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旅宁整理:碑刻学概论

曹旅宁整理:碑刻学概论

曹旅宁整理:碑刻学概论
曹旅宁整理:碑刻学概论

黄永年师《碑刻学》讲堂侧记

曹旅宁整理

我听黄永年先生讲《碑刻学》,是就读研究生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具体时间是1986年3月——6月间,地点在陕西师大西门新建的E字型教学大楼的三楼,究竟是几号教室,时间过去二十一年,也已记不准确了。

黄先生此次讲课大概应是正式开讲此课后的第二次授课,与首次开讲不同的是还发给大家每人一本新油印的16开讲义,青色书衣,上面印着“碑刻学、黄永年著、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一九八六年二月”等四行字,讲义不厚,由于用文言文撰写,篇幅不大,只有42页,二万四千余言,但内容异常丰富,是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业余从事碑刻学,特别是拓片鉴别的心得。先生晚年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显然是由于他在版本、碑刻鉴定上的不凡造诣。

记得前来听讲的同学除本校古籍所、历史系、中文系的研究生外,还有一位以研究隋唐兵制著称的日本访问学者气贺泽保规,他是带了家小来西安留学的,他后来还将黄先生《碑刻学》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黄永年《碑刻学》,气贺泽保规译·补注,京都《书论》二五、二七、二九,1989、1991年、1995年)。我现在略具碑刻学常识,并能够尝试以碑刻证史,皆是出于先生所赐教。

先生上课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次曾携带自己收藏有代表性的碑刻拓片到课堂让学生鉴赏,有的册页还有启功先生亲笔题签。由于原典《碑刻学》已公开发表在《新美术》1999年第3期,后又收入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的《古文献学四讲》中,读者自可覆按。先生讲的《碑刻学》分为五大部分:一、绪论;二、分类;三、拓片;四、史料;五、书法。我以下的讲述也是根据这五大部分展开。我这里行文完全依据当年的听课笔记,目的是使大家对黄先生的《碑刻学》有更多、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所引先生话语悉据当年笔录,以后所知,不敢阑入,如有错讹,当由我负全责。2007年9月1日受业曹旅宁谨记。

一、绪论

历史与现状早就有了,开始研究在北宋。在宋之前,是很少纯粹研究学问的,确切一点,太讲学以致用了,骈体文就是一种应用文,考据学以前也是没有的。金石学,包括今日的许多学问,也包括碑刻学(清末称矿物学,亦用这个名称,毫不相干)。青铜器,主要研究铭文,文人之故,形制花纹,欣赏而已。碑,主要搜集拓本,一是欣赏书法,二是提取史料。元太短,明不搞考证(有明一代值得研究),清代大盛,今日流传著作多系清人所为。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宋人不讲究收藏原件,清人开始收藏,开始收藏比较轻便的,墓志。光绪,渭南赵乾生收集了五十余方,乾隆时毕沅带了四方唐墓志到苏州,以财力之差,地位之差,可看出一种风气。端方(陶斋)也收藏,赵乾生所藏几乎尽归于他。最后收藏石头的周进印了一本“居贞草堂刻拓片”;(宁谨案:周季木名进,周馥之孙。平生酷爱金石收藏,辑有《居贞草堂汉晋石刻墨影》,名家说他的收藏远胜端方《匋斋藏石记》。方地山曾撰赠周季木联:“所得石碑堪作屋;要收秦印比封泥”)张钫,河南新安人,专藏洛阳出土的墓志,东汉以来的古墓多极了。清偶有出土,《大清律》,盗墓是要处死刑的,北魏(墓志)二三百大洋,此公没有这么多钱,唐墓志五块钱,千唐志;于右任,很多北魏的,鸳鸯(夫妻墓志)七志斋,全部送给了碑林,相当一大批。在这样一种空气之下,一般的文人不算,要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会做诗、散文还不行,还要做骈体文,经学亦要懂一点;字,古雅,北魏书最好,馆阁体不行;版本,碑刻;不作论文,题跋式,《观堂集林》、寅恪的短文都是这一路。清末西学东渐,分化,青铜器分到考古学,铭文,古文字学,金不存在了,但分出去后却大发展;碑刻可怜了,欧洲人用石头为建筑,中国人以石头刻字,一些考古学者也不懂碑刻,这门学问一下子冷落下来了,北京碑帖铺的人懂一些,爱收藏的人如周绍良亦是内行,河南,《等慈

寺碑》锯成碎块,陕西,《王忠嗣碑》烧成石灰,马衡在北大开过一门金石学,只此一家,绝无分处,断了继承人。考古专业,都没有定为必修课。

命名金学分出去了,单称石学,不当;用石刻学吧,不一定有文字;石刻文字学好像好一点,但太长,印章亦应划出去;用碑志学,文集之中,亦不是其研究范围;我姑定为碑刻学。对象以碑为主,极个别青瓷墓志亦包括其中,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不是为了让人欣赏书法,而是为实用而作的。开始简单,后来也多起来,同时还要找字好一点的来写。帖与碑不同,《说文》:“帖,帛书也。”后来变为信札、书札,如二王父子的真迹。太宗淳化年间,搞了《淳化秘阁法帖》十卷以广流传,刻在石头上,开始时刻在木头上,不是为了看内容,而是为了欣赏书法。后来称刻碑帖为碑,称拓本为帖,这是不对的。两者的外形也有区别,帖为了方便携带,诗条石,苏州园林长条石就是帖,帖是另外一个系统,我们亦不讲。

参考书《金石书录目》,中研院抗战前出过一本线装的,容媛所编,专家不用的。全,包括地方志。

(一)通论。

叶昌炽《语石》十卷,线装六本,研究碑刻学第一部比较科学的,由零碎到有条理,是中国碑刻学的奠基者。

马衡(叔平)《中国金石学概要》,二十年代在北大的讲义,线装,谢刚主(国祯)先生送我一本《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西结合,重新加以分类,本人也是收藏家,接《语石》之后。至现在,够水平的就这两种。

朱剑心(建新)《金石学》,金,极为陈旧,石,抄《语石》的,不过抄的妙一些,编的。(二)碑目(名称、年月最重要、撰者、书者)。

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近的不收,错误也不少,据拓本著录,名称、年月重复的不少。

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总的有用的。赵之谦,粗笔花鸟、北魏书、篆刻。

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刻八本,一万多种,过去无人突破一千,清末最全的一个本子。民国以来、解放以后,碑出土的不多,清末至今,墓志,大多民国时期。

《北平图书馆藏墓志目录》。

罗振玉《墓志征存目录》,互有详略,稍多于前,两本。

解放后出土的没有目录。

周绍良《唐墓志》(录文)。(宁谨案:周绍良主编《唐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三)题跋。

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

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续、又续、三续。

清武亿《金石一跋》、《二跋》、《三跋》、《续跋》,考证制度,多见于此书。

(四)录文兼题跋。

王昶《金石萃编》,线装64本,至宋。元,编好了,没有印,罗振玉替他印了,《金石萃编未刻稿》。等于集大成的东西,目录、录文,照原样摹写;有关考证,重写考证,“老眼昏花”(宁谨案:意思是有错误),总的来讲,很好很好。

陆耀遹《金石续编》,道咸之间。

方履篯《金石续编补正》

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嘉业堂刻本。

罗振玉《昭陵碑录》,尽量找一些宋明拓片整理的,如补充新出土的,可搞出一个很理想的东西,录全文,考证不多,从文物角度着手。(宁谨案:焦杰有《昭陵碑录研究》,陕西师大1988年硕士论文)

(五)拓片。伪造拓片的情况比碑刻还要复杂,鉴别。

《校碑随笔》,方若(药雨),汉奸,天津。(宁谨案:方若(1869~1955),字药雨,原名方城,浙江定海人,定居天津。前清秀才,曾任永定河工委员、北洋大学文案兼教习、《国闻报》主笔、《天津日日新报》总编,“七七”事变后,方若出任伪职。

1945年11月,以汉奸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方若喜好诗词,擅长绘画,收藏宏富,尤以古钱币、碑刻的研究著名)《契苾明(何力)〉,道光,原。(宁谨案:意思是有夸大的毛病,把道光拓本说成是原拓明本)

《校碑随笔增补》,王壮弘,比前者好,但不能十全十美。

《集古求真》线装两函十六本,欧阳辅(江西人),开智书局石印,略论书法。

《善本碑帖录》张彦生,琉璃厂学徒出身,文字错误亦不少。

王壮弘《碑帖鉴别常识》,什么出身,搞不清楚。(宁谨案:1931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慈溪。精于碑帖考证鉴别,兼擅书法。曾在上海朵云轩长期从事碑帖书画的鉴别、征集、出版。还著有《崇善楼笔记》、《六朝墓志检要》、《帖学举要》、《历代碑刻外流考》等)

(六)书法(书道)。

包世臣《艺舟双楫》有些神秘,读不懂。论文,学文言文有用。论书,提倡写北魏,从碑、墓志开讲。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名字不通的,只讲书,后改名为《书镜》,小时候如获至宝,文笔很好,后来所闻所见与之差矣,康老先生吹过头了,也提倡写北魏书。

启功(元白),满族,八旗子弟,龙子龙孙,百分之百的汉化,从他老太爷开始。七十多岁了,与我岳父是好朋友,尊称世叔。右派,北师大,一网打尽老家伙,北大,小家伙,求字的人太多,很有礼貌,出告示,无法看碑帖,确实字写的很好,唐碑,吸收宋人米蔡字体,不是宋流行的颜字,瘦,很好看。《启功丛稿》倒是真正的《广艺舟双楫》,看了以后可以眼高。

(六)词典。

杨震方《碑帖叙录》,不行的,不成体例。

(七)图录。

《增订寰宇贞石图》、四本,杨守敬,日本人增订。

《魏晋南北朝(含隋)墓志集释》六本线装,24元,总的很好,研究魏晋南北朝的人必读,收的相当全,有名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也收,尽可能选旧拓本。集释,名不副实,介绍而已。缺点,石印,字小,不清爽。(宁谨案:王其袆、周晓薇别有《隋墓志汇考》六卷,包括图录、释文、考证,线装书局2007年)

《千唐志斋藏石》,过去整套、拓片每张一、二角钱,大名人不多,都是无名小卒,此地,昭陵地区,一出土,就是高水平的。

八)宋元人书。

北宋欧阳修《稽古录》,只有题跋流传。

赵明诚《金石录》,目、跋。

王象之《舆地碑目》,《舆地纪胜》中辑出。

缺名《宝刻类编》,按类,目录存。

陈思书棚本《宝刻丛编》,按时代,目录、跋皆有。

元陶宗仪《古刻丛钞》,录文,很多唐碑失传了,依此保存一些,正文都钞下来了。这些,《金石萃编》是不收的。

方法个人体会,要看一点,尽量看拓片、影印本,不光记名称,熟练到放幻灯片一样,最起码的,然后自吹可以了。书法、史料(马嵬坡事变使用两块唐墓志),自己写的字不说大书法家,至少要挂出去,真正懂得书法源流。有些人字写得好,并不懂书法源流。

二、分类

重视宋以前,一般都在北方,文化中心之故也。

准则从来不买权威的帐。石刻外形、石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什么文字往往考虑到形式。碣、碑、墓志、画像、造像、石经、题名、建筑物器物刻字(宁谨案:共八类)。有的分类法,还有摩崖一类,有的碑也利用这种形式,造像,龙门题名。

碣碣,特立之石,平地突起之意也。最早,风翔,一辆卡车运一个,十个。(宁谨案;大概是讲抗战时,石鼓随其他故宫文物转徙西南天地间)句子,四字,与《诗经》一样,石鼓是后来的名字,原名不可考也。记载内容,秦公打猎,石鼓或猎碣,实际上大篆,与金文也差不多,东方有无,函谷关以外没有发现。通行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北宋拓本,日本藏,考证很敏锐,太聪明,想入非非,即使错了,也有看头,不像有些人七拼八凑。唐兰亦有一看法,秦灵公。他的文章发表后,我老丈人(笑什么?男子正常的都是要做女婿的)写文章驳他,反反复复,都未成定论。(宁谨案;黄君惕著有《秦刻十碣考释》,齐鲁书社1983年)秦统一六国,东巡,不是为游山玩水,显示军威,歌功颂德老手。邹峄山,不存,碑林,北宋刻得峄山碑;泰山,二十九字,十字,泰华双碑字馆,阮元书斋名;琅邪,有,模糊;碣石,无;会稽,元翻刻,也无;芝罘,有二。据记载,与石鼓差不多,滚圆四方,更证明这是陕西的文化。

碑最早用木头的。《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礼记·檀弓》:“公室视丰碑。”郑注:“斵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紣绕。”《仪礼》中也有,那个早说不清。石头碑花色品种繁多,个别、个别,千分之一由左至右,穿,木头碑遗留下来的,确实没有什么用,偏在一边。“螭,残龙也。”《孟子》“龙蛇聚之。”小时候叫龟。明代福建人谢在杭,小草斋,《五杂俎》:龙生五子,皆不相同。有种赑屃,样子像龟,贱得很,喜欢负重,发挥专长,驮碑。明代人编的,不肯下功夫读书。杨慎,我也相信,以博学自负,错了,上了明代人的鬼当。考明器(宁谨案:黄先生早年在复旦读书时,曾考证唐代明器,纠正罗振玉的错讹),《唐会要》卷三十八:“旧制,五品以上立碑。”注:“螭首,龟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尾,螭首,方趺,趺上石不过四尺”(十品以上不许立碑)。边上往往刻有花纹,过去我们不重视,日本人很重视,图像画很精彩的史料,鲁迅很重视,汉画。

(1)墓碑:《礼记》:“墓而不坟。”唐代长沙,象灾(宁谨案:意思可能是古代未开发时的荒凉)。西汉很少,东汉大量出现。《郑固碑》、《孔宙》、《衡方》,隶书;《袁安碑》(袁安卧雪图,此典)、《袁敞碑》,篆书小篆,清末明初发现,有人说假,无论如何假不了。

三国曹魏,《曹真》,断碑有“蜀贼诸葛亮”等字,清去之,价值大小,从此可观出百倍。(宁谨案:道光癸卯西安城外田间出土,光绪间运京,归端方,又归周进,现藏故宫。初拓本第八行蜀贼贼字未凿损,其后拓本第八行诸葛亮未凿损,后继续凿损廿余字)

东晋云南,《爨(炊)宝子碑》,的的确确的少数民族。《爨龙颜碑》,世袭刺史,康有为捧上了天,不错,但不如唐碑,光绪时拓本;乾隆,两元钱(宁谨案:黄先生收藏有以两元钱买来的《爨龙颜碑》乾隆以前旧拓),石头质地不同,前者好,后者剥落,云南二爨,很有名。北魏,《郑羲(文公)碑》,山东掖县,刻在山壁,一般都是下碑(上下碑),内容文字一样,上小下大。挺有名,圆笔、方笔。(宁谨案:吕思勉先生尝曰:“作散文须在《史记》中用过一番功,学写字须在《郑文公碑》中用过一番功,如此,便无迫蹙之气”)《高贞碑》,山东,比龙门好得多,名气之故也,字好得多。

唐碑最集中昭陵。《姜瑕碑》,只有几个字,贵得不得了,几百个银元,一半完好的出土了。地不爱宝,又出来了。(宁谨案:碑原存下半卅三行,行卅四字左右,又名姜瑕断碑,近闻此石在陕西出土;又近醴泉出土《姜瑕碑》上半截,石断为二)和尚道士死后有的也有碑,名称有时有点变化,但也有神道碑的名称。有名的,北魏,《马鸣寺根法师碑》。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文史述林》,史念海(宁谨案,意思可能是由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论文集

《文史述林》封面题字是用此碑字体),比其老子(欧阳询)更古雅。《玄秘塔碑》,清末流行,不练不好,练了不好,柳字之故也。异名《大达法师碑》。另外还有一些,《不空碑》(密宗),徐浩书。薛少保(薛稷,欧、虞、褚、薛)《信行禅师碑》,清代道州何氏(子贞)收藏,卖到日本,连影印本都极为少见。《孟法师碑》(道士),传下来宋拓,临川李氏(临川十宝之一),褚遂良,卖给日本人反而影印本可看到,沈尹默临最像,“取上无法”。另一道士碑,镇江《魏法师碑》,很少见,(我)藏有拓片。(宁谨案:碑在江苏镇江丹徒,光绪中王可庄守镇江始访得)女道士,唐代妇女取名之情况。(宁谨案:黄先生《碑刻学》注:孟法师系女道士,名静素)

(2)功德碑:比墓碑少得多,大概有些是自己刻的,不是很热烈的。

①给皇帝歌功颂德,不多,留下更少。唐开元年间《述圣颂》;《中兴颂》书元结,字颜真卿,代宗大历年间,“中兴”见于《左传》,“中此为君代兴”。“六博”,《楚辞》。明清,北京定陵《圣德神功碑》,死了以后弄得,生前所立也,“谀墓之词”,评论一般都靠不住的。

②对官们的:汉代比较多,后来也有。汉碑中有名的《曹全碑》,碑林中汉碑就这一块,还是东汉末的。周秦汉唐之都城,做都城则繁荣,(主要)边防,经济历来都不灵,军事原因硬把它拔高了。书法上挺有价值,胡汉民临得非常逼真。《张迁碑》,风格不同,前者很漂亮,后者马马虎虎,有一个字还写错了。《张猛龙碑》,曲阜孔庙,北魏碑中,相当典范,并不一定自己立的。对少数民族的战争获胜,燕然山,唐人抹去重刻,(东汉)《裴岑碑》,小小的,篆不篆,隶不隶;(唐)《姜行本碑》。

③先贤:北魏《吊比干碑》,元时翻刻。《兖公颂(颜渊颂)》,字非常落伍,唐碑却像魏碑。(3)寺观祠庙碑(庙祭祖宗,最古雅)相当多,特别是寺。

北魏,《晖福寺碑》,澄城。泾州,《南石窟寺碑》,民国时才为人所知,我得到最早的本子,字一塌糊涂。(宁谨案;民国初石在甘肃泾县王家沟出土,后移县学,初拓本第六行彼堓两字完好,第七行基字完好,较近拓少损十余字。2004年甘肃宁县发现的《大代豳州刺史山公寺碑》字体亦不佳)

隋,《龙藏寺碑》,确实不错。无名的,《龙华寺碑》,名气不大,东洋人却颇有眼光,选进一套影印本中。还有一块,临川四宝,宋拓孤本,《启法寺碑》(《孔子庙堂碑》号唐拓,《孟法师碑》,魏栖梧《善才寺碑碑》)。

唐,贞观年间搞的,笼络民心,宣传佛教,宣传工具,立寺。《昭仁寺碑》,好歹还在。河南,《等祠寺碑》,文革锯开,有翻刻。四圣教:《圣教序》:玄奘,精通佛经,亦精人情世故。太宗书,高宗继。大雁塔两块,褚遂良。“雁,塔圣教”,北京标点错误。同州《圣教》一块,有人说翻刻,可能也是褚遂良写的,在碑林。《集王书圣教》,怀仁和尚集。还有王行满《圣教》。隋文帝时,搞了许多舍利塔,《舍利塔铭》,仁州、邓州、青州、潞州、梓州……。(宁谨案:1998年陕西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出土《舍利塔铭》;197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唐中宗下发入塔铭》,1987年法门寺地宫又出土记载唐懿宗布施物品的《随身衣物帐碑》)《梦溪笔谈》,佛骨;《封神演义》以舍利子为法宝,谬也!道观少得多,道始终弄不过佛。《白鹤观碑》,《麻姑仙坛记》,对历史上的女道、女尼均可研究,宋拓孤本。《东岳圣母宫碑》,怀素书。(宁谨案:1982年西安出土《唐弘福寺首律师碑》,参拙撰《读〈唐弘福寺首律师碑〉论隋唐戒律的成立》;清末出土《唐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但长期未引起世人注意,黄先生在《述类编长安志》中亦以为此碑在元以后失传,参拙撰《〈唐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读记》)

祠庙碑以孔庙最多,曲阜,东汉汉墓碑。东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汉碑中一流的,拓本买不起,影印本。

唐:《孔子庙堂碑》,放在长安,虞世南写的,羲之后人智永的学生,名气极大,后来毁了。北宋初年,翻刻了一块;山东城武,元朝人翻刻的,故有西庙堂、东庙堂之名,西庙堂著名

些。有些唐拓。字不副虞世南之盛名。原因,他与太宗均不善写楷书,写行书是内行,故两人是朋友,其行书都失传了,名气实在大,孔庙不好胡闹,故请他写了。当时超过他的人很多。

五岳:《西岳华山庙碑》,本应在华山脚下,明嘉靖年间的地震,许多大老被震死了,《西岳华山碑》完全毁了。五个宋拓本,神话最多,有人说是蔡邕写的,其实也不是。《华岳颂》,赵文渊(《北周书》有传,赵文深),唐人题名最多(宁谨案:意思是破坏了碑文),隶书,最大一个书法家,说他字像王羲之。中岳嵩山,《殷契悴编》,五岳之说谬也,最早四岳集于一地。北魏寇谦之《嵩(崇也)高灵庙碑》,被康有为捧上了天。

《邓太尉祠碑》,邓艾。中唐《诸葛亮碑》(宁谨案:《诸葛武侯祠堂碑》),柳公绰,成都。绵县也有一块。

4)其他杂刻之碑:

①诏敕文牒:玄宗《令长新戒》,太宗《少林寺田敕》,宋徽宗《大观圣作之碑》。最妙的有一套,元《白话圣旨碑》,元代皇帝蒙古人,都不通汉文,用蒙文撰诏,翻译成白话,如文言文“们”绝对不用,“们”,写成“每”,什么什么“每”,冠词“长生大力气的”,奉天承运。

②北宋吕大防《长安城图》残片。完整的:《禹迹图》(中国)、《华夷图》(中原以外),时间,宋代,伪齐阜昌七年。中国画地图历来文明,利马窦,海中有怪,《山海经》如是,陶诗。南宋,《平江图》,《地理图》,苏州(平江府)。

③界至(地界四至)春秋,国,城堡,国(宁谨案:黄先生谓其本意为都邑加武力),最像欧洲中世纪,这也是一个原因。灭国并不是占领土地,荒地很多,富庶。战国时,土地买卖。敦煌籍账中注明“四至”,东西南北至。寺院,中世纪,大地主,常刻有四至碑,说明其产业。

④医方:中国的老传统。最早,北齐时就有(《都邑师道兴治疾方》)。最有名,耀县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三块,是否唐刻,是什么内容,还值得研究。(宁谨案:马衡先生指出:《都邑师道兴治疾方》中即有“千金秘方”之名,可知孙思邈《千金方》之名实取当时成语)墓志墓碑与之区别,外面,坟墓,为何这样作,古人思想还是比较开通的。形式,开始时并不固定,南北朝特别是北朝固定下来,正方形,后来愈讲究,四侧刻花纹,后来有发展,加一块保护。“盖”上刻标题,相当于碑额,篆书比较多,隶书很少。前者很糟,唐李阳冰才复兴,二李“精研二李之学”,正文,楷书,北魏笨一些,唐很漂亮。北齐,隶书,八分体;北魏较少,唐代也有,唐代还有用行书的。志盖的四边刻有极精致的花纹,有的还有铁环,便于揭盖。最好玩,北魏《元显隽墓志》,大乌龟,龟壳为盖,民国时出土,藏历史博物馆。宋时还有人在名字中加龟字。

最早东汉后期,《临为父作封记》,隶书,蝇头小字。东晋,孟津,砖。西晋时有点像墓志,文字很简单,大大流行。东晋时候,过去没有发现。建国后南京陆续发现过一些。北方,最早北魏,太和二十三年《韩显宗墓志》。南方,刘宋时,《刘怀民墓志》,已推前,东晋。65年《文物》兰亭论辩。(宁谨案:清末及五十、七十年代洛阳出土的刑徒砖、七十年代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赵北户村秦墓出土有“居赀”瓦文与墓志的关系值得探讨;清末所出刑徒砖,古董商贾为牟利隐瞒出土真实地点,故弄狡猾,或曰出于灵宝、或曰出自孟津,其实皆出自洛阳,黄先生《碑刻学》讲义亦沿袭孟津旧说)

有名的,南北朝。南朝很少很少,除《刘怀民墓志》外,南齐《吕超静墓志》,浙江出土,鲁迅先生作了一篇极古雅的题跋,鲁迅文章,颇有魏晋之遗风。梁,《程虔墓志》,字数很少。《刘怀民》与《爨龙颜碑》字体一样,如出一手,证明一时代之字确有一时代之风格。王羲之字竟能超越时代?《兰亭序》很好,与唐朝初字密切有关,梁陈时之物,特殊,风格出入之大,似不可能。(宁谨案:黄先生另有《书法源流杂论》一文)上博藏,梁《萧敷志》,亲

王夫妻墓志,宋孤拓,元朝人著录,文革影印,略去题跋。

北朝:北魏,于佑任,一个铜板没挣,还贴了运费。唐,张钫。解放后,陕西出土,唐志中陕西质量好。宋代还有,数量不像唐那样多,唐真多真多,过去收藏家也不重视。50年代还有人搞,长安人!

与此有关,和尚尼姑,历来实行火葬,舍利子,塔林,“与鬼为林”,塔铭,居士也用。《王居士砖塔铭》,明万历时出土,石已毁。(宁谨案:1997年西安工业大学附小出土隋唐之际高僧《智藏禅师塔铭》)买地券:真的买地,与人合同,刻石。埋入墓中,真的。地莂(契),大多数,不是真,而是假的,向管地的土地神买地,有的埋一些铜钱,东到海,西到什么,大极了,要有证人,请神仙、鲤鱼仙。《南汉马二十四娘》,假的。唐《刘玄简》,真的。

画像

在平面石上雕画,不同于浮雕,墓道、祠堂,敬献与鬼的。“哄抢”、“迷信”。内容;形式颇象连环画,内容:帝王、孝子、烈女、忠臣,一般都是好人;但也有坏的,多桀、殷纣;墓主的生活情况。地点:山东、河南,质量好一些;四川,石头粗一点。时代:主要是东汉时的,汉至魏晋时,就没了。最有名,山东肥城孝堂山(阴文)、嘉祥武氏祠(阳文),衣服长条一样,幼稚,题榜,隶书,气魄雄伟。

画像还有一种,主要是唐宋以来,线条画,比较容易,大雁塔门楣上的佛寺庭院。《道德寺碑》,碑阴上刻有女尼像,三代的尼姑,与宫廷关系密切,很值得研究。(宁谨案:参拙撰《读〈道德寺碑〉论杨隋皇室的佛教信仰》;1985年出土现藏长安兴教寺的唐前期青石槽亦刻有两幅精美的线刻画“捣练图”)

造像

佛教传进来以后大盛。单独,不是落地生根,可以搬来搬去。摩崖,刻在山上,云冈、龙门。有造像记刻在座、两侧、背上。龙门十品,《魏灵藏》、《孙秋生》、《杨大眼》,凹;阳,《始平公》。后有增至二十品,多至龙门五百种。

以后也有: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最早吴越,元、明清人可能也有。山东有些北宋的。明清时没有了。

铜铸佛像。泥佛像,泥模子压出来的,“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

清,清嘉道时,刘喜海(燕亭)在雁塔捡到。(宁谨案:1984年,宁在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废址亦捡到此种泥佛像,当为明、清时物)

道教也搞造像,石头的,少得多。耀县《姚伯多》,字实在蹩脚。北齐武平九年,《马天祥造像》,隶书,原石已毁,阳文。(宁谨案:黄先生有《记话雨楼旧藏马天祥造像记》)

石经

儒家,中国传统经典。

熹平石经,北齐邺城,北周没有动,隋迁至长安,没有好好保存,废掉了,用作础石。七种,今文经。民国周易残石,一万,拓片,一百块。

三体石经,古文经。

开成石经,九经,三传,实际十二经,“五经文字”,“九经字体”,明人补刻了一部《孟子》,康熙年间补刻。

孟蜀石经,广政年间,只刻了十种,公羊、谷梁没有刻。北宋时补之。徽宗时又补刻了孟子。除经文外,还有注,以前是没有的。据说清末成都修城时发现残片,(刘体智藏)残本,零零碎碎,影印七大本。(宁谨案:马衡先生指出:闻乾隆四十年,制军福安康修成都城,什邡令任思任得孟蜀石经数十片于土中,字尚完好,当时据为己有,未肯留置学宫。任令贵州人,罢官后原石辇归黔中)

北宋、南宋时都有,都不有名。

清石经,蒋衡,建议高宗刻石,北京、西安、扬州,现在完整的就是,拓片既无学术价值,

又无书法价值。

佛经三种情况:摩崖,一般北朝,地点,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有名,《泰山金刚经》,北齐。

石碑,河北房山,装在山洞中,隋和尚法琬,徒子徒孙,到北宋、辽为止。城南法源寺(陈列有拓片及原石)。

经幢,陀罗泥经,叶昌炽藏甚多,“五百陀罗泥经馆”。

道教,刻成碑的形式,《道德经》,唐时保存下来五块,宋一块,元两块。

题咏题名题咏比较早,北魏郑道昭。题名最早唐人,大雁塔石头门楣,苏州虎丘,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福建长汀苍玉洞。宋人题名,广州,清学政得九曜石,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宁谨案:九曜石在广州之药洲,又名仙湖,今教育路东九曜园中、即南方戏院内。南汉时为刘龑宫苑,多植花药故名。石凡九,遂以九曜称之。宋代为广东转运使署后园,文人仕宦多觞咏泛舟其中;题名刻石以纪游踪,凡二十二段,59人。清翁方纲三督粤学,久居于此,著《九曜石考》)做官,科举,唐两个,碑林,《御史台精舍题名碑》,《郎官石柱题名》。三、拓片

起源

中国讲书法,依靠石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切,《隋书·经籍志》,梁有一字石经,三字石经,至少梁以前则有,梁在南方,石在北方,以前所拓,保存至梁时,马叔平先生发现,但没加以注意,谨慎一点,(魏晋)南北朝。

优劣《集王羲之字圣教序》,普通一元,宋拓五百元。三种情况:

一、碑刻尽管是石头,年代久远,石头自然损坏,《爨龙颜碑》便如此,另一碑却保存完好(宁案:指《爨宝子碑》);人为的破坏,在昭陵碑林特别明显,凡是人够不到的地方基本完整,下半部够得着的用铁器打坏,有一块碑,百姓受害不浅(指田地庄稼遭践踏),毁坏没有能力,出气而有。(宁谨案:方若《校碑随笔》“孔颖达碑”条:“昭陵碑旧拓多止上截”,但未说明原因;2007年7月宁在河北保定莲池书院观唐苏灵芝书《田琬德政碑》便如此,原石立于易县,清末移立保定)还有其他原因,如嘉靖地震,许多碑断裂,《西岳华山碑》不存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火烧成石灰。天灾人祸种种原因,碑只会越来越坏,不会越来越好,字的保存亦随时代不同;

二、本身毁了,宋朝人发现的墓志基本上没有了,碑还有。解放前也是任意处置。仅存,孤本;希见之本。

三、覆刻,翻刻,总有差别,原石拓本与翻本拓本差别不小。

旧拓与新拓什么算旧拓,一般的书工划在清乾嘉以前,以后,主要太平天国以后。近拓、新拓,这是五十年代的划法。清初(国初),明拓本,元拓(偶尔用),宋拓(有时分南宋、北宋),五代不好确定,唐拓很少几个;确定不了亦可用旧拓的名称。同光及民国时代,近拓,新拓。过去的鉴别有夸大的毛病,《契苾明碑>,《校碑随笔》,与原拓本一样,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弄虚作假,玩黑老虎。唐拓,真正保险的就是在敦煌发现的几个。最有名的唐太宗《温泉铭》,行书,卷子裱装,前半坏了,原石临潼,早已毁了,有墨书一行,永徽几年。《金刚经》,柳公权写的,完全,是一个卷子。其它零零碎碎,伯希和,巴黎,罗振玉有珂罗版复印本。(宁案:唐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残拓剪裱本)其它号称唐拓,靠不住。假如真是唐时所为,损泐不少,肯定是以后之物。宋拓,多一点,与唐拓相对而言,主要是一些唐碑。个别收藏家爱好的如魏碑(不行),(要)社会大量流行。

《集王书圣教序记》碑林,行书,宋代很流行,有院体(馆阁体)之称,至少有十几本。《九成宫醴泉铭》(欧)

《温彦博碑》(欧)

《多宝塔碑》(颜)

《麓山寺碑》李邕,至少有5、6本。

汉碑留下宋拓,极个别少数。

南北朝魏碑,根本没有人写,只有收藏家注意,留下很少很少。

明拓,抑明代近乎,抑时人好古?汉碑(孔庙)流传下来的一般是明拓,《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张猛龙》。《曹全碑》。《龙藏寺碑》。

清拓:清初

包世臣、邓石如提倡写魏碑。《郑羲碑》,包世臣提初拓倡才有人重视,太平天国之前,都是挺旧挺旧乾嘉的。《龙门二十品》也是此时拓本。

《韩仁铭》,最早乾隆时拓本,初拓本,罗振玉手藏。《马鸣寺碑》、《敬史君碑》、《刁遵墓志》(北魏)、《刘懿墓志》(东魏,《北齐书》刘贵)、《韩仲良(闱)碑》(宁谨案:清乾隆元年赵希谦访得,黄先生藏有乾隆初拓本)、《樊兴碑》。《李思训碑》,蒲城,不稀罕,上有宋、明拓,以后近拓、新拓,不稀罕的东西。《李愍碑》,裴守贞书,字很好。

鉴别:多几个字,少几个字。碑帖商“考据”,“空王可讬本”成为《多宝塔碑》的别称就是此缘故。汇总见于《校碑随笔》。其次,纸张。不太容易看,与印书纸张相适应。与纸的新旧有无关系,时代关系,保存情况,墨色,更没有准了。

拓分椎拓、刷拓。椎拓分乌金拓、蝉翼拓,二者优劣难分,字口清晰。刷拓比较粗,偷工减料的办法。清代流行乌金拓,有墨的地方特别容易长霉,与雾没有关系。银乌、蓝、绿,容易长虫,都是近代的东西。没有缺的文物,缺了,普通小孩子买了写字的。

作假:蜡填,总能识破;坏的地方不拓;缺字石补;新拓,石鼓清初刻本有五字,拓本用墨去描,行此法者甚多,初看无觉,侧面一看则破。最忌描述,本是旧拓,却要冒充宋拓,内行打折扣。

孤本与稀见本原石不存,仅有一本,孤本;有数本,希见本。抛石机、街道、筑城、失火,原因甚多,利用碑石。

《张玄志(张黑女)》(无锡秦家,原藏何绍基)、《永阳王萧敷志》(宋拓)、隋《启法寺碑》(宋拓孤本,临川李氏十宝、四宝之一)、《温泉铭》、《孟法师(静素)碑》(四宝之一)、魏栖梧《善才寺碑》(四宝之一)、《孔子庙堂碑》(四宝之一,三个本子拼起来,碑林、山东、原石)、薛稷《信行禅师碑》(三阶教祖师爷,何绍基藏,楩梓谷,不完整,前半部废话)、李邕《法华寺碑》(何绍基藏)、沈传师《罗池神庙碑》、柳公权《神策军碑》。

明、清,甚至民国时原石才毁。明末出土,《常丑奴志》(字也很好),《王居士砖塔铭》(敬客书),《崔敬邕志》,《司马绍志》、《司马曋尽罚ㄓ蟹蹋濉对尽贰ⅰ都Х蛉酥尽罚ㄔ说匠V莞牵教旃被伲抖廊酥尽罚ɑ儆谏虾P〉痘崞鹨澹挛饔形笨痰模

清末民初,《常孝繁志》、《元飏志》、《王夫人志》。

近三十年,《王忠嗣碑》、《等慈寺碑》。

原石刻本与覆刻本三种情况:

①仿刻充原刻骗人。《王居士砖塔铭》、《司马绍志》、《司马曋尽贰

②原石保存完好,目的与上者同。《汉礼器碑》、《张猛龙碑》冒充“冬温夏清”本。

③原石保存,刻了也并无上述意图。翻刻,《皇甫君碑》对付小学生的,大路货。《郑文公碑》,济南翻刻。《等慈寺碑》,原石表面不够平,花纹,翻刻本平滑。《龙门二十品》,翻刻。唐进士题名,明清历科,原刻,保存北京。《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韩素华题名,外文被破坏。影印本

始于日本,最早不是弄书,而是影碑帖,小林忠治、董康《刘梦得文集》第一部,受此启发,有正书局(狄平子)、商务、中华,以后推广。大致分一下:

(1)照片本。宋拓褚遂良《房玄龄碑》(原石在昭陵博物馆)。

(2)珂罗版本。不会变颜色。日本博文堂,日本皮纸,裱好,锦,真像宋拓的样子。有正

书局有好有坏,印在原道林纸上。商务比较认真。无锡秦家艺苑真赏社,量很大,质不如商务,泰山石刻,宋拓,保存纸最多。最不行的是中华,《永禅寺塔铭》,欧阳询。

(3)石印本。刘若愚《酌中志》(宁谨案:大概是讲明代宫廷印书的掌故)。书、画都不适合,碑刻。又有金属版。

(4)胶(版)印本。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铜版一般用来印书画。

影印的底本是靠不住的,用影印的本子作假。

装潢

(一)整装

(1)挂轴式。

(2)折叠式。

(3)四角粘,糊一层。

(二)剪裱(装),又称蓑衣装。

(1)单开。浅黄、绿、蓝、黑镶边,掏空更讲究,四边,有的也叫蝴蝶装。

(2)旋风装,经折装。

(3)方册装(线装)。

(4)自力牌,(贴在旧书或本子上),极薄的浆糊,一用胶水统统完蛋。

(三)不装,容易坏,老鼠先生坏得很。

藏印题跋

①有作假,掏心,移花接木。②很好的东西,没有名家题跋。

四、史料

主次错漏偶也有,但与版刻比起来,还是很少的。《稽古录》、《金石录》,史料占绝大部分,评论书法的比较少;清人的著作,题跋,有些人不知道,知道了运用也不充分;偏向,碑刻一定胜过正史;轻视正史,死于河阴之变的人墓志含糊,这是碑刻的通例,还要以正史为主,才能发现问题。

郡望郡望,公式化,根据郡望分析人物的分布是不行的。

世系远祖据姓而来,唐李姓墓志,老子之后;王姓,王子晋之后,武则天时期《升仙太子碑》;张姓,张仲之后;《爨龙颜碑》,春秋楚令尹子文、汉班固;区别对待,有真有假。李勣:唐高宗亲撰碑;“祖康,齐伏波将军,谯郡太守。”刘祎之撰《墓志》:“曾祖鹊,后魏濮阳太守,祖康,齐谯郡太守。”《新书表》:曾祖“懋,梁荆州刺史”,祖“元起,字山立,隋濮阳太守。”不完全一致,显然是伪造的(宁案:黄先生《李勣与山东》)。刘仁轨:《刘浚墓志》:“后汉章帝子河间孝王开十九代孙曹州使君之孙尚书左丞相司空文献公之子”,二十一代;《新表》差五代,刘仁轨之父子威,根本没有做官。《历史论丛》,齐鲁书社,收有我的一篇文章。(宁谨案:《读唐刘浚墓志》)

职官有一定史料价值,有的见于正史。劳经原《折冲府考》,利用虎符、墓志,罗振玉、谷霁光补考。《刘浚墓志》“选十学士,以公为诸儒最”;(宁谨案:十学士是荣誉称号,是高宗为太子时的文学侍从,如同李世民秦王府十八学士一样)“授公江佐(左)五州简募宣劳使”,《唐会要》诸使无有。

地理大致分一下:

一、地名的变动与正史地理志的关系。

二、坊、里,第一手很可靠资料。坊、里也在经常改名称,宋敏求的缺点,只定一个,现在看到与某书矛盾,徐松后继出土者数千,可做补考。

三、葬在什么地方,白鹿原,唐长安郊区的地理,《文史》第四期。(宁谨案:武伯纶《唐长安郊区的研究》)

发微

能说明较大问题,正史中又无此材料。但不容易发现,石头出了好多年,还没有读懂。

宋江问题。《折可存墓志》,发现于陕北,很不受重视,从字体、文字看,没有伪造的可能。吹点牛可以的,但有分寸,事情是不敢胡编的。“班师过国门,奉御笔,讨草寇宋江……继获”,“俘腊取江”。(宁谨案:牟润孙《折可存墓志考证兼论宋江之结局》,见《注史斋丛稿》)刘浚在武则天时期死,开元年间《刘浚墓志》。①徐敬业起兵,唐人做何评价?“敬业若不入海,即当自缢,飞奏不日,果如公料。”②对武则天的态度。承认她是天后,没有做人身攻击,以则天夸其夫人懂礼法为荣;称周为伪朝,称改唐为周之事为“潜欲禅篡”。

《刘感志》、《张安生志》,天宝,碎了,清中叶出土,澂秋馆,陈宝琛,陈三立之师。(宁谨案:介绍这两块墓志最早的收藏家陈宝琛)前者被人疑为伪物,关键不懂当时的禁军制度,皆是羽林军万骑营军士,因功升迁,天宝年间,七十多岁的将军,从三品,万骑营亦升龙武军。《旧唐书·王毛仲传》,禁军分为两派的史实被考清楚。(宁谨案:利用这两块墓志可发玄宗早年夺权之覆,见黄先生《说马嵬坡杨妃之死真相》)

其他

《龙门造像》,姓名研究。龙门奉造释迦像、弥勒像,与敦煌有什么异同?真正的研究没有什么。

《圭峰定慧禅师碑》,禅宗世系,与现在通行的有异同,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碑阴刻四至,寺院的田亩,有一套严格的财产制度,寺院经济。

从魏晋饵食金石,唐以后,宋以后,清比较少,吃硫磺,碑刻中有反映。《李虚中志》写得相当具体,见《韩愈文集》。

《程修已志》,绘画史。

旅游。古代石刻中保留甚多。雁塔题名,杭州灵隐寺飞来峰。

唐代宦官。石刻,《李福光志》,唐与回纥基本友好,《新乐府阴山道》

陈先生没有利用。(宁谨案: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李愍碑》,亲领军队打仗,正史中,玄宗中开始的,这是太宗时的事。

与少数民族有关。《好大王碑》,《阙特勒碑》。

《智城山碑》,韦敬辩,壮族史早期的史料,陈寿祺有考证,虽然边远,但属中央管辖,武周时的怪字全部照搬,文化联系之密切。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补《蛮书》之前的不足,东晋、刘宋。政治上倾向中央,使用中央的年号,尽量高攀,是向心力而不是离心力,与《刘怀民墓志》相距万里之遥,字体完全很相象,中原文化影响之广。这都是清朝人不太重视的。

择本孤宋拓本,残,不全;旧拓,比新拓多几个字,几乎都有影印本。

一般拓本。录文。《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有考证,录文并不可靠。《金石续编》、《昭陵碑录》(据后印本),没有拓本的时候用。

通读

宋以后散文多看一些;魏、晋、南北朝、隋唐,骈体文,体式,文气。

五书法

碑刻与墨迹浓墨(张照),淡墨(王梦楼)

①墨的浓淡刻不出来。

②刻与笔写有出入。

③碑刻即使翻刻也真,墨迹假的不少,敦煌、竹木简,真,不是名家,宋以前90%都是假的,临摹走样。

体系书法史,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尚,绝不是一人能独创的。

秦小篆籀文,金文,诏版、权上发现的与石刻相同。

汉隶八分《汉书·艺文志》,许慎《说文》,秦时有,“官狱多事”,徒隶所用。个别保存下来

的西汉碑,篆不篆,隶不隶,其实这是西汉的隶书。《裴岑碑》进一步艺术化,东汉进一步美化。波发,别名八分。“八,别也,象分别相对之形。”东汉有名的碑都如此。熹平石经最工整;曹魏也如此;魏受降碑。还有名称叫楷书,模范之意,东晋南北朝如是。正书,真书,同时又出现了草书,章草,奏章之意也,比八分随便一些。还有人写传统的小篆,《袁敞》、《袁安碑》。

南北朝隶楷过渡苻秦《邓太尉祠碑》、《广武将军口产碑》,东晋《爨宝子碑》、隶书,又无波发,著录很难。《王兴之》、《王丹虎》、《王闽之志》,字像木架子。

刘宋,《爨龙颜碑》、《刘怀民志》,进步一点,有点字样子。(宁谨案:黄先生《碑帖谈丛》一文论及两碑)北朝比刘宋落后一些,寇谦之《嵩高灵庙碑》,比刘宋还要落后一点,特点,波发消失了,劈柴订起来的。进一步发展:“雄强”,向楷书靠拢,北魏体或魏碑体,清中期始大行,有名,《龙门造像》;比较好,《崔敬邕志》、《张猛龙碑》、《高贞碑》。阮元《南北书派论》:南北基本一致,到梁以后,影响北方,“虚和流美”,北齐很明显,北周比较晚。章草变今草,行书,小篆还有,退化的厉害。

隋唐楷书隋时的楷书定型,唐时完全成熟。

隋:《龙藏寺碑》、《龙华寺碑》,虚和流美(宁谨案:黄先生认为褚体即源于此);刚劲,《元公志》、《姬夫人志》、《苏孝慈志》、《董美人志》,其实就是欧阳询体。

唐:欧、虞、褚、薛。(宁谨案:黄先生别有《唐人楷书述论》一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温彦博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隋就有,在唐是旧的字体,以后没有多大影响。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比其父还要古拙,更不流行。欧字有个好处,非常现光正,开成石经、宋浙本,都用此种字体。欧字行书太慢(?)。

虞世南:与太宗颇善,太宗好虞字而不好欧字。虞就学智永,很善行书。《孔子庙堂碑》、镇江《魏法师碑》(宁案:黄先生认为张德言书,习虞楷者),楷书并不好,人各有所长,不善写楷书。

褚遂良:中国楷书从他来看,完全成熟了。《房玄龄碑》、《伊阙佛龛碑》。写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他名气最大,如《李文墓志》,字体如《孟法师碑》一样。(宁谨案:原石在陕西大荔金塔寺,有清初拓本,启功先生有应黄先生之请而撰写的《李文墓志跋》;吴湖帆《丑簃日记》1933年6月12日条:“集宝斋孙伯渊来,送余未损《李文墓志》一册,梁闻山跋本,此亦不多见也。”可见清人对褚字的重视)

薛稷:《信行禅师碑》,出于褚字的体系。魏栖梧《善才寺碑》也是这一字体。(宁谨案:《善才寺碑》石早佚,所传孤拓伪托神龙,碑文中有开元年号,晚褚数十年。黄先生谓:“也不见得有过人之处,只因为仅存宋拓孤本,成为临川李氏四宝之一,才以罕见珍”,确为笃论)《升仙太子碑》,虽是行书,也有褚字的笔法。

瘦:(前期)。

肥:徐浩《不空碑》(宁谨案:洛阳新出徐浩天宝十载所书长兄《徐浚墓志》,西安2000年新出徐浩永泰三年书《李岘墓志》、天宝十三载书《李岘妻独孤峻墓志》),苏灵芝《梦真容碑》,王缙《王忠嗣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天宝年间,早期之作;字越老越肥,《颜礼勤碑》,后期,宋埋入土中,清出土。褚是正,颜是变。(宁谨案:1997年偃师出土颜真卿天宝元年书《郭虚己墓志》、2003年洛阳出土颜真卿开元廿九年书《王琳墓志》)以后,柳公权:三种《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柳字从颜字出发,加一些变化,不如颜字,使得劲很大,看起来不舒服。梁启超:广东香肠,瘦、硬,咬不动。(宁谨案:黄先生引用来形容柳体的)历来没有写颜字成为书法家的。

行书刻到碑刻上始自李世民,《温泉铭》、《晋祠铭》;高宗《李勣碑》;

号称武则天写的《升仙太子碑》;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今草,狂草,怀素《东临

圣母帖》。小篆复兴,李阳冰,这是正规。隶书更整齐,号称唐隶,《石台孝经》,《御史台精舍碑》。

宋颜字占优势。元、明,褚字占优势。明末董其昌,楷书是不行的,长处行书。清,写颜、写褚都有;写魏碑,死胡同;隶书,没什么;篆书,规范,邓石如有些变化;清末民初,吴昌硕(竟写)“草书石鼓文”。(宁谨案:日本田边华《凌沧集》“赠吴缶庐诗”云:“铁画钩笔力遒远,远穷猎碣溯西周。二千年后无斯篆,不独清朝第一流”。与黄先生见解迥异)

附记:《新美术》杂志1999年第3期所刊《碑刻学》后记:“永年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碑刻学,始于1985年春。明年初遂撰此讲义印发,以免听者笔记。行文之用文言,则图省纸墨而已。旋东瀛气贺泽保规君来此进修,归后日译此讲义兼事补注,登载京都《书论》杂志(1989年7月25号,1991年12月第27号,1995年2月第29号)。今范景中先生复自杭州通话,欲于国内刊布流传,因取1986年印本校改脱误寄奉。盖可供喜涉斯道者闲暇披览,殊不足言著述也。1999年3月15日黄永年记于陕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修订版)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修订版) 第一章 1.传播的三种定义 ①共享说 ②劝服说 ③反应说(生理学原理来自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2.信息、符号、媒介的概念 ①信息:产生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中,如果获悉的某一事物的表征,使人感到对这件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那么这种表征就是信息。 ②符号:指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 ③媒介:信息、知识的载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3.媒介技术发展的四个时代 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4.传播的四种类型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印刷术的影响 1、印刷品数量增多,广泛传播、廉价供应 2、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扩散 3、导致了近代报刊的产生 4、形成生机勃勃、自由平等的公共文化,为民主政治创造了环境。

第二章 一、施拉姆 1、创立传播学博士课程的时间:1943 2、传播研究所的时间:1947 二、拉斯韦尔 1.5W模式 传者(控制分析) 内容(内容分析) 媒介(媒介分析) 受者(受众分析) 效果(效果分析) 2.传播三功能说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使社会各部分适应、环境传承社会遗产 三、拉扎斯菲尔德 1.伊利县研究 背景:伊利县位于大城市克利夫兰和托莱多之间,人口4.3万,主要为工人和农民。居民多阅读克利夫兰日报、收听克利夫兰、托莱多及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在历届总统选举中,此县投票结果与全国大选结果相近,具有典型性;调查从5月开始,到11月罗斯福击败威尔基结束。 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对改变选民投票意向并没有什么用。 2.二级传播论 选民中存在一些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内容基本上是从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他们传给他们想要影响的人们,即人际传播扩大了大众传播内容的传播范围,且比大众传播更有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什么就是传播:传播即就是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刻板成见: 人们持有得固定、简单化得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与好恶 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就是现实环境得“镜子”式得再现,而就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重新选择得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得就是对特定得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 或因素得总称,它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得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她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得核心内容。指得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得 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就是非好坏得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 及开展各种社会与文化活动得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得义务与责任。媒介接近权得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得力量,它们所传递得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 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得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得态度与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她们得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得就是由大众传媒发出得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得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得《人们得选择》、卡兹等人得《个人影响》、罗杰斯得《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得《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得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得负影响,其内容本 身得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就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 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得就是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得甚 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13、知沟假说:大众传播得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就是低 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得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得人获得信息与知识得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得推移,最终结果就是两者之间得“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 笔记

传播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传播基础论 1、传播的含义 (1)传播与“communication” A、相同点:两者均含“传达”(消息、意识等)及“传染”(疾病)之意; B、不同点:后者含“运输”(货物与人)及(双向)“交流”之意,从传播学意义上讲,“传播”=Commnication,其主要含义是:精神内容的传布。 (2)“传播”的定义 A、“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持此类主张的学者往往会追溯英语Communication的词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无可否认,在传播实践中,施拉姆等人强调的这种“共享”,不仅是主观愿望,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即,它既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凡强调“共享”的用语,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能适用于一切传播现象。诚然,传播能实现“共享”的情况是多数,但是还存在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相反的情况(尽管是少数)。 由此可知,“共享”说虽然指出了传播的一部分规律,但作为定义,是不全面的。 B、“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 此说有点类似“共享说”,但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但一“共享”一样,“交流”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但并非一定会发生。此外,传播也远非一定要用语言。 C、“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此说既正确地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得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又不正确的将其当成了一切传播活动的表征。 D、“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以上各学说都是学者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去理解,更多地关注本学科研究对象的传播活动,范围和方式等,而没有从更多普遍意义上和层面上对“传播”进行定主,因而难免挂一漏方。 △传播: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3)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完整版)传播学笔记整理

《大众传播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 一、什么是传播 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2、三种定义类型 (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指人们在传播时,总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代表人物是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但是,共享说无法概括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传播现象。(“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谓是对信息共享过程中最佳状态的描述。)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用语言交流思想、观念、情感,已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过程”。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E.T·霍尔。交流说忽视了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3)信息说:即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是人们对接触到的讯息,“排除不确定因素”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语言就是这些内容的载体。忽略传播过程的“环生态”现实而留下的遗憾。代表人物是C.E·申农和W·韦弗。 3、传播层次: (1)自我传播:指不起交际作用的内部信息交流过程,是个人处于感知和理解时的言语活动。表征是“不出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互动”的理论、“内省式”思考——郭书P78) 特点:“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重叠,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传信息不与人分享;由大脑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同时,自我传播的自觉程度也决定着大脑对有效信息的储存状态。 (2)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作用:A教化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 特点:信息交流渠道多、形式多样,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体“准间接交流”;交流符号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流,甚至是多种符号复合式使用;人际传播构成一种双向的动态系统,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可以在相互作用中随机互换,反馈非常及时。 (3)群体传播: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团体。分为正式群体(组织传播)和非正式群体(群体传播)。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共同利益制衡和理性认知基础上自觉建立的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认知水平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成员间无地位差异、彼此同情、价值观趋同的舆论群体。(郭书P89-98)特点:A群体传播对成员保持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个人参与群体传播会受到影响。 B、成员之间的关系靠传播过程中的心领神会、彼此认同来维系和发展。 C、成员往往会承认群体中的权威和个别人的威望。 D、群体传播是一种开放形式,成员可以自由进出。 补充知识点: 1、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2、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规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宗教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宗教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内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9、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意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比较弱。 10.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 11、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 12、传播效果。答案:一般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称。 13、意见领袖。答案:就是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1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形状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一、名词解释 1. 主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2. 亚文化:亚文化指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 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 社会化:它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 社会群体:(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6. 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 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7.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 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8. 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9. 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 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0.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 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11. 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 动。 12.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揩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3. 社会控制:(广义上)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 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上)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4. 社会问题:(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15.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 为。 二、简答题 1. 集合行为的主要类型?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 规的行为。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 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2. 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