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企业再造运动,形成了“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3、企业再造:是指企业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4、红海:是指当前产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5、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6、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7、蓝海战略:新兴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放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8、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9、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10、战术决策:指为了达到组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11、程序化决策:指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重复地利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

12、非程序化决策:决策过程没固定程序和常规方法,解决的问题都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13、平时决策: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14、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

15、初始决策: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16、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的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的重新调整。

17、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

18、非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19、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20、决策模式: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21、公共决策: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

22、帕累托最优:即所有决策成员都能够因为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到利益损失。

23、简单多数规则:是指选择决策方案时,以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而

不要求该方案的票数过半数。

24、绝对多数规则:提选择决策方案时,要求决策方案的得票数必须超过半数才能作为最终则定的决策方案。

25、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26、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处于支配地位,承担主要责任。

27、决策咨询系统: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

28、决策信息系统:是指有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

29、正式组织:按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0、非正式组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31、三C:即顾客主导化、竞争激烈化、变革持久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组织模式再造。

32、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3、超凡权威:是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3、合理—合法权威: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力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4、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35、个人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36、管理宽∕幅度:指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37、高耸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的组织。

38、扁平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组织。

39、大部制:政府部门为解决职能机构过多过细的问题,所采取的合并相近职能

机构的做法。

(含义)将组织机构中处于同一层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0、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41、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42、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如决策类、技术类。

43、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如一、二、三级秘书。

44、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是跨职系的职纵向划分,如三级护士和一级内科医生。

45、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46、职位规范: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47、品味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味等级的人事划分方法。

48、人事选聘:是指在人事分类和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人员来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49、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证实后,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被委以更高职位。

50、外部招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从组织外部选择符合组织要求的管理人员。

51、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52、主观好恶偏差:包括价值取向和感情取向好恶偏差两类。

53、晕轮效应偏差:是指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以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

54、近因效应偏差:是由时间和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即考评者主要依据考评对象的近期表现对其作出评价。

55、刻板印象偏差:是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观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

56、暗示效应偏差:是指考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他人,特别是领导者、技术或学术权威的暗示而对考评对象做出不正确、不准确的评价。

57、集中趋势偏差:是因为考评对象的工作表现与工作绩效相差较小,无法拉开档次而造成的考评误差。

58、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59、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

60、信源:即信息的发出者,是沟通的起点,担当者主体角色。

61、信道:即信息传递的通道,包括沟通的媒介和媒介的运行方式。

62、信宿:即接收信息并能作出相应反应的组织和人员,他们是沟通的终点。

63、下行沟通:单向沟通,是指上级管理组织或人员把各项管理政策及组织目标、工作程序、规章制度逐级向下传递。

64、上行沟通:反馈沟通,是指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与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65、双向沟通:相互沟通,是指各级管理组织与人员,包括纵向层级之间、横向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

66、正式沟通:指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

67、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68、书面沟通:是以图、文形式进行的沟通。

69、口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言语形式进行的沟通。

70、链式沟通:信息链条式的逐级沟通。

71、轮式沟通:核心的沟通主体分别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

72、全通道沟通:成员之间平等的互相进行沟通。

73、环式沟通:无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

74、Y式沟通:既和上级,又和下级沟通。

75、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76、前控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离的控制。

77、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并纠正其偏差。

78、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它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造成偏差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79、控制系统:是组织主管人员行使控制权力、履行控制职能的系统。

80、领导者的影响力:在领导者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能力和行为的能力。

81、强制性影响力:指由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

82、职位因素: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他使被领导者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

83、传统因素:指人们产生中的一种领导者比普通人强的观念,这种观念逐步形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从而产生了对领导的服从感。

84、资历因素:是指由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85、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的品行、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86、品格因素:指领导者的行为、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87、才能因素: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88、知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89、感情因素: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

90、领导者的群体结构:是指领导者在领导群体或领导班子中的排列组合,包括群体中每个领导者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的结构素质两方面。

91、政治素质:指领导者的“德”,即在政治方向、政治品德、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的表现。

92、文化素质:是指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

93、业务素质:指领导者的能力,即领导者的“才”。

94、身体素质:指领导者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95、知识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各个方面的知识。

96、专业知识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

97、能力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能力构成及其互补。

98、年龄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的年龄组成。

99、气质结构:指领导群体成员在性格、兴趣、意志、风度、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构成。

自考-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教学教材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企业再造运动,形成了“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3、企业再造:是指企业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4、红海:是指当前产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5、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6、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7、蓝海战略:新兴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放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8、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9、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10、战术决策:指为了达到组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11、程序化决策:指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重复地利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 12、非程序化决策:决策过程没固定程序和常规方法,解决的问题都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13、平时决策: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14、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 15、初始决策: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名称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日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协调和使用管理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对各种资源在使用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问题。 3、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行为科学——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5、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 的决策与监督权 6、管理的人本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系统——是指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8、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9、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 10、社会效益一一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11、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12、管理人格——就足管理者的人格,足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 13、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川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14、法律手段——(广义)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人到国家的宪法,小到学生守则,村民公约); 15、经济手段——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 16、思想教育手段——是,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 17、目标——是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目的和任务,而这些目的和任务也包括时间的的限制: 18、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是目标更接近于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 19、组织——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二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20、职能型组织——是一种通过对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刊的管理职能来设立一些相应的部门,共同承担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形式 2l、矩阵型组织——也称作“规划一目标”结构,这是较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既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的形式,又成立了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 22、部门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确实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效地达到组织的同标: 23、组织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足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24、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斗相互作用的关系; 25、组织技术——是指组织能够把输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整个过程中的信息决策和沟通系统、机器设备、工艺及流程的总和 26、组织的权力体制——也就是它的权力控制方式,它是由那些与组织职位联系在一起的权力所组成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权力运行模式;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选项】 A.关心人的哲学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现代管理学_过关宝典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答: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 简单的管理机构 4 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3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 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 1 科学管理 2 分权管理 3 法制管理 4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系统化管理 2 民主化管理 3 科学化管理 4 法治化管理 5 以人为本 6 追求效率 6.现代管理的划分: 1.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2.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三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答:(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2 )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四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答:( 1 )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 比较研究法 2 定量分析法 3 历史研究法 4 案例研究法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 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 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 3 教会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现代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根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决策:是指管理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方案的过程。 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

估计和测算。 正式组织:是指按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管理幅度: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品位分类:是指依据资格条件把人

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人事培训: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领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

现代管理学重点汇总

现代管理学重点汇总

现代管理学 7月份题型:单选1′×20;填空 1′×10;名解3′×5;简答5′×5;论述10′×2;案例10′×1。 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名,11-7)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例外原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5、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名,08-7) 6、企业再造:是指企业未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7、“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8、“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9、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10、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名,10-7) 11、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1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13、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名,11-7) 14、直线制:是一种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成直线,因此称为直线制。 15、职能制: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首创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是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构。职能机构既协助行政主管工作,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领导下级业务机构。 16、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其特点是行政主管对下级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职能机构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上级职能

2015年4月现代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对私人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 A.私人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B.私人管理凭借的是政治权威 C.私人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助于公共利益 D.私人管理应以社会责任为要务 2.与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相比较,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A) A.注重对纪律的研究 B.强调民主参与管理 C.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D.强调人性激发的管理 3.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通过对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C)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4.不同的决策规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相对多少规则 D.绝对多少规则 5.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切斯.纳德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A) A.权威接收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科层组织理论 D.竞争战略理论 6.在人事职位分类中,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业系的职位序列成为(B) A.职级 B.职等 C.职称 D.职类 7.人事考评中,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管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称为(C) A.暗示效应偏差 B.晕轮效应偏差 C.刻板印象偏差 D.近因效应偏差 8.美国心理学加和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认为,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管理方式,这种观点来源于(C)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9.按照领导四分图理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重视组织效率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的领导方式是(C) A.低组织低关心 B.低组织高关心 C. 高组织地关心 D.高组织高关心

4月自学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0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问,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对私人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私人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B.私人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助于公共利益 C.私人管理凭借的是政治权威 D.私人管理应以社会责任为要务 【答案】A 【解析】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故选A。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底线是保证利润;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私人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故可排除B、C、D三项。 【考点】管理概述 2.与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相比较,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注重对纪律的研究 B.强调民主参与管理 C.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D.强调人性激发的管理 【答案】A 【解析】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变化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故选A。 【考点】行为科学理论 3.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通过对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解答题

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企业文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 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 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经济人假设:主要观点: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 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权力:组织中,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某个人的资源支配能力。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网络结构组织: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技能)基本素质: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真诚待人。 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所处的条件和状态都与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只是各种方案在未来将出现哪一种结果的概率不能预测,因而结果不确定。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又包括:(1)等可能性法;(2)保守法;(3)冒险法;(4)乐观法;(5)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简述权变领导理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领导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简述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简述管理的本质涵义:管理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决策,以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就是以确定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以及为组织成员提供决策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决策活动。 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做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1)环境;(2)过去的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组织文化;(5)时间;(6)知识和信息;(7)判断准则;(8)决策方法。 简述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一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了企业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与销售环节的整合;三是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实现了企业充分授权式的管理。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需要科技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简述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产生的,其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领导者则是由于群体中的某些成员的认同和追随而产生的,其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够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不一定是管理者;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领导者。简述期望理论:人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取决于该活动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其中:M-激励力,表示某人对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程度;V-效价,即活动的结果对个人的价值大小;E-期望值,即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 (提出问题):我公司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了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非常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职权来剥削员工。 (分析问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解决问题):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提出问题):公司同事已经对人事总务部失去了信任感,有什么事情要求他们帮忙的,往往要问一大圈人才能得到回复,而且拜托他们的事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回复。(分析问题):问题在于人事总务部门缺乏合理人员分工管理,造成了一个职员要做很多人的工作,久而久之,结果导致什么事情都要延迟很久,毫无效率可言。 (解决问题):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要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应实施的工作,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也要让员工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从而确认各自工作的分工和合作,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企业文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 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 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经济人假设:主要观点: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 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权力:组织中,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某个人的资源支配能力。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网络结构组织: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技能)基本素质: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真诚待人。 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所处的条件和状态都与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只是各种方案在未来将出现哪一种结果的概率不能预测,因而结果不确定。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又包括:(1)等可能性法;(2)保守法;(3)冒险法;(4)乐观法;(5)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简述权变领导理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领导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简述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简述管理的本质涵义:管理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决策,以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就是以确定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以及为组织成员提供决策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决策活动。 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做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1)环境;(2)过去的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组织文化;(5)时间;(6)知识和信息;(7)判断准则;(8)决策方法。 简述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一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了企业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与销售环节的整合;三是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实现了企业充分授权式的管理。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需要科技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简述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产生的,其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领导者则是由于群体中的某些成员的认同和追随而产生的,其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够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不一定是管理者;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领导者。简述期望理论:人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取决于该活动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其中:M-激励力,表示某人对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程度;V-效价,即活动的结果对个人的价值大小;E-期望值,即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 (提出问题):我公司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了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非常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职权来剥削员工。 (分析问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解决问题):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提出问题):公司同事已经对人事总务部失去了信任感,有什么事情要求他们帮忙的,往往要问一大圈人才能得到回复,而且拜托他们的事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回复。(分析问题):问题在于人事总务部门缺乏合理人员分工管理,造成了一个职员要做很多人的工作,久而久之,结果导致什么事情都要延迟很久,毫无效率可言。 (解决问题):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要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应实施的工作,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也要让员工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从而确认各自工作的分工和合作,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

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自考现代管理学完整版

自考现代管理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 A.社会管理 B.国家管理 C.经济管理 D.文化管理 2.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府 B.非政府公共组织 C.企业 D.非营利性组织 3.梅奥等人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采集者退散 A.严格劳动纪律 B.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C.加强监督制约 D.完善组织机构体系 4.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并提出了() A.计件工资制度

B.计时工资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5.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被称为() A.决策模式 B.决策规则 C.决策方法 D.决策要素 6.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任务的是()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辅助系统 7.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 A.现代管理之父 B.组织理论之父 C.科学管理之父 D.人际关系之父 8.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层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A.失控危机 B.硬化危机 C.领导危机 D.自主性危机

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考试原题)

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0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 )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 )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 )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 )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 )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 )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 )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 )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现代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根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决策:是指管理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方案的过程。 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正式组织:是指按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管理幅度: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品位分类:是指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人事培训: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领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和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 A.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C.计划、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与私人管理相比较,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 A.以“善治”为模式的管理 B.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 C.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 D.以竞争为原则的管理 3、私人产品即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产品,其特点可概括为 A.排他性、非市场性 B.市场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可分割性 D.市场性、非排他性 4、继承“上下俱富”思想,提出善因论的人是 A.苟子

C.韩非子 D.司马迁 5、古典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奠基性理论,它主要由 A.科学管理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B.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成 C.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科层组织理论构成 D.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6、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是 A.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蓝海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C.蓝海战略、平均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 D.差异性战略、专一化战略、平均成本战略 7、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匿学者彼得·圣吉,他于1990年出版了 A.《第五顶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 8、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 A.英国 B.法国

现代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现代管理学试题和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对私人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 A.私人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B.私人管理凭借的是政治权威 C.私人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助于公共利益 D.私人管理应以社会责任为要务 2.与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相比较,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A) A.注重对纪律的研究 B.强调民主参与管理 C.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D.强调人性激发的管理 3.1981年,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通过对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了着名的(C)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4.不同的决策规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相对多少规则 D.绝对多少规则 5.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切斯.纳德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A) A.权威接收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科层组织理论 D.竞争战略理论

6.在人事职位分类中,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业系的职位序列成为(B) A.职级 B.职等 C.职称 D.职类 7.人事考评中,考评者对某一类人员笼统、机械、僵化的主管认识影响考评结果而形成的误差,称为(C) A.暗示效应偏差 B.晕轮效应偏差 C.刻板印象偏差 D.近因效应偏差 8.美国心理学加和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认为,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管理方式,这种观点来源于(C)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9.按照领导四分图理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重视组织效率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的领导方式是(C) A.低组织低关心 B.低组织高关心 C. 高组织地关心 D.高组织高关心 10.领导方式理论认为,全力控制在最高一级,但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形成一种“主仆般”信任关系,这种领导方式为(B) A.专职一权威式 B.开明一权威式 C. 协商式 D.群体参与式 11.按照领导作风理论、将权力定为于职工个人手中,采取俱乐部式的领导行为,这种领导作风属于(C) A.权变式领导作风 B.协商式领导作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