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

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

第一章

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

的地位以及它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

2.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4.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二章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3.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4.请你在阅读了本章以后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提出新的补充.

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观点是学习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你是否能提出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说明这一问题。

第三章

1.举2~3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

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

第四章

1.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 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 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3. 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4. 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 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5. 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功能?

6 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

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 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3.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5.比较组成型的外排途径和调节型外排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6.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7.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

8.何谓信号传递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

9.简要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异同?

10.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1.请总结细胞信号传递的主要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六章

1. 谈谈你对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成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理解。

2. 比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

4. 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

5. 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的合成。

6. 结合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的。

7. 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8.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9.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 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

10.图解说明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11.何谓蛋白质的分选?已知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

12.怎样理解细胞结构组装的生物学意义?

第八章

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3.概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4.比较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特点及其作用。

5.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及其实验证据。

6.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7.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

8.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9.概述活性染色质的主要特点。

10.试述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11.自行选择重要名词并进行解释。

第十章

1.通过细胞骨架一章的学习,你对生命体的自组装原则有何认识?

2.除支持和运动外,细胞骨架还有什么功能? 怎样理解“骨架”的概念?

3.细胞中同时存在几种骨架体系有什么意义? 是否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浪费?

4.怎样证实细胞中是否存在某一类骨架结构或组分? 可应用哪些实验方法?

5.在细胞骨架的研究中,特异性工具药起了什么作用? ?假使能发现一种中间纤维特异性工具药,可用来解决

哪些问题? 试设计一两个实验说明之。

6.为什么说细胞核中的骨架结构是必需的? 核骨架与染色体骨架有何区别与联系?

7.细胞核骨架为什么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第十一章

1.什么是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

2.细胞周期时间是如何测定的?

3.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 比较其优缺点?

4.试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 有何生物学意义?

6.说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和向两极移动的运动机制。

7.试述动粒的结构及机能。

8.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9.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10.举例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

第十二章

1.何谓细胞分化?为什麽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如何调控的?

3.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哪些?请予说明。

4.说明癌症的发生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5.为什麽说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6.如何理解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

7.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有哪些不同环节,各有何作用?

第十三章

1.衰老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 Hayflick界限?

3.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与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4.鉴定细胞凋亡有什么常用方法?

5.凋亡在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6.凋亡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生命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的发展史 我国及其它国家的发展史 二、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后基因组的主要内容、基因疗法、环境保护、人类脑计划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细胞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步骤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测量工具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一、水: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二、无机盐: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第二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糖类的鉴定淀粉的鉴定:材料、试剂、结果 还原性糖的鉴定:材料、试剂、结果蛋白质的鉴定:材料、试剂、结果 脂肪的鉴定:材料、试剂、结果 二、有机化合物 1、糖类:化学通式、作用、种类(单糖、双糖、多糖) 以及动植物体内的种类 糖原的种类以及与血糖的转化 2、脂质:性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脂肪:组成、功能、种类 磷脂:组成、功能 胆固醇:功能 3、蛋白质 组成单位(种类有20种、结构通式) 形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空间结构形成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和多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 有关氨基数、羧基数、肽键数的计算(公式见笔记) 蛋白质的功能 4、核酸 种类:脱氧核糖核酸(4种)核糖核酸(4种)

组成单位:核苷酸(8种)每个核苷酸有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功能:生物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5、维生素 特点种类功能 第三章生命的结构物质 第一节细胞膜 一、细胞膜的结构 组成成分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撒)、被动运输的比较 胞吞与胞吐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渗透作用 原生质层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核与细胞器 一、细胞结构的层次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二、细胞核的组成 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三、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动植物体内细胞器的不同 各种细胞器是否有膜结构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和复杂程度不同,可将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核、大小、细胞器、细胞壁、代表生物等)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 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特点 非细胞结构、个体小、主要成分、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 二、类型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三、与人类关系致病: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艾滋病病 毒(HIV)病毒全称传播途径 四、人类利用

最新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细胞生物学(终极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Made by 1904 JJP.

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选15道15分 2.多选5道5分 3.名词解释5道10分 4.简答8道40分 5.论述3道30分

简答题 第四章 1.许多小分子是被动运输进行转运,请回答如下问题: (1)何为被动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 (2)苯类通过哪种方式运输? (3)哪两种被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介导,分别需要哪类转运蛋白?" (1)被动运输是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且不需要代谢能的过程。 包括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三种。 (2)苯类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运输。 (3)离子通道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 2.细胞进行物质转动时,许多物质必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才能转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主动运输,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2)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差靠哪种主动运输方式维持,其功能是什么? (1)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包括ATP驱动泵,协同运输两种。 (2)主要靠ATP驱动泵维持,其功能是将胞内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将胞外的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以维持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3.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要通过特殊的运输方式进行转运,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这种运输方式为哪种运输?其特点是什么? (2)细菌、液体和LDL分别是以哪种方式被摄入细胞? (3)请详细叙述细胞摄取LDL的过程。 (1)小泡运输,特点是消耗能量。 (2)分别以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摄入细胞。 (3)受体向有被小窝集中与LDL结合,有被小窝凹陷、缢缩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有被小泡迅速脱去外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在内体酸性环境下LDL与受体解离;受体经转运囊泡返回质膜,被重新利用。含LDL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LDL被分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 4.细菌和LDL分别通过哪种方式摄取入细胞内?在LDL的摄取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分子参与其中?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1)分别通过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入细胞内。 (2)LDL受体: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 发动蛋白: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其构象改变,从而将有被小泡从质膜 上切离下来,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网格蛋白: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使其聚集于有被小窝内 衔接蛋白: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连接作用 第五章 1.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1)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糙面内质网:①新生肽链折叠与装配;②加工(N-连接糖基化);③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 (3)高尔基复合体:①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糖基化、蛋白质水解等);②分拣;③分泌到细胞外。

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 学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 核酸()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 ?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 ?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 旋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体中无机物 (一)水(6090%)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

?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 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2+组成血红蛋白,2+组 成叶绿素 2、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2+多了,肌无力,要适量 -缓冲血液,维持血液一定的值 3 K和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 生物体中有机物 1.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主要5种)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2.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 (1)糖类元素 C H O ?单糖:六碳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 之一) ?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 (2)脂肪元素 C H O ?脂肪——甘油+脂肪酸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 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 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 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 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 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 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 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

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就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与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与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就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就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就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就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就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就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就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就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就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就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一条链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编排与呈现 教科书的基本标准: (1)选取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反映生物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 (2)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嘘声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 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上海生物等级考知识点梳理

上海生物等级考考点梳理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生命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生命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册)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一、感受器的类型:物理(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声波感受器、其他感受器) 化学(味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 二、各种感受器的作用 1.皮肤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痛感受器、接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2.光感受器:光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觉 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声波感受器:(同光) 收集声波:耳廓 传递声波:外耳道、鼓室、咽鼓管、听小骨 感觉声波:耳蜗 4.特殊感受器:鱼(侧线) 蛇(红外线感受器) 5.嗅觉感受器:嗅细胞、嗅毛 6.味觉感受器:味蕾(味孔、味细胞、味绒毛、味觉神经) 人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类型: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3、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结构:细胞体 突起:树突、轴突 功能分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位置分布:在中枢部分: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在周围部分: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的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静息状态:膜内外离子分布情况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2)兴奋状态:膜内外离子分布情况 动作点位(外负内正) 特点: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回路、双向传导 电流方向: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2)突触传递的过程 经递质排出至突触间隙大量涌入细胞 位变成动作电位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脊髓的结构:灰质、白质(上行神经纤维、下行神经纤维)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组成: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弧的功能: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外刺激作出反应 四、脑对信息的处理 1、脑的结构:小脑(左右半球)、大脑(左右半球)、脑干(中脑、脑桥、延髓)、间脑(丘 脑、下丘脑) 2、大脑皮质 (1)定义:灰质 (2)大脑皮质上的高级神经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3)条件反射:由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天习的、由高级中枢参与、短时间五、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负交感拮抗 实验5.1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的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人体的内分泌腺(内分泌器官的名称、所分泌激素的名称、作用、失调症) (1)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体内水盐代谢、糖代谢)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应急性激素) (2)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呆小症甲亢甲状腺肿大 (3)胰岛: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升高血糖浓度) (4)生殖腺:雄性激素、雌性激素 (5)垂体: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促……激素(调控相应的内分泌腺的活动)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 ( plasma membrane ):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 biomembrane ):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 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 ;AQPs) :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 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 浓度梯度来驱动。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和胞吐作用( exocytosis )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吐作用:包含内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由相关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 分子生成ATP 的过程。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ADP 被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囊状,在ER 膜的外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 光面内质网:ER 膜上无颗粒(核糖体) ,ER 的成分不是扁囊,而常为小管小囊,它们连接成网,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 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 残体:又称后溶酶体( post-lysosome ),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可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除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 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翻译后转运: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成为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共翻译转运: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链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转运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x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生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分分布较多。 2.光感受器 眼球壁的结构:①外膜:角膜、巩膜 ②内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也称视网膜,分布有感光细胞 感光细胞:①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②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作用) 系统→感光细胞→产生电信号→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声波感受器 耳的结构:①外耳: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耳蜗:分布有声波感受细胞 前庭器(包括前庭、半规管):分布有平衡感受细胞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外耳、中耳→耳蜗声波感受器→产生电信号→听神经→脑听觉中枢(产 生听觉) 4.嗅觉感受器 人:分布在鼻腔顶端黏膜上皮中的嗅细胞 昆虫:分布在触角上的感受细胞 5.味感受器 人:分布在舌上味蕾中的味细胞 昆虫:分布在足的末端和口器上的感受细胞 (二)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photo/uploadp 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2.脊髓

位置:脊柱的椎管内 作用:参与反射,传递神经冲动 结构: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处),白质(神经纤维密集处) 3.脑 大脑:灰质(大脑皮层)、白质(传递神经冲动) 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4.神经冲动在细胞上的传导(神经纤维) 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 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导(突触) 突触的结构特点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6.条件反射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生命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二、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设计实验的方法) 四、实验1.1: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一、水(含量,存在形式,生理作用) 二、无机盐(含量,存在形式,生理作用) 第二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糖类(分类、生理作用) (1)单糖:葡萄糖(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DNA或RNA的重要组成成分) (2)双糖(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由多个葡萄糖经脱水缩合而成):植物体内淀粉(植物的贮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动物体内——糖原(动物体的贮能物质) (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二、脂质(分类、生理作用) (1)脂肪:基本成分甘油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定义、性质、实例) 生理作用 (2)磷脂:结构特点,在水环境中的排列方式 生理作用 (3)胆固醇:生理作用 含量过多可能会引起的负面影响 三、蛋白质R (1)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H2N C COOH H (2)肽链的形成过程

(3)肽键数(形成肽链时脱下的水分子数、肽链水解时所需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4)生理功能 四、 核酸 (分类、基本单位、生理作用) (1 )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2)基本单位:核苷酸 五、维生素(分类、生理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 生理作用以及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PP 、叶酸) 六、实验2.1:明确各种有机物的鉴定方法以及产生相应的颜色反应结果。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一节 细胞膜 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以外)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一、细胞膜 1、主要成分:(磷脂、蛋白质、多糖、胆固醇) 2、结构 3、特点: 半流动性 (结构上) 选择透过性 (功能上) C H R C O OH N H H C H R C O OH HN 2 C H R C O OH N H C H R C O HN 2 + 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