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法学院诉讼法系刑诉教研室

2005年12月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刑事诉讼法学》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

【课程编号】:04022030

【学时与学分】:51学时 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本、专科各专业以及任选法学本科

1、课程的性质:刑事诉讼法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法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学科,是法科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号称"小宪法"的刑事诉讼法学中包含了国家基本的刑事司法制度内容和并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刑事诉讼法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素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3、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的主要内容介绍:由绪论、基本理论和分论三部分二十二章组成。绪论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类型与特点,勾勒了刑事诉讼法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貌。包括刑事诉讼法概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立法目的、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等。

基本理论部分讲述了刑事诉讼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与制度等问题,包括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基本原则、管辖、辩护与代理、强制措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证据等内容。程序部分阐述刑事诉讼中各个诉讼阶段和诉讼行为的内容、条件和程序等问题,包括立案、侦查、提起公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

4、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方法:坚持重点讲授、面授辅导和自学结合的原则。由于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诉讼法理,以诉讼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以增进学生对刑事诉讼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刑事诉讼法学与刑法学、刑事侦查学、律师实务以及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关系十分密切。具体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相互衔接、配合和分工,避免相互脱节或重复。

6、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程,51学时,3学分。其中包括课内实践环节6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重点明确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性质和法律渊源;刑事诉讼法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的特征

二、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1、程序法

2、公法

3、基本法

(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

二、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目的、立法根据和任务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刑事诉讼法?

3、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

4、制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依据是什么?

5、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

6、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以及种类;奴隶制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封建制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计划课时:1学时,以自学为主。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一、外国刑事诉讼立法的沿革

(一)上古、中世纪的刑事诉讼立法

(二)近现代的刑事诉讼立法

二、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

(三)近现代诉讼模式的形成和特征

1、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2、对抗制诉讼模式

3、混合式诉讼模式

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二)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

(三)中国古代的起诉制度

(四)中国古代的审判制度

(五)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

二、清末的刑事诉讼

三、中华民国的刑事诉讼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三)国民党政府的刑事诉讼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

(一)建国初期颁布的有关单行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

思考题:

1、试述外国奴隶制、封建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及特征。

2、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征。两大法系在诉讼模式上有哪些区别?

3、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特征是什么?

4、试述制定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修正以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原刑事诉讼法作了哪些新的改动?

第三章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刑事诉讼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部分,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精髓。学习本章需要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即刑事诉讼目的、价值、主体、职能及结构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目的分类

1、根本目的

2、直接目的

第二节刑事诉讼价值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含义

二、价值的内容

1、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

2、秩序价值

3、公正价值

4、效率价值

第三节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

1、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

2、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第四节刑事诉讼职能

一、刑事诉讼职能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的基本职能

1、控诉职能

2、辩护职能

3、审判职能

第五节刑事诉讼结构

一、刑事诉讼结构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思考题:

1、学习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的意义?

2、如何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3、如何理解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

4、如何理解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关系?

5、刑事诉讼包括哪些基本职能?

6、如何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刑事诉讼中各专门机关的地位与性质如何?

7、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刑事诉讼结构?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检察权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审判公开原则,未经人民

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计划课时: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一、基本含义

二、意义

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一、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基本含义

二、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要处理好的关系

1、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2、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

3、依法行使职权与社会和群众监督的关系。

第四节依靠群众

一、基本含义

二、意义

三、处理好专门机关工作与依靠群众的关系。

第五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一、基本含义

二、意义

第六节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基本含义

二、意义

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一、基本含义

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三、该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第八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一、含义及意义

二、内容

1、立案监督

2、侦查监督

3、审判监督

4、执行监督

第九节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一、含义

二、意义

第十节审判公开原则

一、含义

二、内容与范围

三、不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的范围

四、意义

第十一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一、含义与内容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自行辩护。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

3、司法机关的保障义务

二、意义

第十二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一、基本含义:

1、决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2、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3、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刑事责任未确定

二、《刑事诉讼法》所作的改革

三、贯彻实行该原则的意义

第十三节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一、刑事诉讼参与人

(一)当事人

1、被害人

2、自诉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4、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其他诉讼参与人

1、法定代理人

2、诉讼代理人

3、辩护人

4、证人

5、鉴定人

6、翻译人员

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一)含义

(二)意义

第十四节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二、依法不追究的处理办法

三、意义

第十五节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一、含义

二、意义

思考题:

1、试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主要内容。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含义。

4、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的内容。

5、试述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内容。

6、简述审判公开原则的基本内容。

7、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是否就是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8、试述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和处理。

第五章管辖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管辖的概念和意义,确立管辖的原则,公检法三机关立案管辖的分工以及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的有关规定。

计划课时:4学时

第一节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

三、管辖的意义

第二节立案管辖

一、立案管辖的概念

二、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五、关于执行立案管辖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审判管辖

一、概述

(一)概念

(二)分类

(三)立案管辖与审判管辖间的关系

二、级别管辖

(一)概念

(二)划分依据

(三)具体规定

三、地区管辖

(一)概念

(二)犯罪地法院管辖

(三)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辖

(四)优先管辖和移送管辖

(五)特殊情况的管辖

四、指定管辖

(一)概念

(二)内容

五、专门管辖

(一)概念

(二)具体规定

思考题:

1、简述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2、简述立案管辖的概念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立案管辖的范围

3、简述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的相互关系

4、简述地区管辖的概念和原则

5、试述犯罪地法院管辖原则的立法理由

第六章回避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回避的概念、意义,明确回避的种类、理由、适用人员和程序。

计划课时:1学时

第一节回避制度概述

一、回避的概念

二、回避的意义

第二节回避的适用对象和情形

一、回避的理由

二、回避的人员范围

三、回避的种类

1、自行回避

2、申请回避

3、指令回避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期间

二、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三、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复议

思考题:

1、什么是自行回避?

2、简述回避的理由

3、简述回避的适用人员

4、简述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5、试述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复议。

第七章辩护与代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辩护、辩护权、辩护制度三者的关系;明确我国辩护制度及代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计划课时:5学时

第一节辩护

一、辩护制度概述

(一)辩护、辩护权、辩护制度概念

(二)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四)辩护制度的意义

二、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辩护种类

1、自行辩护、

2、委托辩护、

3、指定辩护

(二)辩护人的范围

(三)辩护人的责任

(四)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五)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二节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制度概述

(一)概念:

(二)意义

二、刑事代理制度的种类

(一)公诉案件中的代理

(二)自诉案件中的代理

(三)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

思考题:

1、简述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2、 2、我国辩护人的范围是什么

3、 3、简述辩护的分类

4、 4、试述委托辩护、自行辩护与指定辩护的区别

5、 5、简述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权利及义务

第八章强制措施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特点,明确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大强制措施的概念、适用条件、程序、期限等相关问题。

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强制措施同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

(一)强制措施同刑罚的区别

(二)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三、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和应当考虑的因素

四、意义

第二节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一、拘传

(一)概念、特点和意义。

1、概念:

2、特点

3、拘传和传唤的区别

4、意义

(二)拘传同留置的区别

(三)拘传的程序和期限

二、取保候审

(一)概念和种类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

(三)取保候审的程序

三、监视居住

(一)概念和适用对象

(二)监视居住的程序

第三节拘留

一、拘留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拘留的条件

三、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和民事拘留的区别

第四节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二)意义

二、逮捕的权限

三、逮捕的条件

四、逮捕的程序

思考题:

1、强制措施的概念以及适用强制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2、拘传的概念。拘传与传唤的区别何在

3、刑事诉讼法是如何规定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及程序的

4、刑事拘留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决定和适用拘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如何理解逮捕的条件。决定、批准和执行逮捕的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意义;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程序等问题。

计划课时:2学时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三、意义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

1、刑事被害人

2、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近亲属

3、其他公民和单位

4、人民检察院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刑事被告人

2、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

3、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

4、已被执行死刑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5、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6、单位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提起的期间

(二)提起的方式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行给付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先行给付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一)审判原则

(二)审理程序

思考题:

1、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其意义何在?

2、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被告各包括哪些人?

3、试述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4、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行给付各指什么

5、试述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的原则和审理程序

第十章刑事证据概述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白证据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期通过刑事证据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够运用证据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需掌握刑事证据的基本概念和证据特征;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等内容。

计划课时:1学时,以自学为主,并鼓励学生选修证据学。

第一节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本质特征

1、客观性

2、相关性(关联性)

3、合法性

三、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刑事证据制度

二、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制度

第二节刑事证据的历史类型

一、神示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四、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思考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证据?

2、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特点?

3、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4、神事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5、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6、自由心证据制度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7、英美国家国家的主要证据规则

第十一章刑事证据的种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各种证据的概念;掌握各种证据形式的主要特点;不同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证明中的意义。

计划课时:1学时,以自学为主,并鼓励学生选修证据学。

第一节物证

一、物证的概念与种类物证

二、物证的特点

三、物证的意义

第二节书证

一、书证的概念

二、书证的特点

三、书证的意义

第三节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证人的条件

三、证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证人的诉讼权利

(二)证人的诉讼义务

四、证人证言的意义

第四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正确运用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

二、被害人陈述的特点

三、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四、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第六节鉴定结论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二)特点

二、鉴定人的条件

三、鉴定的种类

四、鉴定结论的意义

第七节勘验、检查笔录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与范围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特点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意义

第八节视听资料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及种类

(一)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种类

1、录音资料;

2、录像资料;

3、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

4、其他信息资料

思考题:

1、物证和书证有什么不同?

2、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有何区别?

3、证人应当具有什么条件?

4、被害人陈述有什么特点?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然后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口供?

6、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7、视听资料刑事诉讼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8、在法定的七种证据中哪种证据可能成为直接证据?

第十二章证据的分类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证据进行理论分类的意义,各类证据的概念与划分的标准。

计划课时:1学时,以自学为主,并鼓励学生选修证据学。

第一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一、概念与划分标准

二、特点

第二节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一、概念与划分标准

二、划分的意义

第三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一、概念与划分标准

二、特点

三、传来证据的作用

第四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一、概念与划分标准

二、特点

三、作用

四、运用规则

思考题:

1、什么是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其特点有哪些?

2、什么是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其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3、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

4、间接证据的作用与运用规则?

第十三章证明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刑事证明的概念,司法人员如何依法运用证据确定案件的事实真相;刑事证明的对象,也就是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范围;刑事证明的法律要求,必须是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凡是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就按无罪处理;刑事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区别,为什么规定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是司法机关承担的义务,当事人的举证是权利。

计划课时:1学时,以自学为主,并鼓励学生选修证据学。

第一节证明概述

一、刑事证明的概念

二、刑事证明的特点

三、刑事证明的意义

第二节证明对象

一、刑事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一)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实体法事实。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方面的事实。

(三)程序法事实

第三节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1、案件事实、情节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三、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的证明要求

1、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

2、拘留的证明要求

3、逮捕时的证明要求

4、案件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提起公诉和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四、疑案处理原则

第四节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公诉、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承担

1、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

2、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

第五节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一、收集证据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

(二)收集证据的主体

(三)收集证据的要求

二、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要求

(三)对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1、对物证与书证的审查判断

2、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3、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审查判断

4、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5、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6、对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7、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刑事诉讼证明的重要作用

2、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3、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应当达到何种程度?

4、如何理解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我国刑事证明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5、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应当注意什么?

6、影响证人证言真实性的各种因素。

7、对鉴定理论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

8、收集证据的主体包括哪些?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第十四章立案程序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事诉讼中立案的概念、意义,立案的各种材料来源,明确立案的条件和程序。

计划课时:1学时

第一节立案概述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任务

三、立案的意义

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二、立案的条件

第三节立案的程序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三、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

四、对不立案的监督

思考题:

1、什么叫立案?立案阶段的任务。

2、如何理解立案的条件?

3、立案应经过哪些程序和要求?

第十五章侦查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侦查的任务、意义和侦查工作的原则及各种侦查活动的程序。了解侦查、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鉴定、通缉等侦查行为的概念;掌握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和程序;掌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计划课时:4学时,其中实验课时3学时。

第一节侦查概述

一、侦查的概念

二、侦查的任务

三、侦查的意义

四、侦查工作的原则

第二节侦查行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

三、勘验、检查、侦查实验

四、搜查

五、扣押物证、书证

六、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七、鉴定

八、辨认

九、通缉

第三节侦查终结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程序

二、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和程序

三、撤销案件的条件和程序

四、侦查羁押期限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一、人民检察院行使侦查权的特别规定

二、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及其程序

第五节补充侦查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不同诉讼阶段的补充侦查措施

三、补充侦查的方式

第六节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侦查监督的内容

三、侦查监督的程序

思考题:

1、侦查的概念与特征。

2、侦查的任务与意义。

3、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循哪些规定?如何保障其合法权益?

4、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法律地位?如何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5、询问证人应当如何进行?

6、搜查的法定程序。

7、法律对鉴定有哪些规定?

8、侦查终结的条件与程序。

第十六章提起公诉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公诉的基本理论;了解提起公诉的概念与条件;了解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与方法;明确不起诉案件的适用范围、条件及具体的适用程序。

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公诉概述

一、公诉的概念

二、公诉基本理论

2、国家追诉主义

3、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4、唯起诉书主义

三、公诉的意义

第二节审查起诉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二)意义

二、审查起诉的内容

三、审查起诉的方法和步骤

四、审查起诉的期限

五、审查起诉后的处理

第三节提起公诉

一、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条件

(一)概念

(二)条件

二、起诉书的制作和案件移送

第四节不起诉

一、不起诉的概念

二、不起诉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一)法定不起诉

(二)酌定不起诉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三、不起诉的程序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

1、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

2、不起诉决定书的送达

(二)复议复核程序

1、申请复议

2、提请复核

(三)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与起诉

1、被害人的申诉

2、被害人向法院的起诉

(四)被不起诉人的申诉程序

思考题: 1、公诉的概念与意义。

2、审查起诉的内容与方法。

3、提起公诉的基本条件。

4、刑事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5、刑事不起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救济程序。第十七章审判程序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刑事审判的概念和意义;独任审判的案件范围;合议庭的组成及活动原则;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计划课时:1学时

第一节刑事审判的概念和意义

一、刑事审判的概念

二、刑事审判的任务

三、刑事审判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审判组织

一、审判组织的概念

二、独任制

三、合议庭

(一)合议庭的组成

1、一审合议庭

2、二审的合议庭

3、死刑复核程序的合议庭

4、再审的合议庭

(二)合议庭的职权与活动原则

四、审判委员会

(一)审判委员会的性质

(二)审判委员会的任务

第三节刑事审级制度

一、审级制度的概念

二、两审终审制

思考题:

1、刑事审判的任务与意义。

2、独任制的适用范围。

3、合议庭的组成与活动原则

4、审判委员会的性质与合议庭的关系

5、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完善

第十八章第一审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明确对公诉案件审查的性质与审查范围;熟悉和掌握公诉案件的法庭审判程序和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明确自诉案件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及程序特点;区分判决、裁定与决定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计划课时:5学时,其中实验课时3学时。

第一节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二、第一审程序的任务

三第一审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对公诉案件审查

(一)对公诉案件进行审查的性质

(二)审查的范围与方法

(三)审查后的处理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二)送达起诉书

(三)通知检察院

(四)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五)先期公告

三、法庭审判

(一)开庭

(二)法庭调查

1、宣读起诉书

2、被告人和被害人陈述

3、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

4、核实其他证据

(三)法庭辩论

1、公诉人发言

2、被害人及代理人发言

3、被告人自行辩护

4、辩护人辩护

5、控辩双方进行辩论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五)评议与宣判

第三节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自诉案件概念和范围

(一)概念

(二)范围

二、自诉案件的提起、审查和处理

(一)自诉案件的提起

(二)自诉案件的审查

(三)审查后的处理

三、自诉案件审判程序的特点

(一)审判组织

(二)调解

(三)和解与自行撤诉

(四)反诉

1、反诉的概念

2、反诉的条件

第四节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二、简易程序的意义

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四、简易程序的特点

第五节审判障碍及其处理

一、延期审理

二、中止审理

第六节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判决

(一)概念与特点

(二)判决的种类

二、裁定

(一)概念

(二)适用范围

三、决定

(一)概念

(二)适用范围

思考题:

1、对公诉案件的审查性质与范围

2、公诉案件开庭前做哪些准备工作?

3、法庭审判各阶段的程序与基本内容

4、刑自诉案件在审判程序上有哪些特点?

5、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6、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

7、判决、裁定的性质与适用范围。

第十九章第二审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提起上诉、抗诉的主体和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抗诉案件的原则以及审理后的处理;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计划课时:2学时。

第一节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二、|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上诉、抗诉的提起

一、上诉、抗诉的概念与对象

(一)概念

(二)对象

二、提出上诉、抗诉的主体

(一)上诉的主体

1、被告人与自诉人

2、被告人与自诉人的法定代理人

3、被告人的辩护人与近亲属

(二)抗诉的主体

(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抗诉权

三、提出上诉、抗诉的理由

1、认定事实方面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刑事诉讼法学》期末重点复习指导试题及参考答案

年度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期末重点复习指导试题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4、被害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5、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 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 8、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9、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0、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针对控方面的指控,根据事实和法律,从实体上和程序上,提出有利于被指控人的证据和意见,论证控方的指控不能成立,维护被指控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不公正对待和处理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合。 11、立案管辖: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14、诉讼证据:公检法、当事人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15、证据力: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 16、证明力:,又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1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18、书证: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19、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0、视听资料: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正经案件情况的资料。 21、直接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2、诉讼证明:诉讼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3、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4、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应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25、强制措施:公检法机关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26、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7、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8、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4月刑事诉讼法学自考试题(3)

2013年4月刑事诉讼法学自考试题 全国2013年4月刑事诉讼法学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是 A.公诉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法机关 2.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诉讼中不享有 A.申请回避权 B.上诉权 C.辩论权 D.请求抗诉权 3.弹劾式诉讼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告不理 B.法官处于消极地位 C.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D.审判公开进行 4.某公安机关在对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进行侦查时,发现该案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 期限,此时,公安机关应当作出 A.不予立案的决定 B.撤销案件的决定 C.侦查终结的决定 D.不起诉的决定 5.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称

为 A.立案管辖 B.专门管辖 C.级别管辖 D.地区管辖 6.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回避的是 A.书记员 B.翻译人员 C.证人 D.鉴定人 7.下列人员中,不能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担任辩护人的是 A.外国律师 B.被告人的亲友 C.被告人的监护人 D.人民团体推荐的人 8.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是 A.专门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 B.专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C.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D.专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切利益 9.证据,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 A.物品 B.文字材料 C.痕迹 D.事实 10.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1.我国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是 A.内心确信 B.自由心证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 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2.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应或不必对犯罪嫌疑人定罪,从而决 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 3.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 为。 4. 证明责任,是指公、检、法等专门机关收集、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 5. 两审终审制,是指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 定是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法律规定的上诉人不得再对其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再按照上诉程序对其提出抗诉。 6. 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追究 其刑事责任的诉讼。 7.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 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8. 鉴定结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书面结 论。 9. 证明要求,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10. 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者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当事人。 11. 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人。 12. 证明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13.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 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14. 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 15.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 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 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下列人员中,不能称作犯罪嫌疑人的是( C )。 A. 正在被侦查的人 B. 正在被审查起诉的人 C. 正在被审判的人 D.正在被通缉的罪该逮捕的人 2.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机关,应当是( C )。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 3.法律限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最长时间为(A )。 A.12小时B.15小时 C.20小时D.24小时 4.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A )。 A. 犯罪地B.最先受理地 C. 被告人居住地D.被害人居住地 5.一般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是(D )。 A. 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 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C. 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6.被告人某甲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此案死刑复核程序是(C )。 A. 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即可 B. 直接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19年司法《刑事诉讼法》预习知识点:重新审判的程序

2019年司法《刑事诉讼法》预习知识点:重新审判的 程序 (一)再审和提审 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重 新审判有再审和提审两种情形。 再审是指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再审决定或者再审 指令对案件重新审判的程序。人民法院实行再审,理应严格遵守刑事 诉讼法的相关规定:(1)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理应另行组成合议庭 实行。原来审判该案的合议庭成员,理应回避。(2)原来是第一审案件,理应依照第一审程序实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能够上诉、抗诉;原 来是第二审案件,理应依照第二审程序实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 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提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 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接受同级人民 检察院的再审抗诉后,直接调取原审案卷和材料,并组成合议庭对案 件实行审判的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理 应依照第二审程序实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对决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 以外,人民法院理应制作再审决定书。 (二)开庭审理、不开庭审理与不得加重刑罚的情形 对原审被告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水平的再审案件,能够不开庭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5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 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理应派员出席法庭。

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再审决定书或者抗诉书只针对部分原审被 告人,其他同案原审被告人不出庭不影响审理的,能够不出庭参加诉讼。 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再审决定书或者抗诉书只针对部分原审被告人的,不得加重其他同案 原审被告人的刑罚。 (三)开庭前的工作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理应实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将再审决定书、申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30日前,重大、疑难案 件至迟在开庭60日前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并通知其查阅案卷和准备出庭: 3.将再审决定书或抗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30日以前送达原审被告 人(原审上诉人),告知其能够委托辩护人或者依法为其指定承担法律 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4.至迟在开庭15日前,重大、疑难案件至迟在开庭60日前,通 知辩护人查阅案卷和准备出庭; 5.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7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6.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 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7日以前送达; 7.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7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控辩双方收到再审决定书或抗诉书后,人民法院通知开庭之日前,能够提交新的证据。开庭后,除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有利的外,人民法院不再接纳新证据。

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 7月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的刑事诉讼是指() A.侦查机关的侦查 B.公诉机关的公诉 C.法院的审判 D.侦查、公诉、审判等活动的总称 2.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是() A.宪法 B.立法法 C.刑法 D.人民法院组织法 3.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相互协作关系 4.下列诉讼参与人中,属于其它诉讼参与人的是() A.犯罪嫌疑人张某 B.被害人李某的诉讼代理人 C.自诉人李四 D.被害人李某 5.杀人案件的立案侦查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 6.下列案件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A.一般的故意伤害案件 B.数额较大的盗窃案件 C.可能判处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D.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7.有权决定法院院长回避的是() A.公安机关的负责人 B.检察委员会 C.检察长 D.本院审判委员会 8.下列人员中,能够担任辩护人的是() A.本案的审判长 B.本案的鉴定人 C.本案的证人 D.被告人的亲属 9.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 A.真实性 B.法律性 C.系统性 D.物理性 10.证据理论上所讲的原始证据是指()

A.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B.以人的语言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C.以实物为存在与表现形式的证据 D.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11.有权决定逮捕被告人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国家安全部门 12.在中国,附带民事诉讼的成年被告人的亲属愿意代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A.许可 B.不予许可 C.审查后决定 D.驳回 13.有立案权的机关进行立案活动的第一步程序是() A.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后的处理 B.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 C.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D.作出立案决定 14.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 A.能够保持沉默 B.应当承认有罪 C.不得进行辩解 D.应当如实回答 15.对被害人的人身检查() A.能够强制进行 B.不能强制进行 C.必要时能够强制进行 D.应当强制进行 16.经过补充侦查,证据依然不足的,人民检察院() A.能够作出不起诉决定 B.能够作出免于起诉决定 C.能够撤销案件 D.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17.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合议庭的组成人数是()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18.下列情形中,可延期审理的是() A.审理期间被害人下落不明的 B.被告人患病使案件较长时间无法继续审理的 C.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的 D.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脱逃,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19.对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有抗诉权的是() A.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B.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 C.被害人 D.被告人 20.张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该案()

最新刑事诉讼法学考试试题

刑事诉讼法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种类划分的根据,主要是()。 A.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B.证据的表现形式 C证据能否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D.证据是否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下列法院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是()。 A.高级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D.二审法院 3.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证人关于被告人品行的证言 B.被抢劫的钱包 C被害人关于某甲抢劫其钱包的陈述D.鉴定结论 4.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是()。 A.犯罪嫌疑人 B.自诉人 C公诉人D.刑事被告人 5.下列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属于一般不公开审判的案件( )。 A.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C 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6.被告人某甲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此案死刑复核程序是( )。 A.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即可 B.直接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 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故意杀人罪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贪污罪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下列人员中,可以适用拘传的是( )。 A.犯罪嫌疑人 B.自诉人 C.证人 D.辩护人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 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鉴定结论 D.杀人凶器 9.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 )以内审结。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10.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其刑事责任应当( )。

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1、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容:通行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特有原则。 3、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诉讼主体、诉讼价值、诉讼构造、诉讼职能 4、刑事诉讼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刑事诉讼模式及特点 5、刑事诉讼制度:回避制度、当事人制度、辩护制度、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立案管辖 6、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法定分类与学理分类 7、刑事程序:立案程序、立案监督;侦查的概念、各种侦查行为、五种强制措施(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概念、适用条件; 8、审查起诉、起诉的含义与条件、不起诉的种类,不起诉的救济方式,补充侦查; 9、审判程序——庭前审查起诉内容,公诉与自诉案件的审理、简易程序、延期审理、反诉、撤诉; 10、法定期限:侦查、强制措施、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再审、简易与普通程序的审限;审判公开、合议庭组成; 11、各种裁决; 12、上诉、抗诉、上诉不加刑;死刑复核程序概念、具体的复核程序; 13、二审程序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再审程序。 14、还需要掌握刑诉法典、高法和高检相应的司法解释、六部委解释。除了课堂上过的法条, 15、这几个条文大家也要注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一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六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一项、第二百七十八条、第二百八十七条等法律条文。 注意:特别程序不纳入的考试范围! 考试主要集中在:刑事诉讼概述——历史——基本原则——基础理论——基本制度——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这四个阶段,其中审判涉及到简易与普通;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一审到二审到死刑复核到再审。

2010年07月自考00260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权全程参与的机关是( C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 2.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相比,当事人特有的诉讼权利是( B ) A.对于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利的行为有控告权 B.对于与自己所承担的诉讼义务有关的情况享有知情权 C.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D.申请回避权 3.下列陈述中,属于纠问式诉讼特点的是( D ) A.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B.实行不告不理 C.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平等 D.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 4.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 A ) A.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C.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D.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 5.法庭审理过程中,对公诉人的书记员享有回避决定权的主体是( C ) A.审判长 B.人民法院院长 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6.下列刑事案件中,依法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 C )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B.盗窃罪 C.报复陷害罪 D.偷税、漏税罪 7.中国货轮由韩国釜山港驶往新加坡,行至公海时,韩国公民朴正男酗酒行凶,将中国公民张亮打成重伤, 为及时救治被害人,货轮紧急停靠山东威海港,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后经由上海港驶往新加坡。对于此案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 ) A.威海港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B.上海港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C.韩国釜山地方法院 D.新加坡地方法院 8.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 D ) A.受委托人要求的约束 B.受指定人民法院意见的约束 C.受公诉人意见的约束 D.有权独立发表辩护意见 9.下列证据种类中,属于人证的是( B ) A.勘验、检查笔录 B.鉴定结论 C.书证 D.视听资料 10.被害人某甲,在上班途中被一辆汽车撞死。刑事诉讼中对该案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是( D ) A.某甲所在单位 B.人民检察院 C.某甲的叔叔 D.某甲的配偶 11.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最长应当在被告人被羁押后( B ) A.半个月审结 B.1个月审结 C.1个半月审结 D.2个月审结 1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执行机关是( A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 13.某地发生一起伤害致死案件,公安人员赶到案发现场后,两名犯罪行为人已经逃跑。公安机关应当( D ) A.在抓获一名犯罪行为人后立案 B.对犯罪现场进行初步勘验后立即立案 C.在抓获两名犯罪行为人后立案 D.在查清犯罪事实后立案 14.侦查人员在勘验、检查过程中( A ) A.可以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主持勘验 B.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时,可以强制进行 C.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在死者家属同意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解剖 D.对被害人进行人身检查时,可以强制进行 1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机关是( C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16.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间谍案件,有权进行侦查的机关是( C )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国家安全机关 D.军队保卫部门 17.对本院已生效判决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是( B ) A.作出该判决的合议庭 B.本院院长 C.刑事审判庭 D.上级人民法院 18.对一审法院作出的裁判,有权独立提出上诉的主体是( B )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多长时间以内进讯问? A.24小时 B.48小时 C.12小时 D.72小时 答案:A 解析:见《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 2.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在开庭多长时间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 A.7日 B.3日 C.5日 D.10日 答案:D 解析:见《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在开庭10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

3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没有提起时,司法机关如何处理? A.可以提醒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B.不必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C.应当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D.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已丧失 答案:C 解析: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应当告知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其他依法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4.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公民当即将罪犯扭送到当地人民法院,该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不立案侦查 B.对公民扭送不予理睬 C.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D.自行侦查 答案:C 解析:对于报案、举报和控告,任何司法机关都应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法院无侦查权,盗窃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管辖。 5.下列关于自诉案件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可以提起反诉

B.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上诉C.反诉的案件只能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D.原自诉人撤诉的,反诉案件不得继续审理 答案:B 解析:反诉的案件必须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或者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自诉案件的自诉人不能反诉,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刑事案件,应当先期公布下列哪些内容? A.案由 B.被告人姓名或名称 C.证据 D.开庭时间和地点 答案:ABD 解析: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或名称,开庭时间和地点。 2.下列哪些人是既不属于控诉一方,也不属于辩护一方的诉讼参与人? A.公诉人 B.鉴定人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是()。 A.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 B.国家立法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 C.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 D.国家司法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由()。 A.国家性质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决定的 B.国家政策决定的 C.刑法决定的 D.刑事诉讼法决定的 3.对人民法院而言,依法审判案件()。 A.只是一种权力 B.只是一种义务 C.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职责与义务 D.是一种可以放弃,也可以行使的权力 4.下列诉讼参与人中,属于当事人的是()。 A.辩护人 B.诉讼代理人 C.法定代理人 D.自诉人 5.告诉才处理案件的直接受理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 6.下列案件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A.一般的故意伤害案件 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 C.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 D.遗弃案件 7.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的是()。 A.上级公安机关

B.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C.同级人民法院院长 D.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8.下列人员中,不能担任辩护人的是()。 A.律师 B.被告人的亲属 C.被告人的朋友 D.本案的证人 9.犯罪嫌疑人记载自己犯罪情况的笔记本属于()。 A.物证 B.书证 C.口供 D.勘验、检查笔录 10.直接证据,是指()。 A.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B.以人的语言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C.以实物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D.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11.下列强制措施中,最轻微的一种是()。 A.拘留 B.逮捕 C.监视居住 D.拘传 12.在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被害人的近亲属 D.被害人的朋友 13.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检察院的《通知立案书》后,()。A.10日内应当作出立案决定 B.15日内应当作出立案决定 C.20日内应当作出立案决定 D.30日内应当作出立案决定 14.侦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查获犯罪嫌疑人 B.打击犯罪

刑事诉讼法学重点概念

刑事诉讼法学重点概念 1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的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4诉讼参与人:是指除专门机关依其职权办案的人员以外,享受一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而参加诉讼的人。诉讼参与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两种。 5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参与人。6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据此,被害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不具法人资格的其他单位。 7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8送达: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或有关单位的活动。 9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正在被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刑事当事人。 10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而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被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当事人。 11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12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从事实和法律方面反驳控诉,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理由,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1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指导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进行刑事诉讼和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 14立案管辖:又称部门管辖或职能管辖或案件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 15管辖: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16审判管辖:是指普通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权限范围上的分工。 17地区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权限上的划分。 18专门管辖:全称专门人民法院案件管辖,是指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各类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各专门人民法院系统内就第一审刑事案件受理范围的分工,所要解决的是哪些案件应由专门人民法院审判的问题 19诉讼证据: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当事人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20证据力:又称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在法律上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解决的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的资格问题。 21证明力:又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称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22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23自行回避:是指具有法定回避理由之一的有关人员自行主动地提出回避。 24申请回避:是指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有关人员具有法定回避理由而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25指令回避:是指在应当回避理由的法定人员没有自行回避或被申请回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发现后,有权作出决定,指令相关人员回避。 26辩护权:是指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指控进行辩解,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 27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辩解的行为。 28指定辩护:指司法机关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以协助其行使辩护权,维护其合法权益。 29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协助其进行辩护。

2010年7月的刑事诉讼法学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 年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权全程参与的机关是(C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 2.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相比,当事人特有的诉讼权利是(B ) A.对于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利的行为有控告权 B.对于与自己所承担的诉讼义务有关的情况享有知情权 C.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D.申请回避权 3.下列陈述中,属于纠问式诉讼特点的是(D ) A.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B.实行不告不理 C.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平等 D.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弹劾式诉讼的特点: 1.“不告不理”。诉讼的进行主要是依靠当事人双方的积极性,诉讼是否提起完全取决于受害人。 2.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法官只负责审判不执行控诉职能。 3.需要依靠神明裁判时,就会采用决斗等办法并根据所谓神示的结果作出判决。 4.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质和辩论。 5.弹劾式诉讼形式下的审判一般都是公开的,并通过言词辩论的形式进行。纠问式诉讼的特点: 1.国家官吏依其职权主动地追究犯罪。 2.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实际上都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3.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不分,法官集审判权、起诉权和侦查权于一身。 4.同野蛮的刑讯、拷问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一般都是秘密进行的。 4.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 A) A.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C.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D.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法庭审理过程中,对公诉人的书记员享有回避决定权的主体是(C ) A.审判长 B.人民法院院长 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6.下列刑事案件中,依法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C )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B.盗窃罪 C.报复陷害罪 D.偷税、漏税罪 7.中国货轮由韩国釜山港驶往新加坡,行至公海时,韩国公民朴正男酗酒行凶,将中国公民张亮打成重伤,为及时救治被害人,货轮紧急停靠山东威海港,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后经由上海港驶往新加坡。对于此案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A ) A.威海港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B.上海港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C.韩国釜山地方法院 D.新加坡地方法院 8.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D ) A.受委托人要求的约束 B.受指定人民法院意见的约束 C.受公诉人意见的约束 D.有权独立发表辩护意见 9.下列证据种类中,属于人证的是(B ) A.勘验、检查笔录 B.鉴定结论 C.书证 D.视听资料人的陈述:以人的语言表述作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及鉴定结论,都属于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划入人证范围的理由:此种证据是鉴定人对有关案件的某个专门问题的看法,这种看法是通过书面意见来表达的人的陈述。 10.被害人某甲,在上班途中被一辆汽车撞死。刑事诉讼中对该案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是(D ) A.某甲所在单位 B.人民检察院 C.某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姓名: 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3、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5、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各民族公民都有用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7、刑事诉讼中,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8、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终审制。 9、未经,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和其他诉讼权利。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5、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6、未经人民检察院起诉并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①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是指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②非法实物证据相对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③非法手段需要举证证明:举证主体:检察院;发现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察院,法院。 2、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是刑诉的基本目的必须保持两者的平衡统一,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违背刑事诉讼法的根本宗旨的。 保障人权的内涵:(最广义)社会大众的人权;(最核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律师,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3、我国与西方审判独立的区别?

4、不公开审理的类型? ①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②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④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但是,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除外。

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期末复习)陈光中第六版

第一编 第一章 一、刑事诉讼的特征: 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 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p8~9) 三、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简答题】法条(3)+主要内容 第4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290条: 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则 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 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 2.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高司法机关办理形 式案件的质量. 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 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 (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 (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1、称谓:

2017年4月自考刑事诉讼法学(00260)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0)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根据是 A.法理B.宪法 C.政策D.刑法 2.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C.审级监督关系D.相互独立关系 3.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承担 A.控诉职能B.证人的职能 C.辩护职能D.审判职能 4.下列案件中,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是 A.盗窃案件B.挪用公款案件 C.轻伤害案件D.贪污案件 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回避的人员范围的是 A.侦查人员B.检察人员 C.审判人员D.辩护人员 6.下列诉讼权利中,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专属权的是 A.辩护权B.控告权C.上诉权D.申请回避权 7.鉴定意见所证明的事实为 A.任何案件事实B.非案件事实 C.普通性事实D.专门性事实 8.下列对强制措施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制措施是预防性措施B.强制措施是惩戒性措施 C.强制措施是法定措施D.强制措施是临时性措施 9.附带民事诉讼就其解决问题的性质而言,属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