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用左旋多巴治疗PD,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UPDRS和HAMD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PD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4 参考文献

[1] SchapiraAHV,BaroneP,HauserRA,etal畅Patient‐reported

convenienceofonce‐dailyversusthree‐times‐dailydosingdur‐inglong‐termstudiesofpramipexoleinearlyandadvancedParkinson’sdisease[J]畅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2013,20(1):50‐56畅[2] 温洪波,张振馨,罗毅,等畅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

随机,双盲,溴隐亭对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畅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9):604‐608畅[3] ChenS,JiangT畅PayattentiontotheearlydiagnosisofParkin‐

son'sdiseaseandpreventionofitsmotorcomplications[J]畅Chi‐neseJournalofContemporaryNeurologyandNeurosurgery,2013,13(7):551‐554畅

[4] 樊瑞敏,娄季宇畅普拉克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帕金森病

合并抑郁症的疗效[J]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14‐16畅

[5] 杨秀峰畅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J]畅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99‐99畅[6] 马丹丹,雒晓东,邹海强畅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J]畅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5(24):7357‐7360畅[7] 姚亚妮,杨新玲畅新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帕金森病[J]畅中华

神经医学杂志,2009,8(5):538‐540畅

[8] 李秀振畅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50例临床探讨[J]畅中国医药

导报,2010,7(10):120畅[9] 张克忠,袁永胜,宋春杰,等畅盐酸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运

动症状疗效观察[J]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11‐14畅

(收稿2013‐09‐09)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151

△通讯作者:袁从华,E‐mail:sunyu1160@163畅com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孙 宇 袁从华△

 吴良发 王经发 王海伟 厉进辉

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灌南 22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相关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手术台上翻转头部后开着力侧清除硬膜外血肿7例(10%);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34例(48畅6%),广泛性脑挫裂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7例(24畅3%),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急性脑肿胀8例(11畅4%),创伤性休克及术中有明显低血压及低氧血症4例(5畅7%)。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Ⅴ级)15例,轻残(Ⅳ级)10例,重残(Ⅲ级)15例,植物生存(Ⅱ级)2例,死亡(Ⅰ级)28例。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研究受伤机制及影像资料,及时发现原因并正确处理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脑膨出;开颅手术;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肿胀

【中图分类号】 R651畅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110(2014)09‐0039‐02

Observationonreasonsandcountermeasuresofacuteencephaloceleincraniocerebralinjuryoperation

SunYu,YuanConghua,WuLiangfa,WangJingfa,WangHaiwei,LiJinhui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Guannan,Guannan222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observethereasonsofacuteencephaloceleincraniocerebralinjuryoperationandanalyzethecountermeasures畅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70caseswithacuteencephaloceleincraniocerebralinjuryoperationwasana‐lyzedretrospectively畅Results Therewere7casesofcleaningepiduralhematomaafterturningtheheadontheoperatingtable(10%)畅TheheadCTwasreexaminedimmediatelyafteroperation畅Therewere34caseswithacuteencephalocelecausedby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48畅6%)畅Therewere17caseswith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causedbygeneralized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24畅3%)畅Therewere8caseswithtraumaticacutebrainswellingofcerebralhemisphere(11畅4%)畅Therewere4caseswithevidenthypotensionandhypoxemiaoftraumaticshockinoperation(5畅7%)畅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6months畅AccordingtoGOSprognosisscore,therewere15caseswithgoodrecovery(Ⅴlevel),10caseswithlightdisability(Ⅳlevel),15caseswithserverdisability(Ⅲlevel),2caseswithvegetativestate(Ⅱlevel)and28deadca‐ses(Ⅰlevel)畅Conclusion 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and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areimportantreasonscau‐singacuteencephaloceleincraniocerebralinjuryoperation畅Carefullystudyinginjurymechanismandimagedatabeforeopera‐tion,andtimelyfindingthereasonsandcorrecthandlingisthekeytopreventacuteencephalocele,forexample,thoroughlyre‐movinghematomaandbraintissuecontusion,improvingoxygensupplyofbrain,reducingintracranialpressure,rapidlyremo‐vinglate‐onsethematomaandshorteningoperationtime畅

【Keywords】 Acuteencephalocele;Craniotomy;Craniocerebralinjury;Intracranialhematoma;Brainswelling 急性脑膨出大多出现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缺氧、缺血和坏死,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急性脑膨出在临床上由于容易被误认为脑肿胀,常会致使术者切除脑叶后仓促关颅或强行关

颅而结束手术[1]。本文回顾性分析70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

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对策,以期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畅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8—2013‐03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19例;年龄22~72岁,平均45畅5岁;受伤至住院时间1畅75~6畅5h,

平均2畅5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4例,坠落16例,打击伤11例,跌伤9例。损伤类型:减速性损伤43例,旋转性损伤17例,加速性损伤10例。伤后持续性昏迷62例,8例中间清醒;根据GCS昏迷评分[2],3~5分34例,6~8分28例,9~12分8例。一侧瞳孔散大44例,双侧瞳孔散大19例,瞳孔无变化7例。术前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表现有颅内血肿或中线明显移位,其中24例患者血肿量较少但中线移位>10mm,54例患者侧脑室受压消失,16例患者环池和基底池受压,其中消失7例;22例三脑室受压消失,5例四脑室受压消失。

1畅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脑部供氧充足。手术方式包括:标准外伤大骨瓣26例,经额颞顶枕大骨瓣37例,额瓣4例,颞顶瓣3例。术中清除坏死脑组织及清除颅内血肿之后,由于脑组织膨出无法缝合头皮,则将部分伤侧额叶或颞叶切除。其中7例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出现脑膨出,考虑对侧有颅骨骨折,可能对侧迟发性血肿,果断翻转头部,并得到证实。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对于迟发性血肿导致的脑膨出者则需要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术毕,常规进行脑保护、脱水、预防并发症、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2畅1 CT结果 在手术台上翻转头部后开着力侧清除硬膜外血肿7例(10%);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34例(48畅6%),广泛性脑挫裂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7例(24畅3%),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急性脑肿胀8例(11畅4%),创伤性休克及术中有明显低血压及低氧血症4例(5畅7%)。由此可见,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两个主要原因,若术中出现脑膨出,则首先考虑是否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造成的。

2畅2 预后 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3],恢复良好(Ⅴ级)15例,轻残(Ⅳ级)10例,重残(Ⅲ级)15例,植物生存(Ⅱ级)2例,死亡(Ⅰ级)28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重症,发病急、变化快是该病的突出特点,而且该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一旦发现必须要及时处理。

3畅1 发生原因 本文结果表明,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主要包括:(1)迟发性颅内血肿是导致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最主要原因,本文约占58畅6%。对于减速性损伤的颅脑损伤,颅内存在广泛性损伤和出血,但出血部位在脑水肿和血肿压迫导致的颅内高压作用下,仅会形成少量的血肿甚至不会形成血肿;一旦去除骨瓣、剪开硬脑膜、清除血肿之后,已经破损的血管或者板障在失去压力填塞作用之后会快速出血,进而在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急性颅内压增高会直接破坏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待清除颅内血肿、颅内压突然降低之后,急剧增高的内外压差会使失去自我调节能力的血管出现破裂,形成急性血肿,进而出现急性脑膨出。(2)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本文约占24畅3%。血管运动中枢(如中脑网状结构、桥脑蓝斑、丘脑和下丘脑等)会在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应力作用下遭受较大损伤,直接破坏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待剪开硬膜、去除血肿之后,突然下降的血管外压力会导致血管内外压力失衡,使血管急剧扩张,血流量快速增加,再灌注损伤,进而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5]。(3)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同样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约占11畅4%。通常观点认为,颅脑损伤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下降、脑血流量降低,加之血管壁损伤、手术操作等原因会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拉长扭曲,破坏微循环,减少脑血流量,最终形成外伤性梗死[6]。大脑半球的外伤性大面积梗死会直接加重脑水肿,导致在颅脑损伤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4)其他原因:创伤性休克、术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本文约占5畅7%。此外,有文献报道[7],术中急性肺水肿、神经源性肺水肿、麻醉过浅等也会加重脑肿胀,诱发脑膨出。

3畅2 预防措施和术中处理 手术之前应该认真研究患者的头颅CT征象,一旦出现下述特征,则需要考虑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可能性:(1)脑挫裂伤严重并已形成脑内血肿;(2)中线移位超过10mm;(3)中线移位显著而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不明显;(4)对侧硬膜下或硬膜外已经出现血肿;(5)对侧颅骨骨折线分离超过3mm并与硬脑膜中动脉交叉;(6)基底池、环池、第三脑室、侧脑室受压或消失。若在颅脑损伤术中发现急性脑膨出,则建议采用如下措施进行处理:(1)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脑部供氧充足。(2)彻底清除血肿及碎裂脑组织,采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大骨瓣充分减压,分次剪开硬脑膜,逐渐消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使减压充分均匀,若脑压仍高,脑组织膨出,可采取脱水、过度换气等措施,尽快关颅,处理无效时切除部分额极、颞极,仍不能关颅者才考虑膨出组织切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不宜盲目切除脑组织内减压,提倡去除大骨瓣充分减压或采用脑室外引流等功能性内减压。(3)在硬脑膜剪开之前做好预防血压下降的准备,避免因为长时间低血压导致急性脑膨出。(4)术中发现脑膨出,尤其是先开对冲侧,考虑对侧有迟发性血肿可能,应果断探查对侧,及时减压。(5)术后立即复查头部CT,若见颅内迟发血肿,则需要及时进行再次手术。

若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则首先考虑是否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总之,术前仔细研究受伤机制及影像资料,及时发现原因并正确处理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杜浩,徐国政,秦尚振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方法探讨[J]畅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4):217‐219畅

[2] 徐伦山,许民辉,陈广鑫,等畅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救治经验总结[J]畅创伤外科杂志,2008,10(1):6‐8畅

[3] 田爱民,张合林畅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治疗方法[J]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15‐18畅

[4] DaboussiA,MinvilleV,Leclerc‐FoucrasS,etal畅Cerebralhe‐modynamicchangesinsevereheadinjurypatientsundergoing

decompressivecraniectomy[J]畅JNeurosurgAnesthesiol,2010,22(2):339‐345畅

[5] 张国庆,李刚,商建军畅双侧同时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畅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5):424‐427畅

[6] 叶沛,李春国,王步东,等畅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探讨及处理[J]畅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79‐80畅[7] 赵聿雪,田亚民畅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多种处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J]畅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6):365‐367畅

(收稿2013‐09‐01)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孙宇, 袁从华, 吴良发, 王经发, 王海伟, 厉进辉, SunYu, Yuan Conghua, Wu Liangfa, Wang Jingfa, Wang Haiwei, Li Jinhui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灌南 222500

刊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年,卷(期):2014(9)

引用本文格式:孙宇.袁从华.吴良发.王经发.王海伟.厉进辉.SunYu.Yuan Conghua.Wu Liangfa.Wang Jingfa. Wang Haiwei.Li Jinhui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9)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4年4月份护理查房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汇报病例 患者张宇涵,男性,1岁因不慎从高处摔伤后出现意识障碍5天,解柏油样大便2天入院,曾于2014-4-1 23:30第一次入我院,诊断为右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行右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顶部切除内减压术,于2014-4-4自动出院。体查:T:38.0℃;HR:171次/分;R:15次/分; SaO2 90%;Wt:9kg;轻度昏迷状态,贫血貌,头部右侧可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疤痕,周边可见数个小水泡,近右耳处疤痕周围皮肤呈青紫色,手术疤痕无明显渗血渗液。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稍苍白,无发绀,颈软,双侧胸廓未见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痰鸣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71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稍隆,腹肌软,肠鸣音约5次/分,压眶疼痛刺激四肢可见屈曲,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不高,未引出病理反射。 初步诊断: 1、右侧硬膜下血肿开颅术后 右侧颅骨缺损 右侧颞顶叶切除内减压术后 右侧颞骨骨折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告病危,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降颅压护脑、抑酸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处理。04-14因患儿右侧头皮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并脑脊液外漏,脑膨出在全麻下行右侧头皮脑脊液漏修补、颅高压内减压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于2014年4月16日10点40分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目前患者患者可睁眼,眼球活动可,会哭。体查:T:37.5℃,R25次/分,P:105次/分,BP:96/60mmHg,SPO299%,头部伤口敷料干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较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分,律齐。腹软,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较高。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硬膜下积液、右侧脑室受压程度较前减轻,右侧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较前减轻 护理诊断、护理目标与护理措施 1、高热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一、宗旨 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 二、科学依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已经完成的国外有关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的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Class I),经过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认真讨论和仔细分析,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结论。 三、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1. 激素: 国内外多个临床医学中心曾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04 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大剂量激素治疗 100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让人震惊。5007 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14 分)伤后8 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克),另5001 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组病人死亡率 %,对照组死亡率为 %,显着增加了病人死亡率 (P= 。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研究结果呼吁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不应该使用大剂

量激素(1)。有关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争议很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2. 钙离子拮抗剂: 欧洲和国际多中心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治疗颅脑损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进行了为期 12 年、共进行了四期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I 期对 35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效。随后进行了 II期对 852 例急性颅脑损 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同样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但在分析临床资料后发现,尼莫同对外伤性蛛血病人(tSAH)有效。为了证明它对tSAH病人的确切疗效,欧洲又进行了 III 期尼莫同治疗 123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也表明有效。随后,又开展了 IV 期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在 13个国家 35个医院进行,592 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尼莫同无任何治疗作用。由于尼莫同的临床效果争议很大,故国际上已经不把尼莫地平列为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和 tSAH 病人的药物(研究结果公开未发表)(2,3)。 3.白蛋白:白蛋白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2007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有关白蛋白与生理盐水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460 例病人的入选标准:急性颅脑损伤、GCS≤13、CT扫描证实有颅脑损伤。46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31 例%)白蛋白治疗组,全部采用 4%白蛋白液体治疗28 天或直至死亡;229 例%)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临床指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护理 发表时间:2017-06-09T16:39:07.1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牛凤平李景玉 [导读] 护理人员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探讨其继发脑水肿之后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4例患者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在经药物治疗等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脑水肿患者而言,临床中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护理措施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将其送医之后,通常会采取开颅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脑水肿情况,尤其是手术完成之后的4天左右,其出现脑水肿的几率相对较高[1]。如若没有对该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院以收治的51例患者为例,就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岁。根据入院资料显示,导致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高中坠落31例,交通事故20例。在入院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12例,实施开颅手术的患者39例。 1.2 护理方法 第一,基础护理措施。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首先关注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根据患者是否清醒,判断其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并对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的应激反应进行观察。每隔一个小时护理人员应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定的刺激,判断其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应激反应。对于脑部因挫裂而损伤的患者,其产生脑水肿的几率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的关注。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时的采取脱水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在护理人员关注患者意识的情况下,还应对患者的瞳孔进行观察,从而能够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在每日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瞳孔进行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记录患者的眼球位置等,并同之前的记录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当患者的结膜出现肿胀或者出现斜视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对其脑水肿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第二,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当中,应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患者产生脑水肿的症状之后,其颅内压力将会呈现升高的趋势。此时,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中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的呼吸情况。当患者的心率增加幅度较大、呼吸过快时,则将证明患者的血压呈现增加的趋势。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运用CT 等设备对患者的脑部进行扫描,及时给予脱水药物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当患者的体温出现升高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发热的原因进行查找,同时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患者的体温,以起到缓解脑水肿的目的。 第三,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在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脱水剂是常用的药物之一。在用药期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内的电解质情况进行检查。当患者体内的糖含量相对较高时,则将会使得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对患者所需液体的量进行详细的测算。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通过鼻饲的方式,为患者补充约200毫升的温水,必要时运用胰岛素等药物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当患者的精神状态欠佳,且伴有恶心的症状时,可判断为钠含量较低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运用盐水进行注射,补充患者体内钠元素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补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液体的补充速度。对于颅内压力升高缓慢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将液体的补充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0滴左右。 第四,呼吸系统的护理措施。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并使其头部向一侧偏转。当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过多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其进行清理,防止其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当患者的痰液较多时,护理人员应运用吸痰设备进行辅助。然而,当吸痰的频率过高时,则将会使得患者的气管内氧气含量大大降低。对于确需吸氧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安排吸氧的时间、次数等,使得患者体内的氧饱和度超过90%。对于因患者咳嗽较为严重而不适宜采用吸氧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辅助呼吸[2]。 第五,体位护理措施。在抢救工作结束转回病房之后,此时患者如若依然采取平卧的姿势,则将严重影响患者脑部供血情况。当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适当的调高病床头部位置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头部与身体的角度保持25°。同时,护理人员应对引流管固定在合理的位置,防止患者因翻身而对引流管造成挤压,影响患者脑水肿的康复。当患者在清醒之后抽搐较为严重时,护理人员应给予适量的镇定药物。 2 结果 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3例患者由于补液速度过快,导致其补液量大大增加,1例患者因手术当中的失血过多而产生休克现象。该4例患者均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在经运用甘露醇等药物治疗以及迅速排尿处理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3 讨论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之后,其死亡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出现脑水肿的现象[3]。 本次研究中在基础护理之外,从患者指标监测、患者电解质控制、呼吸系统护理、体位护理等方面入手强化护理措施。结果证实,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效控制。故而,护理人员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福玲.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2):18-19.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中国脑血管痉挛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痉挛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一、前言 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是神经外科的常见临床问题,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a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但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邀请国内神经外科知名专家经数次讨论达成共识后,提出《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旨在促进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对脑血管痉挛有更全面的认识,解决脑血管痉挛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规范化问题,以造福广大病人。 二、脑血管痉挛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脑血管痉挛的定义: 1927Moniz首次进行临床病人脑血管造影,1937年Dandy首次实施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1951年Ecker首次根据脑血管造影作出脑血管痉挛的诊断。脑血管痉挛即“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状态”。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如果仅在血管造影时发现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病人没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称为无症状性血管痉挛;如果病人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则称为症状性血

管痉挛,又称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ischemicneurologicaldeficit,DIND)。 2.脑血管痉挛的流行病学: SAH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差异,总体发病率大约为10/10万人/年左右。由此推测。中国每年大约有超过10万个新发病例。SAH的最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全部病例的85%,这些病例除发病后早期死亡者之外,大多数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另有一些病例可能由其他少见原因导致,如脑血管畸形、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性病变、烟雾病、凝血机制障碍、肿瘤性出血、高血压、可卡因滥用等。由于诊断方法不同以及地区和人种差异,不同的文献中报道的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很大,介于20%~80%之间,其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大约是10%~50%。 颅脑损伤性SAH(t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大约为27%~50%,特别是年轻病人以及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较低的病人。 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介于17%~60%之间。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也可能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在22%~49%之间,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迟发性脑缺血,严重影响手术疗效。 三、脑血管痉挛病因、病理生理及分类 1.脑血管痉挛的病因: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6-04-12T11:17:19.4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苗雪松陈勇 [导读]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467000 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脑保护作用 重症颅脑损伤多数为外界因素造成的危重疾病[1],该疾病患者常因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严重的脑水肿,随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脑疝的发生,其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为了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66:54,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120例患者均经过我院的相关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女=34:26;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45.28±5.73)岁;损伤原因:33例交通事故致伤,15例高处坠落致伤,2例跌伤,10例其他损伤。 观察组:男:女=32:28;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3.75±5.58)岁;损伤原因:30例交通事故致伤,17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跌伤,9例其他损伤。 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损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及时予以患者吸氧,必要时开放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行有效止血,清除颅内血肿;常规保护脏器,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采用冰毯及冰帽等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缓慢降温,同时予以镇痛及镇静治疗,8小时内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3.00℃~34.00℃,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心电、血压、呼吸、脉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一般持续3-6天,患者颅内压降到正常范围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脑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延长至7天。最后采用自然复温法缓慢恢复患者体温,将其直肠温度恢复至36.50℃~37.50℃。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统计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颅内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优良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月之后应用按照GOS预后评分标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如下: 治疗优良: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运动。 中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可以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 植物生存:患者为持续性昏迷状态。 死亡:患者失去生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为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治疗优良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如果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01-20T11:14:35.2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龙翔 [导读]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岳阳华容 414200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改良手术组(30例)与传统手术组(30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关颅方法治疗,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关颅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病原因众多,通过实施改良关颅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急性脑膨出;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效果 临床表明,在开展颅脑损伤开颅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急性脑膨出,该并发症也是颅脑损伤开颅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隆起,且其高度显著超过骨窗窗面的高度,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静脉淤滞、怒张,通过实施去大骨瓣减压依然无法关闭[1]。临床表明,掌握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积极治疗对于提高颅脑损伤手术效果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为进一步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本文收集我院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改良手术组(30例)与传统手术组(30例),改良手术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年龄(36.23±19.42)岁,有18例患者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血压降低,4例呼吸不畅,有4例患者合并有胸腹外伤,4例脊椎损伤,3例肢体损伤;传统手术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7.46±19.58)岁,有17例患者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11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血压降低,3例呼吸不畅,有3例患者合并有胸腹外伤,5例脊椎损伤,2例肢体损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治疗。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关颅方法治疗,常规将一侧血肿清除干净,并将部分额颞叶切除后实施内减压,然后关闭颅脑,并对头皮进行缝合;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关颅方法治疗,在骨窗边缘的脑组织表面填塞明胶海绵,保留头皮夹,将一块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置入切口内侧,然后利用四号线对皮瓣切口直接缝合,共计缝合四针至五针,然后在开颅侧覆盖多层清洁无菌辅料,并在外粘贴无菌手术贴膜。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以及预后情况。预后判定主要通过GOS评分进行,总分为5分,表示最好,最低分为1分[2]。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分别为36例、12例、6例、6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其中,进展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对侧,而邻位硬膜外血肿、同侧脑内血肿发生率也比较高[3]。临床表明。进展性颅内血肿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术中打开骨瓣、硬膜以及在清除血肿之后,压力填塞效应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甚至完全消除,进而导致了本身破损的血管和板障迅速出血,由于小血管已丧失自主调节功能,加上受到的压力不断升高,便也会发生破裂出血,最终引起急性脑膨出发生。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表现。临床表明,颅脑损伤会引起桥脑蓝斑、下丘脑、中脑网状结构等血管运动中枢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在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过程中,术前的高颅内压会降低脑灌注压,并进一步导致了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弱,而在完成开颅手术后,颅内压会快速的降低,从而增强了脑血管的扩张,此时的脑组织便处于一种高灌注状态,从而导致了脑组织出现强烈的肿胀并发生膨出;而创伤性休克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加重,并进一步引起大片细胞内外水肿,最终引发脑膨出[4]。 改良关颅方法治疗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多种优势,比如,改良关颅方法能够快速的关闭颅脑并接受头颅CT检查,有效的减少了两次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脑组织、中线结构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改良关颅方法能够将对侧血肿清除后及时

脑震荡护理查房

脑震荡护理查房 方:病史汇报完毕,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脑震荡的相关护理问题。首先请雪芹讲一下脑震荡的概念? 一、脑震荡的概念: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缓、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恢复后对受伤时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能回忆,而对往事记忆清楚,此称为逆行性健忘。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日或数周。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颅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历时数分钟乃至十多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但偶而有病人表现为瞬间意识混乱或恍惚,并无昏迷;亦有个别出现为期较长的昏迷,甚至死亡者,这可能因暴力经大脑深部结构传导致脑干及延髓等生命中枢所致。 2.遗忘症意识恢复之后,病人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等,同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近事遗忘(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着,但对过去的旧记忆并无损害。 3.头痛、头昏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 4.其他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或噩梦等。 三、脑震荡辩证分析 患者头部外伤,病位在头,病性属实,为脑海震荡,证型:(一)气滞血瘀型:头部外伤,短暂的意识障碍,逆行性遗忘史,头痛头晕,头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势如刺如锥,恶心呕吐,舌质紫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涩或滑。患者头部外伤,脑气受扰,脉络瘀阻,使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能下降,清窍受阻,神明昏蒙,故患者头昏痛、恶心、呕吐,舌暗红或瘀点,苔白腻。昏迷期治则:开窍通闭,清醒期治则:舒肝活血安神。(二)气血肝肾之虚型:脑海震荡日久不愈,头痛绵绵,时发眩晕,劳累则加剧,面色无华,心悸失眠,神倦食少,舌质淡,脉细弱。治则:益气补肾健脑。 四、脑震荡常规护理: 1)一般护理脑外科护理常规: a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头部制动,绝对卧床; b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清洁口腔; c泌尿系统护理: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d便秘:及时缓泻剂,如用生大黄神阙穴穴位贴敷、开塞露塞肛、番泻叶泡水口服,酚酞片口服等。 e皮肤护理:破损部位,及时消毒保持创面干燥,其余部位清洁干燥。 f预防坠床:床栏加护,家属或陪护看护; g创面护理:保持头部创口敷料干洁,定时消毒,及时换药,予神灯照射,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致残率及致死率在创伤中却居首位。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相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分类: (一)安损伤组织层次分 1.头皮损伤; 2.颅骨损伤; 3.脑损伤 (二)按颅腔是否与外界沟通 1.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均已破损,颅腔 和外界相沟通) 2.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仍完整,颅腔和外界没有直接相通) (三)安脑组织损伤的类型 1.原发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头部产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 荡、脑挫裂伤及原发生性脑干损伤) 2.继发性颅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如脑

水肿和颅内血肿) (四)按其伤情表现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的轻、中、重型分类法。该方法检测颅脑损伤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计分后,再累计得分,作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头疼和呕吐、瞳孔

改变、眼底改变、锥体束征、脑疝(brain herniation)、全身性改变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原因 棍棒、砖石和锤等钝器造成的挫裂伤;高处坠落、跌倒或运动造成的坠落伤。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

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措施

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措施进展 名字单位通讯作者 创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杀手,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因创伤导致的死因顺位不断前移,其中颅脑外伤占创伤总数的15%左右,死亡率占创伤总数的85%。在国外,2000-2006年平均每年美国颅脑外伤为170万人,死亡率高达30%,2000年美国为此花费600亿美元,国内的发生率约为240/10万人,死亡率在50%以上,(在不知不觉中,删除)社会发展把创伤医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成为医务人员的一大课题。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医学界对颅脑外伤病人的治疗和监护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因为神经系统的特殊性,人们在对于颅脑创伤的脑保护认识方面存在一些争议,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于颅脑创伤的脑保护措施有了新的认识和应用。本文探讨近年来对于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 一.脑灌注压(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和血压的控制临床上通常将提高CPP,保证脑组织的血流供应作为创伤后的重要目标,而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之差,适当的调节血压是维持足够的CPP和降低ICP的重要措施。Rosner等推荐最低CPP为70 mm Hg,最佳CPP为100 mm Hg,认为系统的、自发的或医源性高血压不需控制,否则加重颅内高压、包括使用药物提高平均动脉压和CPP,改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1]。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病理状态下,血管渗漏增加,较高的CPP反而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加重,导致ICP升高。Lund大学的研究团队认为合适的CPP为60~70mmHg,如果为了降低ICP的需要,成人降至50mmHg,儿童降至40mmHg也是可以接受的[2-4]。近年来人们逐渐认同了这种观点,2010年美国自发性脑出血指南建议对于Glasgow(GSC)评分<8分的患者,CPP应维持在在50~70mmHg水平[5]. 脑出血后大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人们认为血压升高的机制包括神经内分泌(包括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系统)的激活及升高的颅内压;从理论上说持续的高血压不但会加重血肿的扩散和周围水肿,还可能会导致再出血,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6]。早期人们认为积极的控制血压会导致CPP的下降,加重颅内高压,建议脑出血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控制在180mmHg以下[7],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否认了这种观点,一篇系统性回顾[8]和一项在中国内蒙古完成的大型临床研究[9]显示对于脑出血患者SBP控制在140mmHg以内有更低的死亡和致残的风险。Leonardi-Bee 等认为血压与预后的关系表现为一个U或者J型曲线,过高和过低的血压都能导致病死率增加[10]。但是非常严重的脑损伤通常合并严重的低血压,因此很难说低血压是病死率增高的原因。2008年一项由404名中国患者参加的开放随机对照研究(INTERACT)发现,早期发病6小时内以收缩压140mmHg为目标的治疗组与收缩压180mmHg为目标的对照组相比,致残和神经系统恶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是24小时内血肿的体积有缩小的趋势[11]。同时也有另外的研究支持降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 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一、宗旨 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 二、科学依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已经完成的国外有关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的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Class I),经过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认真讨论和仔细分析,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结论。 三、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1. 激素: 国内外多个临床医学中心曾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04 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大剂量激素治疗 100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让人震惊。5007 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14 分)伤后8 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克),另5001 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组病人死亡率 %,对照组死亡率为 %,显着增加了病人死亡率 (P= 。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研究结果呼吁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不应该使用大剂

量激素(1)。有关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争议很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2. 钙离子拮抗剂: 欧洲和国际多中心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治疗颅脑损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进行了为期 12 年、共进行了四期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I 期对 35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效。随后进行了 II期对 852 例急性颅脑损 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同样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但在分析临床资料后发现,尼莫同对外伤性蛛血病人(tSAH)有效。为了证明它对tSAH病人的确切疗效,欧洲又进行了 III 期尼莫同治疗 123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也表明有效。随后,又开展了 IV 期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在 13个国家 35个医院进行,592 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尼莫同无任何治疗作用。由于尼莫同的临床效果争议很大,故国际上已经不把尼莫地平列为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和 tSAH 病人的药物(研究结果公开未发表)(2,3)。 3.白蛋白:白蛋白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2007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有关白蛋白与生理盐水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460 例病人的入选标准:急性颅脑损伤、GCS≤13、CT扫描证实有颅脑损伤。46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31 例%)白蛋白治疗组,全部采用 4%白蛋白液体治疗28 天或直至死亡;229 例%)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临床指标

颅脑损伤手术指征及其脑保护用药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北京天坛医院刘百运教授等在参照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经验,2007年编写出版了《急性颅脑创伤外科指南》专著。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证:①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最大厚度<15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颅高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增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依位明显、瞳孔散大的病人,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塞造成的继发性颅高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①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厚度>10毫米,或中线移位>5毫米的病人,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 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③对于具有ICP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 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 手术方法: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颅高压的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