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毛特概论各章小结及复习提纲

2010毛特概论各章小结及复习提纲

2010毛特概论各章小结及复习提纲
2010毛特概论各章小结及复习提纲

第一章小结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第二章小结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族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思想路线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是要善于自己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三章小结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

第四章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五章小结: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完善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六章小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观点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七章小结

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必须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性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小结: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与水资源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治收入悬殊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小结: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

第十章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十一章小结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上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十三章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第十四章小结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第十五章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必须始终。洛守的政治立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10年《毛特概论》专科试卷式样及考分分布情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6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

7、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9、我国对外关系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30分)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早日成才?

4、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1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

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我国对外关系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对外关系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1002021 总学时:64学时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特点。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投影(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建筑图的能力,研究常用的图解方法,培养图解能力,通过绘图读图和图解的实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理论实践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制图基础知识 3 第三章:投影的基础知识8 第四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6 第五章: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关系8 第七章:截交线和相贯线 4 第八章: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4 第十章:建筑施工图 4 16 合计48 16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必/选做 1 建筑平面图制图练习 4 必做 2 建筑立面图制图练习 4 必做 3 建筑剖面图制图练习 4 必做 4 建筑详图制图练习 4 必做 总计16

2.教学要求 试验1建筑平面图教学目的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及绘制过程教学要求熟悉图示的表示方法和绘图步骤 教学形式讲授,自主探究,总结与交流,梳理小结考核方式实践绘图情况+实践态度+实践绘图质量 试验2建筑立面图教学目的掌握建筑立面图的图示内容和绘制过程教学要求熟悉图示的表示方法和绘图步骤 教学形式讲授,自主探究,总结与交流,梳理小结考核方式实践绘图情况+实践态度+实践绘图质量 试验3建筑剖面图教学目的掌握建筑剖面图的图示内容和绘制过程教学要求熟悉图示的表示方法和绘图步骤 教学形式讲授,自主探究,总结与交流,梳理小结考核方式实践绘图情况+实践态度+实践绘图质量 试验4建筑详图教学目的掌握建筑详图的图示内容和绘制过程 教学要求熟悉图示的表示方法和绘图步骤 教学形式讲授,自主探究,总结与交流,梳理小结考核方式实践绘图情况+实践态度+实践绘图质量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绪论(共1学时) 1.教学内容 建筑制图课程的目地、学习方法、中国古代制图成就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画法几何部分的作图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特点,讲究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制图的成就。 (二)第二章制图基本知识(共3学时) 1.教学内容 图纸幅面、线性、字体、尺寸标注,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画法,徒手作图 2.重点与难点

农业生态学总结.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 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 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

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 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 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 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第二章

第一节 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 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 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 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6、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毛特概论(一)复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本依据、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5、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了解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3、正确认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全面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5、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全面正确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4、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问题的论述。 3、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了解确定对外开放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的依据。 考核题目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五、材料题(共1题,20分)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大纲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识记:(1)土木工程的内涵 土木工程在英语里称为Civil Engineering,译为“民用工程”。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 Military Engineering)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都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Civil Engineering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用名词。 (2)土木工程建设的含义(★重点掌握)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的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3)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木结构占主导地位 2.领会:(1)土木工程基本属性(★重点掌握) 1)综合性 2)社会性 3)实践性 4)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性 (2)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1)土木工程功能化 2)城市建设立体化 3)交通运输高速化 3.简单应用:无 4.综合应用:无 第二章土木工程主要类型 1.识记:(1)土木工程的主要类型(★重点掌握) 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城、海洋工程、给水及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等。 (2)钢筋混凝土楼盖按施工方法的分类

分为现浇整体式楼盖和装配式楼盖。 (3)常见网架节点的种类 网架的节点构件有焊接球节点和螺栓球节点两种。焊接球节点有焊接钢板节点和焊接空心球节点。 (4)路面的排水坡度要求(★重点掌握) 为了排水,路面及路肩应做一定的坡度,i1及i2。它随路面的平整度而异,如混凝土路面i1为1%~1.5%;沥青路面i1为1.5%~2.5%;i2一般较i1大1%~2%。 2.领会:(1)房屋工程的分类(★重点掌握) 房屋工程按其层数分,有单层、多层、高层、超高层。 房屋工程按其材料分,则有砌体结构的、木结构的、混凝土结构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 (2)楼梯的常见种类 楼梯有板式、梁式、剪刀式及螺旋式。 (3)变形缝的种类(★重点掌握) 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4)桥梁工程的不同类别和结构形式(★重点掌握) 板梁桥、刚架桥、拱桥、桁架桥和桁架拱、索桥 (5)板梁桥的几种常见截面形式 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板梁式体系、箱形截面桥 3.简单应用:(1)房屋的构造组成(★重点掌握) 房屋工程的构造组成:它主要由基础、墙或柱、楼板、楼地面、楼梯、屋顶、隔墙、门窗等部分组成。 (2)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重点掌握) 砌体结构、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内芯与外伸体系、筒式体系、混合体系。 (3)桥墩台的概念及作用(★重点掌握) 桥梁结构的支承,在两端的称为桥台,中间的称为桥墩。桥台的作用是将荷载传递给地基基础,使桥梁与路基相连,并承受桥头填土的水平土压力。桥墩连接相邻两孔桥跨结构,除了要承受桥面上的荷载,还要承受水流压力乃至船只的撞击力。 (4)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重点掌握)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底层和垫层。各层作用不同。面层由承重层、磨耗层和保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 结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 2非生物因子C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 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阶段性作用 4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 5直接或间接作用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质的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的光质对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 波长的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的最大节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是已进化的两类值物间的差异:1阳地植物 2阴地植物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昼行动物 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常常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时,动物才开始活动,因此不同季节随着日出日落的时间差异,动物活动时间也有变化 生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1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2 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3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 4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A繁殖的光周期1 长日照动物 2 短日照动物 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 C换卖鱼换羽毛的光周期现象 D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

社会学概论存在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 这本书我才看到了第八章社会群体,也没有做笔记,不知道怎么做。 我感觉前面的八章出的题满多的 社会角色那一章非常的重要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不清楚之处,请学姐帮我看看,哪些是用复习的,哪些是可以偷懒的,谢谢呵呵!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不知道用不用看知道家庭婚姻的概念即可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这章要考,还是重点非常重要的 一章,你看试卷上每年都有这一章的大题,而且 还基本上就是那几道,但作为重点,一定得从头 到尾细看。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不知道用不用看把章节后面的小结背过 社区这章还是蛮重要的 第十三章城市化这两章只出过名词解释,复习的时候里面的其它内容用作重点复习吗这章也重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这章也要重要 第十五章社会问题概述非常重要,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样重要的。试卷上的关于社会问题的可能不 太有思路,先别想,到时候我们研究生会有一本 书,都是分析社会问题的,我找个典型给你发过 去。 第十六章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这两章的内容也了论述题,是不是应该全看,而且不要重点复习。但目标应该是会运用理论去分析当代社会问题。请帮我指明方向,我还是不太清楚

第十七章社会控制这章虽然没怎么考过,但我觉得是重点,你最好还是好好复习。尤其是社会控制的度 那部分,完全可以出一个大题。 下面几章都不用看 第十八章社会政策不知道用不用看,因为社会政策这本书也考 第十九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不知道用不用看 第五编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这一编的内容可不可以不看啊,好像都不考 下面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网上下的,名字是社会学资料(中青院绝密)是真的还是假的,有用吗?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之父:孔德(法)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概念 2.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1)卡尔.马克思:批判主义最彻底(2)埃米尔.涂尔干:实证主义运用自然科学方法(3)马克斯.韦伯: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强调个体社会无必然规律理解社会学理解个人社会行动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代表孔德、斯宾塞,形成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代表韦伯,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4.社会学的想象力: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概念,是指要采用社会学的视角,了解个人经历与广度社会之间的关系,因为个人的社会行为要受到社会因素(如制度、规则)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超出个人的范围观察社会,观察影响社会现在和社会行为的各种社会因素。 5.社会学的特点:(1)整体性(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2)综合性(综合运用各学科,考察社会现象)(3)现实性(关注社会现实) 6.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分析,预测功能;社会咨询功能;社会批评功能。 注:第一章主要考察填空题,名词解释题。 第二章社会 1.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的主要观点:社会唯实论(社会史超越人类客体的客观存在物,是只是存在的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存在,规定个人的实在性)社会唯名论(个人决定社会)主要视角: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重点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重点 1、现代土木工程有哪些特点? 时间跨度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其特点表现为: 2.3.1 土木工程功能化 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 2.3.2 城市建设立体化 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建设有三个趋向: ⑴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 ⑵地下工程高速发展: ⑶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涌现。 2.3.3 交通运输高速化 ⑴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 ⑵高速铁路的建成与发展 ⑶长距离的海底隧道的出现 2.3.4土木工程发展的新趋势 土木工程的功能化、城市建设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三个要素:材料、施工、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 (2)施工过程中的工业化、装配化 (3)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2、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构成有哪些? 3、土木工程中四大主材是哪些?谈谈各自的优缺点。 主要有钢材、砼、砌体、木材四大类。 3.1 钢材 钢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铸造、锻压、焊接、铆接和切割,便于装配。 材质均匀、强度高、塑性好、便于加工安装; 缺点是耐火性差,易于锈蚀,维护费用较高。 3.2 砼 优点:具有耐久性、耐火性、整体性,可塑性好、节约钢材,可就地取材。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现场浇筑受季节性气候条件的限制、补强修复较困难。 3.3砌体易于就地取材、价格低、施工简便、隔热保温及耐火性、耐久性好,但强度低、自重一般较大,且粘土砖与农田争地,应限制使用。 3.4 木材 结构自重小、制作容易,架设简便,工期快,造价便宜;但易燃、易腐朽,结构变形较大等。 4、地基土的分类有哪些? 岩石 碎石土 砂土 粉砂 粉土 粘性土 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5、土木工程浅基础和深基础分别有哪些型式。 根据基础材料的受力性能和构造形式分为: 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桩基础、沉井、沉箱基础 6、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哪几种? 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是:“挖”、“填”、“换”、“夯”、“压”、“挤”、“拌”七个字。 7、设计和建造房屋的六个基本问题 1、弄清房屋所在位置土地的表面现状,即地形; 2、掌握房屋所在位置地面以下的土质情况,即地基; 3、掌握房屋所经受的自然界和人为作用力,即荷载; 4、熟悉房屋所采用的原材料,即建筑材料; 5、懂得房屋结构的组成,即结构的构件、受力和失效; 6、清楚房屋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和房屋建筑工程有哪些类别。 8、建筑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一是按层数或高度分类, 二是按建筑使用性质分类, 三是按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分类, 四是按主体结构的形式或受力体系分类。 9、按房屋结构的材料分类 生土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砼组合结构、膜结构 10、试述房屋建筑结构有哪些结构体系? 3.1 砖混结构 3.2 排架结构 3.3 框架结构 3.4 框架-剪力墙结构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 Project Management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非师范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学时:72 学分: 4 教学层次:专科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教材:王芳.范建洲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刘金昌,李忠富,杨晓林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守健,许程洁主编,《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任宏等主编,《工程项目管理》,高教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两部分。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考查作业或试题占70%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人:曹跃杰编写时间:2009.9.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总学时6)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项目工程管理的内涵、类型、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Project Mangement)的基本理论,没有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原地观测 ②受控实验 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 2.原地观测的容: ①野外考察 ②定位观测 ③原地实验 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 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 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 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 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①层次观 ②整体论 ③系统学说 ④协同进化 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 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 6.名解: 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协同进化: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7.原地观测:指在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 第二章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 1.名解: 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所有要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地形因子: 气候因子: 溶解氧: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 电导率: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 色度: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 2.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 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3.地形因子包括哪些?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 4.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 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 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 ①铂钴标准比色法 ②稀释倍数法 ③分光光度法 8.了解GPS 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它极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 1.取样的定义与类型: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成为取样。 ①主观取样 ②客观取样(概率取样法) 2.客观取样包括哪些取样方法并了解各取样方法: ①随机取样: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一般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将研究地区放入一个垂直坐标中用成对的随机数作为坐标值来确定样方的位置。(缺点: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难以确切设置,尤其是地形复杂等地;优点:可用于统计分析)②系统取样:根据某一规则系统的设置样方,也叫规则取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先用地形等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设置(优点:取样简单,样品分布普遍,代表性强,在植被变差较小的情况下效果好;缺点:好坏不能客观评价,数据也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③限定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是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的结合,兼有二者的优点,先用系统法将研究地段分成大小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小区再随机地设置样方(优点:每个区组每个样品被抽取的机会更大,且数据可进行统计分析;缺点:在野外可能更费时间) ④分层取样:将研究地段按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标准分成一些小的地段,小地段的划分不是统计学方法,而是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的标准(优点:简便易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缺点:小地段的大小一般是很难知道的,不等的所以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⑤集群取样:是一种二维水平取样,即首先随机选取样点,在每一个样点取一些样方(而不是一个样方),在这特殊调查中更有效,可有多种设计方案,根据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⑥环境因子取样:对环境因素,某些因子的值只与样方位置有关 3.群落的最小面积的定义及几种需要了解的群落最小面积

毛特概论考试卷E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期末(课内)考试卷(A 卷) 班号 515806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毛泽东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 D 解放思想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农民问题 B. 工农联盟问题 C.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统一战线问题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 )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阶级性 D .坚持与时俱进 6、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 .商品经济不发达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8、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课Array本中的知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简明扼要,观点正确。 9、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1、十七大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简要回答什么是 创新型国家?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考点归纳总结(详细版)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 1.(1)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木结构占主导地位 (2)土木工程建设的含义: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的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3)土木工程的内涵:土木工程在英语里称为Civil Engineering,译为“民用工程”。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 Military Engineering)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都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Civil Engineering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用名词。 2.(1)土木工程基本属性1)综合性2)社会性3)实践性4)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性2)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1)土木工程功能化2)城市建设立体化3)交通运输高速化3.简单应用:无4.综合应用:无 第二章土木工程主要类型 1.(1)钢筋混凝土楼盖按施工方法的分类分为现浇整体式楼盖和装配式楼盖。 (2)常见网架节点的种类网架的节点构件有焊接球节点和螺栓球节点两种。焊接球节点有焊接钢板节点和焊接空心球节点。 (3)路面的排水坡度要求为了排水,路面及路肩应做一定的坡度,i1及i2。它随路面的平整度而异,如混凝土路面i1为1%~1.5%;沥青路面i1为1.5%~2.5%;i2一般较i1大1%~2%。 (4)土木工程的主要类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城、海洋工程、给水及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等。 2.(1)房屋工程的分类房屋工程按其层数分,有单层、多层、高层、超高层。房屋工程按其材

土木工程系课程教学大纲-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 课程教学大纲 1.《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 (5)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8) 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1) 4.《测量学I》课程教学大纲 (17) 5.《测量学II》课程教学大纲 (20) 6.《测量学III》课程教学大纲 (23) 7.《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6) 8.《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9) 9.《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2) 10.《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7) 11.《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1) 12.《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5) 13.《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47) 14.《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52) 15.《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62) 1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65) 17.《弹性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9) 18.《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4) 19.《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7) 20.《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79) 21.《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82) 22.《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9) 23.《抗震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3) 24.《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98) 25.《路基与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01) 26.《路基路面工程I》课程教学大纲 (104) 27.《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106) 28.《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10) 29.《土木工程材料Ⅱ》课程教学大纲 (114) 30.《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

生态学各章小结整理.

生态学课后小结 题型:单选20分,填空20分,多选10分,名词解释15分,问答20分,综合分析15分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按生物组织划分,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有机体(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在很广泛的尺度上进行研究的。现代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1 生物与环境 环境的概念是对应于特定主体而言,因此不同学科对环境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小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活,更受生态学研究重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每种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性地对生物作用。生态因子有主次之分,并非等价的,并有阶段性作用,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环境生态因子影响了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生存,生物的存在又改变了生态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指出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的生态因子,成为该生物生存的限制因子。’事实上,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生物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都成为限制因子。当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密度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二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与分布。 生物的生态幅反映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通过生物驯化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可调整和扩大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适应能力。 2能量环境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带来光和热,成为地球上的能量环境。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地球轴心倾斜的位置、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等不同,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时间、强度及光质呈昼夜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地表温度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量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地形变化及海拔高度等也产生了影响,使各地的温度日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有所不同。 生物对光的适应表现在三方面:①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如人类和许多脊椎动物能看见的光只是在可见光波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波长在380~710 nm,吸收最强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光质影响了光合强度。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生理及形态上的差异,以及C4植物和C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③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也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周期现象。如动物的活动行为、体温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均具昼夜节律变化。根据动/植物繁殖/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动植物分成长日照动/植物与短日照动/植物。动物的换毛、换羽、迁徙均具有光周期现象。光周期成为生物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生物机体酶的活性有一最适温度范围,超过低温限与高温限,生物将因冰晶冻结或蛋白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 a. 和平与发展 b. 改革和开放 c. 竞争和协调 d.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2.( )决定了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 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世界格局 b.综合国力 c.地缘政治 d.社会主义性质 3.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b )基础原则的基础上.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平等友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 )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世界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c. 世界大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世界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 5.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 a.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独立自主 c. 互相尊重 d. 完全平等 6.和平与发展反映了( ) a.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b.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 c.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迫切要求 7.邓小平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欧日大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 ) 国家 a. 独立自主 b. 社会主义 c.人口第一 d.热爱和平 8.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地区冲突 b. 霸权主义 c. 单极世界 d. 社会制度 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核军备竞赛 d. 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 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d. 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 11.两极格极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 ) a. 多极化方向发展 b. 超级大国主宰的单极化方向发展 c. 和平方向发展 d. 大国集团主宰的方向发展 12.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 a. 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上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 c. 充分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d. 世界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 13.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 ) a. 性质决定的 b.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c. 国际环境决定的 d.政策决定的 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 ) a. 科技的发展 b.经济力量的发展 c.军事力量的发展 d. 综合国力的发展 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