管道布置图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取居民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为210d L?,则居民生活污水量 cap 定额为d % 210 ?189 90 = cap L?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根据城市人口为14万,根据草图对街坊区进行编号,得到各街坊面积和总面积,计算见下页表 街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74 11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